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白茶的來歷

白茶的來歷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爲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白茶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白茶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柘榮、武漢新洲舊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陽、雲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復火等工序。雲南白茶工藝主要曬青,曬青茶的優勢在於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白茶因茶樹品種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爲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四種產品。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白茶由來

1、始於北宋:白茶最早出現在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中,有一節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爲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爲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徹如玉之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2、始於明清:主要是從茶葉製作方法上來加以區別茶類的,因白茶的生產過程只經過“萎凋與乾燥”兩道工序。田藝蘅《煮泉小品》中稱“茶者以火作爲次,生曬者爲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這是明代關於白茶的記述。清嘉慶初年,福鼎用菜茶的壯芽爲原料,創制成銀針白毫;約在1857年福鼎發現大白茶後,於1885年開始以大白茶芽制銀針。1922年創制了白牡丹。新工藝白茶於1968年爲外銷市場需要開拓的新產品。

3、中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人類祖先最早發現茶葉的藥用價值後,爲了保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葉,經自然晾青、曬乾或焙乾,實際也就是白茶的萎凋、乾燥工序,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白茶的誕生。

白茶的起源是什麼時候

白茶的起源於東漢。

白茶,素爲茶中珍品,歷史悠久。史載,東漢時期,一個叫尹珍的青年懷揣家鄉生長自制的“荼”, 拜謁著名儒學大師許慎,遭門丁刁難,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許慎整個府邸充溢着濃郁的茗香。許慎踱步而出溯源,隨即便邀尹珍入書房,將其“荼”沖泡相觀,但見其外形優美,白色葉底如銀針墜壺,湯色碧綠明亮,品之頓覺味鮮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發其在《說文解字》中對 “荼”的註解,用“檟、茗、蔎” 譯註“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爲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因其僅有名稱,能否作爲起源證據還有待進一步商榷。有的學者認爲白茶始於神農嘗百草時期,湖南農學院的楊文輝先生就持此觀點。他發表的《關於白茶起源時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現早於綠茶。

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成書於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爲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爲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園,設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境)。《大觀茶論》裏說的白茶,是早期產於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關棣縣向宋徽宗進貢茶銀針,“喜動龍顏,獲賜年號,遂改縣名關棣爲政和”。

清嘉慶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產,當時以閩北菜茶品種爲鮮葉。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政和鐵山鄉人改植大白茶,並於光緒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銀針試銷成功,次年運銷國外。白牡丹始創於建陽縣水吉鎮。1922年政和縣也開始製造白牡丹,運銷香港,價格比普通紅茶和綠茶高出一倍多。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指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 屬輕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爲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雲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復火等工序。雲南白茶工藝主要曬青,曬青茶的優勢在於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白茶的起源和歷史記載

白茶起源於中國福建省福鼎縣,有着悠久的歷史。白茶最早被記載於唐代,但直到宋、元時期,纔出現了較爲全面的呈現。明代安溪有“重樓_”、“_山_”等名品,白茶名聲更遠揚。“福鼎茶,閩南之魂;白茶芽頭竹葉脆,本草獨妙”,其臨溪特殊的自然環境,決定了白茶的質地、香氣等與衆不同的特點,成爲唯一孕育白茶的土壤。

白茶作爲一種漢族傳統飲品,在中國茶文化中擁有重要地位。白茶製作精良,獨具韻味,具有保健功效,可清熱解毒,降脂減重,防輻射,美容養顏等功能。白茶在中國傳統醫學中也有一定的地位,被用來治療一些疾病。

今天,白茶已成爲中國著名的饋贈之禮,以“一片古樹一片天”爲特色,成爲福鼎、安溪地區的重要產品和中國的老字號品牌。

白茶的由來以及故事

白茶是中國傳統名茶之一,起源於中國福建省武夷山一帶。相傳,明朝時期有一位茶農在武夷山採摘茶葉時,突然有急事離開了,將採摘的新芽枯萎的茶葉隨手丟在一旁。後來,幾天後這位茶農回來,發現萎枯的茶葉葉邊發白,於是便將這些發白的茶葉繼續加工,就製成了白茶。

另一種說法是,白茶是唐朝時期福建武夷山地區的一位老年茶商所發明的。有一年,這位老年茶商身體不舒服,無法及時加工摘下來的茶葉,於是就將這些暴曬幾天的茶葉拿回家中放置了一段時間。過了幾天,茶葉完全乾透還沒有進行任何處理,天氣逐漸潮溼,茶葉表面開始出現了白色黴斑,老年人不捨得浪費這些茶葉,於是決定將其製作成茶餅,結果發現口感特別好,便給這種茶餅起名爲“白茶”。

不論哪種說法是真實的,都能看出白茶的製作和發展是由茶葉的誤處理和自然過程慢慢演化而來的。白茶的製作比其他茶品工序更爲簡潔,不經揉捻和發酵處理,而是經過採摘後曬乾定製,開工的工夫要稍微再處理一下,故而被譽爲“自然狀態下的茶”,保留了茶葉原有的特色和營養成分。

標籤:來歷 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