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蚯蚓露地養殖法,廣東露天養蚯蚓可以嗎

蚯蚓露地養殖法 廣東露天養蚯蚓可以嗎

1、蚯蚓適應性極強,露天養殖或是屋內大棚養殖均可。

2、露天養殖指在農田、園林等地養殖蚯蚓。在冬季來臨之前,要將蚯蚓移入地窖、菜窖或室內,防止凍死。蚯蚓養殖層可加到40-50 cm,在飼料上面覆蓋雜草和薄膜,可以防止熱氣散發,起到防寒保暖措施。

3、另外,可利用生物發酵散發的熱量來進行保溫。具體做法爲:在養殖底層鋪上20 cm厚的新鮮馬糞摻部分雞糞,踩嚴實後鋪塑料薄膜,上面放置蚯蚓和飼料。

1、蚯蚓適應性極強,露天養殖或是屋內大棚養殖均可。

2、露天養殖指在農田、園林等地養殖蚯蚓。在冬季來臨之前,要將蚯蚓移入地窖、菜窖或室內,防止凍死。蚯蚓養殖層可加到40-50 cm,在飼料上面覆蓋雜草和薄膜,可以防止熱氣散發,起到防寒保暖措施。

3、另外,可利用生物發酵散發的熱量來進行保溫。具體做法爲:在養殖底層鋪上20 cm厚的新鮮馬糞摻部分雞糞,踩嚴實後鋪塑料薄膜,上面放置蚯蚓和飼料。

1、蚯蚓適應性極強,露天養殖或是屋內大棚養殖均可。

2、露天養殖指在農田、園林等地養殖蚯蚓。在冬季來臨之前,要將蚯蚓移入地窖、菜窖或室內,防止凍死。蚯蚓養殖層可加到40-50 cm,在飼料上面覆蓋雜草和薄膜,可以防止熱氣散發,起到防寒保暖措施。

3、另外,可利用生物發酵散發的熱量來進行保溫。具體做法爲:在養殖底層鋪上20 cm厚的新鮮馬糞摻部分雞糞,踩嚴實後鋪塑料薄膜,上面放置蚯蚓和飼料。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我想在室外飼養蚯蚓,要做些什麼飼養準備?

百來的,不知道能否有幫助

人工飼養蚯蚓的方法很多,飼養方法要根據飼養目的和飼養條件而定。下面介紹一些適於中、小規模飼養蚯蚓的方法。

一、盆養法

利用花盆、塑料盆及其它廢舊陶瓷器進行飼養。此法適於室內進行試驗研究的小規模飼養,因爲此法飼養簡便,容易管理,操作方便,飼養條件易於控制,試驗數據也容易測定。但是由於盆的體積小,不能多養,因此難於在生產上應用。

盆養蚯蚓時,裝入的飼料爲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約100~200條爲宜。由於盆體小、盆內溼度和溫度受環境影響而發生較大的變化,如飼料易於乾燥,溫度高低變化明顯。因此在保證通氣的前提下,盆口可加蓋塑料薄膜,同時經常噴水,以保持盆內飼料的適宜溼度。或隨着外界氣溫的高低經常移動放盆的位置,以調節盆內的溫度。此外,盆養的飼養時間不宜太長,多以30~60天爲宜。

二、箱筐飼養法

這是最常用的飼養方法之一。箱筐的製作材料可以是木材,也可以是竹、荊條、藤條、塑料等,飼養箱長、寬、高的規格有下列幾種:60釐米×30釐米×20釐米,60釐米×40釐米×20釐米,60釐米×50釐米×20釐米,60釐米×20釐米×30釐米,60釐米×40釐米×30釐米。每個箱筐的底部和側面要有排水和通氣小孔,孔的大小以直徑0.7~1.2釐米爲好,這樣既可通氣排水,蚯蚓又不會爬走。整個箱的小孔面積可佔箱底或箱側面積的20%~30%。兩側還要有對稱的拉手把柄,便於手提操作。箱內飼料的堆放高度約爲16釐米,裝料太多,易使箱內通氣不良;裝料太少,飼料易於乾燥,影響蚯蚓的生長繁殖。每箱蚯蚓的投入量約5000~10000條。飼養規模較大時,可將箱層疊起,成爲立體箱式飼養,但不能疊得太高,一般以4~5層爲宜。

這種飼養方法佔地面積少,使用人力少,管理也方便,生產效率也較高。但是,木製、竹製的箱筐容易受溼腐爛,故有條件的地方最好用塑料來製作,這樣不但耐用而且規格一致,還利於提高飼養效果。

三、池養法

國內飼養蚯蚓多采用這種方法,建池養蚯蚓適用於室內外飼養,飼養池用紅磚砌成長50釐米、寬50釐米、高15釐米的池。池內外壁不抹水泥或石灰,以保持通氣。池底可用水泥地板,也可用泥地面,但要打實剷平。每個池的四角底部留一個小口,以滲出過多的水分,洞口要用塑料網或鐵絲網蓋住,以防蚯蚓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動物入內爲害蚯蚓。如果投入的蚯蚓量不大時,可把池分隔成若干個小池,這樣不但便於飼養管理,而且還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室內建池飼養可以選擇舊豬房、雞舍,其室內必須保持陰暗和潮溼,光線不宜過強,但要通風良好以免影響蚯蚓的生長繁殖。

四、土溝飼養法

在養魚、養鱉、養青蛙等飼養場內或周圍,選擇背光、潮溼、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寬60釐米、深40釐米、長1米的溝,在其周圍築起高出地面20釐米土埂,以防止地面水流入。再將溝底和四周溝壁打實後,放入高30釐米的飼料,再放入蚯蚓3000~5000條,最後在飼料上面鋪上一層雜草,再蓋上塑料薄膜,以防日曬雨淋。放進蚯蚓後,要定期噴水保溼,溝內飼料吃完後要及時補充,並且要定期採收蚯蚓。這種方法投資少,收效大,適於供給家禽、魚、鱉、青蛙的動物性飼料。

另外,在甘薯、白菜、玉米等作物的農田中,都可以飼養蚯蚓。

五、垃圾飼養法

利用垃圾飼養蚯蚓,既可以處理生活垃圾,又可以收穫蚯蚓和得到蚓糞,這種方法在日本、美國和我國臺灣已被廣泛應用,收效很大。

飼養蚯蚓的垃圾要經過處理,先將垃圾進行篩選,去除對蚯蚓生長繁殖有害的金屬、塑料、玻璃、石頭雜木等,把分離出來的有機物進行堆漚發酵,最後將發酵腐熟後的垃圾作爲飼料,放入溝內、池內用來飼養蚯蚓。

蚯蚓養殖方法

  作爲人工養殖的蚯蚓應具繁殖力強、生長快等優點,我國雖已發現和定名的品種有約150種,但可供人工養殖的不多。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蚯蚓養殖方法,一起來看看。

  蚯蚓養殖方法

  1.室外飼養

  ①青飼料地(如苦蕒菜、聚合草)、果園、桑園飼養:在行距間開淺溝投入餌料,然後將蚯蚓放入,便於種蚓定居其中。如在聚合草地飼養蚯蚓,夏季聚合草生長旺盛,其葉可爲蚯蚓遮蔭避雨,以防陽光直射和水分蒸發。平時蚯蚓可食枯黃落葉,遇大雨衝擊時可爬入根部避雨。桑園飼養亦然,但需注意澆水,防止逃跑。這種飼養方法成本低,效果顯著,易於推廣。

  ②雜邊地飼養:利用場地院落空地、岸邊和河溝的隙地,四周挖好排水溝,翻挖成寬1米左右的田塊,定點設置餌料,放入蚓種飼養,獲取蚯蚓。夏季搭涼棚或用草簾覆蓋,亦可種些絲瓜、扁豆等,及時噴水保溼和補充餌料。

  2.室內飼養:室內飼養形式有多層式箱養、盆養、工廠化養殖法等多種。

  ①多層式箱養:在室內架設多層牀架,在牀架上放置木箱,木箱內鋪設餌料飼養蚯蚓。在兩行牀架之間架設走道,便於管理,室溫保持20℃,可以常年生產。

  ②盆養:可用陶缸、瓦盆、木盆等,適用於家庭飼養蚯蚓。

  ③工廠化養殖法:主要用於赤子愛勝蚓和紅蚓的大規模養殖。工廠化養殖,應包括餌料場、養殖車間、養殖牀等。

  a.餌料處理場:包括飼料的堆積發酵或分選粉碎,可利用室外場地。

  b.養殖車間:可採用磚木結構,也可採用塑料大棚,室溫控制在5~32℃。有控溫設備的,溫度最好控制在18~28℃,這樣可保證全年連續生產。養殖車間的大小,視規模而定。室內建兩排養殖牀,中間留有1.2米寬的作業道。

  c.養殖牀:平地建池,池四周用磚砌成,水泥抹縫。牀面稍傾斜,較低一側牆腳有排水孔,以便餌料中多餘水分排出。池的大小:一般養青蚓的池,牆高60釐米,面積5平方米左右爲宜;養愛勝蚓的池,面積爲3平方米左右,牆高40釐米。池底鋪上15釐米厚的熟土,上面蓋20釐米厚的基料。養殖牀四周設寬30釐米、深50釐米的水槽,既供排水又作防護溝。

  蚯蚓的培育方法

  (一)飼養場所的選擇 蚯蚓喜溫、喜溼、喜安靜,怕光、怕鹽。適宜溫度爲5~30℃,最適溫度在20℃左右,32℃以上停止生長,10℃以下活動遲鈍,5℃以下處於休眠狀態。蚯蚓生長繁殖的環境,以中性或微酸、微鹼性爲宜,最適氫離子濃度爲39.81~25.12nmol/L(pH7.4~7.6)。蚯蚓飼養場所應遮蔭避雨,避免陽光直射,排水、通風良好,溼度適宜,環境安靜,無農藥和其他毒物污染,並能防止鼠、蛇、蛙、螞蟻等的危害。既可在室外飼養(青飼料地或十邊地),也可在室內飼養(水泥池養殖牀、多層式箱養、盆養)。室內工廠化養殖適宜養殖赤子愛勝蚓,室溫控制在15℃以上,可全年連續生產。 養殖池四周用磚砌牆,水泥抹縫,底面稍傾斜,較低一側牆腳設排水孔。飼養威廉環毛蚓的池,牆高60釐米,面積5平方米左右爲宜;飼養赤子愛勝蚓的池,牆高40釐米,面積3平方米左右爲宜.養殖牀四周設寬30釐米、深50釐米的水溝,既可排水,又可作防護溝。

  (二)培養基料的製備 培養基料是供給蚯蚓營養的基礎料。基料中的各種成分要拌和均勻,使質地疏鬆,呈咖啡色,氫離子濃度158.5~25.12nmol/L(pH6.8~7.6)。 培養基料包括糞料和草料。糞料如牛、馬、豬、羊、兔、雞等的糞便,亦可用食品下腳料、爛菜、瓜果等,佔基料的70%。草料如雜草及各種樹葉等,佔基料的30%。亦可用生活垃圾堆制。 堆制方法是:一層糞料、一層草料,邊堆料、邊分層澆水,下層少澆,上層多澆。堆制後第二天堆溫開始上升,4~5天后堆溫一升到75~80℃,以後逐漸下降,當降到60℃時進行翻堆,重新堆制,以後再翻堆幾次,翻堆時適當灑水。堆制時間一般爲30天左右。

  (三)飼料的製作 飼料種類有糧油下腳料、麥麩、米糠、牲畜糞便等蛋白質含量高的成分以及爛水果、植物莖葉等纖維素含量高的成分。蚯蚓飼料必須經發酵熟化。亦可直接用牛、馬、豬、雞等的糞便堆制發酵;或用糞肥70%、作物秸稈或青草20%、麥麩等10%,混合均勻,堆制發酵。 無論是基料或飼料,都必須充分腐熟分解,無不良氣味,呈咖啡色才能使用。

  (四)養殖蚯蚓的種類 目前用於養殖的蚯蚓種類有: 1.威廉環毛蚓:這種蚯蚓適應性強,個體較大,繁殖率低。體長150~250毫米,背面青黃、灰綠或灰青色(俗稱青蚓),常棲息於菜園、苗圃、桑園等地。 2.赤子愛勝蚓:這種蚯蚓食性廣、繁殖率高、適應性強、生活週期短,是國內外重點研究養殖的種類,如大平二號、北星二號都屬赤子愛勝蚓。體重0.4克左右即性成熟,在良好條件下全年可產卵繭。成蚓體長90~150毫米,背面及側面橙紅色,腹部略扁平。喜棲息於腐殖質豐富的土表層。 日本大平二號蚯蚓適應性強、繁殖快、個體小、肉質比例高,人工養殖年內繁殖增重達萬倍以上,每立方米基料年產蚯蚓可達40多公斤,每平方米基料年產蚯蚓可達15公斤。人工養殖大平二號蚯蚓是提供魚用蛋白質的好途徑。 大平二號蚯蚓人工養殖方法簡單,室內、室外均可養殖,但室外養殖應加蓋,遮蔭防雨。在硬質地面(如水泥地)堆基料20~30釐米厚即可。也可用箱子盛基料養殖。基料以篩過的垃圾土,加30~60%糞類合成,經堆漚腐熟後即可放蚓種養殖。每隔15天左右補充基料1次,每月清除上層蚓糞1次,平時可不定期投放適量的香蕉皮、菜葉、糠類。每1~3天淋水1次,以保持基料溼潤(溼度40~70%),並注意防止螞蟻、飛鳥、蛇、鼠的侵害。正常情況下,成蚓每1~3天產卵繭1次,每塊卵繭可繁育出3~7條幼蚓。蚯蚓收穫時可直接挖取或以鎢燈光熱驅集,也可用四周開有若干小孔的竹筒插入基料中,筒內裝誘餌(如香蕉皮等)進行誘捕,這種竹筒可多個常插於基料中,隨時收穫。另外,蚯蚓糞也可作爲魚類飼料,可將蚯蚓與蚓糞,或其他飼料配合使用。

  (五)飼養方法

  1.飼養密度:在適宜的條件下,威廉環毛蚓飼養密度爲每平方米2000條左右;赤子愛勝蚓爲每平方米20000條左右。

  2.投喂方法:

  ①上投法。當養殖牀表層的飼料已糞化時,將新飼料撒在原飼料上面,約5~10釐米厚;

  ②下投法。將原飼料從牀位內移開,新飼料鋪在原來牀位內,再將原飼料(連同蚯蚓)鋪在新料之上;

  ③側投法。在原飼料牀兩側平行設置新飼料牀,經2~3晝夜或稍長時間後,成蚓自行進入新飼料牀。此法適用原飼料牀內已存有大量蚓繭和幼蚓,或原養殖牀已堆積到一定高度,而且大部分糞化時。 隔天投喂或隔數天投喂都可以,當飼料大部分糞化後即可投喂新飼料。蚯蚓每天吃的飼料量約等於自己的體重。一條赤子愛勝蚓(成蚓)的體重約爲0.4克,1萬條成蚓每天可吃4公斤食物。

  3.日常管理:蚯蚓生活史包括繁殖期、卵繭期、幼蚓期和成蚓期。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各生長時期的飼料投喂、調整飼料密度、保持溫度及清理蚓糞。前期幼蚓個體小、活動弱,飼養密度每平方米5萬~6萬條;後期幼蚓個體長大,活動增強,應擴大養殖面積,每平方米2萬條左右。成蚓性已成熟,應挑選發育健壯、色澤鮮豔、生殖帶腫脹的蚯蚓,更新原有繁殖羣體。每年3~7月和9~11月是蚯蚓繁殖旺季,每隔15天左右清糞、取繭1次。在幼蚓期和蚯蚓的繁殖旺季,飼料中應增加優質、細碎的飼料。飼養過程中保持溼度爲60~70%。

  (六)蚓糞清理 清理蚓糞的目的是減少養殖牀的堆積物並收穫產品。清理時要使蚓體與蚓糞分離,對早期幼蚓可利用其喜食高溼度新鮮飼料的習性,以新鮮飼料誘集幼蚓;對後期幼蚓、成蚓和繁殖蚓可用機械和光照及逐層刮取法分離,即用鐵爪扒鬆飼料,輔以光照,蚯蚓往下鑽,再逐層刮取殘剩飼料及蚓糞,最後獲得蚯蚓團。

 

蚯蚓能養殖不?怎麼養?

蚯蚓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營養豐富,是林蛙的理想活飼料。

小規模養殖可使用盆、箱、筐等容器。生產性養殖可以在房屋、大棚、山洞、窯洞內用養殖箱分層進行立體式養殖,在室外開溝或堆肥進行養殖。可以根據客觀條件及飼料的需要量,確定使用哪種養殖方式及養殖規模。

無論使用哪種養殖方式,都不能使用單一的基料和飼料進行養殖。使用單一的基料和飼料進行養殖,其產量遠遠不如使用混合的基料和飼料。

蚯蚓一般棲息在地表下10~20釐米深的土壤中。養殖時將基料放在料牀上。室內養殖時可使用養殖箱養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4000~9000條。養殖箱做成60釐米×40釐米×25釐米的敞口箱,箱底和側面應留有直徑1釐米左右的排水、通氣孔。箱內基料的厚度15釐米左右,應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溫溼度進行相應的調整。

室外養殖時,可以在地面上做80~100釐米寬的畦,兩畦之間挖20釐米寬、15釐米深的溝。在畦上灑一層腐熟好的基料,厚度10釐米左右。養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10000~15000條。

在養殖過程中要保持基料的適宜溫度和溼度,可在基料上面覆蓋一層稻草或草簾,並經常噴水。

成蚯蚓每個月投喂2次飼料。一般在上次投喂的飼料被消化75%左右時,添加新料。每次添料的厚度爲15釐米左右。

在高密度飼養條件下,當小蚯蚓多的時候,老蚯蚓就會搬家外逃。應及時採收蚯蚓。

如何養殖蚯蚓 怎樣養殖蚯蚓

1、環境:養殖蚯蚓時,要將其放入酸鹼度爲6-8的土壤中。2、溫度:蚯蚓不耐低溫,要將環境溫度控制在20-27度。3、溼度:蚯蚓喜水,需要使沙土的溼度保持在70%左右。4、食物:要給蚯蚓提供腐爛的植物和有機物。

蚯蚓的養殖方法

1、適宜環境

蚯蚓適宜生活在土壤的表層中,養殖蚯蚓時,需要準備長寬高爲60釐米、30釐米、30釐米的塑料箱,再往塑料箱中裝入土壤,可以使用腐葉土、沙土和泥炭土混合配製,而且土壤的酸鹼度要在6-8之間,以免蚯蚓生長不良。

2、適宜溫度

蚯蚓的耐寒性較差,養殖蚯蚓時,如果環境溫度低於5度,就會導致蚯蚓進入到休眠狀態,而如果溫度低於0度,就會導致蚯蚓死亡,需要將室內的溫度調節至20-27度之間,有利於蚯蚓快速生長與繁殖。

3、保持溼度

蚯蚓利用皮膚來呼吸,養殖蚯蚓時,如果其體表過於乾燥,就會導致蚯蚓缺乏氧氣,需要每天早上或者晚上往土壤中噴灑水霧,使土壤溼度保持在70%左右,而且在噴水後,需要輕輕疏鬆土壤,以免土壤板結。

4、充足食物

養殖蚯蚓時,如果投餵食物不足,就會導致蚯蚓互相爭奪食物,從而使其大面積死亡,需要每隔三天往土壤中埋入一層腐爛的菜葉、果實或者秸稈,而且要在蚯蚓過多時,將其分箱飼養,以免生長緩慢。

蚯蚓的養殖方法

蚯蚓,又叫地龍,它營養及其豐富,富含20%以上的蛋白質,大多數魚喜食。那麼,在養殖上需要注意什麼呢?接下來,我就和大家介紹蚯蚓的養殖要點,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蚯蚓的生活習性

  蚯蚓是變溫動物,體溫隨着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蚯蚓對環境的依賴一般比恆溫動物更爲顯著,環境溫度不僅影響蚯蚓的體溫和活動,還影響蚯蚓的新陳代謝、生長髮育及繁殖等,而且溫度也對其他生活條件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間接影響蚯蚓。因此,溫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條件之一。一般來說,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30℃範圍內,0—5℃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死亡,最適宜的溫度爲20—27℃左右,此時能較好地生長髮育和繁殖。28—30℃時,能維持一定的生長;32℃以上時生長停止;10℃以下時活動遲鈍;40℃以上時死亡,蚓繭孵化最適18—27℃。可見蚯蚓的最高致死溫度低於其他無脊椎動物。養殖場最好在室內,在南方地區,夏天通風保溼,冬天只要關窗保溫就能全年正常生產(這裏的溫度指基料的溫度,因爲空氣的溫度與基料的溫度是不一樣的,比如:當空氣溫度0℃時,基料溫度有12℃左右;當空氣溫度爲38℃時,基料溫度卻只有28℃左右,這是因爲糞料含有極高的水分)。

  蚯蚓的養殖 方法

  露天堆肥養殖

  選擇地勢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風、無污染、無驚擾的地方,把未經發酵的牛糞、馬糞、豬糞做成高15-20釐米,寬1-1.5米,長度不限,放入蚓種,蓋好稻草,遮光保溼,就可養殖。其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發酵一系列工作,餌料保持養分不受損失,提高了蚯蚓生長速度,易於在農村推廣應用。此法也有其缺點:一旦餌料發熱,蚯蚓死不見屍,夏季連雨天及暴雨過後,牀內不透氣,有外逃現象。避免方法是讓每個養殖牀都有新餌料。蚯蚓不耐高溫(35℃以上),也不耐低溫(0℃以下),所以,夏天養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陰;冬天養殖坑上面要搭建簡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溫,保護蚯蚓安全越冬。此外,還應做好保護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餌料搞堆塊狀,爲蚯蚓創造良好自下而上條件。此種方法的關鍵是要使餌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過幹過溼,否則餌料就會發熱造成死亡。

  盆養蚯蚓

  裝入 的飼料爲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約100~200條爲宜。由於盆體小、盆內溼度和溫度受環境影響而發生較大的變化,如飼料易於乾燥,溫度高低變化明顯。因此在保證通氣的前提下,盆口可加蓋塑料薄膜,同時經常噴水,以保持盆內飼料的適宜溼度。或隨着外界氣溫的高低經常移動放盆的位置,以調節盆內的溫度。此外,盆養的 飼養 時間不宜太長,多以30~60天爲宜

  如果要大規模飼養蚯蚓,採用室外養殖法爲好,設備簡單,管理容易,成本低。蚯蚓是雜食性動物,各種禽糞、畜糞、瓜果皮、菜葉、樹葉以及無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爲蚯蚓的飼料。這些飼料最好事先進行發酵,達到無臭味、無酸味、完全腐熟、外觀咖啡色。

  半地下室蚯蚓養殖法

  選擇背風、乾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寬、長度自定的溝。溝的一側高出地面1米,另一側高出地面30釐米,形成一個斜面,斜面用雙層塑料薄膜覆蓋。

  繁殖生長

  蚯蚓1. 產繭量:大平二號蚯蚓每條年產繭在56-58個之間,其中春季佔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個蚓繭平均孵出幼蚓5-8條,最多12條,但是發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條。不同溫度孵化所需時間,孵化率不同。期幼蚓體重增加緩慢,進入毓期後,增長也緩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後一個 月內,蚯蚓生長最快。此時採取可獲取高產。

  3.蚯蚓生長速度與餌料狀態有密切關係。儘管餌料相同,由於其碎細度不同,幼蚓的生長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餌料碎細狀態,避免餌料有大小團塊(如出現團塊,可用水澆溼搗碎),保證蚯蚓快速生長。

  4.養殖密度:種蚯蚓數量,應控制在每平方米1萬條以內,生產蚓羣每平方米3公斤(2-3.1萬條),前期幼蚓3萬條/平方米,後期下降到2萬條。5.產量:每平方米產量可達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產期只有8-10個月)餌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產1公斤鮮蚓,並可獲得70%蚓糞,我們多年 經驗 是5方牛糞產一噸蚓糞,鮮蚓50公斤。

  蚯蚓的飼養管理

  1. 餌料的投喂:及時餵給蚯蚓充足的餌料,是保證蚯蚓快速生長的重要 措施 。將餌料採用 堆塊上投法,厚度爲10釐米,不要將牀面蓋滿,不求平整,以便分離蚯蚓。

  2. 蚯蚓養殖溫度:最佳溫度在15-25℃。冬季採用加厚養殖牀到40-50釐米,餌料上蓋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溫、保溼,夏季力爭每天澆一次水降溫。分期飼養:可分成種子羣、繁殖羣、生產羣,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上料前先翻牀,每次給料厚度爲10釐米,始終保持餌料新鮮透氣,適時採收:夏季每月採收一次,春、秋季節每1.5月採收一次,採收後及時補料。輪換更新:種蚓要每年更新一次,養殖牀每年換一次,以保蚓羣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發展而造成種羣衰退。

農村養蚯蚓的養殖方法

搭建蚓牀:先鋪稻草,然後鋪飼料,接着再鋪稻草,反覆此過程。 投放蚯蚓:選擇品種優良的蚯蚓,將其放在蚓牀上。 日常管理:餌料每隔一週要清理一次。 病害防治:蚯蚓可能會患上缺氧病,要及時掀起蚓牀的覆蓋物。

農村怎麼養蚯蚓

1、搭建蚓牀

養殖蚯蚓,通常使用稻草搭建蚓牀,先鋪上一層稻草,然後鋪飼料,接着再鋪一層稻草,反覆此過程,使蚓牀的寬度保持在50釐米左右,並且蚓牀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

2、投放蚯蚓

選擇品種優良的蚯蚓,將其放在蚓牀上,然後用水將蚓牀澆溼,溫度控制在20-27℃,空氣溼度保持在70%-80%,接着餵養飼料,例如動物的內臟、腐爛的植物、糞便等。

3、日常管理

餵養蚯蚓的餌料不能長時間的堆積,每隔一週就需要清理一次,並且蚯蚓是依靠糞便的味道來辨認自己的洞穴,因此在清理糞便時不能全部清除,要保留一些比較新鮮的糞便,以免蚯蚓逃跑。

4、病害防治

蚯蚓在生長期間,可以會患上缺氧病,此病會讓蚯蚓的身體顏色變得暗淡無光澤,行動緩慢,要及時掀起蚓牀的覆蓋物,使空氣流通,然後檢查基料的乾溼程度,如果過幹,改爲腐熟的基料餵養。

蚯蚓的養殖方法有哪些

蚯蚓的養殖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具體有哪些的養殖方法技術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爲大家精心推薦的蚯蚓的養殖方法有哪些,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用兔糞如何養蚯蚓

  1.兔糞必須經過發酵才能使用。進行了新鮮兔糞、溼發酵(澆水發酵);和幹發醉(不灑水)三種兔糞養殖蚯蚓的比較。結果,新鮮兔糞內放養的蚯蚓全部逃逸,而發酵兔糞,不論溼發酵或幹發酵的都能吸引大量蚯蚓鑽進。

  2.兔糞溼發酵與幹發醉各有其長。幹發酵兔糞不易失效,便於存放較長時期,但養殖蚯蚓前必須加70%的水拌溼再存放6

  天;溼發酵兔糞澆水發酵10天即可使用,週轉快。因此糞堆佔地少。

  3.發酵兔糞不宜摻拌畦土養殖蚯蚓。試驗取長約50釐米的木匣一隻,從中鋸斷,一半全部裝兔糞,另一半盛上混合兔糞(兔糞、畦土各半拌和)。然後將兩半從鋸斷

  處對接,每邊各放蚯蚓10條。共試驗4次,每次1一3晝夜,共80條次,其累計結果是純兔糞內有74條蚯蚓,而混合兔糞內僅6條。

  4.可以利用不同場地堆積發酵兔糞養殖蚯蚓參見表1、20

  5.蚯蚓是一種繁殖力極強的環節動物在5~6個月的試驗期間,增殖倍數最高達156.13,最低54.7,平均90.73,增重倍數最高98.72,最低27.80,平均42.75。據日本養蚯蚓專家齋藤氏的記載,蚯蚓養殖4個月增殖10倍,8個月增殖100倍。與之比較,發酵兔糞養殖蛆X51效果極佳。

  蚯蚓又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環節動物。本試驗中增殖倍數及增重倍數的最高、最低記錄差異雖大,主要並非因養殖場地差異所致,而是由於投料(發酵兔糞)是否及時充足以及溼度能否保持正常(如露天養殖,夏季能否有涼棚遮蔭)影響的結果。

  6.發酵兔糞養殖蚯蚓可因地制宜。

  坑養水蚯蚓的方法

  養殖名特優水產品,飼料是其重要的物質基礎與制約因素,它關係着飼養品種的成敗與效益好壞。水蚯蚓繁殖快、營養價值高(幹物質中含粗蛋白62%,必需氨基酸總和達35%,氮回收率達98%),是許多水生動物苗種期喜食的開口餌料,更是鱘、魚危、鯉、鯽、鰍、娃娃魚及黃鱔等底棲魚的主要食糧。水生蚯蚓中適於養殖的種類有:蘇氏尾鰓蚓和霍氏水蚓。養好水蚯蚓,可爲養殖水產品提供長期穩定的優質動物飼料,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和養成品質。這裏介紹一種簡便易行的水蚯蚓坑養法。

  一、水蚯蚓的生活繁殖習性

  水蚯蚓個體不大,長約100毫米,但羣體產量較高。尾鰓蚓和水絲蚓的區別是前者有尾鰓,尾部常露出泥外,隨水擺動呼吸,缺氧時顫動加快;後者沒有尾鰓。水蚯蚓喜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一般潛伏在泥面下10釐米~25釐米處,低溫時深藏於泥中。水蚯蚓喜暗畏光,不能在陽光下曝曬,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機腐植質、細菌、藻類爲生。水蚯蚓2個月左右性成熟,雌雄同體,異體受精,卵粒包藏在透明膠質膜構成的囊狀蚓繭中。一般一個蚓繭內含卵1~4粒,多則7粒。生殖期每一成體可排出蚓繭2~6個。水溫在22~32℃時,孵化期一般爲10~15天,人工培養的壽命約3個月。

  二、坑養方法

  1.坑池條件

  建造一個適於水生蚯蚓生活的生態環境,要求微流水、土質疏鬆、腐植質豐富、避光等。坑池可以新掘或利用與溝渠相通的水坑改建,面積視需要而定,3~5平方米(長寬比爲3∶1~5∶1)爲宜,水深20~25釐米,底部用保水性好的黃土或三合土築底,並設進排水口。一般進排口應分開,一端進水一端排水。在引種入坑前,還要培養好底泥,最好是挖肥沃的魚池淤泥,鋪在坑底,厚10釐米,然後每平方米加入畜禽糞或農家肥7.5~10公斤,最後加入經發酵後的餅、麩、糠糟等。

  2.引種入坑

  引種量視水質、泥質、糞肥來源與季節而定。肥源、混合飼料源等充足,引種量大,產量高。一般每平方米放種蚓0.25~0.5公斤。培養30~45天后,每畝日採收量可達10~15公斤,最高可達48公斤。

  3.管理

  保持微流水,以使水質清新,溶氧量較高,加速代謝產物的散逸,增加蚯蚓的攝食生長。一般水流的流速以2~8釐米/秒爲度。速度不能太快,如太快水流會沖走營養物質和蚓繭,影響產出。蚯蚓引種後,應每隔2~3天投飼一次。若投入的是精飼料,餌料係數爲2.6左右;若用豬、牛糞,餌料係數爲7.8~10.4。

  4.採收

  可在晚上減少水流量或斷水,造成第二天早上或上午坑內缺氧,水蚯蚓就會羣聚成團浮於泥表或上浮至水面,用撈子撈取即可。

  發酵料如何養蚯蚓

  一、配料

  按要發酵物料重量的0.1%(即千分之一)備好金寶貝一型肥料發酵劑;用新鮮米糠(注:“米糠”不是“統糠”,米糠的營養性與透氣性均好,陳舊米糠或統糠營養較差,均不利)將發酵劑稀釋(每1公斤金寶貝發酵助劑加5公斤米糠)。

  將雞糞(佔50%左右)與一定比例的秸稈粉、蘑菇渣、花生殼粉、或稻殼、鋸末混合攪拌後,加入稀釋好的金寶貝一型肥料發酵劑。

  二、調節水分

  調水分時注意先少加,快接近要求(65%)時,慢慢再加,防止水分超量超標,萬一加水超量超標,可再加幹物料調整。

  原料65%的水分的判斷辦法:手用力緊抓物料,見水不滴水,落地能散開。實際上,65%的水分並不顯太溼,請用戶注意正確判斷。

  三、建堆。

  備料後邊撒菌邊建堆,堆高與體積不能太矮太小,要求:堆高1.5~2米,寬2米,長度可以根據發酵物料的多少自由調整,最少不能少於2米。

  四、拌勻通氣。

  金寶貝肥料發酵劑是有(耗)氧發酵,故應加大供氧措施,做到拌勻、勤翻、通氣爲宜。否則會導致厭氧發酵而產生臭味,影響效果。

  五、溫度。

  啓動溫度最好是在10℃以上較好(四季可作業,不受季節影響,冬天儘量在室內或大棚內發酵),發酵升溫控制在70~75℃以下爲宜。

  六、完成。

  第2-3天溫度達65℃以上時應翻倒,一般一週內可發酵完成,物料呈黑褐色,溫度開始降至常溫,表明發酵完成。

  七、調PH

  發酵完成之後,測試一下PH值(加入金寶貝蚯蚓飼料發酵劑的糞料其PH會自然降至6.5~7.5,一般情況下不必調節〕。蚯蚓飼料一般要求適宜PH值爲6~7.5,但很多動植物廢物的PH值往往高於或低於這個數值,例如:動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對蚯蚓飼料的PH值要進行適當的調節,使它接近中性,以適合蚯蚓生長。

  八、飼餵

  我們採用上添法和側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飼料蓋鋪在原有已被蚯蚓吃完的飼料上,每10~15天進行一次;側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飼料再把新飼料添在一邊,下次添加另一邊。

  另外,用金寶貝肥料發酵劑發酵的物料可以飼餵魚、蚯蚓、黃粉蟲等低等動物,如果想要利用營養成分比較高的動物糞便(如雞糞)發酵飼料飼養豬、雞、鴨等高等動物,可以用金寶貝二型飼料發酵劑。

 

野生蚯蚓養殖技術

養殖蚯蚓的方法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三種, 即簡易養殖法、田間養殖法和工廠化養殖法。

  1、簡易養殖法。 這種方法包括箱養、坑養、 池養、棚養、溫牀養殖等,其具體做法就是在容器、 坑或池中分層加入飼料和肥土,料土相同,然後投放種蚯蚓,在養殖過程中,加強飼養管理。 這種方法適用於農民和城鎮居民,利用房前、屋後、庭院空地以及舊容器、 磚池、育苗溫牀等,來生產動物性蛋白質廢飼料, 加工有機肥料,處理生活垃圾。其優點是就地取材、 投資少、設備簡單、管理方法簡便, 並可利用業餘或輔助勞力,充分利用有機廢物。

  2、田間養殖法。 選用地勢比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園、菜園、果園或飼料田,沿植物行間開溝槽, 施入腐熟的有機肥料,上面用土覆蓋10釐米左右, 放入蚯蚓進行養殖,經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冬天可在地面覆蓋塑料薄膜保溫, 以便促進蚯蚓活動和繁殖能力。由於蚯蚓的大量活動,土壤疏鬆多孔,通透性能好,可以實行免耕。 所以這是一種適於農村多種用途,簡單易行的養殖方法。

  3、工廠化養殖法。 這種方法要求有一定的專門場地和設施,適用於大規模生產蚯蚓。

蚯蚓的養殖技術

養殖品種:赤子愛勝蚓,從日本引入的大平二號特點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熱抗寒,適於一年四季生產,蚓體、蚓糞產量高。

露天堆肥養殖

選擇地勢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風、無污染、無驚擾的地方,把未經發酵的牛糞、馬糞、豬糞做成高15~20釐米,寬1~1.5米,長度不限,放入蚓種,蓋好稻草,遮光保溼,就可養殖。其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發酵一系列工作,餌料保持養分不受損失,提高了蚯蚓生長速度,易於在農村推廣應用。此法也有其缺點:一旦餌料發熱,蚯蚓死不見屍,夏季連雨天及暴雨過後,牀內不透氣,有外逃現象。避免方法是讓每個養殖牀都有新餌料。蚯蚓不耐高溫(35℃以上),也不耐低溫(0℃以下),所以,夏天養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陰;冬天養殖坑上面要搭建簡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溫,保護蚯蚓安全越冬。此外,還應做好保護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餌料搞堆塊狀,爲蚯蚓創造良好自下而上條件。此種方法的關鍵是要使餌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過幹過溼,否則餌料就會發熱造成死亡。

盆養蚯蚓

裝入的飼料爲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約100~200條爲宜。由於盆體小、盆內溼度和溫度受環境影響而發生較大的變化,如飼料易於乾燥,溫度高低變化明顯。因此在保證通氣的前提下,盆口可加蓋塑料薄膜,同時經常噴水,以保持盆內飼料的適宜溼度。或隨着外界氣溫的高低經常移動放盆的位置,以調節盆內的溫度。此外,盆養的飼養時間不宜太長,多以30~60天爲宜

如果要大規模飼養蚯蚓,採用室外養殖法爲好,設備簡單,管理容易,成本低。蚯蚓是雜食性動物,各種禽糞、畜糞、瓜果皮、菜葉、樹葉以及無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爲蚯蚓的飼料。這些飼料最好事先進行發酵,達到無臭味、無酸味、完全腐熟、外觀咖啡色。

半地下室蚯蚓養殖法

選擇背風、乾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寬、長度自定的溝。溝的一側高出地面1米,另一側高出地面30釐米,形成一個斜面,斜面用雙層塑料薄膜覆蓋。 蚯蚓的成分比較複雜.各種蚯蚓均含蚯蚓解熱鹼(Lumbrifebrine)、蚯蚓素(Lumbritin)、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olysin).廣地龍含6-羥基嘌呤(Hypoxanthine)、琥珀酸(Succinic acid)及L(+)穀氨酸等.蚯蚓亦含黃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鳥嘌呤(Guanine)、膽鹼(Choline)、胍(Guanidine).尚含多種氨基酸,如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賴氨酸等.

蚯蚓(Lumbricus spencer)的脂類部分中含硬脂酸、棕櫚酸、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磷脂、膽甾醇等.

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的黃細胞組織(Chlorogogen tissue)中含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及色素;所含鹼性氨基酸有組氨酸、精氨酸、賴氨酸;其素可能是核黃素(Riboflavine)或其相似物質. 地龍提取液在體外有很好的抗凝作用, 能使血液的凝血時間, 凝血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均顯著延長, 並呈明顯量效關係;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其抗凝機制是, 其對凝血酶-纖維蛋白原反應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地龍尚有促纖溶作用, 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100%廣地龍煎劑對甲型鏈球菌有微弱的抑菌作用;86%的蚯蚓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對人型結核桿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地龍提取液對毛黴和酵母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體外抗毛滴蟲試驗表明:蚯蚓提取物對毛滴蟲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作用, 其濃度在0.2%及其以上時效果與滅滴靈相同,但滅滴靈副作用較多, 不易被患者所接受.

地龍的水浸、乙醇或丙醇提取物的水溶成分對兔角膜有麻痹作用.地龍中所含的蚯蚓素, 對犬、豬、牛、貓、兔的紅細胞有溶解作用.

蚯蚓養殖

蚯蚓養殖方法:

1、場地選擇

蚯蚓的養殖場地選擇非常方便,一般可利用房前屋後、庭院空地以及舊木箱、廢桶、盆罐、竹筐或育苗溫牀來養殖蚯蚓。

2、投放種苗

在蚯蚓的養殖場地平鋪新鮮牛糞15-20cm,然後在其上鋪種苗,每平方米投入3000-5000條爲宜,品種以太平2號、北星2號爲優。

3、餌料投喂

餌料宜選擇牛糞、豬糞以及秸稈、樹葉、雜草等動植物餌料。採用堆塊上投法,厚度爲10釐米,不要將牀面蓋滿,不必平整,以便分離蚯蚓。每月給料2次,上料前先翻牀,每次給料厚度爲10釐米,始終保持餌料新鮮透氣。

4、溫溼度條件

蚯蚓生活的適宜溫度是15-30℃,低於12℃就停止繁殖,超過35℃就有熱死的危險。因此,高溫季節應注意灑水降溫,冬季注意覆蓋,增溫保暖。蚯蚓對溼度要求不高,相對溼度保持在60-70%爲宜。

5、日常管理

在養殖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每月添料一次。要定期清理蚓糞並將蚯蚓分離出來,這是促進蚯蚓正常生長的重要環節。同時,飼養一段時間後可適當翻動1次基料,將上、下層基料翻動,調換位置,既可使下層基料疏鬆、透氣。

6、適時採收

在養殖牀發現蚯蚓,密度達到每平米2-3萬條,80%個體達到0.3克以上,是最佳採收時間。最佳的採收方法是自然光照採集,利用蚯蚓怕光的特性,逐層扒開,將餌料扒淨,最後,使蚯蚓集中在底層,達到採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