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傷寒論六經辨證論文怎麼寫,如何真正掌握六經辯證

1.如何真正掌握六經辯證

六經辨證,始見於《傷寒論》,是東漢醫學家張仲景在《素問·熱論》等篇的基礎上,結合傷寒病證的傳變特點所創立的一種論治外感病的辨證方法.它以六經(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爲綱,將外感病演變程序中所表現的各種證候,總結歸納爲三陽病(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三陰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六類,分別從邪正盛衰,病變部位,病勢進退及其相互傳變等方面闡述外感病各階段的病變特點.凡是抗病能力強、病勢亢盛的,爲三陽病證;抗病力衰減,病勢虛弱的,爲三陰病證. 六經病證,是經絡,臟腑病理變化的反映.其中三陽病證以六腑的病變爲基礎;三陰病證以五臟的病變爲基礎.所以說六經病證基本上概括了臟腑和十二經的病變.運用六經辨證,不僅僅侷限於外感病的診治,對內傷雜病的論治,也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傷寒論六經辨證論文怎麼寫 如何真正掌握六經辯證
2.六經辨證的內容

六經辨證 六經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經脈而言。六經辨證則是一種辨證綱領,它將外感疾病中錯綜複雜的證候表現,劃分爲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六個類型,並以此解釋疾病部位,證候性質、邪正盛衰、傳變規律,以及立法處方等問題。手足三陰三陽經脈及其絡屬臟腑是六經辨證的物質基礎。 一般來說:三陽病屬表,三陰病屬裏。三陽病多熱證、實證,三陰證多寒證、虛證。三陽病治療,當以祛邪爲主。三陰病治療,當以扶正爲先。 在六經辨證中,六種類型病證關係並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聯繫,相互傳變的。病變由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的發展演變,反映了邪氣由表入裏,由陽入陰,正氣漸衰的過程。 在六經病證的轉變中,循三陽三陰順序而傳者,稱之爲循經傳,不循此順序而傳者,稱越經傳。表裏相合兩經的病證互相傳變者,稱表裏傳。疾病初起即見三陰病證者,稱之爲直中。一經病證未罷,又見它經病證者,稱並病。二經病證同時出現者,稱爲合病。六經病證基礎上,又有它證表現者,稱爲兼證。六經病證轉變爲其它病證者,叫做變證,誤治傷正,病情惡化者,稱爲壞證。 六經病證的傳變,往往與正氣的盛衰,邪氣的強弱,治療護理當否,患者體質偏差,以及疾病種類等因素有關。

3.如何學好六經辨證

一個應該到了讓中醫們必須明白的道理--有六經十二闢卦的陰陽薄厚區分之八綱辨證纔是真正的八綱辨證。而那些僞中醫們的八綱辨證是丟失了宇宙六經十二闢卦後的臟腑八綱辨證;由此則不難明瞭問題的癥結了。當陰陽失去六層薄厚之分的時候,這樣的八綱辯證將不知爲誰服務。死如殭屍,散如浮雲。

真正的臟腑辨證不是解剖學上的臟腑辨證,而是人體宇宙時空學上的臟腑辨證,也就是十二闢卦所規範出的六髒六腑辯證。實際就是五運六氣辯證。也就是說:實際上真正的臟腑辨證是五運六氣辯證,八綱辨證則是爲這樣辯證而服務的。如此這般:當千年僞中醫們將解剖學綁架了五運六氣辯證的時候,臟腑辨證也就不但是簡單的望文生義之荒謬了。接下來,八綱辨證也跟着一錯再錯。故,當這樣“八綱辨證”被奉爲神靈的時候。他們遺失了十二闢卦的三陰三陽也就等於他們遺失了陰陽總綱,沒有總綱的辯證,爲誰辯證?故,我說,自仲景之後,千年的中醫實乃僞中醫。僞中醫豈有不把真中醫之六經十二闢卦辯證指導下的八綱辨證當做稀奇怪論乎?僞《傷寒論》學者豈有不把易演傷寒論當做異類來加以封殺?

易演中醫,正是在方法論上糾正了這個“千年中醫第一大僞”之後。正本清源,將“八綱辨證”端端正正地與三陰三陽之六經辯證結合起來,所以也就正好與十二闢卦天衣無縫滲透地結合起來。

4.張仲景的六經辨證和八綱辨證內容有哪些

六經辨證:

漢代張仲景著《傷寒論》,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的各種證候羣,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其病變部位,寒熱趨向,邪正盛衰,而區分爲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經。幾千年以來,它有效地指導着中醫學的辨證施治。

六經病證,是經絡,臟腑病理變化的反映。其中三陽病證以六腑的病變爲基礎;三陰病證以五臟的病變爲基礎。所以說六經病證基本上概括了臟腑和十二經的病變。運用六經辨證,不僅僅侷限於外感病的診治,對腫瘤和內傷雜病的論治,也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是中醫各種辨證的總綱。

辨證的過程,是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病因等理論爲依據,對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所蒐集的症狀,體徵等資料進行綜合、歸納、分析、推理、判斷、辨明其內在聯繫,以及各種病變相互之間的關係,從而認識疾病,作出正確的診斷。

辨證和論治,是中醫理、法、方、藥在臨牀上具體重要的兩個環節,兩者相互聯繫,不可分割。辨證是認識疾病,論治是針對病證採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和方法。辨證是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辨證的目的和檢驗辨證正確與否的客觀標準。

"症"是指單個的症狀,中西醫認識是一致的,如頭痛,發熱,咳嗽,心慌,噁心…等。

"病",是指病名,中醫所說的病名中只有少數與西醫病名是一致的,如麻疹,白喉,破傷風,哮喘,痢疾,中暑等,而大部分的叫法是不同的。由於中西醫的理論體系不同,對疾病的認識是不一樣的。西醫對疾病的認識是建立在人體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的基礎上,臨牀診斷疾病的依據是病人的自覺症狀、體格檢查、化驗檢查;中醫認爲疾病是人體陰陽偏盛偏衰的結果,臨牀辨證主要依據病人的症狀和體徵(舌象、脈象等),診斷時不一定要確定病名,而是要明確是什麼"證"。

"證",即證據、證候的簡稱,它不單純是症狀或主觀感覺,而是一組徵候羣,也是中醫對疾病的診斷。"證"是一組特定的臨牀表現(症狀,體徵等),幷包含着病因、病變部位、病變性質、正邪雙方力量對比狀況等方面的綜合概念。"證"是從分析症狀和體徵着手,歸納成爲比症狀更能說明疾病本質的概念。

中醫辨證是在長期臨牀實踐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種,主要有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精津辨證、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六經辨證等。其中八綱辨證是各種辨證的總綱。

八綱辨證是根據四診取得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質、病變部位、病勢的輕重、機體反應的強弱、正邪雙方力量的對比等情況,歸納爲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八類證候,是中醫辨證的基本方法,各種辨證的總納,也是從各種辨證方法的個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診斷疾病過程中,起到執簡馭繁,提納挈領作用。

疾病的表現儘管極其複雜,但基本都可以歸納於八綱之中,疾病總的類別,有陰證,陽證兩大類;病位的深淺,可分在表在裏;陰陽的偏頗,陽盛或陰虛則爲熱證,陽虛或陰盛則爲寒證;邪正的盛衰,邪氣盛的叫實證,正氣衰的叫虛證。因此,八綱辨證就是把千變萬化的疾病,按照表與裏、寒與熱、虛與實、陰與陽這種樸素的兩點論來加以分析,使病變中各個矛盾充分揭露出來,從而抓住其在表在裏、爲寒爲熱、是虛是實,屬陰屬陽的矛盾,這就是八綱的基本精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