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山西省洪桐縣大槐樹

山西省洪桐縣大槐樹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爲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景區分爲“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民俗遊覽區”“汾河生態區”和“根祖文化廣場”五大主題區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中華姓氏苑等60餘處風景文化景點。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時間從北宋末年宋室南遷開始,到明朝洪武、永樂形成高潮,一直延續到清代中葉。歷時訖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至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約700餘年的時間。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爲了鞏固明朝統治的經濟基礎,朱元璋實行移民屯田,獎勵墾荒的民屯、軍屯、商屯之制,這對恢復生產、增加人口、發展經濟、開發邊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遷徙長達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個姓氏,由這裏遷往各地的移民後裔,數以億計。從明洪武三年至永樂十五年,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遍佈河南、山東、河北等18個省市500多個縣份。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山西大槐樹在山西哪個地方

山西大槐樹在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轄鎮。

大槐樹鎮,位於洪洞縣中部,東與明姜鎮、廣勝寺鎮、蘇堡鎮接壤,南與曲亭鎮、甘亭鎮毗鄰,西與辛村鄉搭界,北與趙城鎮毗連,總面積98平方千米。大槐樹鎮境內有汾河等河流。大槐樹鎮境內有恆富中大街、古槐路、G108等公路過境(在境)。

大槐樹鎮前身爲南王鄉、馮張鄉、城關鎮。2001年3月,撤銷南王鄉、馮張鄉、城關鎮,合併設立大槐樹鎮。截至2021年10月,大槐樹鎮轄14個社區、37個行政村,鎮駐灣裏村。

大槐樹鎮的文物古蹟

大槐樹鎮城北賈村西側,有明代遷民遺址古大槐樹處,現已開闢爲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管理所。東北部的永一堡爲全省著名的西周文化遺址,1980年發掘出大批珍貴文物。

東南部的李堡,爲明代正德年間戶部尚書韓文的故鄉,村西有韓尚書陵園。縣城內還有明代監獄,屬省文物保護單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大槐樹鎮

大槐樹是山西哪個市

山西大槐樹位於山西臨汾市洪洞縣。山西大槐樹又名洪洞大槐樹、古大槐樹,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爲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現在古大槐樹爲中國國家5旅遊景區,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大槐樹”是移民史實的見證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至今在河北、河南、山東、東北等地區仍流傳着一句民謠:“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

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時間從北宋末年宋室南遷開始,到明朝洪武、永樂形成,一直延續到清代中葉。歷時訖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至清嘉慶二十五年約700餘年的時間。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爲了鞏固明朝統治的經濟基礎,朱元璋實行移民屯田,獎勵墾荒的民屯、軍屯、商屯之制。

這對恢復生產、增加人口、發展經濟、開發邊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遷徙長達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個姓氏,由這裏遷往各地的移民後裔,數以億計。

大槐樹在山西什麼地方

大槐樹在山西洪洞縣。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東隔霍山與古縣交界,西靠呂梁與蒲縣相連,北與霍州、汾西縣爲鄰,南與堯都區接壤,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爲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

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時間從北宋末年宋室南遷開始,到明朝洪武、永樂形成,一直延續到清代中葉。歷時訖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至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約700餘年的時間。

洪洞大槐樹移民起因

經元末戰爭,全國戶口銳減,各地居民除在戰爭、災荒中死亡外,更多的是在外地,成爲流民,形成官府的戶籍人口大減,各地人口疏密不均。北方諸省、西北地區、兩淮地區人口顯見稀少。而山西地理優勢較好且受戰爭影響較少,人口較爲集中,因此決定從山西進行移民。

洪洞大槐樹移民時期,明朝實行了發給移民耕牛、種子、農具以及3-5年不徵賦鼓勵農民生產的措施,北方各城市附近荒閒的土地,又分給無地的人墾種,每人爲15畝,另給菜地2畝,“有餘力者不限頃畝”。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又頒發額外墾荒,永不起科的詔令,規定:山東、河南、河北、陝西的移民除納稅的土地外,其餘墾荒之地,聽其自有,永不徵稅。

洪洞縣大槐樹的歷史來歷

洪洞縣大槐樹的歷史來歷要從明朝大移民說起。

《洪洞縣誌》載:“大槐樹在城北廣濟寺左。按《文獻通考》,明洪武、永樂間屢徙山西民於北平、山東、河南等處,樹下爲集會之所,傳聞廣濟寺設局置員,發給憑照、川資。因歷久遠,槐樹無存,亦發貢於兵燹。”

這裏說的是元末山西洪洞縣城北廣濟寺旁驛道邊有株“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明初鑑於長年戰亂,中原荒蕪,朝廷多次組織將山西之民移往冀魯豫皖等地。當時洪洞縣人口稠密,地處交通要道,故移民尤多。

每次移民多在深秋,官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凡移民都要集中在這裏登記造冊,“發給憑照、川資”,後由這裏編隊遷送。據說當時明朝官府廣貼告示,欺騙百姓說:“不願遷移者,到大槐樹下集合,須在三日內趕到。願遷移者,可在家等待。”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拖家帶口、熙熙攘攘,紛紜趕往古槐樹下。到第三天,大槐樹下聚集了十幾萬人。突然一大隊官兵包圍了大槐樹下的百姓,一位宣佈了大明皇帝的敕命,“凡來大槐樹之下者,一律遷走。”

由於是強迫性移民,所以移民們在這裏登上了離鄉背井的征程,他們拖兒帶女,扶老攜幼,悲傷哭啼,頻頻回首,漸行漸遠,親人的面孔逐漸模糊,只能看見大槐樹和大槐樹上的老鴰窩。因此,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了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

後世紀念

據考證洪洞古大槐樹移民分佈在全國11個省市的227個縣。槐樹也就成了移民們懷祖的寄託,所以移民們到達新地建村立莊時,多在村中最顯要的地方,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村口種植上一棵槐樹,以此表達對移民活動的紀念和對故土祖先的懷念之情。

隨着時間的流逝,幼槐成了古槐,古槐就成了故鄉、祖先的象徵。中國人崇拜槐樹不僅是因爲將它作爲神樹、吉祥之樹。

也不僅是因爲它的材質堅實且富彈性,耐水溼,是古代建築、車輛、農具、雕刻的優質原料,還在於它的花、實、葉、枝、木皮、以及生長在它樹身上的槐耳都是良好的中藥藥材。

以上內容參考:齊魯壹點-國槐朔源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