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苦茶的種類

苦茶的種類

苦茶主要分爲以下幾種:

1. 普洱茶:普洱茶是一種經過發酵後的茶葉,具有苦澀的口感和陳香味。

2. 龍井茶:龍井茶是一種綠茶,具有清香和苦澀的口感。

3. 大紅袍:大紅袍是一種烏龍茶,具有濃烈的陳香味和苦澀的口感。

4. 鐵觀音:鐵觀音是一種烏龍茶,具有濃烈的陳香味和醇厚的口感。

5. 黑茶:黑茶是一種經過發酵和儲藏的茶葉,具有苦澀和陳香味。

6. 紅茶:紅茶是一種經過發酵和加工的茶葉,具有濃厚的香味和苦澀的口感。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什麼茶比較苦?

有江華苦茶、藍山苦茶、安遠苦茶、豐州苦茶、橫坑苦茶、思順苦茶、酃縣苦茶,不清楚那歌說的是哪種。 另外,你說有可能是“三道茶”的第一道茶 三道茶 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屬茶文化範疇。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裏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瀰漫時再衝入滾燙開水製成。此道茶以濃釅爲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衝喝爲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爲趣。 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舉步維艱,創業之始,苦字當頭。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面對苦境,我們惟有學會忍耐並讓歲月浸透在苦澀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體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爲佐料,衝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製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個夠。 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經過困苦的煎熬,經過歲月的浸泡,奮鬥時埋下的種子終於發芽、成長,最後碩果累累。這是對勤勞的肯定,這是付出的回報。當我們在鳥語花香裏,明月清輝下品嚐甜美的果實之時,我們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爲作料,衝“蒼山雪綠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帶有麻辣味,喝後回味無窮。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而姜在白語中讀“菒”,有富貴之意,所以此道茶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和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如恭喜發財,大富大貴)。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稱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諸如名利、權勢、富貴榮華等等的。要做到“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氣度。如果一味沉湎於成功或失敗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過執着,就會作繭自縛,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喪失了許多人生樂趣。所以,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我們不妨看得輕些淡些,不要讓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拋棄的重負,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人生境界。

廣西苦茶有幾種

兩種。廣西苦茶有兩種,分別爲大新苦丁茶和天等苦丁茶,大新苦丁茶,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新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受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影響,大新苦丁茶形成了盛產期長,品質優良穩定,色美味香微苦的獨特風味和品質。

涼茶有哪些品種 涼茶粗分四大種類

飲茶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中蘊含了許多民間傳統及歷史軌跡,從古至今都是人們養生、休憩的重要角色,其中「雪梨茶」、「金銀花」、「酸梅湯」、「羅漢果」等知名常飲的藥草、花草茶,都是「涼茶文化」的足跡。一起來追本溯源在中國已經有百年以上飲用歷史的「涼茶」吧!

涼茶的起源

涼茶據傳源自廣東,因地處嶺南,天氣溼熱,容易「上火」,故民間採納中醫養生的觀念,以藥性寒涼的草藥熬水入茶,取其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溼等功效,其中帶苦味的涼茶又稱作「苦茶」。由於涼茶有消暑解熱之效,便自然向氣候炎熱的南方流傳,至港澳、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尤其現代人飲食口味越來越重鹹,常因過度烹調、飲食太過精緻導致上火,長輩們的教誨常是喝涼茶緩解,可以說是古老智慧與習俗的傳承。

古早的涼茶鋪會將各式藥材分裝後出售,讓民衆購買草藥包回家煲煮。現在已經可以在超商或市場買到涼茶飲品,現代的涼茶鋪爲了適應講求快速的社會,也都將涼茶煲好再分類出售,或者分裝成茶包,方便民衆直接用滾水泡飲。

現代的涼茶常常分裝成茶包,方便民衆直接用滾水泡飲。

涼茶的種類

涼茶材料取自各式中藥、花草藥,因藥性繁複難解,外人難以插局,故配方技藝多是代代傳承,涼茶鋪也都由家族世襲,知名涼茶品牌如王老吉、黃振龍、徐其修、和其正、白雲山、清心堂等等,種類繁多,常見涼茶飲如「廿四味」、「雪梨茶」、「金銀花」、「銀菊露」(菊花茶)、「酸梅湯」、「竹蔗茅根水」、「養肝茶」、「羅漢果」、「膨大海」等等,茶湯多爲綠色或玄色,風味清新甘苦,多具養身保健之效,但大多需熱飲或溫飲才顯功效,唯「青草茶」和「羅漢果」冷熱皆宜。

涼茶一般可就功效粗分爲四大類:

1│清熱解毒茶:適合體內燥熱、容易上火的人。代表藥材如金銀花、菊花、山枝子、黃岑等,但冬季天氣過寒,重在溫補保暖,不宜飲用。

2│解感茶:又可稱作「感冒茶」一類,適合在外感風寒、小感冒體虛發熱時飲用。代表藥材如板藍根。

3│清熱潤燥茶:秋天時天乾物燥,最適合飲用這類可以生津、止咳、潤肺的茶飲。代表藥材如玉竹、龍梨葉、麥冬、雪耳等。

4│清熱化溼茶:適合體溼燥熱、口氣重、口舌生瘡、怕渴、臉色臘黃的人飲用,夏天時一般民衆也可以適量飲用,去除暑氣。代表藥材如金銀花、菊花、土伏苓等。

涼茶茶湯多爲綠色或玄色,大多需熱飲或溫飲才顯養身保健功效。

茶葉的品名和品類有什麼區別?

一、品類:

根據陳宗懋主編《中國茶經》的分類法,分爲: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系。

二、品名:

從分類上認定,它們分屬於四個系:

1、五寶茶系:廣西茶、大苞茶、廣南茶、五室茶、疏齒茶;

2、五柱茶系:厚軸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緬茶、園基茶、皺葉茶、馬關茶、哈尼茶、多瓣茶;

3、禿房茶系:勐臘茶、德宏茶、突肋茶、擬細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脈茶;

4、茶系:茶、苦茶(變種)、白毛茶(變種)、普洱茶、多萼茶、擬細萼茶,元江茶、高樹茶。

擴展資料

茶樹品種主要分爲兩類:羣體種與無性系品種。

1、羣體品種有:勐庫大葉茶,勐海大葉茶,鳳慶大葉茶(以上爲國家級良種),元江糯茶,秧塔大白茶,鎮源馬鐙茶,綠春瑪玉茶,漭水大葉茶,冰島大葉茶,壩子白毛茶,雲龍山大葉茶,景谷大葉茶,團田大葉茶,邦東大葉茶,官寨茶,大廠茶,瀾滄大葉茶等。

2、無性系品種:是以無性繁殖方式選育出來雲南大葉種的後代。主要有云抗43號、長葉白毫;雲抗1O號、雲抗14號;雲梅、雲瑰、矮豐等;雲選9號、雲抗37號,它們都是勐海種的後裔。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茶

茶分哪幾種?怎麼區分?

從分類上認定,它們分屬於四個系:

1、五寶茶系:廣西茶、大苞茶、廣南茶、五室茶、疏齒茶;

2、五柱茶系:厚軸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緬茶、園基茶、皺葉茶、馬關茶、哈尼茶、多瓣茶;

3、禿房茶系:勐臘茶、德宏茶、突肋茶、擬細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脈茶;

4、茶系:茶、苦茶(變種)、白毛茶(變種)、普洱茶、多萼茶、擬細萼茶,元江茶、高樹茶。

擴展資料;

喝茶的好處

1、幫助散熱

在現在這樣炎熱的天氣裏,很多人都會喜歡喝冷飲來解暑,但其實喝涼的東西會把熱給遏制住,不容易散出體外,導致生病,多疑在夏天想要好好地解渴消暑散熱的話,應該喝些熱茶,發一發汗,很快就將體內的熱散走。

2、防曬

綠茶含有一種叫兒茶素的成分,有着很強的抗氧化的功效,將綠茶中的兒茶素提取出來支撐護膚品,塗在肌膚上,可以幫助肌膚抵抗陽光照射的傷害。當然直接喝綠茶也有着防曬的效果。

3、止瀉

茶能和蒜瓣一起配合,幫助止瀉。大蒜有着解毒消炎的功效,而茶水能夠起到抑菌的作用,尤其是對於腸道中有害細菌的抑制,將茶和大蒜配合在一起,能很好地止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喝茶有4大好處 但要根據體質決定“茶”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

普洱茶有哪些種,如何才能細分哪些種類

一 歷史上的普洱茶種類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說》中有“二月採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茶;採而蒸之揉爲茶餅,其葉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採於三四月者名小滿茶;採於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圓者名緊團茶;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爲婦女所採於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圓茶也”的記載。由此可知,普洱茶在歷史上即分爲散茶(即毛尖,粗葉)和緊壓茶(芽茶,女兒茶)兩大類。

二 現代普洱茶的種類

由於流傳久遠,品賞,收藏者衆多,加之近代製茶工藝的發展變化,普洱茶的分類已漸趨複雜。

(一)依製法分類

生茶:是指茶菁摘採後,以自然方式發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單寧酸等成份,茶,放置多年後,茶性纔會轉爲較爲溫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種製法製成,並利用時間的延伸,產生越陳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現代科學基礎上,利用人工陳化工藝,通過調配合適的溫度,溼度,加速茶葉的發酵過程,使茶性變得溫和,茶味得到改變。

(二)依保存方式分類

幹倉普洱茶:是指茶葉存放在乾淨通風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具有樟樹香。如果經過自然陳放10-20年並妥善保存,就能越陳越香,成爲珍品。

溼倉普洱茶:是指將茶葉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較溼熱不通風的地方,加快其發酵的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喝起來常有泥味或黴味。所謂“溼倉”,是指投機商將年份比較短的普洱茶成品陳置於溼度較高的環境中,利用高溼度或潑水,使新茶快速陳變,外觀上可以僞充陳年茶以應市。用這種方法催化,加工出來的茶品容易產生黴變,而且禁不住高溫沖泡,更對人體健康不利。

(三)依外形分類

茶餅: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淨重357g,每7個爲一筒,每筒淨重2500g,故名“七子餅”。

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淨重100g,250g,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淨重2g-5g.

磚茶: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爲了運輸方便。

金瓜貢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g到數千克均有。

千兩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每條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製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爲散條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張茶葉製成的條索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瞭解普洱茶的分類,我們就會很容易發現,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三 普洱茶樹

雲南大茶樹包括野生大茶樹和栽培大茶樹。

適宜制菁的茶樹種類:

1 野生型喬木茶樹:這種樹的高一般在3m以上,出於原始森林中,承自然雨露。茶菁嫩葉或少毛,葉緣有稀鈍齒,半展未開的芽葉長5cm-20cm.因葉片革質肥厚,揉捻不易成條索,毛茶顏色多呈墨綠色。茶性滑柔而質重,香氣深沉而特異,口感刺激性很弱,但水甜回甘長且穩定。

許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當地少數民族稱之爲苦茶,這種茶容易導致腹瀉,並不適合飲用。

2 栽培型野生古茶樹:這種茶樹以灌木或小喬木居多,樹枝多開展或半開展,樹高1.5-3m.茶菁嫩葉多銀毫,葉緣細銳齒,半展未開的芽葉長3-5cm,成葉長可達6-15cm.葉身較喬木葉片薄,毛茶顏色多呈深綠或黃綠色,主副葉脈明顯。

茶性較野生型強烈而茶質相當,香氣高揚,口感較野生型略水薄而剛烈。

3 茶園野放型:雲南許多曬青茶來源多屬於野放茶。這種茶經茶園栽種後少有人工管理,不灑人工化肥與農藥,只稍微鋤草與整理。野放茶茶齡在50年以上,樹高約1.5m-2m.

此茶香氣,口感介於栽培型野生茶與茶園茶之間。

4 茶園茶:茶園茶是我國茶業界公認的好茶種,茶葉中內含物濃度高,目前以勐海大葉茶,景谷大白茶,雲抗10號等作爲主要推廣種植的普洱茶種,一般採取灌木茶園生產管理。茶園茶越原始,茶種葉脈越明顯,茶質也越重。

茶園茶的茶性最烈,茶質則多數較薄,香氣最揚,口感刺激性也最強,回甘快且留存時間較短,水薄甜而較不穩定。

適制普洱茶的茶樹品種:

1 勐海大葉茶,2 易武綠芽茶, 3 元江糯茶, 4 景谷大白茶, 5 雲抗10號 , 6 雲抗14 號, 7 雲選9號, 8 雙江勐庫大葉種, 9 鳳慶大葉種

單樅茶的分類有幾種?

有10大分類,爲了便於栽培管理、採摘製作、商家宣傳、消費者的選購等,鳳凰茶農把茶樹按茶樹形態、成茶特點、生長環境、時代背景等等分類,並管冠上名字。世代積累,形成了上百個單叢株系、品系、品種名稱。

1、按樹型命名:大叢茶、望天樹、團樹、娘仔傘等。

2、按樹葉形狀命名:柚葉、柿葉、楊梅葉、仙豆葉等。

3、按葉色命名:淺綠或黃綠色稱爲白葉、深綠稱爲烏葉。

4、按葉片大小命名:大烏葉、烏葉仔、大白葉、白葉仔等。

5、按成茶外形命名:大骨槓、絲線茶、大蝴蜞等。

6、按成茶香氣命名:蜜蘭香、柚花香、桂花香等。

7、按成茶沖泡後口感命名:杏仁香、肉桂香、水蜜桃味等。

8、按所在地命名:烏崬單叢、中坪芝蘭、坡頭芝蘭等。

9、按事件、時代背景命名:東方紅、棕蓑挾等。

10、特殊命名:八仙過海、老仙翁等。

擴展資料:

每天喝茶4大好處

1、有助於降脂助消化

茶葉中的咖啡鹼、維生素B1、維生素C都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幫助消化,增強分解脂肪的能力。茶中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也可以溶解脂肪,防止脂肪在體內積滯。

2 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質的能力。有臨牀實驗證實,對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引起的輕度放射病,用茶葉提取物進行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對血細胞減少症,茶葉提取物治療的有效率達81.7%;對因放射輻射而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治療也有很好的效果。

3、有助於提神醒腦

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質的興奮過程,使人精神振奮,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

4、有助於利尿解乏

茶葉中的咖啡鹼可刺激腎臟,促使尿液迅速排出體外,提高腎臟的濾出率,減少有害物質在腎臟中滯留的時間。咖啡鹼還可排除尿液中的過量乳酸,有助於使人體儘快消除疲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單樅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每天喝茶有4大好處 什麼人千萬不要喝茶

關於茶的分類

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羣山之中。杭州不僅以西湖聞名國內外,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顏色:色澤嫩綠泛黃。外形:扁平光滑,苗鋒尖削。綠茶。滋味:湯色嫩黃(綠)明亮;清香或嫩慄香,但有部分茶帶高火香;滋味清爽濃醇。

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顏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綠茶。外形:外形條索緊結呈捲曲如毛螺,白毫顯露。滋味:香氣清爽持久;滋味鮮爽味醇;湯色嫩綠明亮。

黃山毛峯

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爲茶中的上品。綠茶。顏色:嫩綠油潤。外形:細扁如雀舌,芽似鋒;白毫顯,色似象牙。滋味:嫩毫香清新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杏黃清澈。

廬山雲霧茶

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綠茶。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 “砂綠起霜”成爲鐵觀音高品級的標誌,獲得了“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的美譽。烏龍茶,半發酵。顏色:烏潤砂綠。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卷緊而重實。滋味:香氣馥郁持久,有桂花香。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是中國著名黃茶之一。“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爲貢茶,素稱“貢尖”。黃茶,輕微發酵。顏色:金黃光亮。外形: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滋味: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爲綠茶特種茶類。採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焙,製作過程十分考究。嶽西翠蘭品質的突出特點在“三綠”,滋味:香氣清高,湯色清澈,滋味回甜。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是中國著名毛尖茶,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產自河南省信陽地區的羣山之中,綠茶。顏色:色澤翠綠,白毫顯露。外形:條索細圓緊直。滋味:湯色嫩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

武夷巖茶

產於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市。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蜻蜓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背”。烏龍茶,半發酵。顏色:青褐色。外形:茶條壯結勻整,帶扭曲條形。滋味:香氣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

祁門紅茶

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紅茶,全發酵。顏色烏潤,俗稱“寶光”。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滋味:香氣香甜持久,又似蘭花香,俗稱“祁門香”。

雲南普洱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屬於黑茶類,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名普洱茶。

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爲原料,使用亞發酵青茶製法,從發酵不同分爲生茶和熟茶兩種,成品分爲散茶和緊壓茶兩類。它是中國名茶中最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的茶類,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沖泡五六次後仍有香味。

PS:一般的,春天宜喝花茶,夏天宜喝綠茶,秋天宜喝烏龍茶,冬天宜喝紅茶。因爲茶葉都有提神醒腦的作用,而綠茶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夏天宜喝綠茶。也可喝野生苦茶,口感稍遜,但清熱解毒的作用更強,主要是比較難以買到真正的野生苦茶。

茶的分類及功能是什麼

根據各種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淺入深而將各種茶葉歸納爲六大類,即是綠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紅茶。

1、綠茶

綠茶(西湖龍井、安吉白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性寒,適合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飲用,且湯色透徹,或水清茶綠,或淺黃透綠,天熱、心躁之時品飲,給人清涼爽新之感。

綠茶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非常適合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

2、黃茶

黃茶(君山銀針、蒙頂白芽、霍山黃芽等)性寒,功效也跟綠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綠茶清爽、黃茶醇厚。

3、白茶

白茶(白毫銀針、月光白、白牡丹等)性涼,適用人羣和綠茶相似,但“綠茶的陳茶是草,白茶的陳茶是寶”,陳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4、青茶

青茶即烏龍茶(大紅袍、武夷水仙、鳳凰單從等)性平,適宜人羣最廣。烏龍茶中的武夷巖茶,更是特點鮮明,味重,“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鳳凰單叢茶香氣突出,在通竅理氣上尤爲明顯。

有不少好的烏龍茶,特別是陳放佳的烏龍茶,會出現令人愉悅的果酸,中醫認爲酸入肝經,因此有疏肝理氣之功,但脾胃有病症者不宜多飲。

5、紅茶

紅茶(正山小種、金駿眉、祁門紅茶、滇紅茶等)性溫,適合胃寒、手腳發涼、體弱、年齡偏大者飲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甜入脾經,具有補養氣血,補充熱能,解除疲勞、調和脾胃有好作用。紅茶湯色紅豔明亮,情緒低沉之時最宜飲紅茶。

6、黑茶

黑茶(雲南普洱茶、安華黑茶、廣西六堡茶等)性溫,能去油膩、解肉毒、降血脂,適當存放後再喝,口感和療效更佳。黑茶五行屬水,入腎經。

臉黑無光澤,喉嚨腫痛,食慾減退,下痢,背腳冰冷,腰痛,精力衰退者,飲此茶爲好。黑茶湯色黑紅豔亮,涼飲熱飲皆可,亦可煮飲更妙。

擴展資料

茶樹品系:

1、五寶茶系:廣西茶、大苞茶、廣南茶、五室茶、疏齒茶;

2、五柱茶系:厚軸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緬茶、園基茶、皺葉茶、馬關茶、哈尼茶、多瓣茶;

3、禿房茶系:勐臘茶、德宏茶、突肋茶、擬細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脈茶;

4、茶系:茶、苦茶(變種)、白毛茶(變種)、普洱茶、多萼茶、擬細萼茶,元江茶、高樹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瞭解中國六大茶類

茶葉的種類和歷史

茶葉種類

我國的茶葉分類上,我們可以將其歸爲六大類: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黃茶、黑茶。

1、綠茶:分爲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其中西湖龍井、黃山毛峯、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碧螺春、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安吉白茶、南京雨花茶等爲綠茶中的優質茶類。

炒青綠茶包括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珠茶、雨茶、秀眉、蒙頂甘露、龍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針等茶品。烘青綠茶包括川烘青、蘇烘青、浙烘青、徽烘青、閩烘青、毛峯、太平猴魁、華頂雲霧等茶品。曬青綠茶包括川青、滇青、陝青等茶品。蒸青綠茶包括煎茶、玉露等茶品。

2、紅茶:分爲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其中正山小種、金駿眉、祁門紅茶、雲南滇紅、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功夫、川紅工夫等茶品味紅茶中的優質茶類。

小種紅茶包括正山小種、外山小種等茶品。工夫紅茶包括滇紅、閩紅、湖紅、川紅、越紅、湘紅、粵紅等茶品。紅碎茶包括葉茶、碎茶、片茶、末茶等茶品。

3、白茶:分爲芽茶、葉茶。白茶中的茶品有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新工藝白茶等。

其中芽茶包括白毫銀針等茶品。葉茶包括白牡丹、壽眉、貢眉、新工藝白茶等茶品。

4、烏龍茶:又稱青茶,分爲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其中大紅袍、鐵觀音、水仙、肉桂、鳳凰單樅、凍頂烏龍等無烏龍茶中的優質茶類。

閩北烏龍包括大紅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蘭、八仙等茶品。閩南烏龍包括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等茶品。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茶品。臺灣烏龍包括凍頂烏龍,包種等茶品。

5、黃茶:包括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其中君山銀針、霍山黃芽、蒙頂黃芽、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北港毛尖、潙山白毛、平陽黃湯等爲黃茶中的優質茶類。

黃芽茶包括君山銀針、霍山黃芽、蒙頂黃芽等茶品。黃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潙山白毛尖、遠安鹿苑、皖西黃小茶、平陽黃湯等茶品。黃大茶包括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貴州海馬宮茶等茶品。

6、黑茶:包括湖南黑茶、四川黑茶、雲南黑茶、湖北黑茶。其中安化黑茶、雅安黑茶、普洱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等茶品爲黑茶中的優質茶品。

湖南黑茶包括安化黑茶等茶品。四川黑茶包括四川邊茶等茶品。雲南黑茶包括普洱茶等茶品。湖北黑茶包括湖北老青茶等茶品。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爲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在今天有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裏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說法:

關於飲茶的起源,到目前爲止是衆說紛壇,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

(一)先秦說

陸羽根據《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記載,認爲飲茶始於神農時代,"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茶經·六之飲》)神農即炎帝,與黃帝同爲中國上古都部落首領。然而《神農食經》據今人考證成書在漢代以後飲用始於上古原始社會只是傳說,不是信史。

清人顧炎武認爲,"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日知錄·茶》)顧炎武認爲飲茶始於戰國時代也只是推測,並無直接的證據。 先秦飲茶,不是源於傳說,就是間接推測,並無可靠材料來證明。

(二)三國說

《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有"密賜荼荈以代酒",這種能代酒的飲料當爲茶飲料,足以證明吳國宮廷已經飲茶。據此,《南窗紀談》認爲中國飲茶始於三國,《集古錄》則認爲始於魏晉。

三國時代東吳飲茶是確鑿無疑,然而東吳之茶當傳自巴蜀,巴蜀的飲茶要早於東吳,因此,中國的飲茶一定早於三國時代。

(三)西漢說

清代郝懿行在《證俗文》中指出:"茗飲之法,始見於漢末,而已萌芽於前漢。司馬相如凡將篇有荈詫,王褒僮約有武陽買茶。"郝懿行認爲飲茶始於東漢末,而萌芽於西漢。

王褒《僮約》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一般都認爲"買茶"之"茶"爲茶,而武陽即今四川彭山縣,說明四川在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國的飲茶不晚於公元前一世紀。

我們認爲中國的飲茶始於西漢,而飲茶晚於茶的食用、藥用,中國人發現茶和用茶則遠在西漢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二、飲茶發展於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國飲茶始於西漢有史可據,但在西漢時期,中國只有四川一帶飲茶,西漢對茶作過記錄的司馬相如、王褒、楊雄均是四川人。兩漢時期,茶作爲四川的特產,通過進貢的渠道,首先傳到京都長安,並逐漸向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陝西、河南等北方地區傳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飲茶風尚沿水路順長江而傳播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從西漢直到三國時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層社會享用的珍稀之品,飲茶限於王公朝士,民間可能很少飲茶。

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記:"陸納爲吳興太首時,衛將軍謝安常欲詣納,……安既至,所設唯茶果而已"。西晉劉琨《與兄子南州刺史演書》有:"吾體中煩悶,恆假真茶,可信致之"。晉左思《嬌女詩》有:"止爲茶荈劇,吹噓對鼎礪"。南朝宋劉義慶《世語新說·輕詆第二十六》記:"褚太傅初渡江。……刺左右多與茗汁"。又《紕漏第三十四》載:"任問人云,此爲茶爲茗。"兩晉時期,江南一帶,"做席竟下飲",文人士大夫間流行飲茶,民間亦有飲茶。

南朝梁蕭子顯《南方書·武帝本紀》:"我靈慎勿的牲爲祭。唯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釋道該說續名僧傳》:"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年垂懸車,飯所飲茶。"《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後魏楊衡之《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報德寺:"(王)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時給事劉鎬,慕肅之風,專習茗飲。"南朝宋山謙之《吳興記》有"烏程溫度,出御荈","長興啄木岑,每歲吳興、昆陵二郡太守才茶宴會於此,有境會亭。"南北朝時期,帝王公卿、文人道流,茶風較晉更濃。吳興有御茶園,採茶時節二郡太守宴集,大概是督造茶葉,上貢朝廷。

三、飲茶風俗成於中唐

中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載:"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俠,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窮曰競夜,殆成風俗,始自中地,流於塞外。"封演認爲禪宗促進了北方飲茶的形成,唐代開元以後,中國的"茶道"大行,飲茶之風瀰漫朝野,"窮日競夜","遂成風俗",且"流於塞外"。

晚唐楊華《膳夫經手錄》載:"至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德、大曆遂多,建中以後盛矣。"陸羽《茶經·雲之飲》也稱:"滂時浸俗,盛於國朝兩都並荊俞間,以爲比屋之飲。"楊華認爲茶始興於玄宗朝,肅宗,代宗時漸多,德宗以後盛行。陸羽《茶經》初稿約成於代宗永泰元年,定稿於德宗建中元年。《茶經》認爲當時的飲茶之風擴散到民間,以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及湖北、山東一帶最爲盛行,都把茶當作家常飲料。

《茶經》、《封氏聞見記》、《膳夫經手錄》關於飲茶發展和普及的關帶內基本一致。開元以前,飲茶不多,開元以後,特別是建中(公元780)以後,舉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農工商,無不飲茶。不僅中原廣大地區飲茶,而且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也飲茶。甚至出現了茶水鋪,"自鄒、齊、泡、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買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舊唐書·李玉傳》:"茶爲食物,無異米鹽,於人所資,遠近同俗,既怯竭乏,難捨斯須,田閭之間,嗜好尤甚。"茶於人如同米、鹽一樣不可缺少,對於田間農家,尤其嗜好。

四、飲茶普及於宋代以後

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宋梅堯臣《南有嘉茗賦》雲:"華夷蠻豹,固日飲而無厭,富貴貧賤,亦時啜無厭不寧。宋昊自牧《夢樑錄》卷十六"鰲鋪"載:"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爲開門"七件事"之一。 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序雲:"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顧近歲以來,採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早其極。"

吳自牧《夢樑錄》卷十六"茶肆"記:"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頓奇鬆異會等物於其上,裝飾店面,敲打響盞歌賣,止用瓷盞漆託供賣,則無銀盂物也。夜市於太街有東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遊玩觀之人。大凡茶樓多有富室子弟,諸司下直等人會聚,司學樂器、上教曲賺之類,謂之"掛牌兒"。人情茶肆,本非以點茶湯爲業,但將此爲由,多覓茶金耳。又有茶肆專是王奴打聚處,亦有諸行借買志人會聚行老,謂之"市頭"。大街有三五家靠茶肆,樓上專安着妓女,名曰"夜茶坊",……非君子駐足之地也。更有張賣店隔壁黃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內王媽媽家茶肆名一窟茶坊,大街車兒"茶肆、將檢閱茶肆,皆士大夫期明約友會聚之處。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門點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點送鄰里茶水,倩其往來傳語。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以茶水點送門面鋪席,乞覓錢物,謂之"齪茶"。僧道頭陀欲行題注,先以茶水沿門點送,以爲進身之階。"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市)茶肆林立,不僅有人情茶肆。花茶坊,夜市還有東擔浮鋪點茶湯以便遊觀之人。有提茶瓶沿門點茶,有以茶水點送門面鋪席,僧道頭陀以茶水沿門點送以爲進身之防。茶在社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飲茶發源的地點】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說:認爲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爲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衆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爲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 .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爲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爲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

其實我認爲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爲做爲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爲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爲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爲飲料。

藥物說:這一說法認爲茶“最初是作爲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爲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爲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爲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爲藥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爲“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爲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製。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爲大衆所熟知。

《茶經》中陸羽列舉了我國古代識茶的人物,如神農、周公旦和晏嬰等,表明了我國是最早發現,利用茶葉的國家,他引《神農食經》說:“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他引《爾雅》說:“檟,苦茶;”他引《晏子春秋》說:“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由此可見,我國先秦茶事已始。但是,有的學者認爲陸羽引用著作,都成書於漢代,況且中華民族發源於黃河中下游,我國西北古代氣候雖較溫潤,但歷來不產茶,那麼神農氏怎能“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他們認爲我國的茶事較遲,以致外國人趁機制遣中國茶葉來自印度的說法,後來事實證明印度古代無茶。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四川一帶已盛行飲茶。西漢時,茶是四川的特產,曾通過進貢傳到京城長安,原來我國古代四川東鄂西就是茶樹的發祥地,而這裏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農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領。在《史記·吳起傳》與《說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記載,這說明神農氏的部族發源在四川東部和湖北西部山區,這正是今日大神農架的地域。在這樣一個植被茂盛,至今還盛產茶葉的環境裏,神農嘗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後來這些部族不斷北移或東徙,西北才成爲華夏中心。

到舜帝禪讓王位於大禹,氏族社會的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帶,前幾年己在該處王城崗發掘出夏代遺址遺物,大禹接位,並非一帆風順,當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導苕溪、餘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後又戰敗防風氏,逐漸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讓位於他。而“三苗”後裔不服,所以,《史記五帝本紀》有“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爲亂”的記載。大禹治水在江南,史書也有根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上會稽、祭大禹”,司馬遷20歲時,也“登會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紹興留有大禹遺蹟。夏禹原讓位於“百蟲將軍”伯益,但爲兒子夏啓奪權,啓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斷髮生王位之爭,到禹的第六代孫夏杼時政局統一,國力強盛,他曾率部南下尋根,至浙西、駐驊金斗山東南延巒妙峯一帶,故這一帶山稱之爲杼山。當時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遺蹟。夏杼之後八代而衰,履癸(桀)爲契滅,契建立先商世代。

從現存的歷史資料也不難看出,氏族社會“三苗氏”生息之地,產茶歷代不衰,如南北朝時,《劉琨購茶書》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陸);《桐君錄》中提到酉陽(今湖北黃風東)、巴東(四川奉節);《荊州土地記》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產茶葉。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崍等地盛產茶。陸羽《茶經》中提茶葉品質不詳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由此可見,《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應發生我國中原。即使從《王褒僮約》所記載的飲茶、賣茶的事實看來,我國漢代以前,川東鄂西地區生產和利用茶葉的事業已相當發達。人們不難設想從採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樹,從自給自用到“產、供、銷”的過程,需要多長年代。所以說我國祖先發現利用栽培茶葉的歷史是悠久的。

標籤:苦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