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先字的漢語拼音怎麼寫

1.先有漢字還是先有拼音

當然是漢字! 漢字雖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可以通過文字符號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確的讀音來。

先字的漢語拼音怎麼寫

因此,爲了便於傳授和學習漢字,自古以來人們創造了許多給漢字注音的方法。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兩類: 1.以字注字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

比如“讀若”法: 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爲”法: 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注:“義讀爲儀。”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 。(《爾雅》)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儀”“兆”字的讀音,也就順理成章地會讀“儡”“義”“肇”字了。

2.雙拼制 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

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比如: 緩,胡管切。

(《廣韻》) “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此外如: 哀,烏開切。

敖,五勞切。 收,式州切。

器,去冀切。 矣,於紀切。

語言包括三個部分:音、形、義,三者不可分。就中國而言,訓詁學開始早,語音研究較晚。

但是,對語言學習來說,音是迫切的需要。漢字當中形聲字比例很高,這也提出了對音的研究的要求。

自然,後來讀音發生了變化,所以會出現僅據聲符讀音的“秀才認半邊字”的現象。 中國古代標音方式的演變 《說文》的標音方式是:譬況、直音和讀若。

其實質是聲音類似,用同音的語詞或同音字來註明音讀。同時輔以一些其它辦法,如急言、緩言、長言、短言、內言、外言等來描摹一個字的讀音。

南北朝開始出現的對漢字讀音的研究,跟文化的交流密切相關。佛教傳入中國,由於梵文是拼音文字,因此一些學者從梵文與漢文的比較中受到啓發,創造出了反切這種注音方式,來標註漢字。

反切,就是利用雙聲、疊韻的方法,用兩個字來拼切出需注音的那個字的讀音,被切字與反切上字同聲,與下字同韻和調。在不同類型文字的比較中,發現了漢字自身語音的特點,即漢字讀音同時具有聲、韻、調三個要素,所謂“音、韻分出”,而不同於拼音文字的字音、母音混。

陸法言的《切韻》第一個從語音角度對漢字進行了研究,但該書失傳了。相對於《切韻》,宋代陳彭年等作的《廣韻》是以國家名義頒行的韻書。

它保留了《切韻》的大部分材料,從本質上講,它也是屬於《切韻》系統。也正因此,也就出現了問題,即《廣韻》過於尊信《切韻》,而全然不顧已經發展了的語音,因此同實際脫了節。

所以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當時詩人作詩用錯韻的情況,這就是他們株守韻書的結果。直到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才真正董理當代的語音情況,它以當代的北方話爲準,反應了入派三聲後的漢語語音面貌,是現代普通話語音的源頭。

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東來,帶來了拼音文字。同南北朝時期一樣,文化交流給中國的語音學帶來了新內容。

利馬竇第一個用拉丁語拼寫漢字。至清代,從顧炎武到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學者返而推求上古音系,成績巨大,但是學術研究基本上與實際生活關係不大。

段玉裁雖然提出了之、脂、支三分的創見,但無法說明上古時這三個韻部的音值具體有哪些差異。瑞典人高本漢所以被譽爲著名的漢學家,就在於他在清代學者研究基礎上,採用了國際音標來研究漢語語音。

中國現代語音學的建立與此關係很大。 近代以來漢字標音方式的出現 1605年利馬竇出版了《西字奇蹟》,第一次用拉丁語拼寫漢字。

此後到新中國成立前,有多種漢語拼音方案。 威妥瑪。

早在19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英國外交官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在華任職期間就設計了一套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方案,這種標音方式稱爲威妥瑪式,但影響不大。威氏在華期間曾編寫了漢語課本《語言自邇集》,歸國後成爲劍橋大學首任漢語教授。

注音字母(又稱國音字母)。1913年,由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佈,是中國第一套公定爲漢字注音和推行漢語標準音用的拼音字母。

字母共計39個,後增爲40個。有濁音聲母、入聲調類,分尖團,後以北京音位標準,**廣濁聲母,方言注音用。

1930年國民黨政府改其名爲注音符號。1958年後在大陸爲《漢語拼音方案》代替,臺灣地區仍然使用。

這套方案用類似漢字的符號進行標音,章太炎對此起了很大作用。 國語羅馬字。

1926年國語統一籌備會制定發表了《國語羅馬字拼音髮式》,這是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重要方案之一,1928年由國民黨政府大學院公佈。該方案特點是用字母變化表示聲調。

如:iou(幽),you(由),yow(右)。 《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 解放後,國家爲了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非常重視漢語拼音方案的討論。

1955年8月,文政會收到655個方案,包括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羅馬字母以及漢字等多種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採用了拉丁字母,分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隔。

2.《鄧稼先》的課後字詞的拼音

鄧稼jià先 元勳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g 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讚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蹟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讚歎;泣:流淚。

元勳: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爲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瞭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屍: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英勇作戰,死於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複;窮:窮盡。

3.漢語拼音字筆順怎麼寫

漢語拼音共有以下10種基本筆畫:橫、豎、左彎豎、右彎豎、豎左彎、豎右彎、左半圓、右半圓、左斜、右斜.

漢語拼音字母書寫筆順歌訣:

ɑ 先寫多半圓,豎彎寫右邊.

b 長豎出二線,右下寫半圓.

c 一筆寫成多半圓,上下緊挨二三線.

d 中格先寫左半圓,右邊長豎出二線.

e 中格正中寫橫線,接筆再寫多半圓.

f 左豎彎,出二線,短橫寫在二線邊.

ɡ 先寫左半圓,豎彎下三線.

h 長豎出二線,彎豎寫右邊.

i 短豎寫中間,一點出二線.

j 左豎彎,下三線,上格正中寫圓點.

k 長豎出二線,斜左斜右寫中間.

l 長豎出二線,寫直纔好看.

m 短豎寫中間,彎豎彎豎寫右邊.

n 短豎寫中間,彎豎寫右邊.

o 從左到右寫圓圈,上下緊挨二三線.

p 長豎下三線,中格寫上右半圓.

q 中格先寫左半圓,右邊長豎下三線.

r 短豎寫中間,右上一小彎.

s 8字寫一半,上下挨着線.

t 豎右彎,出二線,短橫寫在二線邊.

u 中格寫豎彎,短豎寫右邊.

ü u字寫中間,兩點出二線.

w 斜下斜上寫兩遍,上下緊挨二三線.

x 左斜右斜叉中間,上下緊挨二三線.

y 右斜中格慢,左斜下三線.

z 2字硬拐彎,中格要充滿.

標籤:漢語拼音 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