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稿字草書怎麼寫,教你如何寫草書

1.教你如何寫草書

——給書法學校同學簡談寫草書問題篆、隸、楷、行、草,草是最難寫的一種書體。

稿字草書怎麼寫 教你如何寫草書

我國書法藝術是線條藝術,不斷演變,產生了今草書,草書體則達到了線條美的極致。草書之難,在於草書將篆隸楷行諸體之筆意融會貫通渾然一體,卻又不可得見端倪。

對此,劉熙載說得好:“草書之筆劃,要無一可移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草書之難,又在於點劃與點劃、結體與結體、此行與他行有着連綿不斷地緊密呼應關係,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草書之難,還在於一字數體,或同體異字,其變化“似無定則”,而又“毫釐必辨”,有着嚴格變化的限度。如“知、去”等。

草書之最難者,還是在於通過線條所組成的形體,表達書者的素養、人品、氣質、閱歷和思想感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表達的越深刻、越強烈,藝術的境界就愈高。

草書之難甚多,蔡希綜《法書論》中說草書尤難。包世臣曾“自謂於書道頗盡其祕”也說“惟草書至難”。

草書自身正其律,篆書備其骨,楷書規其法,還要做學問、立人品,確實很難。面對這些尤難、至難,我們是退避三舍?還是知難勇進?“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認爲只要肯於、敢於、恆於實踐和探索,一定會達到理想的黃金彼岸。

今天不打算深談學術方面的理論,只想就我們初學草書一些實際問題和簡括知識性問題談一點看法。一、欲學草書,應先識草書。

草書分章草、今草、狂草。今草是從章草演變而成的。

章草和今草各有着自身的規律。今天主要講講今草。

今草(包括狂草)有兩個基本要領①楷書的法度。②草書的自身規律。

楷書的法度,簡說之,就是依照楷書的點劃結體意識去寫草書,把簡化了的草書點線筆筆交待清楚,使人看了一點一線既相互連帶,又各自獨立的形狀。草書的自身規律,一是線條長使轉盤旋幅度大,有獨立之字,有連綿之字,有的甚至數字相連。

二是“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嚴格界定。三是相互借用,上字之終而爲下字之始,有的運用符號代替,如‘し’可以代替“言、イ、ㄔ、水”等偏旁。

草書規矩只准豎連,不準橫連等等。如果不先摸清這一規律,匆忙落筆,超出規範,便成天書。

盤旋使轉幅度大小掌握不住,便成爲另外之字,如“知、去”。“鷺影不來秋瑟ワ,葦花伴宿路瀼瀼”,“ワ”就是符號,這些符號可寫成“ワ、ン、゛”。

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其書字符號的兩點之末,便被“不”借爲開始。

“旋轉幅度大如仙”,如果‘仙’字不以楷則完成,便會寫成‘心’字。類似了‘心’字。

于右任先生說過:“餘中年學草,每日僅記一字,二三年間,可以執筆”。今日我們可以借鑑此法,更以邊學邊識,邊學邊記,找出規律,熟悉面貌,謹記法度,乃爲學草者第一要務。

怎樣識。①先將所臨之帖的字去識。

②識所臨範本的文詞大意,瞭解他書寫時特定的背景,分析其思想情懷和藝術構思。③識使轉大小,收與放的程度。

如果臨前不識,就會像孫過庭所說:“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二、欲學草書,先背草帖。

草書特點是筆意連綿,一氣呵成,使幹、溼、濃、淡合理分佈,揖讓有度,顧盼生情,縈繞盤旋,氣韻貫通,下筆果斷,才能神生紙上。前人法帖往往如是,我們臨寫時宜得如是安排,才能達到入帖手段。

臨習草書與臨習其它書體不盡同者,章法與點劃結體是同步進行的。這是因爲草書連綿不斷,迂迴曲折,變化多端,意到筆隨所決定的,它有着易見的整體感。

由於這些點、線的忽長忽短,驟提驟按,急轉又折,方虛即實的瞬間變化,和連綿不斷的態勢,一着筆便要果敢進行,不允許片刻思考,若不先讀熟記內容及這些變化,怎能落筆果敢,進入碑帖,再出碑帖之目的呢?背什麼?①背內容。②背字的態勢和字與字牽連的搖擺動勢,將其體察所得,默記在心,把範本上‘靜’的筆劃,演練成動的形質。

③既背墨劃的使轉成字,也要背這些墨劃之間所呈現的空白。使轉大小和空白留法,往往形成這個書家的面貌。

古人所說的“細玩熟觀”、“學而思,思而學”的經驗是可取的。力求從字間、行間、整篇布白的深入理解,加強記憶,可獲四美:即線條美、結體美、節奏美、意境美。

清代姚孟起說:“古碑貴熟看,不貴生臨,心得其妙,筆始入神”。是臨帖可貴的經驗談。

三、寫草書要乍徐忽疾,驟提即頓的互換用筆。草書要先立大調子,強調韻律和節奏感。

在一幅字內,其躍動現象,時而如大海波濤,時而如平湖微波,因而在用筆上就不能像其它書體用力均勻。有時則須大起大落以通身之力送之,有時則輕提出筆偶相帶過。

有的則速到迅雷不及掩耳連綿不絕。如張旭《古詩四帖》中“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

有的則緩以會心,筆斷意連。如“王子復清曠,區中實譁囂喧”。

乍徐忽疾,瞬間即換的用筆同時,還要驟提即頓的迅速交替,方能達到體意連綿,筆意奔放,有旋律和節奏的特色來,如果提高到創作上來說,才能使你的筆墨淋漓盡致的抒發情懷,表達個性。疾徐的交替和提頓的轉是隨着字的態勢和連綿起伏的氣勢以及感情的變化而不斷進行的,只能意。

2.怎樣學寫草書

朱政法一、概述草書應該是一種結體嚴格、書寫規範的書體,這有別於任意潦草的亂寫。

所謂:“草字離了格,神仙也不識”。這裏的“格”,就是草書書寫的基本法則和規範。

但是,我們仍能見到古今今草書家的書作中,有不顧字形而任意馳騁的結體,這是不值得稱道的風氣。草書分兩類:一是章草,一是今草。

今草又可分爲大草、小草兩種。小草相對平和,大草相對放縱。

大草中更爲狂放的就叫狂草。也有學者把草書分成章草、今草、狂草、行草的,其實狂草和行草就是大草和小草,都可歸爲今草。

從字體上說:章草是隸書的草化,今草是今楷的草化。歷史上有一種說法;章草是漢元帝時史游創造的,今草是後漢張芝首創的。

我們可以理解爲;這二位先人,在這二種書體的整理、應用、推廣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如果推論由他們二位關着門獨自發明的,似乎有背歷史的客觀。

二、章草草書大約出現在兩漢時期,至今有二千多年。章草的出現完全是歷史上實際生活的需要:爲應付大量文件的催要,當時是用隸書書寫文件,打稿時就採用一種簡便快捷的寫法,久之,這字體被大家所接受,於是乎就流行起來,形成了一種現在稱爲章草的書體。

後來隸書被其他書體所替代,因此章草沒能發展到十分成熟的階段也就跟着不用了。章草雖然也叫“草”,但與今草的寫法完全不同,它自有一套獨自的面貌。

從大處來看,它的字是個個分開,互不相連,筆畫中間絕無牽絲縈帶。而且大小相仿,字距均勻,行間清晰,佈列整齊。

從體型上看,它不全象隸書橫扁取勢,已有豎長爲型的發展。從用筆上看,已多不用隸書的蠶頭起筆,而有今楷、行書的順勢入筆。

尤其寫捺的筆畫,更是儘可能發揮磔的寫法,甚至短小的可以改寫成點的地方,仍寫成波磔。但撇已不是隸書的寫法了,而是變成漸漸攏毫放鋒收筆,轉向今楷行書的寫法。

章草在用筆上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在行筆過程中的折筆,改作圓轉的弧彎。這就省去了一些提按轉鋒的麻煩,提高了書寫速度。

簡化筆畫上,把鄰近的筆畫連接起來,變兩筆爲一筆,甚至把許多筆連接變成一筆。這樣,有些字形就有了較大改變,爲了簡便,有些字甚至打破自左向右的書寫規則,直接從右向左書寫。

而今草中有些字形的變化就是來源於章草,所以有的學者強調,要學好今草,就得先學習章草,就是基於這個道理。三、今草草書主要是以“簡化、從宜、易知”爲目的,所以字體的變形可塑性很大,這讓書寫者根據自己情感的自由發揮有了極大的空間,但是這又讓欣賞者增加了辯認的難度。

楷是規範,行是便寫,草是急書。其實“草如奔”的說法就較爲形象地說出了草書的體勢特點。

可以說;今草是在章草的結體基礎上,把橫折、豎挑、撇捺變爲環轉。字畫中的方折,大多用圓轉去代替,同時基本去掉了波(撇)、、磔(捺)的隸書筆意。

筆畫之間,有的以意構通(意到筆不到)或者以細如遊絲的縈帶相連接。經過千百年的積累,前人爲我們整理了一套草法規律;即連、省、變、代。

所謂“連”,就是把兩筆或者更多筆連在一起的寫法。如“反”字,原需四筆,草書只有一筆便可。

所謂“省”,就是把一些可以減少,而又不至於影響字的大略的筆畫省去。如“代”字省去第一筆、“少”字省去第三筆。

所謂“變”,就是對原本的字型作適當的變化。如“爲”、“意”。

所謂“代”,就是經過以上諸種草法的錯綜複合,形成一些比較穩定的寫法,如同符號一樣,固定地代表一些偏旁,如“轉”、“就”、“朝”就用同一符號代表字的不同偏旁。甚至於完整的一個字或者二個字用一個符號代替。

當然,這裏介紹的只是草書的常見規則,並不能包括草書結體的所有規則,比如還有:留兩頭去中間、留外框去中間、縮短筆畫、易曲爲直、改變筆順、重複符號等等書寫規則還需要我們在學習中不斷牢記、應用。四、習草書應該注意幾個問題:1、懸肘、懸腕是書寫草書的基本功。

2、筆力不是用力下壓筆端而產生的。所謂筆力:是發自腰、臂、肘而達於手腕、手貫注於筆端的內在力量。

這樣才能達到“力透紙背”的程度。3、草書的書寫並不要求快,先做到結體、筆畫到位,待熟練後自然能快。

等到書寫熟練了,也應該“當遲則遲,當速則速”。大體上說,點、畫要慢;圓轉稍快。

4、多讀帖。認識帖中要學的字,牢記結體、筆順,並熟練掌握。

想寫的文字認真查對結體。千萬不可憑想象獨立創造。

否則一定會弄出笑話來的。5、草書的總則雖然是“連、省、變、代”,連是第一位,但不是要求每字每筆都連,除了筆連,還有絲連和意連。

6、草書的結體中,爲求得連筆,每筆相連,一字中出現許多圓圈,顯得很熱鬧,這種做法被認爲是低俗、淺薄,是決不可取的。如果真要寫出圓圈,也不要寫出一個個象圓規畫出的圓來。

力求這些圓面貌各異,各不相同。

3.從字草書怎麼寫好看

1、欲學草書,應先識草書。草書分章草、今草、狂草。今草是從章草演變而成的。章草和今草各有着自身的規律。

2、背草帖。草書特點是筆意連綿,一氣呵成,使幹、溼、濃、淡合理分佈,揖讓有度,顧盼生情,縈繞盤旋,氣韻貫通,下筆果斷,才能神生紙上。前人法帖往往如是,我們臨寫時宜得如是安排,才能達到入帖手段。

3、寫草書要乍徐忽疾,驟提即頓的互換用筆。草書要先立大調子,強調韻律和節奏感。在一幅字內,其躍動現象,時而如大海波濤,時而如平湖微波,因而在用筆上就不能像其它書體用力均勻。

4、掌握寫草書的執筆高低與運力。一般說寫草書執筆要高一些,手掌要空虛,長鋒筆的筆桿相應的也較長,能執到三分之二處爲適應,這樣易於靈活表達草書的使轉,從物理上講如執筆過低,上部重力大,不易駕馭,執於頂端,則力不易貫注於筆鋒。

4.“傳”字的草書怎麼寫

“傳”字草書寫法:

1、第一種:書家——李懷琳,作品——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李懷琳是唐代洛陽人,生卒年不詳,太宗時待詔文林館。草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相傳爲李懷琳仿作,共159行,1209字,現藏日本。

2、第二種:書家——孫過庭,作品——書譜。

孫過庭擅長楷、行、草諸體,尤以草書著名。最具有特點的是橫劃、長點捺,先頓筆重按,後順筆出鋒,使一筆中陡然出現兩種變化。右環轉下作弧筆時,筆畫末端由精轉而出細鋒。

3、第三種:書家——張瑞圖,作品——杜甫飲中八仙歌。

張瑞圖以擅書名世,書法奇逸,峻峭勁利,筆勢生動,爲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鍾齊名,有“南張北董”之號,又擅山水畫,效法元代黃公望,蒼勁有勁,作品傳世極希。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主要特徵之一是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

擴展資料

“傳”字行書寫法:

1、第一種:書家——李邕,作品——雲麾將軍碑。

李邕工文,尤長碑頌。善行書,變王羲之法,筆法一新;並繼李世民《晉祠銘》後以行書書寫碑文,名重一時。其書風豪挺,結體茂密,筆畫雄勁。書法的個性非常明顯,字形左高右低,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他提倡創新,繼承和發揚古代書藝。

2、第二種:書家——唐寅,作品——落花詩冊。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於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並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

3、第三種:書家——文徵明,作品——行書自作詩卷。

文徵明於書法則是博飛專精的典範。其小楷造詣最高,主要師法傳爲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以及鍾繇《宣示》,王獻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筆法於一爐,形成“溫純精絕”的自家風貌。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爲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草書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行書

5.“稿行之草”書體的特點是什麼

王獻之 1、小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爲代表,用筆外拓,結體勻稱嚴整,如大家閨秀,姿態嫵媚雍容;2、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全帖用墨枯潤有致,蘸墨兩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潤而枯,由濃而淡,墨色分明。從而展現出全帖的節奏起伏和氣韻自然變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獻之獨創的書體,《鴨頭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王獻之創“稿行之草”爲其一大貢獻,創草書“一筆書”爲其又一大貢獻,他將張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進一層。草書名作《中秋帖》就是其“一筆書”的代表作,筆勢連續不斷,宛如滔滔江河,一瀉千里,表現出一種雄姿英發的爽爽之氣,世人評價甚高,被列爲清內府“三希”之二。

6.求春字行書和草書的寫法

【行書寫法】

【草書寫法】

拓展資料

草書爲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草書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草書分爲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的代表作有吳皇象《急就章》、《文武將隊帖》、晉索靖《月儀帖》; 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張旭《古詩四帖》、唐朝懷素《自述帖》。

行書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行書是介於今草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爲“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爲“天下第二行書”。

標籤:稿字 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