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白宮:沒啥大事,拜登缺席g20晚宴

白宮:沒啥大事 拜登缺席g20晚宴

作爲美國總統,拜登的時間非常寶貴,需要認真考慮如何調配。 白宮發言人表示,拜登未參加晚宴是因爲他需要集中精力在另一些事情上,而不是因爲任何政治原因。此外,白宮還補充說,此舉不會影響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和地位。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泰國國王爲什麼不出席亞太會議

G20領導人峯會。根據查詢得知白宮突然宣佈拜登不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更深層原因在於,11月15日至11月16日拜登確定要參加G20領導人峯會。

【環時深度】拜登缺席APEC會議,

這讓一些泰國人不滿。“這意味着對拜登來說,家庭是優先考慮事項,而不是與泰國這樣的東南亞長期條約盟友的雙邊關係。”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尤克力斯特·帕思曼德對泰國公共電視臺說。美國《外交學者》雜誌稱,國家領導人率領本國代表團參加APEC會議是慣例,這讓拜登的缺席顯得有問題。泰國前外長甲西·披龍耶則直言,拜登的缺席將會強化外界的印象,即美國太忙、太遠、太冷漠,無法真正高效地與泰國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在經濟以及其他領域建立緊密關係。

美國總統可能確實“很忙”。11月12日在美國與東盟領導人峯會期間,華盛頓剛剛表示將雙方關係升級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並稱東南亞地區是美國所謂“印太戰略”的核心,期待建立“一個開放自由、穩定繁榮、有彈性和安全的印度洋-太平洋”。然而第二天早上在柬埔寨主辦的東亞峯會上,拜登遲到半個小時。15日G20峯會開幕,他又遲到了30分鐘。這位美國總統還沒有出席15日晚上的G20峯會歡迎晚宴。據美國記者透露,一名美國表示,總統剛剛開了一整天的會,晚上需要處理一些事情。

在面對東盟國家時,拜登似乎總是“很忙”。據美國《外交學者》雜誌報道,拜登上任後曾訪問9個歐洲國家,僅英國就去了5次,但這次來柬埔寨和印尼參會是他首次到訪東盟國家。今年5月在舉行美國-東盟特別峯會時,華盛頓將一些東盟國家領導人請到白宮,然而拜登卻因爲“太忙”沒有與這些領導人進行雙邊會晤。路透社稱,柬埔寨首相洪森的助理兼顧問高金華直言,如果拜登真的想提升美國與東南亞地區國家的關係,就應該花更多時間與該地區領導人會面。值得注意的是,5月的特別峯會原定於1月舉行,但白宮多次修改會議時間,之後更是單方面宣佈將在3月舉辦這一“歷史性會議”,讓東盟國家普遍不滿。

爲了證明美國對東盟的“誠意”,拜登11月12日強調華盛頓“投入了真正的資源,而不僅僅是言辭”。他表示,美國在過去一年向東盟提供2.5億美元的資助,並將在2023年提供8.25億美元援助。今年5月,美國還宣佈向東盟10國提供1.5億美元。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東南亞問題專家波林表示,說得客氣點,1.5億美元的微薄資助不會給任何人留下深刻印象。相較於美國給其他國家提供的援助,這些錢更是不值一提。據美國公共廣播公司11月15日報道,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稱,美國國會今年早些時候就批准了400億美元資金援助烏克蘭,其中3/4已經撥付或承諾支付。

美國對東盟國家的“口惠而實不至”更體現在其5月啓動的“印太經濟框架”。與傳統的貿易協定不同,IPEF並不包含允許參與國在美國獲得更大市場準入的內容。法新社嘲笑說,該倡議沒有減免關稅、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等吸引其他國家加入的“牛肉”。印尼最大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則直接表示,IPEF已淪爲笑柄。

戰略上重視,但地位上輕視

拜登爲什麼一邊強調對東盟的重視,一邊又在行動中盡顯對該組織成員國的不在意呢?

自上臺以來,拜登整體繼承了特朗普的“印太戰略”並對其進行強化。2021年3月,美國公佈《過渡時期戰略指南》,稱美國的“重大國家利益”迫使其與“印太”地區建立最深的聯繫,美國需“深化”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夥伴關係,推進“共同目標”。在這一方針指導下,自2021年5月開始,美國多次派遣出訪東盟國家。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援引東南亞地區戰略學家的話稱,美國的亞洲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對華意識形態驅動的。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葛紅亮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將東盟國家定位爲進行對華戰略競爭的前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唐奇芳稱,拜登對東盟國家的出現回擺,即與奧巴馬一致,重視其戰略地位。無論在經濟還是在安全層面,對美國來說,東盟國家的戰略地位顯著擡升。不過因爲美國戰略變化導致的中美關係惡化,令華盛頓拉攏東盟國家的空間縮小,進而導致美國對東盟國家在層面無處發力,這也是美國不時在外交上對東盟國家予以“冷落”的深層次原因。

葛紅亮認爲,拜登在外交上對東盟國家自相矛盾的做法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雖然他宣稱“美國回來了”,但相較於歐洲盟友來說,東南亞並不是華盛頓優先“重返”的地區,特別是在美日印澳“四邊機制”以及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建立後,對美國來說,東南亞地區的戰略地位相對下降,華盛頓更倚重“四邊機制”等的力量實現其建立“印太版北約”的企圖。此外,儘管東南亞在美國對華競爭戰略中佔有較高位置,但拜登認識到,無論華盛頓怎樣發力,都無法根本性地改變東盟奉行的“大國平衡”外交戰略以及對華,因此華盛頓不會在東南亞投入過多資源。

美國對東南亞的外交顯示出“戰略上重視、地位上輕視”的特點。在今年2月出爐的美國《印太戰略報告》中,東盟出現19次,東南亞出現12次,其出現頻率超過其他國家和地區。根據美國《印太戰略報告》,華盛頓計劃加強對東盟國家優秀青年的“培養”,藉助高等教育合作等手段逐步影響東盟國家青年羣體的意識形態以及價值觀。有評論認爲,這是拜登試圖在東盟發起長期性影響力挑戰的明確信號。

在拜登決定不參加此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後,美國《外交學者》雜誌評論稱,這是一個錯誤,可能影響華盛頓對所謂“印太地區”的經濟承諾。葛紅亮分析說,拜登對東盟國家的態度將使華盛頓所謂的“印太戰略”難以順利實施。東盟推出的“印太展望”與美國所謂的“印太戰略”在戰略設計和價值觀層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雙方之間的合作將侷限於東盟國家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即開放合作必須成爲主基調、合作中“東盟中心地位”不可挑戰,以及東盟各國在合作中逐步提升本國在地區戰略中的重要性等。

東盟想要的美國似乎不想給

東盟國家想要從美國得到什麼?有美媒分析稱,除了直接的經濟援助,東盟國家還希望美國擴大在該地區的經濟參與深度。據“德國之聲”今年2月報道,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的一項年度調查顯示,認爲美國在東南亞的參與度有所增加的受訪者較去年明顯減少;認爲美國是可靠戰略伙伴的東南亞民衆比例也從去年的54.7%下跌到現在的42.6%。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唐奇芳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儘管長期以來東盟國家一直希望從美國那裏得到經濟好處,但“口惠而實不至”的華盛頓更像是索取一方,讓東盟國家不斷失望。這些經驗教訓讓它們當前對拜登持觀望態度,不會一味相信其提出的新倡議,僅在外交辭令上作禮貌性迴應。

雖然美國聲稱向東盟國家提供了實質性援助,但ISEAS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東南亞形勢:2022調查報告》顯示,大約有76.7%的受訪者現在認爲,中國是對東南亞地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體。僅在2021年,東盟與中國的貿易額年同比增長超過28%,雙邊總貿易額超過8700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與東盟2021年的雙邊貿易額僅爲3790億美元,還不到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的一半。另據美媒報道,印尼外交協會11月公佈的一份調查顯示,大多數東盟國家民衆對與中國合作帶來的經濟利益感到滿意。

引入美國以平衡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爲,這是東盟國家希望從華盛頓得到的東西之一,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並不想與美國結盟,而是實施平衡外交戰略。有報道稱,在與東盟國家的交往中,美國抓住一切機會向它們灌輸“中國威脅論”,通過南海爭端挑撥中國同東盟國家關係。然而東盟國家普遍重視與各國發展友好關係,不願在外部壓力下選邊站隊。印尼總統佐科在G20峯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說,不應該世界,不能讓世界陷入另外一場世界大戰之中。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印尼外長蕾特諾、馬來西亞副外長加法爾等東盟國家政要紛紛表示,不希望東盟國家選邊站。ISEAS的最新民調顯示,高達96%的受訪者都認爲,東南亞地區國家不應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

唐奇芳表示,東盟國家對拜登抱有的幻想將越來越少,它們更希望美國給予更多生存和喘息的空間,拒絕美國在地區製造緊張局勢,迫其選邊站隊。英國《經濟學人》雜誌11月19日援引東南亞地區戰略家們的話稱,拜登的亞洲“走得太遠了”。他們強烈反對美國國會衆議院議長佩洛西今年8月訪問中國臺灣地區,認爲這次訪問是毫無必要的挑釁。對於美國將科技問題“武器化”、迫使東南亞國家痛苦地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就連美國在東南亞最親密的盟友都表示,華盛頓讓該地區走上了一條危險之路。

《華爾街日報》還表示,東盟國家希望美國降息,以幫助它們應對經濟危機。不過今年以來,美國已經數次激進加息,洗劫其他國家財富。在對東盟國家的各項“需求”進行分析後,《華爾街日報》直言,任何一任美國總統都不能給予東盟國家它們所想要的東西,東盟的議程與拜登的外交優先事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除非能夠彌合這一差距,否則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沒有成功的希望。

前白宮醫生透露:因暗示拜登精神和智力錯亂,我被奧巴馬罵得“狗血淋頭”

前白宮醫生透露:因暗示拜登精神和智力錯亂,我被奧巴馬罵得“狗血淋頭”。這個問題本站爲您提供更多相關信息讓你瞭解。

據美國《華盛頓觀察家》9日報道,美國共和黨衆議員、前白宮醫生羅尼·傑克遜透露,在他暗示拜登的精神和智力不足以勝任總統一職,應該要求拜登去做認知測試之後,前總統奧巴馬寫信指責他這是背叛行爲。

羅尼·傑克遜美聯社資料圖

在與共和黨衆議員吉姆·班克斯參加的一個播客節目中,傑克遜稱,就在他發了一條關於拜登最近精神健康狀態的推文僅20分鐘後,前總統奧巴馬給他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電子郵件。

曾在前總統喬治·W·布什、奧巴馬和特朗普擔任白宮醫生的傑克遜說道,“他簡直要把我撕碎了。整整一頁都寫着他對我有多失望,以及我作爲一名醫生和一名軍官這樣攻擊喬·拜登是多麼有失身份。稱這是對他和其對我的信任的一種背叛,他對我很失望,等等。”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圖源:視覺中國

傑克遜補充說,“這令人難以置信。”他表示,這一事件表明美國媒體和民主黨在評判總統時存在雙重標準。他認爲,儘管特朗普意志堅定,但是特朗普還是被說服去做了認知測試,來回擊那些批評者,並指出特朗普在測試中正確回答了所有問題。

但當傑克遜對拜登提出同樣的要求時,他卻遭到了抨擊。儘管如此,他表示,拜登還在繼續表現出精神和智力衰退的跡象。報道指出,現年78歲的拜登是美國曆史上就職時年齡最大的總統。

傑克遜說道,“我只知道他有着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對吧。他現在精神狀態不太好。他已經78歲了,你能看出來。你不需要成爲一名醫生就能來觀察他,觀察他的行爲和其他一些東西,只需要看看他拖着腳走路、凝視太空的樣子。”

美國總統拜登圖源:視覺中國

他還表示,“我知道這份工作在體力和腦力上都需要什麼,也知道它的要求有多高。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們,我100%肯定拜登沒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

今年3月份,在拜登登上“空軍一號”專機舷梯時連續摔倒3次後,傑克遜曾稱,“拜登向美國民衆隱瞞了自己的健康狀況,這是一個嚴重的危險信號。有點不對勁!”隨後在6月份,他與其他14名共和黨議員一起致信拜登,呼籲拜登去做認知測試,並公佈測試結果。

去年8月,在被一名記者問到是否做過認知測試時,拜登斥責了這名記者,稱這類似於問該記者是不是“癮君子”。

美非峯會再登場非盟峯會開幕

當地時間12月13日至15日,第二屆美國-非洲領導人會議在華盛頓“登場”。

時隔8年,美國再次舉辦如此高級別以非洲爲中心的活動,可謂現任總統拜登的一次關鍵主場外交。約50名非洲國家元首受到邀請,預計共有約1000名非洲赴會及周邊活動,議題將聚焦疫情、氣候變化、貿易等問題展開。

拜登操辦美非峯會欲補齊非洲這塊外交拼圖

拜登在聲明中強調,“美非領導人峯會將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上,以更好地促進新的經濟參與。”路透社指出,拜登上任至今,仍未訪問過非洲。此次舉行的美非峯會,將是拜登應對非洲複雜性最全面的一次考察。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認爲,在大國競爭和俄烏衝突的雙重背景下,拜登希望以價值觀外交搞“小圈子”,拉攏別國對美國的競爭對手實施圍堵和羣攻。東盟國家、太平洋島國、美洲國家、非洲國家都是華盛頓想極力爭取的中間地帶,這些國家對烏克蘭衝突秉持中立立場,對華有良好合作基礎。美國今年已對前三者進行“集中公關”,現在要把對非外交這塊拼圖補齊。

美非峯會

近一些年來,華盛頓對非洲的態度總是忽冷忽熱。奧巴馬任內對非洲大打“親情牌”,但雷聲大、雨點小。特朗普執政時,不但成爲冷戰後唯一沒正式出訪非洲的總統,美非關係因他多次出言不遜而急轉直下。拜登上臺後,重拾對非關係“調門”,持續加大對非洲介入力度。賀文萍指出,此舉固然爲特朗普時期對非“糾偏”,更大目的還將是非洲拉攏進他的國際“統一戰線”。

對非洲突然示好華盛頓有何算計?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聲稱,此次在華盛頓舉行的一系列活動,“重點是加深與非洲國家、人民的聯繫,那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羣體,充滿了創新者、企業家和年輕人。”

賀文萍注意到,無論是布林肯近年來“三顧非洲”,還是美國非洲之角問題特使訪問埃及和埃塞俄比亞,都高度強調非洲的重要性——美方稱讚非洲年輕人口的規模,市場活力和發展潛力,以及在聯合國和多邊機構中的代表性等等,希望通過放低姿態來拉近對非關係。

據白宮透露,拜登將在峯會期間,宣佈美國支持非洲聯盟加入二十國集團。此外,拜登將推動非洲的國家成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賀文萍看來,這顯然意在博取非洲的好感,在領域推動美非關係重回正軌,“但是相關議題並非新鮮,中國等國家早就表態支持,美國不過在複議”。

拜登資料圖

近日,美國委員會非洲事務高級主管德弗蒙特聲稱“早就應該讓非洲在國際組織和倡議中擁有永久席位了。我們需要在涉及全球經濟、民主和治理、氣候變化、健康和安全的國際對話中有更多非洲的聲音。”

對此,北京外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宋微指出,這看似在外交話語上極力凸顯美國對非洲參與全球治理的支持,實則另有考量。近期圍繞俄烏衝突的表態上,包括烏干達等不少非洲國家拒絕跟隨西方孤立俄羅斯。基於此,美國不得不加強對非洲的影響,今年8月公佈的“美國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戰略”中,首次強調了非洲投票權對美國的重要性,而支持非盟加入G20則是試圖讓非洲國家在國際安全、國際格局、大國競爭的層面上選邊站隊。

拜登將向非承諾550億美元援助

眼下,非洲面臨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經濟形勢不利,失業率等問題也比較突出。此次非洲領導人不遠萬里前來,美方將如何迴應非洲自身發展訴求,也成爲關注重點。

美非峯會召開前一天,美國總統事務助理沙利文代表美方承諾,將在未來三年向非洲提供550億美元的援助,涉及經濟、衛生和安全支持等領域。

沙利文資料圖

賀文萍指出,美國希望聚焦一些現實問題,來呼應和支撐對非戰略,她預計美方將在5G、疫苗、資源礦產以及基建等領域優先發力,“非洲學者指出,美國認爲這些都是中美之間在非洲競爭所在,所以要迎頭趕上,要加強”。

外界普遍認爲,電池材料以及貿易關係將成爲“美非峯會”的重點議題之一,賀文萍對此並不意外。因爲製作電池所需的鈷、鉻等稀有金屬,非洲擁有豐富的儲藏量,在拜登鼓吹對華“脫鉤斷鏈”的背景下,“美國想要再次鎖定非洲這些重要資源的產出國。”

此外,拜登在七國集團峯會上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和“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計劃,也將對接到美非合作中。賀文萍認爲,民主黨對氣候問題重視的傳統,也會促使拜登在生態保護、能源轉型等方面尋找與非洲利益的契合點。

不過,美國開出的“支票”,有多少能夠最終兌現,外界也不無疑問。

2014年美非峯會

此前,奧巴馬的“電力非洲”倡議承諾到2020年在非洲發電2萬兆瓦,然而截至2020年底,實際發電量不到承諾的四分之一。特朗普“繁榮非洲”倡議宣稱要在2024年前將美非貿易額在2019年560億美元的基礎上翻一番,而2021年美非貿易約640億美元,年均增速僅爲7%,只佔美當年外貿總額的約1%。

美聯社稱,拜登希望通過美非峯會來縮小美國與非洲之間日益擴大的信任差距。但多年來,美國對非洲的承諾令人失望,這一信任差距也越來越大。

拜登爲何將“有意不提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沙利文在宣佈美方承諾時,表示美國“將各種資源擺到桌面上”,並聲稱美國在非洲投資的承諾,比任何其他國家要做得更好。在賀文萍看來,沙利文“話裏有話”,繼續明裏暗裏劍指中國。

美國《外交》雜誌網站日前披露,拜登擬定的美非峯會議程“小心翼翼地迴避了中國”,有消息人士透露這是“有意爲之”,原因是不希望激起非洲領導人被視作“棋子”的反感。

非洲苦“站隊”久矣,賀文萍認爲,布林肯“三顧非洲”想必也瞭解到非洲國家的“心聲”。多年來,西方國家發展對非關係的同時炮製所謂“新殖民主義”、“債務陷阱”、以及“疫苗外交”等言論,一再攻擊、抹黑中國。而非洲國家現在並不喜歡選邊站隊這種壓力,此次美非峯避談中國議題,也算識趣。

她還注意到,南非知名外交智庫南非全球對話研究所在峯會前發佈報告,稱美國抹黑中非關係,大秀對非合作姿態,卻又不願拿出真金白銀,其核心訴求是讓非洲國家在大國競爭的層面上選邊站隊,遏制中俄在非影響力。非洲堅持自主的外交,美方對非的打壓外交不會成功。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3日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方樂見國際社會各方加大對非洲關注,但堅決反對把非洲當做大國博弈的競技場,把對非戰略作爲遏制和攻擊其他國家對非合作的工具。對此,非洲人民有自己的判斷。

美前財長警告:與中國競爭時應該專注提升自己,而不是攻擊對手

報道說,薩默斯在彭博電視臺“華爾街週刊”節目中對主持人戴維·威斯汀表示:“如果我們把注意力從提升自己轉向摧毀中國,我認爲我們將做出一個非常危險且非常不幸的選擇。”相反,他說,美國應該專注於自身的創新、基礎設施、教育、阿片類藥物危機等挑戰。

彭博社提到,拜登上個月宣佈對華出售半導體技術的全面新措施,標誌着美國的重大轉變,甚至令美國的一些盟友感到不安;報道還說,薩默斯還對華盛頓在臺灣問題上的激進行爲表示擔憂,認爲美國在這問題上必須非常小心,如果讓中國感覺美國在改變傳統的一箇中國,“很可能會引發災難性的衝突”。

談及中美兩國在印尼巴厘島G20峯會期間的進展,薩默斯表示“受到鼓舞”。

“我認爲我們不應該告訴中國他們應該如何組織他們的整個社會,”薩默斯補充說,正確做法是“捍衛我們在安全和公平經濟競爭方面的一些根本利益”。

針對美國早些時候要求日本等國採取措施,對中國實施半導體出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月2日在記者會上回應稱:一段時間以來,美方一再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進行惡意封鎖和打壓,脅迫盟友參與對華經濟遏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造成極大破壞,嚴重違反自由貿易規則,嚴重損害各國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我們將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反對美方的經濟脅迫和霸凌行徑,共同維護世界經濟、規則和基礎的穩定。我們也希望相關國家從本國長遠利益和國際社會根本利益出發,自主作出正確判斷。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1月14日表示,必須指出,中方有自己長期堅守的原則和底線,有必須堅定維護的正當合法利益,不會屈服於任何霸權霸凌。美方應該把拜登總統的積極表態切實體現到具體的和行動中,停止對華遏制打壓,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搭建有利於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四樑八柱”,共同夯實中美關係行穩致遠的“堅實地基”。

延伸閱讀:

媒體:拜登稱無意圍堵中國的第2天美新一擊開始了

就在美國副總統哈里斯飛往曼谷準備參加APEC領導人會議的時候,國際主要媒體的關注點卻是:拜登總統爲了參加孫女的婚禮缺席這個重要的國際多邊場合。

一些美媒擔心,這會向亞太地區發出“錯誤信號”,是在把“贏得亞太”的機會讓給了中國。

但這哪是什麼錯誤信號,華盛頓對亞太尤其東南亞的態度早就再清楚不過。

從拜登缺席APEC,到此前在東盟峯會和G20峯會上的口誤、遲到、承諾打折

尤其是美國國內這幾天多部門的涉華消極動向,

反映出美方不過是在借“印太戰略”之名,實施對華遏制之實。

01

美國總統拜登缺席這次APEC領導人會議“會令人失望”。

泰國前外交卡席特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將在東南亞強化一種看法,即美國“太忙太疏遠、太冷漠”,無法有效地與泰國和更廣泛的地區進行經濟或其他方面的接觸。

連一些美國學者都意識到,拜登這次不去曼谷是向亞太地區發出錯誤信號,“讓人擔心美國對東盟的經濟承諾”。

但事實上,這可能也算不上什麼“錯誤信號”。畢竟,美國對亞太包括東南亞的假承諾真利用,一直就是實質。

早在今年9月,就有泰媒曝出,美國總統拜登因今年曼谷APEC會議日程與孫女婚禮衝突,決定缺席會議。

前面已經參加了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和G20峯會,接着卻以孫女婚禮爲由缺席APEC,也無怪乎連一些美國都覺得有點說不過去,特別是考慮到明年美國將接管APEC東道主的角色。

這個行動表明,美國雖然嘴上把東南亞地區擡高到“印太戰略”核心的位置,但此次缺席還是顯示出了在美國心中,有更多其他“優先事項”。

美國方面,副總統哈里斯將代表拜登出席APEC,並要在會議上告訴亞太國家和企業“沒有比美國更好的夥伴”。

漂亮話是這樣說,但事實呢?

有分析稱,從拜登選擇出席東盟和G20峯會卻缺席APEC會議來看,哪些國際組織對當前的美國比較重要,不言而喻。

作爲一個經濟合作組織,APEC是一個在名字上和事務上都強調“亞太”的國際多邊組織,這與美國日益強調“印太”格格不入。有學者說,從戰略重要性上來講,APEC不一定是美國還願再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的地方。

這個跡象從特朗普時期就已開始顯現。2017年的會議是特朗普唯一線下參加的一次會議,2020年則是參加的線上會議。

有美媒擔心,美國總統缺席APEC,意味着美國會把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拱手讓給中國”嗎?

很顯然,哈里斯的出訪是就爲了給一顆“定心丸”。

除了哈里斯外,美國還派出國務卿布林肯、貿易代表戴琦等其他出席本次會議,目的也是所謂“促進自由、公平和開放的貿易與投資”。

白宮一位高級聲稱,哈里斯的工作是建立在拜登總統的東南亞之行基礎上的。

他說:“這表明我們在該地區的參與度正在加深,表明總統和副總統爲加強我們與該地區的聯盟以及加強對該地區關鍵機構的投入所做的努力。”

除了給“定心丸”,哈里斯此行還不減“火藥味”。根據白宮新聞稿,哈里斯將在11月22日訪問菲律賓巴拉望島,這將使哈里斯成爲到訪毗鄰南沙羣島島鏈的最高級別美國。

稍微回顧一下,其實拜登這次出訪,不但沒有表現出美方對東盟國家的重視像承諾的那樣堅如磐石,反而暴露了深刻的地緣私心。

12日,拜登在美國-東盟峯會上口誤將東盟輪值國柬埔寨說成了哥倫比亞;

13日,東盟峯會開幕式上,拜登遲到半個多小時才入場,是唯一一位在會議開始後遲到的領導人。

15日,G20峯會上,拜登再度遲到半小時以上。由於美國代表團遲到,其他國家代表團都在會議廳裏坐等,整場會議不得不推遲開始。

在東盟峯會講話中,拜登宣佈,2023年美國將爲東南亞提供8.5億美元的援助。尷尬的是,拜登在峯會上大談特談的這個8.5億,在隨後白宮的實錄中竟被“打了折扣”——改爲8.25億。

遲到、口誤、承諾打折對於華盛頓嘴上喊的“中心地位”的口號,實際行動卻處處是“美國優先”,東南亞國家想必已經看得清楚。

02

副總統哈里斯還沒啓程前往曼谷,美國FBI和國會議員就已釋放出了一波涉華消極動作。

15日,也就是總統拜登在巴厘島做出無意圍堵和反對中國等承諾的第二天,FBI克里斯托弗·雷就在衆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的一場聽證會上,攻擊中國對美進行所謂網絡數據盜竊。

這個“雷局”聲稱中國短視頻應用程序“抖音”引發“擔憂”,污衊中國“可能用它來控制數百萬用戶的數據收集”,或是通過“控制推薦算法”來進行影響力操作等。

克里斯托弗·雷老調重彈地對華一陣攻擊抹黑,但就連美媒都注意到一個細節:

他拒絕在公開會議上回答關於中國是否一直在用抖音收集美國公民數據的問題。

爲什麼拒絕回答?一個正常合理推測,就是他根本沒證據。

就在“雷局”上演表演當天,美國國會內的跨黨派機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也跳了出來。

它在15日發佈一份年度報告,建議國會指示拜登評估中國是否遵守1999年與美國達成的入世協議,如果發現北京未兌現承諾,“國會應立法取消中國的正常貿易伙伴待遇”。

該委員會還想只給拜登90天時間完成相關評估調查。

總統拜登前腳剛承諾美方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這個據稱一直對華持鷹派態度的國會跨黨派機構,就拋出這份找茬兒報告,提出明顯是唆使甚至有些迫使尋求對華脫鉤的建議:

在報告發佈會上,該委員會挑明,如果成爲現實,“這將導致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大幅增加”。

至於報告建議美國成立一個跨機構辦公室,負責加強關鍵產品的供應鏈以擺脫對中國依賴,就是更明顯的慫恿脫鉤了。

03

15日這些鼓譟還沒消停,16日就又有人續上回聲。

美國國會的另一個專門委員會,由國會兩黨、兩院議員領導的“國會—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當天發佈了一份“關於中國和法治現狀”的所謂2022年度報告。

別的暫且不說,光看該委員會的倆,參議員傑夫·默克利和衆議員詹姆斯·麥戈文,都是言行惡劣的政客,再看主題“中國和法治”,這就基本能夠預料報告是啥調子了。

這些派帶頭炮製的報告,又把“新疆存在種族滅絕”“香港民主自由遭到破壞”等一些陳舊乏味的對華造謠抹黑之辭翻弄出來。

看得出來,它們是實在編不出什麼新黑料,所以就厚着臉皮炒冷飯了。

一位國際問題學者分析,美國國內接連傳出這些對華消極聲音並不奇怪。

畢竟,美方實際行動與總統拜登對華承諾或美方其他表態之間,一直存在較大差距。美國國會也一直是派作妖的地方,FBI近年來則是一直在鼓譟“中國間諜威脅”。

但是,畢竟拜登是前一天剛剛纔對中國做出一系列相對積極的表態,在甚至還沒踏上返回華盛頓行程的時候,美國國內就連着兩天出來這些論調,這沒法不讓人質疑其落實元首承諾的誠意。

這位學者認爲,這一方面是因爲美國國內鬥爭產生外溢效果。中期選舉之後,共和黨控制衆議院,肯定想借機彰顯自己影響力,因此故意對民主黨找茬兒、作對。

另一方面,美國兩黨對華都有強烈的戰略焦慮。這次巴厘島雖然釋放出一定積極信號,但不可能改變美國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的衝動,美國派們也不會因此被勸退。

美國總統拜登這次東南亞之行以及不參加APEC會議,已經暴露華盛頓對亞太名爲加強經貿參與、履行持久承諾,實則主要想榨取該地區的地緣價值,用以加大對華遏壓的本質。

這與美國國內最近兩天再度掀起的這波鼓譟以及中國對抗的裏子,倒是一致。

圖片來自網絡

被美國製裁了六年,大疆爲什麼還活得好好的? 一邊是烏克蘭戰場上空本屬消費級的大疆滿天飛,開始引發業界討論廉價民用無人機是否正在成爲“游擊隊的空軍”;

另一邊是3月12日,美國設計軟件公司Figma宣佈封禁大疆公司賬戶,並連一點反應時間都沒給, 表示因無法登陸而拿不到的設計文件,會在兩週內通過郵件發給大疆。

Figma並不是完全不可替代的設計軟件,但國內的同類軟件爲了差異化競爭,大多有各自的側重點,所以單一某個軟件又很難完全替代Figma。

大疆此次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點,一是可能會被打亂研發設計的節奏,影響產品迭代的速度;二是可能需要增加成本,用以購買多個軟件來替代Figma。

從2016年到2022年,長達六年的時間裏,美國對大疆的和制裁不斷加碼。但事實卻是,大疆再次期間一直都保持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上70%以上的市佔率,在北美的市場佔比甚至一度到過85%。

美國國防部前腳宣佈軍方禁用,美軍後腳就“不聽話”的花了幾十萬美元買大疆的無人機,還帶動了伊朗和英國的軍方購買潮。美國給大疆加關稅,大疆反手就給美國本土銷售的產品等比例漲價保持利潤率,市佔率甚至不降反升。

美國爲了制裁大疆幾乎算得上絞盡腦汁,但被制裁的第六年,大疆怎麼依然活得好好的?

總統換了三屆,大疆還是大疆

那一年1月26日,特勤局在巡邏時發現白宮南部的草坪上出現一架墜毀的四旋翼無人機,軍方和特勤局爲此如臨大敵,最後卻發現,這臺小東西來自美國情報人員的酒後瞎玩,由於操作不熟練外加酒後腦子不靈光,東西飛到了白宮哥們也不知道,回屋就睡覺去了。

晚宴上的確笑聲一片,但無論是臺上演講的奧巴馬,還是臺下坐着的的特朗普,沒人真的把這件事當成一個笑話來處理。

從某種程度上講, 這張拜登在白宮門前對大疆揮舞棒球棍的圖片,並不是一個笑話,而是一種表態,甚至是一種預言。

2016年,美國議員開始以網絡數據安全爲由提案大疆;2017年美國正式對大疆發起調查;

2018年5月,美國國防部陸軍部以備忘錄形式,要求所有下屬部隊停止採購和使用大疆,禁用大疆的一切無人機產品。

然而所有措施都沒能擋住大疆每年300%-500%的業績增長,大疆依然佔據了美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75%左右的份額,一度被美國人寄予厚望3D Robotics也因爲防抖雲臺的量產能力和GPS系統時常出現連接錯誤等問題,被大疆打得找不着北。

美軍自己也對禁令頗有微詞,這一年8月,美國空軍特種部隊向上打了個採購報告,表示我們試了美國本土的Tiny Whoop、Ebee、3DR Solo,但都無法滿足需求。 “由於作戰任務緊急又缺乏本土替代品,希望特批採購35架大疆無人機Mavic Pro鉑金版。”

根據CNN披露的採購單等消息,陸軍部禁令下達後的一年時間裏,“不大聽話”的海軍和空軍們,分別花費了近19萬美元和5萬美元購買大疆製造的無人機。

美國空軍採購單

2019年,此前所有措施都沒能生效的美國開始對制裁措施加碼,國防部在《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裏明令禁止聯邦資金購買中國製造的無人機,商務部則宣佈將大疆被列入貿易管制黑名單,對其產品變相增加關稅。

大疆也沒慫,反手將美國本土受影響的型號“漲價”處理,最多的漲了230美元,最少的也漲了120美元左右,平均漲幅大約在10%到13%。

美國普通消費者和相關公司也在用錢投票,爲了在漲價前買到機器,帶來了一波集中購買潮,一度將大疆的市佔率推到了85%。

美國空軍因爲想採購一些已經停產的型號,甚至在這一年考慮過直接和大疆合作訂單。但 大疆一貫不做軍品,包括美軍在內的各方,其實都是通過公開銷售渠道進行購買的,甚至有一些是士兵們自己在亞馬遜上下的單。

美軍想要停產型號,大疆官方發言人利斯伯格的迴應是:經銷商可能還有庫存,要不你們去問問?

2020年10月,美國內政下令停止進一步購買中國無人機,兩個月後,大疆“喜提”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

但大疆在消費級市場上的優勢,已經有點擋不住了。唯一給大疆帶來過麻煩的對手3D Robotics已經被打得直接退出了市場,包括微軟等在內的其他品牌最高市佔率也不超過4%,而大疆在民用市場的全球市佔率至今維持在70%左右。

另一邊,美國對大疆的圍追堵截,和美方找不到替代品只能反覆橫跳的現狀,讓各國部隊都開始注意起民用無人機在軍事上的應用。

2020年7月,烏克蘭國家邊防局發了個消息,說通過邊防局和英國大使館的雙邊合作框架, 從英方獲得了總價約4.46萬美元的10架無人機 ,用於空中巡視邊界,保衛國土安全。

結果大家一看圖片,這十架無人機其實是大疆的Mavic,系列裏最貴的專業版也才12888人民幣一架, 十架加起來都沒超過13萬元,摺合成美元大約是2萬多。

從2015年那架四旋翼無人機墜毀在奧巴馬執掌的白宮草坪上,到2022年拜登治下設計軟件公司Figma宣佈封禁大疆公司賬戶。七年過去,美國總統都換了三屆,但大疆還是那個大疆。

嗯,只是更強了。

技術就是競爭力

在大疆制裁與反制的故事裏,流傳最廣的是那段被加關稅反手漲價的橋段,看起來好像特別燃,但平心而論,那其實是一個極爲理性的商業決策,背後是大疆強大的技術力和有足夠競爭力的優越產品,不是憑一腔熱血就能做到的事情。

用大疆公關總監謝闐的話說, “大疆無人機能拆開的每一個零件都是自己生產的,底層代碼都是自己的,無論是專利還是研究方法,任何無人機公司都很難繞過大疆。”

而這種專利與技術的積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除了創始人汪滔,還有兩個對大疆至關重要的人,一個是汪滔在香港 科技 大學的研究生導師李澤湘,另一個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機器人方向的教授朱曉蕊。兩個人在大疆走得只剩一個出納的時候,一起給汪滔投了100萬人民幣,剛好又趕上哈工大(深圳)相關專業的第一屆研究生畢業,纔算給大疆解決了錢和人的問題。

李澤湘和朱曉蕊都是做學術的,加上汪滔自己和最早一批來自港科大、哈工大的技術團隊, 大疆最初的班底就有極其濃厚的工程師氛圍。大疆內部有很多人甚至覺得汪滔建立的研發體系可能是國內效率最高的,技術文檔寫得能當教科書,“有這種研發習慣的人很難不成功”。

而事實也在驗證這句話。

2009年3月,大疆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第一個能量產的直升機飛控產品XP 3.1,技術領先+競品很少,實現了商業上的盈虧平衡;

2010年就迭代推出了第二代直升機飛控Ace one,重量從XP 3.1的700-800克降到了100克左右,單價也從XP3.1的兩萬多降到了一千多塊人民幣,很快將營收水平穩定在了百萬級別,之後又迅速迭代推出了新一代直升機飛控WooKong。緊接着又在WooKong基礎上改出了自家的多旋翼飛控WooKong-M。

憑藉WooKong系列,大疆直接邁過了年收入千萬及單個產品收入體量破千萬的門檻,進入了不差錢的階段,從業務起步算起來,整個過程一共才用了不到3年。

很多人說大疆在無人機市場上的優勢是先發優勢,這句話的判斷只對了一半。

因爲同時代國內的無人機創業公司不止大疆一個,但沒人能有大疆這樣強的技術和人才儲備,也就沒人能跟得上那樣快的產品迭代速度。

大疆的優勢,本質上是由研發團隊技術實力兌換爲產品迭代速率,再一點點滾大的雪球。

更重要的是,汪滔對技術發展路徑的認知造就了他對產業趨勢出奇敏銳的洞察力。他從一開始就判斷無人機主要的三個技術難點在“飛控、雲臺,和圖傳”,併爲此制定了三個產品研發方向。

其中圖傳的需求還沒有起來,且難度較高,所以選擇先進行外包; 資源被優先傾斜到了飛控和雲臺的技術研發上。

而云臺的研發,又成就了大疆的下一輪爆發。併成爲了大疆擋住海外創業公司衝擊的重要技術優勢。

一場讓大疆成熟的硅谷商戰

2011年,印第安納州曼西市舉辦的無線電遙控直升機大會上,汪滔結識了美國人科林·奎恩。奎恩當時經營一家做航拍的創業公司,想找一找有沒有誰家的無人機能拍攝出穩定的視頻,而這正是大疆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

幾個月後,大疆在德國紐倫堡的Toy Fair展會上發佈了採用大疆自研雲臺技術的那款“禪思Z15”,這是全球首個民用的高精度雲臺,幾乎一夜之間引爆業界。科林·奎恩則已經加入大疆,在美國成立了大疆的北美分公司,他持有48%股份,大疆持有剩餘52%。

一年後的2013年1月,大疆發佈了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那款無人機產品: DJI Phantom,大疆“精靈”。

現在所有人都在說專業無人機市場和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不一樣,但在大疆“精靈”出現之前,壓根就不存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

就像Apple II開創了個人電腦產業,特斯拉開創了電動 汽車 產業一樣,是大疆用“精靈”這款產品,開創了非專業無人機的市場,直接帶動了2014年整個無人機產業的融資潮,高通、雷柏、英特爾跑到中國找項目,出手就是5000萬美元級別。

而負責美國公司運營的科林也是個營銷奇才,提出了“ 未來無所不能 ”的廣告語,並利用他參加《極限挑戰》等綜藝節目積累的明星資源在等社交媒體上大肆宣傳 Phantom,進一步打破了普通消費者對無人機的認知壁壘。

那段時間也剛好是Go Pro開始爆紅的時候,從禪思到大疆精靈的前兩代產品都只有雲臺,並沒有自己做相機,而是默認搭載GoPro。科林牽線希望大疆和GoPro深度合作,結果對方在談判中要求拿走三分之二的利潤,科林還答應了,一下觸碰了汪滔的雷區。

這也算是無人機發展史上的一段公案, 很多媒體後來在報道時簡單將汪滔和科林之間的矛盾,歸於利益分配的問題,其實是不準確的。

回顧大疆起家的前半程,幾乎所有的競爭優勢,都是硬生生通過技術演進和研發迭代建立起來的 。大疆內部研發部門的權重一直很高,過萬名員工裏有近一半從事工程開發工作,公司每年研發投入佔比15%左右。

汪滔曾回憶說創業之初其實沒有什麼特別清晰的商業邏輯,就是想做產品。這種略顯懵懂的創業方式固然帶來了很多問題,但背後是一個工程師對技術和產品近乎本能的追求,最終奠定了大疆以技術和產品爲核心的公司文化。

大疆和科林最大的不同,在於二者對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什麼,有着截然不同的判斷 。對於大疆和汪滔來說,一個只能起到營銷作用的GoPro要切走利潤的三分之二,恐怕是不可能接受的。

在他們心裏,也許只有決定了產品本身走向的研發和技術才配得到利潤的大頭,搞營銷的不配。

這種矛盾在之後跟科林的談判中表現得更加明顯,科林覺得自己是開拓北美市場的最大功臣,甚至覺得自己塑造了大疆的企業形象,算得上大疆的二號人物,但汪滔給對方的定位則是區域營銷和銷售負責人,以至於二者出現了巨大估值差,談判破裂。

2013年年底,汪滔將北美分公司員工電郵賬戶全部鎖定,解散大部分員工,所有北美客戶訂單重定向至中國總部,大疆把此後對美國競爭的主動權,牢牢地抓回了自己手裏 。

科林反手將大疆告至法庭,最終雙方庭外和解,科林拿到1000萬美金和解費,按照當年紅杉進入大疆的15億美金的估值折算,這個價格應該更接近大疆方面的心理預期。

而離職的科林火速入職美國一家無人機企業3D Robotics,揚言要讓全世界認識3DR,但入職後的第一款產品Iris就沒能達到預期,寄予厚望的Solo則頻繁出現GPS系統連接問題,連穩定飛行都很難保證。產品上市的時候甚至連防抖雲臺的量產都還沒實現,直到幾個月之後才把雲臺部件給補上。

最終solo在和大疆“精靈3 Pro”的對決中潰不成軍。3D Robotics備貨10萬臺,最終只賣出去2萬臺,直接導致公司宣佈退出消費級無人機市場。

大疆則和GoPro談崩、踢出科林之後,很快發佈了“精靈3”, 用上了其實早有佈局的自研相機,加上“飛控、雲臺、圖傳”中的最後一項“圖傳”也不再使用外包的模擬圖傳方案,而用上了自己研發的數字圖傳。大疆完全實現了從硬件到軟件的全方位的自主化。

2015年,奧巴馬因爲白宮草坪上那架墜毀的無人機各種發表言論,反思是不是該中國無人機的時候,其實消費級市場最激烈的戰鬥已經結束了。

大疆所積累下來的技術實力, 被兌換成了公司的厚厚的競爭壁壘,別管是誰來,一時半會都很難動搖他的根基。

結語

2019年以後,美國國防部下屬國防創新局曾出臺過一個“藍色無人機”計劃,宣稱爲美軍和聯邦部門提供替代中國產品的“安全選項”,一邊封禁大疆,一邊給另外5家公司開了白名單,號稱這五家公司的無人機,是美國陸軍和國防創新局合作了18個月挑出來的“最佳無人機技術”。

美國內政部也挺配合,迅速停飛了約800架中國無人機,馬不停蹄地跑去找這五家白名單公司買貨重構機隊。後來被英國媒體曝光了一份內部文件, 文件顯示藍色無人機項目平均售價高達2100美元,比中國同類產品的價格貴了8-14倍,表現卻明顯不如中國的無人機,無法滿足內政部需求。

這份文件中,美國內政部聲稱, 如果只使用美國批准的無人機,將導致內政部的態勢感知能力下降95%,只能滿足任務需求的20%,將導致美國內政部“幾乎不可能”有效開展工作。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還配合宣佈宣佈打擊“虛假美國製造”,規定真正的美國製造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一,產品的最終組裝和加工必須在美國;二,產品的所有重要加工在美國;三,產品絕大部分零部件產自美國。

結果最後發現,美國實際上根本沒有無人機的供應鏈。無人機所需的相機,雲臺,機身,電池都是中國供應。被美國開了白名單的五家公司裏,至少四家公司在電路板等零件上,依賴中國供應, 在小型民用無人機的領域,美國其實拿不出來能擺脫中國技術的替代產品。

而大疆崛起的過程中,李澤湘、朱曉蕊、香港 科技 大學、哈工大(深圳)、又處處都有深圳地區對產學研結合模式 探索 的痕跡。

在這個產業一開始崛起的時候,可能誰也沒想到競爭的決定性力量,會被上升到大疆背後整個國家的工業發展和教育科研體系上來。

在被美國製裁的第六年,依然活得不錯的大疆,或許也只是中國過去五十年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個小小的成果吧。

參考資料

左林右狸《無人機江湖和汪滔的前半生》

晚點LatePost《對話李澤湘:孵化大疆、雲鯨後,怎麼培養更多 科技 創始人》

白宮高官:拜登將於下週宣佈美國支持非洲聯盟加入G20

【環球網報道見習記者李詩睿】據路透社消息,白宮委員會非洲事務高級主任賈德·德佛蒙特當地時間9日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於下週宣佈,美國支持非洲聯盟加入二十國集團。

報道截圖

報道介紹,德佛蒙特9日稱,拜登將在下週於華盛頓舉行的美國-非洲領導人峯會期間宣佈這一消息,屆時,拜登將同非洲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

路透社稱,最先報道這一消息的是美國《華盛頓郵報》,德佛蒙特表示,美方此舉是應非盟現任輪值、塞內加爾總統馬基·薩勒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的要求做出的。

G20匯聚了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南非是其中唯一的非洲國家。非洲聯盟成立於2002年,由55個成員國組成。據此前報道,南非當地時間12月8日,南非智庫發表報告抨擊了美對非。報道提到,美國對非洲在外交戰略上的核心訴求是讓非洲國家在國際安全、國際格局、大國競爭的層面上選邊站隊。歷任美國從未採取務實舉措幫助非洲應對發展挑戰,從未解決非洲長期面臨的和安全等根源性問題。儘管拜登對非態度較特朗普時表現積極,但美國對非根本上服務於美自身利益。

相關新聞

非盟感謝中國支持加入G20:像中國這樣對非洲踐行承諾的國家屈指可數

在日前閉幕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峯會上,中方表示支持非洲聯盟加入G20。

非盟駐華代表拉赫曼塔拉·奧斯曼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對中方支持表示感謝,他說,當前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仍然需要通過全球協作共同尋求解決方式,有必要考慮到非洲在各個層面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中方支持非盟加入G20的立場並不令人驚訝。”奧斯曼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因爲中國一貫在國際場合對非洲國家表示支持,這也反映出中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建立起相互支持的關係。”他說,在具有關鍵決策作用的國際場合,非洲民衆需要有更好的代表,而不僅僅是以“觀察者”的身份出現。

“像中國這樣對非洲踐行承諾的國家屈指可數,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對於非洲總是承諾太多,行動太少。”奧斯曼說,當前西方國家同樣面臨能源價格上漲、經濟衰退等考驗,各個國家都在承受如何復甦的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將更加難以支持非洲國家的發展。

非盟輪值、塞內加爾總統馬基·薩勒受邀參加了本屆G20峯會,但實際上,真正加入G20的非洲國家只有南非。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印尼總統佐科表示邀請非盟參加G20“有利於更深入地討論世界問題”。而作爲G20唯一非洲成員的南非,也宣佈將推動非盟加入G20,因爲“代表非洲發出集體聲音很重要”。“我們感謝南非在會議上討論與非洲有關的問題。但有一點需要說明,南非是代表自己國家加入G20的,而不是作爲非洲國家的代表。”奧斯曼說:“非洲有自己的發展軌跡,非盟《2063年議程》中包含了我們對非洲的所有設想與渴望。這一次我們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幫助。”

奧斯曼稱,G20的經驗很有價值,2008年舉行的首次G20峯會幫助化解了當時的經濟危機。疫情和國際局勢帶來的挑戰打擊了非洲經濟,非洲需要成爲全球多邊機制的正式成員,以便深入處理非洲所面臨的問題。奧斯曼稱,本屆G20峯會開始前就已經組織召開過相關會議討論非盟的加入申請,但因非盟並非正式成員未能參加會前討論,因此並不瞭解會議之前發生了什麼。從這個角度來看,非盟參加G20峯會更像是一種“儀式性的出席”,沒能真正參與其中。

“非洲擁有巨大的資源和約爲世界20%的人口規模,被認爲是全球第八大經濟體。而由55個成員組成的非盟代表非洲,其發展勢必對全球經濟體系產生影響,因此不應在國際場合靠邊站。”奧斯曼強調:“非洲一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但至今尚未能加入G20。如果非盟可以加入G20,不僅將使整個非洲受益,也將爲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解決方案和良好的全球治理做出積極貢獻,對全球經濟秩序具有重要價值。”

“加入G20不僅對非洲有利,事實上G20也需要非洲國家。”奧斯曼說,非洲擁有可以應對能源危機的重要資源,也是全球原礦的主要供應地,這些原礦對於生產智能手機、電動汽車電池以及衛星等技術應用至關重要。他強調說,“作爲溝通非洲國家的管道,非盟可以發揮的作用要比過去大得多。”

國際銳評丨從愛麗捨宮晚宴到白宮國宴,歐洲看透了美國

視頻截圖

馬克龍這次來美國名義上是國事訪問,實際上是爲討公道。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出臺包括高額補貼在內的大量激勵措施,以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在美國本土生產和應用。這激起了歐洲國家極大不滿。它們認爲,這個法案包含貿易保護主義,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將加劇歐洲工業生產萎縮,迫使歐洲企業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

爲捍衛歐洲利益,馬克龍在出訪前幾天特地在總統府愛麗捨宮設宴招待了衆多歐洲企業家,試圖說服他們把生產線留在歐洲。法國和歐洲媒體也希望馬克龍此行能說動美國豁免歐洲企業。在抵達美國首日,馬克龍就火力全開,批評《通脹削減法案》對歐洲企業具有“超級進攻性”,法國和歐洲“許多工作崗位面臨被摧毀”,是以損害歐洲利益的方式解決美國的問題。馬克龍還說,法國希望被美國“當成一個好朋友來尊重”,並主張大西洋兩岸加強經濟協調。

面對馬克龍的訴求,拜登稱美國不需要向歐洲道歉,但可以做出“微調”,不過沒有說明具體措施。有德國媒體指出,在涉及經濟利益問題上,美國的首選永遠只能是自己,歐洲人必須對此有清醒認識。

視頻截圖

在這方面,歐洲早就感受頗深。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因追隨美國發起對俄多輪制裁,歐洲面臨巨大的能源危機。號稱盟友的美國,卻藉機坐地起價、趁火打劫。眼下,歐盟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是美國國內價格的4倍。與此同時,歐洲央行也在美聯儲大幅加息的迫下陷入困境。多重危機之下,歐洲正面臨產業、就業崗位和資本流向美國的重大威脅。

這一次,拜登花費50萬美元,將上臺以來的首次國宴獻給馬克龍,除了安撫,也是一種拉攏。美國需要歐洲在俄烏問題上協調配合,以及在應對與中國“競爭”上與美保持一致。這無異於在“吸血”歐洲的同時,還令其鞍前馬後地爲美國霸權服務。

對馬克龍與歐洲領導人而言,白宮這場盛大國宴,甚至比數日前愛麗捨宮挽留衆多企業的那場晚宴還要苦澀。銀器閃閃、笑容燦爛,遮不住“跨大西洋夥伴”之間的深深裂痕,掩蓋不了這樣的事實:美國從來沒有把歐洲當成盟友,而是當成擋災救火的接盤俠、維護美式霸權的墊腳石、爲美國利益埋單的冤大頭。

在馬克龍訪美之前,美國《報》預言,如果美國無法就美歐貿易補貼糾紛與法方達成妥協,一場跨大西洋貿易戰將在所難免。從愛麗捨宮晚宴到白宮盛大國宴,歐洲想必更加看清了美國的用心,追求戰略自主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

延伸閱讀:

環球:白宮接待馬克龍的華麗場面連創可貼都算不上

當地時間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見了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待的場面十分華麗,國宴上的緬因州龍蝦、俄勒岡州的藍紋奶酪、穿着18世紀的儀仗兵白宮把能想到的儀式都展現出來了。這一切,與美法之間在一些問題上的裂痕及馬克龍行前對美國的批評形成了強烈反差,讓人覺得有些不真實。而從法國的反應看,法國人想要的顯然不僅僅是這種“盛況”。

一年多前,法國剛遭受美國的嚴重背叛。在美國的“截胡”下,澳大利亞單方面撕毀了與法國價值數百億澳元的潛艇大單,轉臉就交到美國手裏。然而,就在法國還沒有從震驚和震怒中走出來的時候,美國的第二波打擊又來了。拜登相繼簽署《芯片與科學法》、《通脹削減法》,雖然名義上是衝着中國來的,但讓包括法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感受到了威脅,馬克龍形容這些措施對歐洲公司來說是“超級挑釁”。

換句話說,之前的傷疤還沒好又添新傷,現在白宮僅用擁抱和笑臉,就能讓法國人忘了疼嗎?這不過是裂痕和傷口上的裱糊紙而已,連創可貼都算不上。相信已經吃過虧的法國人,不會還那麼“天真單純”。在馬克龍的堅持下,拜登表示,願意在《通脹削減法》問題上向盟友做出讓步,但他沒有承諾具體細節,也沒有暗示將放棄補貼,只是說“這個問題需要研究”。但誰都知道,“需要研究”幾乎就等同於敷衍,是緩兵之計。與拜登關係密切的民主黨參議員庫恩斯對媒體說,馬克龍此行不可能給歐洲企業帶來奇蹟,這話已經說得再明白不過了。

需要強調,這本是一個原則性問題,既不是法國或歐盟“好不好哄”的問題,也不應是美法或美歐之間私下裏進行的利益交換。法國和歐盟有責任站出來反對、、抵制美國這種明目張膽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行爲,而不僅僅是出於自己利益受損。退一步說,即使法國和歐盟得到了美國的相應“補償”,如果它們滿足於或者說接受了美國把歐盟和其他經濟體區別對待的方案,那意味着法國和歐盟在自己一直堅持的原則上後退了,因小利失大義。這是國際社會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世界貿易的公平規則不容破壞,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這兩件事不只是給法國及歐盟帶來了不愉快記憶,也在重塑着它們的對外認知。華盛頓希望歐洲一心一意做服從美國國家利益需要的橡皮泥,在面對美國的競爭對手時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在面對美國自己時最好四分五裂,其世界觀是高度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而歐洲既受惠於多邊主義,又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並不希望被完全綁在美國“新冷戰”的履帶上。歐洲尤其是法德不時流露出的自主意識,讓“霸道+實用”主義的美國感到用起來“不稱手”,經常繞過歐洲尋找更聽話的“夥伴”,這令歐洲既有被拋棄感,又有被壓迫感。

跨大西洋關係目前正處在歷史關鍵時期,支撐它的橋樑鋼架已經出現嚴重鬆動,美國既無實質性意願,也缺乏能力去修補它。華盛頓現在的辦法是繞開歐洲的一些核心關注點,用一些所謂的“共識”去歐洲,用所謂的“風險”去嚇唬歐洲,比如美歐共同價值觀的“挑戰”、地緣的“競爭”以及產業鏈方面的“依賴”。

我們注意到,拜登和馬克龍會談後發佈了聯合聲明,稱雙方要“協調一致應對中國的挑戰”,還提到“臺海和平與穩定”。雙邊往來卻拿中國說事,這讓美法表現出來的“團結”不僅虛假,還摻雜了不單純甚至有毒的成分。這些低成本“合作”將讓歐洲被美國綁架到什麼時候、什麼程度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歐洲對這些“共識”的妥協不可能換來美國的真正“友誼”。因爲它並不像白宮國宴上的藍紋奶酪那樣,可以愉快分享;相反,它更像是華盛頓專爲歐洲定製的一碗迷魂湯。

馬克龍“美國行”,是“滅火”也是“化緣”

據路透社12月1日報道,正在美國進行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預計將在當地時間週四上午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拜登舉行雙邊首腦會談。

這是馬克龍時隔近四年再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成爲唯一一位對美國進行兩次國事訪問的法國總統;這也是拜登自2021年上任以來,首次以國事訪問規格接待外國領導人。

標誌着最高外交禮節的21響禮炮、精心設計的奢華晚宴以及豐富的行程,美國方面在外交禮儀問題上似乎無可挑剔。根據法媒所披露的行程,在週四上午的雙邊首腦會談以及新聞發佈會後,馬克龍將在中午參加由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和國務卿布林肯主持的午宴。

而當晚還有一場外界矚目的“重頭戲”,即白宮舉辦的盛大晚宴。據彭博社報道,白宮在晚宴菜單上設置了緬因州龍蝦、加州葡萄酒、阿斯特拉魚子醬、俄勒岡州特色藍紋奶酪等,甚至還邀請了格萊美獎得主巴蒂斯特演出。據報道,受邀參加本次國宴的賓客人數在300-400人之間,是“美國近代歷史上人數最多的國宴之一”。

不過,與白宮盛大的歡迎排場和熱情的晚宴相比,美歐在經貿問題磋商上的進展卻陷入到相當“寒冷”的境地,這使得馬克龍本次“美國行”取得較大成果的希望黯淡了不少。普遍認爲,馬克龍“美國行”的主要議題將是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他要在短短几天內,試圖說服美國的領導人們放寬這一“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不友好”的法案的。

據法國發言人此前介紹,馬克龍訪美行程可能涉及到的議題還包括能源和太空領域合作、伊核協議談判、俄烏衝突、糧食安全、氣候問題等,這點從馬克龍所率領的代表團成員就可以找到線索。除“第一夫人”外,陪同馬克龍一同赴美的不僅有法國數位,還有商界領袖和宇航員,隨行陣容龐大凸顯出法國方面的重視。

有觀點認爲,這表明馬克龍此行並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外交訪問,而是希望進一步推動跨大西洋合作範圍,探尋合作空間,尋求改變法國在雙邊經貿關係中“吃虧”的地位。

美歐“貿易戰”?馬克龍:NO!

馬克龍的“美國行”無疑是一場盛大的外交表演,一方面是對美法兩國跨大西洋友誼的炫耀性展示,另一方面則是向美方展示所謂的“歐盟團結”以及法國對於歐盟利益的“代言人”地位。

前者說明,去年由於美英澳成立“奧庫斯”聯盟,澳大利亞單方面撕毀法國潛艇合同而導致美法兩國關係出現裂痕的外交風波現如今基本平息;而後者則說明,如今美歐之間外交關係出現一定張力,甚至因爲美方不合理的產業補貼,導致美歐雙方或許將投身於更激烈的“貿易戰”中。

今年8月,拜登簽署了總價值約7500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其中,法案稱將提供高達3690億美元補貼,以支持電動汽車、關鍵礦物、清潔能源及發電設施的生產和投資,但是大多數優惠只有美國本土企業或在北美地區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才能享受到,這引發了歐盟方面的強烈不滿。

歐盟稱,《通脹削減法案》的一些措施可能“不公平地促使歐盟企業遷往美國”,並違反全球貿易規則。歐洲各國因此出現了許多反制美國的聲音,主張歐盟該推出自己一套補貼措施,支持歐洲本土生產的產品。事實上,這些措施實際上等同於貿易戰。

由於《通脹削減法案》的出臺,相比於留在歐洲,將產業轉移到美國對於企業家而言是更爲經濟且明智。畢竟,如今的法國乃至歐洲,能源價格和通脹水平雙雙高企,這對於企業來說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擔。就在訪美前夕,馬克龍在總統府愛麗捨宮設宴款待衆多歐洲企業家,勸說他們要將產業留在當地,然而效果並不顯著。漢莎航空、西門子等企業紛紛轉移陣地,讓原本就陷入困境的歐洲製造業的處境“雪上加霜”。

不久前,德國聯邦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哈貝克更是表示,歐盟將對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作出“強有力迴應”,歐盟也將爲與美國的貿易衝突做好準備。哈貝克認爲,德國和歐盟需要更爲積極的產業,歐洲需要採取類似的措施作爲迴應,必須有一個與之相應的歐洲計劃。相比於法國,德國方面對於美國此舉的態度更爲明確和激進,而這勢必影響到歐盟間的團結一致。

哈貝克

因此,在馬克龍此次出訪的“待辦清單”上,排在第一位的事情就是爲法國乃至歐盟爭取更有利的經貿地位,包括勸說白宮、國會領導人放寬相關措施,甚至參照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情況給予歐盟的部分企業一些“特殊地位”,從而避免“貿易戰”真正開打。馬克龍的“美國行”,既是爲歐盟救火,也是爲法國“化緣”。

“歐盟團結”難以動搖美國方針

法國總統府愛麗捨宮一位發言人上週表示,馬克龍此次訪問十分重要,並稱“我們將倡導歐洲利益”。“德國之聲”昨日也發文表示,馬克龍此行旨在展示“歐盟團結”。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經濟學家奧利維爾認爲,馬克龍的訪問無力阻止歐洲企業在利益引誘下向美國轉移,而美國要修改法案並不容易。

據美國《國會山》報週三報道,在當天與美國國會議員和商界人士交談的過程中,馬克龍嚴厲批評相關舉措“過分激進”,認爲這些措施“也許會解決你們的問題,但一定會增加我們的問題。”法新社的報道還提到,馬克龍補充了一句,“我們只是想被當作好朋友尊重”。

馬克龍圖源:美聯社

不過,對於馬克龍的強烈要求,美國國會方面更多地展示出比較明顯的拒絕態度。據美國《家》雜誌報道,美國參衆兩院多名民主黨籍的議員公開表示,不會重新討論這項議題。“我們十分歡迎歐洲的企業來到美國建廠投資,但是我們不會重新修改它的文本”,參議院財務委員會RonWyden如此表態。

事實上,對於這一可能引發貿易戰的議案,馬克龍的姿態已經放低了不少;而德國方面則是不斷地放出狠話和警告,實際上也是一種給美國施壓的策略,從而推動磋商和談判來解決問題。關鍵在於,歐盟多年來心心念唸的“戰略自主”尚在起步階段,尤其是在俄烏衝突引發系列問題之後,歐盟更是“有求於美國”。然而,即便特朗普早已下臺,但美國始終還是在必要時候奉行“美國優先”、果斷“背刺”歐洲盟友的那個美國。

《世界報》日前發文指出,歐洲人曾經對拜登上臺執政感到歡欣鼓舞,但現在已意識到拜登並沒有給他們準備禮物。當需要捍衛美國利益時,拜登會毫不猶豫地犧牲歐洲利益。下一步,歐盟可能採取的行動包括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對美實施貿易制裁、增加對歐洲企業的補貼等,但恐難取得實際效果。歐盟必須綜合考慮地緣、西方團結、自身利益等因素進行權衡。

作者丨陳淼鬆,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

“避免美歐貿易戰最後的機會”(美國歐盟貿易戰)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1月29日晚,法國總統馬克龍乘專機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啓對美國爲期三天的國事訪問。

這是自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馬克龍首次訪美。據白宮此前透露,兩國領導人將於12月1日正式會晤,預計俄烏衝突、美歐貿易補貼、能源問題等將成爲會晤的主要議題。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夫人當地時間11月29日抵達美國安德魯斯聯合基地。

路透社報道稱,馬克龍此訪目的是“強調法美友誼”,而不是大西洋兩岸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

然而在美歐貿易緊張關係持續發酵的背景下,能源危機、美歐貿易補貼糾紛正在撕裂法美關係,以至於美國政客網站報道稱,馬克龍此行可能是“避免美歐貿易戰的最後機會了”。

“修復之旅”

法新社稱,與馬克龍2018年與美前總統特朗普會晤時的“急躁經歷”相比,此行將是一次精心編排的跨大西洋友誼的展示。

去年,澳大利亞單方面撕毀與法國的常規潛艇協議,轉而與美國、英國宣佈建立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引發法方強烈不滿,法美關係因此被推向崩潰邊緣。路透社稱,馬克龍此次訪美,可被視爲法美關係的一次“修復之旅”。

爲了彰顯法美友誼,在領導人正式會晤之外,雙方還安排了一系列友好活動:

當地時間11月30日,馬克龍將與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一起訪問美國宇航局總部。12月1日,在領導人會晤之外,拜登還將爲馬克龍及其夫人舉行高規格的國宴。12月2日,馬克龍計劃前往新奧爾良法語區。

不過有外媒指出,美歐在貿易等方面的分歧越來越明顯,在此背景下,相比於雙方領導人就關鍵問題的正面對話,其他展示友誼的活動反而顯得暗淡無光。

“貿易戰將在所難免”

今年8月,拜登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其中部分條款規定,美國將爲在其本土製造的電動車相關產業等提供高額補貼。

盟友這一做法引發歐盟國家強烈不滿。歐盟國家認爲,這對歐洲汽車製造商構成歧視,還會加劇歐洲工業生產萎縮,迫使歐洲企業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觸及到歐盟發展的根本利益。

法國《論壇報》此前稱,來自盟友的貿易保護主義令歐洲人受到沉重打擊。馬克龍公開表示:“我認爲《通脹削減法案》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這是不友好的。”

11月21日,馬克龍在總統府與數十名歐企高管共進晚餐,呼籲他們不要去美國,留在歐洲投資。

馬克龍的一名助手透露,出席晚宴的賓客包括歐洲能源公司Engie集團、歐洲電信公司愛立信、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歐洲汽車企業沃爾沃和大衆等的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

此外,德國也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十分不滿。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哈貝克11月29日表示,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原則,歐盟需要做出強力迴應,並做好與美國發生貿易衝突的準備。

美國政客網站直言,如果拜登無法就美歐貿易補貼糾紛與馬克龍達成妥協,一場跨大西洋貿易戰將在所難免,歐洲對美國的補貼競賽和報復性關稅也有可能接連上演。

據白宮此前透露,馬克龍與拜登會晤時,涉及《通脹削減法案》引發的貿易爭端問題極有可能被當場提出。外界預測,馬克龍將試圖說服美國領導人放寬法案。

一名法國表示,希望美國能夠對一定數量的歐洲工業企業給予豁免權,類似美國已給予墨西哥或加拿大的。

豁免會到來嗎?法新社援引美國參議員的預測稱,歐洲的豁免沒有可期待的奇蹟。

與拜登關係密切且有影響力的參議員克里斯·孔斯認爲,馬克龍訪美被認爲是對兩個盟友之間“深厚”關係的慶祝,但不太可能給受到美國氣候法案懲罰的歐洲工業家帶來奇蹟。

克里斯·孔斯還表示,雙方就貿易補貼分歧的對話“將是一次重要但艱難的會談”。而當被問到“法國人是否能指望在這個問題上取得進展”時,孔斯表示,“這將是一個微妙的談判”。

“這不是真朋友該做的事”

馬克龍此訪的另一大議題,是爲歐洲爭取更低的能源成本。

法新社稱,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能源出口商向歐洲供應液化天然氣,並從中賺取鉅額利潤,這讓歐盟成員國感到沮喪。有法國表示,在對俄羅斯的制裁方面,歐洲付出和遭受的損失最大。

“事實是,如果你冷靜來看,從這場戰爭中獲利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因爲他們以更高的價格賣出了更多的天然氣,也賣出了更多的武器。”美國政客網站援引歐洲高級的話報道稱,類似觀點已經得到了其他一些的公開或私下支持。

馬克龍本人此前曾多次抱怨美國做法。10月6日,他表示美國將能源原價賣給本國企業,卻要法國支付四倍的價格,這不是真朋友該做的事,必須停止。同月21日,馬克龍再次指責美國在出售天然氣上搞雙重標準。

馬克龍和拜登資料圖

11月8日,馬克龍再次表達不滿,稱美國生產廉價天然氣,然後向歐洲高價售賣,同時他們還對部分產業給予大規模補貼,導致歐盟相關產業最終退出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由於美國本土的燃料價格要低得多,政界人士擔心,歐盟和國際企業可能會轉移業務和投資。德國化工集團巴斯夫公司上個月稱,該公司將不得不“永久”縮減在歐洲的規模。

德國經濟哈貝克日前也公開譴責美國在能源上收取天價,並呼籲美國展現更多“團結”。

不過,對於盟友的抱怨,美國似乎並沒有發出“展現團結”的信號。

有外媒報道稱,在11月中旬的G20峯會上,當歐盟領導人就美國天然氣價格問題與拜登交涉時,拜登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馬克龍此行能否改變拜登心意,即將到來的會晤將很快揭曉答案。而對於美歐分歧愈加嚴重的現狀,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梅德韋傑夫週一表示,美國和歐盟之間的“婚姻”很可能以離婚告終。

“無意分享他的收入。相反,他偷走了老伴兒的最後一點積蓄,然後毫無顧忌地塞進了自己口袋。”梅德韋傑夫寫道。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參考消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