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米芾書法的手字怎麼寫

1.“手”這個字在米字格圖中怎麼寫

米芾書法的手字怎麼寫

讀音:shǒu

釋義: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難辦,像荊棘刺手)。着~(開始做,動手)。

2. 拿着:人~一冊。

3. 親自動手:~稿。~跡。~令。

4. 技能、本領:~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5. 做某種事情或擅長某種技能的人:國~。扒~。生產能~。

6. 小巧易拿的:~槍。~冊。

詞組:

1. 棘手 【jí shǒu】:扎手,刺手;比喻事情難辦。

2. 殺手 【shā shǒu】:以謀殺爲職業的人;比喻技藝高超,使對方慘敗的人。

3. 順手 【shùn shǒu】:順利;沒有什麼阻礙;不用費力地一伸手;順便。

4. 縮手 【suō shǒu】:卻步抽身;不下手。比喻不敢做下去或不干預其事。

5. 幫手 【bāng shou】:作爲下級或副職人員而行動的人;助手;(以體力勞動)協助他人工作的人。

造句:

1. 對付棘手問題的辦法有很多。

2. 對方5號球員是個殺手,教練特別囑咐大家注意防範。

3. 比賽打得順手,一路領先。

4. 詞典是我們語文學習的好幫手。

5. 王老闆說想找個幫手,我就順水推舟,把你推薦給他。

2.米芾寫字故事50字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用心去做,刻苦琢磨才能成功

米芾練書的故事

米芾小時候在私塾館學寫字,學了三年,也沒學成。一天,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路過村裏。米芾聽說這秀才寫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翻看了米芾臨帖寫的一沓紙,若有所悟,對他說:“想跟我學寫字,有個條件,得買我的紙。不過,貴點,五兩紋銀一張。”米芾一聽嚇了一跳,心想:“哪有這麼貴的紙,這不是成心難爲人嗎?”秀才見他猶豫了,就說:“嫌貴就算了!”米芾求學心切,借來五兩銀子交給秀才。秀才遞給他一張紙說:“回去好好寫吧,三天後拿給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兩紋銀買來的一張紙,左看右看,不敢輕易使用。於是翻開字帖,用沒蘸墨汁的筆在書案上劃來劃去,想着每個字的間架和筆鋒,這樣琢磨來琢磨去,竟入了迷。

三天後,秀才來了。見米芾坐在那裏,手握着筆,望着字帖出神,紙上卻一字未寫,便故作驚訝地問:“怎麼還沒寫?”米芾一驚,如夢方醒,纔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說道:“我,我怕弄廢了紙。”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紙說:“好了,琢磨了三天,寫個字給我看看吧!”

米芾提筆寫了一個“永”字。秀才拿過來一看,這個字寫得很好,比先前寫的字大有進步,於是問道:“爲什麼三年寫不好,三天卻能寫好呢?”米芾小心答道:“因爲這張紙貴,我怕浪費了紙,不敢像先前那樣信筆寫來,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 “對!”秀才打斷米芾的話說:“學字不只是動筆還要動心,不但要觀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寫好。現在你已經懂得寫字的竅門了,我該走啦。”說着,秀才揮筆在寫有“永”字的紙上添了七個字:“(永)志不忘,紋銀五兩。”又從懷裏掏出那五兩紋銀還給米芾,便出門上路趕考去了。 米芾一直把這五兩紋銀放在案頭,時刻銘記這位苦心教誨的啓蒙老師,並以此激勵自己勤學苦練。

3.米芾作品中茜字的行書寫法

一、1、米芾作品中“茜”字的行書寫法:

2、簡介:

米芾,原名黻,元祐六年,以後改作芾,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鹿門居士,人稱“米南宮”、“米顛”。

米芾書學羲之,篆宗史籀,隸法師宜官。晚年出入規矩,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自四面。

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

米芾於真、楷、篆、隸不基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品。

以米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

米芾書法與“蘇、黃、蔡”並稱“宋四家”,對後世影響很大。

3、米芾行書部分字帖:

二、其他行書寫法

1、硬筆行書簡體

2、遊狼美鋼行書

4.周慧珺寫米芾的字用什麼毛筆寫

1.墨墨色有濃淡乾溼之分,書法家各有愛好,對墨色的偏好稱“墨趣”。

用墨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神采。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書法字法,本寸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芝一大關鍵已。”

明代文人畫興起,書法的墨法融進國畫,增添了國畫作品的筆情墨趣。濃墨是最主要的一種墨法。

墨色濃黑,書寫時行筆實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穩,神采外耀的效果。古代大多數書法家喜用濃墨,古代書家顏真卿、蘇軾都喜用濃墨。

蘇東坡對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兒一睛”,認爲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則“索然無神氣”。清代劉墉用墨亦濃重,書風貌豐骨勁,有“濃墨宰相”之稱。

用濃墨書寫,字顯得特別有精神,容易造成溫潤渾厚的藝術效果。用焦墨會造成蒼勁古樸的墨趣。

但是有人喜歡用淡墨,如宋代的米芾和明代的董其昌等人。淡墨寫字,顯得清逸淡泊,給人以清遠淡雅的美感,有其獨特的墨趣。

董其昌善用淡墨,書法追求蕭散意境。從作品通篇觀來,濃淡變化豐富,空靈剔透,清靜雅緻。

《畫禪室隨筆》中說:“用墨須使有閏,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譽爲”淡墨探花”,作品疏秀佔淡。

濃墨淡墨各有風韻,關鍵在掌握,用墨過淡則傷神采;太濃剛弊於無鋒。正如清代周星蓮所說:“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活與華,非墨寬不可。

不善用墨者,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數年間,已奄奄無生氣矣”漲墨是指過量的墨水在宣紙上溢出筆畫之外的現象。漲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統墨法觀念上是不成立的。

然而漲墨之妙正在於既保持筆畫的基本形態,又有朦朧的墨趣,線面交融。王鐸擅用漲墨,以用墨擴大了線條的表現層次,作品中幹淡濃溼結合,墨色豐富,一掃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藝術效果。

渴筆、枯筆分別指運筆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後在紙上行筆的效果。渴筆蒼中見潤澤;枯筆蒼中見老辣。

在書寫中應用渴筆、枯筆二法時,應控制墨量適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經宿帖》“本欲來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幾字,以渴筆、枯筆表現,澀筆力行、蒼健雄勁。

書法的墨法表現技巧十分豐富,用水是表現各種墨法的關鍵。《畫譚》說:“墨法在用水,以墨爲形,水爲氣,氣行,形乃活矣。

佔入水墨並稱,實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還與筆法的提按輕重,紙質的優劣密切相關。

一幅書法作品的墨色變化,會增強作品的韻律美。當然,墨法的運用貴有自然,切不可盲目爲追求某種墨法效果而墮入俗境。

學習了我國古代用各種墨法寫字的經驗,有一定書法基本功力以後,可以根據個人的藝術趣味,進行各種嘗試,不必強調一律。不過對初學者來說,應從練習基本功力的角度出發,在墨色上要求有一定濃度,以便看出臨帖的效果。

一般講,用硬毫筆,墨可以濃一些,用軟毫筆,墨可以淡一些;寫楷書可以墨濃一些,寫行書草書,墨淡一些也無妨;寫大字,墨可以濃一些,寫小字墨要淡一些。2.筆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一開始就用硬毫筆,運筆無需多少技法比較省事,因爲筆會幫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筆,一旦拿起羊毫筆來頓感寸步難行。

相反,如果你初學時即用羊毫筆來練字,雖說開始時難度大一些,必須用提按換鋒的方法才能寫出合格的筆畫來,但也因此而學會了使用軟毫筆的方法,隨着聯繫時間的增加,慢慢就會得心應手、應用自如。這時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筆來寫,會感到輕鬆好使。

一般講,寫多大的字就要用多大的筆;筆應與字體相適應。如用小筆寫大字,則不利筆墨的變化和發揮;如用大筆寫小字則難以控制筆畫的粗細,然而有利於鍛鍊控制毛筆的能力,尚有其長處。

毛筆的筆頭,主要由筆鋒和副毫組成.所謂筆鋒,是指筆頭中心一簇長而尖的部分,所謂副毫,是指包裹在筆鋒四周的一些較短的毛。在運筆過程中,筆鋒與副毫髮揮着不同的作用。

筆鋒是筆毫中最富有彈性的地方,它決定着筆畫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筆鋒主筋骨”之說。但是光有筋骨而無血肉的毛筆字是不美的,所以歷代書家在書寫時都不是單用筆鋒的(而且筆鋒與副毫也無法截然分開),而須兼用副毫。

副毫控制着筆畫的粗細。副毫與紙的接觸越多,筆畫越顯豐滿。

故又有“副毫豐血肉”之說。書家在運筆過程中,總是根據自己的審美觀來協調運用筆鋒和副毫的。

看重筋骨,以瘦勁爲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豐腴爲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毛筆的筆頭,按其部位大體又可分爲三部分:筆尖(鋒穎處)、筆肚(中間部位)、筆根(與筆桿相接處)。

再把筆尖至筆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筆尖的三分之一這一段就稱一分筆,中間部位到筆尖這一段稱二分筆,從筆肚到筆尖這一段稱三分筆。顯然,使用一分筆書寫,筆畫就顯得纖細、瘦勁。

如初唐時的書家褚遂良、薛稷常用此法。宋徽宗的“瘦金書”也是突出的範例;使用二分筆書寫,筆畫則顯得圓潤、俊健。

如晚唐的柳公權、元代的趙孟順多采用二分筆;使用三分筆書寫,筆畫就顯得豐腴、渾厚。如中唐的顏真卿、宋代的蘇東坡。

一般說來,使用三分筆寫字,是用筆的極限。古人有“。

5.米芾是怎樣練習書法的

米芾以書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來自後天的苦練。米芾每天臨池不輟,史料記載:“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半刻廢書也。”“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鍾(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兒子米友仁說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據孫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書十分認真,自己說:“佘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明範明泰《米襄陽外記》)。一首詩,寫了三四次,還只有一兩字自己滿意,其中的甘苦非箇中行家裏手不能道,也可見他創作態度的嚴謹。

米芾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蘇軾被貶黃州時,他去拜訪求教,東坡勸他學晉。元豐五年(1082)開始,米芾潛心魏晉,以晉人書風爲指歸,尋訪了不少晉人法帖,連其書齋也取名爲“寶晉齋”。今傳王獻之墨跡《中秋帖》,據說就是他的臨本,形神精妙至極。

米芾後來做了書畫博士,飽覽內府藏書,熟諳千載故事,古人得失,如數家珍。

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

米芾一生轉益多師,在晚年所書《自敘》中也這樣說道:“餘初學,先學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其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其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摩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澤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宮,《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

單就書法藝術而言,米芾的書法在宋四家中傳統功力最爲深厚,尤其是行書。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吾嘗評米字,以爲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

皇帝詢問書法,米芾自稱自己是“刷字”,明裏自謙而實點到精要之處,“刷字”,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從現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這一個字正將米字的神采活脫脫地表現出來,無怪乎蘇東坡說:“米書超逸入神。”又說“海嶽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

標籤:書法 手字 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