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出處】唐·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七》。

【意思翻譯】江南有一種丹橘,冬天裏橘 林仍是一片綠色。難道是那裏的地面 氣候暖和嗎?不是,是橘樹本身有耐寒 的本性。經:經歷。伊:那裏。歲寒心: 耐寒的本性。

【賞析】江南的丹橘 “經冬猶綠”,這不是地氣溫暖,是丹橘本身就有抗寒的本性。作者高 度讚美了丹橘這種不畏嚴寒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說明了人只要具有 高貴的品德,就能經得起困難的考驗。詩人在這裏以反詰口吻,突出丹 桔的耐寒本性,其詠物託懷之意不言而喻。

【用法例釋】

一、用以讚美橘樹或其 他植物抗凍耐寒,經冬猶綠。[例]懷想 家鄉的蜜橘和綠葉婆娑的橘園,摘橘時, 我和小妹扶梯而上,兩個小腦袋在綠葉 叢中擺動,如同湖面上沉浮的泡沫球。 我們自小就念唐詩三百首,開篇便是張九 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因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張九齡的詩,溫 雅淳厚,平淡自然,丹橘被喻以堅貞,深合 我意。(七夜《江南有丹橘》)

二、用以比喻 人剛韌堅貞或持之以恆。[例]但我們分明 感到,他心裏裝着的只有黨和人民,而唯獨 沒有他自己;黨和人民纔是他崇高思想植 根的最肥沃、最深厚的土壤。我們不禁想 起了唐代著名詩人張九齡的詩句:“江南有 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 心”。趙春翰不就是一株常綠的丹橘嗎? (陳輔平等《丹橘常綠——記全國“五一” 勞動獎章獲得者趙春翰》)

【全詩】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註釋】 ①伊:助詞。歲寒心:耐寒的本性。《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又晉·張華《橘》詩:“獨有凌霜橘,榮麗在中州。” ②薦(jian):進獻。阻重深:江河深廣,喻阻力重重,難以得到朝廷任用。③桃李:漢·韓嬰《韓詩外傳》:“簡子曰:‘大春樹桃李,夏得蔭其下,秋得食其食’。”

【全詩賞析1】

    這是一首歌頌丹橘的古體詩。此詩通過對丹橘耐寒品質的讚頌,表達 了對賢能之人不得進用的惋惜和慨嘆。前四句言,丹橘生長南國,有松柏一樣“經 冬猶綠”的姿容,不依賴“地氣暖”,而自有耐寒的本性。這裏特意讚美丹橘的耐寒 節操,頗有深意。五、六句言,丹橘有鮮紅的果實可以“薦嘉客”,卻被“阻重深”,爲 之奈何! 此感嘆,表達了詩人不爲世用的憤懣之情。七、八句便委婉地說,命運的 好壞是遭遇的不同,猶如事物周而復始的變化,是不可以追尋它的緣由的。此二句 感情複雜,看似自遣之詞,又似有難言衷曲,顯得委婉而深沉。末二句引桃李與丹 橘對比反問道:人們只栽種那些桃樹和李樹,難道丹橘這種樹不能蔽日遮陰嗎?這 不是暗言,朝廷只看重具有華麗外表的庸才而排擠具有德才兼備的賢人麼?此詩 清新而簡練,意餘象外,給人留有馳騁想象的餘地;又平淡而渾成,時時發問,具有 正反起伏之勢。此詩託物言志,寄意深遠,無怨無怒,文質彬彬,亦符合儒家溫柔敦 厚的詩教。

【全詩賞析2】

    這是詩人“感遇” 組詩中之第七首。他被貶荊州,荊州盛產橘;屈原也是荊秭之人,早有《橘頌》一詩,開頭雲: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以橘言忠貞之志。詩人眼見滿山遍野的丹橘,自然想到屈原的《橘頌》,因而提筆爲詩,以丹橘之貞操自況,極言自己爲世不用之慨嘆!

    詩的一二句寫景: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第一句點明地點“江南”與物象 “丹橘”。王逸注《楚辭》說: “橘受天命生於南國”,《吳都賦》: “其果則丹橘餘甘,荔枝之林”,說明丹橘是江南獨一的樹種,因爲它移植到淮北便成枳了。一個“有” 字凸現出橘樹之多,江南處處皆有。第二句寫橘樹的生理特點: 經冬猶綠。因爲一到深秋,南國之樹都要紛紛落葉,更不必說經受嚴冬的摧殘了! 但丹橘與衆不同,它“經冬猶綠”,始終保持蔥蔥綠色。一個“猶” 字突出了丹橘的個性,亦滿含讚頌之意。

    第三四句寫丹橘“經冬猶綠” 之因。先用一反問句提出: “豈伊地氣暖”,難道是那裏 (江南) 的 “地氣暖”,它獨得地利之便嗎?推開一筆,再進行收束,以肯定語氣回答: 不! 而是丹橘 “自有歲寒心”,是它具有耐寒的本性。詩人讚美丹橘耐寒之節操,是頗含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