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治的拼音怎麼寫的

1. "並"的拼音怎麼寫

讀音:多音字;[bìng] 、[bīng]

治的拼音怎麼寫的

[ bìng ]

1.合在一起。

2.一齊,平排着。

3.連詞,表平列或進一層。

4.用在否定詞前,加強否定的語氣,表不像預料的那樣。

組詞:併攏、合併、兼併、並駕齊驅、並重(zhòng)、並不容易

拓展延伸:

1、副詞

(1)全,全都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2)又如:並然(完全);據我瞭解,事情並不是這樣

(3)一起;一齊;同時

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史記·陳涉世家》

(4)並且,連

杖至百,兩股間濃血流離,並蟲亦不能行捉矣。——《聊齋志異·促織》

(5)和,以及

2、名詞

(1)古地名。幷州

相傳禹治洪水,分天下爲九州。幷州爲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帶。沿用爲太原的別稱。

3、動詞

(1)會意。

《說文》:“從二立。”金文字形,爲二人並立之形。本義:並行,並列

且夫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是比肩並踵而生也。——《韓非子·難勢》

(2)合併(由一部分與另一部分結合一起)

併力西向。——蘇洵《六國論》

遂以周瑜, 程普爲左右督,將兵與 備併力逆 操。——《資治通鑑》

(3)兼併;併吞

秦初並天下。——《史記·秦始皇本紀》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爲人所並,豈足託乎!——《資治通鑑》

魏並 中山。——《戰國策·中山策》

(4)具備

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

(5)通“屏”,“摒”。排除

至貴,爵國並焉。——《莊子·天運》

(6)相同

行與世異,心與欲並。——嵇康《卜疑集》

[ bīng ]

2. 治的繁體怎麼寫,幾畫

“讀”字的繁體字爲“讀”,有22畫。

“讀”爲多音字,有[dú]和[dòu]兩種讀音。釋義如下:

讀 [dòu]

〈名〉

語句中的停頓。古代誦讀文章,分句和讀,極短的停頓叫讀,稍長的停頓叫句,今以逗號標誌。也作“逗”。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韓愈《師說》

援引他經,失其句讀,以無爲有,其可閔笑也,不可勝記也。——晉· 何休《春秋公羊註疏序》

讀 [dú]

〈動〉

(形聲。從言,賣聲。本義:讀書)

籀書,抽釋理解書的意義

讀,誦書也。——《說文》

主人習其讀而問其傳。——《公羊傳·定公元年》

讀其書。——《孟子》

相隨觀讀,諷述以談。——《論衡·談天》

又如:讀法(誦讀法令);讀祝(祭祀時宣讀祈禱文);讀鞫(審判時,宣讀起訴理由)

閱讀

好讀書,不求甚解。——晉· 陶潛《五柳先生傳》

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楚人貧居,讀《淮南方》。—— 邯鄲淳《笑林》

又如:讀報;默讀(不出聲地讀書);朗讀;讀律(學習法律);讀畫(用心鑑賞繪畫的意境,風格);讀過(讀畢);讀雜誌;審讀(審查閱讀)

讀,說也。——《廣雅·釋詁二》

號而讀之也。——《莊子·則陽》

上學 。

如:讀大學;走讀;半工半讀。

〈名〉

文體名。屬於題跋一類。用以記心得於書後,以備遺忘

題讀始於唐,跋書起於 宋。—— 徐師曾《文體明辨》

3. 《誡子書》全文的拼音是什麼

拼音:《jiè zǐ shū 》zhū gě liàng 《誡子書》諸葛亮fū jūn zǐ zhī háng ,jìng yǐ xiū shēn ,jiǎn yǐ yǎng dé 。

fēi dàn bó wú yǐ míng zhì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fēi níng jìng wú yǐ zhì yuǎn 。

fū xué xū jìng yě ,cái xū xué yě ,fēi xué wú yǐ guǎng cái ,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fēi zhì wú yǐ chéng xué 。

yín màn zé bú néng lì jīng ,xiǎn zào zé bú néng yě xìng 。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nián yǔ shí chí ,yì yǔ rì qù ,suí chéng kū luò ,duō bú jiē shì ,bēi shǒu qióng lú ,jiāng fù hé jí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翻譯:君子的行爲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爲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創作背景: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諸葛亮一生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爲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作者: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散文家、發明家。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諸葛亮青年時耕讀於荊州襄陽城郊,地方上稱其臥龍,臥龍先生。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隨劉備轉戰四方,建立蜀漢政權,官封丞相。

223年劉備死後,劉禪繼位爲蜀漢皇帝,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成爲蜀漢政治、軍事上最重要的實際領導者。辭世後追諡爲忠武侯。

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標籤: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