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普通話的來源

普通話的來源

1.現代普通話的主要來源是元朝時期以大都(北京)話爲基礎所編制的《中原音韻》。前身是明清官話,到了雍正年間,清朝正式確立北京話爲標準官話。普通話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員的官話,因爲北京做過多朝首都,官話也就更接近北京話,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蘇南地區,也因爲南京做過多朝首都,有點接近官話。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普通話的由來?

清末已出現“普通話”一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爲“國語”,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爲普通話。國語的前身是明清官話,更早之前則稱爲雅言。

沿革:1909年清將北京官話命名爲國語;時多次制定標準,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語音。

普通話作爲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侷限於聽懂的單向交流。

擴展資料:

普通話推廣過程

中國地域廣闊方言衆多。由於不同方言在溝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礙,不利於各地經濟文化的溝通交流,因此存在“區域文化島”的現象,這些“區域文化島”保留了不同地區的先進文化和民間智慧的精華。

但是由於語言障礙無法很好的交流和互相取補,因此,需要有一種共同語來消除“區域文化島”,將中國廣袤土地上所有的智慧黏合起來。

不過推廣一門語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宜操之過急,要恰當處理好地方語言的發展和普通話推廣之間的協調性。推廣普通話的目標不是要消滅地方語言,而是要消除溝通障礙,但是在推廣當中的確出現了消滅方言的現象 。

所以在推廣的時候要把握好力度,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因爲語言多樣性一直是中華文明的寶貴文化積澱之一,就和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樣性一樣,因爲多樣性,這個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因爲多樣性,生物圈才能維持平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普通話

普通話的起源是哪裏?

普通話發源地是中國河北灤平。

詳細介紹:

1、承德市灤平縣。

普通話起源於中國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最初在元代的《中原音韻》著作中出現了聲母、韻母等音編,當時的語言系統已經非常接近北京話,從而成爲了近現代普通話的原始基礎。

2、發展歷程。

普通話最初出現在清末,1909年清時期將北平話定爲國語,而在1932年國民時期將北京語音定爲普通話的標準音,直到1955年新中國成立後逐漸將普通話向全國進行推廣。

3、普及進程。

普通話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基本普及,到了2020年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已經達到了80%以上,而且普通話成爲了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增強了普通話的國際地位,併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

普通話的特徵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爲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採集地(一些語詞當地極少使用則在其它地方採音)。1953年當時政務院派出的語言專家,他們在爲制定中國通用語言規範進行取音考察,在灤平的金溝屯鎮、巴克什營鎮、火斗山鄉三地進行了語音採集。

作爲全國規範,普通話需要音節口型順暢,聲調簡明,易於分辨,甚至要求語速適中,氣流連貫,韻味充足,適於廣播、演講和日常交流,如此才適合作爲推向全國的公共用語。從後來普通話的規範來看,灤平日常的語言非常符合這些標準。

灤平話音準分明,字正腔圓,語調比當時的北京話要“硬”一些,顯得直接、清晰、明確,尤其是沒有北京胡同音那種兒化、省字、尾音等發音習慣,易於學習推廣。

普通話的來歷 普通話是怎麼來的

1、民族共同語是民族內部共同用來交際的語言,是識別一個民族的主要標誌之一。

2、漢民族共同語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時期就產生了。當時的民族共同語叫“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語言就是雅言。漢代的民族共同語叫“通語”。唐宋時期,人們寫文章、作詩詞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國家頒佈的讀音)。明清時期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官話”。時期漢民族共同語叫“國語”。新中國成立後的漢民族共同語叫“普通話”。

3、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它作爲我們漢民族共同語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一方面,作爲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話,數百年來作爲官府的通用語言傳播到了全國各地,而發展成爲“官話;另一方面,“白話文運動”以後,作家們自覺地用普通話寫作,涌現出一大批作爲普通話書面語規範的典範作品。“國語運動”又在口語方面增強了北京話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語音成爲全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北方方言區自身特殊的、經濟、文化地位和人口優勢等客觀條件奠定了普通話作爲漢民族共同語的地位。

普通話的來歷

普通話的來歷是清末。

普通話這個詞是學者吳汝綸發明的。“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

1904年,近代女家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繫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爲“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

普通話的定義:

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爲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的通用語。漢語不等同於普通話,推廣普通話並不是要人爲地消滅方言,主要是爲了消除方言隔閡,以利社會交際,與人民使用傳承方言並不矛盾。

普通話作爲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和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首選語言。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侷限於聽懂的單向交流。普通話既然是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那麼每個漢字的北京讀音就應該是確定的。

標籤: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