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篤的篆體怎麼寫

1.愛衆親仁 博學篤行的篆字怎麼寫

"愛衆親仁"語出《論語·學而》,是中國傳統道德的一個基本內容.子曰:"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爲文."謹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實也.泛,廣也.衆,謂衆人.親,近也.仁,謂仁者.餘力,猶言暇日.以,用也.文,謂詩書六藝之文.孔子用這句話來告誡弟子:"一個有道德、有品格、有德行的人,首先必須愛人重人,不愛人者不成其爲人,更不能成爲仁人".孔子力倡愛人:樊遲問"仁",孔子回答"愛人"(《論語·顏淵》).這就是所謂的"仁者愛人"."愛衆親仁"也就成爲立身、爲學的最高境界. 民政事業是黨和政府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事業,它"在乎民生,關乎民心".作爲一個民政人,我們只有具備"仁者愛仁"的博愛精神,去關注百姓心聲,關心弱勢羣體的處境,做到"愛衆親仁",纔是真正實踐"上爲國家分憂,下爲百姓解愁"的工作宗旨.這應該是民院每個教職員工治學工作、教書育人的根本出發點,也應該成爲來民院的莘莘學子們的求學初衷. "博學篤行"是對如何實踐"愛衆親仁"的方法論回答.《禮記·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爲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爲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爲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爲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着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幷包,使爲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衆,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爲爲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爲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爲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爲自己所用,是爲 "慎思"."明辯"爲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僞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爲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以"博學篤行"爲校訓,並非只取"博學"和"篤行"四字,而是包括"審問、慎思、明辨"在內的,由"博學"而"篤行"的內在統一、相聯互動的過程.民政人以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爲己任,非有過人之本領無以擔此重任.以"博學篤行"爲做學問之道,方能學有所依、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愛衆親仁"纔不至於流於口號,流於形式.。

篤的篆體怎麼寫
2.新篆體怎麼寫的

小篆:新

新 xīn〈動〉形聲。從斤,從木,辛聲。據甲骨文,左邊是木,右邊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義: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樹木。“新,取木也”《說文》

小篆 xiǎozhuàn:指筆劃較簡的篆書。

秦 代通行的一種字體,省改大篆而成。亦稱 秦 篆,後世通稱篆書。

今尚有《琅邪臺刻石》、《泰山刻石》等殘石存世。

漢 許慎 《序》:“ 秦始皇帝 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罷其不與 秦 文合者。 斯 作《倉頡篇》,中車府令 趙高 作《爰歷篇》,太史令 胡毋敬 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3."印"字的篆體的多種寫法

篆體,漢字古代書體之一,也叫篆書。是對古文字的統稱。“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古人認爲篆書爲倉頡所造,其實是不可信的。一種文字的產生是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醞釀發展過程的,不可能有一個人在短時期能完成。廣義的篆體包括隸書以前的所有書體以及延屬,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國古文、小篆、繆篆、疊篆等。狹義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書字劃圓轉,結構依六書之義,故唐孫過庭謂:“篆尚婉而通”。

印"字的篆體的寫法:

標籤: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