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最能吃的神獸

最能吃的神獸

1.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兇獸,是傳說中龍的第五子,具有吞噬萬物的能力。它最能吃的是自己身體的怪獸,一張可怕的大嘴所到之處皆爲食物,最後竟然還吃掉了自己的身體。饕餮是吃貨界的頂級霸主,貪吃成性,毫無節制,發誓吃盡天下。它的胃口很大,能吃掉一切,甚至連自己的身子都吃掉。這種神獸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爲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之一。

2.天狗是神話界的大胃王,據《山海經》記載,天狗長相如狐狸,白色頭髮,能御兇。嫦娥偷吃了后羿的靈丹後,獵犬見到後追了出去,嫦娥躲進月亮裏,獵犬便一口吞下了月亮。後來,天狗被西王母封爲天狗,它才變得乖巧,不再爲非作歹。天狗的形象獨特,吃日月的怪獸,展現了它的兇猛和貪婪。

3.蠱雕是一種食人怪獸,它沒有節制地吃,最後被撐死了。它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只有一個頭,見到什麼吃什麼,每年都會在沉睡狀態下醒來,並每次吃下100個食物。最後,它被打破了肚子,成爲了孫悟空的威脅。蠱雕的體型龐大,一口就能吞下整隻孫悟空。因此,蠱雕是最能吃的神獸之一。

4.燭九陰是蛇身人面的神獸,也被稱爲燭龍。它長期居住在寒冷的地方,整晚不睡覺。當它睜開眼睛時,就是白日之時,它最貪吃。燭九陰的貪吃行爲象徵着它對食物的渴望和貪婪心。它的存在給人一種神祕而強大的感覺,也讓人想象着它可能在漆黑的世界中獨自守護着某種祕密。無論是在神話傳說還是文化作品中,燭九陰都是一個令人着迷的神獸。

5.犼是傳說中的神獸,如果500年不腐,便可化身爲犼。犼在修煉500年後會長出紅毛,稱爲紅毛犼。紅毛犼擁有超級力量,甚至能與神相抗衡。它喜歡以龍爲食,每天都要前往東海捕食一條蛟龍。龍的體型雖小,但數量衆多,可見犼有多能吃。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古代有個非常能吃的神獸叫啥來着?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兇獸,最大特點就是能吃。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祕怪獸。

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爲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最後把自己都給吃掉了。是貪慾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後人對饕餮形象中貪吃的部分加以誇張,蘇東坡就曾寫過一篇《老饕賦》說:“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爲饕餮增添了可愛,喜好美食的朋友也被稱做“饕餮族”。

擴展資料:

饕餮詳述:

王愛君的作品集《暴食》說明:魯迅的春秋紀念日:“周定有暴食,頭無體,食人不吞,害其身。”這件眼睛張開,嘴巴張開的青銅飾品,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稱之爲暴食。這件裝飾品在殷商時期是否也被稱爲“饕餮”,是不可能的。

商周以後,文化有了很大的進步。青銅器上的蒸谷,更不用說隨意的紋飾,應該有其深刻的意義,而不僅僅是祭祀器具上的蒸谷,雖然它是爲了祭祀鬼神,也有福祉與許不祥的雙重願望。

貪食型主要是面向動物的面部,左右對稱,身體左右對稱。臉型是自然對稱的。任何國家都對動物和人類有着深刻的印象。

因爲臉是無聲的語言,不僅在臉上流露出喜悅、憤怒、悲傷和喜悅的表情,而且表現出尊嚴、威嚴、仁慈、兇惡、險惡和神祕的態度。

饕餮紋,即使以“山川奇物”爲主題,但這些奇物卻難以捉摸。古代藝術家不同於文明鼎盛時期的畫家,具有“畫鬼馬”的巧妙手法。原稿忠實於現實主義,並逐漸被現實主義所簡化。

因此,由貪食模式拍攝的圖像大多來自源頭,來自普通的鳥類和動物,或接近人類。暴飲模式是基於臉,腳,身體和尾巴,雷鳴模式是地面模式。完整的主圖案由冠、鼻、眼、眉、角、耳、口、牙等功能組成。

饕餮多指負面形象,但在余光中先生的《我死的時候》中的《暴食地圖》中,這裏用“饕餮地圖”來恰當地書寫詩人對祖國的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饕餮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怪物)

山海經中有個很能吃的神獸叫什麼

饕餮,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祕怪獸,相傳爲上古四大凶獸之一。有傳說饕餮是縉雲氏的兒子。也有的說它是斷頭的蚩尤。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爪,大頭大嘴。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饕餮最著名的一個特點就是“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所以後來形容貪婪之人便稱他爲:“饕餮”。就吃的來說在古代,鼎是最早烹煮器,而“饕餮性好食,故立於鼎蓋。”還有一種說法,早期人類社會,動物對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則是被動的。對自然的無奈、恐懼與敬畏,使得人們期盼神力的庇護,甚至把自己想象爲某種猛獸,刻畫獸身人首或人身獸首的形制、紋飾。用青銅器上更爲獰厲怪異的紋飾“辟邪免災”,增強自身的安全感。《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也。”周人裝飾饕餮紋的目的,是爲了使人們知道貪吃必將害己,也暗含着人對猛獸恐懼萬分、痛恨不已又爲力而詛咒它們自食其果的感情成分。盛食器,作爲禮器使用時,也常以偶數組合與列鼎相配合。史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現代對青銅器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剛冷而獰厲,不知道過去的審美是不是這樣,或許是因爲饕餮這個貪吃鬼戳中了古人的萌點呢!

古代傳說中的那個貪吃的神獸叫什麼?怎麼讀?

饕餮,讀音tāo tiè

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祕怪物,名叫狍鴞,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其名可比喻貪婪之徒,人們一般稱這種人爲“老饕”。

人們常說的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被認爲描繪的是饕餮的獸面。這種紋飾出現於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紋更常見於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頭夏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

擴展資料

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紋更常見於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遠在二里頭夏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出現。

不過,“饕餮紋”這個名稱也並非古時就有的,而是金石學興起時,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紋面具高21.0公分,現藏於美國西雅圖圖書館。該紋飾通常以鼻樑爲中線,兩側對稱排列。

饕餮紋到底指稱什麼?歷來爭論紛紜,迄今尚無定論。商周兩代的饕餮紋類型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鹿、像山魈;還有的像鳥、像鳳、像人。而在諸紋飾中,以饕餮紋爲虎形的認知最廣。

在古代,虎亦爲很重要的通天神獸,巫師乘虎的造型在後世文物中多有出現。

山海經裏面說的貪吃貪財貪睡的怪物分別是什麼?

在山海經中,描述了兩個貪吃、貪財和貪睡的怪物。

1. 貪吃的怪物是**饕餮(Tāo Tiè)。饕餮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吃。饕餮沒有身體,因爲它太能吃,以至於把自己的身體都吃掉了。它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因此,饕餮常被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2. 貪財的怪物是**貔貅(Pí xiū)。貔貅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祕怪獸。它以金銀財寶爲食,且只吃不出,又被稱爲“天祿”。傳說中,貔貅有口無肛,因此被認爲具有旺盛的生殖能力。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貔貅被視爲招財進寶的象徵,經常被放置在珠寶店或家中以祈求好運。

3. 貪睡的怪物是**狻猊(Suān ní)。狻猊是龍王九子中的第五子,排行第五。它十分好睡,平時好吃懶做。雖然它的形象也有所描述,但每每都是與其他龍子一同出現,並沒有什麼神通和能力。

標籤: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