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論語打一成語是什麼成語

論語打一成語是什麼成語

《論語》中有:“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打一個成語 :

“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是《資治通鑑》的話……即成語口蜜腹劍。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一本書寫着論語打一成語

一本書寫着論語打一成語是: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 sì shū wǔ jīng ] 

詳細解釋

1. 【解釋】: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2. 【出自】:漢·班固《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書集註》。

3. 【示例】:君子是隻讀~,做八股,非常規矩的。 ◎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拓展資料

造句:

1、四書和五經的權威書籍,儒家思想在我國公元前300年前寫。

2、小學的課程還是四書五經那一套。由於祖父早先的訓誨,趙樹理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

3、“四書五經”及後來在此基礎上繁衍的學說,都是制約每一箇中國人包括皇帝、領袖在內的經書。

4、明清時代,秀才專指府(或直隸州)學、縣學的生員,是讀四書五經而進學者的專稱。

5、本書含《四書五經》,包括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版。

瘋狂猜成語一本書上面寫着論語兩個字答案是什麼?

瘋狂猜成語一本書上面寫着論語兩個字答案是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

【解釋】: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出自】:漢·班固《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書集註》。

【解釋】:“五經是什麼?回答說道:《周易》、《尚書》、《詩》、《禮》、《春秋》五本書籍。“宋.朱熹著作有《四書集註》。

【示例】:君子是隻讀~,做八股,非常規矩的。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擴展資料

“五經”的由來

“五經”的形成早於“四書”,因此先簡介“五經”的由來。儒家的經典,最初只有“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後來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秦末農民大起義,項羽進入秦都城咸陽,大肆縱火焚燒秦宮殿,《樂》經亡佚。

後來到了漢朝時,皇帝曾經多次下令全國各地向國家獻書,漢武帝還設置了“五經”博士,“五經”的說法由此開始,後世很多朝代更是繼承和發展了這一文化措施,如晉武帝司馬炎即位後就倡導儒學,設置“五經”博士十九人。

“四書”的由來

儒學自漢武帝以後,取得了官方的學術地位。但是漢代的儒生治學的特點是謹守家法和師法,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弟子一個字也不能有出入,注重字詞上的訓詁之學。因此,漢代以後儒學逐漸走向衰微,東漢以後,儒學更是失去了獨尊的地位。儘管儒學的衰微和道家黃老之學的興盛、佛教的傳入有一定的聯繫,但是主要原因是自身思想的僵化。

到了宋代,許多儒學大師對儒學進行了改革,儒學呈現出煥然一新的狀態。儒學大師朱熹從《禮記》中取出《大學》和《中庸》兩篇與《論語》《孟子》相配,稱爲“四書”,“四書”之說由此而來。這就是“四書五經”由來

有關論語的四字成語瘋狂猜成語

1. 瘋狂猜成語一本書上面寫着論語兩個字答案是什麼

成語是四書五經。

解題過程:書面上寫的是《論語》,而《論語》和《孟子》、《大學》和《中庸》合稱爲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指五經;這裏是用一本書的名字,代替了一個類別的書籍名稱,所以是四書五經。

讀音:sì shū wǔ jīng

意思: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它們是儒家的主要經典。

出處: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君子是隻讀四書五經,做八股,非常規矩的。

擴展資料

《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五經之前還有一本《樂經》,與“詩、書、禮、易、春秋”這五本書合稱做“六經”,後來《樂經》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

“五經”中的《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

“四書五經”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舉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爲官從政之道、爲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四書五經

2. 關於論語的四字成語

〖哀而不傷〗 成語典故: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論語·八佾》〖哀矜勿喜〗 成語典故: 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 《論語·子張》〖愛禮存羊〗 成語典故: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論語·八佾》〖安老懷少〗 成語典故: 子路曰:‘原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愛素好古〗 成語典故: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愛之慾其生〗 成語典故: 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春秋·孔丘《論語·顏淵》〖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 成語典故: 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論語·顏淵》〖不安小成〗 成語典故: 據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進.……便是不安於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書·論語四》〖必不得已〗 成語典故: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論語·顏淵》〖半部論語〗 成語典故: 參見“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 成語典故: 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北辰星拱〗 成語典故: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論語·爲政》〖不恥下問〗 成語典故: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不得其門而入〗 成語典故: 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論語·子張》〖不得其死〗 成語典故: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魯·孔丘《論語·先進》〖不悱不發〗 成語典故: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不憤不啓〗 成語典故: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卑宮菲食〗 成語典故: 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語出《論語·泰伯》〖不改其樂〗 成語典故: 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出不改其樂. 《論語·雍也》〖不患寡而患不均〗 成語典故: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論語·季氏》〖暴虎馮河〗 成語典故: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詩經·小雅·小旻》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論語·述而》〖不惑之年〗 成語典故: 《論語·爲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不教而殺〗 成語典故: 不教而殺謂之虐. 《論語·堯曰》〖不咎既往〗 成語典故: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論語·八佾》〖不堪其憂〗 成語典故: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不磷不緇〗 成語典故: 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語出《論語·陽貨》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言至堅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雖在濁亂,濁亂不能污.”〖不念舊惡〗 成語典故: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論語·公冶長》〖表裏如一〗 成語典故: 首尾周密,表裏一體.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附會》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實,故某集註雲:‘以忠,則表裏如一.’ 《朱子全書·論語》〖伯牛之疾〗 成語典故: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論語·雍也》〖百里之命〗 成語典故: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論語·泰伯》〖屏氣不息〗 成語典故: 屏氣似不息者. 春秋·魯·孔丘《論語·鄉黨》〖不棄故舊〗 成語典故: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不求備於一人. 春秋·魯·孔丘《論語·微子》〖屏氣凝神〗 成語典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論語·鄉黨》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莊子·達生》〖屏氣斂息〗 成語典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論語·鄉黨》臣邕怔營慚怖,屏氣累息,不知所自投處. 漢·蔡邕《表賀錄換誤上章》〖博施濟衆〗 成語典故: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 《論語·雍也》〖屏聲息氣〗 成語典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論語·鄉黨》〖飽食終日〗 成語典故: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成語典故: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不忘久要〗 成語典故: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爲矣.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博文約禮〗 成語典故: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論語·雍也》〖博學多識〗 成語典故: 只是聖人之所以聖,卻不在博學多識,而在一以貫之.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第45卷〖博學篤志〗 成語典故: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論語·子張》〖不相爲謀〗 成語典故: 道不同,不相爲謀. 《論語·衛靈公》〖不亦樂乎〗 成語典故: 有朋自遠方來,。

3. 關於論語的四字詞語

1 不亦樂乎 《學而》

2 犯上作亂 《學而》

3 一日三省 《學而》

4 節用愛人 《學而》

5 賢賢易色 《學而》

6 和爲貴 《學而》

7 食無求飽 《學而》

8 居無求安 《學而》

9 安貧樂道 《學而》

10巧言令色 《學而》

11 告往知來 《學而》

12 就正有道 《學而》

13 貧而樂道 《學而》

14 慎終追遠 《學而》

15溫良恭儉讓 《學而》

16 小大由之 《學而》

17 學而時習之 《學而》

18 言而有信 《學而》

19 從心所欲 《爲政》

20 當立之年 《爲政》

4. 有關《論語》的四字成語及翻譯

1-1、【學而時習之】——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論語·學而》(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2、【不亦樂乎】——不是很高興的嗎?《論語·學而》(1·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3、【犯上作亂】——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論語·學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僞討好。《論語·學而》(1·3):“巧言令色,鮮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論語·學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論語·學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 *** 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孔夫子門前賣【論語】打一成語

班門弄斧

標籤:論語 成語 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