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安溪茶產業

安溪茶產業

安溪茶產業是指位於福建省南部的安溪縣所產的茶葉及其相關產業。安溪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以清香和鮮爽著稱,主要有鐵觀音、大紅袍、水仙等品種,是中國茶葉出口的重要品種之一。

安溪茶產業歷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一直以來,安溪茶葉的製作工藝、品質和口感都備受推崇,是中國傳統茶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安溪茶產業涉及的範圍廣泛,包括茶葉種植、採摘、製作、包裝、銷售等多個環節,涵蓋了茶園、加工廠、物流以及各類茶文化活動等領域。

安溪茶產業的發展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爲當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促進了當地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對茶葉文化的重視,安溪茶產業也在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瞭解、熱愛和品嚐安溪茶,安溪茶已成爲中國茶葉的重要代表之一。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匠心傳承安溪茶文化

  鐵觀音——福建省 泉州市 安溪縣 最閃亮的名片。在上千年的產茶史中,勤勞勇敢的安溪人民不僅創造了烏龍茶加工技術,還培育出品質優異的世界名茶——鐵觀音,創造了獨具魅力的 安溪茶 文化。

  “未講天下事,先品觀音茶。”親朋見面要鬥茶,迎賓待客要品茶,婚喪嫁娶要喝茶,迎來送往要送茶……茶滲透進茶鄉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鐵觀音也成爲安溪人的精神圖騰。

  不久前,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近年來,安溪以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爲契機,不斷加強種質資源與生態景觀保護,建立健全製茶技藝和茶文化傳承機制,在保護、活化、利用好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的同時,弘揚振興中華茶文化。

  代代相傳

  安溪茶歷史悠久,至少可追溯至唐朝末年。宋元時期,隨着泉州港的興起,安溪茶葉作爲一種重要商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英語中的“tea”即由 閩南語 的“茶”音譯而來。

  安溪縣茶管委辦主任陳志明自豪地說:“創制烏龍茶半發酵製作技藝、發現培育安溪鐵觀音這一珍稀茶樹品種和發明茶樹短穗扦插繁殖技術是安溪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的經驗結晶,被公認爲安溪茶人對世界茶葉文明史作出的三大歷史性貢獻。”

  位於安溪縣西坪鎮鬆巖村松林頭打石坑的石崖峭壁上,一棵茶樹亭亭玉立,在山間地頭之上,顯得獨樹一幟。遠看,茶樹與石崖相映成趣,彷彿一隻大烏龜馱着一棵茶樹緩步而來。近看,茶樹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嫣紅、青翠欲滴、枝繁葉茂。

  “這株魏家鐵觀音母樹,從發現至今已有300多年。”安溪鐵觀音魏蔭第九代傳人魏月德說,其祖魏蔭發現這一母樹後,通過壓條繁殖,將繁育出的茶苗送給周邊茶農栽種,推動了鐵觀音在安溪各地安家落戶。

  作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魏月德始終堅持魏家世代傳承、孕育出鐵觀音名品“魏十八”的18道製茶工藝。

  “安溪半發酵烏龍茶製作技藝由蘇龍首創,閩南語‘蘇龍’與‘烏龍’諧音,爲紀念其貢獻,鄉民把依其法所制的茶稱爲烏龍茶。這種技藝需要歷經3大階段、10道工序、36個小時精心焙制,賦予安溪鐵觀音獨特的‘蘭花香’和‘觀音韻’。”陳志明說。

  高超、精湛、獨特的製茶技藝,印證了一代代安溪茶人根脈傳承的匠心精神。“爲實現健康、安全的茶葉種植技術,我們去杭州請教了專做有機茶的專家,從荒山開墾開始,十多年如一日堅持有機茶的生產標準。”安溪縣有機茶協會會長、品雅有機茶董事長汪建仁說。

  在安溪,像魏月德、汪建仁這樣不遺餘力傳承茶文化的人還有很多。近年來,安溪大力培養高素質茶文化人才,目前已獲評鐵觀音大師8名,鐵觀音名匠26名,國家級製茶工藝大師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名、省級9名;連續舉辦4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支持鼓勵建設大師名匠工作室、非遺文化傳習所、製作技術研究會等,建立全鏈條“傳幫帶”機制。不僅如此,安溪還與福建農林大學共同合作創辦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以推動茶產業的永續發展。

  “學院實施‘產業人才培訓’工程,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大專班等各類專題培訓班,培養了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千餘人,茶產業領軍人才、行業大師2000餘人,重大農技推廣服務人才7萬餘人。”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教授高水練說。

  鄉村振興

  “山是聚寶盆,茶樹是金銀。山中種茶樹,不愁吃穿住。”這首流傳於安溪的民間茶諺,生動道出了茶對安溪人民生計的重要性,也是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茶葉對安溪而言,是支柱,是民生,是特色,是引擎,讓安溪從一個貧困縣躋身國家百強縣。2021年,安溪全縣茶園面積達60萬畝,茶葉總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280億元。在安溪,80%的人從事與茶相關的產業,農民純收入的56%來自茶產業,茶承載了百萬茶鄉人的富裕之夢。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在保護和傳承鐵觀音茶文化的同時,積極拓展農業文化的功能,探索出一條傳承、保護與發展互促互進、良性循環的道路,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安溪縣農業農村局農科所所長鬍水利說,安溪積極探索茶農共享機制,建立“龍頭茶企+合作社+基地+家庭農場(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58%的農戶加入合作社或進入企業務工,帶動13.8萬農戶增收致富。

  從種茶到售茶、從茶藝到教學……有數十萬女性羣體,她們的力量貫穿茶葉採摘、製茶、茶藝、茶文化等方方面面,讓安溪鐵觀音更加柔美、更加馥郁芬芳、更加韻味悠遠。2019年3月,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安溪縣婦女聯合會等單位在安溪率先成立全國茶葉領域第一個以女性爲主體的傳習所,讓她們參與種茶、製茶各個環節,以茶爲依託幫助女性就業和創業。

  “傳習所成立之初有95人,至今已達387人,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傳習所的培訓中,加入傳習所提升文化素養,提高技藝創新創業,實現自我價值。”安溪鐵觀音女茶師非遺傳習所所長何環珠說。

  安溪人不但會製茶,更會賣茶,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安溪茶商的身影。如今的安溪茶商不僅賣鐵觀音,還經銷武夷巖茶、普洱茶、白茶、綠茶、紅茶等各種茶葉,形成了“安溪人賣百茶”的格局,在全國乃至全球茶葉市場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10年來,安溪茶產業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區域聚集、集羣化發展的特點,形成了以八馬茶業、華祥苑等爲骨幹的現代茶葉專業生產集羣,一些龍頭企業正在籌劃上市。

  八馬茶業是知名的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公司總工程師林榮溪說:“公司連續10年獲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去年營業收入達17.4億元;過去兩年八馬茶業連續成爲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原產地茶企納稅雙第一。”

  “依託這些企業,安溪初步形成了集名茶加工基地、專業精製、貿易物流於一體的茶葉現代化全產業鏈。”陳志明介紹,安溪企業在茶葉深加工、茶葉機械智能化、茶葉質量安全等關鍵性、共性技術研究上均走在全國前列。在茶產業配套方面,安溪有茶葉包裝、茶杯、茶盤、茶桌、茶傢俱等茶器具生產企業近500家,批發零售店鋪上千家,經由安溪及安溪茶商生產或流通的茶配套產品,佔據全國茶產業配套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

  保護髮揚

  悠遠的茶業發展史、精湛的半發酵技藝、豐富的茶樹基因庫、多樣的茶園生態圈等,融合形成了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陳志明說:“安溪號稱中國茶樹種子資源庫,是因爲這裏的茶葉品種很豐富,擁有100多個茶樹栽培品種。在1984年全國第一批審定通過的30個茶樹良種中,安溪縣佔6個。安溪還擁有陸生野生動物24目69科283種,維管植物種152科497屬940種。”

  長期以來,安溪按照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遴選標準,對茶葉產區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推行“林長制”“河(湖)長制”;推廣綠色高質高效茶園生態管理技術,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聲光電智能蟲害防治技術、“豬—沼—茶”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我們現在種茶,主要採用自然農耕、生態管理的方式,保持生物多樣性,基本不用農藥。使用粘蟲板、誘蟲燈和光聲干擾設備,對傳統蟲害防治知識創新性利用,提高了防蟲效率,減少了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避免了對生態系統食物鏈的破壞,茶園生態更健康穩定。”既是茶農、也是安溪縣茶園生態管理研究會會長的劉金龍說。

  2021年5月,安溪縣農業農村局與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聯合創建全國首家茶生態醫院,對茶園進行生態診療。“茶生態醫院是以茶園生態爲特色的茶全產業生態治理,提高了整個茶生態水平,預防茶樹生病。”高水練說。

  優越的生態環境,豐富的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再加上景色優美的茶園、清香撲鼻的茶香……安溪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近年來,安溪還在全國率先發展集生產加工、休閒旅遊等於一體的茶莊園業態,大力培育文旅新經濟。目前,安溪已初步建成雲嶺、華祥苑、高建發等特色茶莊園22座,每年吸引消費人數超200萬,旅遊收入約12億元。

  “依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茶產業基礎,通過建設以茶爲主題的集休閒、度假、體驗、觀光於一體的茶莊園,吸引了不少周邊遊人羣,茶莊園將成爲保護傳承茶文化的一個綜合體。”中國茶都集團、雲嶺茶莊園董事長陳加勇說。

安溪鐵觀音:2022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指定用茶的深耕細作

  觀音鐵韻,香飄博鰲。11月25日,2022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拉開帷幕,安溪鐵觀音作爲官方指定用茶亮相論壇,以其高品質禮敬各行業企業家,爲與會嘉賓帶來葉香濃郁、鮮爽醇厚的品茶體驗。

  安溪鐵觀音爲何能榮膺“2022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指定用茶?讓我們走進茶鄉,探究安溪鐵觀音生態、品質等方面的深耕細作和迭代升級。

  做好生態 擦亮茶業發展“底色”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從唐代以來,茶葉便是安溪的重要作物之一,到了明清時期, 安溪茶 業生產開始趨向成熟。飲茶、植茶、製茶風靡全縣各地,茶業成爲當地的一大產業。明代所修 安溪縣 志《清水巖志》中寫道,“清水高峯,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足見茶已融入安溪人的日常生活。

  爲提高茶園大生態保水能力,安溪縣委、縣一直爲茶園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持,持續推廣茶園種樹、梯壁留草、種草等,探索形成“頭戴帽、腰繫帶、腳穿鞋”“茶園周邊有林、路邊溝邊有樹、梯壁梯岸留草”“縣域大生態—茶山小生態—茶園微生態”等諸多複合生態種植模式,提高茶園大生態保水能力。

  同時,安溪還積極引入司雷植保、大司農等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實施茶葉綠色防控全程託管、統防統治;綜合運用聲、光、電、生物干擾技術,創立全國首個生物信息對抗與智能蟲害防治系統;推行農藝改良、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綠色植保技術。截至目前,全縣累計超40萬畝茶園實現綠色防控。

  安溪茶樹種質資源非常豐富,擁有茶樹品種100多個,其中6個被國家認定爲優良茶樹品種。這裏有258種野生陸地動物和940種維管植物。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爲茶樹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生態茶山在水源涵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利於氣候調節、養分循環和水土保持。

  2021年5月,安溪縣農業農村局與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聯合創建全國首家茶生態醫院,對茶園進行生態診療。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副教授高水練稱,“茶生態醫院是以茶園生態爲特色的茶全產業生態治理,提高了整個茶生態水平,預防茶樹生病。”

  福建農林大學原副校長黃炎和教授團隊的研究證實了安溪獨特的地質、土壤成就了安溪鐵觀音的獨特品質。據黃炎和教授介紹,在安溪,火山岩佔全縣面積54.2%,火山岩富含銅、氧化鈣、三氧化二鐵、氧化鎂、錳、鎳、磷等中微量元素,其發育的土壤礦質元素非常豐富、含量也較高,有利於茶多酚、氨基酸等茶葉品質成分的形成。

  做好品質 提亮茶業發展“成色”

  曬青、涼青、搖青、殺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烘乾……每一泡安溪鐵觀音都要歷經十道傳統工序、三十六小時連續製作,被茶業界譽爲“高超、精湛、獨特的製茶技藝”,也鍛造出安溪鐵觀音的良好品質。

  近年來,安溪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養高素質茶文化人才,目前已獲評鐵觀音大師8名,鐵觀音名匠26名,國家級製茶工藝大師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名、省級9名;連續舉辦4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支持鼓勵建設大師名匠工作室、非遺文化傳習所、製作技術研究會等,建立全鏈條“傳幫帶”機制,使匠人精神得以傳承,有效提高茶葉品質。

  不僅如此,安溪還與福建農林大學共同合作創辦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以推動茶產業的永續發展。“學院實施‘產業人才培訓’工程,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大專班等各類專題培訓班,培養了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千餘人,茶產業領軍人才、行業大師2000餘人,重大農技推廣服務人才7萬餘人。”高水練說。

  在秋茶採摘期間,安溪縣氣象局還聯合縣農業農村局、縣茶業發展中心每日發佈《秋茶生產氣象專題服務》,及時發佈秋茶生產指導意見。“我們根據安溪縣氣象局發出的氣象服務專報,合理安排茶葉採摘,讓茶葉品質更有保障。”雲嶺茶莊園相關負責人爲氣象科技服務茶葉生產點贊。

  今年2月27日,“安溪鐵觀音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加速安溪茶產業的數字化進程;62天后,“安溪鐵觀音二號”衛星再次出征,與“安溪鐵觀音一號”衛星進行組網。依託“雙星”特性和組網優勢,可高效獲取精準圖像數據,有效實時監測茶園各項指標,升級優化茶園管理,提高茶葉品質,助推茶產業發展。

  安溪縣歷來把茶葉質量安全作爲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的生命線,堅持以綠色發展、質量興茶爲導向,出臺《安溪縣扶持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暫行規定》,從綠色發展、產業升級等十方面推動茶業高質量發展,並通過構建組織保障、綠色生態、全程監管、社會共治“四大體系”來保障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全方位推進茶葉質量安全建設。

  今年5月20日,“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正式認定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成爲我國18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的一員。今年7月,在以“在發掘中保護 在利用中傳承”爲主題的首屆全球農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保護與發展論壇上,發佈了2021年度《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2021)》在延續《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2020)》中強調的質量興茶、綠色發展、品牌強茶理念的同時,對安溪縣在種管模式、綠色發展、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實踐探索成果進行了總結,並通過數字化、科學化的手段,對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各項指標進行了全面評估。《》顯示,從數據監測情況來看,安溪茶園整體生態化趨勢和茶葉質量安全水平穩定向好。(張錦川)

安溪:加快茶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8月3日,安徽省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蘭帶隊到泉州 安溪縣 ,圍繞“加快茶旅融合 助力鄉村振興”課題進行考察。安溪縣副洪天陽陪同。

  考察團先後前往魏蔭名茶茶文化館、安溪鐵觀音集團觀光工廠、中國茶都等地,通過實地考察、聽取介紹等方式,詳細瞭解安溪縣推動茶旅融合發展的經驗做法。

  考察團充分肯定安溪縣茶旅融合的發展優勢和潛力,認爲安溪縣準確地把握好茶葉資源、旅遊資源、人文歷史的優勢,很好推動茶旅商品、茶旅品牌、茶旅文化的一體化發展。考察團表示,將把此次考察所學的好經驗、好做法帶回去,結合安徽省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當地茶旅產業的新發展路徑。

  茶旅融合是安溪縣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對茶產業成功轉型和帶動地方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安溪縣豐富的茶葉資源推動了安溪縣茶旅產業的融合,助推茶產業的轉型升級,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安溪縣還採用科學技術,打造數字化特色茶旅融合,涌現出溪禾山茶文化基地、八馬茶莊園等一批茶旅融合的典範。(實習記者 廖燕晴)

安溪茶葉品牌有哪些

安溪茶葉品牌有安溪鐵觀音集團、八馬茶業、華祥苑、中閩魏氏、山國飲藝、三和茶葉、新康有機茶、日春茶業、冠和茶業、德峯茶業等。

1、安溪鐵觀音集團:安溪鐵觀音集團的前身是創建於1952年的國營福建省安溪茶廠,是烏龍茶行業歷史最悠久的生產企業之一。

2、八馬茶業: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源於百年前名揚東南亞的信記”茶行,是鐵觀音十三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創立的品牌。

3、華祥苑:在茶業界,華祥苑動作頻頻,從打造儒士館,到茶莊園建設,從全國各地的品牌推廣活動,到OPO創新商業模式提出,華祥苑不斷探索創新。

4、中閩魏氏:中閩魏氏創辦於1999年,由魏氏嫡傳後裔、鐵觀音第十代傳人所成立,十多年來,中閩魏氏已發展成爲一家集生態茶莊園開發、種植、製作、加工、生產、銷售、茶文化傳播爲一體的茶業連鎖機構,榮膺一產、二產、三產、四產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5、山國飲藝:山國飲藝成立於2002年,目前在全國300多個城市已有500多家連鎖分店,產品遠銷全球30幾個國家。

6、三和茶業:同米蘭世博會官方合作簽訂大單,成爲2015米蘭世博會贊助商,以茶爲媒,串起中法兩國情誼,帶着鐵觀音走向世界,三和茶業的這些舉動大受關注。多年來,三和名茶致力於在全球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從茶葉,茶具、茶葉包裝等產品,延伸至茶文化、茶品牌等等,開啓了一場又一場中歐文化交流盛宴。

7、新康有機茶:新康有機茶起源於1987年,是一家集烏龍茶生產、加工、銷售、文化爲一體的專業茶葉公司,尤其在有機茶葉種植和研發方面擁有領先技術,是有機鐵觀音的探索者。

8、日春茶業:日春茶業發源於鐵觀音的故鄉——安溪縣西坪鎮,是一家集茶基地建設,茶葉、茶具、茶食品開發、生產和銷售爲一體的大型專業化龍頭企業。秉承真不二價”的經營理念,日春茶葉廣受歡迎。

9、冠和茶業:冠和茶業創建於1993年,經過1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多元化經營格局,旗下擁有安溪祥華茶葉基地、安溪冠和茶葉加工廠、冠和鐵觀音專賣連鎖機構等實體,成爲集茶葉出口與品牌茶葉連鎖經營於一體的綜合性茶葉公司。

10、德峯茶業:德峯品牌旗下有安溪縣西坪德峯茶廠和福建省安溪縣西坪德峯茶業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科研、培植、加工、營銷、服務爲一體的世代專營安溪鐵觀音的茶業機構。德峯名茶提出好茶纔是硬道理”的品牌理念,堅持傳統制作工藝,迴歸傳統安溪鐵觀音正味。

 

安溪中閩魏氏茶文化產業園在參內哪個村?

安溪縣龍涓鄉長新村。安溪中閩魏氏茶文化產業園在參內安溪縣龍涓鄉長新村,安溪中閩魏氏茶莊園有限公司文化產業園成立於2010年11月,位於安溪縣龍涓鄉長新村,經營範圍包括茶樹種植;農副產品初制。

【喜迎“晉江經驗”20年】福建安溪:山鄉迎鉅變 燈火照新程

  安溪,有茶香繾綣的鄉愁,有加速崛起的產業,有流光溢彩的夜景……從曾經觸目皆是山的赤貧之地,到氣韻生動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之一,如今, 安溪縣 又以沸騰、熱血、極具韌性的姿態展現在世人眼前。

  面對崇山峻嶺、閉塞落後的困境,安溪立足實際、發揮優勢,蹚出了一條具有安溪特色的脫貧致富道路。1997年,安溪縣一舉摘掉貧困縣的帽子;2002年,安溪首躍全國百強縣。20年來,安溪因勢而爲、應時而動,演繹出一個個踐行“晉江經驗”的生動實踐。

建造光明之城  傳統產業 迎來 春天

  茶產業是安溪的支柱產業,安溪縣120萬人口中約有80%的人從事與茶有關的工作,農民純收入約56%來自茶產業,這一片小小的茶葉承載着大民生。自2000年以來,安溪縣在發展茶葉特色經濟上下足功夫,在充足電能的加持下,將 安溪茶 產業推向了發展與繁榮。

  2001年,安溪被列入“十五”國家重點建設的水電農村電氣化縣之一,先後建成了福田鄉後溪水電站、城東水閘橋水電站、祥華梯級五級電站等一批電站,至2003年,全縣小水電裝機容量約22.2萬千瓦時,發電量約6.1億千瓦時,緩解了安溪電力不足的問題。

  2000年,伴隨着電力“雙滿意”工程的啓動,安溪縣農網改造工程在同一時間全面啓動,全縣農改工程分爲2期,到2007年底,全縣建成6(10)千伏配電線路3039.61千米,0.4千伏線路4942.6千米,自此,安溪配網網架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成爲茶產業“電氣化”轉型、服務茶農脫貧致富的立足點。

  一葉興,百業旺。茶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茶文化旅遊、包裝印刷、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羣蓬勃發展。至2021年,安溪有上規模的茶機具企業約40多家,茶葉包裝設計企業50多家,全縣已有全電製茶生產線20餘條,茶葉年產量從2000餘噸到6.2萬噸,擴充了近30倍……這一串串躍動的數字,記錄着安溪茶產業不斷突圍破局,實現轉型發展的光輝歷程,也彙集了一代代安溪電力人的光明力量。

堅持產城融合 新興產業蓄勢發力

  “近期企業的生產計劃如何安排?有任何用電需求隨時聯繫我們!”2022年5月30日,在安溪縣官橋鎮弘橋智谷電商園內,國家電網福建電力“雙滿意”(安溪海絲之光)黨員服務隊對重要用戶開展問需走訪,園區內一條條智能物流生產線忙碌運轉,數十名工人熟練地接單、打包……一派繁忙景象。難以想象,這個曾經遭受崩崗侵蝕的重災區,如今激盪起產業興、村莊美、農民富的強勁律動。

  據悉,安溪縣官橋鎮、龍門鎮花崗岩礦石資源豐富,曾經聚集了約700餘家石材企業。然而,石材業在爲全縣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生態破壞。由於鐵峯山礦石開採產業興盛,在官橋鎮與龍門鎮形成了相連的崩崗帶,“晴天灰頭土臉,雨季滑坡風險”是當時村民們的“心病”。

  2009年,安溪縣傳承發展“晉江經驗”,在全省率先推動石材退出、礦山復綠,着力發展全省首批鎮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鎮——南翼新城,通過“騰籠換鳥”,引進了一大批高新企業,規劃建設“一區九園”爲實體經濟發展蓄勢發力。

  2010年,以信息產業爲主的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落地;2014年,廈門泉州(安溪)經濟合作區湖裏園正式開工;2017年,以智造產業爲主的2025產業園開園……爲服務園區建設,保障企業儘快投運,國網安溪縣供電公司深入推進電力“雙滿意”工程,堅持“讓電等企業”,將辦電服務的起點從申請用電前移到立項階段,讓崩崗區變成了“聚寶盆”。

  回首安溪縣產業集羣加速崛起的發展路,闡釋了一幅“綠色崛起、產業旺區”圖景,現代產業新格局初步建成,發展動力澎湃激盪。伴隨可靠電、優質電點亮一座座園區,將有更多新興產業在茶鄉大地“深紮根、結碩果”,爲安溪實體經濟發展積蓄動能。

擦亮生態底色 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我們搶抓鄉村振興機遇,2019年投資建設農家樂。供電公司主動服務我們進行廚房電氣化改造,農場環境好了,生意好了,日子也越來越好了!”6月3日,國家電網福建電力“雙滿意”(安溪海絲之光)黨員服務隊到安溪城廂鎮經兜村御果園採摘農場開展用電檢查,農場負責人謝德興洋溢着滿臉幸福點贊供電服務。

  一邊抓產業振興發展,一邊抓“綠盈鄉村”建設。城廂鎮經兜村是老區村,幾十年前,還是遠近聞名的“打鐵村”。曾經交通閉塞、產業結構單一、村居環境髒亂老舊,多數村民選擇外出務工。近年來,經兜村積極探索生態旅遊帶動村民致富的路子,大力發展生態觀光、紅色旅遊、農耕文化等產業,村集體經濟發展風生水起,村民們的日子也日漸紅火。

  “現在村裏都是柏油路,天上的電線都落地了,遊客來這裏賞心悅目。”4月17日,城廂鎮經兜村黨支部孫開明點贊電線入地改造助力鄉村特色旅遊經濟發展。自2020年以來,國網安溪縣供電公司主動靠前服務經兜村規劃建設,累計實施13公里架空線路入地改造,投資210萬元新增、改造配變,一副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畫卷在經兜村徐徐展開。

  不僅有產業、有生活,這座山城還有獨特的文化。今年5月,“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獲評爲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21年,安溪青陽冶鐵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9年,安溪獲評“世界藤鐵工藝之都”……安溪文化的“絲路”鋪陳延展,連接今昔,亦鏈接中外。

  二十年來,安溪縣打造出一個個“晉江經驗”落地的山城樣板,實現了山區大縣的突圍逆襲。在滿城燈火照耀下,安溪將踏上“新長征”的光明道路,激揚“再出發”的磅礴動力,深入推進“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奮力譜寫發展新篇章。(李錦萍)

安溪舉辦“觀音鐵韻農遺匠心”國際茶日主題活動

5月22日訊(記者 黃紫燕)5月21日是第三個國際茶日。以“觀音鐵韻 農遺匠心”爲主題,中國烏龍茶之鄉、名茶“鐵觀音”發源地福建省 安溪縣 舉辦系列活動,慶祝“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被評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當天,首屆安溪鐵觀音茶園生態管理論壇、2022年 安溪茶 烏龍茶(鐵觀音)非遺技藝茶葉質量邀請賽、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線上展示等活動,在安溪茶文化核心區虎邱鎮展開,旨在堅持安溪鐵觀音茶園生態管理,傳承非遺傳統技藝,推動新一輪安溪鐵觀音市場宣傳,助力鄉村振興,展示安溪茶產業的時代新篇章。

  活動現場,首屆安溪鐵觀音茶園生態管理論壇舉行。該論壇以“茶園生態管理 促進質量提升”爲主題,“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魏月德、安溪鐵觀音大師劉金龍等嘉賓,在論壇上分別就安溪鐵觀音茶園生態管理經驗、茶園複合生態系統建設、傳統制作技藝的產品市場經驗等議題做了詳盡而深入的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諮詢小組副、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先德,福建省種植業技術推廣總站教授級高級農藝師蘇峯紛紛連線現場。李先德長期關注安溪鐵觀音茶文化和茶產業發展,此前曾在央視《大地講堂》欄目解讀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價值與魅力,他希望安溪以此次爲契機,在新的起點上,將其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緊接着,2022年安溪茶烏龍茶(鐵觀音)非遺技藝茶葉質量邀請賽決賽舉行。經過激烈角逐,現場評選出金獎3名,銀獎5名,銅獎8名。據悉,在獎項設置上除了傳統賽事所設置的獎金和證書外,獲得金獎的參賽者,可依程序評定爲縣級非遺技藝傳承人、農村新型實用人才、五一勞動獎章、助理工程師等;獲得銀獎的優先推薦參評縣級非遺技藝傳承人、助理工程師。

  據瞭解,茶產業已成爲安溪強縣富民之本。2019年1月,安溪縣委、縣成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啓動該項申報工作。2020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候選項目”。2022年5月20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宣佈,“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正式認定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福州大學實踐隊到安溪開展茶文化實踐活動

工作人員向實踐隊介紹茶葉發展歷史。馬曉軍 攝

  近日,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鄉遇百年路 雙鐵謀振興”實踐隊來到 安溪縣 進行實地走訪,瞭解鄉風文明發展情況,學習茶葉的發展歷史,品味當地濃郁的茶香古韻。

  實踐隊來到 安溪茶 史館,跟隨着講解員的步伐,瞭解了關於“茶”的悠久歷史,包括茶葉的發現與種植、茶葉飲用方法、“茶”字的發展變化以及安溪鐵觀音茶的命名由來等內容。通過專業人員的講解,實踐隊隊員們對於茶的發展有了初步的認識,瞭解到這既是廣大安溪人民發揮聰明才智進行長期實踐培育起來的傳統產業,也是根植於民生的產業。

  參觀期間,實踐隊員們還近距離觀察了現代化茶葉加工方法。其中,講解員通過數據的對比,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安溪依託茶產業優勢進行深加工獲得的巨大成就,讓大家印象深刻。據介紹,安溪縣是飲譽海內外的“中國茶都”,目前已建成安溪全國茶葉批發市場,佔地面積250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有1800多家商鋪,總投資約5億元,內有茶文化研究中心、茶葉質量檢測中心、茶葉價格指導服務中心等,讓隊員們由衷地感受到了當地依託茶產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效。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對安溪茶鄉有更深的體會,較爲系統性地瞭解到安溪鐵觀音茶文化遺產,感受茶鄉新風,讓我們對傳統茶文化有一次全新的體驗和認識。”實踐隊員們紛紛說道。(馬曉軍)

安溪:“雙十一”實現網絡零售額14.8億元

  每年“雙十一”都是電商激烈角逐的“戰場”,連日來, 安溪縣 茶葉、藤鐵等電商企業鉚足幹勁,搭乘“互聯網+電商”東風迎來旺銷良機,爲奪取2022年全年好業績奮戰到底。

  數據顯示,“雙十一”期間,安溪縣網絡零售額達14.8億元,佔全市網絡零售額比重爲9.1%。其中,傢俱類5.70億元,佔比爲39.6%;茶葉類3.95億元,佔比爲27.4%。

  茶葉電商:賣點回歸 更加註重品質

  在“雙十一”購物季大戰期間,八馬茶業憑藉着強大的產品競爭力,不僅蟬聯天貓烏龍茶類目第一,更獲得全品類綜合領先,從單平臺領先到多平臺領先、從線下領先到線上線下全渠道領先,取得亮眼的銷售成績。這得益於近年八馬茶業嚴把產品質量光,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

  “隨着消費者更加理性,優惠活動只是階段性輔助手段。而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已成爲近年‘雙十一’客戶的主要訴求。”八馬茶業電商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產品上,八馬茶業深度佈局黃金原產地,打造多款高品質新品;在服務上,提前進行人力和運力的部署,實現電商倉儲智能化作業和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商品出庫效率。

  除嚴格把控產品品質、提升服務水平,八馬茶業還走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全渠道銷售戰略道路。近年來,八馬茶業積極佈局淘寶、京東、抖音等主流電商平臺,聯合線下2700多家門店,發展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不斷提升在各消費羣體中的心智份額。

  傳統品牌茶企在茶葉電商市場上獨領,新興電商茶企也不斷髮展壯大,交出一份份亮麗的成績單。

  “‘雙十一’期間,單量同比上升100%。”和平衆創孵化基地葉睿品牌運營負責人吳澤宇說,根據往年經驗,結合消費者需求及時節變化,提前上架多款產品及包裝款式。活動期間,在京東、天貓、淘寶等電商平臺同步開展活動,推出一套打折、優惠券、預售等組合拳,尤其是在活動開啓的前4個小時,顧客購買部分產品享有更高折扣,讓“雙十一”一開始就具有“爆發性”的擴張力。

  面對訂單量的暴增,和平衆創孵化基地依舊做到在24小時內完成出貨80%,在48小時內完成全部出貨。和平衆創孵化基地賽八仙品牌電商運營負責人沈福陽告訴記者,這得益於公司引進的萬里牛ERP產品和WMS系統的上線,實現整體線上線下的訂單處理和倉儲標準化作業流程,加強了倉庫管理和作業效率。

  “復購率從10多個點增至30多個點,退貨率從3個多點降至不到1個點,除簡單明瞭的優惠活動及完善的服務外,茶葉電商發展的根本在於產品質量。”和平衆創孵化基地負責人陳和平,也是把做好茶葉品質放在第一位。他說,這幾年,在縣委縣引導下,加上市場本身的優勝劣汰,安溪縣的茶葉品質穩步提升,茶產業的上下游間日益協同,產業供應鏈趨於完整,爲茶葉電商發展提供肥沃土壤。

  安溪縣電商協會會長郝健佐認爲,“直播+電商”依舊是一種鏈接用戶和商品銷售的重要模式。但也應該看到,“雙十一”活動已邁入第14個年頭,對消費者而言已是常態。隨着市場迴歸理性,理性購物成爲大衆的共識,直接實惠的湊單規則更具吸引力。同時,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也正在成爲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家居電商:創意設計 引領市場潮流

  打單、包裝、貼單、裝車……近日,記者走進多家藤鐵工藝企業,現場打單聲、撕膠帶聲、搬運貨物摩擦聲不絕於耳,工作人員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着。

  “單量相比日常上漲30%多。”位於尚卿鄉的代宏鐵件加工點負責人代宏說,自己從事藤鐵工藝品設計已有10年,創業後,一直緊抓市場潮流,研發新品,以設計搶佔市場。產品涵蓋各個風格,根據市場變化主推不同產品。“在大促前,根據消費者需求,上架了10多款新產品,有2款產品的反響火爆。”代宏介紹,根據市場反饋情況,今年簡約時尚的全實木類傢俱特別暢銷。

  福建安溪美爾惠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從夫妻店成長起來的藤鐵工藝企業。“公司主打白蠟木、櫻桃木等實木類工藝品,今年推出的一款網紅桌銷量突出。”公司負責人廖添良告訴記者,公司既有線上店鋪,又與廣東、江蘇等地的多家電商企業合作,爲其供貨。“雙十一”來臨前,根據客戶需求,已提前做好備貨工作。

  尚卿鄉是中國藤鐵工藝發源地、“中國藤鐵工藝第一鄉”。近年來,尚卿鄉主動作爲,率先推廣“油改水”;邀請靠浪兄弟創作膾炙人口的宣傳視頻,並邀請當代著名藝術家陳文令助陣,爲產業造勢;同時,開啓快遞公司共同配送合作模式,全力做好“雙十一”服務保障工作。

  此外,位於城區的祖賽鐵藝家居、新唐信傢俱有限公司等藤鐵企業也火力全開、各顯其能,推出新品,以疊加優惠、3期免息等玩法,決戰“雙十一”。

  “藤鐵工藝企業的發展重心在於產品的設計與研發,以時銷的工藝產品,搶佔市場制高點。兼具使用價值與藝術價值的產品,在大促期間的爆發力尤爲明顯。”郝健佐表示,藤鐵工藝企業應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藝術,不斷提高產品的藝術性、文創性及產品附加值。

  “雙十一”這場消費盛宴,不僅是對電商企業的一場大考,也是對物流企業的一場大考。記者走訪發現,安溪縣各大物流中轉站呈現熱火朝天的忙碌場面,白天車來車往、夜晚燈火通明。

2022年安溪茶歌邀請賽活動(2021年安溪開茶節)

2022年安溪茶歌邀請賽活動報名開啓

爲貫徹落實、關於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的決策部署,持續開展“福”文化主題系列活動,加快打造“福”文化標識體系,打響“福”文化品牌,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育原生態茶歌非遺傳承人,引領帶動我縣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擬於2022年6月24日組織開展“福在茶鄉茶歌飛揚”——2022年安溪原生態茶歌邀請賽活動。

一、活動主題

福在茶鄉茶歌飛揚

二、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

安溪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安溪縣虎邱鎮

承辦單位

安溪縣文化館

安溪縣音樂舞蹈家協會

協辦單位

安溪縣虎邱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

福建華農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三、賽事時間地點

時間:2022年6月24日

地點:安溪華農生態度假山莊

四、報名時間和報名表

截止至6月15日。

報名表:點擊下載。

報名方式:請認真填報信息,並將參賽報名表報送安溪縣文化館,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五、參賽對象

面向全縣24個鄉鎮,邀請原生態茶歌愛好者參加。往屆原生態茶歌邀請賽一等獎獲得者原則上不再參加本屆比賽,爲了培養非遺傳承人,可以和40週歲以下的徒弟組成搭檔參賽。

六、賽事流程

1.下午2:30報到、抽籤,3:00開始比賽;

2.虎邱鎮廣場舞開場;

3.領導致辭;

4.介紹嘉賓、評委;

5.介紹比賽規則;

6.按賽前抽籤順序依次進行比賽

;

7.按得分高低爲序評出一、二、三等獎;

8.市級非遺傳承人高添丁師徒表演唱;

9.頒獎:請頒獎嘉賓爲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等頒獎;

10.賽事結束,合影留念。

七、獎項設置

一等獎:1組×2000元

二等獎:2組×1600元

三等獎:3組×1000元

優秀獎:10組×600元

新苗獎:4名×200元

傳承獎:1名×500元

標籤:產業 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