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漢代詔書怎麼寫,漢朝詔書怎麼寫

1.漢朝詔書怎麼寫

詔書是皇帝佈告天下臣民的文書。

漢代詔書怎麼寫 漢朝詔書怎麼寫

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詔字。秦王政統一六國,建立君主制的國家後,自以爲“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號稱皇帝,自稱曰朕。

並改命爲制,令爲詔,從此詔書便成爲皇帝佈告臣民的專用文書。漢承秦制,唐、宋廢止不用,元代又恢復使用。

明代用詔書宣佈重大政令或訓誡臣工。詔書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結尾語爲「佈告天下,鹹使聞知」或「佈告中外,鹹使聞知」,中間則敘述詔告天下事件的內容。

詔書由內閣擬稿,經大學士定稿進呈,皇帝批閱後,以墨筆楷書,由右至左直寫,寫在大幅黃紙上,中間及紙張接縫處鈐「皇帝之寶」璽。製作完成後的詔書稱爲「詔黃」,以極其隆重而繁複的禮儀,送至天安門城樓上宣讀,象徵著佈告天下。

宣詔禮成,由禮部接詔,立即謄寫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驛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員接詔、宣詔。謄寫的詔書,稱爲「謄黃」,雕板印刷的詔書,稱爲「搨黃」。

注:“奉天承運皇帝”爲一個詞,奉天承運爲皇帝的修飾定語。 注:以上爲清代詔書格式,清代之前,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格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開頭是從明朝纔開始使用的。

2.漢朝聖旨的開頭是怎麼寫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起源,要從秦漢說起,秦始皇一統天下,不滿足於王的稱號,於是定名號爲皇帝,自稱爲“朕”,命爲制,令爲詔,其玉璽上就銘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東漢蔡邕在《獨斷》中有這麼一段論述:“秦承週末,爲漢驅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並以爲號。漢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上。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輿。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後曰省中。印曰璽。所至曰幸,所進曰御。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而其中策書等詔旨的寫作格式,據范曄在《後漢書.光武帝記第一》“九月,赤眉入長安,更始奔高陵。辛未,詔曰:“更始破敗,棄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文下引漢制度注曰:“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 策書者,編簡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起年月日,稱皇帝,以命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賜策,而以隸書,用尺一木,兩行,唯此爲異也。制書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詔三公,皆璽封,尚書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詔書者,詔,告也,其文曰告某官雲[雲],如故事。誡敕者,謂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詔敕某官。它皆仿此。”從中我們可以推知漢代最爲重要的一類詔書的開頭應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魏晉南北朝時的詔令與漢代相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存這一時期的皇帝即位詔書中多有“應天順時,受茲明命。”一語,如《晉書》帝紀三晉武帝即位詔,帝紀六東晉元帝即位詔都寫有上述文字。此中的重要原因大概是當時朝代更替頻繁,做上皇帝的都十分注意強調其統治乃天命所歸,他人不得竊奪。

希望採納

3.聖旨和懿旨 怎麼寫

宋代公文上承唐代體制,種類更趨繁雜。元代公文略有變化,如詔令稱聖旨,命令稱令旨,指令稱懿旨,並增加了一些新的文體,如行移、申狀之文。

所以對於皇帝的詔令稱爲聖旨,對於皇太后或皇后的詔令或指令稱爲懿旨.

懿旨:我國曆代統治者對公文都有明確的規定。秦代上行文爲奏,下行文爲制、詔。漢代上行文區分爲四品:章、奏、表、議;下行文分爲四類:策書、制書、詔書、戒書。魏晉南北朝公文同前代大略相似。隋代公文大都是樑代定製。唐代下行公文有六:制、敕、冊、令、教、符;上行公文也有六:表、狀、箋、啓、辭、牒;平行公文有三:關、移、刺。 宋代公文上承唐代體制,種類更趨繁雜。元代公文略有變化,如詔令稱聖旨,命令稱令旨,指令稱懿旨,並增加了一些新的文體,如行移、申狀之文。

聖旨:聖旨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徵,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嚴格區別:一品爲玉軸,二品爲黑犀牛角軸,三品爲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爲黑牛角軸。 聖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爲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爲祥雲瑞鶴,富麗堂皇。聖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爲防僞標誌。作爲歷代帝王下達的文書命令及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頒發的誥命或敕命,聖旨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官銜越高。

聖旨是誥命和敕命的俗稱。此次展出的聖旨墨跡珍品中有乾隆二十八年的誥命,康熙四十二年的敕命,順治十四年誥命和道光二十一年誥命。與此同時展出的還有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慈禧太后頒發的懿旨和封建社會科舉考試的童試試卷、鄉試試卷、會試試卷和殿試試卷等墨跡珍品。

據史料記載,聖旨始自西周。皇帝封贈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時,頒發誥命和敕命。

誥命和敕命不同於一般文書,它是寫在比較貴重的綾錦絲織物上面的,由江寧織造製成。誥命一般爲黃、紅、藍、白、青5種顏色(亦見3色),絲織成,文曰“奉天誥命”;敕命用純白綾織成,文曰“奉天敕命”,均用升降龍盤繞。

誥命和敕命由翰林院撰擬,經內閣大學士奏定以後,按品級填發。明朝聖旨只有一種漢文書寫,而清朝聖旨採用滿漢合璧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於中幅而書年月日。書寫聖旨者稱爲“庶吉士”,而“庶吉士”則是在進士中擇最優秀者,由皇帝親自評點的人。所以,每道聖旨文字均書寫得端莊秀麗、圓潤飄逸、立體感特強。其行文用詞、用句的洗練幾乎達到了增一字嫌其累贅,少一字則顯達意不確的地步。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欽承寶命,紹纘鴻圖,霈綸綍之恩,誕敷慶賜。朕之嫡福晉鈕祜祿氏惠玉德才兼備,名門佳媛,誕鍾粹美,含章秀出。先皇贊之有柔明之姿,懿淑之德,敬慎持躬,樹芳名於椒掖。人品貴重,性資敏慧,訓彰禮則,幽閒表質。仰承先皇遺命,冊封爲中宮懿賢貞敬皇后,賜居坤寧宮鳳儀殿。欽此!

賞賜

==============XX懿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職位__名字__,因……(寫明賞賜

的原因),故賜……(寫明物品)

================================

懲罰

==============XX懿旨===============

職位名字___,婦行有虧,驕縱無禮,再三出言冒犯君上,

此乃大不敬之罪,(懲罰)____望爾今後誠心悔過

=================================

==============XX懿旨===============

職位名字___,疏悉禮儀,懈怠不工,不思敬儀,(懲罰)_

望爾今後誠心悔過,

4.皇帝下旨的內容怎麼寫

一般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後再加宣內容。

漢代

陽朔二年秋八月辛卯,大漢成皇帝詔曰:

朕弟定陶恭王康,多有材藝,寬博謹慎,敦厚行義,通國達體,先帝以爲賢。奈何天不假年,春秋早薨。其子欣慈仁孝順,有乃父之風,着襲爵定陶王,益國三萬戶。思稱朕意。

唐代

唐高祖給裴寂加官的詔書作模板:授裴寂司空詔 槐路清肅,臺階重峻,經邦論道,變諧是屬。然而表德優賢,昔王令典,庸勳紀績,列代通規。尚書左僕射魏國公寂,地胄清華,風神俊悟,立志溫裕,局量宏雅。爰自義旗,早參締構,冥契所感,實資同德。譬茲樑棟,有若鹽梅,翊替綢繆,庶政惟允。歷居端揆,彝章緝穆,元功懋德,膺茲重望。可司空。

宋代,詔書出自門下省,開頭必是門下,以下是太祖登基詔書

門下。五運推移。上帝於焉眷命。三靈改卜。王者所以膺圖。朕起自側微。備嘗艱險。當週邦草昧。從二帝以徂徵。洎虞舜陟方。翊嗣君而纂位。但罄一心而事上。敢期百姓之與能。屬以北敵侵疆。邊民罹苦。朕長驅禁旅。往殄烽塵。旗鼓纔出於國門。將校共推於天命。迫回京闕。欣戴眇躬。幼主以歷數有歸。尋行禪讓。兆庶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曠時。勉徇羣心。已登大寶。昔湯武革命。發大號以順人。漢唐開基。因始封而建國。宜國號大宋。改周顯德七年爲建隆元年。乘時撫運。既協於謳謠。及物推恩。宜周於華夏。可大赦天下。云云於戲。革故鼎新。皇祚初膺於景命。變家爲國。鴻恩宜被於寰區。更賴將相王公。同心協力。共裨寡昧。以致昇平。凡百軍民。深體朕意。

明代詔書

詔書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結尾語爲「佈告天下,鹹使聞知」或「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5.古代皇帝禪位的詔書的格式是怎樣的

1樑皇帝的退位詔書 五運更始,三正迭代,司牧黎庶,是屬聖賢,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區宇,大庇黔首,闡揚鴻烈。

革晦以明,積代同軌,百王踵武,鹹由此則。樑德湮微,禍亂薦發,太清雲始,見困長蛇,承聖之季,又罹封豕。

爰至天成,重竊神器,三光亟沈,七廟乏祀,含生已泯,鼎命斯墜,我武、元之祚,有如綴旒,靜惟屯剝,夕惕載懷。相國陳王,有命自天,降神惟獄,天地合德,晷曜齊明,拯社稷之橫流,提億兆之塗炭,東誅逆叛,北殲獯醜,威加四海,仁漸萬國,復張崩樂,重興絕禮,儒館聿修,戎亭虛候,大功在舜,盛績惟禹,巍巍蕩蕩,無得而稱。

來獻白環,豈直皇虞之世,入貢素雉,非止隆周之日。固以效珍川陸,表瑞煙雲,甘露醴泉,旦夕凝涌,嘉禾朱草,孳植郊甸。

道昭於悠代,勳格於皇穹,明明上天,光華日月,革故著於玄象,代德彰於圖讖,獄訟有歸,謳歌爰適,天之歷數,實有攸在。朕雖庸貌,暗於古昔,永稽崇替,爲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遺典,人祇之至願乎。

今便遜位別宮,敬禪於陳,一依唐、虞、宋、齊故事。 2、東魏皇帝的退位詔書 三才剖判,百王代興,治天靜地,和神敬鬼,庇民造物,鹹自靈符,非一人之大寶,實有道之神器。

昔我宗祖應運,奄一區宇,歷聖重光,暨於九葉。德之不嗣,仍離屯圮,盜名字者遍於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殺朝危,人神靡系,天下之大,將非魏有。

賴齊獻武王奮揚靈武,克剪多難,重懸日月,更綴參辰,廟以掃除,國由再造,鴻勳鉅業,無德而稱。逮文襄承構,世業逾廣,邇安遠服,海內??武,統茲大業,盡睿窮幾,研深測化,思隨冥運,智與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於萬物,被大道於八方,故百僚師師,朝無秕政,網疏澤洽,率土歸心。

外盡江淮,風靡屈膝,闢地懷人,百城奔走,關隴慕義而請好,瀚漠仰德而致誠。伊所謂命世應期,實撫千載。

禎符雜遝,異物同途,謳頌填委,殊方一致,代終之跡斯表,人靈之契已合,天道不遠,我不獨知。朕入纂鴻休,將承世祀,籍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靜言大運,欣於避賢,遠惟唐、虞禪代之典,近想魏、晉揖讓之風,其可昧興替之禮,稽神祇之望?今便遜於別宮,歸帝位於齊國,推聖與能,眇符前軌。

主者宣佈天下,以時施行。 3、西魏皇帝的退位詔書 予聞皇天之命不於常,惟歸於德。

故堯授舜,舜授禹,時其宜也。天厭我魏邦,垂變以告,惟爾罔弗知。

予雖不明,敢弗龔天命、格有德哉!今踵唐虞舊典,禪位於周,庸佈告遐邇焉。 4、北周皇帝的退位詔書 “元氣肇闢,樹之以君,有命不恆,所輔惟德。

天心人事,選賢與能,盡四海而樂推,非一人而獨有。周德將盡,妖孽遞生,骨肉多虞,藩維構釁,影響同惡,過半區宇,或小或大,圖帝圖王,則我祖宗之業,不絕如線。

相國隋王,睿聖自天,英華獨秀,刑法與禮儀同運,文德共武功俱遠。愛萬物其如己,任兆庶以爲憂。

手運璣衡,躬命將士,芟夷奸宄,刷蕩氛昆,化通冠帶,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發之合位三五,豈可足論。

況木行已謝,火運既興,河洛出革命之符,星辰錶代終之象。煙雲改色,笙簧變音,獄訟鹹歸,謳歌盡至。

且天地合德,日月貞明,故以稱大爲王,照臨下土。朕雖寡昧,未達變通,幽顯之情,皎然易識。

今便祗順天命,出遜別宮,禪位於隋,一依唐虞、漢魏故事。” 5、宣統皇帝的退位詔書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

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

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爲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爲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爲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宣佈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爲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標籤:漢代 漢朝 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