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養生保健 > 

古代的法醫叫什麼

因爲在古代檢查屍體是件很辛苦的事,而且古代的封建思想嚴重,因此一般在檢查屍體的時候由賤民或奴隸檢查屍體並向官員報告情況。 隋唐時期,“仵作”一詞已出現,是負責殯葬業的人,後來逐漸發展成組織,五代王仁裕《玉堂閒話》載:這類殮屍殯葬民

古人根據長期實踐總結了很多驗屍經驗。中國古代沒有解剖學,一般都是通過觀察屍體外觀,如舌頭、屍斑、傷痕來判斷死因、作案手法等。

舊時官府檢驗命案死屍的人,由於檢查屍體是件很辛苦的事,而且古代的封建思想嚴重,因此一般在檢查屍體的時候由賤民或奴隸檢查屍體並向官員報告情況,也就相當於是現代的法醫。 清末改稱檢驗吏,北洋政府時期仍有沿用。舊時官署中檢驗死傷的吏役

古代的法醫叫什麼

法醫驗屍是現代司法鑑定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中國古代,雖沒“法醫”一說,但也有類似幹法醫這種工作的人——秦代叫“令史”、唐宋時期叫“仵作”……可是,古代“法醫”既不能“開腸破肚”又沒有現代高科技手段,如何進行屍檢以查清死亡?

大宋提刑官 洗冤錄 兩者都是描述 宋代 法醫宋慈,而且,電視劇古代法醫電視劇也只有宋慈。。。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人,與理學大師朱熹同鄉,祖籍河北邢臺市南和縣,唐相宋璟後人,生於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

從古代司法案例來看,正常情況下,即便有犯人的口供,也要求“髒狀露臉,理不可疑”。如果涉及死亡案件,古人也會“驗屍”。

一、古代的仵作只相當於現在的半個法醫。 簡單說,古代的仵作只檢驗死傷,現在的法醫還出具報告。 在刑事案件出現以後,驗屍官和仵作要一起去,驗屍官其實是不動手的,靠仵作動手翻弄屍體,仵作看到什麼,就跟驗屍官報告,最後是由驗屍官來寫報

現古出土文獻顯示,早在先秦時期,辦案時已要求“驗屍”。1975年12月,從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國竹簡,其中有《封診式》竹簡98支,這些竹簡便是秦國的司法文件,內容涉及案件審判及調查、勘驗、查封等多方面。

當然是不一樣的,古時候仵作哪敢咔咔就把屍體給解剖了啊,這就是很大的一個區別,此外兩者的地位也不可相比,而且現在的法醫已經收納了很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又有各種分析工具和高科技的儀器,而古代仵作大多隻能憑蛛絲馬跡和從業經驗來分析,所

“封診式”三字,指不同的司法行爲和執行要求,“封”即封,“診”是勘查、檢驗,“式”就是司法規範;驗屍即屬於“診”的一部分。

《一顰一笑皆迥然 》 《 迷你女神醫 》 《大唐御醫》 《法醫小妾 》 《鳳歸雲》 《錯嫁殘顏 》 《法醫廢后 》 《無愛女法醫》 《皇妃經紀人 》 《帝王的神醫皇后》 《棄妃女法醫》 《流光夜雪 》 《欽差相公仵作妻 》 《小小逃妃振江山 》 望採

這些司法報告,秦代稱之爲“爰書”。爰書中,便有中國距今年代最久遠的“驗屍報告”《賊死》。《賊死》的內容是,接到轄區內一起死亡報案後,主管當即“令令史某往診”。

古代的封建思想嚴重,因此一般在檢查屍體的時候由賤民或奴隸檢查屍體並向官員報告情況,也就相當於是古代的法醫。 清末改稱檢驗吏,北洋政府時期仍有沿用。舊時官署中檢驗死傷的吏役,稱爲“仵作”。 宮廷裏也有仵作

此份爰書,是由相當於現代法醫的令史某完成的。

這都拍成電視劇了。 有兩部都是法醫穿越:一部是《刑名師爺》主演:吳奇隆,另一部是《納妾記》,主演:孫堅;個人更喜歡《納妾記》。

一男屍體在某家南邊,仰臥。男子頭上左額角有一處刃傷,背部有兩處刃傷,都是縱向的,長各4寸,寬各1寸,創口中間凹下,像斧砍的痕跡。周圍出血,污染了頭部、背部和地面。其餘部位無傷。身穿單布短衣和裙各一件,短衣背部相當於創口部位,有兩處被刃砍破,衣背和衣襟都染血。屍體西側有一雙秦式麻鞋,一隻距屍體6步稍多,一隻離屍體10步,把鞋給屍體穿上,剛好合適。地面堅硬,未見兇手痕跡。死者是壯年男性,皮色白,身長7尺1寸,頭髮長2尺。腹部有灸療舊疤兩處……

這都拍成電視劇了。 有兩部都是法醫穿越:一部是《刑名師爺》主演:吳奇隆,另一部是《納妾記》,主演:孫堅;個人更喜歡《納妾記》。

《賊死》顯示,當時法醫已有相當專業的屍檢水平,程序規範,所形成的“驗屍報告”一點不遜於現代司法鑑定。

古代醫學沒有現在醫學發達,不過也應該有防護措施,比方中醫有好多的芳香避穢驅邪解毒類的藥物可以佩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去考證一下.

古代的法醫叫什麼 第2張

古代刑偵檢驗方面的文獻、專著很多,如《疑獄集》(五代時和凝父子撰)、《折獄龜鑑》(宋代鄭克撰)、《棠陰比事》(宋代桂萬榮撰)、《洗冤集錄》(宋代宋慈撰)、《折獄龜鑑補》(清代胡文炳撰),等等。這些書中,都有不少古代法醫驗屍的記載。如《折獄龜鑑》中有一則《證匿》,說的是三國時辦案和驗屍的經過。當時,一女人有了外遇後,夥同姦夫把自己的丈夫殺了,爲掩人耳目,僞造失火致死。

在古代,仵作屬36行之一,稱“仵作行”。其實,仵作既驗傷,主要還是驗非正常死亡的屍體,驗致死因由,近似於後來的法醫。但嚴格的說,仵作跟今天的法醫有差別。仵作屬於“吏”,一般是很卑賤的出身(在宣統以前,仵作的後代甚至不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如何驗明死者是被謀殺的?縣令張舉想出一招,使案情大白:“舉乃取豬二口:一殺之,一活之,而積薪焚之,活者口中有灰,殺者口中無灰。因驗屍,口果無灰也,鞠之服罪。”

《納妾記》是上海聚力傳媒技術有限公司、東陽華海時代影業傳媒有限公司2015年聯合出品的網絡劇,改編自沐軼同名小說《納妾記》,由孫愷凱執導,程曦擔任編劇,孫堅、 鄭清文、雨婷兒、何育駿、尹君正、王樂樂、溫心、李溪芮等主演。 電視劇

從上述來看,張舉有豐富的辦案經驗。他弄來兩頭豬,殺死一頭,另一頭不殺,將兩頭豬都投入燃燒的柴堆中。結果,被燒死的豬嘴裏有灰,而被殺死的嘴中沒有。依此原理驗屍,被殺丈夫的嘴裏不見污物。至此,殺夫女子無話可說,認罪伏法!

大家都看過很多刑事劇吧,美國的CSI,重拍了很多遍的福爾摩斯等等,可以說刑偵劇是一大很有觀衆緣的劇種,而仔細觀察一下,大概可以分成兩大派。一是技術流,就是以法醫鑑定爲主,比如CSI,重視屍檢等技術手段,最近剛上的《法醫秦明》也是一類

現代驗屍往往要利用現代解剖學進行,古代法醫驗屍不能“開腸剖肚”,對辦案人員的經驗和智慧要求很高。如對懸吊屍體的檢驗,古代法醫便摸索出了一套很準的“理論”:如是上吊死亡,死者的舌頭一般會伸出來,大小便失禁;如果是死後掛起的,則無此現象。

古代:扁鵲 華佗 張仲景 皇普謐 葛洪 陶弘景 錢乙 孫思邈 宋慈等 近代:王雪梅 吳德平等 (希望能幫助到你~O(∩_∩)O~)

這種驗屍方法,先秦時即爲法醫所用。如秦簡《封診式》中的《經死》,便要求前去現場勘驗的法醫,在放下懸掛的屍體前,“乃視舌出不出,頭足去終所及地各幾可(何),遺矢弱(溺)不?”

仵作在古代屬於賤民衙役,身份低下,你認爲他們的工作工具會有“玉石瓶身,純金的瓶口”這樣的好東西?

當然,舌頭不伸出來,也不一定就是死後懸起,也可能是吊死的。《洗冤集錄·檢覆總說下》中便指出:“繩在喉下,舌出;喉上,舌不出。”驗屍時,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予以判斷。此外,驗辨“屍斑”也是古人常用的手段。

古代的法醫被較爲仵作。 世界第一部法醫學著作是宋代的宋慈寫的《洗冤集錄》。 宋慈被稱爲法醫學之父。

屍斑是現代術語,古人稱爲“血墜”或“血障”。如上吊死亡的,屍斑分佈於上、下肢的遠端,即《洗冤集錄》對“自縊”條中所描述的:“腿上有血蔭,如火灸斑痕,及肚下至小腹並墜下,青黑色。”

不完全對,提點刑獄公事,簡稱提刑官,是中國宋代特有的一種官職名稱。相當於現在的法醫這一概念。 提點刑獄公事是提點刑獄司(簡稱提刑司)的長官,由朝廷選派,三年一換。 舊時官府檢驗命案死屍的人,由於檢查屍體是件很辛苦的事,而且古代的

古代司法人員驗屍,會事先準備糟醋、蔥、川椒、食鹽、臘梅等。因爲人死後一般皮膚會泛出青色,不容易辨認傷口,這時只要在可疑部分用水把皮膚灑溼,將蔥白搗碎敷在傷口上,然後用紙蘸醋蓋上約一個時辰,用水洗淨,傷口則顯現。如果屍體青黑,則用滴水法。水滴在傷口處,停滯不流;完好的皮膚較鬆軟,水會自動流走。檢驗屍傷或骨傷,如果看不到傷痕,先用糟醋洗敷全身,然後擡到露天處,對着太陽光用新油過的絲綢或雨傘看,就能發現傷口。陰雨天則燃起炭火,隔着照,有同樣的效果。如果以上諸法都不奏效,則將白梅與蔥、川椒、食鹽和在一起搗碎,做成餅子放在火上炙烤。再用一張紙貼在要驗看的地方,將白梅餅在上來回熨烙,傷痕就會顯現出來。

古代講究的都是子承父業,而且法醫都是衙門的公職,女性是不能集成的。 戰國後期有“令史”一職,專門帶領隸臣從事屍體檢驗和活體檢驗。 漢代,法醫學檢驗已相當盛行,一個縣約設置仵作一至三名,每年可以得到三四兩銀錢的“工食銀”。隋唐時期,“仵作

古代的法醫叫什麼 第3張

法醫學起源於西方,後來引入中國。而今,人們更多利用現代科學知識來進行屍檢,並形成一個專門的學科分類,爲案件的偵破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

《當法醫穿越成仵作》作者:亞麥呆 在偵破各種案件的同時,穿插着兩人涓涓細流的愛情。- 當現代法醫穿越成仵作遇到古時王爺 慢熱型。。。 內容標籤:穿越時空 驚悚懸疑 靈魂轉換 重生 搜索關鍵字:主角:阿才展景巖 ┃ 配角:高行,土豆,等等。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有一本小說寫的是男主是法醫遇難穿越古代成了仵作叫什麼名字

這都拍成電視劇了。

有兩部都是法醫穿越:一部是《刑名師爺》主演:吳奇隆,另一部是《納妾記》,主演:孫堅;個人更喜歡《納妾記》。

中國古代法醫問題?

古代醫學沒有現在醫學發達,不過也應該有防護措施,比方中醫有好多的芳香避穢驅邪解毒類的藥物可以佩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去考證一下.

看了法醫秦明之後,很好奇古代的法醫爲什麼叫仵作呢?

在古代,仵作屬36行之一,稱“仵作行”。其實,仵作既驗傷,主要還是驗非正常死亡的屍體,驗致死因由,近似於後來的法醫。但嚴格的說,仵作跟今天的法醫有差別。仵作屬於“吏”,一般是很卑賤的出身(在宣統以前,仵作的後代甚至不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在刑事案件出現以後,驗屍官和仵作要一起去,驗屍官其實是不動手的,靠仵作動手翻弄屍體,仵作看到什麼,就跟驗屍官報告,最後是由驗屍官來寫報告的,對驗屍報告負責。 今天的法醫是兩者的結合。追答一般的鬥毆,檢驗方法比較簡單。驗屍便複雜得多,仵作要在沒有解剖屍體的情況下,把詳細的檢驗結果報告給有司,作斷案的參考。因之,仵作要懂許多專業知識,精通解剖學及藥理病理,知道何處經絡受傷便危及哪處臟腑,中何種毒便出現什麼症狀,判斷越準確,對破案越有幫助。所以,仵作幾乎都靠名師傳授。認真負責的仵作,檢驗屍體極其詳細,從毛髮到指甲,決不放過任何細節,一具屍體總要翻來覆去地勘查,尋找可疑之處。那些已腐爛的屍體,高明的仵作也有辦法驗證,甚至根據枯骨的顏色來判斷當初中的何種毒藥。戰國後期有“令史”一職,專門帶領隸臣從事屍體檢驗和活體檢驗。漢代,法醫學檢驗已相當盛行,一個縣約設置仵作一至三名,每年可以得到三四兩銀錢的“工食銀”。隋唐時期,“仵作”一詞已出現,是負責殯葬業的人,後來逐漸發展成組織,五代王仁裕《玉堂閒話》載:這類殮屍殯葬民間行會的成員就叫作“仵作行人”。

宋代這種類似現代法醫專業的吏役,正式被稱爲“仵作”或“行人”,又稱爲“團頭”,同行還有“坐婆”、“穩婆”等,遇到婦女*的檢驗時,必須藉由“坐婆”檢驗。南宋的宋慈編撰《洗冤集錄》,頒行全國,成爲宋朝以降歷代刑獄官辦案必備參考書籍。元明時仵作成爲正式檢驗鑑定吏役。清代仵作事業最上軌道,《清朝文獻通考·職役三》載:“大州縣額設三名,中州縣二名,小州縣一名。仍各再募一、二名,令其跟隨學習,預備頂補。各給《洗冤錄》一本,選委明白刑書一名,爲之逐細講解,務使曉暢熟習,當場無誤。將各州縣皁隸裁去數名,以其工食分別撥給,資其養贍。”

儘管忤作長期從事人命關天的工作,但古中國封建思想極重,自堯舜時代即由賤民或奴隸檢查屍體並向官員報告情況,也就相當於是古代的法醫雛型。仵作在古代都是由地位低下的賤民擔任,大抵是殮屍送葬、鬻棺屠宰之家,其後代禁絕參加科舉考試,故成爲不少人奚落和嘲諷的對象。在官方正史中,極少有關忤作的言行記載,在古典小說裏仵作更被描寫成無賴形象,因此仵作的素質難以提升。《無冤錄》上卷格例《省府立到檢屍式內二項》評:“其仵作行人南方多系屠宰之家,不思人命至重,暗受兇首或事主情囑,捏合屍傷供報。”“仵作人曉得官府心裏要報重的,敢不奉承?把紅的說成紫的,青的說成黑的,報了致命傷兩三處”。

清朝時,仵作地位稍有提升,《大清律》明文規定:“其有檢驗得法,洗雪沈冤厚給予之”,但官署仍多視仵作爲賤役,吝於賞賜,清末護理雲貴總督沈秉堃疾言呼籲要提升仵作的專業能力,他說仵作被“視爲卑賤,工食亦極微薄,自好者多不屑爲”,“誤執傷痕,顛倒錯亂,不一而足;若遇開檢重案,無不瞠目束手”[2]。清末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的關鍵點在於初審時仵作的疏忽大意,將骨頭髮黴視爲中毒死亡事件,事後翻案的關鍵竟仍依賴於在刑部任職六十年的老仵作,案件才得以扭轉,參考的仍是宋代出版的《洗冤錄》一書。與現代法醫最大的不同是古代的法醫是不能解剖屍體的。明清兩代規定基層州縣官必須親自驗屍,實際上是在現場指揮仵作檢驗。

有個法醫穿越那電視劇叫什麼

《納妾記》是上海聚力傳媒技術有限公司、東陽華海時代影業傳媒有限公司*年聯合出品的網絡劇,改編自沐軼同名小說《納妾記》,由孫愷凱執導,程曦擔任編劇,孫堅、 鄭清文、雨婷兒、何育駿、尹君正、王樂樂、溫心、李溪芮等主演。

電視劇講述了由孫堅飾演的現代法醫楊秋池偶然穿越至明朝,憑藉自身聰明才智和三寸不爛之舌,順利升職、加薪,實現屌絲逆襲的故事。

沒有顯微鏡、DNA鑑定,古代的法醫是通過什麼方法驗屍斷案的?

大家都看過很多刑事劇吧,美國的CSI,重拍了很多遍的福爾摩斯等等,可以說刑偵劇是一大很有觀衆緣的劇種,而仔細觀察一下,大概可以分成兩大派。一是技術流,就是以法醫鑑定爲主,比如CSI,重視屍檢等技術手段,最近剛上的《法醫秦明》也是一類,看了兩集,感覺太血腥了。

一種就是邏輯推理爲主,比如福爾摩斯,他們也觀察,但更重視其中的邏輯推理過程。而說起技術流跟邏輯流,中國也有兩個相應的代表。唐朝的狄仁傑,其相關的小說作品大多是邏輯推理流。而宋朝的提刑官宋慈就是一個標準的技術流。

宋慈寫下了中國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的刑事鑑定專著《洗冤集錄》

今天就用五分鐘時間快讀一下這本書。翻開這本書,第一階段講的不是什麼具體的驗屍技巧,而是工作原則,職業道德。這裏強調了很多東西,反推一下,我們就知道古代的公務員們工作態度相當不認真啊,尤其是對驗屍這種又髒又累還不吉利的活,往往是推託、馬虎、應付。比如不按規定時間到場,藉口太遠不是自己管轄範圍,隨隨便便看兩眼就算數,或者又收人家紅包亂驗。像水滸傳裏的仵作何九叔收了西門慶的錢,不敢當場揭發,好在還藏了兩根骨頭等武松回來算帳。宋慈又規定了不能安排跟案件有關的人去驗屍,以免徇私枉法等等。可以說,一切工作的基礎就是態度,然後纔是技術。態度端正之後怎麼驗屍呢,宋慈通過他本人的實踐以及翻看各類醫學書總結了很多經驗。

一一羅列就太沒意思了,我們這裏舉一些例子,也未必全是這本洗冤集錄裏的。

1.燒豬查案

說話在浙江的句章縣曾經發生一起火災。有一戶人家起火,丈夫被燒死。縣裏的官員到了之後,發現妻子已經哭完了,十分的傷心。但是縣令張舉看了看屍體,下令把妻子抓起來。表示妻子有重大嫌疑。爲什麼抓妻子呢?消息傳來,鄉親們都不幹了,人家剛死了老公,你又要把人家抓起來,不是想敲槓槓吧。看來,吃瓜羣衆很不容易對付啊。這個縣令決定給大家做一個生動的試驗。他叫人拿來兩頭豬,一頭先殺死,另一頭捆好四腳,一起扔到一個着火的柴堆裏。等火熄滅之後,把這兩頭豬擡出來看。先殺死的豬跟活着扔進去的二師兄有明顯的差別。先殺死的豬口腔裏很乾淨,而活活燒死的二師兄嘴裏滿是火灰。而死者正好口腔裏有很多火灰。縣令閃亮解說:如果是活人被燒死,一定在火中掙扎,口中要吸進火灰,而你老公口中那麼幹淨,說明他是先被殺死,然後才扔到屋裏縱火。所以??你就是兇手!妻子全身癱軟,臉色死白,立馬招供了一切。此外應該有吃瓜羣衆五百下掌聲鼓勵!

2.

有一天,在某處路邊發現了一具屍體。經檢驗,屍體爲鐮刀所殺。初步檢查,以爲是某強盜*殺人。應該是偶犯,因爲職業強盜必不至於使用鐮刀這種沒節操的殺人工具。但再仔細觀察,發現死者的包裹都在。如果是偶爾犯案,一定會一骨腦把所有的東西都捲走。所以,這極可能不是劫財。再仔細觀察死者相貌,顏值處於社會平均水平以下,顯然情殺的可能性也很低。於是,只有仇殺了。驗屍官把死者的妻子叫過來詢問,得知最近有一個人前來借錢,沒有借到,罵罵咧咧走了。冤家找到了,怎麼破案呢?按現在的流程當然是衝到這個嫌疑犯家裏,搜到鐮刀,然後看鐮刀上面有沒有血跡,如果被洗過,則可以用熒光燈去驗,一般來說,在刀柄不易洗到的地方會有一些殘留。然後再提取血跡跟死者DNA對比,通常就可以定罪了。可是,古代是沒有DNA這個技術的,只有滴血認親這種不靠譜的東西,怎麼辦?就要把蒐證跟心理壓力相結合。驗屍官把嫌疑犯家附近所有的人都叫過來,把他們家的鐮刀也搜出來,放到地上,發現有一把上面蒼蠅在飛。驗屍官問這是誰的?有人站出來認領,果然是嫌疑犯的。顯然,蒼蠅充當了DNA或者驗血燈的作用。而且這種技術具備一種技術碾壓感,讀書不多,不懂城裏套路的農民兇手往往被驚得大腦回路阻塞,然後當場認罪。這個嫌疑人在這種高技術手段下就叩頭認罪了。

3.

這就是古代一些典型的破案手法,當然,宋慈的書裏還有很多新奇的破案術。比如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馬上風。所謂馬上風,就是嘿嘿嘿時過於嗨皮欲仙欲死的真死了。那麼怎麼判斷是馬上風,還是謀殺假造現場呢?宋大人經過長期的考驗與摸索,得出一條鐵律,真正的馬上風,小丁丁還是能撐起大帳蓬的。而假的馬上風,那小丁丁就是條死蛇,軟的。

又比如上吊自殺跟勒死的區別。上吊自殺者一定會吐舌頭,圈子能鬆,能夠輕易取下腦袋,取下繩子時,屍體往往會發出嘆息聲,脖子上的勒痕根據死者的體重,使用的上吊物不同而不同。而且大小便失禁,腿上一般有灸樣的斑痕。如果是被勒死,那疑點總會有的,比如勒痕,比如手上可能會有掙扎的痕跡。

還有河裏撈上來的,也不一定就是淹死的,要注意觀察如果是淹死,口腔中必有河水沙石,如果是殺死後扔到水裏,則口腔或者至少腹中是乾淨的。又比如毒殺,要仔細分析毒進入的尺寸,有的是腹中有毒,有的僅僅是呼吸道檢出毒。不同的部位說明殺人的手法有不同。仔細說了這麼多,只要抓住一條就可以了,仔細觀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認真推理。*只有一個!

標籤:法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