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客家人的傳統文化與習俗

客家人的傳統文化與習俗

客家人的習俗 客家人的傳統文化與習俗

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遊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爲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糉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也即鬼節。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

婚姻禮俗

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爲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係是一種“嫁娶婚”,招贅之風並不盛行。

過程儀式大部分仍沿舊習:如相親、送定、報日子、送聘金、盤嫁妝、接親、拜堂鬧洞房等。

民間娛樂

客家民間娛樂內容非常豐富,節日的主要有秧歌、龍舟競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高腳師,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樂器會,演戲,放煙火,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箏,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紙牌,擲狀元籤,打麻將,養花,釣魚等。

客家人的彩頭與忌諱

客家人受儒家學說的薰陶,在輾轉南遷過程中戰生荒、求生存、圖發達而逐漸形成的文化心理意識的積澱,客家人在生活中十分重視彩頭,或稱兆頭。

客家人經營的商店、廠場名稱,普遍進用昌、隆、興、利、秦、和、豐、發、盛、茂等字,其寓意可想而知。

讀書求出路,是客家人世代相傳的風尚,許多小學名如啓幼、育民、培益、文德、宣明、培英、四育、中興,文鋒等,都包含預祝成才成器的心願、每年初開學那天,家長都要給讀書的孩子吃上芹菜、蔥子、蒜子、雞肉、雞蛋等,芹萊諧勤奮,蔥子諧聰明,蒜子諧會算,雞諧乖(健康),雞蛋(又稱雞春)諧春光。

既然存在求彩頭的心理,必然會產生對不吉利的字眼的諱忌。客家人最諱忌的字是病、死和血。遇到疾病說是“人做唔得”、“不爽快”、“有點事貫”或稱“不舒服”、“欠安”。因而到醫院看病說是“看醫生”,把藥方稱爲“單子”、“涼茶”,煎藥用的沙煲稱爲“利市沙煲”。 至於死,更是嚴格的禁忌,人死了稱“走得了”、“過身去了”、“不在了”,老年人去世稱“老得了”、“百年歸壽了”,向親戚報死人消息叫“報生”,辦喪事稱“做白事”。對於血,也是不願說出口的,豬、牛、雞、鴨的血都叫“紅”或叫“旺祗”,“豬紅”、“豬旺祗”,人遇到出鼻血也叫“出鼻旺祗”。 此外,辦喜慶也有興有忌,砌新竈興豆腐、豬場,諧又富又長;忌魚丸、肉丸,因爲方竈忌“圓”,這個“圓”不是團圓,而是沒戲了,做完了,叫圓。結婚興丸、子,魚丸、肉丸諧團圓,棗子、蓮子諧早生責子,連續生貴子;忌豆腐,因爲一塊豆腐稱一角豆腐,諱忌“各打各”(客家話“角”與“各”同音)。

客家人在生活上有許多諱忌,如遇到下列場合,他們都會用語言讚揚或恕罵的方式來解決。如家裏無故走來狗,他們就說:“好狗來旺家。”就會把狗留下來。家裏來貓,他們就說:“衰貓敗別家。”就會把它趕走。這就是客家人認爲來狗富來貓窮。如果吃飯時打爛盤碗,也說一句:“好事開花。”如遇到喜鵲迎頭叫,就說:“朝報錢財、夜報酒肉上臺。”踢到腳趾,就說:“一路平安。”這就是客家上生活語言上的習慣。

標籤:習俗 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