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特色美食 > 

熬藥怎麼煮

熬藥怎麼煮

1、通常用冷水煎藥。

2、煎中藥,是指把抓回的中藥放入砂鍋裏的一種煮食方式,可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砂鍋放在爐火上用中火煎煮。

3、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藥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藥: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藥。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這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熬中藥的正確方法

熬中藥的正確方法包括選擇煎藥器皿,中藥浸泡,煎藥火候和時間等。

1、選擇煎藥器皿

在煎中藥時一定要選擇專門熬中藥的砂鍋,或者用瓦罐煎藥,同時也可以採用搪瓷鍋等器皿,不可以用鐵,鋁銅等器皿,否則會出現化學反應,影響藥物效果。

2、中藥浸泡

在煎中藥時,需要將中藥放在水中浸泡30分鐘左右,同時中藥放入器皿中,加入以高出藥面維度的水量浸泡。

3、煎藥火候和時間

在煎藥時要注意火候,先大火煎開,然後改爲小火繼續煎熬,大概煎熬30分鐘左右,然後再關火,將藥汁從器皿中倒出,加入適量的水,再進行第2次煎藥,先用大火再改爲小火熬製20到30分鐘左右。

煎中藥注重藥效:

煎藥方法不同,中藥藥效不同。中醫對中藥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樣一張藥方,因爲藥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療的適應證和效果就不一樣,一個病即便辨證再準確,用藥再恰當,如果煎、服方法不當,就不可能發揮應有的療效。

不同的藥煎法大不同,這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對於治療外感病的發汗解表藥,多系花、葉、全草等,這類藥物性輕揚發散,氣味芳香,含揮發油較多,長時間煎煮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揮發殆盡。所以煎藥時間要短,宜用武火(大火)急煎。

對於滋補調理藥,烹煎時間則需延長,並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煎,頭煎從湯沸後再熬30~60分鐘,濾出藥湯;二煎則在沸後再煮20~30分鐘。文火慢熬,能使藥物成分充分溶解於湯汁之中,可使藥效達到最佳。

怎樣熬中藥?

問題一:在家怎樣熬中藥 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於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爲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爲15分鐘。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爲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爲半小時。 2.煎煮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爲宜。 3.煎藥的溫度: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即強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鐘,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鐘。滋補類藥物煎煮時間可適當延長。 5.特殊藥的煎煮: 先煎藥:一些質地堅硬的藥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 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後煎煮。 後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5 10分鐘投入鍋內。 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羣藥內共煎煮。 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藥液兌入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蔘,西洋參,鹿茸等。 中藥的煎法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鏽鋼爲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釐米。 大劑量和鬆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爲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後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囑煎煮。 中藥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爲宜。 二、丸藥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藥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藥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變質。 怎麼熬中藥,如何服中藥?--ZT 怎麼熬中藥,如何服中藥? (1)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後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後,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 (2)服藥方法也是給藥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藥方法的重要性。在臨牀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藥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行各種服藥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爲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藥,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採用少量多數或濃煎後服用。頓服:將1劑湯藥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連續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使體內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②中成藥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用溫開水、藥引等衝成懸混液後服用。調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成糊狀後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含化:是將丸、丹劑含......>>

問題二:中藥怎麼熬?大概熬多久? 把中藥放到砂鍋了熬,,一般中藥都要煎兩遍的,第一遍加水多點,煎好後,把藥汁倒出來,再少加點水煎第二遍,煎好後把兩次的藥汁合到一起,分兩次喝。涼了的話,得先熱一下,要求涼着喝的中藥很少。

問題三:中藥一般需要熬多長時間纔有效? 你好,因爲這問題吃中藥的人都遇到,所以具體說下:

1,一般中藥如果量多點,都採取煮兩次的方法,每次都是水沸騰後再用小火煮半小時就可以。

然後把兩次的藥混勻分3到5次吃完。

2,如果藥量較少,也可採取只煮一次,煮45分鐘左右的方法。

3,有先煮的藥,那根據醫生要求做,一般先煮半小時,也有需要先煮一個甚至兩個小時的。

後放的藥,一般是每次煮的最後5分鐘放入。

問題四:中藥怎麼熬 中藥煎煮具體方法:             1、先用冷水(高出藥面少許)充分浸泡20~30分鐘,目的是使藥物完全滲透,煎煮時便於藥物龔效成份溶解。

2、煎藥前,水不足時需再加水,以水高出藥面3--4釐米爲易。

3、大火煮開後,再慢火(小火)使藥液保持較小沸騰即可。從煮開後算起,時間約20分鐘。

4、以上爲頭煎,倒出煎好的藥液,再加冷水(等砂鍋稍冷卻後再加水,這樣砂鍋不易破裂。)量比頭煎時稍少,大火煮開,再小火煮約15分鐘即可。些爲二煎。

5、頭煎、二煎藥液合起來(約300~500毫升),分數次溫服。

希望能幫上你。

中藥怎麼熬?

中醫中藥是我們國家的瑰寶,現在很多科研單位都在積極探索研究中藥世界。大家平時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一些中藥醫館,而這些中藥醫館裏患者是非常多的,這也說明了大家對於中藥的認可,抓了一包中藥回家不知道怎麼煎,這可不好哦,那麼中藥怎麼熬?

1、怎麼熬

1、砂鍋熬

熬中藥最理想的器具是砂鍋,因爲其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中藥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次是搪瓷鍋和耐高溫的玻璃器皿,一定不能用鐵鍋、或含金屬元素的鍋熬製中藥。

2、藥材泡一泡

藥材在熬煮之前泡一泡,可使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溶出,藥效會更佳。浸泡不夠的話,藥不容易煮透。夏天一般浸泡30分鐘效果較好。

3、加水要適量

將中藥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以浸滿藥面或超出2釐米爲宜。熬中藥最好用冷開水,因爲自來水中含有氯,會影響藥效。

4、用火有講究

熬中藥時,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一直保持在微沸的狀態,這樣有利於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湯藥也不會熬幹。

5、時間要把控

中藥熬煮時間對藥性也有影響。一般第一煎沸騰後需再熬30分鐘,第二煎沸騰後再熬20分鐘。滋補類的藥物可以適當延長熬製時間。

2、紫金牛作用

第一,治療慢性氣管炎

經過臨牀研究發現,紫金牛對於治療慢性氣管炎有不錯的效果。其主要作用是止咳化痰,大多數人服藥後3天就有效果。紫金牛在人體內的停留時間較短,排泄快所以說副作用少,有少數病人會頭痛和胃部不適等消化道反應,也不會影響服藥。

第二,治療肺結核

紫金牛製成丸劑,每日服用三到四次,對於浸潤型肺結核的治療效果最明顯。在臨牀上可以將紫金牛和穿破石、桑白皮以及天冬組成複方治療會有更好的效果。

第三,止血效果

紫金牛用水煎服,每天一百到兩百毫升,如果出現胃部不適可以減量,紫金牛對於傷寒引起的出血、血小板減少以及流行性出血熱等疾病有着很好的止血作用。

3、肺結核初期會傳染嗎

肺結核初期不一定會傳染,但如果患者排痰的話,就會傳染給別人。另外,如果肺結核患者出現打噴嚏等症狀時,就會把體內的結核菌通過唾液傳播的方式排放到空氣當中,健康的人就會受到傳染。

在一些人羣密集的地方,比如家裏、學校或辦公室裏面。如果有初期的肺結核病人的話,那麼,肺結核初期會傳染嗎?答案是周圍的人會被傳染。其中,尤其是抵抗力最弱的兒童更容易被傳染。

肺結核初期有什麼症狀?主要有以下兩點:

1.發熱:一般情況下,在下午4-8時患者會出現低熱,體溫在37-38℃之間。

2.咳嗽咳痰:這是肺結核初期最常見的症狀,但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經常會以爲這只是普通的感冒或是氣管炎。

中藥需要怎麼熬製?

中藥熬製時,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器皿,煎煮中藥,以砂鍋、瓦罐最爲適宜,也可以用陶瓷罐或不鏽鋼器皿,但是儘量不要用鐵鍋,銅鍋,鋁鍋等等,以免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

在煎煮的過程中,我們注意煎藥的火候一般先用武火,沸騰後改爲文火,煎藥的時間根據藥性而定,一般煎藥爲20~30分鐘左右。

如果是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宜武火急煎,時間宜短,15~20分鐘即可。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之後,再用文火慢煎,時間宜長,可煎煮40~60分鐘。

中藥如何熬製

問題一:中藥的正確熬製方法 是湯劑吧?飢先用自來水泡半小時。泡的水不要丟了(中藥是不需要洗的)。就用泡的水的藥去熬。先用大火熬到沸騰。沸騰後該小火,用小火熬20到30分鐘。然後將藥汁瀝出。在用同樣的方法熬第二遍(泡藥的過程可以省略)。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藥汁混合在分成兩份。就可以了。

問題二:如何熬製中藥才正確? 中藥的熬製方法

(1)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

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後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

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後,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

(2)服藥方法也是給藥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藥方法的重要性。在臨牀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藥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行各種服藥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爲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藥,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採用少量多數或濃煎後服用。頓服:將1劑湯藥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連續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使體內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

②中成藥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用溫開水、藥引等衝成懸混液後服用。調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成糊狀後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藥慢慢溶化,緩緩嚥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於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將中成藥溶成液狀,逐口餵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問題三:中藥的熬製方法 中藥的熬製方法,

要把藥效發揮的最好,應該注意: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鏽鋼爲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釐米。大劑量和鬆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爲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梗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後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囑煎煮。

中藥的服法: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爲宜。

問題四:中藥熬成膏怎麼熬 膏方的製作

二、膏方的製法

膏方的製作經過浸泡、煎煮、濃縮、收膏、存放等幾道工序。

1.浸泡:先將配齊的藥料檢查一遍,把膠類藥揀出另放。然後把海他藥物統統放入容量相當的潔淨砂鍋內,加適量的水浸潤藥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脹,稍後再加水以高出藥面10釐米左右,浸泡24小時。

2.煎煮:把浸泡後的藥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時左右,轉爲微火以沸爲度,約3小時左右,此時藥汁漸濃,即可用紗布過濾出頭道藥汁,再加清水浸潤原來的藥渣後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爲二煎,待至第三煎時,氣味已淡薄,濾淨藥汁後即將藥渣倒棄(如藥汁尚濃時,還可再煎1次)。將前三煎所得藥汁混合一處,靜置後再沉澱過濾,以藥渣愈少愈佳。

3. 濃縮:過濾淨的藥汁倒入鍋中,進行濃縮,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發,並隨時撇去浮沫,讓藥汁慢慢變成稠厚,再改用小火進一步濃縮,此時應不斷攪拌,因爲藥汁轉厚時極易粘底燒焦,在攪拌到藥汁滴在紙上不散開來爲度,此時方可暫停煎熬,這就是經過濃縮而成的清膏。

4. 收膏:把蒸烊化開的膠類藥與糖(以冰糖和蜂蜜爲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煉,不斷用鏟攪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在滴水成珠(將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結成珠而不散)即可。

5. 存放:待收好的膏冷卻後,裝入清潔乾淨的瓷質容器內,先不加蓋,用乾淨紗布將容器口遮蓋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卻後,再加蓋,放入陰涼處。

另外,要注意在收膏的同時,可以放入準備好的藥末(如鹿茸粉、人蔘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盤粉),要求藥末極細,在膏中充分抹勻。還有,可根據需要放入胡桃肉、桂圓肉、紅棗肉等一起煎煮時取汁,在收膏時一起放入可充分發揮其作用。

膏方的製作比較複雜,有特定的程序,嚴格的操作過程,爲了達到預期效果,一般不提倡自制。

問題五:中藥一般怎樣熬藥性纔是最好的? 中藥的煎法與服法

一、 煎藥容器以沙鍋、搪瓷器皿、不鏽鋼爲適合,禁止使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30分鐘,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2~3釐米,大劑量和鬆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酌情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物在煮沸後再煎20分鐘;解表、芳香藥物不適合久煎,煮沸後15分鐘就可以。滋補類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小火慢煎30~4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幾次,每貼中藥一般煎2次。第2煎中藥可以用熱水,煮沸後時間比第一次略短。

四、特殊藥物煎法:

1、 先煎:將該藥煮沸15~~20分鐘後,再加入其他藥物同煎。

2、 後下:在一般藥物煎至預定時間時,再加入煎5分鐘左右即可。

3、 煬衝藥:用煎好的藥汁衝或者另外用熱開水攪拌溶解。

4、 另吞:不入湯藥,等藥煎好了一起吃。

五、與西藥同一天吃:一般情況下,西藥三餐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吃。中藥在半上午或者半下午吃,和西藥隔開一二小時就可以。

問題六:中藥 怎麼熬製呢? 中藥是指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診斷、治療或調節人體機能的藥物。我們中國人相對西藥,更加偏愛中藥。很多中藥都是需要自己在家中熬製的。那麼中藥該怎麼熬呢?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來爲大家介紹中藥該怎麼熬。

煎藥方法

1.煎藥之前:將藥物放入帶蓋的砂鍋(或陶瓷鍋)中,用清水浸泡30分鐘。頭煎放入的水量大約1200毫升。

2.煎藥過程:先用武火(急火)將藥物煮沸,然後文火(小火)慢慢加熱25分鐘。

3.煎好之後:藥物煎好之後關火,待溫度稍降後,慢慢傾入一容器中。再如以上方法,煎煮第二遍,第二遍可直接用熱水煮藥,待煮沸後,用文火加熱約15分鐘,將兩次煮好的藥液放入同一容器中,共約600毫升。(溫馨提示:一瓶礦泉水的容量爲600毫升,可做參照)

服藥方法

1.服藥劑量:每次服用200毫升。

2.服藥次數:一日三次。

3.服藥時間:離開吃飯時間約40分鐘服用。

煎、服藥注意事項

1.文火加熱時應避免藥物溢出及過快熬幹,其熱度以藥液似沸非沸爲佳。

2.煎藥時不可頻頻打開鍋蓋,煎好後也不可迅速將藥液倒出,以免藥氣走失,減少揮發成分的耗散。

3.每次服藥應將藥液加溫,切不可服用冷藥,除特殊情況外。

4.附子等藥物需要先煎至少一小時,除去毒性。

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藥知識。所以中藥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現代人要好好地發揚光大,並且合理地利用它治好更多的病。

問題七:中藥的正確熬製方法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鏽鋼爲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釐米。 大劑量和鬆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爲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後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囑煎煮。

中藥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爲宜。

二、丸藥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藥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藥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變質。

怎麼熬中藥,如何服中藥?

(1)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後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後,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

(2)服藥方法也是給藥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藥方法的重要性。在臨牀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藥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行各種服藥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爲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藥,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採用少量多數或濃煎後服用。頓服:將1劑湯藥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連續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使體內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②中成藥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用溫開水、藥引等衝成懸混液後服用。調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成糊狀後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藥慢慢溶化,緩緩嚥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於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將中成藥溶成液狀,逐口餵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3)中醫用藥護理除了注意煎藥和服藥方式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內容:①服藥溫度:服藥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藥湯劑的藥液溫度或用於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用於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藥的水等放溫後再服用。一般湯劑均採用溫服。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後服下。常用於熱證。②服藥劑量:用藥的劑量一般應該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③服藥後應注意休息,觀察藥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藥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④空腹服中藥易胃腸反應,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於大便硬結或便祕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後一小時後服用。⑤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藥服用的方......>>

問題八:中藥一般需要熬多長時間纔有效? 你好,因爲這問題吃中藥的人都遇到,所以具體說下:

1,一般中藥如果量多點,都採取煮兩次的方法,每次都是水沸騰後再用小火煮半小時就可以。

然後把兩次的藥混勻分3到5次吃完。

2,如果藥量較少,也可採取只煮一次,煮45分鐘左右的方法。

3,有先煮的藥,那根據醫生要求做,一般先煮半小時,也有需要先煮一個甚至兩個小時的。

後放的藥,一般是每次煮的最後5分鐘放入。

問題九:中藥的正確熬製方法 是湯劑吧?飢先用自來水泡半小時。泡的水不要丟了(中藥是不需要洗的)。就用泡的水的藥去熬。先用大火熬到沸騰。沸騰後該小火,用小火熬20到30分鐘。然後將藥汁瀝出。在用同樣的方法熬第二遍(泡藥的過程可以省略)。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藥汁混合在分成兩份。就可以了。

問題十:如何熬製中藥才正確? 中藥的熬製方法

(1)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

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後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

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後,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

(2)服藥方法也是給藥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藥方法的重要性。在臨牀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藥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行各種服藥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爲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藥,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採用少量多數或濃煎後服用。頓服:將1劑湯藥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連續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使體內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

②中成藥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用溫開水、藥引等衝成懸混液後服用。調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成糊狀後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藥慢慢溶化,緩緩嚥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於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將中成藥溶成液狀,逐口餵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如何熬中藥?

一般中藥的煎煮法:1、每劑藥一般煎兩次,將兩次煎藥藥汁混合後分爲兩次服用。煎藥前應用冷水浸泡20-30分鐘。用一般常用的清潔水即可。用水量一般要浸過藥面2-3釐米。2、用浸過藥物的水和藥一起倒入陶罐中先用大火煎煮至沸後改用小火慢煎約20分鐘。煎煮過程中要攪拌2-3次,使藥物均勻受熱。倒出第一次煎煮的藥汁備用,再在陶罐中加水超過藥面3-4釐米,先用大火煎煮至沸後改用小火慢煎約25-30分鐘。

一般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煮沸後15-20分鐘即可。

特殊藥物煎煮法:1、先煎者:應先煮沸10-15分鐘後,再放入其他藥同煮。2、後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下同煮5分鐘即可。3、熔化藥: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量時將熔化之藥置於去渣藥汁中使其熔化即可。4、焗服藥:用開水半杯或者將煎好的藥汁趁熱浸泡(須加蓋)10-15分鐘即可。5、沖服藥: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者開水中沖服。6、包煎藥:將藥物裝入紗布袋紮緊後投入其他藥中合煎。

中藥怎麼熬

中藥跟西藥相比,雖然見效比較慢,但是它對於人體沒有什麼副作用,所以還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熬中藥的方法。

方法/步驟

第一,煎藥器具:在煎藥時儘量使用砂鍋,不鏽鋼,玻璃,搪瓷等爲佳,忌用鐵器,鋁器,銅鍋.因爲前者理化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以保證藥物的療效.而鐵銅類成份性質較爲活潑,會導致與其他的成分發生反應,最後導致藥效下降了。

第二,浸泡方法:煎藥前,應先將藥物放入藥鍋內,加乾淨的冷水浸泡藥物,加水量以淹沒過藥面3-5cm,浸泡20-60分鐘爲宜,儘量不要浸泡的太久,不然的話,會導致發黴變質。

第三,.煎煮方法:每劑藥煮兩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將浸泡好的藥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維持藥物沸騰;第二煎加水適量少些(以淹沒過藥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時最好加蓋, 不要經常的打開鍋蓋,這個樣子是會降低藥效的。

注意事項

因爲中藥的見效比較慢,做法也比較繁瑣,所以要有足夠的耐心跟恆心,在吃中藥的那段時間裏面,飲食儘量的清淡一些。

中藥怎麼熬

  我們在飲用中藥的時候,首先就是需要將它的中藥進行熬煮,但是中藥的熬煮是需要一定的技術,不然就會影響到藥效,那麼想要最大程度上保留藥效,到底該怎麼熬煮中藥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中藥怎麼熬

  1、煎中藥的器具:我們在煎中藥的時候,最好選擇砂鍋、砂罐這些器材,第二選擇也可以是白色搪瓷器皿、不鏽鋼鍋。就是不能用鐵、銅、鋁等等的金屬器具。

  2、煎中藥前的浸泡:對於水質的話,只要是能飲用的水都是可以的,當我們將中藥倒入器具中,水是要淹沒中藥的,但是也不能太多,因爲水量過多就會影響到藥效,若是藥材的質地比較堅硬、濃稠那麼水量可以稍微多點,質地疏鬆的藥材,那麼水量只要淹沒藥材即可。

  當我們在煎中藥前可以將中藥先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時間,這樣在熬煮中藥的時候,就可以縮短中藥的時間,從而避免了藥效的損失。

  3、煎中藥的火候:我們在煎中藥的時候,火候是非常重要的,在中藥沒有沸騰之前,我們可以用大火進行熬煮,等沸騰之後就可以用小火微微地煎煮着,一般煮半個小時,就會聞到濃烈的藥香,等沸騰後用小火煮一刻鐘就可以關火了,這個時候藥效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下來了。

  4、煎藥次數:中藥是可以熬煮兩次的,所以就有一種說法:“頭煎”、“二煎”。所以,第一次煎好後就將藥液倒出來,繼續熬煮第二次,最後將它們的液體都融合在一起進行飲用,不過每次飲用150—200毫升,而兒童每次50—100毫升。

  5、特殊藥物的處理方法:先煎:就是將部分藥材先放入鍋中進行熬煮半個小時,隨後再將其它藥材和它一起熬煮,使得藥效更好的發揮出來。

  後下:它是在“頭煎”差不多要完成的時候提前5—10分鐘時加入,這部分藥材的藥效是很容易揮發的,所以熬煮的時間不能太久。

  包煎:這個就是將所有的藥材全部放在一起,用布袋中紮緊,這種藥物就是比較粘粘的,所以需要包紮起來煎煮。

  另煎:這種煎煮的方法是針對於昂貴的藥物,以免這種藥物的藥效被其它藥物吸收了。

  烊化:主要是針對膠類藥物,需要將它先烊化,再將它與其它藥液一起服用。

  沖服:等其他的藥物煮好了,那麼就可以將藥物用開水沖服,不需要煎熬的。

  熬煮中藥的水,一定不能隨便,最好是用燒開後的白開水,將它冷卻之後,再進行熬夜,就不會影響到藥效了。

怎麼熬中藥 怎樣正確地煎中藥

中藥 多數是用來煎服的,煎藥也是一門大學問,很多人拿着中藥包,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煎藥,怎麼熬中藥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怎麼熬中藥

  一、容器的選擇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鍋爲最好,其次爲不鏽鋼鍋、搪瓷鍋以及耐高溫的玻璃器皿,因爲這些容器具有穩定的 化學 性質,不易與所煎中藥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一定忌用鐵鍋、銅鍋和鋁鍋,因爲這些元素可與中藥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學反應,不利於 疾病 的治療。

  二、預處理

  第一步:“看” 煎煮中藥前首先要查看中藥的質量,如發現有蟲蛀、黴變等問題時應及時進行處理;其次是查看有無需特殊處理的中藥,如有應另置並按特殊方法處理。

  第二步:“泡” 將藥店拿回的中藥飲片加適量水浸泡20~30 min ,輕質的中藥、氣溫較高時浸泡時間宜短,重質中藥、氣溫較低時浸泡時間宜長,目的是爲了使中藥溼潤變軟, 利於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無污染的自來水即可,忌用反覆煮過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藥。

  2、加水量: 經驗 加水量是超過藥物表面3~5cm;理論計算是按每1g中藥加水10mL計算,將總水量的70%用於頭煎,剩下的30%用於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應遵循“先武火後文火”的原則,也就是說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後用文火,保持微沸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4、煎煮時間:煎煮時間從沸騰後計算,一般解表藥頭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補藥頭煎30~40min ,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時間是因爲長時間高溫煎煮,會使 植物 細胞遭到破壞,使藥液中不溶性的無效成分增加。而且長時間煎煮還有將藥煎焦煳底的危險。

  5、煎煮次數: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藥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藥成分。煎煮後及時濾出煎液,並將每次的煎液混合後分次服用。

  四、特殊處理

  根據藥物性質不同,有些藥物宜採用先煎、後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處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會將需特殊處理的中藥一起和羣藥同煎,這樣操作是很不妥當的。

  1、先煎:就是延長煎煮中藥的時間,使藥物中難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將需先煎的藥物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煎煮10~20 min後,再與浸泡過的其他中藥合併煎煮。這些中藥有:① 動物 的骨甲類如鱉甲、龜板等; ②礦物類如生石膏等; ③有些毒性中藥如生川烏、生草烏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2、後下:就是縮短煎煮中藥的時間,減少因長時間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規操作是:待其他羣藥沸後用文火煎煮15-20min後,再加入需後下的中藥煎煮5-10min即可。這些中藥有:①氣味芳香類中藥如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壞有效成分的中藥如鉤藤、番瀉葉等。

  3、包煎:就是將中藥裝入棉布袋中與其他羣藥共煎。這些中藥有: ①含澱粉、黏液質較多的 中藥材 如車前子、葶藶子等,防止煎煮時煳鍋底; ②富含絨毛的中藥材如旋覆花、枇杷葉等,防止脫落的絨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將膠類中藥加入已煎好的藥液或清水中加熱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響其他中藥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鍋底,如阿膠、鹿角膠等。

  5、另煎:就是將貴重中藥材如人蔘、西洋參等用適宜的容器單獨煎煮取汁後,藥渣併入其他羣藥共煎,目的是減少羣煎時其他藥渣對貴重藥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總之,臨牀 中醫 師只有在開具處方後叮囑患者嚴格按照中藥煎煮的要求進行操作,才能提高湯劑的療效,使中藥在疾病的治療中發揮更好地作用。

  中藥怎麼熬?上面爲大家介紹了正確煎煮中藥的方法,煎中藥,器皿、浸泡、加水、用火、煎煮次數都是很有講究的,想要發揮中藥最大的藥效,先學學上面正確煎煮中藥的方法吧。

  怎樣正確地煎中藥

  一、水洗中藥降低療效

  中藥煎煮前千萬不要清洗,因爲藥材經水洗後,將丟失一部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導致藥效降低。中藥中有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還有的藥材在炮製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易溶於水中,若用水沖洗,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常 用藥 材中的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二、煎藥前先用冷水泡

  煮容器與藥液質量關係非常密切,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以確保中藥的療效。一般加冷水漫過藥面,浸透後再煎煮,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一般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藥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特別在夏季,浸泡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引起藥物酶解和黴敗。煎前浸泡花、草、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

  宜選用潔淨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用水量應視藥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煎煮時間、火候及所需的藥量等因素來 決定 ,一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爲宜。煎藥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不要中間加水,更不能把藥煎幹了再加水重煎,煎乾的藥應棄掉。

  三、藥材入鍋注意順序

  處方上註明先煎的藥物,應先放入清水中煎沸,沸後20分鐘左右,再加入其他藥物同煎。處方上註明後下的藥物,可在其他中藥煎好後,再加入後下的藥物煎約5-10分鐘便可。處方上註明沖服的中藥,應先將它放在碗裏,用煎好的藥液倒進去,攪和後服用,例如田三七就常沖服。處方上註明是烊化的中藥,則應先將煎好的藥液去渣,然後趁熱將需烊化的中藥放進去,用木筷子徐徐攪動至均勻後服用。如果該中藥仍未溶化,可用文火加溫,同時徐徐攪動藥液至均勻,例如阿膠常烊化服用。

  四、煎藥加多少水合適

  煎藥用水必須無異味、潔淨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一般來說,凡人們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藥。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來水,井水則須選擇水質較好的。水最好採用經過淨化和軟化的飲用水,以減少雜質混入,防止水中鈣、鎂等離子與藥材成份發生沉澱反應。

  加水多少:按理論推算,加水量應爲飲片吸水量、煎煮過程中蒸發量及煎煮後所需藥液量的總和。雖然實際操作時加水很難做到十分精確,但至少應根據飲片質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時間長短確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爲:第一遍煎煮時爲藥材量的5-8倍,或將飲片適當加壓後,液麪淹沒過飲片約2釐米爲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頭煎結束後,將藥汁濾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藥平面約0.5-1釐米,繼續武火煎煮至沸騰後改爲文火煎煮20-30分鐘即可。質地堅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

  五、煎煮次數與方法

  中藥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應煎兩次。煎煮次數太少,提取不完全,藥材損失大;煎煮次數太多,不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雜質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藥在煎煮兩次

  後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爲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爲佳。但對於藥量較大的處方,在兩次煎煮後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爲一日3次服用,以節約中藥資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療效。因爲煎藥時藥物有效成份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藥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藥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繼續溶出。爲了充分利用藥材,避免浪費,一劑藥最好煎煮兩次或三次。治療一般疾病的中藥煎煮以2次爲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後計算煎煮時間,一般爲頭煎20~30分鐘,二煎10~20分鐘。用於治療 感冒 的解表中藥或 清熱 藥宜用武火,時間宜短,煮沸時間爲10~20分鐘即可,並趁熱服用。用於治療體虛的滋補中藥以3次爲宜,頭煎爲40~50分鐘,二煎爲20~30分鐘,三煎爲10~20分鐘。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藥及補益藥,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過程中需要經常攪拌。

  煎煮好的中藥要趁熱濾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澱在藥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藥物煮幹煮焦了,則此藥不能服用,因爲此時產生很多有毒物質,服用對身體有害。

  六、煎煮榨渣取汁

  湯劑煎完後應榨渣取汁。因爲一般藥物加水煎煎煮後都會吸附一定藥液。其次主藥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藥渣再吸附。如藥渣不經壓榨取汁就拋棄,會造成有效成份損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熱有效成份容易損失而不宜久煎或煎兩次的藥物,藥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佔比例會更大,榨渣取汁的意義就更大。

  一般在最後一次煎煮時,趁熱將藥液濾出後,要將藥渣用雙層紗布包好,絞取藥渣內剩餘藥液。有研究表明絞取藥渣內的藥液可增加藥液成份的15%-20%

  中藥煎後所取得的藥液一般每次200毫升左右,學齡期 兒童 100毫升,嬰幼兒50毫升爲宜。按一日2次服用。

  七、服法

  服用中藥,許多人的習慣是一劑中藥煎兩次,分頭汁和二汁分別服用。其實,這種服法是不科學的。因爲中藥中易溶的甙類、多糖類、揮發油等有效成份在頭煎中含量較多,其它難溶有效成份則煎出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時,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難溶有效成份則煎出較多,故兩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藥效也差異很大。所以,服用中藥一般應將煎煮2次或3次的中藥液體合併,攪拌均勻後分爲2份或3份,分別於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發揮藥效至最佳程度。一般來說,病情緩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較重、較急者,可根據醫師的 指示 ,中藥煎煮方法每隔4小時左右服藥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藥力持續,有利於更快地緩解症狀、減輕病情。幼兒或嘔吐病人因爲服用藥物有困難則可以分多次服完。中老年人用於滋補身體的補益中藥最好是在飯前服用,特別是早晨空腹時服,有利於滋補成份的吸收。藥汁冷了,應熱一下再服用。大多數中藥宜乘溫服下,發汗藥須熱服以助藥力,而清熱中藥最好放涼後服用。

  一般而言,補益藥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宜飯前空腹服用;治療外感疾病及頭面部疾病的藥物宜飯後服用;安神的藥物宜臨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藥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間服食。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也宜飯後服用。飯後服用的時間一般爲進食後半小時左右。

  八、煎藥機煎中藥

  中藥煎煮機是一種帶有電控裝置的全封閉微壓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產生的蒸氣一次性使藥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藥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量,保證中藥療效,更符合衛生學要求,不易黴變。機煎中藥,服用比較方便。一般情況下,機煎中藥都是包裝在醫用塑膠袋中,包裝過程也在全封閉無菌狀態下進行的。這種袋裝藥液抗擠壓、不易破損,每包藥液可在常溫下,能保存10天左右,

  無論 居家 還是外出攜帶都非常方便。服藥時,只需將藥包放進熱水內浸泡約10~20分鐘即可飲用。微波爐加熱後的機煎袋裝中藥不會影響藥效的發揮,可以放心服用。

  九、適當忌口

  服用中藥期間,飲食方面應注意忌食生、冷、黏膩、辛辣的食品,沒必要另外補充維生素。一般患熱 性病 者忌辛、辣、油膩及不容易 消化 的食物和菸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黃疸、過敏性疾病、癰疽、 腫瘤 及某些 皮膚病 忌食魚、蝦等腥羶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腫病人忌食鹽;補血藥忌 飲茶 等。

  十、特殊中藥的處理

  在處方中有些藥材性質特殊,不能與方中羣藥同煎,應分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醫師會在處方中註明,藥房在配藥時會另包並加以說明。一般藥物可以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性能及臨牀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時間不同。有的還需作特殊處理,甚至同一藥物因煎煮時間不同,其性能與臨牀應用也存在差異。所以,煎制湯劑還應講究入藥方法。

  1、先煎:

  礦物類、貝殼類、甲殼類、骨類、化石類藥物的質地堅硬,這些藥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時間內很難煎煮出來,因此要單獨先煎。例如礦物類藥物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貝殼類藥物如牡蠣、石決明等;甲殼類藥物如龜板、鱉甲、穿山甲等;骨類藥物如虎骨和豹骨等。這些藥物必須事先搗碎,加水單獨煎煮 30分鐘後,再加入其它藥物一同煎煮。

  另外,還有一些毒性較大的藥物如川烏、附子、草烏等,通過長時間的高溫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一般開水煎1小時後(切忌加冷水,具體煎熬時間詢問醫生)再加入其它藥物一同煎煮,可以起到 解毒 作用以減少其毒性,久煎後的水解產物才能起到治療作用,使其應用更爲安全。

  2、後下

  花、葉類以及一些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份多的藥材(如薄荷、香薷等)久煮會致香氣揮發,藥性損失,故宜後下,部分根莖類有效成份煎煮時中藥成份對熱不穩定,不耐煎煮者,不易久煎者亦應後下。如藏紅花、大黃、番瀉葉等,入藥宜後下。在其它藥煎煮以後,停火前的5~10分鐘時再將其納入,煎沸5~10分鐘即可,叫後下。

  3、包煎

  將某種藥用紗布包起來,再和其它藥一起煎。需要包煎的主要有四類藥物,一中藥煎煮方法是細小種子類藥物,如車前子、葶藶子、青葙子等,煎藥時特別粘膩,如不包煎,容易粘鍋,藥汁也不容易濾除:二是有些藥物如蒲黃、海金沙、竈心土、滑石等,煎時容易上飄在藥液表面或沉澱鍋底,所以需要包起來煎煮;三是有些有絨毛的藥物,如辛夷、旋覆花等,如不包煎,煎煮後不易濾除,服後絨毛會刺激咽喉,引起 咳嗽 、嘔吐等副作用。煎煮上述藥物時先將藥物用紗布包好,再放入藥鍋內與其它藥物同煎,叫包煎。包煎時藥袋儘量鬆些,以免藥物膨脹時空間不足導致無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4、另煎:

  有些比較貴重的藥物(如紅參、西洋參、生曬參、鹿茸等),可單獨煎煮取汁,再兌入煎好的藥液中同服。以免在與其它藥物的煎煮過程中損失有效成份,造成浪費。

  5、溶化:

  又稱烊化,是指有些膠質性中藥(如阿膠、鹿角膠、龜膠等)或黏性易溶的藥物(如飴糖),煎煮時容易與其它藥物粘結成團塊或造成溶液膠體滲透壓提高,不利於藥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響整個藥物的煎煮效果,或粘附鍋底,容易熬焦且浪費藥材,不宜與其它一般藥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內隔水燉化,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攪拌,再兌入其他藥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藥液溶化後服用。

  6、沖服:

  一些難溶於水的藥,某些粉末樣的藥物(如琥珀粉、硃砂)不宜煎煮,或某些較貴重的中藥(如三七粉、人蔘粉)或不宜煎煮的藥物(如芒硝),液態藥物(如竹瀝、薑汁等),可直接衝入煎取的藥液中混勻服用,或直接用溫水沖服,以避免藥物損失。一些藥物較爲貴重而且用量又小,如果與其它藥物一同煎煮,其藥汁就會被別的藥物吸附,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如牛黃、麝香、珍珠粉、琥珀、冬蟲夏草、三七粉等。另外,還有一些藥物如貝母粉,雖然不是貴重藥,但研成細粉沖服,比加入其它藥物一同煎煮後服用效果要好些。

  中藥的煎法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鏽鋼爲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釐米。 大劑量和鬆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爲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後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怎樣熬中藥

怎樣熬中藥

  很多人看中醫後將藥帶回家,自己遵醫囑而熬中藥。那麼,如何熬製中藥,才能使藥效發揮得最好?下面是我爲大家帶來的怎樣熬中藥的知識,歡迎閱讀。

  1.煮藥需用白開水

  現在人們熬藥經常是打開自來水直接用,其實熬藥最好是把燒開的水放涼後再使用。因爲一些地方的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同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藥材中的化合物發生反應,影響藥效。

  2.先煎後煎分藥性

  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先煎10分鐘後再放入其他藥物。

  有些藥房要求一味藥或幾味藥後煎,也就是在其他藥煎10分鐘後再放入藥罐。因爲有些藥材久煎無效,如鉤藤等;有些藥材帶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藥效,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等。

  此外,有些藥久煎卻可以減低藥的毒性,如馬錢子等。煎藥前最好先把藥材用溫水泡40分鐘,讓中藥泡透,以便將藥中有效成分更多的煎出。

  3.開蓋關蓋要注意

  一些揮發性藥材及一些補益類藥物應該蓋上蓋子,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以防止藥物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丟失。

  一些重量輕、體積大的藥材,如果熬藥容器不夠大,蓋上蓋子易使藥液溢出來。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藥材,煎熬時要經常攪拌,這樣的藥材最好不要蓋上蓋子煮。當然攪拌最好順着一個方向,這樣使藥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間隔10分鐘翻動1次。

  4.用火用鍋有講究

  有的藥要久煎微火,有的藥要猛火、時間短。滋補藥應微火久煎,增強藥效。

  傷風,感冒藥物猛火、時間短

  煎藥最好用砂鍋,因砂鍋受熱均勻,藥煮開時它的滾動就像浪頭,有撞擊力,再用筷子不斷地攪拌,像洗衣機將衣物的贓物洗掉一樣,這樣才能把藥裏的`有效成分全部煎出來。用高壓鍋煎藥就沒有撞擊力和攪拌作用,藥的成分會受影響。

  5.藥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取的藥汁多少非常關鍵。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爲好。如果藥汁多了,藥渣裏的有效成分就會少了;反之如果藥汁少了,藥渣會把藥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費了。當然這裏講的是正常藥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假沸的藥多熬一會兒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藥咕嘟咕嘟沸騰了就是熬好了,但沙蔘、田七、牛膝等藥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會開始沸騰,如果此時把藥從火上拿下來,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沒有充分溶解,藥效就會充分受影響。

;

標籤:熬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