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給大學生的一封信

寫信是最好的交流感情、心得、見解的絕佳手段,人與人之間感情寄託的最好搖籃。

給大學生的一封信書寫格式:

1、稱謂:要表達對大學生的敬意。

2、正文:主體內容,將想要說的話用文字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3、結語:結語部分寫上一句表達美好祝願的話即可。

給大學生的一封信

給大學生的一封信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2020年初的這場始料未及的疫情和前所未有的庚子春節,讓我們成爲“宅男”“宅女”,讓好友相會變成視頻聊天,親朋相聚變成隔空拜年。蔓延的疫情讓我們感受的不僅僅是焦急不安,還有最美“逆行者”帶給我們的溫暖。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醫務工作者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起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大學生們是與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相信你們在疫情防控的鬥爭面前,一定會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與祖國同命運,與人民共患難,爲奪取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鬥爭的勝利作出應有的貢獻。

做“守護者”,就是擔使命、保安康。當前,疫情仍在蔓延,防控正處於關鍵期。很多醫學專業的師生已經奔赴前線,成爲病患者堅強的守護者。危急之時唯有擔當方顯忠誠,讓青春在與肆虐的病毒抗爭中綻放。在你們還沒有掌握相關醫學知識和專業技能阻擊疫情時,保護好自己,不讓關愛我們的人揪心,就是對他人生命安全的負責,就是對一線醫務人員的寬慰,就是在爲這場“戰疫”作貢獻。每一位同學都牽繫一個家庭,每一個青年應擔當一份使命,自覺做科學的傳播者、謠言的粉碎者、健康的守護者、家庭的關愛者。每一位同學的平安,每一個家庭的健康,就是平安華夏、健康中國的堅固基石。

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在文學經典中陶治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哲學經典中改進思維、把握規律,增強哲學思辨能力;在倫理經典中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格;在網絡資源平臺上自主專業學習和自我提升,做到“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通過師生線上切磋琢磨、教學相長。

做“識途者”,就是要做到遊必有方。爲了同學們的健康平安,教育部已做出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決定,這是抗擊疫情的需要,也是黨和人民對莘莘學子的關心和厚愛。疫情割斷不了親情,無論你身在何方,請記得學校的老師們時刻牽掛着你,也盼望着大家都能以健康、陽光的姿態踏上返校之路。返程之時,也許疫情還沒有完全解除,大家務必按照統一部署,配合學校返校復學工作的相關安排,做好個人防護和返程規劃,遊必有方,儘可能縮短返程時間,做到錯峯出行、平安出行,在新學期以昂揚向上的姿態展現大學生的滿懷豪情和青春活力。

親愛的同學們,烏雲遮不住升起的太陽,疫情擋不住春天的來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必勝信念,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奪取抗擊疫情鬥爭的最終勝利。我們也將與學校的老師們一道,在全國各地的校園裏期待着在庚子年的春天與大家重逢!

給大學生的一封信2

親愛的大學生:

您好,在我們邁入大學的那一刻起,恭喜你已經成爲一名大學生,您的生活,學習方式,環境等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不再像高中那樣只爲考大學,每天努力的學習就OK了,到了大學,你要開啓職業生涯規劃,想好你到底要去哪裏,你想要什麼。

下面我就爲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大學的規劃

1、多考證書

畢業找工作時,很多崗位是明確要求必須要有對應專業的證書才能應聘該崗位。比如我是想要考軍校,嚮往部隊的生活,我就會努力在學校表現,多拿證書,這樣會有優先入伍或評定優秀士兵的機會。若是有學法律專業的同學,畢業後想要從事與法律有關的行業就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大學提前規劃好的。因爲我們已經知道了自己學習的專業,就要去弄清楚我們所學專業畢業後能從事的工作,再去考能對我們畢業後找工作有幫助的證書就行。切記證書在精不在多,不要跟風盲目去考。看見別人考什麼證書我們也去考。我們每個人走的路不一樣,要清楚自己的目標,跟着自己的目標選擇對自己有用的證書纔是最佳的選擇。

2、進入學生會

學生會是一個小型社會,學生會是真的很鍛鍊自己的能力,我們的管理能力、綜合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性格較內向的同學,進入學生會後,性格會改變很多,有些同學甚至還會變成口才很好的學生呢,就比如我自己,在進入大學時,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不敢去面對其他人,不知道見人說些什麼,班會和上課也不敢去發言,在進入學生會的這大半年來,我變得更加積極了,更加的自信了,也結識了很多朋友,這就是收穫。

3.多讀幾本書籍

讀書的好處就不必和大家太詳細的說了,在高中我們即使想讀書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而大學就不一樣了,會有很多的閒雜時間的,根據個人的興趣和特點吧。假如您的口才不太好,那您就去多讀幾本關於訓練口才的書。

4.做好情感規劃

沒有戀愛的大學不算是大學”,“要做情緒的主人”,“最好的做人是讓身邊的人感到輕鬆愉悅”、“先做人在做事”,這些說法想必大家也都聽說過。一個人的情商有時候比智商還要重要,尤其是在團隊協作,管理等方面。人生的成功不僅是事業,更是生活,所以在個人感情或者情商方面,在大學時期有一個特意的自我培養,會很有助於日後的生活和工作。

5.做好時間規劃不管你是加一個社團,還是加多個社團,當所有的事情遇到一起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分身乏術。感覺時間完全不夠用,一天完了之後會很累,卻不知道自己做這些有什麼意義。這個時候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就很有必要了,規劃好時間,纔不會讓事情都堆到一起。

不要天真的以爲大學就沒有作業,也不要天真的以爲社團就只是讓你去玩。合理地安排好學習時間和社團時間,你纔不會被亂七八糟的事攪成一團。班級裏可能有小組任務或者班級任務,社團有開不完的例會和組織不完的活動,你身爲其中一員,就要履行自己的義務。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合理規劃時間的重要性。

6.發揚個性,尋找興趣,做最真實的自己

我是一個籃球熱愛狂,我非常的喜歡打籃球,他能在我煩惱時合理的發泄,他是我的一個好朋友,也能提升我的自信心,還能遇見一些好的朋友,在大學,對於一個男生來說,他還是一個找到對象的利器哦。

給大學生的一封信3

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樂

此前,我和中國學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圍繞如何達到優秀和卓越、如何成爲領導人才而展開的。最近,在新浪網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許多電子郵件中,我發現更多的中國學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從優秀到卓越,而是如何從迷茫到積極、從失敗到成功、從自卑到自信、從惆悵到快樂、從恐懼到樂觀。

一個極端的例子是2019年2月發生在雲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馬加爵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4名同學。但從馬家爵被捕後與心理學家的對話內容看來,他應該不是一個邪惡的人,而是一個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閉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學生一樣,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獲得成功、自信和快樂。

我這一封信是寫給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覺得成功遙不可及,渴望自信卻又總是自怨自艾,渴望快樂但又不知快樂爲何物的學生看的。希望這封信能夠帶給讀者一個關於成功的嶄新定義,鼓勵讀者認識和肯定自己,做一個快樂的人。也希望這封信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成功、自信、快樂是一個良性循環:從成功裏可以得到自信和快樂,從自信裏可以得到快樂和成功,從快樂裏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成功就是成爲最好的你自己。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標,做一個主動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裏,當網友問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時,我是這麼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認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impact),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夠爲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我回答這個問題時絲毫不需要思考,因爲我從大學二年級起就把“影響力”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

對我來說,人生目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幫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我當初放棄在美國的工作,隻身來到中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就是因爲我覺得後一項工作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我的人生目標更加吻合。此外,當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學生的來信,給他們寫回信時,我也會想:“如何讓回信有更大的影響力?”我先後公開的三封“給中國學生的信”都是如此誕生的。

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標,只可惜他是在案發被捕後才悟出的。他說:“姐,現在我對你講一次真心話,我這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爲了什麼?……在這次事情以後,此時此刻我明白了,我錯了。其實人生的意義在於人間有真情。”如果馬加爵能早幾個月悟出人生目標,他在做傻事前就會問問自己,充滿真情的父母、姐姐會怎麼看待這件事?這樣,他可能就不會走上歧途了。

所以,無論是爲了真情,爲了影響力,還是爲了快樂、家人、道德、寧靜、求知、創新……一旦確定了人生目標,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果斷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決定。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獨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動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標。但你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要爲了追求所謂的“崇高”,或爲了模仿他人而隨便確定自己的目標。

那麼,該怎麼去發現自己的目標呢?許多同學問我他們的目標該是什麼?我無法回答,因爲只有一個人能告訴你人生的目標是什麼,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個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標,那就是你心裏。

我建議你閉上眼睛,把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裏的理想記錄下來,因爲不經過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誠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顧過去,在你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時光裏,是否存在某些共同點?它們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勵你的人生目標了。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五年後,當你達到完美的人生狀態時,你將會處在何種環境下?從事什麼工作?其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當然,你也不妨多和親友談談,聽聽他們的意見。

成功的第二步:嘗試新的領域、發掘你的興趣

爲了成爲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當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你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忘,你在該領域內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一步,如果你對該領域有激情,你就可能爲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一個主意,都會跳起來。這時候,你已經不是爲了成功而工作,而是爲了“享受”而工作了。毫無疑問的,你將會從此得到成功。

相對來說,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只會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無成。即便你靠着資質或才華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絕對沒有釋放出所有的潛力。因此,我不贊同每個學生都追逐最熱門的專業,我認爲,每個人都應瞭解自己的興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說的“自覺”),並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裏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我剛進入大學時,想從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後我才發現自己對它沒有興趣,學習成績也只在中游。但我愛上了計算機,每天瘋狂地編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師、同學的重視。終於,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已經修成的學分,轉入哥倫比亞大學默默無名的計算機系。我告訴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應浪費在沒有快樂、沒有成就感的領域。當時也有朋友對我說,改變專業會付出很多代價,但我對他們說,做一個沒有激情的工作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奮,我對自己承諾,大學後三年每一門功課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決定,今天我就不會擁有在計算機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國某個小鎮上做一個既不成功又不快樂的律師。

即便如此,我對職業的激情還遠不能和我父親相比。我從小一直以爲父親是個不苟言笑的人,直到去年見到父親最喜愛的兩個學生(他們現在都是教授),我才知道父親是多麼熱愛他的工作。他的學生告訴我:“李老師見到我們總是眉開眼笑,他爲了讓我們更喜歡我們的學科,常在我們最喜歡的餐館討論。他在我們身上花的時間和金錢,遠遠超過了他微薄的收入。”我父親是在70歲高齡,經過從軍、從政、寫作等職業後才找到了他的最愛——教學。他過世後,學生在他抽屜裏找到他勉勵自己的兩句話:“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愛。

那麼,如何尋找興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興趣和才華分開。做自己有才華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爲自己做得好就認爲那是你的興趣所在。爲了找到真正的興趣和激情,你可以問自己:對於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複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過去是不是一直嚮往它?是否總能很快地學習它?它是否總能讓你滿足?你是否由衷地從心裏(而不只是從腦海裏)喜愛它?你的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關?當你這樣問自己時,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和朋友的影響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確回答上述問題,那你就是幸運的,因爲大多數學生在大學四年裏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那我只有一個建議:給自己最多的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記得我剛進卡內基·梅隆的博士班時,學校有一個機制,允許學生挑老師。在第一個月裏,每個老師都使盡全身解數吸引學生。正因爲有了這個機制,我才幸運地碰到了我的恩師瑞迪教授,選擇了我的博士題目“語音識別”。雖然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有這樣的機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學校、專業、課題和老師,然後從中挑選你的興趣。你也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講座、社團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等方式尋找興趣愛好。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你的最愛。

我的同事張亞勤曾經說:“那些敢於去嘗試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爲他們即使不成功,也能從中學到教訓。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嘗試的人,纔是絕對的失敗者。”希望各位同學盡力開拓自己的視野,不但能從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針對興趣,定階段性目標,一步步邁進

找到了你的興趣,下一步該做的就是制定具體的階段性目標,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首先,你應客觀地評估距離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還差些什麼?是需要學習一門課、讀一本書、做一個更合羣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氣還是成爲更好的演講者?十五年後成爲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會有什麼差別?還是其他方面?你應盡力彌補這些差距。例如,當我決定我一生的目的是要讓我的影響力最大化時,我發現我最欠缺的是演講和溝通能力。我以前是一個和人交談都會臉紅,上臺演講就會恐懼的學生。我做助教時表現特別差,學生甚至給我取了個“開復劇場”的綽號。因此,爲了實現我的理想,我給自己設定了多個提高演講和溝通技巧的具體目標。

其次,你應定階段性的、具體的目標,再充分發揮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勤奮、向上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標。比如,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做兩次演講,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學或朋友去旁聽,給我反饋意見。我對自己承諾,不排練三次,決不上臺演講。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講者求教。有一個演講者教了我克服恐懼的幾種方法,他說,如果你看着觀衆的眼睛會緊張,那你可以看觀衆的頭頂,而觀衆會依然認爲你在看他們的臉,此外,手中最好不要拿紙而要握起拳來,那樣,顫抖的手就不會引起觀衆的注意。當我反覆練習演講技巧後,我自己又發現了許多祕訣,比如:不用講稿,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時,我會表現得更好,於是,我仍準備講稿但只在排練時使用;我發現我回答問題的能力超過了我演講的能力,於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時間回答問題;我發現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無法講好,於是,我就不再答應講那些我沒有興趣的題目。幾年後,我周圍的人都誇我演講得好,甚至有人認爲我是個天生的好演說家,其實,我只是實踐了中國人勤奮、向上和毅力等傳統美德而已。

制定具體目標時必須瞭解自己的能力。目標設定過高固然不切實際,但目標也不可定得太低。對目標還要做及時的調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達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調低。達成了一個目標後,可以再製定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失敗時要坦然接受,認真總結教訓。

最後,再一次提醒同學們,目標都是屬於你的,只有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制定最合適的目標,主動提升自己,並在提升過程中客觀地衡量進度,這樣才能獲得成功,才能成爲更好的你自己。

自信是自覺而非自傲

自信的人敢於嘗試新的領域,能更快地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才華,更容易獲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樂,因爲他不會時刻擔心和提防失敗。

很多人認爲自信就是成功。一個學生老得第一名,他有了自信。一個員工總是被提升,他也有了自信。但這只是一元化的成功和一元化的自信。

其實,自信不一定都是好事。沒有自覺的自信會成爲自傲,反而會失去了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好的自信是自覺的,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自覺的人自信時,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自覺的人不自信時,他仍可努力嘗試,但會將風險坦誠地告訴別人。自覺的人不需要靠成功來增強自信,也不會因失敗而喪失自信。

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給自己打氣

“自”信的關鍵在於自己。如果你自己總認爲自己不行,你是無法得到自信的。例如,馬加爵曾說:“我覺得我太失敗的,同學都看不起我……很多人比我老練,讓我很自卑。”雖然馬加爵很聰明也很優秀,但他從沒有真正自信過。

自信的祕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國古諺:“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枝草,一點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長處,值得看重和發揮。我記得我11歲剛到美國時,課堂上一句英語都聽不懂,有一次老師問“1/7換算成小數等於幾?”我雖然不懂英文,但認得黑板上的“1/7”,這是我以前“背”過的。我立刻舉手並正確回答了這個問題。不會“背書”的美國老師詫異地認爲我是個“數學天才”,並送我去參加數學競賽,鼓勵我加入數學夏令營,幫助同學學習數學。她的鼓勵和同學的認可給了我自信。我開始告訴自己,我有數學的天分。這時,我特別想把英文學好,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提高了我的自信,也幫助我在各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中國式教育認爲人的成長是不斷克服缺點的過程,所以老師更多是在批評學生,讓學生彌補最差的學科。雖然應把每科都學得“足夠好”,但人才的價值在於充分發揮個人最大的優點。美國蓋洛普公司最近出了一本暢銷書《現在,發掘你的優勢》。蓋洛普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試着“改變自己的缺點,希望把缺點變爲優點”,但他們卻碰到了更多的困難和痛苦;而少數最快樂、最成功的人的祕訣是“加強自己的優點,並管理自己的缺點”。“管理自己的缺點”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夠好,“加強自己的優點”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從而獲得無比的自信。

凌志軍的《成長》一書裏還有很多得到自信的例子: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說他從小就“相信我是最聰明的。即使再後來的日子裏我常常不如別人,但我還是對自己說:我能比別人做得好”;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員周明小時候在“學生勞動”中刷了108個瓶子,打破了紀錄,從而獲得自信。他說:“我原來一直是沒有自信心的,但是這件事給了我自信。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經驗,散發着一種迷人的力量,一直持續到今天。我發現了天才的全部祕密,其實只有6個字: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是一種感覺,你沒有辦法用背書的方法“學習”自信,而唯一靠“學習”提升自信的方法是以實例“訓練”你的大腦。要得到自信,你必須成爲自己最好的拉拉隊,每晚入睡前不妨想想,今天發生了什麼值得你自豪的事情?你得到了好的成績嗎?你幫助了別人嗎?有什麼超出了你的期望嗎?有誰誇獎了你嗎?我相信每個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成功的事情,你會慢慢發現,這些“小成功”可能會越來越有意義。

有個著名教練在每次球賽前,總會要求隊員回憶自己最得意的一次比賽。他甚至讓隊員把最得意的比賽和一個動作(如緊握拳頭)聯繫起來,以便使自己每次做這個動作時,就會下意識地想到得意的事,然後在每次比賽前反覆做這個動作以“訓練”大腦,提升自信。

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爲自己最好的拉拉隊,同時多結交爲你打氣的朋友,多回味過去的成功,千萬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勇氣,從成功裏獲得自信,從失敗裏增加自覺

當你感覺到自信時,無論多麼小的成功,你都會特別期望再一次得到自己或別人的肯定,這時,你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只要你有毅力,就會像周明所說的那樣,“什麼事情只要我肯幹,就一定可以幹好。你能學會你想學會的任何東西,這不是你能不能學會的問題,而是你想不想學的問題。如果你對自己手裏的東西有強烈的慾望,你就會有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尤其當你是普通人的時候。”

有時,你可能沒做過某一件事,不知道能不能做成。這時,除了毅力外,你還需要勇氣。我以前在工作中,一般的溝通沒有問題,但到了總裁面前,總是不敢講話,怕說錯話。直到有一天,公司要做改組,總裁召集十多個人開會,他要求每個人輪流發言。我當時想,既然一定要講,那不如把心裏話講出來。於是,我鼓足勇氣說:“我們這個公司,員工的智商比誰都高,但是我們的效率比誰都差,因爲我們整天改組,不顧到員工的感受和想法……”我說完後,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會後,很多同事給我發電子郵件說:“你說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膽子這麼說。”結果,總裁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議,改變了公司在改組方面的政策,而且還經常引用我的話。從此,我充滿了自信,不懼怕在任何人面前發言。這個例子充分印證了“你沒有試過,你怎麼知道你不能”這句話。

有勇氣嘗試新事物的同時,也必須有勇氣面對失敗。大家不能只憑匹夫之勇去做註定要失敗的事。但當你畏懼失敗時,不妨想一想,你怕失去什麼?最壞的下場是什麼?你不能接受嗎?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總裁否定了我的看法,他會不尊重我嗎?不但不會,別人很可能還會認爲我勇氣可嘉。而且,自覺的人會從失敗中學習,認識到自己不適合做什麼事情,再提升自己的自覺。因此,不要畏懼失敗,只要你盡了力,願意向自己的極限挑戰,你就應爲自己的勇氣而自豪。

一個自信和自覺的人,如果能勇敢地嘗試新的事物,並有毅力把它做好,他就會從成功裏獲得自信,從失敗裏增加自覺。

自信的第三步:自覺地定具體的目標,虛心地聽他人的評估

培養自信也要設定具體的目標,一步步地邁進。這些目標也必須是可衡量的。我曾把我在總裁面前發言的例子講給我女兒聽,因爲她的老師認爲她很害羞,在學校不舉手發言,我希望鼓勵她勇於發言。她同意試一試,但她認爲只有在適當的時候,有最好的意見時才願意發言。但是,我認爲有了“最好的意見”這個主觀的評估,目標就很難衡量。於是,我和她制定了一個可衡量的、實際的目標:她每天舉一次手,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然後,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一年後,老師注意到,她對課堂發言有了足夠的自信。

自信絕非自我偏執、不容許自己犯錯,或過度自我中心,失去客觀的立場。我有個絕頂聰明的同事,他一生認準了“我永遠不會錯”這句“真理”。他表現得無比自信,一旦證明他某句話是對的,他就會提醒所有人幾個月前他早就說過了。但因爲他幾乎是爲了自信而活着,一旦證明他某句話是錯的,他就會顧左右而言他,或根本否認此事。雖然他的正確率高達95%,但5%的錯誤讓他失去了自己的信譽和他人的尊敬。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自傲的自信或不自覺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險。

馬加爵說:“同學都看不起我。”其實,如果他有勇氣向他信任的同學求證,他也許會發現自己錯怪了同學,也許會發現交錯了朋友,也許會證實同學確實看不起他並瞭解其中的原因,然後自我改進。坦誠的交流和真心的朋友或許都可以幫助馬加爵避免悲劇的發生。

有自覺的人會爲自己制定現實的目標,客觀地衡量自己,並會請他人幫助評估。這樣的人能持續提升自己的自信,並能避免自信發展爲自傲。

給大學生的一封信4

曾經有一家企業在國內的某一大學招聘的時候,聲稱所要的管培生崗位只招聘的是985或者是211工程大學畢業的學生,因爲事先並沒有向學生們說明,導致該所大學很多學生紛紛都投去了簡歷結果卻全部落得一空,因爲這一件事情,這一所大學也感覺愧對自己的學生,沒有在瞭解企業相關招人需求的時候就把這一間企業給拉進來,該用人單位事後也對這些大學生們致歉。

這件事情其中也折射出的社會一個無奈的現實,很多企業及相關用人單位在招聘人員的時候,只看你是不是重點名校畢業的,對於二本或者三本學生來說,這也是讓人相當的無奈和沮喪的。

如今許多大學畢業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也感到非常的迷茫,在找工作的時候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來到一個大型的職場招聘會,自己到處投遞簡歷,看到哪一家企業有興趣就面試哪一家,對自身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結果很多次被拒之門外,也有許多的大學畢業生,低不成高不就,不想進入一些名氣低的企業工作,在企業等用人單位看不起二本三本學生的時候,相對而言,也有不少的大學生看不起一些比較小型規模的企業。

每年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民生關注的熱點話題,一畢業就失業,是很多學生都不敢面對的現狀,但是每到畢業季,很多大學畢業生心中都非常的惶恐,畢業找不到工作,讓家人失望,養活不了自己,慢慢的怨天尤人,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相對於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言,如今社會上許多企業也招不到人,每年都有不少的企業遭遇用工荒,即使是提供不錯的待遇,但還是招不到相關的人才。其實在如今的社會,存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不少二本三本大學畢業的學生和那些中小型企業都互相對不上眼,所以才導致的企業天天在招人,而大學生天天去忙於找工作的現狀。

但是很現實的一點是,很多大學生並不能勝任許多企業的相關崗位工作,因爲沒有紮實的工作技能和專業知識能力,導致自己在面試求職的過程中處處碰壁。

經歷了高考的洗禮之後,不少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就開始對自己鬆懈了起來:

上課的時候你可以做到不玩手機嗎?你可以做到認真聽講嗎?但是現實卻是,很多大學生在課堂上課的時候就拿起手機,在桌子底下玩,更有些學生直接在課堂上呼呼大睡。

考試的時候才臨門抱佛腿,平時的時候不用功讀書,在考試的時候才焦急萬分,而且認爲自己能過及格線60分就不錯了,還自以爲是。

標籤:大學生 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