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張說的資料,張說的簡介

張說的資料 張說的簡介

張說(667年~730年) 唐代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家洛陽。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知其父官職卑微,僅爲洪洞縣丞。張說爲文運思精密,年輕時很有造詣。垂拱四年(688年),武則天策試賢良方正,親臨洛陽城南門主考,張說應詔對策爲天下第一。武則天以爲近古以來沒有甲科,張說遂屈居爲乙等,授任太子校書,遷左補闕。

長安初年(701年),詔令張說與徐堅等人撰修《三教珠英》,由麟臺監張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嶠總領此事。昌宗不學無術,只是廣引文詞之士,高談闊論,“歷年未能下筆”。唯張說與徐堅“構意撰錄,以《文思博要》爲本,更加《姓氏》、《親族》二部,漸有條流”。書修成後,遷右史、內供奉,兼知考功貢舉事,後又擢任鳳閣舍人。

長安三年(703年),女皇男寵張昌宗誣陷御史大夫魏元忠與人私議“太后老矣,不若挾太子爲久長”,稱此是謀反,並脅迫張說作證,張說應允了。當上廷作證時,再次威脅他,張說卻慷慨陳詞,對女皇說:“陛下視之,在陛下前,猶逼臣如是,況在外乎!臣今對廣朝,不敢不以實對。臣實不聞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誣證之耳!”張昌宗陰謀敗露後,又氣急敗壞地反誣稱張說與魏元忠同謀反。張說又據理反駁,最後並說:“且臣豈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臺衡,附元忠立致族滅!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誣之耳。”張說理正詞嚴,揭露了張昌宗的非法行爲,保護了耿直大臣魏元忠,但武則天卻不分是非曲直,反認爲張說是“反覆小人”,再次鞫審,最後竟被無辜流放於嶺外。

唐中宗復位後,張說入爲兵部員外郎,後轉工部侍郎。景龍年間(707年—709年),遇母喪離職,服喪未滿,中宗欲起復授黃門侍郎,當時“風教頹紊,多以起復爲榮”,張說卻推辭不受,頗受有識之士的稱讚。服喪期滿,復授工部侍郎,不久改爲兵部侍郎,加弘文館學士。

景雲元年(710年),唐睿宗即位,張說遷任中書侍郎,兼雍州長史。這年秋天,譙王李重福潛入東都,欲謀奪皇位。兵敗後,東都留守捕獲了其黨羽數百人,審訊多月,遲遲不能定案,睿宗即命張說前去審理。張說很快查清了此案,一宿即捕獲了譙王的主謀張靈均、鄭愔等,弄清了其全部罪狀,其餘誤捕下獄的一律宣佈無罪釋放。張說辦事幹練,深受睿宗的嘉獎,稱讚他說:“知卿按此獄,不枉良善,又不漏罪人。非卿忠正,豈能如此?”翌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

這時,李隆基尚居東宮爲太子,張說爲侍讀,備受親近禮敬。太子姑母太平公主交結朝臣,朋比爲奸,干預朝政,圖謀廢掉太子。這年二月,唐睿宗曾對待臣說:“有術者上言,五日內有急兵入宮,卿等爲朕備之。”侍臣們明白,此事顯然是旨在離間挑撥父子關係,以動搖太子地位,都面面相覷,不知說什麼好。張說則直言不諱地說:“此是讒人設計,擬搖動東宮耳。陛下若使太子監國,則君臣分定,自然窺覦路絕,災難不生。”睿宗聽後十分高興,即日下制止皇太子監國。第二年,又下制皇太子即位。

睿宗雖然退居爲太上皇,但仍控制着朝政大權。太平公主仍依恃皇兄權勢繼續幹預政事,變本加厲地謀害玄宗。她恨張說不趨附自己,便奏請睿宗,將他貶爲尚書左丞,並出爲東都留守。張說洞知太平公主之黨暗中懷有異謀,遂遣使者獻給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斷行事,以剷除太平公主之黨。故史稱“張說獨排太平之黨,請太子監國,平定禍亂,迄爲宗臣。”在平定了太平公主的謀亂之後,玄宗即召張說拜中書令,封燕國公。

開元元年(713年)十月,玄宗欲召回同州刺史姚崇爲相。張說因與姚崇不和,暗中指使御史大夫趙彥昭彈劾,玄宗不予理睬。接着,張說又使殿中監姜皎向玄宗建議,任命姚崇爲河東總管,以阻止姚崇入相。玄宗知是張說的計謀,不顧一再阻撓,仍拜爲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姚崇任相後,張說就私自到岐王李範家申述誠意。姚崇告發此事,張說被貶爲相州刺史,充河北道按察使。

張說被貶不久,又因他事牽連,再貶爲嶽州刺史。蘇頲擢任宰相,張說與其父蘇瑰爲故交,撰《五君詠》獻蘇頲,其中一則是記蘇瓖事。蘇頲讀後很感動,上奏稱張說爲“忠貞謇諤,嘗勤勞王室,亦人望所屬,不宜淪滯遐方”。開元六年(718年)二月,張說遷任荊州長史。不久又遷任右羽林將軍,兼檢校幽州都督。

開元十年(722年),詔命張說爲朔方節度大使,並去朔方巡視邊防,處置兵馬。開元十一年(723年),張說進爲中書令。開元十七年(729年),再拜張說爲尚書右丞相,集賢院學士。開元十八年(730年),張說患病,玄宗每天都遣中使前去看望,並御筆寫藥方賜予他。由於醫治無效,這年十二月病卒。時年六十四歲。贈太師,諡曰文貞,玄宗還親自爲張說撰神道碑文。 張說(667~730) 唐代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家洛陽。武后策賢良方正,張說年才弱冠,對策第一,授太子校書。累官至鳳閣舍人。因忤旨流配欽州,中宗朝召還。睿宗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玄宗開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罷知政事。復拜中書令,封燕國公。出爲相州、嶽州等地刺史,又召還爲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遷中書令,俄授右丞相,至尚書左僕射,中與張嘉貞有過權力爭鬥,最後扳倒張嘉貞,自任首席宰相。卒諡號文貞。與蘇頲(封許國公)齊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誥著作,人稱“燕許大手筆”公元730年,不幸病逝,壽63歲。

張說入朝爲官時,武則天的兩個內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權傾朝野,多爲不法。滿朝官員中只有出名的硬漢宰相魏元忠不怕他們的淫威。張氏兄弟對魏元忠恨得要死,千方百計想把魏元忠除掉。他們在太后面前誣告魏元忠,說魏元忠在背後議論:太后老了,不如跟太子靠得住。武則天一聽就火了,把魏元忠打進了牢監,準備親自審訊,並且要張昌宗他們兩人當面揭發。

張昌宗恐怕辯不過魏元忠,就偷偷地去找魏元忠的部下張說,要張說作僞證,並且許諾說,只要張說答應,將來就提拔他。

第二天,武則天上朝,召集太子和宰相,讓張昌宗和魏元忠當面對質。魏元忠說什麼也不承認有這回事。兩人爭論了半天,沒有結果。張昌宗說:“張說親耳聽到魏元忠說過這些話,可以找他來作證。”武則天立刻傳令張說進宮,張說進了朝堂。武則天問他說:“你聽到魏元忠誹謗朝廷的話了嗎?” 魏元忠一見張說進來,就高聲叫起來說:“張說,你想跟張昌宗一起誣陷人嗎?”張說回過頭來哼了一聲說:“魏公枉做宰相,竟說出這種不懂道理的話來。”張昌宗一看張說的話不對頭,就在旁邊催促他,說:“你別去管他,快來作證。”張說向武則天說:“陛下請看,在陛下面前,他還這樣脅迫我,可以想象他在宮外是怎樣作威作福了。現在我不能不實說,我確實沒聽魏元忠說過反對陛下的話,只是張昌宗逼我做僞證罷了。”

武則天是個聰明人,聽了張說的答話,知道魏元忠的確冤枉,但是她又不願張昌宗他們下不了臺階,就罵張說說:“你真是反覆無常的小人。”說着,就命令侍從把張說抓起來。以後,武則天又派人審訊張說。張說橫下一條心,咬定他沒有聽到魏元忠說過謀反的話。因此,張說在朝廷大臣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從武則天末年,唐朝屢次發生政變。睿宗李旦登基以後,政局仍不穩定,潛伏着政變危機,太平公主黨徒衆多,宰相七人,五出其門,文武大臣,大半附之,嚴重威脅着太子李隆基的地位。 傳說睿宗景雲年間的一天,皇帝早朝時對大臣們說:“最近有術士預言五日之內有軍隊進攻皇宮,大家說怎麼辦?”大臣們一聽,大爲震驚,紛紛要求皇帝調查此事,並加以警惕。張說出班奏道:“臣以爲這是一些人散佈的讒言,他們主要是想誣陷太子罷了。皇上如果以太子監國,處理朝政,加強太子的實權地位,則君臣名分就會固定下來,有利於穩定人心和政局。弄奸的小人就沒有膽量再搞破壞,這樣流言蜚語就不會再有人傳播了。”

張說的建議,得到了其他大臣的贊同,睿宗皇帝立即下詔自即日起由太子李隆基監國執政,從而爲太子李隆基地位的鞏固奠定了基礎。

標籤: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