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糉子的變遷過程

糉子的變遷過程

1、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葉包黍米呈四角形煮熟,既爲廣東鹹水糉。

2、到了晉代糉子才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當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

3、南北朝時期糉子的原料增多,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繁多。此時的糉子製作比較精細,慢慢也成了極爲常見的食品,常用作交往的禮品

4、唐宋時期糉子的製作注重於糉子原料的精緻與外形的精美。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原料已從菰葉演變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此時糉子的原料中又增加了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5、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大衆化糉子從食材上也沿襲了古人的智慧,商場上常年有售。結合現在食品加工技術進行真空包裝,保質期較長,買回家隨意加熱一下即可食用。包裝盒製作精美,已是常見的地方特產和送禮佳品。

標籤:變遷 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