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中國現代文學名詞解釋

自考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需要學習和掌握中國現代文學史、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一)、中國古代文學史(二)這4門專業課。中國現代文學根據自身發展和我國新民主義革命形勢展的特點,分三個時期。第一編:“五四運動”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1917-1927);第二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1927-1937);第三編:抗日戰爭時期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文學(1937-1949)。

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些常見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名詞解釋。

中國現代文學名詞解釋

1.甲寅派

答:甲寅派得名於《甲寅》雜誌。1925年《甲寅》在北京復刊後,成爲章士釗等宣傳復古思想,反對白話文,爲鎮壓進步學生運動製造輿論,維護軍閥統治,抨擊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經魯迅爲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陣營的奮力批駁,甲寅派很快敗下陣。至此,白話與文言之爭以白話文的勝利而告終。

2.鴛鴦蝴蝶派

答:始於20世紀初,盛行於辛亥革命後,得名於清之狹邪小說《花月痕》中的詩句“卅六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因其內容多寫才子佳人情愛,又因鴛蝴派刊物中以《禮拜六》影響最大,故又稱"禮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亞、周瘦鵑、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禮拜六》《小說時報》《眉語》等。他們的文學主張,是把文學作爲遊戲、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說爲骨幹、情調和風格偏於世俗、媚俗的總體特徵。代表作有徐枕亞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廣陵潮》。這股文學思潮存在時間較長,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這一流派的出現有社會和文學自身原因,在從古代小說到現代小說的過渡期間起過一定的承前啓後作用。

3.黑幕小說

答:中國近代小說流派 。約在1915~1918年間與鴛鴦蝴蝶派前後相繼,盛行於上海。當時多種雜誌、大小報副刊均刊載這類小說,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國黑幕大觀》及續集。此類小說反映了這一流派作者遊戲的、消遣的、趣味主義的文學觀。《中國黑幕大觀》洋洋百萬言,涉及社會各界人物、事件,但不外乎都是些風流案件、私娼祕史之類,專以揭露陰私、潑污水、進行人身攻擊爲能。雖然揭露了社會上的種種醜惡,但在寫法上赤裸裸地描繪現實,社會效果適得其反,有些作品還成了軍閥、政客相互中傷、攻訐的工具,在五四運動後即銷聲匿跡。錢玄同、沈雁冰、魯迅曾撰文加以批判。

4.文學研究會

答: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學革命後第一個純文學團體,主要成員有周作人、沈雁冰、鄭振鐸、王統照、許地山、葉紹鈞等12人,後來發展到170多人。以《小說月報》爲陣地,積極倡導新文學。其文學宗旨爲“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明顯表現出對“爲人生而藝術”的現實主義傾向。 他們以人生和社會問題爲題材,特別注重對社會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詛咒,表現新舊衝突。寫法上一般傾向於19世紀俄國和歐洲的現實主義,也借鑑自然主義,重視強調實地觀察和如實描寫。

5.創造社

答:成立於1921年7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文學團體之一,主要成員有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成仿吾、田漢等,先後辦有《創造》季刊、《創造週報》、《創造日》等刊物。創造社初期主張“爲藝術而藝術”,強調“直覺”、“靈感”在文學創作中的作用,主張表現作家的“內心要求”。他們同時又注重文學表現時代的使命,對舊社會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創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顯,他們的作品大都側重表現自我,帶濃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態的心理描寫往往成爲他們表達內心矛盾和對現實的反抗情緒的主要形式。翻譯大多是西方浪漫主義的作品。 1925年後,隨着革命形勢的發展,創造社作家發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學,並從行動上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失敗後,分化進一步加劇,一部分作家退出創造社,郁達夫因爲與創造社個別成員意見不合也退出創造社。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員,如馮乃超等。1929年2月,被國民黨查封。

6.新月社

答: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爲主的文學社團。1923年成立於北京,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爲陣地,後又創辦《詩刊》週刊、《新月》週刊。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它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貢獻主要在於新詩,聞一多、徐志摩等人針對自由體詩出現的散文化傾向,提出新格律詩的主張,即新詩的“三美”主張。他們對於詩歌藝術的追求帶有唯美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並糾正了五四以來白話新詩過於鬆散、隨意等不足,在當時對於新詩在藝術技巧上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徐志摩《再別康橋》、聞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7.語絲社

答:得名於《語絲》週刊。《語絲》創刊於1924年11 月,1930年3月停刊,語絲社隨之消散。《語絲》主要撰稿人有孫伏園、周作人、魯迅、林語堂等。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以散文創作爲主的刊物,主要發表雜感、短評、小品等。語絲社作家的散文創作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絲文體”,這種文體在思想內容上任意而談,斥舊促新,在藝術上以文藝性短論和隨筆爲主要形式,潑辣幽默,諷刺強烈,文字中“富於俏皮的語言和諷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談,無所顧忌,要催促新的產生,對於有害於新的舊物,則極力加以排擊,——但應該產生怎樣的‘新’,卻並無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覺得有些危機之際,也還是故意隱約其詞”。以魯迅爲代表的尖銳潑辣的雜文和以周作人、林語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該社散文創作兩大類,對散文發展有重要影響。

8.語絲派

答:語絲派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之一。以魯迅、周作人、林語堂等爲代表的語絲派作家,以散文創作爲特色,在中國思想文化革命、新文學創作上作出了重要建樹。語絲社作家的散文創作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絲文體”, 這種文體在思想內容上任意而談,斥舊促新,在藝術上以文藝性短論和隨筆爲主要形式,潑辣幽默,諷刺強烈,文字中“富於俏皮的語言和諷刺的意味”,其特色是“任意而談,無所顧忌”。以魯迅爲代表的尖銳潑辣的雜文和以周作人、林語堂爲代表的小品形成了該社散文創作兩大類別,對散文發展有重要影響。

9.淺草-沉鍾社

答:淺草-沉鍾社是活躍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一個重要的文學社團。1922年在上海成立淺草社,主要成員有林如謖、陳煒謨、陳翔鶴、馮至等。創辦《淺草》季刊,並在上海《民國日報》副刊中出過《文藝旬刊》,其骨幹成員又於1929年秋組成沉鍾社,辦有《沉鍾》週刊、半月刊,致力於介紹外國文學,特別是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創作方面則有馮至的詩歌,林如謖、陳煒謨、陳翔鶴的小說,多抒寫知識青年苦悶的生活和憂鬱的情感,富於感傷色彩。

10.莽原社

答:莽原社是文學革命後涌現的新文學社團,1925年成立,由魯迅發起和領導。成員主要有高長虹、向培良、韋素園等,以創辦《莽原》週刊、半月刊得名。《莽原》提倡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向舊勢力、舊文明發起攻擊。魯迅的著名雜文《燈下漫筆》、《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及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各篇均發表於此。

11.未名社

答:未名社是文學革命後涌現的新文學社團,1925年成立,由魯迅發起和領導。成員主要有韋素園、臺靜農、曹靖華等。這是一個着重於翻譯和介紹外國文學,尤其是俄羅斯文學的團體,有專收翻譯作品的《未名叢刊》和專收創作的《未名新集》。臺靜農的小說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說創作的重要收穫,鄉土文學的成功之作。

12.湖畔詩社

答: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詩團體,主要代表詩人有汪靜之、潘漠華、應修人、馮雪峯四人。同年4月,他們的詩歌合集《湖畔》出版,並因此得名爲“湖畔詩人”。他們寫作抒情詩,但最有影響的是愛情詩,風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現了對傳統封建世俗大膽反叛的精神,藝術上也較成熟。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這些詩作很能喚起一代新人的純真和熱情。被朱自清稱爲當時“專心致志做情詩”的四個年輕人。

中國現代文學名詞解釋 第2張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史名詞解釋,我們就分享到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