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江採萍的資料,江採萍的簡介

江採萍的資料 江採萍的簡介

梅妃(公元710年-公元756年),姓江名採萍,別稱:採萍、江妃、江東妃。在今莆田亦稱江東妃(興化平話字:Gang-dang-hi)唐玄宗早期寵妃。多才多藝的江採萍,不僅長於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而且嬌俏美麗,氣質不凡,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作有《謝賜珍珠》和《樓東賦》等著名詩賦。

身世背景

梅妃,人如其名,飄逸俊秀,清麗可人。她本姓爲江,祖籍福建,生長在懸壺濟世的醫道世家。父親江仲遜是秀才出身的儒醫,弟弟叫江采芹。江仲遜三十多歲的時候纔有了這個寶貝女,所以對她疼愛有加,梅妃9歲的時候就能吟誦《詩經》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還對父親說:“吾雖女子,當以此爲志。”父親見女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志向,便爲女兒取名“採萍”。梅妃自幼陪穎,她父親極賞識,自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十四歲善吟詩作賦,自比晉朝才女謝道韞,也精通琴棋書畫。年將及笄,好淡妝雅服,姿態明秀,筆不可描畫有也。

梅妃愛梅如狂,江仲遜不惜重金,尋各種梅樹,種滿房前屋後。在梅花薰陶下,梅妃烙下了梅的氣節,高雅嫺靜。因此,遠近的年輕人都感嘆道:“不知誰家兒郎有此福氣,能夠娶得梅妃爲妻,真是三生有幸啊!”

選美入宮

最終這朵惹人愛慕的梅花落到誰家園中了呢?這有福氣的兒郎不是別人,正是風流豪邁一世的當朝皇帝唐玄宗。唐玄宗元中,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後,太監高力士自湖廣歷兩粵爲玄宗選美。高力士到了閩地後,探聽到江家有女清麗絕世。於是以重禮相聘,攜梅妃回長安。

進宮得寵

當時宮中嬪妃幾近四萬,個個濃妝豔抹、盛裝俗飾,採萍的到來,彷彿爲宮中送來一縷清風,她溫柔婉約,淡妝素裹,清爽宜人。最難得的是,採萍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才高八斗,擅樂器、曉歌舞,還尤其喜愛梅花,她的住所周圍,梅樹隨處可見,花開時節,便徘徊其間,賞花作賦,悠然忘我。玄宗憐惜她這份對花的癡愛,大加寵幸賜東宮正一品皇妃,稱她爲“梅妃”。命人給其宮中種滿各式梅樹,並親筆題寫院中樓臺爲“梅閣”、花間小亭爲“梅亭”。梅妃的愛梅之情,惹得皇帝戲稱她爲“梅精”。

被困冷宮

梅妃得寵數年後,已到花甲之年的唐玄宗,未免喜新厭舊,招兒媳楊氏爲貴妃,不務朝政。梅妃知情後覲見皇帝,贈詩諷刺。楊妃聽聞不悅,多番撒潑陷害,設法將梅妃打入冷宮。

盛筵難再

梅花綻放之季,趁楊妃不在,唐玄宗密遣貼身小太監,用梨園戲馬到上陽東宮安請梅妃到翠華西閣。不料被楊妃知曉,不宣自闖,玄宗嚇得抱起梅妃藏到屋內夾牆中。對於楊妃的咄咄逼人姿勢,玄宗把楊妃趕回了孃家。皇帝回頭再去找梅妃,卻得知梅妃已被小太監送走,就將小太監賜死。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頭上插的釵飾封起來送去給梅妃。梅妃問使者說:“皇上是堅決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說:“皇上並不是拋棄妃子,實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說:“怕因爲愛我會惹胖丫頭不高興,這不是等於拋棄我嗎?”。

寫賦寄情

梅妃得寵時,各地爭相進獻梅花;可當她失寵之時,她聽到外面有驛馬快跑的聲音,一問方知是忙着給楊貴妃送荔枝的,而不是給她送梅花的此時的梅妃不禁淚流滿面,想起了漢代長門宮陳阿嬌的故事,陳阿嬌千金買司馬相如一賦。梅妃爲打動皇帝,贈高力士千金,請他找文人寫賦。高力士介於楊妃,藉故推辭。梅妃便親自寫篇《樓東賦》,隨附白玉笛派人送給唐玄宗。楊妃探知,請皇帝賜梅妃死,皇帝沉默不語。

謝絕賜珠

後來,唐玄宗對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國使節進貢的一斛珍珠送給梅妃。梅妃回詩《謝賜珍珠》,不受。皇帝看完詩,指示樂府爲這首詩譜一個新曲子,取名《一斛珠》。

死於叛亂

至德元年六月十三日,黎明,玄宗只與楊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及親近宦官、宮人從延秋門出走。妃、主、墾孫在外者,包括困於冷宮的梅妃,皆棄之不顧。這一天,百官皆不知皇帝已出逃。

等唐玄宗回京,派人找梅妃,下詔,只要有人找到她,官升兩級,賞錢百萬。有一宦官獻了一幅梅妃畫像,皇帝說:“挺像,只恨不是活的啊”,再在上面題了一首詩懷念梅妃。

某天梅妃託夢給皇帝,梅妃說:“當年陛下逃難時,我死在亂兵的手上,有可憐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東邊的梅樹下”。最終在溫泉池邊梅樹底下,找到了梅妃屍體,外面用錦褥裹着,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唐玄宗放聲大哭,以妃禮改葬。又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種滿各種梅樹,並親手爲她寫下祭文。

認爲虛構

一、魯迅認爲,從《梅妃傳》跋文分析的話,是南北宋人僞作,梅妃是虛構人物。

二、有關梅妃事蹟《舊唐書》、《新唐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均不載。

三、新舊唐書,沒有高力士使閩的記載。

四、從地理演變看,唐明皇在位的時候江東村這個地方可能還不曾存在。

五、據當地“民間”傳說,江採萍是個放鴨女,與能詩善賦的梅妃相去甚遠。

六、其他雜疑:

1. 據《梅妃傳》記載推測,宋代仕女畫中的梅妃,人們對她的身世卻不大瞭解。

2. 上陽東宮在東都洛陽,與長安相距數百里,而洛陽上陽東宮又無翠華殿西閣。

3. 《梅妃傳》玄宗夜召梅妃被楊妃撞破一節,寫得活靈活現,若非虛假怎麼有別於《楊太真外傳》。

認爲真實

一、《梅妃傳》創作時間與跋文,與梅妃有無其人沒有因果關係。且梅妃事蹟記載最早在宋朝的《莆陽比事》。

二、《舊唐書》、《新唐書》所能傳載的人物極少,唐明皇時代,嬪妃宮女近四萬人,但能立傳的只有直接參與一些重大事件的4人。

三、跟據《江氏族譜》載,梅妃家世顯赫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即使高力士沒有使閩,梅妃也同樣可以被選入宮爲妃。

四、這一推論沒有對唐時的江東是否存在進行認真考證。其二,這一推論也曲解了莆田舊縣誌。[36]

五、至於民間流傳梅妃原爲牧鴨女的故事,不足爲據,非但不能證明她無才、更不能說明史無梅妃。而《江氏族譜》載,梅妃有良好的教育氛圍。

六、答其他雜疑:

1. 梅妃是唐朝人,宋人不瞭解詳情情理之中。

2. 宮名隨時可以更改,何況《梅妃傳》是經過修飾冶煉的。不管上陽東宮距長安多遠,據《梅妃傳》記載“密以戲馬召妃至翠華西閣”,是用馬接梅妃過來的。

3. 每個著作都有自己的特點,寫作手法不應相提並論。並且《梅妃傳》是小說題材,而非正史,難免要添首加尾秀潤一番。

認爲暗指

一、也許作者形勢所迫,原型不一定叫“梅妃”:

⑴.就像很多故事,也可能是暗指她人。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后妃中的柳婕妤被記載着有才,而其他嬪妃基本沒這種記載,只是婕妤是後宮等級,柳氏非妃。

⑵.另有白居易的詩《上陽白髮人》也能推測出,有人被楊貴妃逼進上陽東宮。

二、也許原型不一定是“妃”:

⑴.唐玄宗寫給梅妃的詩《梅亭》中說“亭名梅矣雪霏霏,傲骨清香百卉稀。 卓卓不羣如玉狀,從今呼爾爲梅妃”,梅妃回詩道“天恩浩蕩布霏霏,梅潔冰清舉世稀。 秀實和羹花結子,蘭香王者愧稱妃”。從中不難看出梅妃沒有接受妃的冊封。既然梅妃傲骨清香,沒接受冊封也不難理解,不接受也不代表唐玄宗不會稱呼她爲梅妃,因爲他認爲她就像梅,“從今呼爾爲梅妃”。

⑵.開元年間,玄宗將皇后之下的四妃改爲三妃。這個很有蹊蹺,綜上所述、也可能是因某人不肯受妃的冊封,所以把一個妃位特意空出。

⑶.柳婕妤生下延王李玢後便消失在史書中。開元十四年初唐玄宗對後宮改制時也把婕妤的封號去除了,如果柳婕妤活到了那個時候,她的新封號是個迷。

⑷.柳婕妤的兩個子女歲數應該相差不少。據《梅妃傳》記載,梅妃被困冷宮後,趁楊妃不在,唐玄宗把梅妃偷偷接回寢宮重溫舊夢。如果柳婕妤是梅妃的話,說不定這時才懷上兒子李玢的。

三、不一定只指“一人”:經過演變代代相傳,不免存在失誤,也許《梅妃傳》其中不只包含一人故事,而是參雜了多人故事。

結局爭議

●版本二

等唐玄宗回京,派人找梅妃,終於在上陽東宮井中找到她的遺體。梅妃爲了守住清白,讓人用白綾緊裹全身投井。

●版本三

梅妃遇難的消息傳回莆田,鄉親們深情地懷念她,興建浦口宮供奉她,以爲永久紀念她。

相傳梅妃之父(或兄弟)曾要求朝廷以妃骨歸葬故里,明皇准許。葬地就在江家祖墳。“墓下種梅數十株,鷺鳥宿焉”。

●版本四

安祿山叛亂,唐玄宗來不及帶上冷宮中的梅妃就出逃。後長安陷落,城中一片兵荒馬亂,梅妃孤苦無依決定自盡之時,被一白衣女子所救,用白驢把她載到了白雲山中的小蓬瀛修真觀。

衆叛親離的唐玄宗飽嘗失意,才切身體會當初梅妃冷落在上陽東宮的十餘年。後來有人探來消息,說動亂之中梅妃曾被人救走。唐玄宗隨即下詔全國:有知梅妃下落者,立即奏報,必予重賞;有護送來京的,獎予六品官,賜錢百萬。幾經周折,最後廣平王探得了梅妃的消息。廣平王奉詔派遣香車寶馬、內監宮女,隆重地迎接梅妃入宮。玄宗攬住梅妃說:“向來疏遠了梅卿,心中殊感不忍,故有珍珠投贈,並非無情;今當重敘舊好,怎麼能離開我呢?”梅妃於是留在興慶宮中,與玄宗重溫鴛夢。當時京城中流傳着這樣的民諺;“楊花已逐東風散,梅萼偏能留晚香。”說的就是楊貴妃紅極一時之後,終在馬嵬坡香消玉隕;梅妃則在受盡冷落後,在興慶宮又重新伴君得寵。

名字出處

至於“採萍”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父親以《詩經·召南》裏《採蘋》一詩的題目爲女兒名字,對她期望甚高。 另外則說父親根據《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採芙蓉》一詩給女兒起名。採萍選美日期

梅妃出處《梅妃傳》裏的內容記載着“唐玄宗元中,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後梅妃選美入宮”、“梅妃出生時間大約是公元710年”、“梅妃早於楊玉環10年入宮”——這些與正史記載的“武惠妃去世時間爲公元737年”、“楊玉環入宮時間與武惠妃去世同年”有明顯出入!

標籤:江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