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歷年真題精選,考研政治馬原剩餘價值理論相關試題答案與解析

1、( 2013多選題 )美國導演邁克爾·穆爾的最新紀錄片《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問世以來,一直頗受關注。“資本主義”爲何與“愛情故事”聯繫起來?穆爾解釋說,這是一種“貪慾之愛”。“喜愛財富的人不僅愛他們自己的錢,也愛你口袋中的錢……很多人不敢說出它的名字,真見鬼,就說出來吧,這就是資本主義。”對金錢的“貪慾”之所以與資本主義連爲一體,是因爲

A.資本家是人格化的資本

B.賺錢體現了人的天然本性

C.資本的生命在於不斷運動和不斷增殖

D.追逐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

【答案】ACD

【解析】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馬克思認爲,貪婪的是資本家,但實際上資本家只是“作爲人格化的資本”,作爲資本運動的有意識的承擔者,資本家的主觀目的就是要通過資本運動實現資本的價值增值。AC正確。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機,就是無休止地採取各種方法獲取儘可能多的剩餘價值。這樣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必然性,就是剩餘價值規律。D正確。賺錢並不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性,只有在特定的制度下人的本性纔會異化爲賺錢或追求剩餘價值。B錯誤。

2、( 2018多選題 )爲了追逐最大化的利潤,資本家總是想方設法地進行資本積累,而資本積累的源泉是剩餘價值。一般而言,資本積累規模的大小取決於

A.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B.勞動生產率的高低

C.資本家墊付資本的大小 D.所用資本與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

【答案】ABCD

【正解分析】資本積累的本質,就是資本家不斷利用無償佔有的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來擴大自己的資本規模,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和統治。資本積累的源泉是剩餘價值,資本積累的規模大小取決於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以及資本家墊付資本的大小。ABCD正確。顯然,這些因素都是加強和擴大對工人剝削的因素。因此,資本積累就是依靠剝削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而實現的,沒有剩餘價值,就不可能有資本積累。

【錯解分析】有21%的考生錯選了AB,23.8%的考生錯選了ABD。這是說明考生對預付資本、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沒有掌握和理解。預付資本是資本家用來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爲了生產剩餘價值而預先墊付的資本。預付資本規模越大,資本積累的規模就越大。所用資本即預付資本,所費資本即生產商品中耗費的資本量,也就是每次生產過程中實際耗費並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勞動資料的價值。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的差額越大,對資本積累就越是有利。

3、( 2017多選題 )當今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匯點,以機器人技術爲代表的科技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機器人在生產過程中的廣泛使用,使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然而,就一般意義而言,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實際上是

A.由資本的本性決定的

B.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一般趨勢

C.社會產生相對過剩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

D.一個社會增長財富和消除貧困的根本途徑

【答案】ABC

【解析】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資本的價值構成,技術構成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價值構成的相應變化。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作資本的有機構成。由於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是追逐最大化的利潤( 或剩餘價值 ),每個資本主義企業都在千方百計地改進並提高本企業的技術水平,以致技術水平不斷得到提高。所以,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不僅是由資本的本性決定的,而且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一般趨勢。AB正確。由資本技術構成提高而帶來的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必將使資本家預付資本中用於購買生產資料的資本比例越來越高、用於購買勞動力的資本比例越來越低,其結果就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業,形成相對過剩人口。C正確。雖然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有利於一個社會增長財富,但並不必然會消除貧困,更不可能是消除貧困的根本途徑,反而可能導致並加速資本主義社會的兩極分化。D錯誤。

歷年真題精選:考研政治馬原剩餘價值理論相關試題答案與解析

4、( 2015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資本主義國家經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機器大工業發展到自動化階段。智能化工廠創造出了較高的生產效率,顯露出巨大的競爭力,企業在“機器換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意味着率先使用機器人的個別企業

A.剩餘價值來源的改變 

B.資本技術構成的提高

C.所生產商品價值的提高 

D.獲得更多的社會平均利潤

【答案】B

【解析】資本技術構成是由生產的技術水平所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機器換人”即生產資料增多,勞動力減少,也就是資本技術構成提高。B正確。僱傭工人的剩餘勞動仍然是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自動化只是資本家獲取超額剩餘價值的手段,它不改變剩餘價值的來源。A錯誤。馬克思主義認爲,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機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單位產品的勞動量。所生產的商品的價值量是降低了而不是提高了。C錯誤。剩餘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是利潤率的平均化,但本題題幹強調的是“率先使用機器人的個別企業”,與社會平均利潤沒有直接關係。D錯誤。

5、( 2021多選題 )某服裝廠爲了實現更高的盈利,將原本依靠人工進行生產的流水線改造成了完全依靠機器進行生產的流水線。與此同時,由於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該服裝廠從市場上採購的布料等生產原料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該服裝廠資本構成會發生變化的是

A.資本有機構成 

B.資本積累構成

C.資本技術構成 

D.資本價值構成

【答案】ACD

【解析】在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存在着一定比例,這個比例取決於生產技術的發展水平。生產技術水平越高,每個勞動力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數量就越多;生產技術水平越低,每個勞動力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數量就越少。這種由生產的技術水平所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叫作資本的技術構成。“爲了實現更高的盈利,將原本依靠人工進行生產的流水線改造成了完全依靠機器進行生產的流水線”反映了資本技術構成的變化。C正確。從價值形式上看,資本可分爲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這兩部分資本價值之間的比例,叫作資本的價值構成。“從市場上採購的布料等生產原料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反映了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D正確。在資本的技術構成和資本的價值構成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一般來說,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資本的價值構成,技術構成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價值構成的相應變化,而價值構成的變化通常反映着技術構成的變化。這種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作資本的有機構成。“完全依靠機器進行生產”表明資本技術構成的變化必然引起了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A正確。“資本積累構成”是無中生有的選項。B錯誤。

6、( 2014 )社會生產是連續不斷進行的,這種連續不斷重複的生產就是再生產。每次經濟危機發生期間,總有許多企業或因爲產品積壓,或因訂單缺乏等致使其無法繼續進行再生產而被迫倒閉。那些因產品積壓而倒閉的企業主要是由於無法實現其生產過程中的

A.勞動補償 

B.價值補償 

C.實物補償 

D.增殖補償

【答案】B

【解析】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即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問題。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要求生產中所耗費的資本在價值上得到補償,同時要求實際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得到實物替換。因爲產品積壓,無法完成商品交換,無法實現其生產過程中所耗費資本的價值補償。B正確。勞動補償是指在市場上能否購買到勞動力商品,增殖補償是指產品中可能包含的剩餘價值的市場實現問題。均不屬於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AD錯誤。因爲工廠擁有產品,使用價值沒有實現轉讓,不涉及實物補償的問題。C錯誤。

歷年真題精選:考研政治馬原剩餘價值理論相關試題答案與解析 第2張

7、( 2019多選題 )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是追逐利潤最大化。爲了獲得儘可能多的利潤,分佈在不同部門( 行業 )的資本家之間必然展開激烈的競爭,而競爭的結果必將導致利潤率的平均化。利潤率平均化的過程意味着

A.某企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有被其他資本家侵佔的可能

B.不從事直接生產的銀行資本家所獲得的利潤總是低於平均利潤

C.各部門資本家在加強對工人階級的剝削上有着共同的階級利益

D.各部門內不同資本家的等量投資所得到的利潤大體上均等

【答案】AC

【解析】在現實的資本主義生產活動中,由於各生產部門資本有機構成不同,決定了不同生產部門具有不同的利潤率。爲了獲得利潤,不同部門資本家之間就必然會展開激烈的競爭,使資本從利潤率低的部門轉向利潤率高的部門,從而導致利潤率趨於平均化,不同部門的資本家按照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的原則來瓜分剩餘價值。每個資本家所得利潤的多少不僅取決於他對本企業工人的剝削程度,而且還取決於整個資產階級對整個工人階級的剝削程度。某企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有被其他資本家侵佔的可能。在瓜分剩餘價值上,資本家之間存在矛盾和競爭,但對工人階級的剝削而榨取剩餘價值這一點上,他們的階級利益是一致的。AC正確。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家按照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原則瓜分剩餘價值,並不意味着同一部門內不同資本家能夠獲得相同量或均等的利潤。同一部門內,那些首先使用先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企業,是會獲得更多的利潤或超額利潤的。在利潤平均化規律的作用下,產業資本家獲得產業利潤,商業資本家獲得商業利潤,銀行資本家獲得銀行利潤,農業資本家獲得農業利潤,他們所獲得利潤的多少,並不總是取決於所從事的行業或產業,而是取決於所從事的行業、產業的資本有機構成及其競爭程度。BD錯誤。

8、 ( 2011多選題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很多西方人感嘆這一次經濟危機從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論判斷和精闢分析。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科學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現爲

A.指明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

B.揭示造成相對過剩的制度原因是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

C.指出經濟危機的深層根源是人性的貪婪

D.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

【答案】AB

【解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即相對於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而不是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A正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與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說,造成相對過剩的制度原因是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B正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分析不是停留於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也不把經濟危機歸咎於所謂人的不變本性,而是進一步揭示思想動機背後的社會經濟關係,指明資本家是資本的人格化,正是資本的逐利性和擴張性使資本家唯利是圖乃至鋌而走險,最終導致經濟危機。C錯誤。經濟危機既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尖銳化的產物,同時又是這一矛盾在資本主義範圍內暫時的、強制性的解決形式。政府的干預只能暫時緩解危機,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故擺脫經濟危機的唯一出路是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D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