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IT科技 > 

李白的行路難·其一賞析

IT科技2.05W

積極用世,執著追求李白——《行路難》(其一)賞析《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的行路難·其一賞析

行路難·其一

這首《行路難》,用“最李白”的表達方式,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前四句,李白使出了擅長的誇張與逆轉的手法:黃金酒器,高檔美酒,頂級佳餚,好友爲他設下豪奢的餞別筵席。但是“酒仙”李白沒有“一飲三百杯”,而是放下杯筷,拔劍四顧,一臉的苦悶

唐  李白

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積極用世,執著追求李白——《行路難》(其一)賞析《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創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被世人稱作“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傑出人物一樣幹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後,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這得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這首詩以外在的大膽的誇張和豐富的想象表現出那種豪放飄逸的風格,同時豪放中亦不失其悲壯,誇張中有着濃烈的悲劇色彩。 一、外在的豪放飄逸: 《行路難》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詩人自己。該詩抒情主人公不滿足於豪華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要談感想,首先得先理解這首詩的意思,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呂尚和伊尹都曾輔佐帝王建立不朽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李白《行路難》其一的感想。

要談感想,首先得先理解這首詩的意思,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呂尚和伊尹都曾輔佐帝王建立不朽功業,詩人藉此表明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其他句子都相對容易理解,讀完此詩能夠感受到,詩人躊躇滿志想要建功立業,卻被現實阻撓(冰塞川雪滿山)而茫然不知所措,人生岔路無數不知此身在何處,然而儘管如此,詩人仍然無比樂觀,自信終當有實現理想和抱負的時候(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由此我們應知:即使才高如太白,人生也有失意和茫然的時候,但即使徘徊在人生的低谷,也不應當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應堅信自己一定能走出困境,大展宏圖。

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與李白的《行路難(其一)》的對比賞析

擬行路難(其四)

這首“瀉水置平地”是鮑照《擬行路難》中的第四篇,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容與原題妙合無垠。

詩篇起筆陡然,入手便寫瀉水地面,四方流淌的現象。這既沒有波濤萬頃的壯闊場面,也不見澄靜如練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現象裏,詩人卻頓悟出了與之相似相通的人間社會的某種哲理。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

因此說,這起首兩句,通過瀉水的尋常現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實社會裏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描繪,造成了一種令人驚疑的氣勢。正如沈確士所說:“起手萬端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這正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於激憤不平而一瀉無餘的心情。

接下四句,詩人轉向自己的心態剖白。他並沒有直麪人間的不平而去歌呼吶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象,並渴望藉此從“行嘆復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慰藉心態失去的平衡。

然而,“舉杯銷愁愁更愁”,就連藉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這裏詩人有意迴避了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胸中鬱積的塊壘,已無法借酒澆除,他便着筆於如何從悵惘中求得解脫,在煩憂中獲得寬慰了。這口吻,這筆調,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這就造成了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效果。

詩的結穴,才*出真情的吐露。“心非木石豈無感”,是呵,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面對社會的黑暗,遭遇人間的不平,豈能無動於衷,無所感慨?應當說,此刻詩人心中的憤懣,已鬱積成最大密度,似乎達到了隨時都可能爆炸的程度。不盡情渲瀉,不放聲歌唱,已不足以傾吐滿懷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下面出現的竟是一聲低沉的哀嘆:“吞聲躑躅不敢言!”到了嘴邊的呼喊,卻突然“吞聲”強忍,“躑躅”剋制住了。

社會*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治,窒息着人們的靈魂。不難想見,對於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到了敢怒而不敢言,令人道路以目的地步!人們要呼不能呼,要喊不得喊,只能忍氣吞聲,默默地把憤怒和痛苦強嚥到肚裏,該是人間多麼大的不幸呵!作者有着正確的感知,讀者亦有正確的感應。這不幸從何而來,已盡在言外,全可理喻的了。所以,回顧前文,那“人生亦有命”的話題,也只能看作是詩人在忍氣吞氣,無可奈何之下的一句憤激之詞罷了。

從讀者的審美心理角度來說,本詩主旨啓人思索,耐人品味。從作者的表達情感方式來說,全篇構思迂曲婉轉,蘊藉深厚。前人王船山曾評論此詩說:“先破除,後申理,一俯一仰,神情無限。

”沈確士曾說:“妙在不曾說破”。這都準確地指明瞭本詩的藝術特點。伴隨感情曲折婉轉的流露,五、七言詩句錯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韻腳由“流”、“愁”到“難”、“言”靈活的變換,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詩起伏跌宕的氣勢格調。鍾嶸《詩品》曾批評鮑照“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豈不知,這恰是鮑照詩作獨具藝術特色之所在。

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設下盛宴爲之餞行。嗜酒的李白,要是在平時,肯定是痛飲。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接着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一個懷才的人卻不能不任用,這不正像遇到冰塞川、雪擁山嘛!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但是想到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一、鮑照(414年-466年),字明遠,東海郡人(今屬山東臨沂市蘭陵縣長城鎮),中國南朝宋傑出的文學家、詩人。

宋元嘉中,臨川王劉義慶“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鮑照以辭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爲“佐史國臣”。元嘉十六年因獻詩而被宋文帝用爲中書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軍參軍,故世稱“鮑參軍”。泰始二年劉子頊起兵反明帝失敗,鮑照死於亂軍中。

鮑照與顏延之、謝靈運同爲宋元嘉時代的著名詩人,合稱“元嘉三大家”,其詩歌注意描寫山水,講究對仗和辭藻。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稱“元嘉體”,現有《鮑參軍集》傳世。[1]鮑照和庾信合稱“南照北信”。

二、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爲崇高的地位。

詩詞鑑賞。行路難(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

1.C
2.比喻:仕途受阻典故:長風破浪(垂釣碧溪、乘舟夢日邊)用意:希望實現*理想(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

行路難其一體會到李白怎樣的情感

《行路難三首(其一)》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唐代李白《行路難三首(其一)》,原文爲: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盃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玉盤裏的菜餚珍貴值萬錢。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願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裏一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佈高山。遙想當年,姜太公磻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

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傑出人物一樣幹一番大事業。

可是入京後,他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於是作者便寫下這組詩,以抒發自己的心意。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爲崇高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行路難三首

行路難·其一 李白中的行路難指的是什麼

行路難·其一

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通:饈;直 通 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雪滿山 一作:雪暗天)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金盃裏裝的名酒,每鬥要價十千; 玉盤中盛的精美菜餚,收費萬錢。

胸中鬱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裏委實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溪,閒待東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世上行路呵多麼艱難,多麼艱難; 眼前歧路這麼多,我該向北向南?

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註釋

⑴行路難:選自《李白集校注》,樂府舊題。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爲飾。清酒:清醇的美酒。鬥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高。

⑵玉盤: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貴的菜餚。羞:同“饈”,美味的食物。直:通“值”,價值。

⑶投箸:丟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無所適從。

⑷太行:太行山。

⑸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句表示

人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復:忽然又。

⑹多岐路,今安在:岔道這麼多,如今身在何處?岐:一作“歧”,岔路。安:哪裏。

⑺長風破浪:比喻實現*理想。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會:當。

⑻雲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連,船帆好像出沒在雲霧之中。濟:渡。▲

參考資料:

1、裴斐 .李白詩歌賞析集 . 成都 : 巴蜀書社 ,1988 :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