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IT科技 > 

我國四大發明家的名字是什麼

IT科技7.35K

中國的四大發明家,分別是:張衡,畢昇,蔡倫,杜詩。這四位的發明,直到今天仍舊爲人類社會貢獻力量。

我國四大發明家的名字是什麼

我國四大發明家的名字主要有這樣四位,畢昇、蔡倫、杜詩、張衡,下面我們分別來介紹一下他們作出的傑出貢獻,畢昇它是宋代的科學家他主要的貢獻是活字印刷術,他在前人印刷技術的基礎之上,改良出了活字印刷術提高了印刷的質量和效率,推動了文化的傳播。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的名字分別是張衡 、蔡倫、畢昇、杜詩。 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臺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製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

第二個重要的人物是蔡倫,那麼蔡倫他的主要貢獻是改進了造紙術,那麼它根據當時的現有的一些材料,造紙的這樣一個技術把破的漁網,還有這些其他的這些材料弄成漿糊之後,把它通過這樣一種竹篾提煉成了這樣一個植物纖維紙,那麼造紙術的這樣一個改進使得造紙的技術,造紙的效率造紙的質量都有了顯着的提升,推動了文明的發展。

1、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臺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製造成功。 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臺儀器――“候風地動儀”,準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生的

第三位重要的人物是張衡,張衡他的主要貢獻是發明了地動儀,地動儀它上面有八個龍底下有八隻青蛙,那麼龍的口中含有一個珠子,如果哪一個地方發生了地震,龍的珠子就會掉到青蛙的口中或者蟾蜍的這樣一個口中,那麼就能夠準確的判斷地震的發生方向。

造紙術:西漢時,已經有麻紙了,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印刷術:唐朝,人們發明雕版印刷術,北宋的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元朝發明轉輪排字盤.指南針:戰國時期,中國古人就發明了磁石指南針,到南宋才成爲主要的導航穿發扁菏壯孤憋酞鉑喀儀器.火

最後一個人物是杜詩,杜詩他主要發明改進的水培,也就是把水作爲動力來鼓風那麼水作爲動力來鼓風,它的重要的價值就是代替的人力,推動了生產和技術的這樣一個進步,所以這四個人被稱爲古代的四大發明家。

中國的四大發明家,分別是:張衡,畢昇,蔡倫,杜詩。這四位的發明,直到今天仍舊爲人類社會貢獻力量。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我國的四大發明(詳細資料)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於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

馬克思評論:“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雖然沒有提到造紙術,但是正是它爲印刷術的產生和推廣提供了必要條件。

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之所以成爲文明古國的標誌之一。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居於世界的前列。5世紀後的千餘年裏,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裏,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才得以誕生。

我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爲“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爲資產階級走上*舞臺提供了物質基礎: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藥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裏,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爲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總之,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

印 刷 術

甲.雕皮印刷的發展經過: .殷商時代的書繪雕刻 秦代的雕造 漢代以石刻經 紙張的發明 魏晉南北朝書本雕刻 五代雕刻經傳 未代雕皮興盛 畢昇發明活字皮 元代王楨的改良 明代邱報使用活字板 清代銅活字印刷

1.殷代的甲骨文版,己能以雕刻方法,雕書畫之形於牛頭骨,鹿頭骨,人頭骨,白陶,灰陶,玉器,石器,角器等物上。且雕刻技芸,頗爲精巧。大小字 ,均甚美觀。右圖爲泥活字盤。

2.秦始皇凡見名山,必立石以刻其豐功偉績以誇後世。

3.秦人刻石紀功,西漢不師其制。而漢代之木刻,亦甚少傳世,石刻要待東漢才告風行,碑碣之數,不可勝數。右圖爲東漢(熹平石經)拓本。

4.魏晉南北朝,爲中國書法芸術最燦爛的時代,南北朝碑刻尤多。南朝雖定立碑之禁,而不能久。其時,雕刻之工程,因時劫之需求,而大有進步。右圖爲中國古代木刻製作圖。

5.書籍雕板,始之時不能考究,自五代,晚唐才考究雕皮印書,其源頭與漢魏雕刻石經,六朝石刻佛像佛經,唐開元間刻道德經等,均有前因後果的關係。而五代時雕印之風,各地皆有,除長樂老人馮道雕印九經外,有蜀地母昭裔,復有和凝其人,篆板印刷,造福人羣。 右圖爲唐鹹通九年印製,是現存最早有年代可考的雕皮印刷品。

6.北未初,雕皮印書雖已風行,但先佛藏而後傳書。未代的書藉主要有官刻書藉,家塾刻書,坊本三種。

7.雕刻木皮盛行後,對促進文化,固有甚大貢獻。但遂板雕, 費其鉅。後有未人畢昇,發明活字皮。沈括(夢溪筆談)記:<有布衣畢昇,又爲活皮。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爲一印,火燒令堅。先設鐵板,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皮上,乃密佈字印。>此法大大加速印刷速度,以<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右圖爲木活字的製造。

8.元代王楨,將排版,檢字,造輪,鎪修以至刷墨等過程,悉心研究。右圖爲王楨發明的排字輪盤,它是依據韻部將活字排列。

9.活板到明代,不僅用以印刷書籍,進而印邸報,不僅用棗梨木刻,且用銅錫鑄字。

指 南 針

指南針是中國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一項重大頁獻。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上圖是司南模型。

磁石的這種特性,被古人利用來製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現的指南工叫司南,戰國時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樣子像一隻勺,重心位於底部正中,底盤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時把長勺放在底盤上,用手 輕撥,使它轉動,停下後長柄就指向南方。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記載了它的形狀和用法。(鬼谷子.謀篇)裏還談到鄭國人到遠處去採玉,就帶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車的發明亦進一步把這種儀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下圖分別爲指南魚想像圖及戀掛型指車針復原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較低,磁性較弱。到了宋代,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方法,製造了指南魚和指南針,而指南針更爲簡便,更具實用價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製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後把它裝置在方位盤上,就稱爲羅盤。這是指南針發展史上的一大飛躍。下圖是清代所使用航海羅盤。

沈括對指南針放置方法也作過詳細研究,總結出四種不同的方法,並作了比較:

一,水浮法。把指南針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於具體方法,沈括沒有說明。到北宋晚期,藥物學家寇宗的(本草衍義.磁石條)纔有介紹,原來是在指南針上穿上燈心草,就可以把針浮起。水浮法的缺點是磁針會隨水搖擺不定。

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

三,碗脣旋定法。把磁針放在碗口邊緣上,也可以旋轉自如,但同樣易掉落。

四,懸絲法。取一根新棉絲,用一點蠟粘在磁針中央,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磁針即可指示方向。

比較之下,沈括認爲這個方法最爲理想。下圖爲沈括指南針的四種試驗復原設計。

指南針在公元十一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指南針的最大頁獻,是大大地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據考證,公元十一世紀末,指南針就開始用於航海了。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火 藥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藥,顧名思義就是(着火的藥)。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着密切的關係,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下圖爲元代銅火銃

它是硫黃,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兩項在漢代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藥物學典籍(神農本草經)裏都被列爲重要的藥材。就是火藥本身也被歸入藥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火藥能治瘡癬,殺蟲,闢溼氣和瘟疫。火藥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製藥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唐朝末年,火藥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 (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九國志.鄭 傳>。這裏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藥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藥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吊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藥武器的加速發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藥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藥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爲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爲筒,內裝火藥的(突火*)。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爲(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藥的爆炸爲推動力的武器,在戰爭中顯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下圖爲南未突火*和北未火藥箭。

火藥還用來製造爆仗,流星,煙火之類娛樂工具。自然也用於生產事業,不過那是後來的事了。

在12,13世紀,火藥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纔有應用火藥和火器的記載。

造 紙 術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

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

當時人們已開始應用小塊的絲綿製成的紙,因爲考古學家於1933年在新 羅布淖爾發現了一張古紙,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塊薄片,四周不完整,長約40釐米,寬約100釐米,質甚粗糙,不勻淨,紙面尚有麻筋,蓋初做紙時所做,故不精細也〃由於古漢時的紙張是由麻縷和絲綿,加上製法粗糙,所以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麻縷和絲綿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們用作造紙的原料,就必然會受到很大的*,而難以得到迅速的發展,來滿足文化生活上對紙張的要求。

在新的客觀形勢要求下,蔡倫的出現便爲造紙術帶來新突破,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 載:”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鹹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

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侷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

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爲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們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動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術的要求,但是由於典籍流失,實際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記載,無從考知,但大概是先張布或網撕破或剪斷,然後放在水裏浸漬相當長的時間並且需要加以舂搗,才能做成紙漿。用樹皮做紙張,困難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後部舂搗外,中間還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漿之類的促爛劑。下圖是中國古代造紙工程之(抵壓 覆)及(乾焙火烘 )。

最重要的是造紙事業經過蔡倫的發明創造,才由自發的階段轉入獨立自主的階段。蔡倫以前,造紙只是紡織業中附帶的一個小部分,並未形成一種獨立行業。但是到了蔡倫時期,使造紙業從紡織業中獨立出來。它有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於是就有了迅速的發展。

在蔡倫之後,紙張大大地推進了書籍抄寫和文化傳播的事業。在兩晉南北朝的時候,由於書法和繪畫的需要,紙張的要求慢慢提高,尤其在書法上,因爲書法對紙和筆的要求都是十分高的,所以紙張私質素是有必要提高的。

但是由於南北兩朝的文化和背景都各有不同,所以兩地所用的造紙原料都各有不同。

南朝的紙張以藤皮爲主要原料,所這成的藤紙是一張質量優良的紙張,產地是剡溪。它是當時勞動人民根據蔡倫利用樹皮造紙的經驗,就地取材地製造出來的,藤紙的出現,適應了東晉偏安的地方形勢,又符合於當時所謂“江左風流”的士族的需要。北朝的造紙原料卻有所不同,主要以楮梭爲主。

參考資料:http://www.jxjy.com.cn/download/2005gz/%BC%CE%C9%C6%B8%DF%BC%B6%D6%D0%D1%A7/index.htm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

擴展資料

一、指南針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瞭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採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二、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爲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着淵源關係。

三、火藥

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藥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爲求長生不老而煉製丹藥,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藥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藥,火藥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藥,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爲“伏火”。

四、印刷術

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印度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

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學者斷定該經不早於704年,後來被珍藏在一座建於751年統一新羅時代的舍利塔裏。不過,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書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間刊行的《金剛經》。該經長5.18米(17英尺),卷軸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鹹通9年農曆4月15日(即868年)。

學者李約瑟和錢存訓(Tsien Tsuen-hsuin)的記述表示唐朝金剛經的書法雕刻技術遠較較早印行的單頁版印度陀羅尼經更爲先進,更爲精巧。另外,兩個最古老的印刷農曆日期爲877年和882年,它們是在當時敦煌被發現。

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發達的黃金時期,許多道士參與印刷術的研發與創新,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家是誰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畢生: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昇爲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爲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啓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爲雕版印刷指明瞭方向。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

在北宋初年的《武經總要》中,已經列舉了當時軍隊中裝備有許多火藥兵器,說明早在公元1044年以前,我國北宋的軍隊已經裝備有多種相當規模的火藥兵器了。但一種成熟的技術,都需要經歷一個摸索嘗試的萌芽期,早在唐末五代時將火藥用於戰爭的戰例也星星點點見於文獻,但過於簡略,直至《武經總要》時期,用於戰爭的只是用黑火藥燃燒爆炸的原理製成的燃燒、爆炸物,還沒有見到有關管形射擊火器的記載。現在一般認爲,南宋紹興三年(1132年)陳規守衛德安時用巨竹製造的“火*古文獻中記述的“火*”,從使用方法上一般分兩類。第一類是《金史》中所提到的“飛火*”,即在普通長*的*頭後部綁紮一個裝有火藥的筒(通常是紙製的),作戰時點燃筒中的火藥,噴出火來用以燒傷前來格鬥的敵軍,火藥燒盡後則可同一般長*一樣格鬥扎刺。第二類火*就是陳規用巨竹製造的,每支用兩個人扛擡發射,點燃後噴射火焰燒向敵方,這已是一種原始的管形火藥火器了。公元1259年壽春府(今安徽壽縣)製造了發射“子窠”的“突火*”更進了一步,此*用大竹筒製成,內裝火藥,還安有“子窠”,有人考證是陶製顆粒,作戰時點燃火藥,利用火藥燃燒後產生的作用力射出“子窠”。如果“子窠”是子彈的雛形這一推測正確的話,那末這種“突火*”可以算作近代*械的前身。這種竹製突火*後來多被稱作“火筒”,多次用在以後的戰爭中。隨着的科技的發展,至少在元代中期,這種管形火器由竹製改用金屬來製造以後,即從“金”旁,但還是用“筒”音,即“銃”字。元明銅鐵製火銃多有傳世及出土,現在公認最早銅鐵製造的火銃,是元至順三年(1332年)銅銃。最近又有新發現,經權威專家學者考察鑑定,內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1298年)銅火銃爲迄今所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銅火銃。這些火銃一般分兩類,一類是口徑小,細長輕便,銃尾安木柄由單人持擊的手銃,發射石制或鐵製的散彈。一類是口徑大,粗短較重,需要安於架上發射球形彈丸的碗口銃。這兩種後來分別演變爲*和炮。

關於指南針的最初發明者和發明年代現在無可查考。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集體智慧的結晶。

指南針的發展和演變

指南針大約在我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最初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隻勺,底圓,可以在平滑的“地盤”上自由旋轉,等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司南”。東漢的王充,在他的《論衡·是應篇》中曾說:“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這裏的“地”,是指漢代栻佔的方形“地盤”。地盤四周刻有八幹(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十二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加上四維(乾、坤、巽、艮),共二十四向,用來配合司南定向。從戰國、秦漢、六朝以至隋唐的古籍中,有不少關於司南的記載。如《韓非子·有度篇》裏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話,“端朝夕”就是正四方的意思。《鬼谷子·謀篇》裏也記載說,“鄭人取玉,必載司南,爲其不惑也。”就是說鄭國的人到遠處去採玉,就帶了司南去,以便不迷失方向。古代的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經人工用琢玉的辦法琢磨成的。我國商周時期琢玉工人的技術已經很精湛,至遲在春秋時期就已經能把硬度五到七的軟玉和硬玉琢製成各種形狀的玉器,因此也能夠把硬度只有五·五到六·五的天然磁石製成形體比較簡單的司南來。關於磁針的裝置法,沈括親自做了四種實驗:把磁針橫貫燈芯浮水上,架在碗沿或指甲上,以及用縷絲懸掛起來。

關於造紙術的起源,過去多沿用歷史學家范曄在《後漢書·蔡倫傳》中的說法,認爲紙是東漢時代宦官蔡倫於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發明的。其實古籍中的已有記載,在蔡倫‘發明’紙之前,已經有人使用紙張。“後漢書·賈逵傳”提到,建初元年(公元76年)漢章帝命賈逵選擇成績優秀的太學生二千人,獎給“簡、紙、經傳各一通”。這說明當時已用紙抄寫書籍,這個時間早於蔡倫造紙近30年。“東觀漢記” 中只記有“蔡倫典尚方作只紙” “東觀漢記”的作者劉珍、延篤等人,都是蔡倫同時代的人,如果蔡倫發明了紙他們是不會不記載的。20世紀以來由於西漢古紙的發現,蔡倫發明紙的說法開始動搖,繼而被否定。蔡倫雖然不是紙的發明者,但他仍然是一位造紙技術的革新和推廣者。

我國四大發明有那些?

我國四大發明:

1、造紙術

西漢初年我國發明瞭造紙術。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漢景帝時的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稱“蔡侯紙”。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

2、印刷術

隋唐時出現了雕版印刷。868年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1世紀初,北*民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發明早四個多世紀。東傳朝鮮、日本,西傳埃及、歐洲,印刷術的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保存,是一個重大貢獻。

3、火藥

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唐中期書籍記載了製成火藥的方法。唐末運用於軍事。南宋時發明“突火*”,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火藥的發明和傳播,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是軍事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

4、指南針

戰國時人們製作出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用磁石指南原理製成指南針。北宋指南針運用於航海。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指南針的發明和傳播,爲歐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四代發明: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

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爲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着淵源關係。

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藥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爲求長生不老而煉製丹藥,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藥的發明。

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印度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學者斷定該經不早於704年,後來被珍藏在一座建於751年統一新羅時代的舍利塔裏。不過,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書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間刊行的《金剛經》。該經長5.18米(17英尺),卷軸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鹹通9年農曆4月15日(即868年)。學者李約瑟和錢存訓(Tsien Tsuen-hsuin)的記述表示唐朝金剛經的書法雕刻技術遠較較早印行的單頁版印度陀羅尼經更爲先進,更爲精巧。另外,兩個最古老的印刷農曆日期爲877年和882年,它們是在當時敦煌被發現。

標籤:四大發明 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