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IT科技 > 

洪秀全是什麼人

IT科技2.71W

清朝道光年間,廣東省花縣(今廣東花都)有個讀書人叫洪秀全,曾好幾次到廣州去應考,都未能考齲作爲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洪秀全對這種腐朽的科舉制度極爲不滿。在最後一次應考落選以後,他決定不再追求無用功名,毅然決然地組織了拜上帝活動。 他

洪秀全是什麼人

1、您可以介紹一下洪秀全的身份嗎?

洪秀全是一個具有一定封建侷限性的普通書生。 說到洪秀全,相信久未讀史,或者對歷史不怎麼感興趣的人,對這個人名應該感到極其陌生。但是若說到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太平天國運動,相信大家應該都有一定印象。而洪秀全此人,

洪秀全,清末農民起義領袖。道光年間,他屢應科舉不中,但堅信“古來事業由人做”,遂吸取早期教義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佈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爲公”的盛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號稱天王。

你好,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廣東花縣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估計血緣關係挺遠的),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獲封爲軍師、幹王,一度總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捕殺。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領導層中對西方見識

2、洪秀全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洪秀全(1814年—1864年),是以宗教名義發動的反清反地主階級運動太平天國的領袖,原名火秀,族名仁坤,祖籍梅州豐順縣人,出生地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於廣東花縣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

太平天國之所以能成爲幾千年來中國農民起義的巔峯,與洪秀全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洪秀全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改變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會的措施。其內容表現了農民解決土地問題的強烈願望。其土地綱領內容的完備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國達到了中國曆代農民所能達到的最高思想境界。定都天京後,洪秀全積極地實施對外貿易政策,並開展正常對外貿易等。

洪秀全不光彩的一生——洪秀全評傳 在林則徐、魏源已經“睜眼看世界”的時候,廣東鄉下的一位失意儒生,卻仍試圖以傳統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功業。我們很難把洪秀全發動的太平天國運動,放到中國近代化的序列中去,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國”都未能觸動改造

3、洪秀全在歷史上的評價如何?

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清末偉大的農民起義領袖,太平天國創建者及思想指導者。他於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深入廣西,以宗教發動農民羣衆。於1851年舉行金田起義,編組太平軍,頒佈《太平軍目》,又以“十款天條”嚴明軍紀。此後

對洪秀全的評價要和太平天國的評價聯繫起來,他創立了拜上帝會,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時間最長的農民起義運動,在南京建立了和清政府相對抗的政權。動搖了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基礎,還具有反帝的性質,從這方面來講,洪秀全也是人雄了。不過他在建立起政權之後,開始樂享其成,不思進取,最終太平軍內部爭權奪利,失敗而終。從這方面來說,洪秀全也沒有逃出權力,缺乏足夠的遠見和意志力。但總體而言,洪秀全仍不失爲時勢所造的英雄。

一個人是好還是壞都是相對的。即使是人人稱頌的大好人。也有人背後恨他,叫他惡人的。比如曹操,人稱奸雄,但在蔡文姫那裏,他是有情義的人,在關羽眼裏。也不是惡人。洪秀全是起義領袖,是個英雄。他最終失敗了。但跟他是不是好人沒關係。成王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洪秀全爲什麼被世人唾棄?

洪秀全被稱爲清朝的農民起義領袖,本來應該跟其他農民起義領袖一樣,備受後世紀念的,但是其卻被後世唾棄,最核心的原因,其實主要是三點:

第一,個人私利;洪秀全這個人可以說就是一個小人,因爲其考不中科舉,爲此對政府產生厭惡,而且自己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做皇帝。所以造反反對清王朝,其實都是爲了自己的私利。而且,其以所謂拜上帝教爲基礎,以宗教控制人心,以宗教蠱惑,差點讓中國人的信仰和文化毀滅,而這一切還只是爲了自己的私利,這不得不讓人憤怒。

第二,貪圖享樂;洪秀全在初期進展順利,打進南京,建立太平天國後,就貪圖享樂,沉溺於後宮佳麗三千。而且嚴苛的*下屬,百姓分成男女營,夫妻*分離,而自己卻是妻妾成羣,奢侈無度,浪費資財,而治理下的百姓卻是窮困不堪,賦稅繁重,民不聊生。這使得其更加的被唾棄,而且其貪圖享樂,還製造內部的*和*,將主要的功勳大臣基本上都殘害,最終也斷送了整個太平天國。

第三,損失慘重;太平天國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是卻造成了十分慘重的損失。最直接的就是造成江南屍橫遍野,餓殍遍地,整個損失的人口超過一個億。而且對於百姓造成深重的災難,使得國家倒退了幾十年,很多城市,鄉村被毀滅,使得南方的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這無疑也是洪秀全後世被唾棄的重要原因。

所以洪秀全堪稱古代農民起義中,最爲惡劣的一位領袖,也是極度的不稱職的領袖,給予國家,百姓,下屬都造成了難以挽回的災難,卻只成全了自己的享樂,能不被後世所唾棄麼!

洪秀全真的是好人麼

一個人是好還是壞都是相對的。即使是人人稱頌的大好人。也有人背後恨他,叫他惡人的。比如曹操,人稱奸雄,但在蔡文姫那裏,他是有情義的人,在關羽眼裏。也不是惡人。洪秀全是起義領袖,是個英雄。他最終失敗了。但跟他是不是好人沒關係。成王敗寇,自古如是,。人性是複雜的,無論成敗,他們都是多元的人。是不是好人。看從哪個角度看。歷史學家看太平天國可能更客觀。建議多看看有關太平天國曆史學家對洪秀全的分析,最好找對他成長背景敘述較多的分析。一個人好和不好跟青少年時期的成長和所受影響有直接關係。望採納

有哪些名人評價過洪秀全? 謝謝

1、【毛澤東】1949年,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指出:洪秀全等人“代表了在中國*出世之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2、【孫中山】孫中山曾說說:“洪秀全未成而敗,清人貶之爲寇,而我們4人(指孫中山、陳少白、尤列、楊鶴齡)的志向正如洪秀全一樣,那麼,我們4人倒成了清廷的‘四大寇’了。”

3、【陳旭麓】陳旭麓教授在對比曾國藩和洪秀全時說:“兩者對比,洪秀全似乎更具有理想主義色彩,但他的理想在現實中(中世紀)是一種異端。曾國藩則更懂得中國社會,並因此能夠代表中國傳統社會。前者用理想匯聚力量,後者用傳統匯聚力量”。

4、【馮友蘭】馮友蘭教授在《中國哲學史新編》一書中說:“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國,因爲太平天國要推行神權*,假如太平天國統一了中國,太平天國的歷史將倒退黑暗時期——中世紀”。馮友蘭認爲曾國藩和洪秀全的鬥爭,是“從中西兩種文化、兩種宗教,即有西方宗教鬥爭中所謂‘聖戰’的意義,這就曾國藩和太平天國鬥爭的意義”。

洪秀全的個人性格和思想程度是怎樣的?

作爲太平天國運動領袖,洪秀全自認爲是照耀萬方的太陽,“五百年臨真日出,那般爝火敢爭光”自視甚高。把他與自卑心理連在一起,似乎令人費解。其實,許多人(包括偉人)內心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洪秀全是具有強烈自卑感的人物,研究他的自卑心理及這種心理對其性格的影響,對於深刻認識,全面評價洪秀全這一歷史人物將具有積極意義。

1 自卑心理形成與補償行爲自卑心理是指個人所體驗到的自己的缺點、無能或低劣而產生的不如別人的心理。洪秀全自卑心理的形成跟他的生活環境和個人經歷緊密相聯,大致說來,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1 出身低微,是洪秀全產生自卑心理的淵藪

洪秀全,1814年出生於廣東花縣芙蓉幛附近的福源水,不久舉家遷至距廣州城北約45公里的官祿土布,當時曾有這樣一首民謠流傳:“官祿土布,官祿土布。食粥送薯芋。蒼蠅咬粒飯,追到新街渡。”農民生活的悲慘境況可窺一斑,洪秀全的青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樣一個貧窮不堪的小村裏度過的。據洪仁玕回憶,洪秀全少年時“兩兄助其父耕田,又種些瓜菜,全家食糧由此供給。”洪秀全7歲入塾讀書,全家節衣縮食,盡力爲其籌措學費,但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幸得幾位族人相助,“贈以衣物”,加之他聰明好學,有幾位老師自願不收學費而教之,才使他有機會念了幾年書。儘管如此,到16歲那年,實在由於家境不濟,還是不得不中途輟學。洪秀全的家世在貧窮的官祿土布充其量也不過是個中農而已。在“官以賄得,刑以錢免”的時代,既無富足家資,又無顯赫親貴的低微出身,給洪秀全應科舉試帶來較大不利,屢試不中,最終連個秀才都未撈到。

家庭出身的寒微,使洪秀全青少年時代就飽受生活磨難,年輕的心靈難免會受到創傷,於是漸漸就產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其發動起義後,低微的出身又常爲統治階級所攻擊,“所謂僞天王者,姓洪,深居不出,本廣西乞丐。”在他們眼中,洪秀全不過是一山野乞丐。這種攻擊,不能不觸及洪秀全內心深處自卑的角落。於是,他就不斷採取措施擡高自己及整個洪氏家族的地位,甚至依靠一個自創的宗教,把自己神化。這種做法其實正是其內心自卑的反映。奧地利著名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由於自卑感總是造成緊張,所以爭取自卑感的補償行爲必然會同時出現。”洪秀全自比爲太陽,他的妻子則爲太陰月亮。同時,在太平天國內部實行一套嚴格的“分貴賤”、“判尊卑”的等級制度。1853年定都天京以後,洪秀全更是把自己搞得尊貴無比,規定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出入天王府。天王特權,較之歷代封建帝王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在個人生活上,洪秀全相當奢侈腐化。太平軍剛剛攻下南京,他就開始大興土木,營造比明清故宮還要大得多的“侈麗無比”的天王府,並廣選民間秀女入宮。天王進膳,也要放炮奏樂,鼓聲、鑼聲、鈸聲與炮聲交作,膳畢始停。御膳用品也多是金制的。羅爾綱先生曾就有關材料,說洪秀全擺的是帝王的威風,過的卻是農家勤儉的生活。此說似有替農民領袖開脫之嫌,頗難服人。實際上,洪秀全滿腦子的享樂思想,這固然跟他思想中的封建性因素有關,同時與他因家庭出身的卑微而導致的自卑心態亦不無關係。他正是力圖通過擡高、神化自己的地位和過分突出天王特權等措施來補償他的自卑感。

1.2 多次科場失第,是洪秀全產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

同一般的封建士子一樣,洪秀全自幼“熟誦四書、五經、孝經及古文多篇,其後更遍讀中國歷史及奇異書籍,均能一目瞭然”受的是儒家傳統文化教育。渴望由士而仕,一舉成名,完成由“田舍郎”到“登天子堂”的轉變,可以說是洪秀全夢寐以求的願望,而且洪秀全聰穎好學,其家人和族人都對洪秀全抱有極高的期望,洪秀全自己也希望通過科舉,謀取功名,光宗耀祖。他曾先後四次(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赴花縣、廣州應試,然而命運卻總與洪秀全開玩笑,“初考時其名高列榜上,及復考則又落第。”正所謂希望的花兒開得愈紅,失望的果子卻結得愈大。

1837年,第三次考試失敗後,洪秀全大病一場。病間,他做了許多荒誕的怪夢,這些夢幻在以後的太平天國文獻《太平天日》中被大加渲染,解釋爲洪秀全被上帝召上天堂,授以“除妖”大任。其實,從夢幻的種種跡象:乘轎去天堂,見到“無數穿龍袍角帽者”和“頭戴高邊帽,身穿黑龍袍”的上帝等等,結合洪秀全當時的心態,不難看出洪秀全所說的上天堂實際上是夢見自己中秀才後到學政衙門拜師的景象。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說,夢是願望的達成。洪秀全因考不中秀才而致病,他只能在病夢中“實現”中秀才的願望,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中的幻象是對其現實殘酷的安慰與補償,洪秀全當然願意沉浸於這樣虛無的幻境中。然而夢幻終究是夢幻,當他醒來時,他面對的依然是冷冰冰的現實。悲苦鬱悶中,他細讀了《勸世良言》,從中受到不少的啓發,萌發了反抗清王朝的念頭。但這時他的希望還未最後破滅,獵取功名之心依然未死。1843年他第四次應考,結果還是名落孫山,通過科舉獵取功名的希望又一次成爲泡影。此時長期壓抑在他心頭的憤恨一齊迸發出來,發誓“不考清朝試,不穿清朝服”,“自己來開科取士”。結合以前讀過的《勸世良言》的內容,聯繫自身虔誠信奉文昌、魁星卻連個秀才都不中的事實,洪秀全想到他們絕不是真神,同時他從中得到了補償的辦法,即信奉“上帝”爲惟一真神並去傳播這一信仰,通過信教、傳教來補償從科舉仕途中不能得到的享盡榮華富貴的優越感。

從洪秀全發動起義後,採取種種嚴厲的排孔斥儒活動中,我們亦能清晰地看到科舉失第給洪秀全精神上的沉重打擊。1848年,洪秀全向拜上帝會宣佈《太平天日》這一*神話時,就借皇上帝的權威,辛辣地嘲弄和鞭撻孔子及其經書,宣稱“推勘妖魔作怪之由,總究孔丘教人之書多錯”,孔子強辯,皇上帝便派人將孔子提來*鞭打,以致孔子再三討饒,“哀求不已”。這個故事把洪秀全對孔子及其學說的不滿表達得淋漓盡致。太平軍進軍途中,廢偶像、搗孔廟、燒經書,所謂“敢將孔孟橫稱妖,經史文章盡日燒”。據張德堅在天京目擊所述:“搜得藏書論擔挑,行過廁溷隨手拋,拋之不及以火燒,燒之不及用水澆。讀者斬,收者斬,買者賣者一同斬。”這些舉措,正是洪秀全由科舉不第而產生嚴重自卑心理的絕好註腳。

1 3 楊秀清、蕭朝貴代“天父”、“天兄”傳言,直接對洪秀全至高無上的教主地位構成挑戰,是加重洪秀全自卑感的又一原因

1848年,拜上帝會受到地主階級破壞,一時陷於羣龍無首的危局,在這種情況下,楊秀清,蕭朝貴相繼出面,假託天父、天兄下凡附體傳言,以天父、天兄代言人的身份發號施令,穩定了人心,團結了會衆。但同時這種做法也直接威脅到洪秀全惟我獨尊的教主地位,本來洪秀全是天父次子,天兄之弟受命下凡誅妖。但楊、蕭借天父、天兄下凡附體發號施令時,洪也只有跪地聽命的份,不敢有絲毫反抗。靠“天父”這至高無上的萬能法寶,楊秀清實際上成了拜上帝會和後來太平軍的潛在首領。

據史料記載,楊秀清曾多次借天父下凡,斥責、*諸王及洪秀全長、次二兄。更有甚者,楊秀清1853年11月又借“天父”之名,指責洪任意打罵部下,要“杖責四十”,北王及衆官俯伏地下哭求亦不得免,直到洪願意俯伏受杖方罷。此後,楊還用“下凡”辦法,宣稱“不可盡毀古書”,一方面是糾正了洪的錯誤,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天王說了不算只有“天父”說的纔算。由此可見,平時高高在上,尊貴無比的天王,在楊借“天父下凡”時,也不得不甘受斥責,唯命是從,在天朝諸王及衆臣面前尊嚴盡失。這不能不強化洪秀全內心原本就有的自卑。建都天京以後,洪秀全獨居深宮,一道“止行”詔把自己與外界隔絕,這種做法不正是其在現實面前感到無能爲力,虛弱自卑的外在表現嗎?

楊秀清具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又有“天父附體”的特權,所以在廣大太平軍將士中享有崇高威望。而且,隨着地位的穩固,他開始熱衷於個*威,“威風張揚,不知自忌”,直至發生“*封萬歲”的事件。對東王的飛揚跋扈,洪秀全顯得虛弱無力。他只能在內心中感到更加自卑。同時,對楊秀清的態度也開始由推崇、賞識到妒忌、憎恨的轉變。史學界一部分人否認天京事變中洪密詔召韋進京殺楊的事實,實際上,從當時客觀形勢分析,如果沒有洪的密令,韋是不敢也不能殺楊的。*事件發生之後,洪也沒有出面制止和馬上追查韋的反叛行爲。石達開回京,指責韋的擅殺,卻遭韋威脅*逃出天京,韋殺其全家。對這樣的惡性事件,洪不但未予制止,反而懸賞通輯石達開,以“官丞相,金六百兩”的賞格“購其首級”這些都證明至少洪對韋是持慫恿和支持態度的。從洪秀全當時的心態來看,由於內心深處強烈的自卑感,他決不是那種心胸寬廣之人。長期以來,他時時刻刻感到楊秀清對於自己地位和寶座的威脅,感到自己是在楊的陰影下生存,借韋之手殺楊,對他來說,是解除了一個心頭大患,對其自卑心理當是一種很好的補償。

2 自卑心理與性格特徵

“人的性格是對事物的態度和行動方式概括化和定型化的結果”,“表現在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相應的行爲方式之中”。性格的形成跟個人的生活環境、生活經歷和社會實踐活動分不開。由於上述種種原因,洪秀全具有強烈的自卑感,因自卑感的作用,洪秀全的性格中有明顯的暴烈、殘酷、剛愎自用、多疑、缺乏自信等特徵。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爲突出的特徵。《天父詩》中有多處反映他發怒生氣的情景。如“亮(火)衝起來誰人受,亮(火)不救開燒死該!”“亮(火)起跪求要虔誠,亮(火)未救縮莫起身。”諸如此類的句子,《天父詩》中隨處可見。楊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責洪秀全“性氣太烈”。而且洪秀全發火,有時是無端的。羅爾綱先生說這是他當年患病留下的後遺症,其實,從心理上進行考察,這跟洪秀全長期在自卑感作用下內心抑鬱、煩躁不無關係。

洪秀全一旦火起,就會嚴厲地責罰人,輕則斥責、餓飯、杖責,重則斬手斬腳、殺頭甚至更爲慘酷。而且洪秀全性情固執,脾氣暴烈如火,根本不給人分辯的機會,說什麼“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嬸錯無哥錯。只有人錯無天錯,只有臣錯無主錯”,往往爲一些小事,大耍威風,對身邊有功之臣也隨意“以靴頭擊踢”或“杖責”,“身有喜事者”亦不能免。暴烈殘酷到了無以復加、令人髮指的地步。他力圖通過嚴酷的刑罰維持其至高無上的特權地位,如此動機背後的驅動力,正源自他內心的自卑感。

固執褊狹,剛愎自用是洪秀全性格中的又一特徵。在太平天國運動前期,迫於鬥爭形勢的嚴峻,洪秀全還比較注意聽取不同意見,但隨着鬥爭的節節勝利,他開始變得剛愎起來。1853年11月,楊秀清借神權要杖責他,理由之一就是勸其納諫,並說:“諺雲:‘木從繩而得直,君從諫而得正。’是故君有未明,良臣啓奏,君則當從”。天京事變前,掌握實際軍事指揮權的是楊秀清,因而洪的剛愎,固未給太平天國帶來明顯的損失。天京事變後,洪秀全宣佈“主是朕做,軍師亦是朕做”,然而他長期脫離實際,缺乏對軍事形勢的全面瞭解,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他聽不進正確意見,以天王權力強令執行,使鬥爭屢遭挫折。

1863年12月,天京城遭重重包圍,危在旦夕,李秀成從丹陽趕回天京,向洪提出“讓城別走”的合理建議,卻遭到洪劈頭蓋腦一番嚴斥:“朕奉上帝聖旨,作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不用爾奏,政事不用爾理,爾欲外去,欲在京,任由於爾。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洪秀全的固執武斷,終於導致失掉挽救天國的最後時機,加速了天國的敗亡。對此李秀成在自述中說,天王“京城不固,久悉在心,因自好高,不揣前後。”其實“好高”的表象之下,掩飾的正是洪秀全在鬥爭形勢異常困難的情況下,感到心恢意懶 ,萬念俱滅而不圖振救 ,是其內心虛弱自卑的表現。形勢愈嚴峻 ,他的自卑感愈強烈 ,表現得也更加固執。

此外 ,洪秀全性格中還有明顯的多疑、不自信的特徵。多疑性格主要體現在洪秀全的用人上。天京事變在他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但他沒有從血的教訓中醒悟過來 ,禮賢下士 ,勵精圖治 ,反而認爲“禍根源於外姓外臣” ,由此便產生了一種多疑的反常心理 ,開始猜忌外臣 ,任人唯親。

天京事變後 ,深孚衆望的石達開是惟一輔佐天王、“羽翼天朝”的人物 ,洪秀全對他卻心生疑忌 ,“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 ,衆人歡悅 ,主有不悅心” ,故用其兄“挾制翼王”最終導致石達開出走 ,剛剛遭受重創的天朝又一次大受損失 ,實際上是洪秀全猜賢忌能 ,自毀長城的結果 ,天京事變後 ,“國中無人 ,朝中無將” ,洪秀全提拔陳玉成 ,李秀成等青年將領進入領導核心 ,但對他們也並不信任。陳玉成安徽戰敗 ,洪氏集團藉口防潰兵 ,封江阻他歸京 ;陳玉成殉難後 ,李秀成獨撐危局 ,天王猜忌更甚。李秀成說 :“那時主見我轄百萬之衆 ,而何不忌我爾 !……主觀我兵權重大 ,總計分割我權。”洪秀全多疑 ,對朝臣普遍不信任的心態因於他的自卑。由於自卑而缺乏自信 ,使他對洪氏集團以外的任何人都十分猜忌 ,想重用而又不信任 ,且用且疑 ,只能導致軍隊離心力加劇。

洪秀全缺乏自信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他日益迷信自創的“上帝”而不能自拔。在太平天國後期的鬥爭中 ,他信天不信人。廣大將士出生入死 ,用鮮血和生命換取的勝利 ,在他那裏變成了“天靈”的結果。因而士氣受到嚴重摧殘 ,極大地影響了戰鬥力。越到後來 ,他越發迷信 ,甚至到了喪失理性的境地。天京被困 ,危在旦夕 ,李秀成指出城中兵少將寡 ,提出“讓城別走” ,他卻說“朕之天兵多過於水”的癡話 ,簡直到了衆人皆醒他獨醉的地步。

不自信的另一表現是濫封王爵。從 1862年初 ,封陳坤書爲護王始 ,到10月封王 30餘人 ,1863年4月封王達 90多人 ,到太平天國失敗時 ,封王竟達 2700餘人。 洪秀全對自己和天國前途缺乏信心 ,他想通過封王的辦法來維繫日益渙散的人心 ,鞏固自己萬年一統的江山 ,事實上卻使太平天國的*更加混亂 ,收到的是恰與之相反的效果。

自卑心理尤如一把雙刃劍 ,因爲自卑而成就偉大事業的人很多 ,因爲自卑而一事無成的人更多。洪秀全因家庭出身卑微和多次科場失第等原因 ,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由自卑而產生追求優越感的補償要求 ,他走上了反清起義的道路 ,並取得過重大勝利。但自卑在他的性格中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而且愈到後來鬥爭形勢愈嚴峻 ,他的自卑感也愈強烈 ,由自卑而導致的性格中的消極因素表現得也就愈加明顯 ,最終給整個太平天國運動帶來了巨大的無可挽回的損失

洪秀全是上帝什麼人?

附耶邪教。自稱是上帝的二子,耶穌之蒂,成耶穌爲“天兄”。古代的農民起義,領袖都會神化自己的。

標籤:洪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