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IT科技 > 

雍正帝是什麼人

IT科技1.08W

現在對雍正的評價雖然正面了許多,但依然不能客觀,佛家大德印光大師是親口認可了雍正是開悟的人,這一點在秦漢以後是獨一份,雍正的智慧和境界絕對高於他的父親康熙,所謂的篡位、玩陰謀、兄弟都是絕對不可能的,可以說雍正是真正清朝的扎

雍正帝是什麼人

1、您可以介紹一下雍正帝的身份嗎?

歷史上雍正的額娘德妃在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胤禛,還是德嬪的烏雅氏因爲身份不高,出生不久後的胤禛被送給有高貴出生並且無子嗣的康熙表妹佟佳貴妃收養。康熙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德妃烏雅氏的重心就移到六阿哥上了。康熙二十四年,胤祚病故。康

雍正帝是清朝第五個皇帝,其全名爲愛新覺羅·胤禛,廟號世宗。蒙古尊稱他爲 納伊拉爾圖託布汗。他是康熙帝第四子,母爲孝恭仁皇后。

雍正簡介 清世宗 雍正皇帝朝服像 年輕時跟從顧八代、徐元夢等學習經史,又與禪僧接近,稍懂佛學,精通禪學。曾隨聖祖巡幸江貨幣(20張)南,朝佛五臺山,秋獮熱河(今河北承德),並奉命往祭曲阜孔廟、盛京(今遼寧瀋陽)祖陵。康雍乾盛世130多年,雍

2、雍正帝在位期間做了哪些改革?

雍正帝一生最愛女人是誰?不是寰寰而是年羹堯的妹妹 心情寄語 2016-10-0504:311.1萬閱讀 說敬肅皇貴妃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但是提起她的哥哥年羹堯大家應該就都都知道了,肅皇貴妃是滿洲貴族官宦之家的女兒,父親是當時的湖廣巡撫,她的哥

雍正帝在位期間,方面,重整政府機構,如爲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在中央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並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而且建立祕密立儲制度,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同時對吏治也做了一系列改革。。經濟方向,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軍事方面,特別是在雍正七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愛新覺羅,名胤禛(zhen),滿族,康熙帝第四子。胤禛是德妃所生之子,《清史稿·世宗本紀》上說他“有異徵,天表魁偉,舉止端凝。”他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爲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

3、我們在故宮看到的軍機處是雍正帝設立的嗎?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經常會出現門人這個說法,比如任伯安是九爺的門人等等。年羹堯是雍正皇帝的心腹,同時也是雍正皇帝的門人。那麼,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出現了,門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歷朝歷代都沒有門人這個詞語。門人是

是的。在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泄露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爲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雍正十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軍機處的大臣由皇帝挑選,由內閣大臣兼任,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跪受筆錄,他們的活動都是在皇帝的監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話記錄的。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就有了固定助手,可以及時處理政事了,所以他的權力比朱元璋還要集中,可以說他是真正的集權力於一身,總理天下庶務。

他在位時共做了6大卓越的貢獻: 第一:就是整頓吏治,雍正做皇子的時候,對康熙晚年上的弊端,官場上的,看得比較清楚。雍正他45歲繼位,盛年的時候,已經比較成熟了,雍正一上臺就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雍正元年的正月,雍正連續下了13

4、雍正帝在歷史的評價如何?

他在位時共做了6大卓越的貢獻: 第一:就是整頓吏治,雍正做皇子的時候,對康熙晚年上的弊端,官場上的,看得比較清楚。雍正他45歲繼位,盛年的時候,已經比較成熟了,雍正一上臺就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雍正元年的正月,雍正連續下了13

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雍正帝在位僅有13年,然而他卻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迅速扭轉了康熙晚期積弊嚴重,社會發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礎上,所謂康乾盛世才進入鼎盛時期,使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文化達到其最高峯。在這一爲期百年的歷史進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啓後作用,無可或缺。

不是,最愛的是年羹堯的妹妹,敦肅皇貴妃,最簡單的理由就是雍正本來子女就少,她生的最多,最疼愛,可惜都沒成年就夭折了。因爲喜歡她,年羹堯獲罪還是在貴妃死後才處死的,而且只獲罪年羹堯這一脈,年家其他人都沒受到牽連。生:愛新覺羅·福宜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清朝的雍正皇帝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做過一些什麼樣的事情?

他在位時共做了6大卓越的貢獻:

第一:就是整頓吏治,雍正做皇子的時候,對康熙晚年*上的弊端,官場上的*,看得比較清楚。雍正他45歲繼位,盛年的時候,已經比較成熟了,雍正一上臺就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雍正元年的正月,雍正連續下了13道諭旨,總督、巡撫、布政司、知府、知州、知縣、文官還有武官,告誡他們不許貪污,不許受賄,不許剋扣,武官不許吃空額,違者嚴重治罪。

他成立會考府,就是對財政進行審計,審計出問題,要嚴肅處理,譬如說戶部虧空了二百多萬兩銀子怎麼辦?凡是有關的堂官,在任的、離任的一率退賠。這一招很靈,對官場*的風氣給予很大的震動,扭轉了康熙晚期的官場的*作風,整個機關從內閣六部一直到省府州縣,出現了一個比過去更好的一個勤政節儉的局面,國庫比康熙的時候就更充裕了。對他評價是這樣的,《清史稿·食貨志》:“雍正初,整理財政,收入頗增”。史學家評論說雍正:“澄清吏治,裁割陋規,整飭官方,嚴懲貪墨,實爲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都是收到一定的時效,可以說沒有雍正大刀闊斧整頓吏治,也就沒有乾隆的盛世。

第二:設立軍機處。原來清朝軍事方面的大事主要是由議政處來做,行政方面主要是內閣。雍正在議政處和內閣之外設立了軍機處,軍機大臣開始二三人,後來多的時候到*人,一般的情況下,五至七人,軍機大臣直接對皇帝負責,雍正皇帝幾乎每天召見軍機大臣,共商軍政大事,重大的事情,軍機大臣直接奏報到皇帝。

第三:完善密摺制度。密就是祕密。奏摺有學者考證,順治晚年有了,康熙就很多了,康熙的時候,有資格上奏摺的大約一百來人,雍正把它推廣,取得上奏摺資格*約有1200人左右,就是擴大了信息的來源。奏摺可以不通過內閣,不通過議政處,而通過奏事處直接到雍正那兒,雍正把批示也不通過內閣,直接發還到上奏者本人,這樣雍正就可以從全國各地各個方面瞭解下面的情況。密摺和軍機處合在一起,極大強化了皇權。

第四改土歸流。大家知道少數民族地區,它原來的管理體制是土司,頭人是土司,頭人和土司是世襲的,不受朝廷任命,世世代代做土司,時間做久了沒有監督,有的土司做壞事*,中央的政令不能直接下達。到雍正的時候,全面改土歸流,在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全面推行改土歸流制度,流就是流官,由朝廷派官,有任期,可以流動,所以叫改土歸流。這樣朝廷的指令可以直接到了民族地區,官員受朝廷的監督,要輪換,這就大大加強了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也有利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五:攤丁入地。我們中國在皇朝時代,長期以來是土地和人丁分頭納稅,土地稅、人頭稅,到雍正的時候,在已有辦法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攤丁入地制度,就是把人丁的那個人頭稅攤到土地裏頭,這可以使得一些窮苦的沒有土地的人,免徵了人頭稅,這樣一來,它的正面影響減輕了是封建的人生依附,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康熙50年以後,宣佈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了乾隆的時候,中國人口達到三億,道光的時候達到四億。

第六:廢除賤籍。大家知道印度古代有賤民,清朝雍正之前也有賤民,當時明朝以來戶口有軍籍,有民籍,民籍就是士農工商。賤籍就是賤民,不屬於市農工商,他們不能讀書,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世世代代身份不能改變。這些賤民身份很底下,賤籍據說從宋朝以來就延續下來了,做一些被人看不起的工作。雍正先後下令取消賤民,取消賤籍,讓他們編爲民籍,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這種人雖然人數不是太多,但是在歷史上是有一種積極的進步的意義。

第七:建立祕密立儲制度。大家都知道雍正在做皇子的時候,衆阿哥的儲位爭鬥是極其嚴重的,所以雍正的時候建立祕密立儲制,把傳位昭書隱與正大光明匾的後面,在皇帝駕崩之後,由軍機處及內閣的衆大臣宣佈遺昭。可以說這種制度很有效的阻止了自雍正皇帝以後的儲位之爭,也沒能讓九王奪嫡的悲劇在歷史重演。

從清宮“上喻檔”中分析,可以看得出雍正皇帝是一位性格剛烈,嫉惡如仇,爲人比較務實的改革型的皇帝。總之雍正在位13年,對許多的事情做了重大的改革,特別是對一些制度方面做了些改革。所以到了雍正的末年,扭轉了康熙末年的一些不好的風氣,而使清朝的歷史繼續向上發展。所以雍正既繼承了他父親康熙的有力的措施,又糾正了康熙時期一些錯誤的措施,改變了康熙晚年那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同時雍正的許多措施,也爲後來乾隆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所以說雍正是“康雍乾”三代,他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我們說“康乾盛世”,嚴格說起來是“康雍乾盛世”。

所以總的來說,他在維護社會穩定,使國家豐裕太平的方面是一個好皇帝。

歷史故事:雍正帝最愛的女人是誰,是熹妃嗎

不是,最愛的是年羹堯的妹妹,敦肅皇貴妃,最簡單的理由就是雍正本來子女就少,她生的最多,最疼愛,可惜都沒成年就夭折了。因爲喜歡她,年羹堯獲罪還是在貴妃死後才處死的,而且只獲罪年羹堯這一脈,年家其他人都沒受到牽連。生:愛新覺羅·福宜,愛新覺羅·福惠,愛新覺羅·福沛,皇四女。

雍正: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和平,實能贊儴內政。——見封皇貴妃年氏冊文

雍正在冊書中充分肯定了她的品性。稱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爲親王側妃。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並且也暫時緩和了對年羹堯的處分。

皇貴妃死後,留下皇子福惠。雍正對此子十分寵愛,甚過別的皇子。雍正六年,8歲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傷心,下令“照親王例殯葬”。年過18歲的弘曆和弘晝連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爲親王時,就說過:“朕弟八阿哥,素爲皇考所鍾愛”。證明了雍正寵愛福惠是弘曆等兄弟所深知的。

乾隆二年(1737年)敦肅皇貴妃金棺隨同雍正皇帝、孝敬皇后梓宮同時葬入泰陵地宮 。從雍正在敦肅皇貴妃身前死後的表現以及對她所生兒子福惠的喜愛,可以看出他對皇貴妃是很有感情,並因年皇貴妃病而暫緩對年羹堯的處罰。皇貴妃死後僅僅一個月,年羮堯就被降罪,但年皇貴妃一樣獲得祔葬泰陵的殊榮,皇貴妃父親去世後也依一等公禮下葬。也就是說,年家除年羹堯這一脈獲罪外,其餘親族並未受到任何牽連。

雍正帝勤政務實在歷史上是怎樣記述的

歷史上的雍正是一位勇於革新、勤於理政的傑出*家,他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雍正的父親康熙,可以說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統一臺灣,穩定邊陲,爲大一統的清王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康熙在晚年,由於“太平盛世”而滋長了政寬事省的思想,這時期他處理朝政的原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上下的官僚隊伍中,虛詐、迎合、粉飾、浮誇等種種*之風嚴重氾濫,已經直接威脅着“盛世” 的存亡。於是,懲治*、整頓官場風氣的重擔就落在了雍正的肩上。

雍正執掌朝政的十三年,可以說,是以務實精神治天下的。雍正剛一即位,便針對*衰頹之風進行了堅決的懲治與清肅。他直截了當地告訴文武百官:“朕生平最憎‘虛詐’二字。”“最惡虛名。”這一“憎”一“惡”,鮮明表達了他對虛僞、欺詐等*風氣的批判態度。虛假不實的奏報,在封建官場上比比皆是。因爲有那麼一種所謂巧於仕宦的官員,往往能通過弄虛作假吹拍阿諛而獲得那些好大喜功的君王的賞識,從中撈到好處。然而,這一套在以務實精神治天下興邦國的雍正皇帝那裏,卻是行不通的。

清代官場上流行着這樣一種陋習,各省文武官員剛到任時,幾乎都是極力地述說當地的吏治如何地糟,等過了幾個月,就一定奏報說,通過雷厲風行地整頓,情況已如何地好轉,以此顯示自己的才幹和政績。對這類奏報,雍正說見得太多,都看得厭煩了,“只可信一半。”

對大臣奏摺中的浮誇成分,雍正總是毫不客氣地明確指出,並進行尖銳批評。雍正四年(1726)七月,巡視臺灣的監察御史索琳上折說:臺灣地方官兵嚴加操練,精益求精,可保海疆萬載昇平。看了這一言過其實的奏報,雍正警告說:凡事最重要的是務實,不欺不隱纔算良吏,“粉飾、迎合、頌讚、套文陋習,萬不可法”。主管河南山東一帶黃河河道的總督朱藻曾接到雍正這樣一則諭訓:地方上一點小事,“何用如此誇張”,你的奏報往往是虛浮不實,“朕甚不取”,“一處不實,則事事難以爲信也”。雍正告誡百官,虛假奏報將會失去皇上日後的信任。

浮誇粉飾,在有關雨雪水旱農業收成的奏章中問題尤其突出。對此類失真奏報,雍正每每透過誇誇其談的文字遊戲擠出其中的水分。河南巡撫石文焯奏報說,全省各州縣的蝗蟲災害已撲滅十之*。雍正通過查問河南的其他官員,察覺到石文焯的奏報不是實情,於是尖銳地批評石文焯說:如果不是你在欺騙皇上,就是你本人被下屬欺騙了!可是,這個石文焯*病難改。他調任甘肅巡撫之後,依舊故伎重演。雍正四年(1726)夏天,甘肅大旱,七月下了一場小雨,石文焯趕緊奏報說:已是豐收在望,這都是皇上敬天愛民的結果。雍正看了很不耐煩,揮筆批道:“經此一旱,何得可望豐收?似此粉飾之言,朕實厭觀。”雍正就是這樣,一眼就能看出誰在說真話,誰在拍馬*,對拍馬*的人總是很不客氣。

雍正對籠統含糊的奏章也不放過。雍正十年(1732)四月,直隸總督劉於義奏報說,所屬地方三月份雨水充足。雍正覽後批評他“所奏甚屬含糊”,“不明不實”,指示他日後將各州縣雨水情況細加分別上報,不可一筆糊塗賬。同年閏五月,江西巡撫謝旻有兩個摺子,一個說冬雪頗足,春雨亦調;一個說麥收情況不如往年。雍正仔細看過批覆道:既然雨水一直充足,麥收爲何減產,二者必有一處不實,着明白回奏。雍正厭惡虛套形式,對地方官員進呈“瑞谷”,他多次下諭禁止。雍正十年(1732)秋,廣東新寧縣產有兩株一莖兩穗的稻穀,海關監督毛克明專折呈報,雍正批評他:朕屢有諭旨,凡是嘉禾瑞谷,既不必進呈,也不用奏報,你爲何專務此等虛而不實之事?

清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小官員,無不存在着欺上瞞下的虛假劣習。爲杜絕官場上的欺瞞互騙,雍正反覆提醒內外大員,凡事要躬親辦理,不可輕信屬員下手。雍正三年(1725)秋,湖北沔陽遭受水災,巡撫法敏將分設篷廠煮粥施賑之情奏報,雍正告誡他:“此等事只要勤實辦理,萬不可聽信屬員下役之欺隱。”清代刑罰,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的,多比照舊案,由於案例靈活多變,辦案人員便可隨意比附,稽查檔案的書吏接受請託、收受賄賂後,往往是斷章取義,或刪去前後文詞,只摘中間數語,或避重就輕,隨手高下。針對這種弊端,雍正諭令刑部衙門,一切“稿案”由司員“親自主稿”,以免被書吏造假欺騙。

當康熙晚年,清政府的朝中大員官僚習氣相當嚴重,這些人身居高位,卻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皇帝指令商議的事件,文武大臣們往往一味附和,並不拿出主見,很難看到直言詳議據理力爭的場面。雍正在藩邸生活四十餘年,對朝臣這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連鍾都撞不響的苟且偷生惡習看得十分清楚,他剛剛即位不久就頒發諭旨,嚴加整飭此風,他毫不客氣地指出:現今朝中九卿大員坐班,每當商議事件,往往是“彼此推諉,不發一言”,有的假裝打瞌睡,有的海闊天空地閒談,等到需要拿出主意的時候,便鼓動一兩個新來的科道官員發言表態,然後大家便“羣相附合,以圖塞責”。似此朝臣議事,何益之有?雍正指令朝中重臣,商議事件務要各抒己見,不得觀望附和。

雍正認爲,官場上流行的八面討好、圓滑世故的習氣最爲可惡,指出這種劣習實爲“國家之大蠢,妨政敗俗莫此爲甚”。訓導文武大員做官要有骨氣,要果敢剛直。雍正四年(1726)六月的一天,雍正將在京的文武大員召到勤政殿,訓諭說:現查朝臣所議定事件,大多並不合情理,究其原因,不外乎“議事理中各懷私心”,其身爲王子者,以現有衆臣,我等不必先說;那些剛提升的大臣,又以現有老臣,何需我等班門弄斧而閉口不言;而資歷深厚的老臣,深知*打出頭鳥,自己不拿意見,最後還落得個“從公議論”尊重別人的美名。

爲徹底改變這種彼此觀望的劣習,雍正宣佈,即日起將議事的親王大臣分爲三班,凡遇應議之事,分頭酌議,每人都拿出自己的意見,最後,如果所議意見相符一致,就照這一意見定稿啓奏;若是意見不完全一樣,由諸位大臣另行商議。“如此,不但不致互相推諉,而且亦各能出其主見。”雍正試圖建立一種分班議事制度,讓議事者必有所言,不得不言,從而使投機者失去附和的機會。

康熙晚年國庫中僅有家底700萬兩銀,堂堂大清帝國,竟是一副空架子。經過雍正勵精圖治,驟增到5000萬兩,這正是雍正“振數百年之頹風”,整飭吏治的成果。而奠定“康乾盛世”真正經濟基礎的,起到承上啓下中間最核心的關鍵人物自然是雍正。我們從凝聚着雍正大量心血的諭批中可見全貌。

奏摺是清代特有高級官員向皇帝奏事進言的一種機密文書,皇帝親自硃筆批示後發回呈奏者執行。這是一套嚴密的行政指令傳達制度,始於康熙二十年前後,當時總共纔有137名親信官員有此資格,所奏內容十分侷限,因而沒有形成嚴格的奏摺制度。雍正朝,擴大範圍,有資格寫奏摺的官員達1200以上,所奏之事無所不具。雍正在位期間共處置各種題本192000餘件,平均每年達14700件,親自硃批41600多件奏摺,有的批語,竟1000多字,比奏摺本身內容還要多。他在奏摺中所寫下的批語字數達1000多萬字。他幾乎每天都勞作到深夜,一年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休息,可謂日理萬機。他曾說:“各省文武官員之奏摺,一日之間,嘗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親自覽閱批發,從無留滯,無一人贊襄於左右。”雍正把他批閱過的奏摺選擇一部分編成《雍正硃批諭旨》,裝訂的線裝本足有半米厚,收錄奏摺7000餘件,這是一代勤勉之王勤於政務的真實記錄。縱觀整個歷史長河,從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到康熙這些君主,勤勉這方面沒有一人能和雍正PK。

山東兗州知府吳關傑奉到一道諭旨,令他爲政勤慎實心任事。吳把皇上的諭旨奉爲至寶,找工匠把諭訓刻在府衙大堂的屏門上。他請皇上命令各省一律刊刻諭旨,使聖旨高懸。雍正對這等刻意奉承之徒批道:“你本不是什麼超羣之才,料理好你份內的事就足可以了。此等迎合之舉皆不必,此等多事朕皆不喜。”廣東巡撫年希堯奉到雍正一道口傳諭令,年希堯寫摺子奏謝說,皇上所頒諭旨不僅周詳備至,而且料事如神。雍正看後批道:“寫來套話,何常有一句你心裏話。”福建學政黃之雋寫摺子稱頌“皇恩浩蕩”。雍正回批:“凡百隻務實行,不在文字語言。頌聖具文,朕實厭覽。”

湖廣總督楊宗仁興辦社倉等事上折,雍正硃批:“各省風俗民情不一,如何一樣行得來?總在爾等實心任事,相機而行。”給湖北巡撫馬會伯的硃批中說:“朕凡所諭,皆因人因事,權宜而發。臣工不可隨朕一時諭他人之諭,來惑自己主見”。巡視臺灣的監察御史索琳上折說:臺灣地方官兵嚴加操練,可保海疆萬載昇平。雍正警告說:“凡事最重要的是務實,不欺不隱纔算良吏。粉飾、迎合、頌讚、套文陋習,萬不可法”。

河南巡撫石文焯奏報說,全省各州縣的蝗蟲災害已撲滅十之*。雍正通過查問察覺到奏報不實,遂嚴厲地批評說:“你不是在欺騙皇上,就是你本人被下屬欺騙了。”這個石文焯調任甘肅巡撫之後,依舊故伎重施。雍正四年甘肅大旱,一場小雨後,石文焯趕緊奏報已是豐收在望。雍正看了很不耐煩,揮筆批道:“經此一旱,何得可望豐收?似此粉飾之言,朕實厭觀。”

陝西巡撫馬爾泰奏報說風調雨順是仰賴皇上洪福。雍正用硃筆在“洪福”二字旁畫線,批道:“仰賴洪福,這類套話實在沒味。朕已再三告誡內外百官不要做迎合虛文,已是口乾舌燥了,你竟仍務此道,難道沒長耳目嗎?”劉應鼎升任四川布政使後寫摺子謝恩,說見識短淺。雍正批道:“似此心口相違之空文,朕實厭而惡之。”陝西降雪,巡撫武格沒有及時奏報。當皇帝追問時,武格回奏說“臣等愚昧,實難辭咎。”雍正用硃筆將“愚昧”二字劃去,十分惱怒:“朕深惡此等虛詐俗談。若把你這個愚昧之人用爲封疆大臣,那麼朕的愚昧又怎樣講?還是誠實一些好,這樣的空文再也不要有了。”

福建巡撫黃國材在奏摺內表示要“實力奉行”,雍正在這四字旁批道:“全在此四字”。雍正在給江蘇巡撫張楷的一條硃諭中寫到:“爲官者要有所作爲,‘惟以實心行實政,重公忘私,將國事如身事辦理”。朝庭在全國各州縣設立“講約所”,每月初一召集農民宣講《聖諭廣訓》。河南山東兩省總督田文鏡據實陳奏不同意見,說農事繁忙,按月宣講實在有所不能,他建議在農閒時酌情召民宣講。他對皇帝已經批准的事說了“不”。雍正揮筆批道:“此奏可嘉處不勝批諭。”

儘管雍正器重田文境,但因其奏摺頻繁而責他:“你差人奏摺太勤了,何必費此無益盤纏,況朕日理萬機,亦覺煩索。”雍正給寧夏道員鄂昌的硃批中明確批示:“遇有應該呈報的事情,就是在一個月內上奏幾次也是應該的;如果沒有什麼可奏報的,哪怕是幾年沒有摺子送來,朕也不會怪罪你的。”主管漕糧運輸事務的總督張大有希望朝廷准許用驛站馬匹奏報漕運事務。雍正答覆:“若有要緊奏摺,可乘驛馬送來;一般尋常的奏報,像某船經過某閘之類,不但不應當騎驛馬,而且可以免去不奏。”廣東巡撫年希堯具呈三件摺子,雍正看後發現,折內所談之事早就曾經上報各部了,遂批道:“已經報到部裏的事,又何必多此一奏,是不是你廣東省內沒事可報而又非找事上奏纔好,這麼遠的路途,專門派人送來這等無用奏摺,不知你用心何在?”

貴州巡撫石禮哈奏請陛見,希望當面奏報地方事務,聆聽訓旨,雍正批示:“道路甚遠,不必無益之往來。便再來陛見,亦不過朕批來之旨教勉你耳。若能實力遵行,勝來陛見十次也。”廣東布政使甘汝來奏請陛見,雍正簡直要急了說:“所奏實屬無知,‘朕指示汝莫務虛名,莫務小惠’,‘實力實心,勇往辦事’,此類諭旨已是多次,你不實力遵行,而總是請求覲見圖虛榮,如此來往萬餘里,曠職奔走道途,實不解汝是何意。”

對沒有確切把握的事情,雍正常常讓熟悉情況的地方官員討論決定。兩廣總督孔毓珣就田地使用問題具呈奏摺向皇上請旨,雍正在摺子上寫到:“朕不洞知地方情形,難以懸諭。”嶽鍾琪統兵討伐叛亂的準噶爾部就如何進軍用兵等問題請示皇上,雍正嚴厲批評他說:“朕在數千裏之外,怎知道當地具體情況,這都是你大將軍因時因地酌情辦理之事,朕怎麼可能神機妙算、給你下命令呢?”

雲貴總督鄂爾泰對不完全適合本地情況的諭旨敢於變通執行,提出不同意見,雍正稱讚他說:“鄂爾泰是爲國家做官。”而云南巡撫沈廷正則一味迎合諭旨,雍正嚴厲斥責他:“沈廷正乃爲沈廷正做官。”

雍正曾任命一個叫周英的人到*統領軍隊,後來發現這個人平庸浮躁,便很坦率地對大臣說:“此事用此*錯了,這實在是朕的過錯。”浙江有個叫王鈞的道員要捐四萬兩銀子修築西湖工程。雍正批示:“讓他捐,他若是不捐,朕便不會輕易地放過他,他這些年做官的名聲太差了,讓他出錢消災好了。”當雍正發現自己張冠李戴後,作了世人難以想到的批示:“豈有此理,朕大錯了!朕錯記名字,王鈞做官名聲好得很,把他當成馬鍾華了。朕的過錯,慚愧,慚愧。”

雍正的硃批絕不是都這樣盛氣凌人的口吻。有許多奏摺他體諒寬宥令人感動。青海平定之後,雍正給年羹堯的摺子批覆說:“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臺灣總兵藍延珍因自己名字犯諱上奏改諱,雍正硃批,“不必。你的名字朕甚喜歡。”年羹堯倒臺後,孔毓因爲年辦過事怕受牽連而上折請罪。雍正批覆:“此等小過,朕豈有不涼之理?朕不怪爾也。年的罪過是皆朕識人不明,誤寵匪人。朕自引咎不暇,何顏累及無辜也?”

雍正還常常在臣工請安的摺子上批覆一句:“朕安。卿好嗎?”“朕躬甚安好,你好嗎?”有的批覆讓你都不敢相信這是九五至尊皇上說的。“李枝英真不是個人。大笑話,大笑話。”“該!該!該!該!”“傳口諭給他,朕笑的了不得,真武夫也。”“好事好事。讀此奏書之後而不高興嘉獎的,除非不是皇帝。”也有發牢*的,“朕之憤懣氣鬱,其苦亦不可言語形容也,奈何。”“朕之苦衷何待言喻。”雍正在古代帝王中雖不能說是聖君,但他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表現地更爲淋漓盡致。

“在中國章奏制度史上,雍正一朝是最爲多姿多彩的時代,而帝王對硃批運用的巧妙和有效,雍正做到了前無古人。”讀雍正諭批,讀出了一個真正的雍正,瞭解了一個真正的雍正。

清史學者孟森讚譽:“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又說“其英明勤奮,實爲人所難及。”“雍正一朝無官不清。”這樣說太絕對,也無法令人信服,卻是對雍正治國一種由衷地評價。

看雍正諭批的摺子,縱觀雍正執掌朝政的十三年,可以說,他是以務實精神治天下的。“自古聖賢爲治,皆尚實政,最惡虛名。”雍正這擲地有聲的話語,充分體現了他務實的思想。雍正深諳“上行下效”這句古話,他的一生一直以身作則振作朝綱,嘔心瀝血繼往開來。這不僅在清朝十帝中首屈一指,就是在古代二百多位皇帝裏也是首當其衝。雍正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他這種安邦治國務實求真的精神,爲乾隆初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和經濟基礎。“康乾盛世”雖無“雍”字,但絕不能無視雍正實實在在存在的獨特作用,非常貢獻,雍正才實爲盛世的締造者。由是可以說,“康乾盛世”絕對要說成“康雍乾盛世”才公正。

雍正爲什麼會成爲皇帝

一、他的才能和務實精神會取得一些人的支持,他的屬人戴鐸曾向大學士李光地稱道其主子:“才德兼全,且恩威並施,大有作爲。 ”事實上,在爭奪皇儲的鬥爭中,雍正帝提出整頓積習的振作有爲的*方針,與八皇子胤禩的仁義方針相對立,以爭取人心。

二、他善於耍兩面派手法,從而欺騙了對手和康熙帝,使政敵不以他爲意,沒有集中力量對付他,從而輕巧地取得成功。

三、他有一個集團,在關鍵時刻用上了力,如通過隆科多穩定京中局勢,通過年羹堯控制胤禵和穩定西北地區。

擴展資料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 暢春園病逝,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 雍正。 即位後,雍正帝重用康熙十三子 胤祥,不想放過政敵 胤禩等人,胤禩等人也不甘心失敗,所以雙方的鬥爭在雍正帝繼位後延續下來,他在*上採取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

首先是消除異己,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將胤禵從西北軍前召回,加以圈禁。晉封 胤禩爲 廉親王和總理事務大臣。將胤禟發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帝是昏君還是明君?爲何死的那麼早

當然是明君!他的死因有很多種解釋,如下:雍正的死因衆說紛紜,大概有以下幾種說法:

據《清世宗實錄》和《張廷玉年譜》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違和,仍照常聽政,並召見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學士張廷玉每日進見,未嘗間斷。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皇五子和親王弘晝等,御榻之側,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惡化,太醫搶救。二十三日子時,進藥無效,龍馭上賓。”前後三天,可以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書不載原因。於是,胤禛死因之謎,朝野衆說紛紜。

1、一說,胤禛是被呂四娘謀刺死的。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也有說是呂留良的孫女。當年,呂留良因*被死後戮屍,呂氏一門,或被處死,或被遣戍。但呂四娘攜母及一僕逃出,隱姓埋名,潛藏民間。呂四娘拜師習武,勤學苦練,尤長劍術,技藝高超。後來,呂四娘喬裝改扮,混入深宮,一日,乘機砍掉雍正腦袋。或說,呂四孃的師傅,原是雍正的劍客,後離去,培養了女徒呂四娘。這個民間傳說,流傳200多年。到1981年,曾發掘雍正泰陵地宮,未打開,即作罷。但民間傳言雍正棺材已經打開,雍正的遺體有屍身而無屍首,想以此證明胤禛之頭是被呂四娘砍掉的。這些傳說,都是無中生有,純屬野史逸聞。學者認爲,呂留良之案,呂氏一門,男女老幼,俱已嚴禁,不能逃逸。就連呂留良父子墳墓,都加以監視,呂女不可能逃脫。所以,呂四娘行刺雍正說,實屬子虛烏有,絕不可信。

2、二說,胤禛是被宮女縊死的。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傳說雍正九年(1731年),宮女夥同太監吳首義、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繩縊殺,氣將絕,被救活。這個逸聞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實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宮女楊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組縊帝項,誤爲死結,得不絕”。同夥張宮女害怕,跑去報告方皇后。皇后趕到,解帛組,帝氣絕,命召太醫許紳急救。《明史

標籤:雍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