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IT科技 > 

白露怎麼理解

IT科技7.4K

描寫對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的含義。 詩中“白露爲霜”給讀者傳達出節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爲蘆葦葉片上還存留着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爲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

白露怎麼理解

白露節氣:白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五個節氣,在每年陽曆的9月7日至9日中的一天,當太陽到達黃經165°時,就爲白露。

這不是詩裏面的內容,而是《在水一方》的歌詞。這首歌曲的詞是瓊瑤,曲是林家慶。這句歌詞的意思是大片的草羣青翠茂盛,白茫茫的霧氣漂浮在空中,有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悄立在河的對面。 《在水一方》是瓊瑤電視劇的主題曲,原出自《詩經》:“

白露物候:白露第一候鴻雁來。大雁開始飛往南邊過冬,他們是第一批飛往南方的候鳥。白露第二侯玄鳥歸。玄鳥及燕子,它們緊跟着大雁朝南邊飛去。去那裏享受溫暖的陽光和溼潤的天氣。可是它們有一個“怪癖”:他們總是在夜深人靜,明月當空的夜晚遷飛,而且飛的很快。白露第三侯羣鳥養羞。鳥兒們似乎也感受到了秋天肅殺之氣,紛紛開始儲存過冬的食物。這些食物主要是各種植物的果實與種子。

作者是借對白鷺平凡樸素美的謳歌,委婉地表達了對平凡、質樸的勞苦大衆讚美的真情。 出自《白鷺》,作者郭沫若;黃昏的空中,偶爾可以見到白鷺在低低地飛,

白露好養生:“白露”正處夏、秋轉折關頭,氣溫日際變化大,“白露身不露”,老、弱、病者要更注意適時增減衣服,以防受涼。

結合寫作背景1942大失敗後內憂外患及文中”晴天清晨”的提示,我覺得答案爲:瞭望東方黎明的曙光。

白露好作物:白露時節冷空氣日趨活躍,常出現秋季低溫天氣,影響晚稻抽穗揚花,因此要預防低溫冷害和病蟲害。冷空氣入侵時,可採用灌水保溫,低溫時,晴天可日排夜灌淺水;陰雨天則要灌厚水。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今年的農曆八月處八是白露。但並不是每年的農曆八月處八都是白露。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爲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羣鳥養羞。”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

白露好習俗:白露時節,有些地方會舉行祭禹王的香會習俗。在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還有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的習俗。

《白鷺》閱讀及答案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

白露好詩句: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唐代詩人杜甫寫的一首關於“白露時節”的詩:《白露》“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它”不是在望哨。從全文看,作者讚頌的是白鷺的“常見”和容易被人忘卻的“清澄”的美,而不是“鏗鏘”的美;從句式看,“人們說它是……,可它真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白鷺》這篇文章的閱讀答案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鷹擊長空937

《白鷺》閱讀及答案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然而白鷺卻因爲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減之一分則嫌□,素之一忽則嫌□,黛之一忽則嫌□。在清水田裏時有一隻兩隻站着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裏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爲白鷺設計的鏡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的站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根據短文內容完成下列各題:1.依次填入文中四個方框最恰當的一組詞是(   )A.黑白長短    B.長白短黑    C.長短白黑    D.黑短白長2、從短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適合()平常()悠閒()忘記()3、本文重點是讚美白鷺,爲何要在文中插入對白鷺、朱鷺、蒼鷺的描述?(不超過25個字)4、文章第五小節寫白鷺站在小樹絕頂,人們猜測“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這樣的猜測嗎?根據

在水一方的真正含義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依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是誰的眼眸,是誰的顫抖,是誰的酸楚,是誰的歡喜,縈繞在心頭的點點滴滴。當你步履闌珊走過每季風景,我會始終陪伴在你的左右。秋風乍涼,點點繁星,情路漫漫,歸途悠悠,我用每一天每一秒的時間來凝集對你的思念,在流失的時光中雕畫的你樣子。

 在這凌亂的城市裏,沒有你心馨的氣息,我在失重的狀態下,片刻窒息。孤獨的行走在鋼筋水泥林立之中,忘卻時間的擁擠,走在人潮之中,悵然若失的擦肩,禁不住回首去尋找飄逝久遠的影子。用你眼中的柔情裝飾歲月,或許只有等到那一天,腸思枯竭涌動着每一天念你的心。靈透的指尖,凝脂的雨露,寂寥的天籟,婉柔的旋律,落凡仙子撩心絃。天幕傳來悠揚的聲線化做絲絲縷縷的秋雨,沁潤心扉,注入你我生命中那一潭秋泓。

 時光流轉古時月,紅顏易水似春剪,

 皎潔秋色凌宵渡,回眸一笑百媚生。

 鳴奏一曲悠然自得如絲竹般絢染,詠歎今昔何夕如秋水般綢繆。紅粉佳人,綠煙燃盡,終天際之寂寥,竭靈犀之思慕,時光盡頭,愛也悠悠,恨也幽幽。明月千里,凋榭逸塵,冷不蝕頑心甘裂,不思量柔情文熙,道不盡愁腸百轉,布衣素食,薄霧繚繞,青梅煮酒,筆墨灑盡,煙雨憂憐又逢君。

 每一滴汗水與淚水所交融的心血,灌溉着文心天堂。那馨香一瓣的芳香,那溫馨如畫的山水,那流連忘返的風景,那並肩而過的身影,瀟瀟雨斜,紅爐點雪,兩心交相輝映,映照一波秋水的風清雲淡。

 縱然伊人在水一方,濁音漸澈,清雅及至,落花飄零,秋水含晴,愛也徜徉,戀也悠揚,山無棱,天地合,纔敢與君絕。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還有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我是在失落的夜裏讀這個詩的,那是迷離的,懵懂的,無味的,我還只是一

個初探知識和古典文學奧祕的小子,雖然盡有着非凡的想象,雖然盡有着曠野

的力量,雖然有着嬌巧的感觸,但那時,我對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所蘊涵的全部

力量,全部思想,我都沒有辦法解讀!

只感受到美妙的悽楚,美妙的窒息,美妙的讓我窮了全部的想象,這就是"所

謂伊人",如何在水一方呢?那代表了一種怎麼樣的懷念?代表了怎麼樣的渴念?

代表了怎麼樣的擁抱和親吻?我無從知曉,我只感受和想象着,那就是我,在遙

遠的歌唱,在望穿秋水的眼簾,在糾纏無休止的嬋娟,在你靈氣閃爍的眼眸,在

你靈巧的指尖,在你誘人的紅脣,在你深情的擁抱,以及蜻蜓點水般的撩撥,我

知道,清,你就是你,在水一方的遠望!

伊人,在水一方!

誰能知道深愛一個人的痛苦呢?

誰能知道深愛一個人的幸福呢?

如果幸福沒了痛苦,那就是麻木;

如果痛苦沒了幸福,那就是絕望.

可,伊人,在水一方,是纏綿悱惻後的感嘆,還是了了遙望着的思想,思念和感

觸,都在你與我一道的眼神.愛永遠需要勇氣,可真愛,永遠都在守望對方的眸

子!

珍藏於心,是靈魂詮釋給我們的箴言,是詩歌淺吟後的韻腳,是相思煮着紅豆

慢慢調節酒的美麗!

我愛你!

水落秦淮白露斜,霜天樹葉勝觀花,到頭自有縱容後,意志今宵何必翁。麻煩理解的人幫我翻譯一下,譯文

滿足於現在的生活,不要有太多奢求,否則就很難滿足你的*,女人抽到這個籤,應該注意儘量不要存有虛榮之心。追問能譯文出來就好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白鷺》雖然是散文,但是卻像詩一樣,韻味十足。表達的感情,深入肺腑,感人不已。

《白鷺》出自於郭沫若。

《白鷺》原文: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白鷺卻因爲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在清水田裏時有一隻兩隻站着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裏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爲白鷺設計出的鏡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的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

擴展資料:

白鷺是一種常見的鳥,但是在作者的筆下,白鷺就成了一首精美的詩。通過形象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白鷺,看到白鷺不一樣二點美。

作家對白鷺的描繪是多角度、多層次的。從而使白鷺的形象是由外到內的豐滿且意蘊深長。

作家對白鷺的揭示慢慢由肌膚向骨子裏滲透。就像有的人看似普通,實則他的美麗是從骨子裏透出來的。

作家捕捉到白鷺"孤獨地站立有小樹的絕頂的嗜好"揭示它的悠然;作家還精妙地發現低飛的白鷺,讓鄉居的生活多了一份具體形象且富有生命的澄清。

有人覺得白鷺不會唱歌,是個遺憾,可是在作者眼中,白鷺本身就是一首歌。

全文語言精練、有種清新淡雅之美,沒有一句直接抒情,作者對白鷺的喜愛都在字裏行間。真摯的、感人肺腑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白鷺

《蒹葭》的閱讀理解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題解】 這篇似是情詩。男或女詞。詩中所寫的是:一個秋天的早晨,蘆葦上露水還不曾幹,詩人來尋所謂“伊人”。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環繞,好像藏身在洲島之上,可望而不可即。每章一、二兩句寫景,以下六句寫伊人所在。 【註釋】 1.蒹(兼jiān):荻。葭(加jiā):蘆。蒼蒼:鮮明貌。《傳疏》:“蒹葭,即萑(環huán)葦之未秀者。” 《毛傳》:“蒼蒼,盛也。”   2.所謂:所念。伊人:猶“是人”或“彼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集傳》:“伊人,猶言彼人也。” 3.方:邊。在水一方:就是說在水的另一邊。   4.溯(素sù):逆水而行。這裏是說傍水走向上游。看下文“道阻且躋”可知是陸行而非水行。洄:回曲盤紆的水道。從:就。 5.阻:難。 6.遊:通“流”,流是直流的水道。   7.宛:可見貌,猶言“彷彿是”。從以上四句見出彼人所在的地點似是一條曲水和一條直流相交之處。詩人如沿直流上行,就看見彼人在曲水的彼方,好像被水包圍着;如走向曲水的上游,雖然可繞到彼人所在的地方,但道路艱難而且遙遠。 8.萋萋:猶“蒼蒼”。 9.晞(西xī):幹。 10.湄(梅méi):水草交接之處。 11.躋(基jī):升,升高。 12.坻(遲chí):水中高地。 13.采采:猶“萋萋”。 14.涘(似sì):水邊。 15.右:古讀爲“已”,迂曲。   16.沚(址zhǐ):小渚(主zhǔ),水中間的小塊陸地。 【餘冠英今譯】   蘆花一片白蒼蒼,清早露水變成霜。心上人兒他在哪,人兒正在水那方。逆着曲水去找他,繞來繞去道兒長。逆着直水去找他,像在四邊不着水中央。   蘆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兒不曾幹。心上人兒他在哪,那人正在隔水灘。逆着曲水去找他,越走越高道兒難。逆着直水去找他,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間。   一片蘆花照眼明,太陽不出露水新。心上人兒他在哪,隔河對岸看得清。逆着曲水去找他,曲曲彎彎道兒擰。逆着直水去找他,好像藏身小島水中心。 【參考譯文】   蘆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結成霜。心上的人兒,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彎曲道路長。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彷彿在河的中央。   河中蘆葦一片片,露水珠兒沒有幹。心上的人兒,在河岸邊。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難走地勢高。順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邊。   河中蘆葦真茂盛,蘆葦上露水沒有幹。心上的人兒,就在河岸邊。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難走又彎曲。順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陸地上。 【鑑賞】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陝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境迫使秦人“修習戰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風》裏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悽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之音的風格。   詩中“白露爲霜”給我們傳達出節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爲蘆葦葉片上還存留着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爲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哪裏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邊。但這是一個確定性的存在嗎?從下文看,並非如此。是詩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處,還是伊人像“東遊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的“南國佳人”(曹植《雜詩七首》之四)一樣遷徙無定,我們也無從知曉。這種也許是毫無希望但卻充滿*的追尋在詩人腳下和筆下展開。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或者沿着彎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會影響到對詩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長恨歌)中,楊貴妃消殞馬嵬坡後,玄宗孤燈獨守,寒衾難眠,通過道士鴻都客“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找,仍是“兩處茫茫皆不見”,但終究在“虛無縹緲”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楊貴妃,相約重逢於七夕。而《蒹葭》中,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後,伊人彷彿在河水中央,周圍流淌着波光,依舊無法接近。《周南?漢廣》中詩人也因爲漢水太寬無法橫渡而不能求得“遊女”,陳啓源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毛詩稽古編?附錄》)“可見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詩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或許根本上就是詩人癡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覺。   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本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悽、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採、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爲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爲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表明了時間的延續。   本詩曾被認爲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恆《詩經通論》、方玉潤《詩經原始》)。但跟《詩經》中多數詩內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本詩並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初是有根據的,但這些根據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論也就讓人懷疑了。《詩經》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的相反結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見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本的闡釋也具有當代性。現代大多數學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詩。   詩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無疑也因而擴展了其內涵的包容空間。我們觸及隱藏在描寫對象後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育着某些象徵的意味。“在水一方”爲企慕的象徵,錢鍾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溯洄”、“溯游”、“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徵。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西廂記》中鶯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繫而不能與張生結合,嘆惜“隔花陰人遠天涯近”,《蒹葭》中的詩人也是同樣的感覺罷。   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說坦塔羅斯王因自我吹噓犯下罪過而遭受懲罰——忍受永遠的焦渴和飢餓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頷,湖岸長着果樹,累累果實就懸在他的頭頂。可是,當他口渴低頭喝水時,湖水便退去;當他腹飢伸手摘果時,樹枝便盪開,清泉佳果他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爲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   探索人生深刻體驗的作品總在後代得到不斷的迴應。“蒹葭之思”(省稱“葭思”)、“蒹葭伊人”成爲舊時書信中懷人的套語。曹植《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是《蒹葭》所表現的主題的迴應。而當代臺灣通俗小說家瓊瑤的一部言情小說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是這樣的: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標籤: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