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旅遊指南 > 

代縣十大熱門旅遊景點

代縣十大熱門旅遊景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長城雁門關段

長城雁門關段(含白草口長城)(第五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代縣城北20公里白草口雁門關村南200米

又名西陘關,是明代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據清乾隆《寧武府志》載,舊關在雁門山上,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至今址。明萬曆二十五年(1579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現存雁門關爲明代所築。

雁門關關城,周長1公里餘,由關城、甕城、圍城三大部分組成。牆高10米,石座磚身,內爲夯土,開門三重,即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即天險門,石座磚券,額匾書刻“天險”二字,門上有樓,爲雁樓。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牆垣設垛口,門洞內原有板門一道,青石板鋪路。雁門樓是駐守官兵巡察、瞭望、休息的場所。

西門即地利門,石座磚身,額匾書刻“地利”二字,門樓爲楊六郎祠,已毀。小北門即甕城城門,石券門頂,門額書刻“雁門關”三字,門兩側磚嵌“三邊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對聯一副。

圍城隨山勢而建,城周長約10餘里,牆爲石砌。圍城南端分接關城東西兩翼,圍城城牆沿東西山脊向北延伸至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圍城城門,門上有樓曰寧邊樓,已毀。圍城門外接石拱關橋連通關道,關外依次設大石牆3道,小石牆25道。石牆爲圍城屏障。

天險門外建有靖邊祠,祀戰國名將李牧。山門前石砌平臺上配設石旗杆、石獅各一對,正中左右各有踏朵臺階,皆配有石雕石欄板。山門左右配建的鐘樓、鼓樓、前院兩側的廂房、過殿、後院的大雄寶殿已毀。1997年重建大雄寶殿,祠內存有清代碑刻15通,其中李牧碑1通。

白草口長城,又名猴嶺長城,爲明代建築,全長5033米,高6至8米,底寬5米,頂寬3米,每120米建戌城一座,並置烽火臺、敵樓,隘處置堡寨、鑿壕塹、設暗門。白草口長城東西延伸與外長城相連。

此外,雁門關還有鐵裹門、關陵、關署、東城兵盤、西城兵盤、點將臺、兵洞、石頭長城、六郎城、烽火臺、新廣武、廣武古城等60餘處遺址遺物。

長城雁門關段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趙杲觀

看點:這裏最奇特之處在於多處寺廟建在光滑的石壁上。想進寺的話必須沿鐵索攀援而上,其勢頗險。著名的有“仙閣登雲”、“九仙女洞”等。

介紹:位於代縣交口鄉紅寺村天台山下,距代縣大約23公里。該觀建於天台山峽谷中,利用當地的天然石洞、在懸岸峭壁上略加人工建築而成,可謂獨具匠。

交通:可從代縣城內租車前往,車費約60元。

門 票/開 放 時 間:10元

3、代州文廟

代縣文廟位於山西省代縣城內,創建於唐代,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重修。1983年至1986國家又撥款進行維修。廟南向,分前、中、後三院。後院爲崇聖祠。中院正北爲主要建築大成殿,單檐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五間,殿及各坊以綠色琉璃瓦覆頂。是一座金碧輝煌、宏麗巍峨的古典建築。前院正北爲戟門,戟門兩側有東西二便門以通中院。泮池位於戟門前,池前有唐槐兩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樓櫺星門。門前有“萬仞”坊,兩側有“仰聖”、“育賢”二坊,東西對峙,中鑿“星聚池”,廣約數畝。文廟內東有忠義祠、文昌閣;西有明倫堂、節孝祠。忠義祠左右,清代設有學正、訓導二署,形成一組龐大的儒學建築羣,宏敞偉峻。而且珍藏了2000多件珍貴文物,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古代州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代縣文廟是代縣已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羣,是華北已存最大的州文廟。

文廟的主要建築爲大成殿,單檐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五間,殿及各坊以綠色琉璃瓦覆頂,是一座金碧輝煌、宏麗巍峨的古典建築。

2006年5月,代縣文廟作爲明至清時期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代州文廟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代縣十大熱門旅遊景點

4、代縣邊靖樓

看點:該樓爲木結構,高26米左右,氣勢不凡。樓身寬七間,深四間,樓上懸掛着“雁門第一樓”、“威鎮三關”的匾額。在樓下的臺基中,有南北通向的10米高的石券樓洞,可供通行。

介紹:位於代縣縣城中央,又名譙樓,俗稱鼓樓,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代縣的標誌性建築。

交通:從代縣火車站乘機動三輪車可到,車費2-3元。

代縣邊靖樓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代縣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代縣縣人民政府院內

原爲圓果寺中建築,又稱圓果寺塔,寺已毀,塔獨存。

阿育王塔爲圓錐形,通高40米。臺基平面爲長方形,南北長50米,東西寬30米,高1.5米。塔建於臺基中央。塔座平面圓形,磚砌,周長60米,作仰覆蓮瓣及重澀混肚與方澀的須彌座式,四周刻有花飾、蓮瓣和陀羅尼經。塔身爲上肩略寬的圓形覆鉢式,剎身爲磚作相輪11層,剎頂爲寶蓋,中連極頂寶珠。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地震毀壞塔剎九尺餘,二十三年(1694年)補修。是我國藏式塔中的佳作。

代縣阿育王塔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於1992年經國家業部林造字(1992)200號文件批准建立,位於代縣城南20公里處,是一處以深山古剎趙杲觀爲中心建設的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情趣爲一體的森林公園。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五臺山支脈的天台山,植被茂密,其植被狀況基本與五臺山基本一致,最高點1951米,最低點1000米,森林長勢隨山就勢,特別是趙杲觀附近的針闊混交林,更具特色,主要以油松和樺樹混交林爲主,其狀千姿百態,蔚爲壯觀,或高入雲霄,或匍匐於地,或橫空飛躍,或展臂迎客,或釘巖掛柱,或倒掛懸空,且有山桃、山杏、刺梅、照山白、黃櫨等植被,形成的森林景觀構成了一幅天然的畫卷。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出沒其間,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金雕,二類保護動物豹等20多種,鳥類30多種,藥材40餘種,其中首推烏頭,品質優良,儲量頗豐,觀中尼僧視爲鎮觀之寶。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山老谷深,山山峯迂迴曲折,高低錯落,山勢挺拔雄偉、磅礴壯麗,峭崖險峻無比、奇秀越空。巖洞,懸於陡壁、建有寺觀。山峯、丘陵與溝谷形成一個閉合的山嶽風景地帶。登上天台山主峯,杲觀主景區的全部景觀可盡收眼底。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爲國家級森林公園。

7、東段景遺址

東段景遺址(第二批省保)

時代:新石器至戰國

地址:代縣聶營鎮東段景村東南100米處

遺址位於滹沱河南岸,大丘陵地上,東西長800米,南北寬500米。未調查發掘。據遺址斷層觀察,第一層爲耕土層,厚二十釐米,第二層灰黃土層,是文化層,厚一米以上。部分地段文化層距地表0.7釐米,文化層厚度達2.5米。

在遺址中部發現有墓葬,陪葬器物有陶罐、陶壺、陶鬲、陶豆、陶碗。陶器的陶質有夾沙灰陶、泥質灰陶、紅陶。遺址中的遺蹟有灰坑、陶窯。遺址東段發現四處灰坑,寬兩米,深一米五。遺址中的遺物有大量的陶片、石器。石器多爲磨製石器,有石斧、石鏟、石刀。還有少量動物骨骸、牙齒等,紋飾多爲粗、細繩紋、藍紋、附加堆紋、三角棱紋等。

東段景遺址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洪福寺磚塔

洪福寺磚塔(第四批省保)

時代:明

地址:代縣峪口鄉峪口村

建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爲八角五層五檐樓閣式磚塔,通高18米。塔基爲方形石砌須彌座,由三部分組成:底層爲石條砌邊的正方體;中層爲小於底層的正方體,正南面開券洞門,踏旋轉樓梯可通塔頂;第三部分砌以雕花磚欄杆,欄杆內三層蓮瓣承託塔身。塔身工藝更爲精湛,平面呈八角形,每層檐均磚雕仿木構椽飛、斗栱等構件。塔頂爲攢尖頂。

洪福寺磚塔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代縣鐘樓

代縣鐘樓(第四批省保)

時代:明

地址:代縣城內東大街

爲二層三檐十字歇山頂木結構建築。通高18.5米。磚石臺基高4米。臺基之上爲木結構樓身,面寬、進深均爲五間,寬11米。一層副階周匝,設有迴廊,二層出平座。二層內懸大鐵鐘一口,鐘口直徑1.66米,上鑄銘文“金大定八年歲次戊申八月十三日造”。

代縣鐘樓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洪濟寺磚塔

洪濟寺磚塔(第四批省保)

時代:宋

地址:代縣磨坊鄉東若院村

始建於隋仁壽初年(600年),宋乾德五年(967年)大修,金正隆、元延祐、明天順年間均有修葺。

塔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通高4米。塔基平面呈六邊形,磚雕圓柱支撐。塔身由水磨磚構築,呈六棱體,每面均精雕形態各異的窗戶,塔頂中段爲正四面體,飾有銳喙、圓眼、口鳴圖案化十分強烈的鳥紋和太陽紋,十分罕見。

洪濟寺磚塔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