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思鄉思人發揚傳統文化怎麼寫,繼承傳統文化作文開頭和結尾怎樣寫

1.繼承傳統文化作文開頭和結尾怎樣寫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思鄉思人發揚傳統文化怎麼寫 繼承傳統文化作文開頭和結尾怎樣寫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爲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爲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爲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爲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爲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2.有關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要怎麼寫啊

八榮八恥走進校園 ——談友愛、和諧、文明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這是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至理名言。然而,在當今時代不斷進步的同時,若在熱愛祖國與危害祖國之間,崇尚科學與愚昧無知之間,團結互助與損人利己之間,誠實守信與見利忘義之間,艱苦奮鬥與驕奢淫逸之間,等等的這一系列榮辱界限在很多人心目中已悄悄模糊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八榮八恥爲代表的正氣之風迅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同時也走進校園。 以團結互助爲榮,以損人利己位恥。

學校是一方充滿了濃郁文化氣息的淨土,在這裏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凝聚 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一棵參天大樹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學習上,你幫我,我幫他,團結互助靠大家,在比賽中,你努力,我加油,互相幫助是一家,在生活中,決不亂吐痰,亂扔紙,損人利己真可恥。

以遵紀守法位榮,以違法亂紀位恥。在社會上要依法行事,在校園裏,要按規章制度辦事。

舉止文明,遵守公德,有這樣一首童謠:“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走進烤鴨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沒有錢。”很難想象,這是從學生口中飄出來的,許多家長和老師也只能苦笑着搖頭。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在學校不學好禮儀制度,在社會上如何立足? 以艱苦奮鬥爲榮,以驕奢淫逸位恥。

學生就該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要學會奮鬥拼搏積極進取,在學習中勇於探討,知難而進,永不言敗。要學會的是在沉沒中爆發而不是在沉默中滅亡。

要在失敗中爬起而不是放棄,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堅強不屈的奮鬥精神。 泱泱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孕育着十三億中華兒女,是與非,榮與辱,涇渭分明,憶往昔,多少學子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還看今朝,又有多少青年一代在成長,讓我們奏響時代的最強音,反對八恥,牢記八榮,爭做講文明,守禮儀的中學生。

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實現和諧,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願望。

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也將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需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老師給了我們文化知識的啓迪,使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的雨露,需要的是我們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

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需要建立文明和諧的同學關係。

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文明校園的溫馨。保持良好的心態,寬容待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另一顆真誠的心。

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從而打造文明和諧的人際關係。 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需要建立良好的學風、良好的校風。

我們要倡導一種蓬勃向上的團隊作風,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精神,將學風建設的目標指向“理想、團結、自強、成材”。一種團結奮進的班風和刻苦勤奮的學風能促使個人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

好的校風如春風化雨,不聲不響地吸引每個學子奮勇向前,爲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風積極向上,從而打造文明和諧的教育氛圍。

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需要建立誠信、文明的作風。同學之間相互信任、坦誠相待、說實話、做實事。

考試時堅決杜絕舞弊現象,用誠實和實力給自己和老師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風嚴謹、文明,從而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茫茫學海中,我們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風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腳步如行雲流水,青春的歲月需要知識的滋養。

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文明和諧校園的彼岸前行。 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生命奏響時代的強音。

當我們拋棄了迷茫,把握了航向。當我們共同努力,不懈地搖槳,文明和諧的校園樂章終將奏響。

讓我們在文明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地學習; 讓我們在文明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 讓我們在文明和諧的人際關係中健康地成長。

3.如何寫好弘揚傳統文化作文

給你篇美文。

爲漢服的低聲吟唱作者:天涯在小樓蒹葭蒼蒼,白露爲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秦風》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牆, 當我撫摸着腐朽的柱樑, 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 總會有一絲酸澀衝上喉頭, 總聽到有一個聲音大聲的說: 記得嗎? 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有人跟我說, 曾經有一條大魚, 生活在北冥那個地方, 它化作一隻巨鳥, 在天地之間翱翔。

巨鳥有如垂天之雲般的翅膀, 雖九萬里亦可扶搖直上。 聖賢賦予我們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 爲我們塑造一個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時候, 有個怪異的青年名叫嵇康, 他臨刑前, 彈奏了一曲絕響, 那寬袍博帶在風中飛揚, 他用了最優雅的姿態面對死亡。 幾千年過去, 依舊有餘音繞樑, 只是他不知道, 真正斷絕的不是曲譜, 而是他的傲骨, 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夢迴大唐, 和一個叫李白的詩人云遊四方, 他用來下酒的是劍鋒上的寒光, 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 我曾見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 長風吹開他的髮帶, 長袍飄逸宛如仙人模樣。

可是後來換了帝王, 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 摒棄了武將。 他的子孫最終躲進了人間天堂, 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讓。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 正有一支軍隊征戰沙場, 敵人都說, 有岳家軍在, 我們打不了勝仗。 可嘆英雄遭忌, 讒士高張, 一縷忠魂終於消散在西湖之傍, 一個民族的精神就這麼無可逆轉的消亡。

然而血色夕陽中, 我依稀見到, 有人把它插進土壤, 那是將軍用過的, 一支寧折不彎的纓槍。 時間的車輪悠悠盪盪, 終於在甲申那裏失了方向。

於是瘦西湖畔, 梅花嶺上, 爲紀念這個悲劇建起一座祠堂。 那個叫史可法的文弱書生, 他不願散開高束的髮髻, 更不能脫去祖先留給他的衣裳, 於是他決定與城共存共亡, 丟了性命, 護了信仰。

殘酷的殺戮, 如山的屍骨, 並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 有人相信, 千百年後, 它依然會在中華大地上熠熠發光。 就在千百年後的今天, 我坐進麥當勞的廳堂, 我穿起古奇牌的時裝, 我隨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 卻莫名其妙的心傷, 因爲我聽到一個聲音大聲的說: 忘了嗎? 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我記得了, 一羣褐發籃眼的豺狼, 帶着尖船利炮, 拆了我們的廟宇, 毀了我們的殿堂。 於是百年之後的今天—— 我們懂得民主自由, 卻忘了倫理綱常, 我們擁有音樂神童, 卻不識角徵宮商, 我們能建起高樓大廈, 卻容不下一塊公德牌坊, 我們穿着西服革履, 卻沒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裏, 那個禮儀之邦? 在哪裏, 我的漢家兒郎? 爲什麼我穿起最美麗的衣衫, 你卻說我行爲異常? 爲什麼我倍加珍惜的漢裝, 你竟說它屬於扶桑? 爲什麼我真誠的告白, 你總當它是笑話一場? 爲什麼我淌下的熱淚, 絲毫都打動不了你的鐵石心腸? 在哪裏, 那個信義之鄉? 在哪裏, 我的漢家兒郎? 我不願爲此痛斷肝腸, 不願祖先的智慧無人歎賞, 不願我華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揚。 所以, 我總有一個渴望, 有一天, 我們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 撐起民族的脊樑。

記住吧, 記住吧, 曾經有一個時代叫漢唐, 曾經有一條河流叫長江, 曾經有一對圖騰叫龍鳳, 曾經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4.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作文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爲積澱,以百餘年磨難爲基點,以五十餘年發展爲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隻浴火重生的鳳凰!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真是數不計數。如:中國陶瓷、文房四寶、四大發明、皮影、樂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說一說元雜劇和文房四寶。元雜劇第一人是關漢卿,這位中國第一位戲劇作家一生寫了60多種雜劇,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劇作700年來一直上演不衰。關漢卿的劇作有描寫社會矛盾、歌頌人們鬥爭的《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等。

文房四寶就是人們說的筆墨、紙、硯。筆因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山造紙狀況,對連四紙作了說明,並給予很高評價。硯:星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都具有1000多年曆史。

是啊,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歷史悠久呀!

篇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纔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糉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爲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爲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糉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擡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爲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爲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篇三:發揮科技優勢 弘揚傳統文化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爲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爲要,科技爲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爲我們的必然選擇。

5.650字作文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按書信格式寫

傳統文化在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民族都因其有着獨特的文化特徵有別於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中華民族在創造人類文明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而且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等諸多領域.這些傳統文化對幾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以及行爲模式等都有着深層次的影響.那麼作爲大學生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筆者認爲在現今校園文化中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使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對於把大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6.中國的思鄉文化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鴻雁滿回塘. 《渡漢江》 [初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夏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回答者:argent_1987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12-6 18:03 -------------------------------------------------------------------------------- 日暮鄉關何處是——古詩中的鄉愁 思鄉,自古以來一直是詩歌表現的主題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訊極不發達的古代,一旦離鄉,前路漫漫,何日是歸年;關山重重,鄉書誰人傳遞?於是,遠在他鄉異地的詩人,常常不禁悲從中來,美麗而憂傷的詩句便汩汩而出,成爲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詩篇。

觸景生情。詩人們魂牽夢縈的思鄉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種機緣而奔涌而出。

逆旅夜雨、明月高懸、夕陽西下、塞外蘆笛等等,都會牽動詩人對故土的思念。詩人往往因之而揮灑自己的詩情。

被稱做中國第一思鄉詩的《靜夜思》便是如此: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觸發詩人思鄉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深秋之夜,一輪滿月掛在天邊,月光透過窗戶,照在詩人的牀前,那麼皎潔,以至詩人疑是“地上霜”。

一個“霜”字,不僅寫出了月色之白,更給人以清冷孤寂之感。接着詩人不禁一“舉”頭、一“低”頭,由“望”而“思”。

細緻的動作逼真地寫出了詩人的心理活動。詩人仰望着玉盤的明潔,月桂的婆娑,思緒聯翩:今夜的月兒多圓啊,可人呢?怎能團圓!於是詩人想起了故鄉。

想起了故鄉的什麼呢?詩人沒有具體講。還是讓我們讀者去想象吧。

再來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這首詩中,也寫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淒涼的氛圍。這樣的景色加上戍卒將士長年在邊關要塞,更覺寂寞。

在這樣的氛圍中,忽然不知從何處傳來蘆笛聲,婉轉悲切,如泣如訴。這嫋嫋之音,深深地觸動了將士們的懷鄉之情。

“一夜”可見思緒持續時間之長;“盡望”點出感染範圍之大。同樣,李白也寫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詩句。

都以蘆笛聲爲誘因,表現深切的思鄉之情。悲涼哀怨,感人至深。

遙思遠憶。上一類的古詩往往是詩人因景物而引起思鄉之情,而思鄉的具體內容,詩人並沒說明。

還有一類詩則是通過思念故鄉的具體情景來表現詩人的鄉愁。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節,本是家人親友團聚的日子,但詩人卻“獨”在“異”鄉,因而“倍思親”。

詩人思念什麼呢?詩中構想了這樣一幅情景:在這重陽佳節,家裏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們一個個唱着跳着,歡快熱鬧。

可就在他們挨個插遍茱萸的時候,遺憾地發現還少了一個人。兄弟們也許一下子安靜下來,手執多出的一棵茱萸唸叨着遠行的我呢。

這裏,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詩人通過想象出來的情景,曲折地表現自己的鄉愁,顯得婉約動人。

無獨有偶,白居易的《邯鄲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

遠在異鄉的詩人,在冬至的夜裏,形影相弔。此時只有燈影相伴,寒氣逼人,所以“抱膝”而坐。

孤燈加上冷清,自然會想起家裏的溫暖,親情的溫馨。但詩人並沒有寫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時也會坐到深夜,同樣在想着自己。

他們此時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樣吧。其實詩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

質樸而深情。 問訊梅菊。

“美不美,家鄉水;親比親,故鄉人。”遠在異地,當見到從故鄉來的人時,那種激動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

見面時一下子涌上心頭的一定有許多情況要打聽:家人是否平安?故鄉的父老鄉親生活怎樣?等等。但有這樣的一位詩人,他並不問這些,而只是問綺窗前的寒梅開了沒有: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熱愛家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表現在熱愛家鄉的山水、土地、風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詩人問家鄉寒梅時是那麼仔細——“綺窗前”,那麼關切——“著花未?”從中可見詩人對家鄉時時懷念的赤子之心。

梅花常是高尚聖潔的象徵,詩中的寒梅顯然是代表故鄉的。故鄉在詩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詩歌從小處着眼,表面看來,似一杯淡水。

其實於平淡處,含有濃郁的詩情,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強烈眷戀。 我常想,王維寫這首詩是不是受南朝陳文學家江總的啓發呢?《長安九日》: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園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詩中先寫自己“心”與“形”的南轅北轍,形象而精練地寫出了羈旅遠方的心卻飛回了故鄉。詩人想念故鄉,想象着那籬笆邊純潔美麗的菊花,“今日幾花開?”是開了一朵、兩朵,還是三朵、四朵呢?讀着這樣的詩句,我們彷彿看到詩人還要一一去點數似的,那急切之狀、癡情之態,躍然紙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書傳語。

關山難越,錦書難寄。思鄉的人啊,往往只能對月空吟,對。

7.如何發揚傳統文化,做一名傳統文化的優秀傳播者

目前鄉村文化沙漠化、鄉村老人自殺等問題表明,鄉土文明在一些方面已經突破了文明的底線,鄉村文化與鄉土文明需要輸血式急救,鄉土文明需要重建。在儒學遭受空前的歷史摧殘之後,它的復興也必須遵循歸根覆命的規律,從最爲荒漠化的鄉野開始進行靈根再植。嘉祥儒學講堂的一些學者和工作人員,從2013年年初開始,在曾子故里山東嘉祥鄉村進行鄉村儒學實驗。鄉村儒學實驗的目的,是要重建儒學在鄉村的教化體系,重建鄉村的人生信仰,以解決當代儒學魂不附體的時代難題。鄉村儒學返本開新,最終實現學堂、祠堂、道堂三堂合一,以完成儒家在鄉村再造傳播體系的重構。鄉村儒學講堂不但要替代傳統中國鄉村社會中學堂、祠堂和道堂的功能,而且要提升它的公共性,提升其現代性,提高其教化功能,讓它與現代社會更好銜接。鄉村儒學絕對不是單純的復古,而是要完成儒學的現代轉型。

8.傳統文化怎麼寫

中國傳統文化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爲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

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爲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爲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9.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應該如何弘揚傳統文化呢?

首先,要讓全社會,特別是年輕人,深入瞭解傳統文化,藉以認識民族的根,認識文化的意義,自覺地關心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不是復古,不是排外,而是認真對待古代的、外國的一切先進的東西,善於利用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東西。很多人似乎只是學一些皮毛,甚至是學了糟粕。要經過比較和鑑別,抓住精髓,把對傳統文化的愛與自身的行動統一起來。

第二,傳播媒介要擔負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向公衆推介優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識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東西。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深刻的、多層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滿足於速食文化,不能讓公衆疏遠傳統文化。

第三,國家和民間力量要齊心協力鼓勵、贊助傳統文化事業,把優秀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傳統文化的衰微是世界性的,是不是歐美文化太強大了?它們有那麼優秀嗎?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過去一百年裏急劇消亡,不能只怪侵略和商業文化,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沒有保持住自己的固有文化,應該反省。與韓國、越南、印度相比,中國在保護傳統文化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借鑑鄰國的寶貴經驗,我們的工作會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