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論文中古詩怎麼寫,論文中引用古詩的尾註怎麼寫

1.論文中引用古詩的尾註怎麼寫

尾註是一種對文本的補充說明,一般位於文檔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處等。尾註由兩個關聯的部分組成,包括註釋引用標記和其對應的註釋文本。

論文中古詩怎麼寫 論文中引用古詩的尾註怎麼寫

關於本科畢業生論文尾註標示的補充通知

各系(部):

爲了進一步規範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格式,現將畢業生論文的尾註標示統一做出規定,請每一位2012屆畢業生和各位論文指導教師嚴格執行。

附:關於畢業論文中尾註的用法及要求

步驟:

①點擊主菜單點“插入”—— ②點擊引用—— ③點擊腳註和尾註—— ④點擊尾註——

⑤點擊編號格式(N)欄選1,2,3,„

⑥點擊自定義符號(U),在該欄空框內用鍵盤打第一個注[1],其餘欄目不動,點擊“插入”,此時光標在正文的哪個位置,[1]就會插入到哪個位置,如果位置不對,可劃黑後按住鼠標左鍵拖動。依此插入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

舉例:“前進中的問題” ,“某個地方工業是否發展”。中草藥基地]。這個方法好。沒有什麼大的任務。等等

注意:

1.使用時最好首先用紅色或粉紅色小五號字體把參考文獻的名稱、日期、頁碼等在正文中隨標註的序號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時最後纔去掉這些文字,只留下標註,這樣纔不致把文章結尾的文獻的名稱在正文中弄混亂。

2.儘量少用腳註。但無論尾註還是腳註,都必須列明文獻名稱、代號、出版時間、期號、頁數等。引用網上的材料也一樣要列明相關內容,使審覈人可點擊到原文。

3.凡論文尾列的參考文獻名稱,列多少項在正文中就要對應按順序也列多少項。如果參考文獻只閱讀未引用,要麼不要在論文尾目錄中列出名稱,要麼就寫上“僅參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兩類參考文獻目錄,一類插入正文,一類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須打引號。

2.關於古詩意象的論文怎麼寫

淺談古詩詞鑑賞中的意象和意境 ?? 2004年 04月 14日?? 解放日報 ?? 意象和意境是詩家寫詩、評論家評詩經常用到的兩個術語,也是我們欣賞古詩詞時必須要掌握的兩個的重點,更是要分辨的兩個難點。

比如全國語文高考卷曾考過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一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折柳”在這首詩裏就是一個意象,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漢樂府古曲《折楊柳》,此曲抒寫的是離別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藉以表達戀戀不捨的心情。

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在古詩詞學習和鑑賞中,類似“折柳”的意象還很多。

下面談談有關意象和意境問題。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

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和物,還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多個的。

如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詞人的悵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意象來表達的。王維《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由“竹林”、“孤琴”、“長嘯”、“明月”等構成了清幽絕俗的意境。

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花”、“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傳達出來的是傷別情懷。 意境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詩歌創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礎;組合意象創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境界纔是目的。意境與意象在本質上有一定的聯繫,它們都是主觀與客觀統一的產物,都是情與物的結合體。

但它們又有區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應。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有如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

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於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捨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 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再如賀鑄《青玉案》中“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三個意象組成一個整體,藝術地回答了“試問閒愁都幾許?”它不是三個意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形成了一個感人的藝術境界:閒愁像無邊無際的如煙青草,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飛絮,若悽清迷茫的黃梅時雨。

一般來說,詩像不像詩,有無詩味,主要看意象;詩美不美,有無意蘊,主要則看意境。由詩味到詩美,實際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過程。

離開了意象,就無以談意境。因此,在詩詞中,起點是意象,終點卻是意境。

常見意象的寓意 古詩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對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獨”、“寂寞”、“孤芳自賞”、“高潔偉岸”的代名詞;“蟬”是“惜時光”、“痛別離”、“苦遠遊”、“感身世”的同義語。 【花草樹木類】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菊:隱逸高潔脫俗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蘭:高潔牡丹:富貴美好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綠葉:生命力希望 活力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松柏:傲岸堅強生命力竹:氣節積極向上梧桐:悽苦柳:送別傷感春天的美好 【飛禽走獸類】子規:悲慘悽惻猿猴:哀傷淒厲鴻鴿:理想追求魚:自由愜意(孤)雁:孤獨思鄉消息鷹:剛勁自由事業的成功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瘦)馬:奔騰追求漂泊烏鴉:小人俗客庸夫沙鷗:飄零傷感 【風霜雨雪類】海:遼闊力量氣勢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洶涌:人生的兇險江湖的詭譎江水:時光的流逝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暴雨:殘酷熱情春風:曠達歡愉希望東風:春天美好西風:落寞,惆悵衰敗狂風:作亂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惡劣雪:純潔美好環境的惡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雲:遊子飄泊石灰天陰:壓抑愁苦寂寞天晴:歡愉光明 【顏色器物類】白:純潔無瑕 喪事紅:熱情奔放青春喜事綠:希望活力和平藍:高雅憂鬱黃:溫暖平和紫:高貴神祕黑:黑暗絕望莊重神祕玉 :高潔脫俗珍珠:美麗無瑕簪纓(冠):官位 名望【其它類】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英雄:追慕自愧自嘆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撻古蹟:懷舊明志昔盛今衰(國家)衰敗蕭條破曉:初現希望深夜:愁思懷舊鄉村: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活氣息純樸美好安逸寧靜草原:遼闊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榮熱鬧富貴奢華仙境:飄逸美妙潔淨忘塵厭俗月亮:人生。

3.如何寫古代詩歌賞析的論文

首先把中華文明扯一大堆,然後選一兩篇典型詩歌分析

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花非花》原文: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格律: 調見唐白居易《長慶集》,以白氏詞中首句“花非花”爲詞調名。此本《長慶集》長短句詩,後人採入詞中。蓋其自度曲,因情生文者也。 此調爲單調。六句,二十六字。第二、四、六句押韻,均用仄聲韻。括號內可平可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賞析:詩取前三字爲題,近乎“無題”。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系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霧。因此可以說,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蘇東坡似從這裏獲得一絲靈感,寫出了“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水龍吟》)的名句。蘇詞所詠爲楊花柳絮,而白詩所詠何物未嘗顯言。但是,從“夜半來,天明去”的敘寫,可知這裏取喻於花與霧,在於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 單看“夜半來,天明去”,頗使讀者疑心是在說夢。但從下句“來如春夢”四字,可見又不然了。“夢”原來也是一比。這裏“來”、“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啓下作用,由此生髮出兩個新鮮比喻。“夜半來”者春夢也,春夢雖美卻短暫,於是引出一問:“來如春夢幾多時?”“天明”見者朝霞也,雲霞雖美卻易幻滅,於是引出一嘆:“去似朝雲無覓處”。

評價:這是一首情詩。說花非花,說霧非霧,本不是花,本不是霧,花有所指,霧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說出真情——夜半來,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霧,說明確有人來。誰來誰去?隱而不吐。爲什麼來?春夢無多,回味無窮;朝雲遽散,惋惜惆悵。春夢者,春情也;朝雲者,“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事也。此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於朦朧中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一首佳作。後人曾譜爲曲子,廣爲流傳。 詩由一連串比喻構成,這叫博喻。它們環環緊扣,如雲行水流,自然成文。反覆以鮮明的形象突出一個未曾說明的喻意。詩詞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賀鑄《青玉案》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但這些博喻都不過是詩詞中一個組成部分,象此詩通篇用博喻構成則甚罕見。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牽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噓名復何益”;後一例用菸草、風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問閒悉都幾許”,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確的。而此詩只見喻體(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個耐人尋思的謎。從而詩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層“朦朧”的色彩了。 雖說如此,但此詩詩意卻並不完全隱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編在集中“感傷”之部,同部還有情調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詩中寫道:“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簡簡吟》,詩中寫到:“二月繁霜殺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二詩均爲悼亡之作,它們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銷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雲”,與此詩末二句的比喻幾乎一模一樣,連音情都逼肖的,它們都同樣表現出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詩在集中緊編在《簡簡吟》之後,更告訴讀者關於此詩歸趣的一個消息。此詩大約與《簡簡吟》同時爲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詩運用三字句與七字句輪換的形式(這是當時民間歌謠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極似後來的小令。所以後人竟採此詩句法爲詞調,而以“花非花”爲調名。詞對五七言詩在內容上的一大轉關,就在於更傾向於人的內在心境的表現。在這點上,此詩也與詞相近。這種“詩似小詞”的現象,出現在唐代較早從事詞體創作的詩人白居易筆下,原是很自然的。

4.寫論文,論文中有很多古詩句,算查重該怎麼辦

論文中大量引用詩句會被算進重複率的。

查重率的具體概念就是抄襲率,引用率,要用專業軟件來測試你的文章與別人論文的相似度,杜絕抄襲。基本就這意思。一個是自寫率 就是自己寫的,一個是複寫率 就是你抄襲的

還有一個引用率, 就是那些被畫上引用符號的 ,是合理的引用別人的資料。

修改重複率或抄襲率論文的經驗:

CNKI是連續的字數相同不能超過13個字,萬方是連續的字數相同不能超過15個字。否則就會標註出來,算進重複率。學校規定是CNKI檢測重複率不能超過30%.兩種數據庫檢測重複率會有結果上的誤差,一般CNKI會更嚴格一點,先在用萬方檢測一下,然後對照重複段落,句子反覆修改一下,最後用CNKI檢測一下,就放心了。

一、查重原理

1、知網學位論文檢測爲整篇上傳,格式對檢測結果可能會造成影響,需要將最終交稿格式提交檢測,將影響降到最小,此影響爲幾十字的小段可能檢測不出。對於3萬字符以上文字較多的論文是可以忽略的。對比數據庫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中國專利全文數據庫,個人比對庫,其他比對庫。部分書籍不在知網庫,檢測不到。

2、上傳論文後,系統會自動檢測該論文的章節信息,如果有自動生成的目錄信息,那麼系統會將論文按章節分段檢測,否則會自動分段檢測。

3、有部分同學反映說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襲了其他文獻的段落或句子,爲什麼沒有檢測出來,這是正常的。中國知網對該套檢測系統的靈敏度設置了一個閥值,該閥值爲5%,以段落計,低於5%的抄襲或引用是檢測不出來的,這種情況常見於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舉個例子:假如檢測段落1有10000字,那麼引用單篇文獻500字以下,是不會被檢測出來的。實際上這裏也告訴同學們一個修改的方法,就是對段落抄襲千萬不要選一篇文章來引用,儘可能多的選擇多篇文獻,一篇截取幾句,這樣是不會被檢測出來的。

4、一篇論文的抄襲怎麼纔會被檢測出來?知網論文檢測的條件是連續13個字相似或抄襲都會被紅字標註,但是必須滿足3裏面的前提條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襲的A文獻文字總和在你的各個檢測段落中要達到5%。

1)知網查重時,黃色的文字是“引用”,紅色的文章是“涉嫌剽竊”。

(2)知網查重時,只查文字部分,“圖”、“mathtype編輯的公式”、“word域代碼”是不查的(要想知道知網到底查那些部分,可以“全選”——“複製”——“選擇性粘貼”——“只保留文字”)。建議公式用mathtype編輯,不要用word自帶的公式編輯器。

(3)word、excel編輯的“表”是可以查出來的。在某些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把表截圖放到論文裏邊去!作者親眼見過有同學自己編的係數,查出來居然跟人家重了,數據決定了係數還不能變,欲哭無淚……

(4)參考文獻的引用也是要算重複率的(包括在學校要求的X%以內)!所以引用人家文獻的時候最好用自己的話改寫一下。

(5)知網的查重是以“章”爲基本單元的。比如“封面”、“摘要”、“緒論”都會作爲單獨的一章,每一章出一個檢測結果,標明重複率。每一章有單獨的重複率,全文還有一個總的重複率。有些學校在規定論文是否通過查重時,不僅要求全文重複率不能超過多少,還對每章重複率也有要求。

(6)知網查重的確是以“連續13個字與別的文章重複”做爲判斷依據的,跟之前網上一些作者說的情況一致。如果你能夠把論文改到任何一句與別的文章保證任意連續13個字都不一樣,知網是查不出來的。

(7)但是,如果你有一處地方超過13個字與別的文章重複,知網的服務器都對這處地方的前後進行模糊搜索,那些僅僅是簡單的加了一些“的”、“在……時”、“但是”等詞語來隔斷13個字多數情況是會檢測出來的。這些模糊搜索有時候非常傻,可能會把一篇寫如何養豬的文章跟你的那篇寫建築的文章關聯到一起,說你涉嫌抄襲!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自己”呵呵“吧!

(8)書、教材在知網的數據庫裏是沒有的。但是,copy書的同學需要注意,你copy的那部分可能已經被別的文章抄過了,檢測的時候就重複了。這樣的情況經常出現,尤其是某些經典理論,用了上百年了,肯定有人寫過了!

5.古詩詞寫作與吟唱論文該怎樣寫

http://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View.aspx?cBlogLog=1001888977 這裏有一篇很棒的 淺談古詩詞鑑賞中的聯想 關於聯想和想象,《文心雕龍》裏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

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舒捲風雲之色。”這固然是針對文學創作而言,對古詩鑑賞來說,這同樣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易卜生說過:“不僅作家在創作,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像詩人。”離開了聯想和想象,就不可能對古詩詞作到真正的、全面的理解和欣賞,我們讀者在進行鑑賞時,往往是在這一基礎上的再創造、再接受。

但在實際的鑑賞中,聯想又不能是漫無邊際的,而是應當有所側重,有的放矢。細分之,可有以下幾種情況。

1.背景聯想 詩歌鑑賞要知人論事,知人論事才能顧及全篇。詩歌作爲詩人表達個性思想感情的產物,不可避免地要揉進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個人的不幸、身世的滄桑、命運的坎坷都能在詩詞中找到它們的影子。

如果不瞭解李煜由貴爲天子到淪爲階下囚的巨大反差,就不會理解他那種“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深哀巨痛,李清照若沒有晚年喪夫失家、生活顛沛流離的不幸遭遇,又怎會寫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樣深婉哀痛的句子? 聯想寫作背景,關鍵是要能夠設置一種可以進行想象的具體情境,使自己身處其中,能夠仔細品味和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作到細緻入微,透徹深刻。所以飄逸豪放的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後纔會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鬆與喜悅。

百年多病、愁苦窮困的杜甫纔會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闊大與深沉。 2.細節聯想 中國古典詩詞多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古人用“滋味”說詩,強調詩歌要“吟誦涵泳”,就是針對詩歌精緻細微這一特點而言的,在看似尋常的細節內容上下功夫正是優秀作家的不尋常之處,所謂“瑣屑中有無限煙波”。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題,大都在詩中的細節上設置題目,這些地方看似平常,其實大有文章。而要對細節進行充分細緻的理解,就必須藉助於聯想,細細品味得之。

如,晚唐詩人杜牧的《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宮女的孤苦生活,通篇沒有一句抒情的話語,只有景物和動作的細微描寫,但仔細一想:銀燭秋光,顯示出幾分暗淡和幽冷,小扇暗示出被遺棄的命運,“撲流螢”寫出宮女的無聊和孤獨,“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沉,牽牛織女的故事一定又使她想起自己的悽苦身世,這樣一想,詩中的人和事都有了具體的典型環境,原本平淡的細節有了雋永的意味,宮女內心的複雜感情也凸顯出來,令人嘆惋再三。再如高考題中對“閒敲棋子落燈花”這一細節的理解,也需要進行細緻合理的聯想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重視細節並不能拘泥於細節,一味尋求所謂的“生活的真實”,那樣無疑會扼殺詩意,摧殘情趣。 3.空白聯想 一位外國文學評論家說過:“詩人的思緒則有如兒童,因爲他們的思維都淡化了邏輯性,而是一種跳躍性。”

正是由於詩人在創作時的這種思維和感情的跳躍性,使詩歌的語言和敘述出現的突然中斷而產生巨大的空白。這些空白當然不是真空,而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空靈中蘊涵無限境界。

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說:“寫詩的困難往往不在於取而在於舍。詩中那些無言之處也需要認真經營”。

可見詩詞中出現的空白正是作者的獨具匠心之處,對於這些空白正需要我們讀者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填充,才能充分的挖掘出詩作的光彩,完成對作品的再創造。如唐代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裏的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初看來,這兩個無什麼關聯的形象很難放在一起,細一聯想才知道遠征的丈夫早已命喪戰場,可憐的妻子還在家中做着團聚的美夢呢!由“河邊骨”到“夢裏人”這兩個畫面的突兀翻轉確實震人心魄,給讀者以巨大的想象空間。宗白華先生說:“空靈和充實是藝術精神的兩元”,只有進行深入的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的“空靈”空間,才能更好的挖掘體味出詩詞充實的一面,這纔是進行詩詞鑑賞的妙境。

4.對比聯想 對比手法是詩詞寫作中的常用手法,只有在聯想的基礎上加以對比才能充分挖掘出對比的表現力。有的詩歌通篇都用對比,如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幾乎句句用對比,把妻子思念、關心遠在邊關的丈夫的心情寫的淋漓盡致,對比手法的運用還加強了全詩的悲劇性,揭示了戰爭給人民造成的痛苦。採用對比,比直接敘寫更有表現力,給讀者留下了更爲廣闊的想象空間,更有感染力。

再如李白的《越中攬古》,作者打破絕句的常規寫法,前三句極力鋪敘勾踐滅吳之後的榮耀與歡慶:戰士衣錦還鄉,春殿歌舞不斷,後一句陡然直下,“只今唯有鷓鴣飛”,物是人非,霸業成空,突入而來的對比形成巨大的反差,令人長嗟不已,這是聯想帶給我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