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拜貼怎麼寫

1. 古代拜帖怎麼寫

古代拜帖的寫法:

拜貼怎麼寫

爵位+職位+籍貫+姓名+字+敬語+拜

如:漢壽亭侯前將軍河東解縣關羽雲長敬拜

所謂“拜帖”,是爲拜訪別人時所用的名帖,是古代官員之間交際時不可缺少的工具。拜帖起源於漢代,當時是用削平的木條上呈寫姓名、里居等,因而又稱爲“名刺”。造紙術發明以後,拜帖材料漸漸爲紙質所取代。

明 張萱 《疑耀》卷四:“古人書啓往來及姓名相通,皆以竹木爲之,所謂刺也……今之拜帖用紙,蓋起於 熙寧 也。”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九·名號甫》:“《漢書·高帝紀》曰‘爲謁’,《袁盎傳》曰‘上謁’。 顏師古 注曰:‘爲謁者,書刺自言爵裏,若今參見尊貴而通名也。上謁,若今通名也。’據此,則‘爲謁’似今腳色手本,而‘上謁’似今之拜帖矣。”《單口相聲傳統作品選·怯跟班》:“穿戴好了,把拜帖、禮單放在拜匣裏,又拿出出門用的菸袋。”

擴展資料:

拜帖的作用有:

1、表明來訪者的身份。

2、預約

3、因爲拜帖基本上是自己寫的,所以從拜帖中,也可以先讓對方先了解自己。

拜帖,即賀年片:賀年片古代稱爲“拜帖”,宋代以前互相拜年,尤其是鄉里鄉親,官場同僚,都要互相拜見。

至宋代,士大夫爲節省時間,又不失禮節,就以名帖互遞道賀之詞代替登門拜年,於是就有了“賀年帖”、“賀帖”等之說,盛賀年帖的錦盒叫“拜盒”、“拜匣”,以示莊重,至今日,演變爲新曆元旦,送賀年明信片,而春節則不見了賀年片。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拜貼

2. 拜師貼如何寫

拜師,先請中人向師傅說合,再擇吉日設宴,寫拜師貼,行拜師禮。

拜師禮爲三、六數,意爲“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學徒期間不付工資,師傅管吃、住及制冬夏衣各一套。

一般第一年打雜,第二年始學藝,三年滿師要做出師酒,之後再給師傅幫工一年爲熟練期。學徒期間,要無償幫師傅做家務,一年三節要“哨師傅”,即送禮物。

做出師酒的同時,要向與師傅一脈相承的同行送紅包,稱“坐凳禮”,禮金一般是師傅的一天的工資,禮到情到,此後可得關照。出師時,徒弟給師傅錢,師傅則給徒弟一套工具,並在出師酒席上分自己碗中的一半飯與徒弟,象徵徒弟出師,又表示師傅有事做徒弟也餓不着,也示意今後自食其力是從師傅這裏分得的。

3. 拜師貼怎麼寫

XX師傅:

道鑑!

弟子XXX,久慕XX方面超羣,承蒙先生允納門下,願執弟子之禮,謹遵師教,團結同道,刻苦鑽研,傳承通備武藝,弘揚民族文化!

誠具名帖,恭行拜師大禮!

主禮:

見證:

弟子:

家庭住址,

公元二OXX年X月XX日

於 XX(地方)

可以用黑色的筆,最好是水筆!

流程:

1、向各行業的祖師行禮

2.磕頭敬茶

3.獻包括乾肉、芹菜、蓮子、紅棗、桂圓、紅豆等六禮。

4.叫師傅

5.師父宣讀收徒帖

6.師傅給徒弟一件信物

舉例:

尊敬的魏老師:

師承授受是幾千年來中華武術傳承的主要方式,我既已將太極拳作爲自己的終生健身運動選擇,希望能秉承傳統,拜師學藝。

人的一生面臨很多選擇,一些重要的選擇,決定人生的方向。兩年來被腿疾折磨,每日生活在疼痛之中,因痛而苦,苦不堪言。兩年之中輾轉深圳各大醫院,求治不得,每天伴着疼痛醒來,不僅心情是灰暗的,連眼中的世界都是灰暗的。求醫不如求已,當我選擇放棄治療,學習太極時,我走上了另一條培根潤源通往健康的道路。

太極拳論曰:“根本固而枝葉榮”,“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太極拳是培根潤源的養生健身之道,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是中華國粹。陳式是太極拳的鼻祖,楊式、吳式、孫式、武式都是從陳式中派生出來的,選擇學習陳式太極就是選擇從根本學起,選擇培根潤源的健康之道。

太極拳博大精深,作爲一種知性技術,在拳理拳論支持下有很多技術要領,這些技術要領無法自學,必須有良師指點。盲目的努力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只能事倍功半。師承授受、勤奮苦練、天資聰慧是學好太極拳的三要素,而良師是學好太極拳的首要條件。太極拳無師不能學,無良師不能學。

當我選擇了太極拳並在陳家溝太極拳館深圳分館跟您學習一段時間之後,我知道,我選擇了正確的養生健身方式、正確的學拳場所,正確的授拳老師,我的選擇是英明的,我的健康就在我的正確選擇之中。

太極拳是受益終身的運動,我也將堅持終身。按照當前中國女性平均壽命74歲計算,我可以有三十幾年的練功時間。爲了這三十幾年能夠事半功倍不走彎路,我希望拜您爲師,高標準嚴要求,學習純正功法。選擇源於信賴,信賴源於品質。您的品質、修爲宜率馬以驥、爲人師表,我希望能夠跟從您,讓人生的層次在正確的選擇中得以提升。

太極拳,作爲中華國粹,應該大力弘揚。在跟從您內外兼修提升自己的同時,我也會向您學習,積極宣傳太極知識,推廣太極文化,愛心興拳,造福桑梓。

此致敬禮。

4. 婚禮拜匣拜帖寫法

舊時用於送禮或遞柬帖的長方形小木匣。

也稱“拜帖匣”。《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此病惟有前門棋盤街定神丹一服立效,恰好拜匣中帶得在此。”

《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點完之後,用紙包了一個總包,仍舊放在那個拜匣之內。”《金瓶梅》第一回:“只見一個才留頭的小廝兒,手裏拿着個描金退光拜匣,走將進來,向西門慶磕了一個頭兒”;“西門慶纔打發花家小廝出門,只見應伯爵家應寶夾着個拜匣,玳安兒引他進來見了,磕了頭” 拜匣是盛放請柬使用的。

由於古時社會等級森嚴,不同等級之間的交換行爲規矩很多。如一戶有身份的人家欲邀請另一家前來赴宴,請柬的發送若經由僕役,則須放在拜匣之中,以示鄭重。

爲防止重要文件丟失,有時還需上鎖。

5. 古代書信與拜貼的書寫格式給親人的:給好友的:給陌生人的(拜貼)

春秋戰國時期的信是寫在竹簡上的,爲了防止別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蓋起來,用繩子紮好,那個繩子就叫做“緘”。

我們現在說“三緘其口”就是封好紮好的意思。後來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蓋章,表明這封信沒有被拆開過。

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現在的文字學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書信有許多叫法,如書札、手札、書牘、尺牘、尺翰等。

對唐以前的名人書信,後人稱之爲帖,是重視它的書法。故宮博物院曾爲院慶80週年展出的鎮院之寶《平復帖》,就是西晉陸機問候患病的朋友的書信,這9行84字的草書,是中國存世最早的書法真跡和名人手札。

古代書信的傳遞方式 書信的傳遞,是人類交往的重要手段,古代書信的傳送大體有以下方式: 羽檄:就是插有羽毛的書信。顏師古註解:“檄者,以木簡爲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

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速急也。”意思是古代戰事緊急時,把羽毛插在書信上,稱之爲“羽檄”。

羽書:古代徵調軍隊的文書。 雞毛信:古代羽書的一種,就是在書信上粘插雞毛,因此又叫“雞毛信”。

這種傳遞書信的方式一直到抗日戰爭時期仍在沿用。 中國西南地區的佤族、拉祜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直到民主改革前夕,仍然使用這種方式傳信。

信鴿傳書:古代用信鴿傳遞書信的方式。這樣傳遞書信的方式歷史悠久,西漢的張騫、東漢的班超,先後出使西域時,都曾用信鴿傳遞消息。

傳竹筒:古代用竹筒傳遞書信的方式,從唐代一直到明、清時期,相沿成俗,竹筒起着保護和傳遞書信的作用,類似今天的信封。 急腳遞:古代傳遞緊急軍事情報的一種方式,俗稱“傳金牌”。

始於宋代,元代稱爲“急腳鋪”。相傳岳飛一日接連收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他退兵,這就是金宇牌急腳遞。

書信的禮儀和格式 在中國古代的書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諫逐客書》,還有司馬遷的《報任安書》。 從這些書信裏可以看到比較規範的書信格式和用語,這些書信都成了書信禮儀的典範。

書信的成分有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正文、祝願語和署名六個部分。 書信中敬稱稱呼對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稱,君、公等,也可在稱謂前加敬字,或者稱字和號。 對於一些我們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學術地位的長者,比如社科院的龐樸先生,學術界一般都稱他爲龐公。

夫人這個詞是專用來稱對方或他人妻子的,絕對不能稱呼自己的妻子爲我夫人。稱呼對方的兒子爲令公子,也稱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稱對方爲賢兄、仁兄、臺甫、臺鑒。 古人“自謙而敬人”的做人原則在書信中表現爲對別人用敬稱的同時自己用謙稱。

比如古代皇帝都稱孤道寡,這就是謙稱。稱自己的妻子爲內子、內人、拙荊,絕對不能說夫人。

稱自己給別人的東西應該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獻。

請人家吃飯叫做略具菲酌。 常見稱呼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鑑;長輩:幾前、尊前、尊鑑、賜鑑、道鑑;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鑑、道席、撰席;平輩:足下、閣下、臺鑒、大鑒、惠鑑;同學:硯右、文幾、臺鑒;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女性:慧鑑、妝鑑、芳鑑、淑覽。

常見祝願語 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海安;平輩:順祝,署名。 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對平輩:謹啓鞠啓手書;對晚輩:字示白諭。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