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俘虜的虜怎麼寫

1. 虜

沒有“略”的讀音。

俘虜的虜怎麼寫

◎ 虜 ? lǔ 〈動〉 (1) (形聲。從力,從?? guàn),虍( hū)聲。

“?奔礎骯帷弊?是穿錢用的繩索。這裏表示用繩索拘捕的意思。

本義:俘獲) (2) 同本義 [take prisoner;capture] 虜,獲也。 ——《說文》 獻民虜者操右袂。

——《禮記·曲禮》。注:“軍所獲也。”

且爲所虜。——《史記·項羽本紀》 虜楚將 屈?!ءء妒芳恰で稚寫¡? 虜趙王。

——《戰國策·燕策》 (3) 亦指虜掠、抄掠 [rob] 珠柙離丘體,珍寶見剽虜。 ——張載《七哀》 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產而去。

——《史記·韓長孺列傳》 (4) 又如:虜掠(虜獲掠奪);虜奪(虜掠搶奪);虜暴(殘害暴虐他人,一如奴隸);虜略(虜獲掠奪) 詞性變化 -------------------------------------------------------------------------------- ◎ 虜 ? lǔ 〈名〉 (1) 俘虜 [captive] 乘奔逐北,斬首捕虜十餘萬。 ——《鹽鐵論·誅秦》 吾屬今爲之虜矣!——《史記·項羽本紀》 爲降虜手蠻夷。

——《漢書·李廣蘇建傳》 爲奔亡之虜。——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乞爲囚虜。

——宋· 蘇軾《教戰守》 (2) 又如:虜囚(俘虜);虜役(奴役);虜伏(如俘虜一樣降服) (3) 奴僕 [slave] 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 ——《韓非子·五蠹》 (4) 又如:虜役(奴僕);虜使(役使之如奴隸) (5) 指敵人;叛逆 [enemy;betrayer] 則直前詬虜帥失信。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6) 又如:虜塵(指敵寇或叛亂者的侵擾) (7) 古時對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對北方人的蔑稱 [non-Han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e North and West in ancient times] 詬虜帥失信。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奉西北之虜。

——宋· 蘇軾《教戰守》 (8) 又如:虜人(胡人);虜民(胡族的人民); 虜廷(胡虜的朝廷); 虜使(胡虜的使臣) 。

2. 《記孫覿事》概括孫覿的人物形象

《記孫覿事》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寫的一篇諷刺小品文,通過寥寥二百字,刻畫出孫覿賣國的嘴臉。

汴都破後,覿受金人女樂,爲欽宗草表上金主,極意獻媚。同樣記這件事,不是簡單地給人物加上“極意獻媚”的評語就完事,而是通過記事表現他的精神世界。

所記之事很簡單,而用筆卻有如剝筍,層層深入,直剝到孫覿的靈魂深處。“靖康之難,欽宗幸虜營。

虜人慾得某文。” 這三句是第一層。

朱熹追記本朝皇帝投降的事,不願說被俘虜,而說“幸虜營”;不忍說寫“降表”,而說寫“某文”。文章單刀直入,以兩句寫汴京淪陷、欽宗被擄,以一句寫金人慾得降表,以便促使宋朝正在抗金的軍民望風投降,從而把北宋的滅亡集中到金人威逼欽宗上降表上。

“欽宗不得已,爲詔從臣孫覿爲之;陰冀覿不奉詔,得以爲解。”——這是第二層。

金人由勒索降表轉到欽宗詔孫覿,進入“記孫覿事”的主題。欽宗命孫覿寫降表,出於“不得已”;口頭上要孫覿寫,內心裏卻希望孫覿堅持氣節,毅然拒絕。

汴京淪陷之時,宋朝的臣子及太學生等威武不屈,以死相抗者不乏其人,欽宗的希望是有根據的。作者以“陰冀覿不奉詔”一句寫欽宗的心理活動,從而把關係國家存亡的大事擺在孫覿面前,也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到孫覿身上,看他在關鍵時刻,將採取什麼行動。

關鍵時刻的行動,最足以表現人物的品質。“而覿不復辭,一揮立就。

過爲貶損,以媚虜人;而詞甚精麗,如宿成者。”——這一層,已剝出孫覿靈魂中最卑污的東西。

“而”是轉折詞,承欽宗“陰冀覿不奉詔,得以爲解”而轉。他不是“不奉詔”,而是“不復辭”,頗有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的氣概。

他不是下筆艱難,而是“一揮立就”,頗有文思泉涌、興會淋漓的神情。讀者不禁要猜想:他也許並非寫降表,而是草檄文、抒忠憤、斥仇敵吧!這樣的猜想是合乎情理的,然而猜錯了。

他不僅寫的是降表,而且比一般的降表更不像樣子:“過爲貶損,以媚虜人”!這封降表,被收入《大金吊伐錄》卷下,裏面有這樣的句子:“背恩致討,遠煩汗馬之勞;請命求哀,敢廢牽羊之禮?”以宋朝的臣子而寫出這樣辱國媚敵的文字,夠無恥的了!行文至此,已揭露得十分深刻;但作者意猶未盡,繼“一揮立就”之後又“贊”了一句:“詞甚精麗”。“一揮立就”,言其不假思索;“詞甚精麗”,言其精雕細刻。

既“一揮而就”,又“詞甚精麗”,就引出了關鍵性的一句:“如宿成者”。意思是:那降表好像早就寫好了一樣。

用了個“如”字,話沒說死,卻更耐人尋味。看樣子,這傢伙早就瞅準了這筆媚敵求榮的買賣,事前打好了腹稿。

孫覿寫降表,“過爲貶損,以媚虜人”,效果如何呢?以下就寫效果:“虜人大喜,至以大宗城滷獲婦餉之。”“大宗城”,語出《詩經·大雅·板》“大宗維翰”、“宗子維城”。

大宗,強族;宗子,同姓。“大宗城”在這裏指金統治者的同姓權貴。

“虜人”見降表“大喜”,“喜”得以至於把同姓權貴搶來的婦女賞給他。那麼,他是否當着欽宗的面領賞呢?“覿亦不辭”,他公然領了賞!他領的賞不是別的什麼,而是敵人搶來的婦女啊!這一層只三句,作者從敵人喜而給賞和孫覿欣然領賞兩方面對這個無恥之徒作了進一步揭露。

孫覿寫降表,其原因、經過、效果都寫了,還有什麼可寫呢?讀下文,看到作者還寫了更重要的東西:(孫覿)其後每語人曰:“人不勝天久矣;古今禍亂,莫非天之所爲。而一時之士,欲以人力勝之,是以多敗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

孟子所謂‘順天者存,逆天者亡’者,蓋謂此也。” 第一句中的“其後”,特意指出這是在寫降表之後。

孫覿經常向別人宣傳他寫降表的理論根據,其要點是:金人入侵,中原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是“天之所爲”。一切民族英雄、愛國人民浴血抗戰,都是“逆天”;“逆天者亡”,咎由自取。

他自己寫降表、媚敵求榮,則是“順天”;“順天者存”,還得了賞賜。——這一套賣國理論、漢奸邏輯,稍有正義感的人連聽都不願聽。

而孫覿這傢伙,不但好意思講出口,還經常地,振振有詞地向別人宣揚,真不知人間還有什麼羞恥事!寫降表的理論根據,通過孫覿的“每語人”,也寫完了,還寫什麼呢?還寫別人聽到他的宣傳之後的反應:或戲之曰:“然則子之在虜營也,順天爲已甚矣!其壽而康也宜哉!” 這位聽了孫覿投降理論的人把那投降理論運用於孫覿寫降表的實踐,刺了他一下:“既然如此,那麼,你在敵營中寫降表,‘順天’的確順得太過分了,你如今這樣長壽,又這樣安康,這真是很應該的啊!” 作者接着寫了兩句:“覿慚無以應。聞者快之。”

就結束了全文。作者從懲罰民族敗類的創作心理出發,是要寫出“聞者快之”才肯擱筆的;而“覿慚無以應”,則是“聞者快之”的前提。

然而從孫覿其人的本質看,他在聽到人家說他“壽而康也宜哉”之後,很可能洋洋得意地重複說:“宜哉!宜哉!”在《万俟卨墓誌銘》裏,他不是公然說岳飛該殺、殺岳飛是万俟卨的“功勞”嗎?這篇短文有幾個特點值得注意。孫覿的醜行穢跡很多,都可記;作者只記其寫降表,突出一斑而全豹可見。

此其一。先以“靖康之難”四字勾出。

標籤: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