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九龍公道杯

九龍公道杯

九龍公道杯是指由香港足球總會舉辦的一項足球比賽,比賽通常在每年年初舉行,是香港足球的首個比賽賽事。其名稱中的“九龍公道”寓意爲公平競爭和公正裁判,使得比賽更加公正。該比賽一般吸引了來自香港各地以及外國球隊的參加,是香港足球賽事中最受歡迎和具有代表性的賽事之一。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你可知道九龍公道杯,你瞭解它的特點嗎?可以講講嗎?

酒杯是生活中一種非常常見的杯具,雖然樣式各有不同,但並未有什麼稀奇的地方。不過有一種杯子卻不一樣,比如這個杯子中間比普通的酒杯多了一個圓柱,當你往酒杯裏倒酒的時候,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好像這個圓柱只是用來裝飾的。但是當酒杯裏的酒超過了這個圓柱,杯子裏的酒就會瞬間從杯底流出來,一直到所有的酒都流光了纔會停止。

這種杯子在國內有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九龍公道碑。相傳在明朝洪武年間,御窯裏的工匠製造出了一種九龍碑進貢給朱元璋,這讓朱元璋非常的高興,邀請了很多的王公大臣使用了這種杯子喝酒。對於一些喜歡的大臣,他給他們倒了滿滿的一杯美酒,而一些不討他喜歡的則只給他們倒了半杯酒。結果得到滿杯美酒的大臣還沒來得及喝,御酒就已經從杯底流光,那些只有半杯御酒的大臣卻一滴不漏,這讓朱元璋非常的納悶,詢問了原因後才明白這種杯子的特性,於是就把這種杯子命名爲九龍空道杯。那公道杯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利用了什麼原理?

這個杯子內部的構造,圓柱的內部很像一個彎曲的吸管,吸管較短的一端連接着杯子裏圓柱的底部暗口,而長的一端則在杯子的底部倒酒的時候,氣管裏的空間也會有酒進入,並且裏面的酒和外面保持同樣的高度。但是當杯子裏的酒超過了圓柱,就破壞了這種壓強的平衡。所以一旦酒的水平面超過了吸管的最高點,因爲壓強的原因,外面的大氣壓會推動液體經過吸管的u形彎道從杯底流出,產生虹吸效應。現在的抽水馬桶系統也是利用了這種原理。不過當你先在杯子裏倒入一些高密度的液體,比如水銀,然後再倒入酒或者清水,在這種情況下,哪怕酒的液平面超過了圓柱也不會流出。這是因爲大氣壓推動水產生的力量不足以推動密度更高的液體從吸管中流出。而這種杯子製作起來非常的簡單,一根u型吸管,一個一次性水杯,在水杯的底部鑽一個孔,將吸管插進去,然後將杯底的洞口密封。當你往杯子裏倒水的時候,一旦水面超過了吸管杯子裏的水。水就會全部流出,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公道杯。

九龍杯是什麼

明代洪武間,官府在景德鎮開設“御器廠”,亦名“御窯廠”,專門爲皇宮製造御瓷。當時的景德鎮隸屬於江西浮樑縣,臨近的都昌、撫州、豐城、樂平、波陽等縣的瓷工聽到景德鎮開辦“御窯廠”的消息後,紛紛聚集到景德鎮,其中以都昌、撫州的瓷工人數爲最多。御瓷要求高,製造難度大,凡是選到“御窯廠”的瓷工都是一些制瓷手藝高超的能工巧匠,經他們之手造出的御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九龍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種。

九龍杯,不僅可以用作酒杯,還可以用作茶杯,整個杯體由九條龍裝飾,一條龍頭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並彎曲爲杯把,另外八條龍組成四對,每對一條頭朝上,一條頭朝下,頭朝上的四條龍頭伸到杯口內呈喝水狀,當杯體內裝滿液體時,通過杯體內的倒U形管,並由頭朝下的四條龍口中噴出。本實用新型在宴席上用作酒杯和茶杯,可以助酒興,增加活躍氣氛,給人們以神祕莫測之感,另外它還可以作爲一種特殊工藝品,並具有欣賞和收藏價值。

公道杯的原理

公道杯就是連通器的原理,加在密閉容器裏液體上的壓強,處處都相等。而虹吸管裏灌滿水,沒有氣,來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體封閉住。此時管內壓強處處相等。一切安置好後,打開出水口,雖然兩邊的大氣壓相等,但是來水端的水位高,壓強大,推動來水不斷流出出水口。

公道杯,酒器。據傳,明洪武年間,景德鎮御窯所屬浮樑縣的縣令爲皇帝進貢一“九龍杯”。朱元璋對此酒杯愛不釋手。有一次,大宴羣臣,皇帝特意下令爲其心腹大臣填滿酒杯,不料,注酒至滿的酒流失殆盡,而不滿的卻滴酒未漏。

原來,此杯甚爲公道,只可淺平,不可過滿。皇帝爲謹記從此杯的“公道”所得的啓發,便把“九龍杯”改命爲“九龍公道杯”。自此便有了“公道杯”之說。杯心直立一龍首,外底部有漏孔,巧妙運用虹吸原理製造。入注水,淺,則滴水不漏,滿,則水流殆盡。真可謂“知足者酒存,貪心者酒盡”。寓示世人辦事處世必須講究公道,不可貪得無厭。

宋代九龍杯爲什麼會被稱爲公道杯?

宋代九龍公道杯,上面是一隻杯,杯中有一條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龍,酒具上繪有8條龍,故稱九龍杯。下面是一塊圓盤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時,如適度,滴酒不漏,如超過一定的限量,酒就會通過“龍身”的虹吸作用,將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稱公道杯。

九龍杯真的存在嗎?

九龍杯因爲下落成謎,所以一直都有人懷疑它的存在性,其實這和夜明珠一樣,都是曾經存在過的,那麼關於九龍杯又有着哪些歷史故事?

先看看九龍杯的大體描述

整個杯子由9條龍裝飾而成,一條龍的頭部伸到杯子底部,尾部則伸出杯子口並彎曲成杯把,其餘八條龍組成4對,每對一上一下,龍頭朝上的呈喝水狀,當杯子內倒滿液體時,通過杯子體內的倒U形管由頭部朝下的另外四條龍口中噴出。

01

九龍杯最初是在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樑縣出現,洪武年間御窯廠便製作出一個名爲“九龍杯”的杯子進貢給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後龍顏大悅,於是決定宴請大臣。

朱元璋給那些心腹大臣倒酒都是滿杯,而那些直言不諱的大臣則淺杯,結果那些心腹大臣卻一滴酒都未曾喝到,因爲酒全部從底部漏光,朱元璋於是詢問原因,後得知這種九龍杯也稱“公道杯”,倒酒只能淺平,太滿則會漏的一滴不剩。其實九龍杯就是運用了【虹吸原理】,杯子中間有一個連接杯底的中空通道,酒滿時就會從底部全部流出。

02

其實野史記載清朝康熙年間也有九龍杯,康熙將其命名“九龍玉杯”,在康熙去世後隨葬於景陵,1945年,景陵被盜,確實發現有九龍杯,盜墓賊是一位田姓男子,他跟着其他人一同進入景陵,其餘文物一概不收只要九龍杯,最後這個九龍玉杯確實在他手中。新中國成立之後,要求田某將九龍玉杯歸還,田某歸還之後這九龍玉杯卻無故失蹤,不知去向。

03

1960年,上海市舉辦了宴會,目的是招待國外來賓,而宴會中使用的酒杯就是九龍杯,因爲九龍杯巧奪天工,小巧精緻,一國外貴賓竟然拿起一隻九龍杯藏了起來,最後被服務員看見,但是服務員人微言輕,如果上前索要怕影響到兩國關係,於是上報正在視察的周總理。

周總理指出,九龍杯乃稀世珍寶,一套共計36只,缺一不可,怎可輕易讓人取走?於是周總理想出一個辦法,在這位貴賓觀看演出的時候,特意安排了一場“魔術”,表演人員將三隻九龍杯放在桌子上,舉起對着其中一個九龍杯開,將其擊碎。

觀衆都在尖叫,結果表演人員卻說這隻九龍杯其實並沒有碎,而是在以爲貴賓的公文包中,於是找到這位貴賓,將九龍杯取出,就這樣九龍杯被勝利奪回。

其實這36支九龍杯並非明清時期製作,而是陶瓷做的仿製品,這個是由景德鎮的一位瓷器專家花了數十年時間製作而成,1958年燒製而成,與康熙的九龍玉杯極爲相似,後來又定做了一套,然而這一套九龍杯製成後不久,這位專家便去世,這種製作技藝也未能留下,所以這套九龍杯同樣成了絕品,被稱爲稀世珍寶。

從以上的這些記錄來看,九龍杯應該是的確存在過的,只是現如今下落不明,導致這九龍杯稱爲一個謎團。

公道杯是什麼,公道杯的作用

公道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製品。杯立一老頭或龍頭,體內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當於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龍頷)。

原理

運用虹吸原理製造而成的。爲了進一步發掘陶瓷傳統工藝技術,景德鎮曙光瓷廠陶瓷藝人對“公道杯”實行了大膽的改進,原來的杯子龍頭角度朝下,裝飾單一,且盛水超過杯子容量的70%時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

經他們反覆試驗改進的“公道杯”龍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裝飾得五彩繽紛,美觀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來的70%上升爲90%。現 在的“公道杯”馳名中外,可稱得上是一種陶瓷高級藝術珍品。

寓意

“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爲“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公道杯”的典故告訴了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爲人不可貪得無厭。

擴展資料

公道杯傳說

當時的浮樑縣令爲了討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賞識,指令“御窯廠”的瓷工半年內製出一種“九龍杯”用來進貢皇上,好則賞,不好則罰。指令發出後,縣老爺親自監製。

由於“九龍杯”的製造難度大,時間又短,瓷工們個個急得寢食不安。他們日夜研製,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經過三個多月,幾十次的反覆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

看到精製的“九龍杯”,縣太爺喜笑顏開,親自快馬加鞭將“九龍杯”送至京城,進貢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着浮樑縣令進貢的藝術珍品“九龍杯 ”,愛不釋手,連聲誇讚景德鎮瓷工制瓷技藝高超,誇讚景德鎮不愧爲瓷都之稱。

浮樑縣令由於進貢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不久便加官晉級,由縣令升遷爲府臺。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在一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爲他們把御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篩得淺淺的。

結果事與願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點酒未喝,御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御酒。

皇帝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爲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使用公道杯的技巧

1、就低勿高

倒茶時高斟會使茶湯的香味散失,泡沫增多,影響茶湯的色與香,最重要的是滾燙的茶水可能會濺出茶杯燙傷他人。

2、厚此薄彼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倒茶時,七分滿就好,公道杯的作用,是均勻茶湯的質量與數量,因此在分茶時要儘量均勻,不要厚此薄彼,否則茶少的人可能就會認爲你是在輕慢他。

3、及時續杯

茶喝完之後,不續茶,場面會很尷尬,客人一飲而盡,往往是因爲十分口渴,這時你就要及時續杯,給客人續的茶,切記不要是冷茶,因爲那代表你是在下逐客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公道杯

“九龍杯又叫公道杯,爲什麼會有這種稱呼? ”

公道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製品。

杯立一老頭或龍頭,體內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當於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龍頷)。

頭體下與杯底連接處留有一孔,向杯內注水時,若水位低於瓷管上口,水不會漏出;

當水位超過瓷管上口,水即通過杯底的漏水孔漏光。

這種漏水杯,漢族民間稱“公道杯”,系根據物理學上的虹吸原理製成。

據說古時人們曾用公道杯對付貪酒者,斟酒如超過高度,則會全部漏光。

公道杯盛酒最爲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歷史上真有九龍杯嗎?有什麼依據?

九龍杯並非江湖傳說,而是真實存在於世間的稀世珍寶。

大明洪武年間,官府召集了一批手藝高超、製法獨到的能工巧匠,在“瓷器之都”景德鎮開設了一家專爲皇宮大內製造玉器、瓷器的“御窯廠”。

管理景德鎮的浮樑縣縣令心中盤算着討好皇上,便勒令御窯廠打造出一樽象徵着“至高皇權”的絕世佳品九龍杯。

渴望着得到賞銀的工匠師傅們牟足了幹勁,廢寢忘食、窮盡腦筋,經過長達三個月的精心研究終於製作出了名震百年的“九龍公道杯”。

相傳,九龍杯設計精妙,外觀恢宏大氣,帝王之尊越於杯身。滿酒時,猶如九龍出海般耀輝蒼天,朱元璋對此杯一見傾心,不禁連連言其妙。

這九龍杯由一整塊渾然一體的白玉雕刻而成,共有一大杯,八小杯。

大杯的杯身附有九條栩栩如生的神龍作爲裝飾,第一條神龍趴在杯口,尾部彎曲形成杯柄,其餘八條神龍形成兩條一對的正反之勢。

一條龍頭朝杯口,一條龍尾朝杯口,當大杯被盛滿時,酒水會通過杯內的U形通道流入龍尾朝下的龍頭,龍頭會吐出酒水,流進對應着龍頭的小杯。

小杯長六公分、寬四公分、高三公分,整體形狀偏向於長方體,杯口有四角,每角處各雕有雙龍戲珠,把手處爲一條單龍構成,共九條龍,杯身鑲嵌着明珠、瑪瑙、寶石等裝飾,華貴至極,乃世俗罕見的絕世珍品。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愛不釋手,時常在宮宴之中使用九龍杯在文武大臣面前“顯擺”。 

一次,朱元璋在宴會上飲的興起時,親自將九龍杯盛滿,不料杯中酒水竟然從底部漏出,朱元璋細細探究後,方知工匠們的良苦用心,原來九龍杯遵循的是“盈滿則虧”的設計理念。

正所謂“萬事皆有度”,當九龍杯中的酒水超過一定的容積,便會如“時光”一般一去不返,朱元璋感嘆九龍杯中蘊含的絕妙道理,而重新此名爲“九龍公道杯”。

明朝滅亡後,九龍杯從此便沒了下落,據說康熙皇帝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一樽小杯,康熙皇帝去時候,這樽小杯便跟隨康熙皇帝入葬。

據說1945年,盜墓賊在景陵 “夾喇嘛”時盜得此杯,但不久後便上交給!

現如今,九龍杯已經不知道落入何處,有人說九龍杯被國家保護着,有人說九龍杯在私人收藏家的手中!

無論如何,九龍杯作爲絕世國寶,始終會閃耀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成爲千古傳頌的珍寶傳說。

九龍公道杯的介紹

九龍公道杯又叫平心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製品。分杯體和杯座兩部分,通體高約20釐米。九龍公道杯明代永樂年間景德鎮御器廠均有出品,現景德鎮仍有生產。福建德化窯製品較爲多見,但其杯內瓷雕造型一般以壽星人物爲主。

九龍杯有什麼玄機,它在民間留下了哪些傳說?

九龍杯的傳聞是相當的離奇,據說在九龍杯裏面盛着水,杯子裏面的水中,會有9條活靈活現的蛟龍在翻滾。但是如果倒滿酒,九龍杯裏面的酒就會漏光。而且在民間留下的故事,也有幾個。

大家都很好奇,爲什麼傳說中的九龍杯裏面,平時看不見,偏偏在倒滿酒的情況下,才能夠看見裏面的龍。裏面的玄機就要從他們的製作工藝上面來研究。其實九龍杯分爲內層和外層兩層,而產生這種奇怪現象,就要求做到很難的光學原理和手工藝製造技術的相結合。所以說製造是相當的難。

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傳說,關於九龍杯的。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有一種稀世珍寶,叫做和璞玉。而隨着秦國一統天下,天下的寶物,有會到秦國的寶庫中。不然怎麼會有一句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這塊玉也自然而然到了秦始皇的手下。而九龍杯就是用和璞玉雕刻而成。而有一個人叫做子綹,對這個九龍杯下了個詛咒,大概意思就是說,得到九龍杯的人,會被異獸纏身,最終離奇死亡。所以這個傳說就與秦始皇的死,有着分不開的聯繫。因爲歷史上對於秦始皇的死並沒有明確的記載,還始終是一個謎。

還有一個傳說,就是關於九龍杯的另一個名字,叫做九龍公道杯。明代洪武年間,傳聞這是一個景德鎮大師,在短短時間內,精心製作的一個九龍杯,這個九龍杯是專門給朱元璋。朱元璋對這個杯子可以說是愛不釋手。而在一次宴會上,朱元璋命人給一些大臣倒酒喝,給那些朝印上做過很多貢獻的一些大臣,倒了滿滿的一杯,而對那些朝中不怎麼活躍的大臣,就倒了一點點的酒。後來事與願違,倒滿滿一杯酒的大臣反而沒有喝到酒,原來滿滿的一杯酒,全部給漏掉了,這就是九龍杯的另一個玄機之一,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

標籤:公道 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