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墨子兼愛屬於什麼體裁

墨子兼愛屬於什麼體裁

2022-12-23

墨子兼愛屬於文學體裁。兼愛,指同時愛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戰國之際,墨子提倡的一種倫理學說。《墨子》中有《兼愛》三篇,闡述其主張。墨子以兼愛爲其社會倫理思想的核心,認爲當時社會動亂的原因就在於人們不能兼愛。他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愛有差等的觀點。他提出兼相愛,交相利,把兼愛與實現人們物質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聯繫,表現出對功利的重視。墨子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攻等主張均以兼愛爲出發點,他希望通過提倡兼愛解決社會矛盾。兼愛以天志爲源頭,引導出天愛萬物,養萬物,包容萬物。得出人也該愛萬物,養萬物,包容萬物。

墨子兼愛屬於文學體裁。兼愛,指同時愛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戰國之際,墨子提倡的一種倫理學說。《墨子》中有《兼愛》三篇,闡述其主張。墨子以兼愛爲其社會倫理思想的核心,認爲當時社會動亂的原因就在於人們不能兼愛。他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愛有差等的觀點。他提出兼相愛,交相利,把兼愛與實現人們物質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聯繫,表現出對功利的重視。墨子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攻等主張均以兼愛爲出發點,他希望通過提倡兼愛解決社會矛盾。兼愛以天志爲源頭,引導出天愛萬物,養萬物,包容萬物。得出人也該愛萬物,養萬物,包容萬物。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墨子兼愛屬於什麼體裁

墨子兼愛是墨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觀點。--墨家兼愛非攻

作品出處,《墨子·兼愛》。文學 體裁,古詩。

作者,墨子。學派,墨家學派。 基本信息。《墨子·兼愛》兼愛“兼愛”可算是一種古老的“博愛”思想。 由儒家的“仁”和“禮運”的“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發展而來。

“墨子兼愛”是儒家學說嗎?

儒家譏諷墨家的尚同、兼愛、尚賢、認同有鬼神存在等思想,但是孔子對當官的人很敬畏,在哪個國家就不說那個國家的的壞話。(孔子在)《春秋》(裏)諷刺專權的臣子,這難道不是“尚同”嗎?孔子關愛衆人親自踐行仁義的理念,以廣泛的施捨救濟衆人爲聖賢,這難道不是“兼愛”嗎?孔子看重賢才,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個科目來褒獎弟子,以人死了但是名聲沒有顯揚爲恥,這難道不是“尚賢”嗎?孔子主張祭祀祖先的時候要當祖先就在面前一樣恭敬,諷刺哪些虛情假意的祭祀的人,說:“我祭祀就會享受到祖先賜予的好處”,這難道不是在證明鬼神的存在嗎?儒家和墨家都稱讚堯帝和舜帝,都反對夏桀和商紂,都是注重自身修養端正心態來治理天下國家,爲什麼要像(現在)這樣不相認同呢?我認爲分歧產生於後代的學生,(其目的)是爲了向他人推崇他們老是的學說,並不是兩位先師的思想的本意。孔子必須借鑑墨子的思想,墨子必須借鑑孔子的思想,不互相借鑑就不足以形成各自的思想。

注:尚同、尚賢、兼愛、明鬼都是墨子的思想

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所屬學派是什麼

墨家。

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出自墨翟《墨子·兼愛上第十四》。

原典: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爲事者,惡(wū)得不禁惡(è)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 “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釋義:

“兼愛”是墨子社會倫理思想的核心,他認爲當時社會的原因皆起於人們“不相愛”,因此提出 “兼相愛,交相利”,希望通過提倡人們彼此之間相愛相利來解決社會矛盾。他認爲:“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意思是說,天下相親相愛就能治理好,相互仇恨就必然導致混亂。

“兼相愛”,就是對待別人如同對待自己,愛護別人如同愛護自己;“交相利”,就是互相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實現人們物質利益的平等互利。可見,只有“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的一切禍患之源才能得以消除;只有“兼相愛,交相利”,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個協調的羣體組織。

墨子的兼愛學說有什麼特點

特點:兼愛理論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愛有差等”的觀點。

理論依據:兼愛,指同時愛不同的人或事物。

作者簡介:墨子,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

墨子的愛人若愛其身的含義是什麼?

《墨子》裏的“愛人若愛其身”告訴我們,要像關愛自己一樣去關愛別人。

墨子愛人若愛其身的意思是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別人,這是墨子兼愛的主張,他針對儒家“愛有等差”的說法,主張愛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兼愛”一說,最初見於《墨子》。墨老先生被後人視爲俠者之祖。

原文: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亡有。

白話譯文:假若天下都能相親相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還能有不孝的嗎?看待父親、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樣,怎麼會做出不孝的事呢?還會有不慈愛的嗎?

兼愛非攻

墨子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爲“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

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並認爲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他反對戰爭,要求和平。

《墨子》是一本怎樣的書

墨子》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記載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作墨辯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反映了後期墨家的思想。在邏輯史上被稱爲後期墨家邏輯或墨辯邏輯(古代世界三大邏輯體系之一,另兩個爲古希臘的邏輯體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學);其中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特別是天文學、幾何光學和靜力學。

墨子及墨家學派的著作彙編,在西漢時劉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後逐漸流失,現在所傳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來都寫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後期墨家的著述資料,這是現在研究墨家學派的主要史籍。按內容,《墨子》一書可分五組:從《親士》到《三辯》七篇爲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摻雜有儒家的理論,應當是墨子早年習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的痕跡;後四篇主要是尚賢、尚同、天志、節用、非樂等理論。從《尚賢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爲一組,系統地反映出墨子“兼愛”、“非攻”、“尚賢”、“尚同”、 “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題,是《墨子》一書的主體部分,《經》上、下,《經說》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專說名辯和物理、光學等內容,前人因其稱經,定爲墨翟自著,實際是後期墨家作品,這是研究墨家邏輯思想和科學技術成就的珍貴資料。《耕柱》至《公輸》五篇是墨子言行記錄,體例與《論語》相近,是墨子弟子們輯錄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蹟的第一手資料。《備城門》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專講守城技巧與城防制度,其制度與秦相近,是戰國時期秦國墨者所作,這是研究墨家軍事學術的重要資料。

《墨子》內容廣博,包括了、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後學的重要史料。西晉魯勝、樂壹都爲《墨子》一書作過註釋,可惜已經散失。現在的通行本有孫詒讓的《墨子閒詁》,以及《諸子集成》所收錄的版本。

自秦以後,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論,散見於各種典籍之中,如見於《新序》、《屍子》、《晏子春秋》、《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戰國策》、《諸宮舊事》、《神仙傳》等等。西漢劉向的《漢書·藝文志》將散見各篇著錄成《墨子》共七十一篇。經歷代亡佚,到宋時,只存六十篇,目前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其中已亡佚的有:《節用》下篇,《節葬》上、中篇,《明鬼》中篇,《非樂》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連篇目皆亡佚,在這十篇中,只有《詩正義》曾提到過《備衛》此篇目,其餘無可考。

《墨子》一書,既非一人所作,又非一時所成。一般認爲《墨子》是由墨子自著及其門徒記述墨子言論的書篇而寫定的一家之言。

按梁啓超的分類,《墨子》一書內容可以分爲五大類。

一類:《親士》、《修身》、《所染》、《法儀》、《七患》、《辭過》、《三辯》共七篇。

這一類雜有名家之言,混有雜家之說。比如《親士》篇中的“?者必先挫,錯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難守”等,皆出於道家之語。“修身”一詞,爲儒家之言。《所染》中的“染蒼則蒼,染黃則黃”疑是出於名家之性說。“法儀”一詞,疑是法家之言,純出僞託,而後四篇是墨家記墨學的概要,有可能是墨學的提綱挈領。

第二類:《尚賢》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愛》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節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樂》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這一類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思想。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認爲是墨子門弟所記的墨子之言。

第三類:《經》上下篇、《經說》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這一類被治墨者稱爲墨辯,亦稱爲墨經。此六篇難通難譯,古字詞較多,辯理深奧,加上雜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理論,光學力學和數學等自然科學理論、社會科學、倫理學、邏輯學等等,實在難以理解。這一類是《墨子》的精華部分。梁啓超認爲這六篇是墨翟自著。而孫詒讓則認爲是後墨學者所著。孫詒讓所據的理由之一是:公孫龍與墨子時代不同,而且公孫龍在墨子之後,因此不可能有堅白石之論。

第四類:《耕柱》、《貴義》、《公孟》、《魯問》、《公輸》共五篇。這五篇是墨子弟子記載墨子的言論行事。亦算是對墨子的生平的記錄,體裁接近《論語》。

第五類:守城各篇。它們是《備城門》、《備高臨》、《備梯》、《備水》、《備突》、《備穴》、《備蛾傅》、《迎敵祠》、《旗幟》、《號令》、《雜守》共十一篇。這一類可以說是墨家兵法。墨子提倡非攻,以守禦爲主,十一篇皆以守備之法爲主題。墨家兵法是墨學之弟子精研而成。此十一篇古字詞頗多,古代兵法陣法用詞不少,很少通譯。

此書文風樸實無華,但部分內容詰屈聱牙,以致兩千來年,很少有人問津。直到近代,纔有學者認真解讀這本古書,才發現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對光學(光沿直線前進,並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球面鏡成像的一些情況,尤以說明光線通過針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論爲著)、數學(已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提出了力和重量的關係)等自然科學的探討,可惜的是,這一科學傳統也因此書在古代未得到重視而沒能結出碩果。但這一發現,震動了當今學術界,使近代人對墨家乃至諸子百家更爲刮目相看。

對墨子“兼愛”的正確理解

在中華文化創制的軸心時代,墨子鮮明的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不遺餘力的鼓吹並履踐其“兼愛”哲學。在先秦諸子中,墨子的墨學可謂氣勢磅礴、不同凡響,成爲與孔子的儒學比肩而立的兩大思想流派。然而,自秦漢以後,墨學日漸衰落,其思想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司馬遷作史記對墨子的描述也只有二十四個字而已,但是墨子的“兼愛”思想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內涵和現實意義。 墨家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墨家思想的核心範疇“兼愛”貫穿於墨家的全部學說之中,是研究墨家思想的根本特質與核心範疇。墨子“兼愛”範疇的提出不單是對儒家“仁愛”思想的進一步發展,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禮崩樂壞、戰亂紛飛的現狀,墨子針對當時社會的弊病,指出當時社會禍亂的原因,皆起於人們之間的“不相愛”,墨子針對這種互不相愛的社會,提出了“兼愛”思想,就是主張“視人若己”肯定他人與自己有共同的訴求和權利,並進一步發展成爲“交相利”,最終使每個人都能得到實際的利益與好處。墨子的這種兼愛世人,造福民衆的思想在當時無疑是進步的,但卻不能爲統治階級所採納,而遭到打壓和排擠。而當今社會是一個百花齊放,兼容幷蓄的時代,而社會中亦有許多現實亟待解決的問題,重新發揚和挖掘墨家文化,對於構建當今的“和諧社會”亦是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重大的意義。也對於重新審視和定位墨家文化及其地位,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奉獻精神、平民思想亦有巨大價值。 本文分爲導論、四章和結束語三個部分。導論部分從墨子思想的地位和主要內容展開,介紹了墨子學說的主要思想,並在先秦文化中構成了不同於儒家的另一股思潮。第一章“兼愛”思想提出的背景。從“兼愛”思想的學術來源及墨子所處的時代背景,分析墨子“兼愛”思想提出的歷史必然性和其理論根據。第二章“兼愛”思想的基本內容。由“兼愛”的字釋,到墨子對其“兼愛”的定義“仁矣,義矣”。並以此對“仁”、“義”及相關的“別”的闡述,指出“兼愛”思想的核心價值。第三章“兼相愛”與“交相利”。墨子講兼愛,也常談利,在墨子看來兼愛與利人其實就是一個問題,通過“兼愛”、“義”與“利”的關係,指出墨子的“兼愛”其結果就是“利人”,而不單是爲自己謀利,更主要的是爲全體百姓謀利。第四章“兼愛”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啓發。墨子“兼愛”思想既是一種倫理道德,其實也是觀念。“兼愛”的最終結果就是達到他所倡導的一個極愛自己又愛別人,沒有戰亂,沒有紛爭,充滿着愛的一個社會,其實這個社會就是他所向往的古代和諧社會。可見和諧社會自古以來就是人類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墨子在這裏爲我們勾勒出了他心中和諧社會的面貌,也爲今天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啓示。

望採納

墨子創立了一個獨特的思想派別,什麼是墨子的“兼愛思想”?

墨子創立了一個獨特的思想派別,墨子的“兼愛思想”:“墨子兼愛”做爲墨家思想的關鍵,展現了墨翟針對君主明政戀人的心願。又因爲墨子是立在廣大羣衆立場上,亦展現了普通對仁君的需求與對諧社會發展期盼。墨子主張“墨子兼愛”,在他看來處理社會動盪不安的靈丹妙藥便是衆人要相親相爰。衆人平靜真誠待人,社會發展就可穩定,並且能夠獲得長期快速發展。衆人相親相爰,把對方利益當成自己的權益,把對方的大國當成自己的我國,又怎會造成權益爭奪與國家間的大戰呢?

“墨子兼愛”要以人和人之間融洽的相處方式作爲處理戰事繁雜的重要途徑,“墨子兼愛”最後的必然是大同市,它偏重於的是一個人的精神層次寬而待人接物,仁德公平的觀念。“墨子兼愛”不僅僅是普通的“墨子兼愛”,也是君王的“墨子兼愛”。與此同時,“墨子兼愛”這認爲中還帶有公平的發展理念,這也是墨子思想中平穩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一味中藥材。儒家思想“親吻有術”的“仁德”標準,是以社會現實的需要和很有可能考慮,合乎和體現了社會發展具體存有的禮教等級關係,帶有濃厚的求真務實、理智的具體內容。

提倡戀人,僅有形上價值的解悟,僅僅侷限於明確提出泛愛衆、愛沒有錯等這類口號還不夠,也必須有某類促進愛他人的事實方式。宛如欲登高作業臺,無法一蹴而就,務必優先修建一個陡坡一樣,孟子仁德理論以孝道爲行仁立身之本的基本原則即具備造陡坡的內涵。

這雖比不上墨翟的墨子兼愛更又高又大,孔子的行仁方式卻更具有可行性分析。孟子的愛人理論很聰明地看見了人生理學的、心理上的、社會現象的前提,並將其作爲其理論的出發點。孝道之愛是人之友情的真情流露,是人類“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的天真無邪的情感心理學自然的表述。愛他人一直從近期處逐漸,由近到遠,這也是戀人這件事最自然產生、發展歷程。因此,“仁德”觀念自然而然地爲中國封建社會所認可,變成中國封建社會擒雄的倫理道德使命,在社會習俗和時尚中廣爲流傳了下去。

春秋墨子兼愛的思想內涵是什麼

墨子兼愛

墨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提出了許多著名的思想主張。其中的“兼愛”、“非攻”深得平民的心,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兼愛”,它是墨家學派的核心,衆多主張,如“天志”、“明鬼”、“尚同”等都由它衍生。

墨子講學圖

“兼愛”作爲墨家思想的核心,體現了墨子對於君王明政愛人的願望。又因墨子是站在廣大人民羣衆的立場上,亦體現了平民對仁君的訴求和對諧社會渴望。墨子主張“兼愛”,他認爲解決社會動盪不安的良藥就是世人要相親相愛。世人平和善待他人,社會就能安定,並能得到長久發展。世人相親相愛,將對方的利益當做自己的利益,將對方的國家當做自己的國家,又怎會產生利益紛爭和國家之間的混戰呢?“兼愛”是以人與人和諧的相處方式做爲解決戰爭紛亂的重要手段,“兼愛”的最後必定是大同,它側重的是人的精神層面寬而待人,博愛平等的思想。“兼愛”不僅是平民的“兼愛”,更是君主的“兼愛”。同時,“兼愛”這主張中還含有平等的理念,這亦是墨子思想中穩定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兼愛”是第一個由平民提出的併產生巨大反響的思想理念,是古代優秀文化中的精髓,是諸子百家中的一朵璀璨明珠,是古聖先賢留下的優秀文化遺產,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和諧作出了巨大貢獻。

墨子的故事

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喜好講論理學,他一向主張勤儉節約,吃苦耐勞,最不喜歡鋪張浪費,嬌縱奢侈,墨子曾和儒家辯論過一個這樣的話題,儒家的代表認爲,君子就應該像鍾一樣,即意味着,鍾你敲打它,它纔會響,對於君子而言,你不問他也絕不會回答,你問他,他纔會回答,墨子回到,就你這口鐘,我沒敲你,你怎麼響了呢?儒家代表最後沒能辯論過,這也爲後人津津樂道。

墨子雕塑

再講一個墨子選擇徒弟的故事,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思想家,他收過一個叫做耕柱的弟子,耕柱被很多人認爲是墨子最優秀的弟子,當然,耕柱本人各方面的確優秀於他人,這也讓耕柱自己也特別有自信。

可是墨子似乎卻不這樣認爲,他常常批評耕柱,漸漸的耕柱心裏覺得非常傷心,他有一天終於沒忍住,去找墨子問個清楚:"老師,在所有門徒中,雖然我不一定是最優秀的,可是我也應該不是最差的,可是爲何老師總是在批評我呢?"

墨子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而是重新拋了一個新的問題給他:“如果我上戰場去搏鬥,那請問我是用鋒刃還是用木棍呢?

耕柱很輕鬆的回答道:“當然是鋒刃了”墨子接着問“爲什呢”耕柱回到:“戰場殺敵,目的是殺掉敵人,在適當的地方運用適當的兵器,這是常理”墨子笑着回到:“對我來說,你就如那戰場上的鋒刃一樣,可以承擔的起責任,值得去運用,所以我纔會不斷的對你進行行爲的嚴苛要求,以及行爲的框正”。耕柱聽了以後,終於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最終成爲了一個品德優秀的人。

墨子言多不辯

墨子出生春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的偉大思想家,家,軍事家,創立了墨家學,還寫下了《墨子》一書。

墨子像

墨子言論很多,但都很少加以修飾,墨子的言論都是簡單直接,沒有太多華麗詞句,這就是所謂的言多而不辯。

墨子這樣做的用意,不過是想要人記住他言論的用途,而不是他華麗的文采,詞句直接明瞭,聽着難聽,話看着也不吸人眼球,但話意深重,認真看下去,就會深領會話中之意,不作修飾,不加華麗詞句,就不會因爲華麗詞句,而忽略了話的本意,讓人只記住了那些優美詞句。

就如同賣東西的,一味包裝門面,但卻忘了要賣的東西本質,讓人只顧得觀賞店面,卻忘了來這裏的真正用意,嫁女兒的,太過於裝扮伴娘,寫書人,太多描述了配角,也可以喻爲太過於注重文筆,而忽略要表達的劇情,優美的文字和場景,就如同一個肥皂劇,讓人只能記住那些美麗的面孔,和漂亮的場景,卻忘了劇中表達了些什麼。

一味的顧着修飾表面,華麗了配角,就會讓人將眼神投注於那些配物之上,而忽略了主角,和原本表達的意思,墨子的言論就注重避過了這個缺點,沒讓華麗的詞句,讓人忽視了話的本意。

這樣的言論雖然看着不順眼,但卻可以讓人很容易記住話的本意,而不是那些優美的詞句,這樣雖是話語太過枯燥,但不會失了表達者要表達的原意。

墨子機關術

墨家機關術,是《墨子》的精髓,也是《墨子》目前僅留下目錄,而內容遺失的重要十八篇。這遺卷十八篇中到底又有多大的力量現在或許已是無人能知。

墨子機關術

墨子很擅長製作工藝,這方面的技巧可謂是精之又精!他堪稱爲博學多才;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末戰國初的著名思想家,軍事家以及科學家。他的具體出生地到現在還是個謎底。他對中國發展的歷史不僅僅在於墨家思想,也包含着墨子的科學技術發展,這一切都在改變着歷史。

根據《墨子》中的機關術記載,墨家發明的武器就有連弩車,轉射機等等。“墨子爲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敗”傳說中,他能瞬間削竹並且用起擔起三百斤的石塊,這也表明了墨子的聰明。墨家在軍事上的貢獻也是極爲重大的。雖然實際上墨家機關並非遊戲及電影中那樣懸念,但是時隔兩千年也還是讓人爲之驚歎的。以至於我們現在的很多用物及武器都是在墨家武器的基礎上而改良出來的。

《墨子・公孫》中也證明了墨子不僅精通軍事,思想有勇有爲,還是善用器械製造器械的一大能手。墨子的科學技術實踐也是爲了“義”的思想理念要以人本主義爲基礎的“道技合一”。看來墨子不僅是墨家學派創始人,他的其他頭銜也確實嚇人,以及他的智慧也是非常駭人的!兩千年前的古人若是放在今日又會是怎樣?

墨子的勸說技巧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墨子出生於春秋末期,當時各國戰火連綿,百姓食不果腹。勞動者出身的墨子感同身受,他經常遊歷於各國之間,向各國君主宣傳不戰爭的思想。

墨子雕塑

墨子勸說各國君主時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的勸說技巧,以達到平息戰爭的目的,其中最能體現墨子勸說技巧的,便是《公輸》一說。

相傳公輸盤爲了向衆人展現自己的才藝超人,便製造了一種名爲雲梯的器械,該器械可以用來攻城,楚國君主於是決定在公輸盤製成雲梯之日時用該器械來攻打宋國。瞭解到這個消息的墨子心急萬分,他本就心繫百姓,不忍見到周遭戰火四起,百姓無家可歸。因此,墨子決意勸說,以達到平息戰爭的目的。

見到公輸盤之後,公輸盤見墨子是名文人,先是對墨子禮讓有加,然而當墨子提出付金錢要公輸盤爲自己殺人時,公輸盤以道義爲藉口拒絕了墨子的要求,墨子便以此爲題,勸說公輸盤。公輸盤一時語盡,只能推到楚王身上。墨子便求見楚國君主。墨子見到楚王后,便詢問了楚王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擁有美麗的衣裳以及富足的糧食,卻要去偷取鄰居家破爛的舊衣以及難以嚥下去的粗糧,王覺得此人是否有毛病呢?楚國君主聽完後便回答道:這人肯定有偷竊的毛病。墨子便以此爲契機,向楚王說明圍攻宋國的舉措如同一個偷竊之人。終於在墨子的勸說之下,楚王放棄了圍攻宋國的想法。

墨子,這名思想家以自己的力量爲了各國的百姓做實事,讓百姓免受戰爭的吞襲。他偉大的勸說技巧至今仍爲人所樂道。

墨子兼愛的主張具體內容是什麼

墨子以兼愛爲其社會倫理思想的核心,認爲當時社會的原因就在於人們不能兼愛。他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愛有差等”的觀點。他提出“兼相愛,交相利”,把兼愛與實現人們物質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聯繫,表現出對功利的重視。墨子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攻等主張均以兼愛爲出發點 ,他希望通過提倡兼愛解決社會矛盾,這當然只是一種理想 。但他批判了傳統的宗法等級制度,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性。

3 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的區別

1、 墨家,愛是沒有等級和差別的;儒家,愛是有等級、差別的。因而儒家仁愛的推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在“愛有等級”的原則下發展的。

2、 儒家認爲,人順其本性,就自然發展出仁的品德;墨家認爲兼愛是要靠外力加之於人的。

其實,我認爲在當今的社會,儒家的仁愛更加的實際一點,一個人很有可能把自己最深的愛給自己的親人,而給其他人的會少的多 ,應該這樣說,人人都有自私之心,他們寧願把最真的愛給自己的家人,而墨家的兼愛也許會困難很多.我們不敢否認,在今天的社會.也有很多大慈善家,他們爲這個社會的確也做出了許多貢獻,但在中國13億人口中,有幾個是願意爲我們的國家出力,所佔的比例更是少的可憐.但我相信,今天的社會,人人都會把自己的愛施加於他人身上,這樣,社會也會有一個大的進步,我們每一個人的一小步,就是這個社會的一大步

標籤:體裁 兼愛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