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第十七屆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

第十七屆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

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是中國重要的茶文化盛會之一,每年在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蒙頂山景區舉辦。第十七屆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定於2021年4月26日至5月1日舉行。

該旅遊節以策馬奔騰、官道千年的“茶馬古道”爲背景,以茶文化爲主題,展示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風格。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包括茶文化展覽、品茗文化交流、茶文化講座、茶藝表演、茶友組團品茶、古驛道探險遊等等,吸引了衆多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和品嚐優質的安徽毛峯、黃山毛尖等名茶。

此外,本屆茶文化旅遊節還將弘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推進旅遊綠色發展。通過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和茶園生態建設示範等工作,進一步提高遊客的環保意識和文明旅遊素養。

參加本屆茶文化旅遊節,不僅可以感受到濃郁的茶文化氛圍,還能享受美食美景,感受明媚陽光,放鬆身心,留下難忘的回憶。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該如何玩轉?今年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那麼這個活動如果想要玩轉的話,那麼首先就要去參加那些散茶大會以及鄉鎮配套舉辦的禮花節風箏節等活動,這些都是要在這個蒙頂山茶文化旅遊局要舉辦的活動,如果想要玩轉的話,那麼就要將這些活動給玩轉,那麼就能夠把整個旅遊節給玩轉了

迫不得已停止

當然了,現在這些活動基本上都已經是暫停了,爲什麼要暫停了?那是因爲疫情的原因導致的,這些活動不能夠如期舉行,爲了我們全體人民羣衆的人身安全,也是爲了不給國家帶來麻煩,所以這些活動那麼都是需要暫停的,等到疫情結束之後那麼再研究決定是否要舉辦這些活動,那麼現在呢,只保留了小規模的蒙頂山茶上線上直播活動,以及蒙頂山皇茶採製大典和祭拜茶祖,蒙頂山線上宣傳推廣活動,這些都是今年的這個活動

四方聯動

那麼今年的蒙頂山茶旅遊文化節呢,那麼由媒體以及茶企電商平臺,四方聯動,以及會支持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銷售那麼,廣大的人民羣衆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去參加購買這些著名的茶,還有就是會舉行蒙頂山皇茶採製大典和祭拜茶祖吳理政活動舉辦,茶仙子網上招募活動,面向全體社會招募察縣至12米,開展五峯採茶南卡,世界最美,茶香採風蒙頂山國家茶葉公園和中國至美茶園綠道等活動,那麼這些都是今年要舉辦的這個活動

總的來說,因爲疫情的原因導致的這個活動不能夠非常完整的矩形,但是我們也會在保證不給國家添亂的前提下,把這個活動的舉辦好,給來參加這個活動的人一個完美的體驗,能夠讓這個活動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推崇

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當初是如何成立的?這一節日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蒙頂山是中國種茶葉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山茶祖師吳理真開始在蒙頂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唐宋時是蒙山茶的極盛時期,因此歷史悠久的蒙頂茶被稱爲先查蒙山被譽爲仙茶故鄉。

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這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對茶聯,代表着中國茶的最好品質和最高境界,是茶中珍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封建時代最好的東西總是進貢給皇室。作爲茶中珍品的蒙頂茶,從唐代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起,就開始了1000多年的貢茶史。唐代元和郡縣誌載,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爲蜀之最。宋代《宣和北苑貢茶錄》當年蒙頂山進貢的兩種名茶萬春銀葉和玉葉長春就榜上有名。

清代《隴蜀餘聞》記載,每茶時葉生寺僧者抱有思往事及企業其葉之多少採制才得數錢許,名師供京師僅一錢有奇。蒙頂貢茶從唐至清1000多年裏,歲歲入宮,年年進貢,以供皇室清明會祭天祀祖之用。這種專用茶採自茶祖吳理真種下的七株仙茶到清代時,蒙頂五峯被闢爲禁地,七株仙茶被石欄圍起來闢爲皇茶園,至今留存。

安逸走四川,熊貓看雅安,喝茶到名山,雖然好茶葉的價格不是很便宜,但是可以讓我們體驗更多的茶的口感,每一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隨着蒙頂山茶文化的旅遊節開幕,着實讓我們體驗了茶文化的不同之處,我們在欣賞自然景觀的同時,在欣賞茶文化的歷史之久,希望大家能夠很好的保護我們的環境在旅遊的同時,我們切記不可亂丟垃圾,因爲一旦我們將茶葉種植的環境破壞掉,我們可能再也不會喝到優質的茶葉。

名山區詳細資料大全

名山區是四川省雅安市轄區,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地理位置北緯29°58′~30°16′,東經103°02′~103°23′,面積614.27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27.87萬,常住人口26.9萬,轄9鎮11鄉。東距成都90千米,西臨雅安13千米)。

名山屬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225個雨日,夜雨佔80%,森林覆蓋率32%。

2018年10月22日,名山區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名山區 外文名稱 :Mingshan District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四川省雅安市 下轄地區 :9鎮、11鄉 *** 駐地 :蒙陽鎮茶都大道481號 電話區號 :0835 郵政區碼 :625100 地理位置 :成都平原西南邊緣 面積 :614.27平方公里 人口 :27.87萬人(2018) 方言 :西南官話灌赤片雅棉小片 氣候條件 :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著名景點 :蒙頂山,百丈湖 機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火車站 :名山站 車牌代碼 :川T 行政代碼 :511803 GDP :81.22億元(2018) 常住人口 :26.9萬人(2018) 現任領導 :區委:金武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氣候,自然資源,氣候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礦藏資源,人口,經濟發展,綜述,民營經濟,農業,工業和建築業,國內貿易,旅遊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財政金融,科教文衛,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交通通信,民族文化,歷史名人,吳之英,吳理真,何崇政,

建制沿革

名山古系梁州之域,隋初改爲名山縣。 西魏廢帝2年(公元553年)平蜀以後,始移民墾殖,設蒙山(今名山蒙陽鎮)2縣。周武帝天和3年(公元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 593年(隋開皇十三年),將蒙山縣改爲名山縣,縣名取義於境內久負盛名之蒙山,沿用至今。隋仁壽4年(公元604年)廢郡置雅州。煬帝大業3年(公元607年)廢雅州置臨邛郡,領有名山、始陽(州治)等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推行州、縣兩級制,復雅州,領4縣包括名山。 1955年屬西康省,同年四川、西康並省,歸四川省雅安專區(後改地區)管轄。 1989年被批准爲對外開放縣。 2012年11月6日,撤銷名山縣,設立雅安市名山區,以原名山縣的行政區域爲名山區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1996年,名山縣面積614.3平方千米,人口25.7萬人。轄8個鎮、7個鄉:蒙陽鎮、百丈鎮、車嶺鎮、永興鎮、馬嶺鎮、新店鎮、城西鎮、黑竹鎮、城東鄉、前進鄉、中峯鄉、聯江鄉、廖場鄉、萬古鄉、紅星鄉。 2004年,名山縣轄9個鎮(蒙陽、百丈、車嶺、永興、馬嶺、新店、黑竹、紅星、蒙頂山)、11個鄉(茅河、雙河、解放、紅巖、建山、城東、前進、中峯、聯江、廖場、萬古)。 2013年,名山區轄9個鎮、11個鄉:蒙陽鎮、新店鎮、永興鎮、紅星鎮、百丈鎮、車嶺鎮、馬嶺鎮、黑竹鎮、蒙頂山鎮、雙河鄉、聯江鄉、前進鄉、解放鄉、萬古鄉、中峯鄉、城東鄉、茅河鄉、廖場鄉、紅巖鄉、建山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名山區隸屬於四川省雅安市,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地理位置北緯29°58′~30°16′,東經103°02′~103°23′,面積614.27平方千米,轄9鎮11鄉,東距成都90千米,西臨雅安13千米(2012年)。

地質

名山區位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受成都平原與盆周山地過渡地帶地形地貌的影響,淺丘地形主要發育於總崗山、蒙頂山及蓮花山麓,向斜地形發育於西北至東南。

氣候

名山屬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225個雨日,夜雨佔80%;森林覆蓋率32%。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終年溫暖溼潤。年均氣溫15.4℃,最高氣溫35.2℃,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年均無霜期298天,年均日照1018小時,年均相對溼度82%。

動物資源

2012年,名山區帶常綠闊葉林區,有“綠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態樂園”之稱,自然環境適宜多種動植物生息繁殖。現有林業用地面積3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0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4.2%。陸上野生動物包括豹、豺、狼、野豬等14種獸類和布穀、黃鶯、杜鵑等40餘種鳥類;水生野生動物包括鯉魚、鰱魚、桃花魚等16種魚類。樹種有松科、杉科、柏科、銀杏科等45個科,竹類資源豐富。珍稀生物有古茶樹、千年銀杏、珙桐、千佛菌、蘭花、白燕等10餘種。

水資源

2012年的水資源利用率。河流多源於區境,分屬青衣江、岷江水系,名山河、延鎮河、臨溪河、朱場河、兩合水爲主要河流,名山區水資源總量67680萬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3560千瓦,蓄水量3598.8萬立方米,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10處,日生產能力5650噸,可解決4.3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

礦藏資源

到2012年名山區已探明礦產資源,境內礦產以沉積礦藏爲主。境內礦產以沉積礦藏爲主,有芒硝、天然氣、沙金、石膏、石灰石、澎潤土、頁岩、泥炭等。其中芒硝遠景儲量達1616億噸,爲西南地區特大型礦藏,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現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100億立方米,石灰岩儲量約5億噸,泥炭儲量豐富。

人口

據2018年戶籍報表顯示:年末總戶數94092戶,總人口27.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93萬人,非農業人口8.93萬人;男性人口142209萬人,女性人口136405萬人,性別比爲104.3:100。 2018年,全年人口出生率9.47‰,死亡率7.46‰;人口自然增長率2.01‰。 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2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14萬人,鄉村人口15.76萬人,城鎮化率41.4%。

經濟發展

綜述

經四川省統計局審定,2018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81223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0777萬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32768萬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268694萬元,增長9.6%。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爲11.5%、54.2%和34.3%,分別拉低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個百分點、4.6個百分點、2.9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240元,增長8.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6.3:41.1:32.6調整爲25.9:41.0:33.1。

民營經濟

2018年,名山區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501587萬元,同比增長8.5%,總量佔GDP的61.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爲61.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330萬元,下降4.3%;第二產業增加值296092萬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171165萬元,增長9.4%。

農業

2018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爲367657萬元,增長3.8%。其中:種植業產值爲256563萬元,增長4.1%;牧業產值爲97771萬元,增長2.8%;漁業產值爲3664萬元,下降2.0%;林業產值爲2878萬元,增長3.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爲6781萬元,增長11.6%。 2018年,種植糧食作物10834公頃,總產67682噸,其中:大春糧食10534公頃,產量66678噸;小春糧食300公頃,產量1004噸;油菜籽2317公頃,產量4052噸。 2018年,全區茶園面積23126公頃,其中:投產茶園面積約21082公頃,較2017年同期增長3.3%;全區茶葉總產量49962噸,增長2.5%。“蒙頂山茶”取得首張國際商標註冊證,獲得第一張通往歐洲市場入場券,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30.72億元,躍升至全國第8位,穩居四川第1位,獲評全國“最具經營力品牌”。 2018年,出欄生豬53萬頭、羊出欄2.43萬隻、家禽出欄202.92萬隻。期末生豬存欄36.8萬頭,其中能繁母豬3.21萬頭。肉類總產量43191噸。 2018年,完成營造林2.86萬畝。 2018年,自來水受益村179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88個,通網際網路的村180個,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8萬千瓦。

工業和建築業

2018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8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4.32億元,其中:區屬33.92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282138億元,同比增長11.1%。規模以上工業(下同)增加值同比增長12.0%;主營業務收入89.0億元,同比增長7.3%;實現利潤總額2.7億元,同比增長0.5%,產銷率93.5%。虧損企業8家,虧損企業虧損額4004萬元,同比增長79.8%。 2018年,規上工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精製茶7841噸,下降3.8%;單晶矽1164噸,下降27.8%%;人造板94950立方米,增長29.3%;大米12076噸,下降3.6%。 2018年,茶企轉型穩步推進。茶企轉型升級十八條措施全面落實,148家“小散亂”茶企退出茶葉生產加工行業,866家茶企完成功能分區和除塵降噪設施安裝,其中93家茶企完成“煤改電”“煤改氣”、兌現補助830萬元;茶葉加工行業實現產值23.7億元、增長47.3%,實現稅收3026萬元、增長643%,新增規上茶企7家,實現節能減排35%。完成茶葉加工企業空間佈局規劃編制,首批啓動蒙頂山茶黑竹集中加工區標準廠房建設。 2018年完成建築業產值(含省外)5.09億元,增長26.4%、建築業總產值(不含省外)4.33億元,增長14.0%;完成建安工程投資41.97億元,增長29.5%。

國內貿易

2018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7億元,同比增長10.0%。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16億元,增長10.6%;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9.71億元,增長9.5%。按消費形態分,批發零售額爲8.37億元,增長10.5%;零售業零售額爲23.58億元,增長9.7%;餐飲業零售額爲2.23億元,增長10.8%;住宿業零售額爲0.67億元,增長10.1%。

旅遊發展

2018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7億元,同比增長10.0%。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16億元,增長10.6%;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9.71億元,增長9.5%。按消費形態分,批發零售額爲8.37億元,增長10.5%;零售業零售額爲23.58億元,增長9.7%;餐飲業零售額爲2.23億元,增長10.8%;住宿業零售額爲0.67億元,增長10.1%。 2018年,全區共接待遊客520萬人次、增長15.0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億元、增長31.25%。“世界茶源—茶產業文化旅遊經濟走廊”獲“2018年度全國茶旅金牌路線”稱號。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獲“中國茶事樣板十佳”。成功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獲“世界最美茶鄉”美譽。 2018年,全區引進到位資金35.04億元,增長26.2%,其中省外資金13億。簽訂正式協定項目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個;簽訂框架協定10個,億元以上項目9個;在談跟蹤項目14個,儲備項目15個。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83億元,增長30.1%,其中:區屬完成34.74億元。 2018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58.13億元。 2018年,全區完成工業投資15.18億元,增長17.4%;技改投資11.86億元,增長19.0%;民間投資33.69億元,增長84.7%。 2018年,全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33億元,比上年增長48.1%。商品房銷售面積32.07萬平方米,增長116.7%。

財政金融

2018年,全區實現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111萬元,同比增長21.9%,其中:稅收收入15478萬元,佔全部一般預算收入的77.0%,增長26.4%;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支出117471萬元,增長6.2%。 2018年,全區組織各項收入62200萬元,增長22.65%。其中稅收收入60287萬元,增長22.66%;非稅收入1913萬元,增長22.14%。在稅收收入中,工業27403萬元,增長14.9%;第三產業稅收收入32829萬元,增長30.1%。 2018年,全區全社會各項存款餘額爲1393423萬元,較年初增長5.9%,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080707萬元,較年初增長13.6%;全社會各項貸款餘額爲654183萬元,較年初增長20.6%。

科教文衛

教育

2018年,年末共有國小17所;普通中學13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 2018年,年末國小在校學生總數15512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總數10776人。年末國小專任教師數759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數917人。 2018年,雅安北附實驗學校落地辦學,名山中學成功創建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與名二中實現合併辦學。引進成都實驗國小領辦蒙頂山鎮中心國小。

科技

2018年,全區共推薦上報省、市級科技項目8個,已成功爭取6個,項目資金175萬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46萬元,增幅35.7%。“野生茶樹種質資源發掘與特色新品種選育及配套關鍵技術集成套用”獲“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區創新創業孵化中心成功申報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引進企業21家,申報專利56件。全區確定34名科技人才入庫。其中科技研發人員22名,科技創新人才4名,科技活動貢獻人員8名。

文化

2018年,全區年末擁有圖書館、文化館2個,劇場、影劇院1個,體育場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5.23萬冊。 2018年,名山區啓動蒙頂山生態文化旅遊康養產業園主幹道一期建設,引進蒙頂山禪茶文化藝術中心、“世界茶源—茶產業文化旅遊經濟走廊”獲“2018年度全國茶旅金牌路線”稱號。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獲“中國茶事樣板十佳”。成功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獲“世界最美茶鄉”美譽。

體育

2018年,我區免費低收費開放體育場館體育鍛煉任務爲3萬人次。組織主辦、承辦了雅安市名山區迎新年“中國人保杯”男子籃球邀請賽、2018名山區第一屆博愛醫院杯克讓分賽、雅安市名山區週末男子籃球比賽、雅安市名山區第二屆老年人運動會隆重舉行、雅安市第十七屆中學生田徑錦標賽等多項賽事。組隊參加“我要上省運會,健康四川人”雅安市各民衆比賽項目選拔賽中太極拳、健身氣功、桌球、羽毛球等項目的比賽;2018年雅安市“農商銀行杯”男子籃球聯賽;雅安市第十七屆中學生田徑錦標賽,名山區代表隊獲得國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名山中學代表隊獲得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名山三中代表隊獲得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舉辦了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培訓班。組織各類“送體育下鄉”活動23次,參與活動人數達到900餘人,惠及全區民衆3萬餘人。

衛生

2018年,全區醫療衛生機構205個;醫療衛生機構牀位數992張;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119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23人。 2018年,區人民醫院與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合作機制。區人民醫院與省人民醫院組建遠程會診系統、與市人民醫院組建康復治療專科聯盟、完成市級科研立項1個;區中醫院康復科被評爲省級中醫重點專科。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

2018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07元,增長8.0%。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086元。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爲29.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72元,增長9.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311元。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爲30.3%。

社會保障

2018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449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69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4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1%;開展勞務品牌培訓594人;農民工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培訓124人。 2018年,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0926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2105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達到236431人,其中精準扶貧人員15231人,城鄉居民參保覆蓋面達98%。徵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5881萬元,徵收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4647萬元。完成2018年度全區140個參保單位4730名在職職工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申報覈定工作。 2018年,各類社會福利收養單位14個,其中:本級 *** 創辦的老年收養性機構8個;各類社會福利收養單位牀位數1750張,本級 *** 創辦的老年收養性機構擁有牀位數800章。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農村)2957人;五保戶(城鄉特困供養人員)1137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49人。 2018年,新開通城區公車線路2條。

交通通信

2018年,全區境內公路總里程797.5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含高級、一、二、三和四級公路)749.82公里,高速公路47.75公里。等級公路中,一級公路12.48公里,二級公路27.48公里,公路16.22公里,四級公路693.64公里。全年公路客運週轉量5406萬人公里,下降19.9%;公路貨運週轉量111998萬噸公里,增長8.3%。 2018年,全區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0153萬元;擁有固定電話用戶40152戶;擁有行動電話用戶265553戶;擁有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73787戶。

民族文化

茶葉文化:蒙頂山由此成爲我國有文字記載的人工種茶最早的地方。“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千古流傳,“茶祖故里,世界茶源”揚名中外。 茶葉文化 紅軍文化:1935年11月13日,紅四方面軍進至名山。在百丈關一帶與劉湘部隊展開激戰,殲敵1.5萬餘人。

歷史名人

吳之英

吳之英(1857-1918) 字伯朅,號蒙陽漁者,雅安市名山區人。清末民初四川著名學者、經常家、書法家。 曾任資州藝風書院及簡州通材書院講席、灌縣訓導、成都尊經書院都講、錦江書院襄校、國學院院正。曾迴響“康梁變法”,組織“蜀學會”創辦《蜀學報》,並自任主筆。戊戌維新失敗,憤然回鄉隱居,研究學問,專心著述,有《壽廬叢書》七十二卷著述傳世。他還長於書法,在書法理論上,接受康有爲、包慎伯力倡北魏之說,在運筆實踐中,猛攻篆籀、漢魏碑刻,所書給人以"正側井用,順逆兼施、凌厲飛動,厚重凝練"之 。當時的文學家、書法家趙熙稱讚:“其書瑰瑋”。 矗立於成都市人民公園的“辛亥保路死事紀念碑”朝東一面,即爲吳之英之手。

吳理真

吳理真,名山人,家住蒙山之麓,《四川通志》卷四十記:“漢時名山縣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師吳理真,修活民之行,種茶蒙頂。”吳理真父早逝,家境貧寒,母親積勞成疾。他是個孝子,每當雄雞報曉,便帶上工具,登上蒙頂,割草拾柴,換米餬口,爲母親治病。一日,吳理真拾好柴,口乾得直冒火,順手揪了一把“萬年青”(野生茶樹)葉子,放在口裏慢慢咀嚼,口渴漸止,睏乏漸消,精神倍增,頗感奇異。又摘了些帶回家中用開水沖泡,讓老母喝下,果有效果。連服數日,病情好轉,續飲月餘,身體康復。鄉親們病了,他熱情地用這種葉子泡水給他們飲用,效果也很好。可惜這種樹不多,所生長的葉子遠遠不能滿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決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樹。

爲了採摘茶種籽,吳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峯。他把茶籽撿回家,用沙土拌和後放入篾筐中,上面蓋以穀草,使茶籽不會黴變和凍壞。爲了選擇播種茶籽的地方,吳理真翻越蒙頂的山山嶺嶺,對野生茶樹的生長環境進行分析研究,認定蒙頂五峯之間(今皇茶園)和菱角彎一帶最適宜茶樹生長。這裏雨量充沛,土質肥厚,終年雲遮霧繞,爲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茶葉內含物質極爲豐富,加上精湛的製作工藝,使蒙山茶具有獨特的品質,在中國茶葉史上獨樹一幟,經久不衰。

吳理真爲了種茶,在荒山野嶺搭棚造屋,掘井取水,開墾荒地,播種茶籽,管理茶園,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像,吳理真這種敢爲天下先的行動,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經過了多少次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吳理真用勤勞和智慧澆灌出了株株嫩綠茁壯的茶樹,他成功了。吳理真把茶葉熬成湯,施捨鄰里,普濟世人,許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體強身。他以植茶爲民衆的精神譜寫了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歷史。

何崇政

何崇政,清咸豐、同治年間李藍起義的著名將領,雅安市名山區人,生卒年月不詳。

爲人“豪俠好義”,急人所急。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在府試中,因針貶時弊,遭指斥鞭笞。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李永和藍朝鼎揭竿而起,何崇政滿懷對清廷的憤懣,投奔其麾下,旨在“殺貪官以救民,分豪富而濟衆”。以足智多謀,任藍部軍師,先後轉戰於青神、蒲江、大邑、雅安、名山、滎經、天全等十餘州縣,獻計擒斬清軍重要將領馬天貴、張萬祿、餘振海等人。所率義軍,英勇善戰,紀律嚴明,“沿途榜示安民”,深受百姓擁護。後起義失敗,不知所終。

雅安旅遊攻略自由行路線推薦

四川是非常適合遊玩的省份,在雅安旅遊景點也比較多,別有一番風情,那麼雅安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下面就爲大家推薦雅安遊玩路線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四日遊

“賞絢爛花海·品早春雅茶”

線路詳情:成都—名山牛碾坪—至美茶園綠道—大地指紋—紅草坪—蒙頂山—雨城桃花山—滎經龍蒼溝(杜鵑花)—安靖(珙桐花)—牛背山(杜鵑花)—漢源九襄(梨花)—雙溪鄉(桃花)—石棉金果長廊(花果同樹)—天全喇叭河(杜鵑花)—蘆山大川河(杜鵑花)—夾金山(杜鵑花)—阿壩小金

亮點:路線主要圍繞春花、春茶

3月26日至27日,第十八屆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將在雅安名山舉辦,一場賞茶盛宴不能少。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沿着至美茶園綠道,沿途賞茶園風光。這條線上在牛碾坪可以看到到跌宕起伏、紋理有致的梯田茶園景象;在大地指紋處俯瞰茶園,可看到一圈一圈的茶樹猶如大地母親的指紋;在蒙頂山可品春茶賞精湛的茶技表演??每一個點位都有他的獨特之美。

雅安的春天是花的世界,梨花、桃花、杜鵑花等花依次綻放,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點位,能看到不同的花,這趟旅行,春天的氣氛直接拉滿。

3月是賞梨花、桃花的最佳時間段,杜鵑花一般在4月根據海拔高度依次綻放。

春天已過去一半,再不去賞花就遲了。

三日遊

“尋千年古道·訪世界茶源”

具體路線:成都—名山茶馬司—茶馬古城—十里梅香·茶源小鎮—蒙頂山—月亮湖—雨城上裏古鎮—金鳳山—中國藏茶村—周公山—雅安茶廠—蘆山飛仙關—天全茶馬古道—天全紫石關—滎經新添驛站—漢源花海果鄉—清溪古城—清溪文廟—甘孜瀘定

亮點:路線沿茶馬古道展開

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就在雅安,一千多年來,邊茶就像一條堅實的紐帶,把藏漢人民緊緊地連在一起。

沿着這條線既可以看到茶園美景,也可以探尋到一個個茶馬古道遺址,一個個背夫的故事,這將是一次瞭解歷史和賞美景的旅行。

這條線上要特別給大家推薦一下中國藏茶村,是藏茶文化的展示窗口,可以直觀看到藏茶是如何沿着茶馬古道進藏的,藏茶是如何製作的??特別適合帶上孩子一起去參觀。

另外天全紫石關、清溪古城等地,茶馬古道遺址保存得較好,你可以行走在茶馬古道上實際體驗一下,背夫背茶進藏的艱辛。

四日遊

“探熊貓故鄉·享生態紅利”

具體路線:成都—雨城碧峯峽(熊貓基地)—生態博物館—大熊貓科普館—上裏古鎮—寶興熊貓古城—蜂桶寨·鄧池溝—磽磧湖—磽磧藏寨·神木壘—夾金山—滎經龍蒼溝—石棉栗子坪(孟獲城)—西昌

亮點:路線圍繞國寶大熊貓展開

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官宣後,雅安穩站C位。雅安41.3%的行政區劃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範圍。來一趟雅安,一定要把和大熊貓見面的事安排上!

如果要一次性把明星熊貓、熊貓寶寶看完,去碧峯峽景區的熊貓基地最合適。

想在雅安找大熊貓,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寶興也要安排上。除了在蜂桶寨·鄧池溝景區能看到,還可能在寶興山間的路上偶遇大熊貓,當地村民就時不時與大熊貓來個偶遇。

現在,滎經縣專門打造了一個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已經有幾隻大熊貓入住社區了。現在這個社區打造了熊貓民宿村、熊貓集市等。

一路南下,就到了石棉栗子坪,這裏已經放歸野外的有大熊貓“張想”等。曾經也有科考團隊在保護區裏看到了大熊貓。所以,在這裏同樣有偶遇大熊貓的機會。同時,這個季節去孟獲城還可以觀賞到杜鵑花、李子花。

有關茶文化旅遊景點的介紹 有關茶文化旅遊景點的介紹詞

蒙頂山地區有哪些茶文化景點?當地的茶爲何如此出名?

天下第一壺、蒙頂茶道、山間茶園都是當地重要的茶文化景點。當地古茶樹衆多,氣候溫和溼潤,全年雲霧繚繞,有豐富的負氧離子,特別適合茶樹生長出產的茶葉,質量特別好製茶工藝高超,所以當地的茶很有名。

天下第一壺是蒙頂山地區最有名的茶文化景點,到達這個景區的大門口就能看到這個景觀,它是一個巨大的大茶湖,所有去這裏旅遊的人都想在這裏打卡拍照,它也是這個景區的標誌性景觀。這個茶壺高度超過9米,直徑長達16米,爾湖中的水會源源不斷地流到茶杯中,形成落差超過50米的瀑布,景色極爲壯觀。

蒙頂茶道也是與茶文有關的文化景點,景區內有一個觀景平臺,天氣好的時候,登上觀景平臺,能把逝去的景色盡收眼底,在那裏還可以扎帳篷看日出,登上山頂以後,則可以體會那裏獨有的茶道,可以看到精彩的功夫茶表演,不過當地的功夫茶與其他地方的公共茶表演不同,它分爲兩派,一文一武,一動一靜。在表演的時候融入了蟬翼,更結合了武術,星源流水讓人感覺驚豔。

大片的茶園也是蒙頂山與茶文化相關的重要景點,這個景區有豐富多元的茶文化,人們在那裏不但能用嘴品茶,還可以用眼觀察,更可以親手去採茶,整個山區遍佈茶園,到達景區後可以租賃當地的採茶服裝,帶上斗笠就可以近距離的,接觸茶樹去茶園中採茶,還可以參觀當地的製茶工廠,瞭解茶葉生茶的過程。

蒙頂山地區的茶葉出名不單,因爲它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更因爲它是植茶始祖吳理真的故里。這個地方不單有大片的茶園,更擁有數不盡的古老茶樹,森林覆蓋率高達98%以上,當地環境特別適合茶樹生長,每年採集的茶葉都是茶中精品,用傳統工藝加工以後上市出售,色香味俱全,那幽幽的茶香讓無數人爲之陶醉。

臨滄茶文化風情園的概述?

臨滄茶文化風情園不僅能使你瞭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還可親自體驗採茶、製茶的樂趣,領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臨滄茶文化風情園以滇茶文化及少數民族茶文化爲主,兼顧中國及世界茶文化,展現了古老的茶道、茶藝、茶經、茶禮、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華。遊覽臨滄茶文化風情園不僅能使你瞭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還可親自體驗採茶、製茶的樂趣,領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景區位於臨翔區城郊,佔地110公頃,是雲南省25個旅遊精品工程之一。是集旅遊、休閒、娛樂爲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旅遊景區。景區以滇茶文化及少數民族茶文化爲主,兼顧中國及世界茶文化,展現了古老的茶道、茶藝、茶經、茶禮、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華。

臨滄茶文化的概述

臨滄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瀾滄江畔,北緯23°線邊緣地區。全區轄8縣、89個鄉鎮。其中有耿馬、滄源、雙江三個民族自治縣和23個民族鄉,瀾滄江、怒江環抱其境,北迴歸線橫貫全區,都說這裏是太陽“轉身”的地方。年平均氣溫17~19℃,是典型的四季如春之地。在這片2.4萬多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漢族和佤、彝、傣、拉祜、布朗、德昂、苗等25種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共同創造多姿多彩的茶文化。從徐霞客遊記所提到的鳳慶縣大寺、魯史、犀牛等地,直到雙江勐庫冰島野生古茶林以及滄源古茶園,橫跨臨滄、雲縣兩縣,是可稱之爲“茶鄉”的瀾滄江“茶文化板塊”之一。

臨滄區是一個綠色生物資源的寶庫,雲南享有的“植物王國”美稱,臨滄區則可以說是雲南“植物王國”裏的“王國”之一。全區熱帶、帶面積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由於霧多、雨多和夾在瀾滄江、怒江兩江之間,氣候溫和_潤之優越條件,十分有利於茶葉、甘蔗、橡膠、咖啡、南藥、熱帶水果等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木的生長;有原始野生的千年古茶樹或千畝連片千年古茶園,有展示茶文化特色的臨滄茶文化風情園,有民間廣爲流傳的用茶的起源故事以及茶歌、茶舞、茶禮、茶俗、茶道、茶藝,加之徐霞客在順寧***今鳳慶縣***考察發現了名品“太華茶”和馮紹裘創制國際名茶——“滇紅”,全區又有近70萬畝的滿山遍野的茶園和享譽世界最高茶價的名牌茶,臨滄地區,已不愧是雲南、中國和世界最大的“茶鄉”;臨滄區的名茶,已不愧是受英國女王倩睞的世界優級茶品。

古茶根深源長

臨滄地區是一個古老的茶區。具有獨特的雲南大葉茶種,又有製茶及貿易往來的社會基礎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順寧府志》載:“順寧,舊名慶甸,本蒲蠻之後,有悠久的種茶歷史”,野生茶更是另人刮目相看。

野生種 區內的樹齡超過2500年面積373公頃***5595畝***的雙江勐庫野生茶林。其最突出的野生特點:一是從地理分佈上垂直分佈在海拔2250~2720米的原始森林中;二是樹勢,葉片等均具有明顯的野生茶形態特徵。其中一株高22米的喬木,基幹圍粗3.25米,胸圍3.1米,樹幅13.7×20.6米,分枝密充中等,生長勢強;葉片爲橢園形,長13.8~16.5釐米,寬6.2~7.5釐米,先端漸尖,葉基楔形,葉脈,側脈9~11對。進入春季開採期,一葉三葉長6.5釐米,一葉三葉長7.5釐米,芽和嫩葉爲淺綠色,鱗片呈黃綠色。唐代陸羽《茶經》,開宗之句爲“茶者,南之方嘉木也”。指出茶葉的起源地在南方,這個南方,據專家研究就是雲南。唐代《蠻書》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變以椒、姜、桂和烹飲之”。唐朝南詔時期,“銀生”即現在的景東,是南詔國“銀生”節度府所在地,“銀生”的轄區曾一度包括今臨滄地區。說明早在唐朝時,滇西南瀾滄江流域廣大山區已是茶葉的重要產地。到了明朝,雲南臨滄區已有名茶問世。徐霞客到臨滄區鳳慶縣大寺高梘槽時,住在一個姓梅的農家,主人以“太華”名茶招待,“茶味甚佳”。當時,朝庭的官宦人家都喜歡喝雲南茶、臨滄茶。《紅樓夢》第63回記述:“林之孝又向襲人等笑說,該燜些普洱茶喝,襲人、晴雯二人忙說,燜了一缸子女兒茶,已經喝過兩碗了”。史載的“銀生界諸山”當時區域包括今臨滄地區範圍內的鳳慶縣的夾江一帶和雲縣漫灣、忙懷、茶房、大石,臨滄縣範圍的邦東、馬臺以及雙江縣一帶。當時的普洱***銀生城***是滇西的茶葉集散地而名聲遠傳。滄源糯良大黑山、鳳慶縣山頂塘大山、臨滄縣南美、雙江冰島等地原始森林及次生林內均發現相聯幾十株至上千株,上萬株成片野生茶樹羣落,大的高達10~21米,直徑20~54.4米,樹幅6×8~6×10米,鳳慶大黑山龍塘箐旁的錦秀桂花村部分遺留的老房屋木木 樑 柱及裝修的木板均爲大茶樹。經科研部門歷次對茶樹資源進行全面普查資料證明,臨滄境內有云南大葉茶羣體野生種,屬茶樹資源原產地之一。世界茶組植物已發現有40種,分佈在雲南的最多,在瀾滄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們可以看到許多的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老茶樹,鳳慶小灣鎮錦秀村香竹箐一株高 9.03米,胸徑1.6米,圍粗5.82米的大茶樹,近年據中國農業博物館專家初步認定,已有3750年的歷史,是當今地球上最古老、最粗壯的大茶樹,被專家譽爲“香竹皇”,說明臨滄區確是茶樹起源的中心之一。中外學者認爲:雲南發現的大葉茶,早於他省,尤以瀾滄江兩岸爲最多。雲南是茶樹的原產地,臨滄地區地處瀾滄江畔,宜茶地理位置與氣候得天獨厚,野生、半野生茶樹南起滄源縣糯良鄉,北至鳳慶縣詩禮鄉,從海拔1200米至2700米高程範圍內,全區8縣均有野生茶分佈。

栽培種 臨滄大葉茶栽培記載見於《順寧雜着》:“楚僧洪鑑名王縉和尚,來此建立禪院,名曰:‘太華寺’。太華寺爲順寧禪林第一寺,其谷間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較普洱茶細,鄰郡多購,覓者,不可多得”。明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雙江勐勐土司派人從外地引種200餘粒,在冰島培育成活150餘株***1980年查證,冰島尚存第一批引種30餘株***。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雙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莊發的女兒嫁給順寧土司,送茶籽數百馱,在順寧繁殖,稱爲“元頭種”,鳳慶大寺鄉平河現有兩株。元頭種在順寧繁殖,並形成鳳慶大葉茶羣體品種。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雲縣茶房紳士石峻從勐庫購進茶籽30馱,在茶房定植。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順寧知府琦嶙督實業團長甘自東和木證明等開闢鳳山,自勐庫引種種植,並設實業局於半山,主持推廣茶業,環山數十里普遍種茶約五萬餘株,五年採摘,總計得茶2.5萬餘公斤。宣統元年***1909年***緬寧署通判房星東購入茶籽分發各鄉種植,栽活十萬餘株,隨後,實業邱裕文又督促種茶,遍及全縣六七千戶,年產八千至一萬馱,由康藏商人收購運銷外地。宣統二年***1910年***,永康***今永德、鎮康***州牧唐善祥首倡種茶,屢次從勐庫引種種植。時至今日,居住在勐庫野生茶樹林附近的立所寨、五家寨、豆腐寨、大富賽和小富賽的茶農還經常到古茶林挖茶樹幼苗補植自家茶園。據瞭解,此法效行已久,並且野生茶樹等成長後茶葉質量、產量與栽培型的茶葉品質、數量均無大的差異,甚至在抗病能力方面尤於栽培種羣。

韻味無窮的茶道

臨滄既是一個古老的茶區,又是一個完整保留悠久飲茶習俗的地區。可謂臨滄有多少年的人類文明史,就有多少年的茶道文化。茶文化是有關茶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和,茶文化在歷史演變中,始終內含着一種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茶葉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與人們追求的真、善、美的精神相吻合。詩人韋應物說:茶,“潔性不可污,爲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源”。盧仝的《茶歌》更道盡茶性之神奇:“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以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而今資訊時代,風雲變幻,工作生活節奏感緊張,關係複雜,人們非常需要鬆弛神經,調適心靈,昇華精神,茶被譽爲“靈魂的飲料”,對人心有一種特別的陶冶作用,通過茶文化的薰陶,“盡茶之真,發茶之善,明茶之美”,可以昇華人的精神,有利於創造新的人類文明。大旅行家徐霞客1639年到鳳慶時,先民用“百抖太華茶”招待他,呷了一口淡黃清澈的茶湯,只覺得香氣馥郁,濃香純正;再飲,更是滋味清爽,竟不住連聲讚歎:所品飲過之茶不可勝數,可如此好喝的茶,還從未喝過,於是欣喜吟誦起唐宋詩人東野居士戴丙的《嘗茶》詩:“白汲香泉帶落花,漫燒石鼎試新茶”。並動情地寫下了當天的日記:“過一村,已黃昏,又下二里,而宿於高梘槽,店主梅姓,頗能慰客,特煎太華茶飲予”的傳誦千古的品飲百抖太華的茶日記,使中國茶文化更具韻味和魅力。《滇海虞衡志》載:“順寧太平茶,細潤似碧螺春,能經三瀹,尤有味也。”歷史上春茶會,往來省內外客商多如行雲。茶馬古驛道上青龍江橋馬 *** 聲不斷,吆喝聲不絕於耳,春茶源源不斷地銷往省內外,走俏國內外100多個大中城市,遠銷東南亞37個國家和地區,最高年創匯達700多萬美元。如今的鳳慶“早春綠”茶,香氣似花沁人心脾,鮮爽而持久;回味似蜜甜淨,濃烈而甘醇。“一杯春綠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

人類的茶文化發祥於中國南方,起源於雲南瀾滄江畔。隨着四大發明的傳播,隨着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斷加強,中國的茶文化沿着“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以及海道向四方遠傳,最終傳遍於世界。

民衆創造了茶文化,名人提高了茶文化。雲南各民族公認德昂族是“古老的茶農”,而德昂族就是臨滄區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據載:德昂族是雲南最早發現茶葉有藥用功能並把茶葉作飲料的少數民族。世居的佤族、布朗族、拉祜族、傣族等少數民族都有悠久的種茶、飲茶傳統習俗。唐代詩人盧仝寫下了傳唱千年的《茶歌》;陸游寫茶詩三百篇,蘇東坡伴着紫砂茶壺吟詩揮毫;乾隆皇帝四次遊訪西湖茶區,加封“御茶”18株;著名作家老舍酷愛茶藝,留下名劇《茶館》。把茶文化提高到皇家的高度和反映到人類靈魂的深度。臨滄各地各民族傳統的飲茶習俗豐富而又各異,飲用方法以薑茶、糊米茶、糖茶、鹽茶、嚼茶、烤茶、煨茶爲多。其中,習慣飲烤茶是臨滄地區12個世居民族的癖好,方法是先將小土罐置於火塘上烤燙,隨意抓一把春、夏、秋、冬茶放入罐內,邊烤邊抖,邊抖邊烤,使茶葉均勻加熱,抖動100次爲宜***又名“百鬥茶”***,待茶香氣撲鼻,茶杆泡黃,稍有爆聲時,衝入滾滾的山泉水,“ 口 茲 ”的一響,水注將浮沫衝出罐口***又名“沖天茶”***,清香四溢,稍後,倒入杯中品 嘗。民間有頭道苦、二道澀***略帶石頭、竹子的自然清香***,三茶四茶好敬客***色、香、味俱全***。每當呷上一口烤罐茶,頓覺滿口留香,甘甜濃郁,釅味中帶有幾分鮮爽,再飲,倍覺清香甘醇,心曠神怡。難怪來自北國的作家,《山西文學》副主編燕治國激動地稱譽臨滄茶道:“南國水土南國情,麗人城中品佳茗;他日我回太行去,醉裏常思茶山青”。

李鑑堯先生寫詩讚道:“喝一口,神清氣爽;喝兩口,嘴角留香;喝三口,味中有味;喝四口,雲遊仙鄉。識得茶味與世味,今日詩仙應你當”。臨滄生產大葉的各族農民千百年來創造了茶具、茶禮、茶歌、茶舞、茶的故事、茶的氛圍,陶冶了情操,煉鑄了好客的心靈,美化了環境,怎不使遠方的客人陶醉!怎不使四方的朋友美夢常在!全國每百萬人口中擁有百歲老人的比例爲***,我區每百人口中百歲老人所佔比例爲24.8,臨滄現有57位百歲長壽老人,皆是嗜好飲茶之人。爲追求健康長壽,人們對自然保健飲品、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趨勢日益高漲,臨滄有必要發揮大葉茶的品質特性,運用現代科技、生產系列的茶飲品、茶食品、茶藥品及茶用品,不斷拉長茶的產業鏈,做強做大臨滄大葉茶產業。深化茶文化的發展,拓寬茶道的領域,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建設將帶來多方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這方面,臨滄地區在“十五”計劃中進一步作了加強。

如今,臨滄又建成東南亞最大的茶文化風情園,佔地面積110公頃,總投資3480萬元。茶文化風情園以臨滄茶爲靈魂,融民族風情爲一體,集行、遊、購、食、宿、娛樂等功能的綜合性人文旅遊景點,其品位以滇茶文化和臨滄大葉茶爲龍頭,以臨滄少數民族飲茶習俗爲視窗,涵蓋臨滄區世居民族茶文化,乃至雲南茶文化的內涵。臨滄茶文化風情園位於臨滄行署以北3公里的忙畔青龍山茶園,1998年被省 *** 列爲雲南省25個旅遊精品之一。2001年3~4月,臨滄機場通航暨首屆中國臨滄佤族文化旅遊節之際,她以熱情美麗的英姿和現代新型企業的風貌歡迎四方賓客。最近,著名作家彭荊風等一行23人以及省地方誌辦主任、副研究員胡華生、省通志館副館長、副編審李成鼎等文人墨客先後在茶文化風景園談笑風生,觀賞著大型茶文化壁雕、旱噴泉、曼生十八式、茶壺雕塑、茶聖陸羽塑像、《茶經》全文、遊客製茶作坊、大型茶文化陳列展、茶藝茶道館、皇家茶道、朝仙工夫茶、佤族和彝族茶道表演。各級各界人士及國際友人每日絡繹不絕,他們無不爲臨滄豐厚的茶道文化所陶醉、留念。

茶對人們的陶冶作用是通過人和茶、茶器、茶境的聯想過程而實現的。泡茶、品茶是一種別緻的藝術創作活動,需要調身、調息、調心,達到敬、清、和、靜的心境,並與壺、杯、茶、水、境發生物我兩忘的溝通。加之泡茶者與品茶者都處在一種特殊的審美過程中,再配以古色古香的茶具和玄運空靈的樂曲、樂舞,人們的心情從現實的功利關係中超脫出來,進入理想的茶道境界。高雅、清靜的茶館還是人們訪親會友、交流資訊、會談商務的理想之所。

念好“茶經”,弘揚臨滄茶文化,振興臨滄茶產業,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綠色經濟強省和國際大通道,實現民族文化、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協作發展,臨滄社會將更文明,更美好。她將與漫灣、大朝山、小灣三大電站編織成一幅紅花與綠葉,金光與美玉交相輝映的、多姿多彩的巨大美景展現於21世紀,成爲新世紀最新、最美、最具特色的“世外桃園”屹立於“太陽轉身的地方”,讓世人神往。

南平哪裏有可以體驗茶文化的景點?

武夷香江茗苑

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觀光園,佔地面積170畝,總建築面積6萬餘平方米,涵蓋武夷茶文化博覽館、茶葉精加工自動生產流水線、名叢園、傳統手工製茶作坊、茗香湖中庭水景、茶人之家、曲韻廊、品茗閣、茗戰廳、茶館、產品展示廳等遊覽參觀點。園區內茶園綠樹蔥鬱,極具當地特色、富有茶文化氣息的建築錯落有致,輔以花廊、曲徑、池沼、水榭等,反映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和諧,體現出綠色植物、藍色天空、清澈水景、獨特韻味的江南園林庭院式景觀,是集茶葉種植、自動化加工生產、檢測、茶產品展示、研發以及茶產業生態文化旅遊等爲一體化的大型綜合茶文化體驗式休閒旅遊區。

武夷茶文化博覽館

通過名茶與名山、名茶與養生、名茶與名盞、名茶與名人、名茶與民俗等展廳的模型、圖片、實物、文字等形式展示武夷巖茶悠久厚重的歷史,起到教育、宣傳、推廣和弘揚武夷茶文化的作用。

烏龍茶精加工自動生產流水線

烏龍茶精加工自動生產流水線是武夷山香江茶業有限公司根據烏龍茶的生產、製作工藝特別定製的一套生產設備,將中國傳統烏龍茶製作方法與現代化機械生產工藝相結合,按照國家標準設計、與國際接軌,採用全封閉不鏽鋼製造,茶葉在加工過程中不落地,集全電節能、衛生環保於一體,實現計算機全程控制自動化生產。每個產品均經嚴格的檢測,達到國家衛生標準及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要求後出廠。所有工作只爲一個目標:製作出讓消費者放心的產品。

名叢園

按照武夷山茶山種植與管理技術要求打造的階梯盆景式生態名叢品種園,作爲茶葉科研培育基地,也是遊客體驗式茶園,可供遊人觀賞、拍照、寫生和採摘體驗。

傳統手工製茶技藝展示

製茶師傅現場專業化講解武夷巖茶基本的識別、採摘、製作知識,展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紅袍傳統手工製做技藝,遊人可參與互動,親自體驗製茶樂趣。

茗香湖中庭水景

自後山跌落而下的清澈泉水形成一條蜿蜒的小溪寫入中庭湖,象徵着茶文化的源遠流長,湖水與周邊景色交相輝映,形成倒影,一虛一實,虛實共生,營造出迷人的自然風光。

曲韻廊

園中連廊彎彎曲曲,如九曲蜿蜒,移步異景,湖光山色,別具一番韻味。

茗戰廳

茗戰廳的鬥茶桌直徑約10米,桌中間置有一個高大10米的茶竈大茶壺,可同時容納百人在此品茗,並可欣賞精彩的鬥茶表演,二樓茶館,爲遊人提供一個靜謐、高品位的品茗場所,參與者亦可邊觀邊學邊做邊品,融入雅俗共賞的品茗世界。

產品展示廳

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與研發,現今香江在原有名叢的基礎上開發出了衆多名優產品:純種大紅袍、內鬼洞鐵羅漢、鐘鼓巖肉桂、樓梯巖水仙、水簾洞雀舌、玉華洞百歲香、旗山雪梨等;海西一號、曦瓜壹號更是引領了武夷巖茶一號風潮,爲武夷巖茶的發展史寫入新的篇章。

2015年,武夷香江茗苑榮獲福建省首批觀光工廠資格。

2016年,武夷香江茗苑被評爲國家4旅遊景區。

武夷香江茗苑爲AAA景點

更多關於南平哪裏有可以體驗茶文化的景點?,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雅安旅遊指南推薦旅遊路線

四川是一個非常適合觀光的省份,雅安的旅遊景點也很多,那麼雅安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下雅安的遊覽路線。和感興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四日遊

“賞絢爛花海,品淡雅早春茶”

路線詳情:成都-名山牛碾坪-智美茶園綠道-迪達指紋-紅草坪-蒙頂山-虞城桃花山-滎經龍藏溝(杜鵑花)-安靖(珙桐)-牛貝山(杜鵑花)-漢源九香(梨花)-雙溪鄉(桃花)-石棉金果廊(花果)

亮點:線路主要圍繞春花和茶葉展開。

3月26日至27日,雅安名山將舉辦第十八屆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一場茶宴必不可少。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沿着智美茶園綠道欣賞茶園風光。在這條線上,可以看到牛碾坪起伏有質感的梯田茶園景象。在地球的指紋處俯瞰茶園,可以看到一圈圈茶樹像地球母親的指紋;在蒙頂山,你可以享受春茶和精緻的茶藝表演.每個景點都有自己獨特的美。

雅安的春天是花的世界。梨花、桃花、杜鵑花等花依次綻放,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可以看到不同的花。此行,直接瀰漫着春天的氣息。

3月是欣賞梨花和桃花的最佳時間,杜鵑花一般根據海拔高度在4月開花。

春天已經過去一半了,再不賞花就來不及了。

三日遊

“尋找千年古道,探訪世界茶源”

具體路線:成都-名山茶馬司-茶馬古城-十里梅香茶園鎮-蒙頂山-月亮湖-虞城上裏古鎮-金峯山-中國藏茶村-周公山-雅安茶廠-廬山飛仙關-天全茶馬古道-天全紫石關-滎經新田驛站-漢源花海果鄉-清溪古城-清溪文廟

亮點:路線沿着茶馬古道展開。

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是雅安。1000多年來,邊境茶就像一條堅固的紐帶,將藏漢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

沿着這條線路,你不僅可以看到茶園的美景,還可以探索茶馬古道的遺蹟和丈夫妻子的故事。這將是一次瞭解歷史、欣賞美景的旅行。

在這方面,我想推薦中國藏茶村,它是茶文化的展示窗口。可以直觀的看到藏茶是如何沿着茶馬古道進入的,藏茶是如何製作的.特別適合帶孩子去參觀。

此外,天全紫石關、清溪古城等地,茶馬古道遺蹟保存完好。走在茶馬古道上,你其實可以體會到把老公的茶葉運進藏的艱辛。

四日遊

“探索熊貓故鄉,享受生態紅利”

具體路線:成都-成都市碧峯峽(熊貓基地)-生態博物館-大熊貓科普館-上裏古鎮-寶興熊貓古城-蜂桶寨燈池溝-喬奇湖-喬其藏寨神木壘-金笳山脈-滎經龍場溝-石棉栗子坪(孟獲)

亮點:路線圍繞國寶大熊貓展開。

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公佈後,雅安站在了c位,雅安41.3%的行政區劃被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區域。來雅安,一定要安排好和大熊貓的見面!

如果想一次性看到明星熊貓和小熊貓,去碧峯峽景區的熊貓基地是最合適的。

在雅安找大熊貓,世界首個大熊貓科學發現地寶興也要安排。除了在蜂桶寨燈池溝景區看到,在寶興山的路上還可能遇到大熊貓,當地村民也會時不時遇到。

現在,滎經縣專門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建了一個小區,已經有幾隻大熊貓住進了小區。現在這個社區建起了熊貓民宿村、熊貓集市等。

一路南下,我們來到了石棉栗子坪,這裏的大熊貓“張翔”已經被放歸野外。也有過科考隊在自然保護區見過大熊貓。所以,在這裏也有機會遇到大熊貓。同時,這個季節你還可以在孟獲看到杜鵑花和梅花。

仙茶故鄉:蒙頂茶文化

蒙頂山茶文化,泛指四川蒙頂山與茶有關的各種文化現象和文化活動。

  蒙頂山是中國種茶業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山茶祖師吳理真好開始在蒙頂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唐宋時是蒙山茶的極盛時期。因此,歷史悠久的蒙頂茶被稱爲“仙茶”,蒙山被譽爲“仙茶故鄉”。

  蒙頂山是我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從現存世界上關於茶葉最早記載的王褒《童約》和吳理真在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說,可以證明四川蒙頂山是茶樹種植和茶葉製造的起源地。蒙山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山地,爲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過渡地帶,號稱“天漏”雅安與名山兩地。

  蒙頂茶的聲名遠揚使之成爲歷代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在我國,贊茶的名聯佳句首推以民諺方式流傳甚廣的“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琴茶》詩有“琴裏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陽王《蒙山白雲岩茶》詩有“聞道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的概嘆。

  宋代詩人文同《蒙頂茶》詩有“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的讚頌。唐宋大家孟郊、韋處厚、歐陽修、陸游、梅堯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爲題的詩文。明清時代的詩文題詞則更爲豐富,當代詩人、文學藝術家也留下了許多吟誦蒙山茶的華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獨具的蒙山茶文化。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爲貢品。原始公社後期, 茶葉成爲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蒙頂山地區有哪些茶文化景點?當地的茶爲何如此出名?

天下第一壺、蒙頂茶道、山間茶園都是當地重要的茶文化景點。當地古茶樹衆多,氣候溫和溼潤,全年雲霧繚繞,有豐富的負氧離子,特別適合茶樹生長出產的茶葉,質量特別好製茶工藝高超,所以當地的茶很有名。

天下第一壺是蒙頂山地區最有名的茶文化景點,到達這個景區的大門口就能看到這個景觀,它是一個巨大的大茶湖,所有去這裏旅遊的人都想在這裏打卡拍照,它也是這個景區的標誌性景觀。這個茶壺高度超過9米,直徑長達16米,爾湖中的水會源源不斷地流到茶杯中,形成落差超過50米的瀑布,景色極爲壯觀。

蒙頂茶道也是與茶文有關的文化景點,景區內有一個觀景平臺,天氣好的時候,登上觀景平臺,能把逝去的景色盡收眼底,在那裏還可以扎帳篷看日出,登上山頂以後,則可以體會那裏獨有的茶道,可以看到精彩的功夫茶表演,不過當地的功夫茶與其他地方的公共茶表演不同,它分爲兩派,一文一武,一動一靜。在表演的時候融入了蟬翼,更結合了武術,星源流水讓人感覺驚豔。

大片的茶園也是蒙頂山與茶文化相關的重要景點,這個景區有豐富多元的茶文化,人們在那裏不但能用嘴品茶,還可以用眼觀察,更可以親手去採茶,整個山區遍佈茶園,到達景區後可以租賃當地的採茶服裝,帶上斗笠就可以近距離的,接觸茶樹去茶園中採茶,還可以參觀當地的製茶工廠,瞭解茶葉生茶的過程。

蒙頂山地區的茶葉出名不單,因爲它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更因爲它是植茶始祖吳理真的故里。這個地方不單有大片的茶園,更擁有數不盡的古老茶樹,森林覆蓋率高達98%以上,當地環境特別適合茶樹生長,每年採集的茶葉都是茶中精品,用傳統工藝加工以後上市出售,色香味俱全,那幽幽的茶香讓無數人爲之陶醉。

蒙頂山旅遊景點攻略

蒙頂山風景區位於成都郊區,是一個非常給力的特色景點,戶外的一切都顯得格外的非常清閒,讓人的思維得到無限的延展,也是成都市民經常去的好去處,下面給大家分享具體的遊玩攻略。

這個距離成都2小時車程的寶藏仙山—-蒙頂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爲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過渡地帶,位於號稱“天漏”雅安市雨城區和名山區之間,蒙頂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古稱“西蜀漏天”。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並稱四川的三大名山。

觀景臺,一杯清茶,茫茫青山,蒙頂上有一把巨大的茶壺,被稱爲“天下第一壺”,也許這就是山上的仙人用的青花瓷茶壺吧。

不遠處有一個270度的絕佳觀景平臺。近瞰雅安、名山,遠眺峨眉、瓦屋與周公,日出日落,雲海星空,會遇見什麼,都是恩賜。

泡一杯清茶,賞茫茫青山。茶葉舒展,清香四溢的瞬間,卸下一路的疲乏,晚上還可以在這裏露營,三五好友,一杯小酒,等一場日出,也是樂事。

登蒙頂,尋皇茶“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說的就是蒙頂的“仙茶”了。蒙頂山也因爲是茶的發源地而成爲“世界茶文化聖山”。

清晨推開窗戶,是蒙頂山雨後的清新,沿着這股生命復甦的力量一路往山頂走去,天蓋寺被千年古銀杏圍繞,據傳這些銀杏是吳理真親手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

蒙頂山茶道以“技、藝”雙絕的蒙山茶技“天風十二品”和“龍行十八式”名揚四海,以舞入茶,剛柔並濟,動靜相合,豪放與典雅並存,譽爲“中國茶文化藝術的兩座里程碑”。

若是爬山累了,可以在這裏觀賞茶藝,並親自體驗,不亦樂乎,這裏還設有網紅鳥巢打卡點,美美照也要怕起來。

皇茶園座落在蒙頂主峯的五個小山頭之中,從唐代開始在此採摘貢茶,宋考宗淳熙十三年正式命名爲“皇茶園”。茶園以石欄圍繞,正面雙扇石門,兩側有“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石刻楹聯,橫額書“皇茶園”。

“蒙頂甘露”也排在了中國十大名茶之四。

樹冠漫步·叢林飛躍

藉着蒙頂山天然的森林植被,山頂建有“樹冠漫步·叢林飛躍”,它是四川首個森林高空體驗項目,設有33個樹上觀景平臺,輪胎橋、鋼絲橋、鞦韆橋、高空滑索.......將其連接,樹冠之上,是我們的勇氣和與大自然原始的融合。

如果還不過癮,再去遊樂場玩一玩VR,碰碰車,打打,感覺自己帥氣無比。

在蒙頂山茶園感受一下采茶的樂趣,這裏風光無限好,做一回採茶女吧。

蒙頂山上有“三仙”

蒙頂山上有“三仙”,仙果,仙茶與仙菌。來這裏自然不能錯過上林苑的“三仙”火鍋。配上雞湯燉鍋,仙氣無比,滋補養顏。

千佛菌一定要嘗一嘗,它是這裏的特色菌種,外觀形如蓮花,香味濃郁、肉質柔嫩、味如雞絲、脆似玉蘭,富含多種維生素,屬川產名貴菌種。

天下第一茶壺是在那裏的??有誰知道嘛??

1。四川:“天下第一大”的茶壺位於半山腰上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館外,壺嘴到壺把直線距離16米,壺身直徑9米,高度達9米。作爲蒙頂山上的一道景觀,從壺嘴流出的汩汩清泉像瀑布一樣直落巨型茶碗中,讓蒙頂山更具有茶文化的濃濃味道。

據史料記載,蒙頂山是世界人工植茶第一山。公元前53年,當地藥農吳理真在山上將野生茶葉人工栽植,山上遍佈茶文化遺蹟。蒙頂山茶葉自唐朝到清朝一直是朝廷貢茶,宋朝皇帝還在此山封了皇茶園。2004年9月,第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雅安召開,會議通過了《蒙頂山世界茶文化宣言》,確立了蒙頂山作爲“世界茶文化聖山”的地位。

2、凌雲縣“天下第一壺”足立於縣城澄鏡橋西、泗水河之濱,壺高8 .18米、直徑13.8米、重6. 8噸,容量爲177. 2立方米,整個壺身是用鋼板鐵皮鑄建而成。大茶壺坐落在4米高的塔基上,壺內安有噴水管,水流從傾斜的茶壺嘴注入兩個杯口直徑爲3.18米、杯高1.98米的大茶壺中,每個茶杯可盛水9立方米。

該茶壺於2003年9月12日動工,9月28日竣工,先後共投入30萬元。據可查詢的資料考證,在這之前只有廣州梅州興寧市的茶壺最大,其壺高7. 8米,直徑爲10 .8米,故凌雲縣大茶壺目前爲“天下第一”。

3、皋城六安瓜片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的“天下第一紫砂流水茶壺”目前成功申報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個號稱天下第一的紫沙流水茶壺,是今年2月份江蘇宜興的著名老藝人徐三寶設計製作的。徐老藝人帶領8個徒弟,使用了600多套的雕刻工具,終於在半年之後該茶壺順利出爐。此壺高近3米,直徑1.5米,僅壺蓋就有60多公斤,壺身上刻着茶聖陸羽品茶圖和鄭板橋所書的“六安瓜片”四個大字,行雲流水生動非常。此茶壺每次泡茶可放10公斤左右的茶葉,可以作爲集體品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