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陳曼生紫砂壺

陳曼生紫砂壺

陳曼生是中國紫砂壺藝術的大師,被譽爲“紫砂壺界的活化石”。他的作品在全球拍賣市場上備受矚目和追捧,是收藏家追求的收藏之一。陳曼生的紫砂壺是以傳統的製作技藝爲基礎,同時充滿了創新、時尚和現代感,彰顯着他無愧於“紫砂大師”的稱號。他的作品不僅外觀精美,而且細節處的處理非常精細,每一款作品都有深刻的內涵和藝術價值。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不肥而堅,是以永年的紫砂壺石瓢壺的由來

在有關“曼生壺”的史料中並沒有發現有“石瓢”的記載,曼生瓢銘文七行十四字:“不肥而堅,是以永年。曼生作瓢壺銘。”這就是說,這種砂壺最初的稱謂是“瓢壺”而非“石瓢壺”。

傳承的紫砂器型很多,每一種都有它特定的含義,每一種都是前人精心創作的結晶,每一款都見證了紫砂文化的發展過程,其中數石瓢最爲經典。

石瓢因其古樸簡練的造型深受壺友的喜愛,更是藝人必做的壺型之一,從創作至今,石瓢的附屬款又有景舟石瓢、子冶石瓢、漢棠石瓢與乳鼎石瓢等,但最開始石瓢並非叫石瓢,我就來理下石瓢名稱的演變過程。

陳曼生緣何以“瓢”冠以此壺之名呢?

在各式“曼生壺”中多有以葫蘆爲原形的銘壺,如:葫蘆壺、匏瓜等。

葫蘆是一種一年聲草本植物,其果實 有呈“8”字形,有呈梨形,民間將果實之幹殼或縱向剖開兩半或橫向截去部分,便成了盛器,亦即瓢。

陳曼生可能就是依據後者葫蘆瓢的原形設計壺形而將此壺命 爲“瓢壺”的。當然,爲使用方便實用,成型的瓢壺與原形相比,在形態上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如爲方便提蓋子,便於清理茶渣,壺蓋爲壓蓋,壺口爲闊口;爲使用 擺置穩當,壺身上小下大更加誇張,使重心下垂。

“瓢壺”何時改稱“石瓢壺”?有文章說,“這應該從顧景舟時期說起,顧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從而改稱“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

又說“陳曼生與朱石梅分別在其參與的瓢壺銘文:“煮白石,泛綠雲,一瓢細酌邀桐君”和“梅花一瓢,東閣招邀”也是顧老爲之更名的直接依據。

紫沙壺大師有哪些

紫砂壺大師有:供春、時大彬、陳曼生、瞿應紹、陳鳴遠等。

1、供春

供春又稱龔春,正德嘉靖年間人,生卒不詳,是歷史上第一位做紫砂壺出名的紫砂藝人。 其本爲一書童,所制茗壺精巧實用,其名遂傳於後世,在紫砂中,一款樹癭形的紫砂壺,即被稱之爲供春壺。

2、時大彬

時大彬號少山,又稱大彬、時彬,明萬曆年間人,著名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是紫砂茗壺發展史上的一位里程碑式人物,當時被公認爲“超越千古”的第一大家。

3、陳曼生

陳曼生論官銜,他只做到了七品縣令;論制壺,他也不會。但他一身才華,創立“曼生十八式”,開創了紫砂文人壺的新風潮,成爲紫砂界的不朽傳奇。

4、瞿應紹

瞿應紹號子冶,清代書畫家,其亦愛好紫砂,自號壺公,其善刻竹、詩文,瞿子冶將書法繪畫與紫砂壺結合起來,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文人風貌。

5、陳鳴遠

陳鳴遠被認爲是時大彬之後又一紫砂大家!其光器、花器、雜件無一不精,乃是紫砂全才,其作品亦爲後世推崇,和正瓜壺、傳香壺都是千萬天價作品。

紫砂壺介紹

紫砂壺製作原料爲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無錫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爲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列舉三位文人墨客和紫砂結緣的事例他們採取何種載體和形式結緣?說出結緣過程、成果、意義。

1、梅堯臣曾在閒暇之時去過幾回宜興,在那裏,他將南嶺的活泉水用來烹北園之茶,用紫砂器來裝已經泡好的茶。固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流傳千古。文人煮茶,多了一些文藝的氣息,飲茶吟詩,讓所用之壺,所飲之茶因詩人的接觸而更添文化韻味。

2、在鬱郁不得志之時,蘇東坡棄官來到蜀山山腳的鳳凰村,只因這裏有好茶、好水、好壺,在這裏品茗遊玩不失爲一大樂事。讓蘇東坡仍感遺憾的就是紫砂壺太小了,該怎麼辦呢?於是就萌發了自己動手製作一個大一點的紫砂壺。某一天夜裏,書童提着燈籠來送點心,蘇東坡在看到燈籠的那一刻立刻就有了想法:何不照着燈籠的樣式來做一把壺?於是世間從此就多了一把名壺——東坡提樑壺。

3、陳曼生對於紫砂壺的迷戀程度遠遠超出了賞玩的範圍,曾親自參與制作紫砂壺。同時也與楊彭年展開合作,他們的相互配合讓壺更加具有價值。陳曼生設計出了“十八式壺“,讓楊彭年製作,最後陳曼生在壺上題詩銘文,於是流傳下來的”曼生壺“備受追捧,人人以得此壺爲榮。此壺,寄託了詩人的情懷,讓人記住了壺。在紫砂壺上題刻之風,由曼生開創,後人不斷繼承。

4、明代制壺大師——時大彬,結識了許多文人,他根據文人品茶的理論和對茶具大小深淺的要求,開始改制小壺,他製造的紫砂壺,不只大小適應品茶的需求,而且造型質樸,迎合這些文人雅士的審美品味,文人墨客們對大彬壺倍加讚譽,於是有“時壺名遠甚,即遐陬絕域猶知之”的佳句。

擴展資料:

中國歷史上的文概沒有不喜歡茶與紫砂壺的。據奧玄寶《茗壺圖錄》:紫砂壺質地古樸淳厚,不媚不俗,與文人氣質十分相近。文人玩壺,視爲"雅趣",參與其事,成爲"風雅之舉"。

紫砂器的構造擁有自由和靈性,可以暖手溫心,可以成全一種委託生命想象的大美,於是品呷香茗、把玩砂壺漸漸成爲的文人們的愛寵,人生感情寄寓其中,枕石醉陶已經足矣。若果既能詩書立世,雙能遊戲人生,在一把紫砂壺上尋找入世與出世的平衡點,那豈不妙塔哉!

紫砂壺排行榜

紫砂壺歷史悠久,壺型繁多,其中有十把壺被稱爲“中國紫砂十大歷史名壺”,這十把壺分別是:供春壺、仿古壺、石瓢壺、掇球壺、魚化龍壺、井欄壺、風捲葵壺、梅報春壺、提壁壺、一捆竹壺。

1、供春壺

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江蘇宜興的制壺名藝人“供春”所創。“供春”是中國紫砂文化的開創者,還被稱爲“紫砂壺陶始祖”,而他做的“供春壺”也被稱爲世界第一壺。細看供春壺,不難看出,這把壺是仿照大銀杏樹的樹癭所做,造型別致,紫砂色。現藏於北京歷史博物館。

2、仿古壺

經典紫砂壺型之一,是清代道光、咸豐間宜興制壺名手邵大亨所傳,仿古本意仿鼓,細看壺身便知,上收下斂,中間鼓腹,如一扁鼓。不知什麼時候,“仿鼓”成爲了“仿古”,可能是後人仿製“仿古壺”,成爲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

3、石瓢壺

“壺中百變,首推石瓢”,石瓢壺之經典,是其他器型無法媲美的。石瓢樣式很多,可細分爲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漢棠石瓢、高石瓢等,但最終萬海歸宗,同出一源,爲陳曼生所創十八式之一。陳曼生善於制壺,還是當代書畫家、篆刻家,以至於他做的壺欣賞和收藏極高,在紫砂藝術界造詣極高。

4、掇球壺

原型爲“蓮子壺”,創始人是名家邵大亨,經後人揣摩,又製出友廷掇球、壽珍掇球。在宜興陶瓷博物館內,陳列着這三種樣式的掇球壺,它們代表的是三位名匠大師,也代表了三個不同時代的三種風格。

5、魚化龍壺

此壺將魚、龍、雲的元素與壺身融合,也叫“龍壺”“魚龍戲浪壺”,是明末紫砂藝人陳仲美所創。直至清代道光、咸豐時期,名家邵大亨精心設計,纔得到如今的“魚化龍壺”,成爲了後人爭相模仿的壺型,特別是近代紫砂名家範大生,現當代紫砂名家朱可心、汪寅仙、何道洪等都製作出精美的“魚化龍壺”,使這一經典壺型得以延續和發展。

6、井欄壺

井欄壺是陳曼生首創壺型,屬曼生壺系列之一。井欄原型來自民間的井欄,水井四壁用“井”字形木架從下而上壘成,用來保護井壁使其不塌陷,而凸出地表的則是井欄。一日,曼生的丫環在井邊彎腰取水,曼生以此景激發靈感,作“井欄壺”,寓意學識有如人生必備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養性,頤養天年。

7、風捲葵壺

此壺是清代楊鳳年製造,楊鳳年是清嘉慶、道光年間制宜興紫砂壺名藝人楊彭年的胞妹,擅長花貨。風捲葵壺屬經典花貨,是花器中的聖物,以風捲葵花入壺,既應物象形,又氣韻生動,現藏於宜興陶瓷博物館。

8、梅報春壺

此壺的作者是“花貨巨匠”朱可心,他善長花貨造型,喜以鬆、竹、梅爲題材,而這把“梅報春壺”是朱可心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以梅花報春爲題,運用雕鏤、捏塑的裝飾手法,以泥繪畫,生動展現了梅花及樹枝之態;而梅花有着迎春報喜、平安吉祥的寓意,是很多玩壺人都喜歡的壺型,百看不厭,越看越愛。

9、提壁壺

“壺藝泰斗”顧景舟所傳之壺,此壺因蓋面恰似一玉璧而得名。只見壺體呈扁圓柱形,平蓋,扁圓鈕、微曲線造型,是當代紫砂茗壺之一。顧老此生作品並不多,此作是顧氏畢生的經典之作,前後花了數十年,曾經多次製作、修改壺器造型,泥料選用70年代上乘紫砂原料特拼而成,說是國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10、龍頭一捆竹壺

是邵大亨創制,器身造型以六十四根細竹圍成,腰間束帶以圓竹裝飾,壺底四周有四個腹部伸出的八根竹子做足,上下一體。壺蓋微凸伏羲八卦方位圖,蓋鈕爲太極圖。壺流、壺把則飾以飛龍形象,將易學哲理巧妙地構思於紫砂壺上。壺蓋內鈐“大享”陽文楷書瓜子形印。

姓陳的紫砂壺大師

有兩位,陳曼生和陳鳴遠,都是真大師!

陳曼生,主張制壺創新,倡導“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須要見“天趣”。他把這一藝術主張,付諸紫砂陶藝。形成壺界兩大貢獻。

第一大貢獻,是把詩文書畫與紫砂壺陶藝結合起來,在壺上用竹刀題寫詩文,雕刻繪畫。

第二大貢獻,他憑着天賦,隨心所欲地即興設計了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壺,爲紫砂壺創新帶來了勃勃生機。

陳曼生與楊彭年的合作,堪稱典範。現在我們見到的嘉慶年間製作的紫砂壺,壺把、壺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陳曼生設計、楊彭年製作的,後人稱之爲“曼生壺”。陳曼生使紫砂陶藝更加文人化,製作技術雖不如明代中期精妙,但對後世影響很大。他與當時的制壺名家楊彭年合作,由他或是他的朋友題銘,這種富於文人藝術的紫砂壺,以“曼生壺”知名於時,尤爲後世寶愛。

陳鳴遠出生於紫砂世家,所製茶具、雅玩達數十種,無不精美絕倫,他還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之風,署款以刻銘和印章並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風格,作品名孚中外,當時有“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說,對紫砂陶藝發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勳。

家裏有一個曼生壺,有陳曼生老師的銘詞“一勺水,八斗才”,把手底部有“彭年”字樣。請老師幫忙看一下。

前輩好,我來說兩句。您這把是託款壺,與曼生、彭年無關。從壺的圖圖看(後三張圖與此壺無關)泥料、款式確有古意神韻,壺身銘刻曼生句子,增添不少分量。但我認爲,一則這不是曼生壺。鴻壽小官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凡是他的壺壺底款落名定是阿曼陀室,您的這壺沒有這樣的慣例,即便算萬千漏一,也輪不到少峯蓋印。此外陳鴻壽是個才子,當時西泠八家之一,其篆刻功底了得。您這壺壺上銘刻的幾個字功力不夠,落款名刻的也另類,不像出自曼生手筆。二是這不是彭年做的。陳鴻壽與楊彭年合作多年,強強聯手。楊的作品線條明快,做工規整,力道十足,尤其方圓變化古樸穩健。前輩這把壺流身把空間比例偏失,頸肩過渡不清,身筒臃散缺乏張力,不像出自二泉之手,至於彭年小鈐更顯失範。那麼,既然否定了是曼生、彭年的作品,乾脆順帶說說這壺的出處吧!清代道光年間,江蘇有個姓蔡的小子是富二代文化人,小名叫少峯(大名蔡錫恭)。他是個壺癡,專門花了銀兩讓彭年做了把託款壺,壺上的名堂更您這把一樣,即底款落少峯,壺把鈐彭年,壺身刻了一句“一勺水八斗才曼生”字樣。只是那小子託款的是扁石壺式。您這把壺應該是走蔡錫恭的路子,拿清道光年份說事的。就事論事不對勿怪,對不起了!晚輩雲衣山人,如若想罵敬請聯繫。追問你好前輩,我不懂壺,只是家裏恰巧有把,之前爺爺年輕時當會計時候用的茶壺,後來家裏一直拿來喝茶。再後來感覺銘的字有點意思就查了一下,感覺是把好壺就發上來讓懂壺的老師幫忙看一看。

那按照您的意思,這把壺既不是曼生的,也不是蔡錫恭的嗎?

再就是您說的跟我這壺有相同銘文的那款,您那兒有圖片嗎?可否看一看呢,謝謝

追答對不起了,無意遇見了您的提問,沒多想隨便說了幾句,不對不妥不準之處還望諒解。從泥料看像是老東西,只是不好單從泥料判斷,可能的話上幾張腹內、牆脣、水孔等圖圖估計會更貼切些。

對了,您提出的那把壺壺,我記得很清楚是扁石壺式,也是刻字落款跟您作品一樣。當時引申我對謝靈運的“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感慨過,所以留下記憶。我儘快去泥料處查找,到時拍給您。

紫沙壺大師有哪些

紫砂國家級大師名單

顧景舟1915年,顧景舟出生於江蘇宜興,一個世界聞名的紫砂壺產地。景舟原名景洲,是我國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的工藝美術大師,被稱爲“壺藝泰斗”,其聲譽可與明代的時大彬媲美。

紫砂壺大師有:供春、時大彬、陳曼生、瞿應紹、陳鳴遠等。供春供春又稱龔春,正德嘉靖年間人,生卒不詳,是歷史上第一位做紫砂壺出名的紫砂藝人。

紫砂壺名家:黃玉麟、程壽珍、俞國良、範大生、陳光明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蔣蓉、徐秀棠、呂堯臣、汪寅仙等。部分名家介紹:供春供春(約1506—1566),又稱供龔春、龔春。

紫砂壺名家排名紫砂壺十大名家

1、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顧景舟是公認的紫砂壺名家排名第一,是當代七大紫砂老藝人之一。

2、紫砂壺名家排名:顧景舟、徐秀棠、呂堯臣、汪寅仙、徐漢棠。顧景舟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

3、紫砂藝人排名前500名有:明代紫砂壺名家:供春、董翰、趙樑、時朋、元暢。清代紫砂壺名家有:陳鳴遠、楊彭年、邵大亨、惠孟臣、陳曼生。紫砂壺名家:黃玉麟、程壽珍、俞國良、範大生、陳光明等。

紫砂壺大師有哪些

1、紫砂壺十大名家有:供春、時大彬、陳鳴遠、王南林、陳曼生、楊彭年、邵大亨、徐飛龍、瞿子冶。供春供春是公認的紫砂壺的鼻祖。供春是吳頤山的家僮,陪主人在金沙寺讀書時,“竊仿老僧心匠”,走上紫砂壺的創作之路的。

2、顧景舟1915年,顧景舟出生於江蘇宜興,一個世界聞名的紫砂壺產地。景舟原名景洲,是我國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的工藝美術大師,被稱爲“壺藝泰斗”,其聲譽可與明代的時大彬媲美。

3、徐秀棠徐秀棠,1937年12月出生於宜興蜀山紫砂陶藝世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任無錫市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江南大學客座教授,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獲獎作品有《坐八怪》、《雪舟學畫》等。

紫砂藝人排名前500名

紫砂藝人排名前500名有:明代紫砂壺名家:供春、董翰、趙樑、時朋、元暢。清代紫砂壺名家有:陳鳴遠、楊彭年、邵大亨、惠孟臣、陳曼生。

紫砂壺名家:黃玉麟、程壽珍、俞國良、範大生、陳光明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蔣蓉、徐秀棠、呂堯臣、汪寅仙等。

部分名家介紹:

1、供春

供春(約1506—1566),又稱供龔春、龔春。明正德嘉靖(公元1522年~1566年)年間人,生卒不詳。是紫砂壺的鼻祖,是因爲他對紫砂壺推廣的作用。供春是跟僧人學做的壺,可能製造紫砂壺的年代要遠遠早於供春。

宋代就有用紫砂製作的各種陶罐、陶壺,但是僧人只是自己做自己用,供春是第一位由於做紫砂壺出名的人。

2、陳曼生

本名陳鴻壽(1768-1822),清浙江錢塘(今餘杭)人,名鴻壽,字子恭,號曼生,一號種榆道人,曼公,曼龔,夾谷亭長,胥溪漁隱等,“西泠八大家”之一,擅長古文辭,精於雕琢,以書法篆刻成名,其文學、書畫、篆刻樣樣精通,才氣過人。

3、黃玉麟

生於清末(1842-1914),繼邵大亨之後又一重要的制壺大家,他所制的壺選泥講究,作品瑩潔圓潤,精巧而不失古意,靈妙天然。有說他“每制一壺,必精心構選,積日月而成,非其重價弗予,雖屢空而不改其度”。

4、顧景舟

1915年生於江蘇宜興川埠鄉上袁村,18歲拜名師學藝。三十年代後期至上海制壺仿古。19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被海內外譽爲“壺藝泰斗”,作品爲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5、汪寅仙

1943年6月16日-2018年2月28日,女,漢族,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紫砂壺大師排名大全 名單

明代紫砂壺名家:供春、董翰、趙樑、時朋、元暢。清代紫砂壺名家有:陳鳴遠、楊彭年、邵大亨、惠孟臣、陳曼生。紫砂壺名家:黃玉麟、程壽珍、俞國良、範大生、陳光明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蔣蓉、徐秀棠、呂堯臣、汪寅仙等。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何道洪、邱玉林、李守才、曹婉芬、徐安碧等。

紫砂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收藏一些名家的紫砂作品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我們首先要了解紫砂壺的發展歷史,明代是紫砂壺的初創時期,而清代是紫砂壺的發達時期。

是紫砂壺不斷融入新技術的時期,而現代的則是紫砂壺技藝和文化的呈現高峯時期。從明代到現在紫砂壺已經有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有無數的紫砂藝人爲之奮鬥。

頂尖水平

其中每個時代留下不少大家耳目能詳的一些紫砂名家,大師。這些名家,大師同時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紫砂創作的頂尖水平。陳鳴遠被後世尊爲紫砂花貨宗師,他仿照古代青銅器製作的花貨紫砂器具意趣盎然,開創了在壺體上鐫刻詩銘之風。

署款刻銘和印章並用,極大地提升了紫砂壺的藝術價值。楊彭年與陳曼生合作,製作曼生壺,他們的合作是藝人與文人深入交流,全面合作的典範。楊彭年製作的紫砂壺雅緻玲瓏,隨手捏成,天衣無縫,被人推爲當世傑作。

紫砂壺經典壺型中的曼生十八式,你知道是哪18式嗎?

前幾日有壺友問我曼生十八式都有哪些壺,經過兩天的收集整理後,這裏給大家做個分享,文中講解了曼生十八式的來源故事和每款作品的命名及釋義,希望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大家對曼生十八式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何爲曼生十八式

曼生十八式是由清代的書畫家、篆刻家,當時被稱爲“西泠八家”之一的陳鴻壽字曼生設計,再經紫砂匠人楊彭年和楊鳳年兄妹手作的十八種壺型。後人爲了紀念他們,故命名爲“曼生十八式”或簡稱“曼生壺”。

曼生十八式的由來

據相關資料記載,嘉慶年間,陳曼生曾在宜興周邊的溧陽做,後來結緣紫砂壺並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爲壺友經常到宜興拜訪制壺人,後經人推薦結識了楊彭年和楊鳳年兄妹。“公餘之暇,辨別砂質,創制新樣,手繪十八壺式,請楊彭年、邵二泉等制壺”,無論是設計還是制壺,陳曼生和楊彭年兄妹都非常注重紫砂壺的形意結合,皆有獨到之處,漸漸被大衆認可,因此紫砂壺史上便有了“曼生十八式”的命名。

曼聲十八式的特點

曼生十八式的特徵明顯,詩文、金石或磚瓦文字皆是有意刻在紫砂壺的腹或肩部,十分明顯,而且通常也會在壺身明顯的位置加註“曼生”、“曼生銘”、“阿曼陀室”或“曼生爲七薌題”等落款。陳曼生把金石、書畫、詩詞與造壺工藝融爲一體,相得益彰,創作了一種獨特而成熟的紫砂壺藝術風格,開創了文學書畫篆刻與壺藝完美結合的先河,因其獨特的壺藝風格,曼生壺在壺史上留下“壺隨字貴,字依壺傳”的經典名言。

曼生壺的壺型和銘文

曼生十八式之所以能傳頌至今且經久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壺者對於創作的熱情和執着。今天,雖然紫砂壺市場環境差,但也有一些制壺藝人始終堅守底線,不會因爲圖謀名利而偷工取巧,又或迷失本心與壺商沆瀣一氣。

標籤:紫砂壺 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