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泡茶13個流程

泡茶13個流程

泡茶的13個流程分別是賞具、燙洗、投茶、洗茶、沖泡、拂沫、封壺、分杯、倒茶、分壺、奉茶、聞香、品茗。

泡茶之前要先清洗雙手,之後取適量的茶葉放入茶荷中賞茶,接着燙洗茶具,往器具中投放幹茶,然後倒入少量的沸水洗茶,洗茶後即可正式沖泡。

1. 準備乾淨的茶壺、茶杯、茶葉和熱水;

2. 將茶葉放入乾淨的茶壺中;

3. 將熱水燒開,待水溫降至80℃左右;

4. 將少量熱水倒入茶壺,過幾秒鐘後倒出,以去除茶葉的灰塵;

5. 接着將熱水倒入茶壺中,等待茶葉浸泡片刻;

6. 第一泡浸泡時間可以稍長,一般在20-30秒鐘左右;

7. 輕輕轉動茶壺,使茶葉均勻浸泡;

8. 將茶水倒入茶杯中,一般不要倒滿,留出1/3的空間;

9. 倒好的茶水可以放置幾秒鐘,讓茶汁更好地均勻分佈;

10. 第一杯泡出來的茶叫做“洗茶水”,一般不喝,可以倒掉;

11. 第二泡的浸泡時間可以短一些,一般在10-15秒鐘左右;

12. 剩餘的茶水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多次沖泡,每次的浸泡時間可以逐漸延長;

13. 泡茶結束後,記得及時清理茶具,以免影響下一次泡茶的質量。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今天爲各位介紹泡茶13個流程,詳細內容如下:

新入行的茶友應該從零開始學泡茶,泡茶是飲茶的第一步,也是基礎,泡茶的步驟有淨手賞具、燙杯溫壺、馬龍入宮、洗茶、沖泡等,今天咱們就來看看正確泡茶13個步驟。

1:淨手賞具

淨手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隨後是賞具。

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即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

這一步可以讓賓客在喝茶前有一個放鬆的心情。

2:燙杯溫壺

燙杯溫壺就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茶葉器具中進行沖洗,一來是爲了衛生清潔,二來是爲了給茶具預熱,如此以來才能泡出更香的茶味。

3:馬龍入宮

名字叫的好聽,但程序很簡易,實際上就是把茶葉放到器具裏,過程中能夠適當加入表演花式,使之更具茶韻。

4: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隨後在三秒內迅速倒出。

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5: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讓壺嘴“點頭”三次,不用一次性注滿壺,這一步美名曰“鳳凰三點頭”,以向客人示敬。

6:春風拂面

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避免喝到上面浮的茶葉,此步驟完全是技巧的展現和美觀的需求。

7:封壺

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

8:分杯

這一步驟是喝茶的開始,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9: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

10:分壺

隨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注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11:奉茶

用雙手捧上杯子,並送到客人面前,以茶奉客是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12:聞香

客人自己會將茶湯倒入品茗杯,再輕嗅聞香杯中茶的餘香。

這時客人最好有陶醉狀,以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13:品茗

最後客人就能喝茶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隨後放下。

在談話交流間,可繼續如此。

來源:安溪鐵觀音

鐵觀音茶樹被稱爲“紅心歪尾桃”,典型的茶聖陸羽《茶經》所書之紫者上,綠者次。

這種品類,本身就獨具吸天地精華之優勢。

鐵觀音的源產地安溪,被稱爲廈門“後花園”。

福建爲八閩大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安溪卻是9山點水點點田。

全縣基本沒有重工業,連輕工業也很少,尤其是產茶區幾乎零工業,只有水泥路、房子和汽車展現着現代文明,基本保存純農業生產。

以上這些,都爲安溪產好茶提供了較好自然條件。

更多烏龍茶屬於什麼茶,烏龍茶知識大全,歡迎訪問愛茶網。

烏龍茶因爲產地及發酵程度不一樣,又可細分爲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四大類。

閩南烏龍做青較輕;閩北烏龍做青時重曬輕搖;廣東烏龍風格與武夷巖茶有相似之處,且是單株採收、製作,一樹一香;臺灣烏龍按發酵程度輕重可分爲包種茶、凍頂烏龍和白毫烏龍。

真正的中國茶道分爲哪些流程?如何從專業的角度欣賞茶道?

中國茶道有以下十三步流程:淨手和欣賞器具、燙杯溫壺、馬龍入宮、洗茶、沖泡、春風拂面、封壺、分杯、玉液回壺、分壺、奉茶、聞香、品茗。

如何從專業的角度欣賞茶道?

1.無論是喝茶的自然環境、人工環境還是特設環境,都有一定的審美原則,即通過營造一個乾淨優雅的環境來陶冶人的心靈和情操。

茶道的審美要遵循一定的禮儀,茶客之間的接待、接待、飲酒、敘說都有既定的規範,以示尊重和友好。

茶藝的五個環節,即備器、擇水、取水、待湯、學茶,是茶道美學的基礎和載體,都有相應的美學範式指導。

茶人通過審美參與茶事活動來提高精神修養。

2.泡茶時,動作要輕柔平穩,開水也要注意。

上下拉動茶壺三次,也就是專家所說的“鳳凰三節”,有助於杯中的茶葉均勻吸水。

給客人上茶時,千萬不要抓着杯沿,也不要直接拿着杯子。

正確的做法是左手托住杯底,右手微微托住杯體。

客人取茶後,出於禮貌,不應舉杯一飲而盡,而應從杯口抿一口。

茶葉經過舌頭,擴散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

這時候他們就會體會到品詞的意義。

3.品茶,不僅要品湯,還要聞茶。

先聞茶,即聞幹茶不沖泡。

茶香可分爲甜香、焦香、清香等。

茶一旦泡好,它的香味就會從水中溢出,這時你就能聞到香味了。

聞到香味後,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茶杯的杯沿,中指捏住杯底,抿三次茶。

這就是“品茶”。

凡色澤和諧、滑爽明亮,茶湯油潤明亮的,通常稱爲原料嫩或做工精良的產品,品質優良,反之亦然。

4.金屬器皿裏的銀壺泡茶挺好的,密度和傳熱都比瓷壺好。

“綠茶”強調的是鮮的特性,香氣的表現決定了品質。

用銀壺沖泡最能展現這種風格。

最近,陶瓷器皿在三分法中變得流行。

經過高溫燒結而不發白、不透明的陶瓷製品叫火石。

這種壺的泡茶效果介於瓷器和陶器之間。

5.專業鑑定師不僅可以藉助儀器和理化方法對茶葉進行分析測試,還可以通過看、聞、品、觸來鑑別茶葉的品質。

其實普通人通過學習也能做到。

鑑定師要用乾溼評的方法對茶葉的“八大因素”進行評價,即外觀:嫩度、質地、色澤、淨度;品評:香氣、滋味、湯色、葉底,從而選出好茶。

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品茶的這些基本要素來鑑別茶葉的好壞,從而挑選好茶,喝到茶的真滋味。

喝茶都有幾個步驟

1、備具候用:按正確順序擺放好茶具。

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爲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向客人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8、高山流水:即溫杯潔具,把紫砂壺裏的水倒入品茗杯中,動作舒緩起伏,保持水 流不斷。

9、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撥入紫砂壺內。

10、百丈飛瀑:用高長而細的水流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11、玉液移壺:把紫砂壺中的初泡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12、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到聞香杯。

13、鳳凰三點頭:採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壺注水至滿。

14、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口的泡沫。

15、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壺體,洗淨壺表,同時達到內外加溫的目的。

16、內外養身: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澆淋在紫砂壺表,起到養壺的作用,同時可保持壺表的溫度。

17、遊山玩水:用紫砂壺在茶船邊沿旋轉一圈後,移至茶巾上吸乾壺底水。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

19、關公巡城: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巡迴均勻分到聞香杯至七分滿。

20、韓信點兵:將最後的茶湯用點斟的手式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

21、若琛聽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轉:將品茗杯倒扣到聞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將品茗杯及聞香杯倒置,使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品茗杯中,然後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雙手拿起茶托,齊眉奉給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禮。

然後重複若琛聽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25、空谷幽蘭:示意客人用左手旋轉拿出聞香杯熱聞茶香,雙手搓聞茶底香。

26、三龍護鼎:示意客人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鑑賞湯色:請客人觀賞茶湯的顏色及光澤。

28、初品奇茗:在觀湯色、聞湯麪香後,開始品茶味。

29、二探蘭芷:即沖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主要讓客人細品茶湯滋味。

31、三斟石乳:即沖泡第三道茶。

32、領略茶韻:邊介紹邊讓客人體會烏龍茶的真韻。

33、自斟漫飲:讓客人體會親自沖泡茶的樂趣。

34、敬奉茶點:根據客人需要奉上茶點,增添茶趣。

35、游龍戲水:即鑑賞葉底,把泡開的茶葉放入白瓷碗中,讓客人觀賞烏龍茶“綠葉紅鑲邊”的品質特徵。

36、盡杯謝茶:賓主起立,共乾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別。

生活泡茶基本流程

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能夠將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現更是寥寥數個。

茶道是我們先祖留下來的一筆精神財富,我們若能將其發揚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

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

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紹的這樣,希望通過介紹後,大家都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

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泡茶的10道基本程序是哪些

十二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

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泡茶順序10個流程

流程如下:

1、備具備水:準備好需要的茶具,如茶杯、茶壺等,然後用熱水壺煮好沸水備用。

如果是使用茶具套裝泡茶,還要依次排放好茶具。

2、賞茶:用茶荷量取適量的茶葉,並把茶荷呈給賓客,邀請大家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色澤,嗅聞茶葉的濃郁清香。

3、潤杯:泡茶的第三步,逐個倒入少許沸水到茶具裏,稍微轉動茶具,促使每個茶具內壁溼潤。

然後把開水倒掉。

4、置茶:根據茶水1:50的比例,把茶荷中的茶葉分別投入各個茶杯或茶壺裏。

然後往茶具裏倒入少許開水,水量以沒過茶葉爲宜。

使茶葉充分浸潤,更好的促發茶香和析出茶味。

5、沖泡:使用高衝法,右手提壺,把沸水注入茶壺或茶杯子裏。

若是使用茶杯直接沖泡,水量則以七八分滿爲宜。

俗語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

6、奉茶:根據茶葉的種類、緊結程度等各種因素,決定沖泡的時間。

泡好後,雙手把茶依次端給客人,並伸出手掌行禮,邀請賓客品茶。

7、品飲:品飲茶湯前,不妨邀請賓客和自己一起先聞香、賞茶,感受芬芳怡人的茶香,欣賞茶葉在茶杯中沉浮飄舞的優美姿態。

再細細品嚐,小口品綴,感受茶湯醇厚回甘的滋味。

8、續水:泡茶的第八步爲續水,在品飲過程中,時刻留心賓客們的茶杯。

當他們茶杯裏的茶湯只剩三分之一時,就要及時爲其續水。

續水溫度以80度左右爲佳。

9、收具:這一步驟,也可在提前在奉茶後進行。

整理收好泡茶的茶具,按先用後收回的順序把不需要用的茶具收回。

10、淨具:每次泡完茶,都要養成及時清洗茶具的好習慣。

先沖洗乾淨茶渣,然後用清水反覆清洗。

最後再用熱水衝燙,進行消毒處理,放到通風乾燥的地方,以備下次之用。

泡茶的正確步驟是什麼?

以下是正確泡茶的步驟:

1. 準備好茶具:茶杯、茶壺、茶盤、熱水壺、過濾網等。

2. 清洗茶具:先用熱水清洗所有茶具,然後在泡茶之前再用開水進行一遍沖洗,以去除雜質。

3. 準備好幹茶葉:這個過程要特別注意,不同類型的茶葉需要不同的泡茶時間和溫度,因此一定要根據茶葉種類選擇正確的泡茶方法。

4. 加適量熱開水:茶葉準備好後,對於不同茶葉的泡法,需要掌握不同的水溫和時間,具體可以根據茶葉包裝上註明的時間和溫度來參考。

5. 浸泡茶葉:如果使用的是茶袋,可以直接在茶杯中浸泡,但如果使用的是散茶葉,則要先將茶葉倒入茶壺中,然後在茶壺裏加入適量的熱水,讓茶葉通過水溫的沖泡,釋放出茶汁。

6. 倒出茶水:等待一段時間,根據不同茶葉的泡茶時間,沖泡足夠的時間後就可以倒出茶水了,倒出時可以用雲南普洱及青竹葉的方法,即先快速倒出第一杯茶水,再慢慢的倒出第二杯茶水,這樣可以保證每杯茶水口感均勻。

7. 品嚐效果:最後,用清水過清嘴,鑑受泡出的劣質茶湯及次品,辨別泡出茶湯的口味是否正常,是不是有單味異味。

這是一個大致流程,茶葉類別多,如果想要做好一種茶,要進行更深入的調研。

沏茶流程圖

沏茶流程如下:

1、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可以去除茶壺中的異味,燙壺有助揮發茶香。

2、置茶:也叫做“投茶”。

即將稱好的一定數量的幹茶葉置入茶杯或茶壺,以備沖泡。

用蓋杯的時候可以直接用茶則置茶,投茶量也要看所沖泡的茶葉種類類以及個人的口味。

3、高衝: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處注入茶壺,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4、低泡:泡好的茶就可以倒入茶盅,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爲佳,以免茶內的香氣過度散發,俗稱"低泡"。

5、分茶:茶盅中的茶分別倒入客人的杯子中,一般杯中的茶以七分滿爲宜。

6、奉茶:將茶杯連同杯託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爲奉茶,也叫敬茶。

7、聞香品茶:品茶之前,可以先觀察茶的顏色,聞茶的香味,最後才品嚐。

泡茶的十個基本步驟與喝茶的好處

泡茶的十個基本步驟與喝茶的好處

  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飲料,每家每戶都有茶葉,但是我們真的會喝茶嗎?真的會泡茶嗎?下面是我爲大家帶來的泡茶的十個基本步驟與喝茶的好處,歡迎閱讀。

  一、泡茶的要領

  我們想要泡茶,首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我們需要先準備好以下泡茶器具:玻璃杯、茶盤、杯託、茶匙筒、茶荷、水壺、水盂、茶巾,選擇的茶具風格應儘量保持一致。

  第一步備具備水

  首先我們應該將玻璃杯的杯口向上置於杯託內,杯子應擺放在茶盤的橫中部,茶盤左上角放茶匙筒、茶荷,靠身體這一側茶盤放摺疊好的茶巾,茶盤右下角擺放水壺。

然後煮好沸水放在熱水壺內裏備用。

  第二步賞茶

  用茶荷裝上茶葉,並將茶荷呈給賓客,讓他們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嗅聞茶葉的濃郁清香。

  第三步潤杯

  逐個倒入三分之一開水到玻璃杯裏,右手握住杯底基部,左手托杯底,雙手手腕逆時針轉動三圈,促使整個玻璃杯內壁溼潤。

然後把開水倒入水盂,玻璃杯放回杯托裏。

  第四步置茶

  按照茶水1:50的比例,把茶荷中的幹茶分別投入各個玻璃杯裏。

以迴轉手法往玻璃杯裏倒少許開水至水量沒過茶葉。

目的在於使茶葉充分浸潤,更快地析出茶葉可溶物質,促發茶香。

浸潤時間一般約爲20-50秒,可根據茶葉的緊結程度來決定。

  第五步沖泡

  用“鳳凰三點頭”的手法,右手執壺三起三落把開水注入杯子裏,水量以七分滿爲宜。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

  第六步奉茶

  雙手把沖泡好的茶依次敬奉給賓客,伸出手掌行禮邀請賓客用茶。

  第七步收具

  奉完茶後,按先用後收回的順序把不需要用的茶具收回。

如先用茶荷後用茶巾,那就先收茶巾再收茶荷。

不過這一步可以後面再做,泡完茶後不妨和賓客聊聊天說說笑。

  第八步品飲

  品飲茶湯前,先聞香,感受茶香的芬芳怡人;再賞茶,欣賞茶葉在玻璃杯中沉浮飄舞的優美姿態;然後再細細品嚐,感受茶湯醇厚回甘的滋味,回味無窮。

  第九步續水

  當賓客們杯裏的茶湯只剩三分之一時就要爲其續水了,續水溫度建議爲80攝氏度左右,以保證第二泡的濃度。

  第十步淨具

  最後一步就是淨具啦。

每次泡完茶,都要養成及時清洗茶具的好習慣,清潔完再進行消毒處理會更好哦。

  二、喝茶的好處

  飲茶不但是中華傳統飲食文化之一種,同時,由於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與抗氧化營養素,對於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

而每天喝三兩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

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對於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1、預防癌症

  茶多酚可以阻斷亞銨等多種致癌物質在體內的合成,並具有直接殺傷癌細胞和提高肌體免疫能力的`功效。

據有關資料顯示,茶葉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對胃癌、腸癌等多種癌症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均有好處。

  2、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質鍶90和鈷60毒害的能力。

據有關醫療部門臨牀試驗證實,對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引起的輕度放射病,用茶葉提取物進行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對血細胞減少症,茶葉提取物治療的有效率達81.7%;對因放射輻射而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治療效果更好。

  3、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對病原菌、病毒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對消炎止瀉有明顯效果。

我國有不少醫療單位應用茶葉製劑治療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癒率達90%左右。

  4、醒腦提神

  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質的興奮過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5、利尿解乏

  茶葉中的咖啡鹼可刺激腎臟,促使尿液迅速排出體外,提高腎臟的濾出率,減少有害物質在腎臟中滯留時間。

咖啡鹼還可排除尿液中的過量乳酸,有助於使人體儘快消除疲勞。

  6、護齒明目

  茶葉中含氟量較高,每100克幹茶中含氟量爲10~15毫克,且80%爲水溶性成分。

若每人每天飲茶葉10克,則可吸收水溶性氟1~1.5毫克,而且茶葉是鹼性飲料,可抑制人體鈣質的減少,這對預防齲齒、護齒、堅齒,都是有益的。

  7、延緩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

據有關部門研究證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對人肌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的效能相當於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於其他同類物質。

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維生素E強18倍。

  8、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對人體脂肪代謝有着重要作用。

對於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高,血管內壁脂肪沉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後形成動脈粥樣化斑塊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等,都有助於使這種斑狀增生受到抑制,使導致血凝黏度增強的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變清,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一、溫壺:用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以免泡茶時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三、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後立刻倒出來。

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纔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

  五、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

  六、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於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並沉澱雜質。

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於衛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適用於第一泡)。

  七、品茶: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鐘方位,拇指放六點鐘方位,並以八點鐘方位喝茶。

並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茶道全流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

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初學者泡茶的注意

  儀容禮表

  泡茶的時候,女性要把長髮挽起,以免頭髮掉落到茶湯裏,而且妝容要以淡雅爲主,不要過於濃妝豔抹;手上不宜配到過多首飾,會影響泡茶的美感;服裝以配合茶會氣氛或者茶具茶席爲主,穿得樸素大方就好。

  泡茶姿勢

  泡茶時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處,身體要坐正、腰桿要挺直,在泡茶過程中也要保持身體的端正,不要因爲倒水、持壺而把身體歪到一邊。

另外在泡茶過程中要放鬆全身的肌肉,不要因爲緊張而顯得過於拘謹,當你心情和身體都放鬆下來的話,泡茶的動作纔會顯得優美,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清潔茶具

  在泡茶之前,要先清潔茶具。

就算茶具在之前已經清洗過了,還是得當着客人的面再清洗一遍。

清潔茶具時不要用手觸摸茶杯,而是用茶夾夾取茶杯用沸水進行清潔。

  賞茶聞香

  清潔完茶具後,把幹茶倒進茶荷中,雙手端起茶荷遞給客人,讓客人觀賞一下幹茶的外形香氣。

在茶藝表演中,一般會有聞香這一步,讓客人聞香的時候,也是用雙手拿起聞香杯優雅地遞給客人進行聞香。

  泡茶倒茶

  在泡茶的時候,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比如茶壺的壺嘴、公道杯的杯嘴還有隨手泡的壺嘴都是不能對着客人的,一般都是橫放;泡茶的過程動作不能太大,不要發出過大的碰撞聲。

  在倒茶的時候要把公道杯用茶巾擦拭一下,然後再倒給客人,倒茶一般七分滿就好,而且要按照輩分來倒,長者爲先。

泡茶者左側爲德高望重的人,然後依次爲長者 敬者,千萬別坐錯了 倒茶依次從左到右

  奉茶添茶

  奉茶也是有講究的,雙手三指護墊又稱”三龍護鼎“不僅僅是雙手端給客人就行了,奉茶的時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端茶的時候手要平而且要穩,確保客人拿到茶的姿勢是舒服的。

當客人杯裏的茶空了的話,得及時添上,不能讓客人的茶杯空,除非客人表示不用再添茶了。

倒茶時還有一個細節特別要注意,“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世間有天地 人間有大小 茶倒7分 3分留天,這就是所謂7分茶水3分情義.

  自己品嚐

  泡茶並不是只能讓客人喝,自己不喝,泡茶者也是需要品嚐每一道茶湯的滋味。

茶湯若是淡了或者濃了,可以適當改變沖泡的時間,以沖泡出最佳品質的茶湯。

  更換茶葉

  當茶葉泡得很淡,沒有味道的時候,就需要及時更換新的茶葉了,否則客人會認爲你在下逐客令。

除非你接下來真的有事,而客人又一直不走,那就可以以不更換茶葉來暗示客人該離開了。

泡茶流程

正確的泡茶方法如下:

1、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2、溫杯:用燙壺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3、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正確的泡茶方法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爲度。

4、高衝: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5、刮沫:颳去茶葉表層的一層泡沫,之後蓋上壺蓋靜置稍許。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爲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

這樣不會起泡沫,也不會濺出。

7、聞香: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8、品飲:正確的泡茶方法先要舉杯將茶湯送入鼻端聞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舉杯傾少許茶湯入口,含湯在舌尖迴旋細品,頓覺口有餘甘;一旦茶湯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兩腋生風”,回味無窮。

今天爲各位介紹泡茶13個流程,詳細內容如下:

新入行的茶友應該從零開始學泡茶,泡茶是飲茶的第一步,也是基礎,泡茶的步驟有淨手賞具、燙杯溫壺、馬龍入宮、洗茶、沖泡等,今天咱們就來看看正確泡茶13個步驟。

1:淨手賞具

淨手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隨後是賞具。

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即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

這一步可以讓賓客在喝茶前有一個放鬆的心情。

2:燙杯溫壺

燙杯溫壺就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茶葉器具中進行沖洗,一來是爲了衛生清潔,二來是爲了給茶具預熱,如此以來才能泡出更香的茶味。

3:馬龍入宮

名字叫的好聽,但程序很簡易,實際上就是把茶葉放到器具裏,過程中能夠適當加入表演花式,使之更具茶韻。

4: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隨後在三秒內迅速倒出。

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5: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讓壺嘴“點頭”三次,不用一次性注滿壺,這一步美名曰“鳳凰三點頭”,以向客人示敬。

6:春風拂面

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避免喝到上面浮的茶葉,此步驟完全是技巧的展現和美觀的需求。

7:封壺

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

8:分杯

這一步驟是喝茶的開始,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9: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

10:分壺

隨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注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11:奉茶

用雙手捧上杯子,並送到客人面前,以茶奉客是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12:聞香

客人自己會將茶湯倒入品茗杯,再輕嗅聞香杯中茶的餘香。

這時客人最好有陶醉狀,以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13:品茗

最後客人就能喝茶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隨後放下。

在談話交流間,可繼續如此。

來源:安溪鐵觀音網

鐵觀音茶樹被稱爲“紅心歪尾桃”,典型的茶聖陸羽《茶經》所書之紫者上,綠者次。

這種品類,本身就獨具吸天地精華之優勢。

鐵觀音的源產地安溪,被稱爲廈門“後花園”。

福建爲八閩大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安溪卻是9山點水點點田。

全縣基本沒有重工業,連輕工業也很少,尤其是產茶區幾乎零工業,只有水泥路、房子和汽車展現着現代文明,基本保存純農業生產。

以上這些,都爲安溪產好茶提供了較好自然條件。

更多烏龍茶屬於什麼茶,烏龍茶知識大全,歡迎訪問愛茶網。

烏龍茶因爲產地及發酵程度不一樣,又可細分爲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四大類。

閩南烏龍做青較輕;閩北烏龍做青時重曬輕搖;廣東烏龍風格與武夷巖茶有相似之處,且是單株採收、製作,一樹一香;臺灣烏龍按發酵程度輕重可分爲包種茶、凍頂烏龍和白毫烏龍。

真正的中國茶道分爲哪些流程?如何從專業的角度欣賞茶道?

中國茶道有以下十三步流程:淨手和欣賞器具、燙杯溫壺、馬龍入宮、洗茶、沖泡、春風拂面、封壺、分杯、玉液回壺、分壺、奉茶、聞香、品茗。

如何從專業的角度欣賞茶道?

1.無論是喝茶的自然環境、人工環境還是特設環境,都有一定的審美原則,即通過營造一個乾淨優雅的環境來陶冶人的心靈和情操。茶道的審美要遵循一定的禮儀,茶客之間的接待、接待、飲酒、敘說都有既定的規範,以示尊重和友好。茶藝的五個環節,即備器、擇水、取水、待湯、學茶,是茶道美學的基礎和載體,都有相應的美學範式指導。茶人通過審美參與茶事活動來提高精神修養。

2.泡茶時,動作要輕柔平穩,開水也要注意。上下拉動茶壺三次,也就是專家所說的“鳳凰三節”,有助於杯中的茶葉均勻吸水。給客人上茶時,千萬不要抓着杯沿,也不要直接拿着杯子。正確的做法是左手托住杯底,右手微微托住杯體。客人取茶後,出於禮貌,不應舉杯一飲而盡,而應從杯口抿一口。茶葉經過舌頭,擴散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這時候他們就會體會到品詞的意義。

3.品茶,不僅要品湯,還要聞茶。先聞茶,即聞幹茶不沖泡。茶香可分爲甜香、焦香、清香等。茶一旦泡好,它的香味就會從水中溢出,這時你就能聞到香味了。聞到香味後,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茶杯的杯沿,中指捏住杯底,抿三次茶。這就是“品茶”。凡色澤和諧、滑爽明亮,茶湯油潤明亮的,通常稱爲原料嫩或做工精良的產品,品質優良,反之亦然。

4.金屬器皿裏的銀壺泡茶挺好的,密度和傳熱都比瓷壺好。“綠茶”強調的是鮮的特性,香氣的表現決定了品質。用銀壺沖泡最能展現這種風格。最近,陶瓷器皿在三分法中變得流行。經過高溫燒結而不發白、不透明的陶瓷製品叫火石。這種壺的泡茶效果介於瓷器和陶器之間。

5.專業鑑定師不僅可以藉助儀器和理化方法對茶葉進行分析測試,還可以通過看、聞、品、觸來鑑別茶葉的品質。其實普通人通過學習也能做到。鑑定師要用乾溼評的方法對茶葉的“八大因素”進行評價,即外觀:嫩度、質地、色澤、淨度;品評:香氣、滋味、湯色、葉底,從而選出好茶。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品茶的這些基本要素來鑑別茶葉的好壞,從而挑選好茶,喝到茶的真滋味。

喝茶都有幾個步驟

1、備具候用:按正確順序擺放好茶具。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爲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向客人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8、高山流水:即溫杯潔具,把紫砂壺裏的水倒入品茗杯中,動作舒緩起伏,保持水 流不斷。

9、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撥入紫砂壺內。

10、百丈飛瀑:用高長而細的水流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11、玉液移壺:把紫砂壺中的初泡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12、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到聞香杯。

13、鳳凰三點頭:採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壺注水至滿。

14、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口的泡沫。

15、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壺體,洗淨壺表,同時達到內外加溫的目的。

16、內外養身: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澆淋在紫砂壺表,起到養壺的作用,同時可保持壺表的溫度。

17、遊山玩水:用紫砂壺在茶船邊沿旋轉一圈後,移至茶巾上吸乾壺底水。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

19、關公巡城: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巡迴均勻分到聞香杯至七分滿。

20、韓信點兵:將最後的茶湯用點斟的手式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

21、若琛聽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轉:將品茗杯倒扣到聞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將品茗杯及聞香杯倒置,使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品茗杯中,然後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雙手拿起茶托,齊眉奉給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禮。然後重複若琛聽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25、空谷幽蘭:示意客人用左手旋轉拿出聞香杯熱聞茶香,雙手搓聞茶底香。

26、三龍護鼎:示意客人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鑑賞湯色:請客人觀賞茶湯的顏色及光澤。

28、初品奇茗:在觀湯色、聞湯麪香後,開始品茶味。

29、二探蘭芷:即沖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主要讓客人細品茶湯滋味。

31、三斟石乳:即沖泡第三道茶。

32、領略茶韻:邊介紹邊讓客人體會烏龍茶的真韻。

33、自斟漫飲:讓客人體會親自沖泡茶的樂趣。

34、敬奉茶點:根據客人需要奉上茶點,增添茶趣。

35、游龍戲水:即鑑賞葉底,把泡開的茶葉放入白瓷碗中,讓客人觀賞烏龍茶“綠葉紅鑲邊”的品質特徵。

36、盡杯謝茶:賓主起立,共乾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別。

生活泡茶基本流程

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能夠將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現更是寥寥數個。

茶道是我們先祖留下來的一筆精神財富,我們若能將其發揚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第六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第七道:封壺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第八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第九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第十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第十二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第十三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紹的這樣,希望通過介紹後,大家都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泡茶的10道基本程序是哪些

十二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泡茶順序10個流程

流程如下:

1、備具備水:準備好需要的茶具,如茶杯、茶壺等,然後用熱水壺煮好沸水備用。如果是使用茶具套裝泡茶,還要依次排放好茶具。

2、賞茶:用茶荷量取適量的茶葉,並把茶荷呈給賓客,邀請大家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色澤,嗅聞茶葉的濃郁清香。

3、潤杯:泡茶的第三步,逐個倒入少許沸水到茶具裏,稍微轉動茶具,促使每個茶具內壁溼潤。然後把開水倒掉。

4、置茶:根據茶水1:50的比例,把茶荷中的茶葉分別投入各個茶杯或茶壺裏。然後往茶具裏倒入少許開水,水量以沒過茶葉爲宜。使茶葉充分浸潤,更好的促發茶香和析出茶味。

5、沖泡:使用高衝法,右手提壺,把沸水注入茶壺或茶杯子裏。若是使用茶杯直接沖泡,水量則以七八分滿爲宜。俗語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

6、奉茶:根據茶葉的種類、緊結程度等各種因素,決定沖泡的時間。泡好後,雙手把茶依次端給客人,並伸出手掌行禮,邀請賓客品茶。

7、品飲:品飲茶湯前,不妨邀請賓客和自己一起先聞香、賞茶,感受芬芳怡人的茶香,欣賞茶葉在茶杯中沉浮飄舞的優美姿態。再細細品嚐,小口品綴,感受茶湯醇厚回甘的滋味。

8、續水:泡茶的第八步爲續水,在品飲過程中,時刻留心賓客們的茶杯。當他們茶杯裏的茶湯只剩三分之一時,就要及時爲其續水。續水溫度以80度左右爲佳。

9、收具:這一步驟,也可在提前在奉茶後進行。整理收好泡茶的茶具,按先用後收回的順序把不需要用的茶具收回。

10、淨具:每次泡完茶,都要養成及時清洗茶具的好習慣。先沖洗乾淨茶渣,然後用清水反覆清洗。最後再用熱水衝燙,進行消毒處理,放到通風乾燥的地方,以備下次之用。

泡茶的正確步驟是什麼?

以下是正確泡茶的步驟:

1. 準備好茶具:茶杯、茶壺、茶盤、熱水壺、過濾網等。

2. 清洗茶具:先用熱水清洗所有茶具,然後在泡茶之前再用開水進行一遍沖洗,以去除雜質。

3. 準備好幹茶葉:這個過程要特別注意,不同類型的茶葉需要不同的泡茶時間和溫度,因此一定要根據茶葉種類選擇正確的泡茶方法。

4. 加適量熱開水:茶葉準備好後,對於不同茶葉的泡法,需要掌握不同的水溫和時間,具體可以根據茶葉包裝上註明的時間和溫度來參考。

5. 浸泡茶葉:如果使用的是茶袋,可以直接在茶杯中浸泡,但如果使用的是散茶葉,則要先將茶葉倒入茶壺中,然後在茶壺裏加入適量的熱水,讓茶葉通過水溫的沖泡,釋放出茶汁。

6. 倒出茶水:等待一段時間,根據不同茶葉的泡茶時間,沖泡足夠的時間後就可以倒出茶水了,倒出時可以用雲南普洱及青竹葉的方法,即先快速倒出第一杯茶水,再慢慢的倒出第二杯茶水,這樣可以保證每杯茶水口感均勻。

7. 品嚐效果:最後,用清水過清嘴,鑑受泡出的劣質茶湯及次品,辨別泡出茶湯的口味是否正常,是不是有單味異味。

這是一個大致流程,茶葉類別多,如果想要做好一種茶,要進行更深入的調研。

沏茶流程圖

沏茶流程如下:

1、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可以去除茶壺中的異味,燙壺有助揮發茶香。

2、置茶:也叫做“投茶”。即將稱好的一定數量的幹茶葉置入茶杯或茶壺,以備沖泡。用蓋杯的時候可以直接用茶則置茶,投茶量也要看所沖泡的茶葉種類類以及個人的口味。

3、高衝: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處注入茶壺,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4、低泡:泡好的茶就可以倒入茶盅,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爲佳,以免茶內的香氣過度散發,俗稱"低泡"。

5、分茶:茶盅中的茶分別倒入客人的杯子中,一般杯中的茶以七分滿爲宜。

6、奉茶:將茶杯連同杯託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爲奉茶,也叫敬茶。

7、聞香品茶:品茶之前,可以先觀察茶的顏色,聞茶的香味,最後才品嚐。

泡茶的十個基本步驟與喝茶的好處

泡茶的十個基本步驟與喝茶的好處

  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飲料,每家每戶都有茶葉,但是我們真的會喝茶嗎?真的會泡茶嗎?下面是我爲大家帶來的泡茶的十個基本步驟與喝茶的好處,歡迎閱讀。

  一、泡茶的要領

  我們想要泡茶,首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我們需要先準備好以下泡茶器具:玻璃杯、茶盤、杯託、茶匙筒、茶荷、水壺、水盂、茶巾,選擇的茶具風格應儘量保持一致。

  第一步備具備水

  首先我們應該將玻璃杯的杯口向上置於杯託內,杯子應擺放在茶盤的橫中部,茶盤左上角放茶匙筒、茶荷,靠身體這一側茶盤放摺疊好的茶巾,茶盤右下角擺放水壺。然後煮好沸水放在熱水壺內裏備用。

  第二步賞茶

  用茶荷裝上茶葉,並將茶荷呈給賓客,讓他們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嗅聞茶葉的濃郁清香。

  第三步潤杯

  逐個倒入三分之一開水到玻璃杯裏,右手握住杯底基部,左手托杯底,雙手手腕逆時針轉動三圈,促使整個玻璃杯內壁溼潤。然後把開水倒入水盂,玻璃杯放回杯托裏。

  第四步置茶

  按照茶水1:50的比例,把茶荷中的幹茶分別投入各個玻璃杯裏。以迴轉手法往玻璃杯裏倒少許開水至水量沒過茶葉。目的在於使茶葉充分浸潤,更快地析出茶葉可溶物質,促發茶香。浸潤時間一般約爲20-50秒,可根據茶葉的緊結程度來決定。

  第五步沖泡

  用“鳳凰三點頭”的手法,右手執壺三起三落把開水注入杯子裏,水量以七分滿爲宜。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

  第六步奉茶

  雙手把沖泡好的茶依次敬奉給賓客,伸出手掌行禮邀請賓客用茶。

  第七步收具

  奉完茶後,按先用後收回的順序把不需要用的茶具收回。如先用茶荷後用茶巾,那就先收茶巾再收茶荷。不過這一步可以後面再做,泡完茶後不妨和賓客聊聊天說說笑。

  第八步品飲

  品飲茶湯前,先聞香,感受茶香的芬芳怡人;再賞茶,欣賞茶葉在玻璃杯中沉浮飄舞的優美姿態;然後再細細品嚐,感受茶湯醇厚回甘的滋味,回味無窮。

  第九步續水

  當賓客們杯裏的茶湯只剩三分之一時就要爲其續水了,續水溫度建議爲80攝氏度左右,以保證第二泡的濃度。

  第十步淨具

  最後一步就是淨具啦。每次泡完茶,都要養成及時清洗茶具的好習慣,清潔完再進行消毒處理會更好哦。

  二、喝茶的好處

  飲茶不但是中華傳統飲食文化之一種,同時,由於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與抗氧化營養素,對於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而每天喝三兩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對於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1、預防癌症

  茶多酚可以阻斷亞銨等多種致癌物質在體內的合成,並具有直接殺傷癌細胞和提高肌體免疫能力的`功效。據有關資料顯示,茶葉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對胃癌、腸癌等多種癌症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均有好處。

  2、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質鍶90和鈷60毒害的能力。據有關醫療部門臨牀試驗證實,對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引起的輕度放射病,用茶葉提取物進行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對血細胞減少症,茶葉提取物治療的有效率達81.7%;對因放射輻射而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治療效果更好。

  3、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對病原菌、病毒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對消炎止瀉有明顯效果。我國有不少醫療單位應用茶葉製劑治療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癒率達90%左右。

  4、醒腦提神

  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質的興奮過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5、利尿解乏

  茶葉中的咖啡鹼可刺激腎臟,促使尿液迅速排出體外,提高腎臟的濾出率,減少有害物質在腎臟中滯留時間。咖啡鹼還可排除尿液中的過量乳酸,有助於使人體儘快消除疲勞。

  6、護齒明目

  茶葉中含氟量較高,每100克幹茶中含氟量爲10~15毫克,且80%爲水溶性成分。若每人每天飲茶葉10克,則可吸收水溶性氟1~1.5毫克,而且茶葉是鹼性飲料,可抑制人體鈣質的減少,這對預防齲齒、護齒、堅齒,都是有益的。

  7、延緩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據有關部門研究證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對人肌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的效能相當於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於其他同類物質。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維生素E強18倍。

  8、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對人體脂肪代謝有着重要作用。對於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高,血管內壁脂肪沉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後形成動脈粥樣化斑塊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等,都有助於使這種斑狀增生受到抑制,使導致血凝黏度增強的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變清,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一、溫壺:用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以免泡茶時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三、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後立刻倒出來。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纔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

  五、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

  六、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於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並沉澱雜質。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於衛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適用於第一泡)。

  七、品茶: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鐘方位,拇指放六點鐘方位,並以八點鐘方位喝茶。並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茶道全流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初學者泡茶的注意

  儀容禮表

  泡茶的時候,女性要把長髮挽起,以免頭髮掉落到茶湯裏,而且妝容要以淡雅爲主,不要過於濃妝豔抹;手上不宜配到過多首飾,會影響泡茶的美感;服裝以配合茶會氣氛或者茶具茶席爲主,穿得樸素大方就好。

  泡茶姿勢

  泡茶時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處,身體要坐正、腰桿要挺直,在泡茶過程中也要保持身體的端正,不要因爲倒水、持壺而把身體歪到一邊。另外在泡茶過程中要放鬆全身的肌肉,不要因爲緊張而顯得過於拘謹,當你心情和身體都放鬆下來的話,泡茶的動作纔會顯得優美,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清潔茶具

  在泡茶之前,要先清潔茶具。就算茶具在之前已經清洗過了,還是得當着客人的面再清洗一遍。清潔茶具時不要用手觸摸茶杯,而是用茶夾夾取茶杯用沸水進行清潔。

  賞茶聞香

  清潔完茶具後,把幹茶倒進茶荷中,雙手端起茶荷遞給客人,讓客人觀賞一下幹茶的外形香氣。在茶藝表演中,一般會有聞香這一步,讓客人聞香的時候,也是用雙手拿起聞香杯優雅地遞給客人進行聞香。

  泡茶倒茶

  在泡茶的時候,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比如茶壺的壺嘴、公道杯的杯嘴還有隨手泡的壺嘴都是不能對着客人的,一般都是橫放;泡茶的過程動作不能太大,不要發出過大的碰撞聲。

  在倒茶的時候要把公道杯用茶巾擦拭一下,然後再倒給客人,倒茶一般七分滿就好,而且要按照輩分來倒,長者爲先。泡茶者左側爲德高望重的人,然後依次爲長者 敬者,千萬別坐錯了 倒茶依次從左到右

  奉茶添茶

  奉茶也是有講究的,雙手三指護墊又稱”三龍護鼎“不僅僅是雙手端給客人就行了,奉茶的時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端茶的時候手要平而且要穩,確保客人拿到茶的姿勢是舒服的。當客人杯裏的茶空了的話,得及時添上,不能讓客人的茶杯空,除非客人表示不用再添茶了。倒茶時還有一個細節特別要注意,“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世間有天地 人間有大小 茶倒7分 3分留天,這就是所謂7分茶水3分情義.

  自己品嚐

  泡茶並不是只能讓客人喝,自己不喝,泡茶者也是需要品嚐每一道茶湯的滋味。茶湯若是淡了或者濃了,可以適當改變沖泡的時間,以沖泡出最佳品質的茶湯。

  更換茶葉

  當茶葉泡得很淡,沒有味道的時候,就需要及時更換新的茶葉了,否則客人會認爲你在下逐客令。除非你接下來真的有事,而客人又一直不走,那就可以以不更換茶葉來暗示客人該離開了。

泡茶流程

正確的泡茶方法如下:

1、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2、溫杯:用燙壺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3、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正確的泡茶方法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爲度。

4、高衝: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5、刮沫:颳去茶葉表層的一層泡沫,之後蓋上壺蓋靜置稍許。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爲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這樣不會起泡沫,也不會濺出。

7、聞香: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8、品飲:正確的泡茶方法先要舉杯將茶湯送入鼻端聞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舉杯傾少許茶湯入口,含湯在舌尖迴旋細品,頓覺口有餘甘;一旦茶湯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兩腋生風”,回味無窮。

標籤:泡茶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