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達州由來

達州由來

達州上古屬巴地,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設縣治所,歷爲州、郡、府、專署、地區所在地,隋、唐稱通州,宋、元、明、清爲達州,1999年撤銷達川地區,成立地級達州市。

清設達縣。

因此地聯絡金房,翼帶漢沔,西出渠閬,東下夔巫,地居四達之路,故名達州。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達州上古屬巴地,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設縣治所,歷爲州、郡、府、專署、地區所在地,隋、唐稱通州,宋、元、明、清爲達州,1999年撤銷達川地區,成立地級達州市。

清菜設達縣。

因此地聯絡金房,翼帶漢沔,西出渠閬,東下夔巫,地居四協述粒查懷達之路,故名達州。

達州,古稱通州,四川省地級市,四川省政府批覆確定的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川渝組片士措操自收鄂陝結合部交通樞紐、文化商貿中心和生態宜居區域中心城市。

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2個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591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0紙排戰助書商調翻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7.14%。

達州是國家規劃定位的成渝經濟圈、川東北城市羣重要節點城市;是紅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四川重點建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是中國公路運輸主樞紐和四川省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是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創建城市;是四川省通江達海的東通道;是建設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達州上古屬巴地,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設縣治所,歷爲州、郡、府、專署、地區所在地,隋、唐稱通州,宋、元、明、清爲達州,1999年撤銷達川地區,成立地級達州市。

清設達縣。

因此地聯絡金房,翼帶漢沔,西出渠閬,東下夔巫,地居四達之路,故名達州。

達州,古稱通州,四川省地級市,四武勞川省政府批覆確定的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陝結合部交通樞紐、文化商貿中心和生態宜居區域中心城市。

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2個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591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0太獨析跑失破團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7.14%。

達州是國家規劃定位的成渝經濟圈、打川東北城市羣重要節點城市;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四川重點建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是中國公路運輸主樞紐來自和四川省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是商簡聽絲輪寬福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創建城市;是四川省通江達海的東通道;是建設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

五七師部達州市的來歷

五七師部達州市因此地聯絡金房,翼帶漢沔,西出渠閬,東下夔巫,地居四達之路,故名。達州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地處北緯30°92′-32°20′,東經103°29′-108.23′之間。北接陝西安康和湖北十堰,南與廣安市接壤,東、東南與重慶市萬州區城口縣、開縣及重慶市梁平縣、墊江縣相鄰,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是川渝鄂陝四省。

達州的來歷和發展?

當時,達州市是要劃給重慶的,四川方面要求:重慶如果要達州,就必須把現在的巴中市(平昌、通江 、南江)一起划過去。而重慶小馬拉大車,可能有困難,最後就沒有要。

其實,達州在文化上歷史上和重慶比較接近,兩地的交往也比較頻繁,和成都人卻不大一樣。

1999年6月20日,批准:撤銷達川地區和縣級達川市,設立地級達州市。設立達州市通川區,以原達川市的行政區域爲通川區的行政區域,將達縣的雙龍鄉劃歸通川區管轄。達州市轄原達川地區的達縣、宣漢縣、開江縣、渠縣、大竹縣和新設立的通川區。原達川地區的萬源市由四川省直轄,達州市代管。

2013年7月18日,經批准:撤銷達縣,設立達州市達川區。以原達縣(不含碑廟鎮、江陵鎮、北山鄉、安雲鄉、梓桐鄉、金石鄉、青寧鄉、龍灘鄉、檬雙鄉)的行政區域爲達川區的行政區域;原屬於達縣行政區域的碑廟鎮、江陵鎮、北山鄉、安雲鄉、梓桐鄉、金石鄉、青寧鄉、龍灘鄉、檬雙鄉劃歸通川區管轄。 

截至2020年6月,達州市轄7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市轄區2,縣級市1,縣4),200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街道21,鎮149,鄉30)。面積16605平方千米,人口692萬人。達州市駐通川區永興路2號。 

請問四川有什麼獨特的風俗及其由來(越具體越好),最好是達州的。。。謝了

四川達州,即本人之故鄉,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坐落在大巴山南麓,素有“川東北門戶”之稱。達城建於東漢和帝時期,古稱綏定、通州等,辛亥後改稱達縣,前幾年又曾更名爲達川,是一座歷史古城。在唐朝後期,有一位同白居易齊名的著名詩人,叫做元稹,世稱"元白"。著名的《連昌宮詞》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大批諷諭時事的詩作也是唐詩中閃光的作品。他和白居易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干將。當年元稹因爲得罪了權貴,曾被貶爲通州(即今達州)司馬,在任時爲官清廉,做了不少好事,因而倍受百姓愛戴。當他離任時,全城百姓依依不捨,夾道相送,爲了能在詩人已遠時“再看你一眼”,不惜沿城北鳳凰山爭相登高,故有現在達州每年正月初九之“登高節”。 每年登高節的前一天,人們就開始準備第二天上山的乾糧,一般都是鍋盔、涼麪、香腸、臘肉等。鍋盔是那種無餡的幹鍋盔,大家多是在小攤上購買,涼麪則由各家自己製作,吃的時候將鍋盔撕開一個口子,再把涼麪、香腸等夾進去,有點類似陝西的“肉夾饃”。到了正月初九這天,天剛矇矇亮,就開始有陸續的市民向鳳凰山進軍,有的是生意人,爲了佔一個有利的攤位,有些人則是想在山上爲數不多的茶館中佔一個位子打牌。上午九點鐘以後,上山的人流逐漸增多,各條山路上都是摩肩接踵,人頭躦動,擁擠的人流極其艱難地向前蠕動着。到達各自的目的地後,各家各戶就在山野間鋪開報紙或塑料布,席地而坐,把乾糧、飲料、糖果瓜子等擺起,一邊俯瞰達城市容,一邊吃喝玩牌,直到天黑,方纔散去歸家。古老的鳳凰山,就數這天最熱鬧了!在山下望去,密密匝匝的人羣,如同螞蟻般漫山遍野。山上的各個公共場所,都被擠得水泄不通。每年登高節這天,都有不少鞋帽脫落、戀人擠散、小孩丟失的“軼事”。這一天,也是達城最“空虛”的時候。各機關學校都放假登高,市民們多是全家出動,“樑上君子”則乘機大行其道。我家就在1987年的登高節慘遭黑手,所幸損失不大,但令我痛心的是,我和弟弟多年收集的幾千枚硬幣居然也被小偷席捲一空!嗚呼!後來案子破了,幾個小蟊賊也被逮住了,可我的硬幣卻未能追回。從那以後,我家就將每年登高的日子提前了。到了初九這天,一家人呆在家裏的陽臺上,欣賞鳳凰山上的人海盛景,也是一大樂事。

問一個四川的問題,達州以前叫達縣嗎,達縣是不是後來搞個縣,然後爲什麼改名達川區

達州市以前不叫達縣,2013年7月18經批准改設達川區。

達州市是由達川地區和縣級達川市裁撤後更名而來。達縣自古就有,歷史悠久,後大部分地區改爲達川區,成爲達州市的一個轄區。

1950年,設達縣專區,轄達縣、宣漢、開江、平昌、巴中、南江、通江、萬源等8縣,屬川北行署區;

1993年7月5日,達縣地區更名爲達川地區。

1999年6月20日,撤銷達川地區,設立地級達州市,市駐通川區荷葉街。

2013年7月18日,經批准:撤銷達縣,設立達州市達川區。以原達縣(不含碑廟鎮、江陵鎮、北山鄉、安雲鄉、梓桐鄉、金石鄉、青寧鄉、龍灘鄉、檬雙鄉)的行政區域爲達川區的行政區域

擴展資料

達州地區夏朝屬梁州,殷商屬雍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賨人,他們建立了賨國。戰國初期,巴人從漢江遷徙入長江流域,達州地區爲巴國治地。

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秦朝和西漢時期達州地區屬宕渠縣(公元前314年設置)。

東漢和帝永元八年(96年),析宕渠縣東境置宣漢縣。建安六年(201年),益州牧劉璋設立巴西郡,達州地區屬益州巴西郡。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滅成漢,分巴西郡置宕渠郡,並領有宣漢、漢興(即漢昌)、宕渠縣三縣。

參考資料來源:達州市-達州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達川區

達州元九登高的由來

源於1000多年前人們自發送別唐代大詩人元稹的離任。

四川達州歷來有元九登高的習俗,在往年(今年因疫情防控暫停)正月初九這天,達州城都是萬人空巷,人們紛紛登上城區的鳳凰山、翠屏山等,登高望遠,爲新年祈福。其實,正月初九達州人登高的由來,源於1000多年前人們自發送別唐代大詩人元稹的離任。如今,這一活動早已成爲達州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被列爲“四川省十大地方名節”,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被確定爲達州“市節”。

四川18個地級市名稱的來歷?

成都的來歷:《蜀王本紀》:“蜀王據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鄉,徙居成都。”

自貢市的來歷:自流井和貢井的合稱攀枝花市:1965年2月5日3月20日,攀枝花特區人民委員會正式成立,4月改稱渡口市。渡口市區內到處生長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樹(攀枝花又稱木棉花、英雄花),開花時嬌豔粗獷,無一片綠葉,氣質卓越,深受市民喜愛。1987年1月,經批准更名爲攀枝花市,成爲中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瀘州市:西漢景帝時,趙國丞相蘇嘉因協助削藩有功,位封江陽侯。《水經注》雲:“江陽縣枕帶雙流,據江、洛會也。漢景帝六年,封趙相蘇嘉爲侯國。” 漢景帝六年(前151年),這是瀘州有確切歷史紀年的開始,也是瀘州有確切政歷域名的開始。江,指今長江,陽,指長江之北,洛,指今沱江。說明古江陽治地位於長江北岸與沱江交匯處,也即今瀘州城區中心半島。瀘州稱江陽,就源於二千多年前的封侯故地。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從統治需要出發,設置瀘州。段玉裁說:“樑置瀘州,治馬湖江口,以馬湖江即瀘水,故曰‘瀘州’也。”馬湖江概指今三峽至金沙江一段長江河道,別稱瀘水。瀘州建置於江陽,從此相沿成名。南朝瀘州管轄範圍,大體相當於今日瀘州市四縣三區和江安、富順及貴州習水、赤水、仁懷、畢節、大方諸縣一帶,是控扼三江兩河(長江、沱江、岷江、永寧河、赤水河),柔治川滇黔結合部的西南會要之地。當時瀘州的管轄重點是長江以南的廣大滇黔地區,確立了以後歷代瀘州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方向,即拓殖疆土、化育邊民是主要目的。在歷史上,州,主要設置在漢人與少數民族聚居交錯生活的邊地,兼有軍事彈壓、行政管理、鎮邊防禦、文明教化多重功能,如幽州、涼州。瀘州正好位於西南苗彝族與漢人交錯生活的結合部地區,它的設置符合政歷慣例和統治需要,符合瀘州歷史實際和地緣狀況。梁武帝建置的瀘州,其轄地範圍大體相當於現在省一級行政區。瀘州有此建制歷史距今已有1469年,說明瀘州在歷史上設置獨特,政歷深厚,政功卓有。

達州端午節來源(四川達州元宵風俗)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爲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爲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羣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爲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爲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達州初九登高的由來

登高習俗的由來一直存在着兩種說法:一種是最早可追溯到巴人活動和巴人戰爭。巴人最早居於山地,後移至平地,爲紀念玉皇大帝。古時達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廟,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該日,最早的本土人“巴人”在這天登高拜祭天公,爲玉皇大帝祝壽。後逐步演繹成登高祭祖,或登高祈福,登高習俗便世代相繼,延續至今3000餘年。一種是爲紀念元稹。

如今,這一活動早已成爲達州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被列爲“四川省十大地方名節”,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被確定爲達州“市節”。

四川的名字的由來

上古時我們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創造了四川文化的那個區劃,在秦時置爲巴郡、蜀郡,汗代叫益州,唐代改爲劍南道,後分爲劍南西川道和劍南東川道,分別在成都和三臺設立治所。

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區劃,只有東、西兩川,故簡稱“兩川”。唐玄宗時,他又對此區劃作了調整,有了劍南西川道、劍南東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設置(山南西道轄今陝南、川北地區、治所在汗中)。

這樣,便有了“三川”的簡稱。由於宋真宗這一調整,又在益(成都)、梓(三臺)、利(汗中)州三州之外,新置夔州(奉節),於是,這一區域在宋代便被稱爲“川峽四路”,後來就簡稱爲“四川”。這就是我們“四川”的來源。

擴展資料:

北宋鹹平四年,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爲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爲“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撫使等官職,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隋唐時期,四川地區社會安定,經濟進入全盛時期,有“揚一益二”之說。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入蜀避難,臨幸青羊宮,升格蜀郡爲成都府。之後又有兩位唐朝皇帝入蜀避難,即唐德宗避朱砒之亂,唐僖宗避黃巢起義。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併川峽四路,設“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四川省”之名自此問世,是爲“四川”建省之始,行省衙門駐成都府路。

十七年(1928年)9月,成都市政公所改建爲成都市,爲四川省會。 同年,廢除道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川

達州登高節的來歷

元九登高節是四川達州的地方傳統節日,是四川十大地方名節,是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綿延上千年傳承下來的一項盛大的登高民俗活動。

達州人以這種獨特的方式祭天祈福,期待一掃去歲頹勢,迎來新年萬事暢達,同時,緬懷元稹,教育和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幹部清廉從政、務實爲民,形成“年年登高、人人思廉”的崇廉尚潔氛圍。這一壯觀景象在全國也屬罕見。

2006年6月,達州市第二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確定“元九登高”爲“市節”,從2007年開始,每年正月初九爲“元九登高節”。“年年登高,人人進步”被確定爲節日主題,“人往高處走”被確定爲節日主題歌。如今,達州元九登高節已成爲達州城市文化品牌。

標籤:達州 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