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日本茶道喝茶的詳細步驟

日本茶道喝茶的詳細步驟

1. 清潔茶具:茶道重視清潔,先要用濾網過濾開水,使水中的雜質過濾掉;然後利用茶巾將茶碗及茶盤擦拭乾淨,確保無灰塵、水漬等雜質。

2. 煮水:茶道認爲,使用高質量的水、溫度以及煎煮技藝等因素,會影響日本茶喝茶的口感,所以要使用清澈、新鮮的水,並根據不同茶葉的性質進行水溫調節。

3. 準備葉子:將茶葉取出袋中,用茶筅碾掂成細小的泡沫,並將茶葉放入茶碗中,再倒入約2/3的熱水。

4. 攪動茶汁:用茶筅在茶碗中攪拌茶汁,起泡,直至表面有細小的泡沫。

5. 呈現:將茶碗豎起來,將茶汁從茶盤中端着倒入茶碗中。優點是,茶汁的顏色、氣味和泡沫可清楚看到,呈現茶的色澤和氣味的第一印象。

6. 品嚐:先聞茶香,再小小的喝一口,潤潤喉嚨,並慢慢地品嚐茶的滋味,欣賞茶汁入口時的微妙之處。最後,品嚐完畢,將茶碗轉動回原位,結束日本茶道的喝茶過程。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日本茶道的煮茶步驟

  日本茶道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煮茶步驟,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的煮茶步驟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 功夫茶茶具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日本茶道茶事

  日本人相當注重形式,茶道便是這樣的一種體現。他們喜歡當着客人的面準備食物,像鐵板燒,讓客人不僅能吃到食物,還能學習到烹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這一詞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到:“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爲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爲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這種“一期一會”的觀念,實質上就是佛教“無常”觀的體現。佛教的無常觀督促人們重視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茶事舉行時,主客均極爲珍視,彼此懷着“一生一次”的信念,體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間轉瞬即逝,並由此產生共鳴。於是與會者感到彼此緊緊相連,產生一種互相依存的感覺和生命的充實感。這是茶會之外的其他場合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

  茶事的種類繁多,古代有“三時茶”之說,即按三頓飯的時間分爲早茶)、午茶、晚茶;現在則有“茶事七事”之說,即:早晨的茶事、拂曉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飯後的茶事、專題茶事和臨時茶事。除此之外還有開封茶壇的茶事、惜別的茶事、賞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賞花的茶事、賞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題,比如某人新婚、喬遷之喜、紀念誕辰、或者爲得到了一件珍貴茶具而慶賀等等。

  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爲身份較尊貴者,像千利休之於豐臣秀吉。確定了主客之後再確定陪客,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關係。決定客人之後便要開始忙碌的準備茶會了,這期間客人們會來道謝,因爲準備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門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會的時間爲四個小時,太長容易導致客人疲憊,太短又可能無法領會到茶會的真諦。茶會有淡茶會(簡單茶會)和正式茶會兩種,正式茶會還分爲“初座”和“後座”兩部分。爲了辦好茶會,主人要東奔西跑的選購好茶、好水、茶花、做茶點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會之前還要把茶室、茶庭打掃的乾乾淨淨,客人提前到達之後,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並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後入茶室就座,這叫“初座”。主人便開始表演添炭技法,因爲整個茶會中要添。

  茶會通常有紀錄,紀錄的內容包括與會衆、壁龕裝飾、茶具、飯菜、點心等情況,有時還加入與會衆的談話摘要和紀錄者的評論。這種紀錄叫“會記”。古代有很多著名茶會的會記流傳下來,成爲現代珍貴的資料,如《鬆屋會記》、《天王寺屋會記》、《今井宗久茶道記書拔》、《宗湛日記》等被稱爲四大會記。

  日本茶道的喝茶注意事項

  一、頭泡茶不能喝

  茶葉在生長和採摘過程中,表面會有些滯留的農藥、手漬或微塵雜物。在採摘炒制前不能經過沖洗,且明前牙茶多用手工炒制。因此,頭泡茶就起到“洗茶”的作用(尤其功夫茶類),用低於80℃的開水半杯沖泡(明前清茶類沖泡需60~65度,雨前清茶需70度左右;紅茶、普洱類需用二沸蟹眼水90~95度左右;烏龍類茶需三沸水100度),過10秒~半分鐘左右將茶水倒掉。這樣洗過的茶葉就可以沖泡了。

  二、不能都用沸水泡茶

  有人認爲,泡茶的水溫越高越好。其實不然。沸水泡茶,維生素等有效成分會遭到破壞,芳香油大量揮發,鞣酸、茶鹼也大量浸出,茶葉的營養價值降低,有害物質增多,茶葉失去芳香。適宜的泡茶水溫是60度~80度~90度~100度之間(茶的不同)。應視茶葉的質量而定。茶葉嫩,水溫宜低些;茶葉老,水溫可適當高些。

  三、茶宜現泡現飲

  茶葉沖泡1—3分鐘,茶葉慢慢下沉杯底,即可趁熱慢慢品飲。第一杯茶不能喝完,需留1/3,待再次沖泡(清、花茶類)。烏龍、普洱類要用紫砂壺或蓋碗泡茶,需10-20秒泡好倒幹(口味輕重),再次續水後每一泡時間增加5-10秒,以保持茶水色澤及口味的一致性。一般茶葉,沖泡2-3次,至茶葉淡而無味爲止。好的茶葉可沖泡6-8次(清茶6次,普洱可達十次以上)。茶葉切忌長時間浸泡,更不能喝冷茶。長時間浸泡茶葉中的有害物質滲透出來,喝後不利於健康。

  四、茶杯不宜加蓋

  有人認爲,沖泡好的茶,蓋上茶杯蓋,可使茶葉迅速泡開。其實,蓋上茶杯,使茶葉處於高溫環境,同樣會使維生素等有效成分受到破壞,影響茶汁質量。有些人喜歡用保溫杯泡茶,害處更大 。

  五、茶貴新而懼潮

  每年的新茶在五月份以後,如一時不喝,爲防止高溫和潮溼;最好將茶葉放在防潮茶葉筒內,外用食用塑料袋包好(防潮及異味),放在冰箱內(5-15度)隨時取用。新茶的色、香、味會保持1-2年而不會變質。但是生活有品味的人應該在新茶製成後儘快品嚐(一月後,新茶炒制後要放放,去除薪火味)。這纔是新茶色、香、味俱佳的最好時刻。

 

日本茶道是如何泡茶的

日本茶道使用的主要設備是茶葉,茶葉罐,勺子,拂塵和白布。程序不一樣,一年中有不同的時間準備茶。大多數時候這個儀式是一種致力於抹茶的儀式,客人可以在這裏觀看主人以最獨特和最神奇的方式準備茶。儀式的目標是放鬆和與他人溝通。日本茶道是平靜與和平的象徵。

準備工作有時會在活動前幾天甚至一週開始。茶道的主持人首先必須發送邀請並專注於事件,這意味着主人必須在他或她的心靈內和諧相處。此外用戶必須清潔舉行儀式的房間或區域。客人必須放鬆身心才能參加茶道。當客人進入房間時,意味着準備好茶。主持人不急於準備茶,他或她必須放鬆,並做一切安息。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4、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竈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日本茶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泡茶

日本茶道的禮儀

  日本茶道簡介

  日本茶道起源於中國,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開來的,把日常生活行爲和宗教、哲學、倫理等相結合,是一種綜合性文化藝術。日本茶道原稱“茶湯”,是日本的一種儀式化的特殊品茶文化。

  日本茶道的禮儀

  日本茶道的品茶非常講究場所,通常是在茶室進行的。接待賓客的時候,由專業的茶師按照規定的程序依次點炭火、煮開水、沖茶、獻茶。這些茶道禮儀是日本茶道的主要部分,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

  日本茶道的飲茶程序

  日本茶道的精神,蘊含在繁瑣的`喝茶程序中,日本茶道必須按照規則來進行喝茶。進入茶室前,會有舉止文雅的女茶藝師禮貌爲賓客解說,先在茶室外的一個水缸裏,用水瓢盛水,洗手,然後漱口。賓客入室後,賓主相互鞠躬致禮,面對而坐。敬茶前,一般都會先邀請賓客品嚐甜點心,由此可以避免飲茶的苦澀。然後由專門的茶藝師進行沖茶、獻茶。

  日本茶道的飲茶道具

  日本茶道煮水的道具包括有:地爐、風爐、柄杓、蓋置、水指和建水。茶罐的道具有:棗、茶入、仕覆和茶杓。茶碗道具包含有:茶碗、樂茶碗和茶筅。

  喝茶的基本禮儀

  (1)茶具要清潔

  客人進屋後,先讓座,後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乾淨,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乾淨不乾淨,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污跡就反胃,怎麼還願意喝你的茶呢?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託,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2)茶水要適量

  放置的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衝好。倒茶時,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溼。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爲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3)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這個規矩,用一隻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沒有杯耳的茶杯倒滿茶之後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生。請試想,讓客人的嘴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嗎?

  (4)添茶要及時

  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給他們添茶。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這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辦法。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這樣也體現出自己對上司和客戶的尊重。

日本人如何喝茶(急)

日本茶道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日本人把茶道視爲一種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和進行社交的手段。 茶道有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後依次獻給賓客。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鑑賞,讚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熱情相送。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系起來,成爲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主要是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爲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閒寂的審美觀;“和敬”表示對來賓的尊重。 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飲料最複雜的方式了。作爲一箇中國人,你很難想象喝茶要有那麼正式的儀式,要有那樣多的禮法。要進行一次日本茶會,一座合乎規矩的花園別墅是不可少的,參加茶會,你能吃到三碗米飯、一碗鍋巴泡飯、一盤涼拌菜、兩個燉肉丸子、三段烤魚、一堆醃蘿蔔塊、一些鹹菜、幾個蘑菇、少許海味、三碗大醬湯和一碗清湯、一道甜點、還有二兩清酒,然後你還可以去參觀花園,並且特意去廁所看看,但絕對不能在廁所裏解決個人問題。這些活動要花去你四小時的時間,而整個茶會裏你喝到了兩次約一百毫升茶水,你一生也不會喝到比這更難喝的東西了。整個茶會期間,從主客對話到杯箸放置都有嚴格規定,甚至點茶者伸哪隻手、先邁哪隻腳、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個格子裏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現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來個流派。十六世紀前的日本茶道還要繁瑣得多,現代茶道是經過千利休刪繁就簡的改革才成爲現在的樣子。 茶葉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正在日本全面學習中國文明的時期,茶是舶來品,珍貴且新奇,喝茶是時髦行爲,而請人喝茶無異於擺闊。貴族家裏有幾斤茶葉,那是身份財富的象徵。泊來的茶葉經過長途運輸,味道難以保證,數量又有限,茶會的重點自然也就轉到大吃大喝的宴會上去了。日本貴族的飲食以生冷油膩爲主,淨是生魚刺塊(就是大塊生肉,後來多切幾刀就改叫刺身),茶能化油,爲宴會後的消食佳品。以後宋代點茶法傳入,點出的茶水又太濃,空腹喝會很刺激胃粘膜,所以喝茶與吃燉肉倒也相得益彰。千利休發明了傳飲法,就是一碗茶端上來,不管有多少人,都必須從碗的同一位置喝茶,傳到最後一人要正好喝完。這種喝法令與會的武士們有些歃血爲盟的感覺,而量的掌握尤爲重要,武士都很重視尊嚴,座位靠後的人喝不到,難免械鬥,或者至少切腹,血濺當場。 九世紀後期,日本停派遣唐使。這時官方單向的學習停止,民間雙向的交流開始。日本的島國文明不同於中國的文明。中國地大人多,物產豐饒,自然有無數發明,也經得起浪費,而日本彈丸小島,不能首創,亦無資源,就必須把學來的東西發揮到極致,必須舉一而反三。所以九世紀後日本雖然還在學習中國的新文明,卻也開始加上自己的特色。現在我們看日本的傳統建築,覺出與中原不同,卻也說不上差別何在,大約室町時代的日本人看這些建築,就和北京人看西客站差不多。同樣,面對一種食物,中國人想到的,往往是怎樣吃,從而滿足身心,而日本人想的,卻是怎樣由此而提升自身,故爾茶在中國可以是工夫茶可以是三泡臺總是飲料,在日本卻成了禪茶一體的茶道。 如果不是村田珠光到千利休,把禪的內涵引入茶道,那麼今天流傳的可能就是日本料理道,席間的茶水也早被可樂代替了。日本人選擇茶來賦予特殊意義,幾乎就是因爲它難喝。只要理解了禪,就不難理解日本茶道。甚至可以說,不難理解整個遠東文明。 由於寺院禪宗的影響,人們常常過分注意禪和佛教的聯繫。其實禪具有全部中國文化的背景,比之佛教,禪與儒家思想的關係更深。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是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參悟了禪的人。世界本來也許是有一個終極真理的,如果人能夠完全理解這個真理,那麼人世就是天堂。可惜人壽有限,我們短暫的一生不足以完全領悟所有的道,這個矛盾是人類所有哲學的根源問題。佛講輪迴,講末日審判,陰陽家講長生登仙,馬克思講主義。儒家的解決辦法是薪盡火傳,也就是前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制定規則,後人通過遵循這些規則,可以從比前人更高的起點,去領悟人生,從而更加接近真理。然而後人怎能理解前人制定的準則呢?這些準則如何不成爲對人的束縛呢?孔子也說,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隨心所欲而不越矩。儒家在此與禪匯合,人必須先遵循一些規矩,自己的本質,遏制的目的是使不必遏制,當人達到隨心所欲而不越矩時,規矩就不存在了。這也就是禪宗公案裏的“勿使染塵埃”和“本來無一物”的兩個境界。人只有通過不斷地拂拭內心,才能最終令塵埃無可染之處。 所以茶道里禪的內涵,不在於什麼“直心就是禪”,什麼“喝茶去”,而是通過繁瑣的規則來磨練人心,當這些定規不再令飲茶者厭煩,當飲茶人信手而爲就符合茶道禮法時,纔算領會了茶的真諦,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複而熟練的禮法是爲了使人超然物外,濃如苦藥的茶湯正如人生,別出心裁的插花顯示有限的生命背後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語告訴人處處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種儀式來向人講述禪的思想,正如參禪需要頓悟一樣,其中蘊涵的那些人生的經驗,需要飲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時光來領悟

日本茶道的儀式流程

答:日本茶道是必須遵照規則來進行喝茶活動,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蘊含在這些看起來繁瑣的喝茶程序之中。進入茶道部,有身穿樸素和服,舉止文雅的女茶師禮貌地迎上前來,簡短地解說:進入茶室前,必須經過一小段自然景觀區。這是爲了使茶客在進入茶室前,先靜下心來,除去一切凡塵雜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開宗明義的一番話,就能領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然後在茶室門外的一個水缸裏用一長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後將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將體內外的凡塵洗淨,然後,把一個乾淨的手絹,放入前胸衣襟內,再取一把小摺扇,插在身後的腰帶上,稍靜下心後,便進入茶室。

日本的茶室,面積一般以置放四疊半“榻榻米”爲度,小巧雅緻,結構緊湊,以便於賓主傾心交談。茶室分爲牀間﹑客﹑點前﹑爐踏等專門區域。室內設置壁龕﹑ 地爐和各式木窗,右側布“水屋”,供備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潔用具。

牀間掛名人字畫,其旁懸竹製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種和旁邊的飾物,視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須和季節時令相配。

每次茶道舉行時,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動格子門外跪迎賓客,雖然進入茶室後,強調不分尊卑,但頭一位進茶室的必然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爲正客),其他客人則隨後入室。來賓入室後,賓主相互鞠躬致禮,主客面對而坐,而正客須坐於主人上手(即左邊)。

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賞茶室內的陳設佈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後,跪於榻榻米上生火煮水,並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衆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散步。

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新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

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嚐一下甜點心,大概是爲避免空肚喝茶傷胃,而且抹茶可能會比較苦,所以先品嚐一下點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澀。

敬茶時,主人用左手掌託碗﹐右手五指持碗邊﹐跪地後舉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前。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

飲時可每人一口輪流品飲,也可各人飲一碗,飲畢將茶碗遞迴給主人。主人隨後可從裏側門內退出,煮茶,或讓客人自由交談。在正宗日本茶道里,是絕不允許談論金錢、等世俗話題的,更不能用來談生意,多是些有關自然的話題。

日本茶道的道具以及流程是什麼?

日本的茶道又有着繁瑣的程序,一整套品茶流程下來大約需要4小時左右,在現在高節奏的都市生活中,茶道佔用大量的時間,因此會更加顯得莊重和珍貴。

茶道的流程主要分爲、觀賞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濃茶、後炭、薄茶、退出、銜接等過程,其中濃茶是最爲重要的一環,而具體方式則根據不同的茶道流派而有所不同。

關於最重要的茶道具,網上的各種介紹也比較混亂,我竭盡所能的在整理一下吧……

廣義的茶道具包括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接待用器具主要包括懸掛的軸字、軸畫、吸 煙用具、茶碗等。

茶席用器具主要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其中,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鬥。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爲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狹義的茶道具則僅僅是指涼爐、茶碗、茶杯、茶壺、茶釜、茶勺、茶入(茶瓶),甚至有人將茶碗本身稱爲茶道具。

涼爐:主要用於煮沏茶用的水,對水的要求便是滾沸。

茶碗:陶製,最主要的茶器和茶道鑑賞道具,也是在日本數量最多、品種最繁雜的茶具之一。爲了同茶道的“無”之心保持一致,並不提倡用華麗的茶碗。在日本茶人眼裏,最好的茶碗往往是韓國人吃飯用的陶製大飯碗(高麗茶碗)……

茶釜:剛纔說的涼爐是用來燒水的,這次的茶釜就是用來盛水的小鍋。日本的茶釜以千姿百態而聞名。

茶入(茶瓶):根據網上的描述我猜想就是茶瓶,用來盛茶葉的粉末的小罐。據傳最早是中國用來盛放火 藥或者頭油的容器……日本人喝茶,會先把茶葉碾成粉末,稱爲抹茶,然後將水注入。濃茶的濃度有如稀粥,而薄茶的濃度也和咖啡彷彿,一想起來我就覺得難以下嚥……

茶勺:舀茶粉用的長柄小勺,標準一茶勺=4.68克。

茶杯:網上的介紹把我弄糊塗了,茶碗既是接待用的道具,也是喝茶用的道具,那麼茶杯是用來做什麼的呢?而且戰國以前的資料都沒有關於茶杯的任何記載,難道是後期逐漸取代茶碗的方便茶器?或者是不同茶道流派使用的茶器不同?

茶壺:用來裝茶葉的容器。

日本茶道喝茶步驟是什麼?

禮法分三種即炭禮法、濃茶禮法、淡茶禮法。禮法的不同主要基於地爐(室內)與茶爐(室外)以及有無擱板決定程序的不同。表面上看起來既複雜又枯燥無味的操作程序,無論是位置、動作、順序、工具均按照科學的安排儘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費。

爲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準備炭的程序稱炭禮法。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與後炭禮法。炭禮法的程序分爲準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或茶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點香。

濃茶是茶道當中最鄭重其事的一項儀式。主要必須穿黑色的帶白色紋飾的和服。禮法進行期間,主人與客人幾乎不進行對話。學習茶道一般先從學習變通茶和薄茶開始。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禮法。除薄茶、濃茶之外,由於流派的不同,有關器具的準備、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綢布的疊法、茶杓的處理、搗茶葉末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茶道藝術中,器具的藝術欣賞佔了很大的比例。"拜見器具"的說法本身以可以證明這一點。茶道用器具可分爲四類: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見面的器具即鑑賞物品。而院內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則是消費品。通常前者是作爲茶具,後者是作爲雜器爲人使用的。

日本人的茶禮儀

日本茶道強調通過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強調賓主間有一種高尚精神、典雅儀態和雙方間的融洽關係。

日本茶道的禮法分爲三種;炭禮法、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

炭禮法:炭禮法即爲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準備炭的程序。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和後炭禮法。它包括準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佔香等。

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是主人制茶、客人品茶的一整套的程序章法。一般情況下,主人先將少許呈粉末狀的末茶放入瓷碗中後加點水,用特製的竹筅把茶末攪成糊狀,再加水至碗的四分之三即可。

喝時用右手拿起茶碗,放至左手掌上,再把茶碗從對面向身前轉,經細品、慢啜後奉還主人。

客人飲茶可分爲“輪飲”和“單飲”。即客人輪流品一碗茶,或單獨飲一碗茶。茶道禮法不僅是飲茶,主要還在於欣賞以茶碗爲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裝飾、茶室前的茶園環境及主客間的心靈交流。

-------------------------------------------------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在研究中國茶道的同時,瞭解一下日本茶道,既可瞭解一下日本的文化,又可瞭解古老的中國茶道在異域的發展、衍變,開拓視野,增廣見聞,借鑑反思,大有裨益。

每次茶道舉行時,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動格子門外跪迎賓客,頭一位進茶室的必須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爲正客),其它客人則隨後入室。

來賓入室後,賓主相互鞠躬致禮,主客面對而坐,而正客須坐於主人上手(即左邊)。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瀏覽欣賞茶室內的陳設佈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後,跪於榻榻米上生火煮水,並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衆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閒步。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行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

沏茶:主人先將各種茶具用茶巾擦拭後,用茶勺從茶罐中取茶末二三勺,置茶碗中,再注入沸水,並用茶筅攪拌碗中茶水,直至茶湯泛起泡沫爲止。

敬茶:敬茶時,主人用左手掌託碗,右手五指持碗邊,跪地後舉起茶碗(須舉案齊眉,與自己額頭平齊),恭送至正客前。正客接過茶碗也須舉案齊眉,以示對主人致謝。然後再放下碗後重新舉起才能飲茶,飲時口中要發出“嘖嘖”的贊聲,表示對主人“好茶”的稱譽。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時可每人一口輪流品飲,也可各人飲一碗,飲畢將茶碗遞迴給主人。

一次茶道儀式的時間,一般在兩小時之內。結束後,主人須再次在茶室格子門外跪送賓客,同時接受賓客的臨別讚頌。

初學茶道的泡茶洗茶方法: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驟

正確的飲茶方式不是人人都會的,能夠將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現更是寥寥數個,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初學茶道的泡茶洗茶方法,一起來看看。

初學茶道的泡茶方法

  淨 手 和 欣 賞 器 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燙 杯 溫 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馬 龍 入 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洗 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衝 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 風 拂 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封 壺

  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分 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玉 液 回 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分 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奉 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聞 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品 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初學茶道的洗茶方法

  人們用茶壺沖泡烏龍茶時,習慣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爲“洗茶”。

  普洱茶是至純至潔、天孕地育的靈物,沖泡器具必須是至清至潔。滌器即用開水澆燙玻璃杯,達到高溫消毒的目的。

  然後把普洱茶葉適量放到茶葉杯中,加入溫度85度左右的開水,先衝入1/3量的開水於玻璃杯中,然後開始洗茶步驟。

  洗茶時候輕輕的晃動茶杯,讓水和普洱茶葉完全容入,一般質量好的高等級雲南普洱茶只需要晃動幾次茶杯就可以;

  如果質量比較差,特別是夏茶。建議大家在沖泡雲南普洱茶步驟上洗茶要多費點工夫,最好用茶筷攪拌下茶葉。 然後把第一次注入的茶水倒掉,當然茶水上面的小部分茶也可以倒掉,保留底部的茶葉開始注入第二次開水。

  這個過程就是沖泡普洱茶步驟上的第一步驟洗茶。而洗茶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讓普洱茶茶葉更有口感,更純正。

  洗茶的目的第一是爲了把幹茶上的灰塵去掉,把質量差浮在水錶面的茶葉去掉,同時洗茶是爲了去掉茶葉上的不清潔的物質,比如殘留農藥,雖然很少,但非常重要。

誰能告訴我日本茶道的禮儀?

日本茶道發揚並深化了唐宋時"茶宴"、"鬥茶"之文化涵養精神,形成了具濃郁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民族文化,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顯示了有中國傳統美德的深層內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響。按照茶道傳統,賓客應邀入茶室時,由主人跪坐門前表示歡迎,從推門、跪坐、鞠躬,以至寒喧都有規定禮儀。

步驟/方法

參加茶事的客人根據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正客須坐於主人上手(即左邊).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賞茶室內的陳設佈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後,跪於榻榻米上生火煮水,並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衆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閒步。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新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

沏茶時主人要先將各種茶具用茶巾(茶巾的摺疊方法也有特別規定)擦拭後,用茶勺從茶罐中取二三勺茶末,置於茶碗中,然後注入沸水,再用茶筅攪拌碗中茶水,直至茶湯泛起泡沫爲止。

客人飲茶時口中要發出"嘖嘖"的贊聲,表示對主人"好茶"的稱譽。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完後將茶碗遞迴給主人。客人飲茶也可分爲"輪飲"或"單飲".即客人輪流品一碗茶,或單獨飲一碗茶。茶道禮法不僅是飲茶,主要還在於欣賞以茶碗爲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裝飾、茶室前的茶園環境及主客間的心靈交流。

整個茶會,主客的行、立、坐、送、接茶碗、飲茶、觀看茶具,以至於擦碗、放置物件和說話,都有特定禮儀。一次茶道儀式的時間,一般在兩小時左右內。結束後,主人須再次在茶室格子門外跪送賓客,同時接受賓客的臨別讚頌。

日本茶道強調通過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強調賓主間有一種高尚精神、典雅儀式和雙方間的融洽關係。日本茶道的禮法分爲三種:炭禮法、濃茶禮和淡茶禮法。

炭禮法:炭禮法即爲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準備炭的程序。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和後炭禮法。它包括準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佔香等。

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是主人制茶、客人品茶的一整套的程序章法。一般情況下,主人先將少許呈粉末狀的末茶放入瓷碗中後加點水,用特製的竹筅把茶末攪成糊狀,再加水至碗四分之三即可。喝時用右手拿起茶碗,放至左手撐上,再把茶碗從對面向身前轉,經細品、慢啜後奉還主人。

每次茶道舉行時,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動格子門外跪迎賓客,頭一位進茶室的必須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爲正客),其他客人則隨後人室。

來賓人室後,賓主均要行鞠躬禮。有站式和跪式兩種,且根據鞠躬的彎腰程度可分爲真、行、草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標籤:日本 喝茶 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