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聊齋志異厙將軍原文及翻譯

原文

聊齋志異厙將軍原文及翻譯

厙大有[1],字君實,漢中洋縣人[2]。以武舉隸祖述舜麾下[3]。祖厚遇 之,屢蒙拔擢,遷僞周總戎[4]。後覺大勢既去,潛以兵乘祖[5]。祖格拒傷 手,因就縛之,納款於總督蔡[6]。至都,夢至冥司,冥王怒其不義,命鬼以 沸湯澆其足。既醒,足痛不可忍。後腫潰,指盡墮。又益之瘧。輒呼日:“我 誠負義!”遂死。

異史氏日:“事僞朝固不足言忠;然國士庸人[7],因知爲報,賢豪之自 命宜爾也。是誠可以惕天下之人臣而懷二心者矣[8]。” [

翻譯

有個叫厙大有的人,字君實,是陝西省漢中洋縣人氏。他是個武舉人,隸屬祖述舜部下。祖述舜給他的待遇很優厚,多次提拔他,並晉升他爲後周的總戎。後來,厙大有感到後周政權大勢已去,就祕密偷襲祖述舜。祖述舜在格鬥中奮力抗拒,結果傷了手,被捆綁起來。

厙大有歸順了總督蔡毓榮。來到都城,夢中到了冥王府。冥王因爲厙大有不講道義,非常生氣。命令小鬼用滾沸的油澆在他的腳上。厙大有醒來後,感到雙腳疼得難以忍受。後來他的腳腫爛了,腳指全都脫落,又增添了瘧疾,總是連聲呼叫着說:“我實在是負義之人!”終於死去了。

註釋

[1]厙(shè):姓。

[2]漢中洋縣:今陝西省洋縣,明清屬漢中府。

[3]武舉:武舉人的簡稱。科舉時代選士分文、武兩科。唐武后長安二年(702)始置武舉,明成化十四年(1478)始設武科鄉、會試,鄉試中選者爲 武舉人。

[4]僞周總戎:僞周,指清初明降將吳三桂叛清之後所建立的地方割據政 權(1673—1681)。總戎,一方軍事長官。

[5]乘:偷襲。

[6]納款於總督蔡:向姓蔡的總督表示歸順。總督,明清地方軍事最高長 官。蔡,指蔡毓榮,清漢軍正白旗人,字仁庵。吳三桂叛清作亂,蔡以綏遠 將軍總督雲貴,事詳《碑傳集》。

[7〕“國士”二句:謂無論國士還是普通人,都根據所受的知遇而作相 應的報答。國士,國中傑出之人。庸人,衆人,普通人。《史記·刺吝列傳》:“豫讓曰:‘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衆人遇我,我故衆人報之。至 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土報之。”

[8]“是誠”句,這的確可以使天下做臣子而不忠於君上的人有所戒懼。 惕,戒懼。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