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功夫茶的泡法和製作方法

功夫茶的泡法和製作方法

功夫茶是中國傳統的熱飲,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簡單介紹功夫茶的泡法和製作方法。

泡法:

1. 準備:選擇好你所喜歡的茶葉和器具,將其準備好;

2. 清洗:先用開水沖泡茶具,讓其達到和水的溫度相等;

3. 投茶:將茶葉投入已經熱的茶具中;

4. 浸泡:倒入熱水,讓茶葉浸泡在水中;

5. 倒出:第一泡茶葉的時間較長,大約需要1分鐘,此泡茶可倒掉不喝,爲“洗茶”。將餘下的水全部倒掉;

6. 沖泡:第二泡茶時,茶泡的時間應該要控制在10-12秒鐘左右,第三泡開始就可以延長時間,視茶葉的品種和自己口感的需要進行調整。

製作方法:

1. 選材:根據自己的口感選擇不同的茶葉,一般選擇優質新鮮的茶葉;

2. 晾曬:將採摘下來的茶葉曬乾,使其表面溼度達到10%左右;

3. 揉捻:將曬乾的茶葉揉捻,使茶葉中的汁液滲出來;

4. 發酵:將揉捻好的茶葉堆放在一起,讓其自然發酵;

5. 烘乾:將已經發酵好的茶葉進行烘乾,使其內外充分的乾燥。

以上是功夫茶的泡法和製作方法的簡單介紹,具體操作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生活中很多喜歡品茶的人都喜歡喝功夫茶,但是功夫茶應該如何沖泡你們知道嗎?對功夫茶的泡法跟他了解嗎?功夫茶是茶文化的精髓,它的泡法有諸多講究,一會兒我就把功夫茶的具體泡法寫出來分享給大家,大家看後也就知道功夫茶應該如何沖泡了。

功夫茶如何泡功夫茶的泡法

1、溫器與洗杯

沖泡功夫腳如跑決建苦支守茶第一步要溫器,也也就是要把廢水注入到蓋碗或者茶壺中,這樣既能清潔茶具,也能提高茶具的溫度,有利於茶葉色香味的發揮。

2、置茶

用蓋杯沖泡功夫茶時,可以直接用茶則置茶,投茶量可以根據茶的品種去具體選擇。使用茶壺沖泡功效夫茶則需要用茶漏來幫忙置茶,來自置茶以後要用手輕輕拍打茶壺,讓裏面的茶葉擺放平均。

3、洗茶與注水

洗茶就是在茶葉放入茶具以後要注入1/3來自的水,在快速倒出能把茶葉表面的髒東西清洗掉,然後才能快速注水,注水時一定要注意水的溫度,因爲不同的茶葉品種需要的水的溫度也各不相同,注水時可以高衝,但是速度不能過快材輪味笑號激鎮京,讓茶葉在茶具中慢慢翻滾即可。

4、浸泡與出湯

在注水以後不同的茶葉需要浸泡的時間也各不相同,大家可以根據茶葉的品種去具體選擇浸泡的時間,然後在一定的時間後直接出湯,沖泡功效夫茶出湯時可以先把茶湯倒入到茶泌中,再倒入到飲用杯慢慢品飲。

功夫茶的泡製方法

功夫茶能如此負有盛名定有他的獨特之處,主要體現在他的泡沏方法上。泡沏功夫茶一般分爲八個步驟:

一、治器。所謂治器,就是把茶器洗工淨。一般的功夫茶是幾個茶杯配一個茶壺(茶杯由三個爲宜),治器就要用開水把茶杯和茶壺洗工淨。

二、納茶。所謂納茶就是把茶葉放進茶壺裏。納茶時候一般不用手直接去拿茶葉,而是用一個小勺來盛茶葉,這樣避免茶葉帶着手氣、汗味,還要向客人介紹茶的特點、產地。茶葉放進茶壺的時候還要注意把茶碎放在茶壺裏面,把整顆整顆的茶葉放在茶壺上面和出水口處,這可避免沖茶的時候茶碎隨茶水流出來。

三、候湯。候湯則是等待水開。這個環節是有講究的,水開則湯沸,可分爲一沸、二沸、三沸三個階段。開始冒水泡的時候太稚,溫度不夠,不宜泡茶,叫做嬰兒沸;當水頂水壺蓋時,湯已太開了,太老了,叫做百壽湯也不宜泡茶;只有當水泡連串衝上來,水面浮珠的時候纔是最合適泡茶的湯,這樣的湯才能泡出茶的最佳顏色和味道。

四、沖茶。沖茶切忌把湯直接衝壺心,湯要沿着茶壺的邊緣衝入去,高衝低灑。如果把湯直接衝在茶壺中心則茶的香氣揮發得太快,容易散發出來,減少了茶香。這叫做玉液回壺,以水到壺口爲度。

五、刮沫。湯進茶壺必定會衝出一些泡沫,刮沫就是要把這些泡沫刮掉。這個程序也是檢查茶壺好壞的時候,看看茶壺製作得是否“三山齊”。如果茶壺製作得好,能做到“三山齊”,那麼沖茶的時候衝滿水,水不會流出來,泡沫也剛剛好浮上茶壺口,這樣便於刮沫。

六、淋罐。用開水把茶壺淋一遍,這樣有三個作用。其一,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迅速揮發出來,追加熱氣;其二,小停片刻,等到罐身的水乾,標誌着茶熟;其三,可以除去壺外的茶沫。

七、燙杯。功夫茶全過程追求一個“熱”字。燙杯就是要讓茶壺具有一定的高溫。要做到低、快、勻、盡。“低”則是開水要低低地衝入茶杯中;“快”就是燙杯的時候動作要快;“勻”就是整個茶杯都要燙得均勻;“盡”則是燙杯後要把杯子裏的水倒乾淨。

八、斟茶。這就是把泡好的茶斟出來,茶杯一般是有三個擺成品字形,在斟茶的過程中有兩個特別的動作,開始是沿着三個茶杯一圈圈、循環的斟沏,以三四圈爲宜,當茶到最後,將壺中所餘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動作要連慣,這兩個動作人稱“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切忌滿一杯之後再斟其它杯。

經過這麼八個工序,一杯熱杯終於泡好了,看起來是不是很麻煩呢?看起來麻煩可喝起來可就香了,此時你才體味的勞動換來的果實才是最香甜的。啜茶的方式更爲奇特,剛接觸功夫茶的朋友不懂得這一層,舉起茶杯一口喝盡,這並不是功夫的啜茶方法。啜功夫茶,先要舉杯將茶湯送入鼻端聞香,只覺濃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舉杯傾茶湯入口,含湯在口中迥旋品味,頓覺口有餘甘。一旦茶湯入肚,口中嘖!嘖回味,又覺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兩腋生風,回味無窮。

功夫茶的泡茶步驟

功夫茶的六個步驟衝法爲:潔器、置茶、洗茶、注水、浸泡、出湯。

潔器:將沸水注入蓋碗或茶壺,以清潔茶具,提高茶具溫度,從而在正式泡茶時更充分激發出茶葉的色、香、味本質。

置茶:用蓋杯時可直接用茶則置茶,用茶壺時則用茶漏幫忙置茶,投茶量根據所沖泡茶類、個人口味而定。

洗茶:將開水倒入茶壺充分泡一下茶葉,然後在三秒內把這些水直接倒掉,以洗去茶葉表面上不乾淨的東西。

注水:不同茶葉要求不同的水溫,水溫過高時可以用茶海或公道杯提前降溫。向蓋碗注水時需高衝低斟,使茶葉滾動舒展。朝茶壺注水時,注意緩衝。注入沸水時,高溫會使茶湯產生泡沫,需用蓋子輕輕抹去。

浸泡:用蓋碗浸泡時,可用碗蓋來回翻動茶葉,使茶葉更加散開。使用茶壺沖泡時,可再用熱水淋壺,讓茶味在內外熱力的共同作用下被激發出來。

出湯:茶湯可以先倒入茶海,再倒入茶杯。也可以把茶杯整齊排列,將茶湯以打圈式直接倒入杯中,這叫作關公巡城。出湯時,需要平均注滿每個茶杯,即便是後來每滴倒下時也要平均滴下,以達到每杯茶色和茶味濃度近乎完全相等的效果,這叫作韓信點兵。倒出茶湯時,茶壺需自然垂低,手腕提高而手肘沉下,動作應自然舒適。若出茶不順,可輔以茶通。

功夫茶的泡法步驟圖解

一:擺茶席

清洗沖泡茶所需要的茶器(紅泥小壺、壺承、品茗杯、杯承、納茶紙、茶倉、砂銚、紅泥小火爐、建水)

列席(可根據需求來擺放,原則是順手,易操作,整潔)

三隻杯子擺成品字狀

工夫茶茶席 一壺三杯在茶席中心

二:沖泡

一般來說沖泡工夫茶需要高溫,砂銚裏的水燒開了之後,先溫壺、燙杯,滾杯(其中滾杯最爲考驗茶人的工夫了,大指抵住杯沿,中指抵住杯底其他手指乃至整個胳膊放輕鬆,掌心是空虛的狀態,感覺可以握一個雞蛋,然後大指輕輕往上捻)。

使茶器保持熱量,有助於下一步茶葉的髮香。納茶:用左手取茶倉,右手掀蓋。再用左手將正方形的小紙片置於掌心,紙片長度不能儘量不要超過指尖,大指尖扣住紙片外沿。這時右手就可以倒幹茶了,爲了把握量的精準度可以分爲兩次以上倒茶,然後置茶入壺。提銚注水,爲了防止水灑到外面,先下注水,後提拉向上,有點像彈琴哦,按弦時,不直接按弦,有個滑弦的過程,、水快住滿時,再漸漸把水流收回來,這樣纔是一個完整的圓,蓋上壺蓋,再淋壺身。注意沖泡工夫茶是沒有公道杯的,小壺裏的茶湯直接均勻快速的倒在品茗杯中,這個出湯的過程稱之爲“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衝完茶後向旁邊的客人示意點頭,用手做個請的動作。

客人喝完,把杯子收集回原位,再用開水再淋壺、燙杯、滾杯、泡茶、品茶……

72閱讀

功夫茶的製作步驟

功夫茶步驟

潮州工夫茶用具:茶,以安溪鐵觀音、鳳凰烏龍茶、武夷巖茶爲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興紫砂壺)、若琛甌 (茶杯)、玉書碾(水壺)、潮汕烘爐(電爐或酒精爐)、賞茶盤、茶船等。

(一)鑑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鑑賞幹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爲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四)懸壺高衝: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爲止。

(五)春風拂面(刮頂淋眉):少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產泡沫。淋壺可衝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衝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爲清洗,二爲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六)薰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爲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衝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九)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淨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十)關公巡城:循環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爲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爲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餘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爲序。

(十三)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十四)高衝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十五)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複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十七)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衝泡三次,希望能爲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

功夫茶的泡製方法,越詳細越好

廣東潮州和汕頭一帶盛行工夫茶。飲工夫茶一般以3人爲宜,比較考究的是選用宜興產的小陶壺和白瓷上釉茶杯,這種茶杯口徑只有銀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壺(罐)裏裝入烏龍茶和水,放在小炭爐或小酒精爐上煮。茶煮好後拿起茶壺在擺成品字形的3個瓷杯上面作圓周運動(當地俗稱爲“關公巡城”)依次斟滿每一個小杯,此時就可以捧起香氣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嘗。飲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製要功夫外,飲茶也需要費功夫。 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於茶具。據說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一、茶壺 潮州土語叫做“衝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爲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硃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抽皮砂者,最爲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爲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壺,中茶壺,茶鼓,茶篩,茶檔……等等衝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兩的茶葉,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於深淺則關係氣味,淺能釀味,能留香,不蓄水,這樣茶葉纔不易變澀。除大、小、深、淺外,茶壺最講究的是:“三山齊”,這是品評壺的好壞最重要標準。辦法是:把茶壺去蓋後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壺滴嘴、壺口、壺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齊”了。這是關係到壺的水平和質量問題,所以最爲講究。“老” 主要是看壺裏所積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巳經說過了。當然,“老”字的講究還有很多,例如什麼朝代出品,古老歷史如何,什麼名匠所製成,經過什麼名家所品評過……等等。但那已經不是用一般茶壺的問題,而是屬於玩古董的問題了。 衝工夫茶除了用“衝罐”之外,有時客人多時,也可以用“蓋甌”。在潮州菜館中每吃一道菜後就必定上來一巡工夫茶,那就是用“蓋甌”衝的,這是爲了適用於人數較多的場合,一次可以有十懷至十二懷。但畢竟蓋甌口闊,不能留香,氣味比使用衝罐就差得多了。不過,只要沖茶的人“工夫”好,用蓋甌也可以衝出好工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日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林”爲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爲“白 果杯”。 至於有的人還講究什麼“春宜牛眼懷,夏宜粟子杯,秋宜荷葉杯,冬宜吊鐘懷”,這又未見講究太多了。不過,用喇叭杯、牛乳杯……這些作爲工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適,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工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衝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麼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懷;盤底要平,纔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爲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爲便於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裏還要墊上一層“墊氈”,“墊氈”是用絲瓜絡按茶墊的形狀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絲瓜絡而不用布氈者,爲了不會生異味,墊氈的作用是爲了保護茶壺,工夫茶在灑茶後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裏積水,一點點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 六、水瓶與水鉢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 水鉢,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於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昆在鉢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泳躍欲出,這是很少見的珍品,一般的多見素瓷青花,置於茶牀上,蓋上硃紅的木蓋,舀水時用的是椰子殼做的,椰瓢當茶未煮,主人啓蓋舀水時,“工夫茶”之工夫已經不飲而使人信服矣。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託以木幾,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難見到。康熙乾隆年間的產品,也 已極爲珍貴。用近代製品,只要色彩大小調和,也就很好了。 八、紅泥小火爐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於“寒夜客來茶當酒”,這時是否用紅泥小火爐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現在的潮州工 夫茶,像喝酒一樣喝茶,詩人們並沒有說明.不過我想大約應當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時,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豈不令人小便頻頻,坐立不大?那個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誰還能坐下來細談。所以,我想這個“寒夜客來茶當酒”的茶,應當相等於今日之工夫茶纔是。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製作,式樣好看極了。同樣有各種形式,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既節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益發增添茶興。 小火爐是放在精製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爐子,剛好一伸扇子便是爐門。中間一格,是放扇子、鋼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欖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這樣的設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於用鋼鍋,鋁鍋來煮水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製的羽扇不但有利於“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成的扇,大不 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着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趣。鋼筷則不但爲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以上,雖然還不夠陸羽所規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規格,但也已經洋洋大觀了。如果還要再說些,那麼二十四件也不爲多,例如裝茶葉的錫罐,就以潮汕造的爲最上品。還有茶巾,專門以淨滌茶具。茶几,用以擺設茶具。茶擔,可以貯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臨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飲,自然又是人生一樂。 功夫茶獨成一格,如果烹茶沒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沖茶之法。 欲飲功夫茶,須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壺(潮州人稱“衝罐”)是陶製的,以紫砂爲最優。壺爲扁圓鼓形,長嘴長柄,很爲古雅,有兩杯、三杯、四杯壺之分。將壺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勻着地,中心成直線的,爲茶壺之優者。優者若置水中,平穩不沉。精巧別緻、潔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徑不過5釐米,高2釐米,分寒暑兩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溫,暑杯口略翻飛,易散熱。盛放杯、壺的茶盤名曰“茶船”,凹蓋有漏孔,可蓄廢茶水約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種工藝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繪。茶壺最貴重,一把古老名貴的茶壺,就是件可供鑑賞的古玩,有的嵌鑲一層鏤刻精美的白銀或黃金花紋圖案,便成了少有的傳家寶。茶壺裏的茶鏽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貴,可保茶的韻味 具體 沖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說,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功夫。大約起火後十幾分鍾,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功夫茶怎麼泡

功夫茶的泡茶步驟是潔器、置茶、沖茶、淋罐。

將沸水注入蓋碗或茶壺,以清潔茶具,提高茶具溫度,從而在正式泡茶時更充分激發出茶葉的色、香、味本質。用蓋杯時可直接用茶則置茶,用茶壺時則用茶漏幫忙置茶,投茶量根據所沖泡茶類、個人口味而定。

沖茶的用水要注意溫度。古時的標準是沸水從碳爐上端起,走7步遠的時間的溫度是最適合的。高衝低灑,把水沿着罐沿衝入,最忌衝罐心。把蓋拿起,把罐口的茶沫颳去,蓋好。淋罐和燙杯也是沖泡功夫茶的兩個重要步驟,所謂淋罐就是指用熱水澆燙茶壺的外表這樣可以讓熱氣內功能讓裏面的茶香迅速揮發。

茶的種類

1、綠茶

綠茶是我國主要的茶類之一,它是採取茶樹的芽和新葉,不經過發酵,直接經過殺青、整形以及烘乾等過程製作而成的。

2、黃茶

黃茶也就是經過微發酵的茶,發酵度是10到20m,在製作茶的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從而形成黃葉、黃湯。

3、青茶

青茶也就是烏龍茶,它屬於半發酵茶,在製作過程中適當發酵,讓茶葉稍微有變化,它是介於綠茶和紅茶中間的一類茶葉,所以它不但有綠茶的新鮮口感,又有紅茶的甜醇。

4、白茶

白茶是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是20到30m,在製作加工的時候,將茶葉曬乾或者是用文火烘乾,茶葉上的白色茸毛會完整的保留下來。

功夫茶做法?

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雖有好的茶葉、茶具,而不善衝,也全功盡廢。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謂“十法”,即活火、蝦鬚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衝、蓋沫、淋頂與低篩。也有人把烹製功夫茶的具體程序概括爲:“高衝低灑,蓋沫重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或稱“八步法”

治器——沖茶前的準備工作,從起火到燒開水,衝燙茶具;

納茶——將茶葉分粗細後,分別把茶葉裝入茶壺,粗者置於底、中者置於中、細者置於上,茶葉不可裝得太滿,僅七八成即可;

候茶——講究煮水,以“蟹眼水”爲度,如蘇東坡所說,“蟹眼已過魚眼生”,初沸的水沖茶最好;

衝點——講究“高衝”、開水從茶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以防“衝破茶膽”,茶葉衝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沖壞;

刮沫——沖茶時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壺蓋颳去,然後把茶壺蓋好;

淋罐——茶壺蓋好後,即用開水衝淋壺蓋,既可衝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壺外加熱;

燙杯——在篩茶前,先燙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溫,茶不易涼,也能使茶生香;

篩茶——講究“低篩”,這是潮州功夫茶的特有篩茶方法,把茶壺嘴貼近已整齊擺放好的茶杯,然後如“關公巡城”般地連續不斷地把茶均勻地篩灑在各個杯中,不能一次注滿一杯,以示“一視同仁”,但一壺茶卻必須循環篩酒以至於盡,即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潮州工夫茶沖泡技巧及沖泡茶藝

潮州工夫茶沖泡技巧及沖泡茶藝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潮州工夫茶沖泡技巧及沖泡茶藝,希望大家喜歡。

  問:什麼是好的鳳凰單叢茶?

  答:

  1:外形——鳳凰茶以細長而緊結,烏潤的爲上佳,有的時候看到有。少的爲好。(秋、冬茶除外)斷碎過多的不要。黴變的不要。上佳鳳凰茶品,可以見保留着小的白色的芽頭,證明製作精良。

  2:湯色——鳳凰茶以金黃明亮爲上,或者橙黃明亮。感覺自然覺得吸引,有時會因焙火的原因可能湯色並不太透明,不用擔心,一樣是好茶。

  3:香氣——幹香:舒緩者上,有清新的自然花香,是好茶。香氣細銳不易察覺但是香感非常舒適的,是極品。聞幹香最好是把蓋碗燙熱,然後放幹茶,搖一搖出香味。

  湯香:基本可以把單叢分三個層次——低檔的,香氣高飄刺激但是很快消失(香精或者是做的不好的清香型),或者香氣濁(火功大的濃香)。中檔,香氣高長持久,馥郁宜人。但是飲茶湯時,茶湯裏的香味比較弱。高檔的茶湯裏香氣繚繞,香氣細銳綿長,香感舒適,悠悠回味,泡每泡的時候都感覺不太相同,真正做到齒頰留香,香從喉底一直通到鼻腔的感受。 單叢有一個奇特的香味感受方法,就是聞沖泡後的杯蓋內部。低檔單叢杯蓋香低甚至無,中檔單叢杯蓋香,但是不持久,拿着晃一下,杯蓋裏的香走一小半。香比較俗,有水味。高檔單叢,雅緻香緊緊抓牢杯蓋,猛晃也不散,而且很持久。即使沖茶的時候香不飄散開來,卻抓着杯蓋,是好鳳凰茶。(以上是普遍情況,也有珍稀名貴茶有不同情況)。而蜜蘭香單叢香氣是蜜香。

  葉底香:大家最易忽略的。而上好的單叢有葉底香,淡淡的,雅雅的。

  4:滋味——低檔濃香單叢味厚有火味,清香的味薄貌似鮮爽但是容易苦澀。中檔的濃香,味厚而醇滑,有層次感,水順滑。回甘好。中檔的清香比較爽口,回甘也不錯。高檔的茶都類似:湯裏有香味,厚重綿滑醇和,回甘有力而不刺激,久泡不苦澀,舌底生津,舒適。有其應有的味道,比如杏仁香有杏仁的味道,而蜜蘭香單叢有蜜糖味。

  5:葉底——要肥厚爲上,嫩勻完整爲上。要明亮。看着要舒服。柔軟。以對夾葉,開面2-3葉爲最好。要有韌度。有的如高山杏仁香,容易斷碎多。葉片的話,蟲傷的少,物理傷少爲上。

  問怎麼品嚐鳳凰單叢茶特點?

  答:根據單叢茶風格特徵,品賞單叢茶可從醇、甜、甘、香、韻、滑, 來鑑賞。

  (1)醇:係指醇厚質感明顯, 舒張爽快,無滯澀感.喉感回香,

  (2)甜:係指蜜味甜潤,蜜香蜜味,蜜甜味的滋潤之感,

  (3)甘:回甘快且力度強. 喉底甘香、甘潤,俗稱:“有喉底”,

  (4)香:香氣高銳濃郁持久,冷香清幽。單叢茶以花香爲特,花香濃郁清高,有雋永幽遠之感,香中有味,

  (5)韻:係指“山韻”,“花蜜香韻”對單叢茶的“山韻”、“蜜韻”,解釋:鳳凰單叢茶的“山韻”是高山環境造成茶樹鮮葉內含氨基酸積累比例較高,跟多霧地域蘚苔近似的苔味。嶺頭單叢茶的“蜜韻” 白葉品種獨有的蜜甜味滋潤之感,稱爲“蜜韻”。 嶺頭單叢茶的“花蜜香韻”蜜香爲奇,喉韻甘爽,餘韻猶存,齒頰留芳,且久泡餘韻尤存味無苦澀,濃醇甘爽之感。

  問:如何泡好單叢?用啥茶具爲好?

  答:

  1:潮州工夫泡法5-10秒;甜,甘稍厚,輕微澀感;

  2:蓋甌杯(公道杯)泡法6-9秒;甜醇,回甘,水味明顯;

  3:壺泡法9±3秒,甘甜醇和,回甘快,用不同沖泡法出湯的時間也有差異;

  蓋碗潮州工夫泡法:出湯時間5 ±3秒;

  蓋甌杯(公道杯)工夫泡法:出湯時間6 ±2秒壺泡法;

  壺泡法:出湯時間9 ±4秒。

  總結如下:

  中檔單叢茶濃厚回甘以6g-11g約5秒±3秒沖泡時間爲宜,並以蓋甌杯(公道杯)泡效果較佳。

  高檔單叢茶濃醇爽口以6g-11g約8秒±3秒沖泡時間爲宜,以潮州工夫泡法或壺泡法更能茶的特徵。

  特檔單叢茶醇甜香郁以6g-11g約10秒±3秒沖泡時間爲宜,可採用任意一種方式沖泡。

  關於茶具:

  大致的說,紫砂壺去澀,但不好的泥料和好呢料剛養的時候吸香。薄胎白瓷蓋甌,先燙洗後沖茶,髮香好,保持原味。

  手拉朱泥壺,有潮汕風情,尤其適合潮汕式衝法,味道也很好。性質界於以上兩者間。長遠的看是好的紫砂壺好,性價比和方便又是蓋碗比較好。文化上是紅泥手拉壺好。各有所長。

  關於溫潤泡法:

  有幹溫潤和溼溫潤兩種做法。

  幹溫潤: 用熱水燙壺後,在茶巾上扣幹水分。置茶。蓋上蓋子淋蓋淋壺。叫做烘茶或者幹溫潤。可以使茶髮香。

  溼溫潤: 就是所謂洗茶了。注意洗茶水要開,速度要快,超過3秒就有太多物質泡出,浪費了!

  工夫茶沖泡茶藝

  工夫茶以其品嚐方法考究,沖泡工夫複雜而著稱。如果烹茶不講究工夫,那就不能叫做工夫茶了。沖泡工夫茶的方法,講究起來有八個過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說,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工夫。大約起火後十幾分鍾,砂銚中就有颼颼聲響,當它的聲音突然變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懷,再將砂銚置爐上。

  第二、納茶

  將茶葉放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壺嘴處,將細末放在中層,再將粗葉放在上面。之所以要這樣做,是爲了防止細末塞住壺嘴。同時,合理放置粗細茶葉,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濃淡適中。

  放置茶葉的量需要嚴格控制,不同種類茶葉的用量也不一樣。以茶壺爲參照,對於武夷水仙、大紅袍等體積比較疏鬆的茶葉,放到茶壺裏有七八成滿爲合適。對於鐵觀音等嫩芽卷緊、茶葉密度較大的茶葉,一般放到壺裏佔三分之一體積就夠了。如果茶葉放得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導致茶味苦澀,而且茶葉泡開之後,體積膨脹,茶壺內剩下的空間太小,衝不出茶水來。相反,茶葉放得太少,泡出的茶就太淡。

  納茶是衝工夫茶的第一步真功夫。神明變幻,由此開始。

  第三、候湯

  就是嚴格控制開水的溫度,溫度太低或太高都泡不好工夫茶。現代人講究,98℃的開水泡茶最合適,古人則以“二沸”的.滾水衝工夫茶爲佳。

  《茶說》中記栽:“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爲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爲二沸。騰波鼓浪,是爲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爲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寫道:“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爲度”。蘇東坡煎茶詩也說:“蟹眼已過魚眼生”,就是指用這樣沸度適中的滾水衝工夫茶最好。

  第四、沖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要求將銚提到較高位置,使滾水從高處落下衝進茶壺,即所謂“高衝低灑”。高衝的作用是使滾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葉翻動,茶香精更容易揮發出來,短時間內茶葉中的單寧酸則來不及溶解,泡出的茶水就不會有澀滯。古人還講究火爐與茶壺的位置相距七步之遠。提銚後走了七步再衝茶,目的在於使滾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

  第五、刮沫

  沖水一定要衝滿,至剛好不溢出爲準,茶壺水滿後茶沫會浮上壺面,手捏壺蓋,從壺口一邊輕輕刮向另一邊,颳去壺麪茶沫,然後蓋定。沖水刮沫這一招也需要功底。

  第六、淋罐

  蓋好壺蓋之後,還要以滾水淋於壺上。淋罐的作用:一是衝去壺外茶沫;二是使茶壺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精迅速釋放,追加熱氣;三是根據淋罐後的片刻時間,罐身表面水份全乾即表明茶熟。

  第七、燙杯

  工夫茶講究熱喝,即俗話所說的“燒盅熱罐”,此乃沖泡工夫茶中的工夫要點,貫串整個沖泡過程。

  在淋罐之後,要緊接着用開水淋杯,淋杯時開水要直衝杯心,起洗滌和熱杯作用。接着“洗杯”,把茶杯豎起置於另一個茶杯之中,靠拇指、食指和中指轉動杯子。洗杯是衝工夫茶過程中最富藝術形式的動作,泡茶高手可以同時用兩隻手洗兩個懷,動作對稱,協調利落,聲調鏗鏘,姿態美妙。行外人讚歎洗杯動作比雜技團的工夫還要高明!因爲洗杯的水溫很高,外行人由於技術不過關被燙傷手指和打破杯子是常有的事,更談不上“姿態美妙”了。

  洗完杯子,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裏去,這時,茶壺表面的水份剛好蒸發完畢,正是茶熟之時。泡茶高手時間控制得絲毫不差,正好灑茶敬客了。

  第八、灑茶

  數度工夫之後,就是灑茶了。灑茶有四字訣,即:低、快、勻、盡。“低”就是“高衝低灑”的“低”。灑茶與沖水相反,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既不雅觀又不尊重客人。

  “快”就是動作要快,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

  “勻”是灑茶時必須輪流、均勻灑到各個茶杯中去,不可以灑滿了一杯再灑另一懷,因爲茶初出淡,後出濃。灑好的茶一定要色味均勻,這一點很重要。

  “盡”就是不要讓茶水留在壺中。灑完以後,要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茶墊上,使壺裏水份完全滴出,不讓茶葉中的單寧酸溶解出來,茶就不會苦澀。

  灑茶既畢,乘熱而飲,臨緣接脣,杯麪迎鼻,香味齊到,一啜而盡,三味杯底。據說是“味雲腴,餐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馳古今。”

  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一口一回味,“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神明變幻,工夫茶之三味於此盡得矣。

  靜心觀看沖泡工夫茶的整個過程,猶如欣賞了一臺精彩的藝術表演。

  日常生活中,沖泡工夫茶的過程會簡化一些,但基本環節沒有太大改變。即便以最簡便的方法喝一泡工夫茶,一些基本的要領也必須掌握。

  工夫茶一定要熱喝,茶涼了味道就變了。泡茶前奏的“淋杯”和沖泡過程的“燙杯”動作是不能少的,道理很簡單,起洗滌和加溫作用。

  “納茶”(放茶葉)要嚴格控制茶葉的量,要多試幾次才能掌握。有人可能認爲:喝茶的人少或不喜歡喝濃茶,放一點點茶葉就夠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這樣泡出的茶像大壺茶,沒有工夫茶的韻味。一般可以根據喝茶的人數選擇不同規格的茶壺,人少就用小號的茶壺。想喝淡茶就選用清香的茶葉,還可以控制開水在茶壺中停留的時間改變茶水的濃度。

  好茶葉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一般工夫茶沖泡4-5衝(次)。由於茶香精釋放速度的關係,每一沖茶從沖水至灑茶的時間要求不同。通常第一衝時間只需5秒左右,第二衝約10秒,第三衝15秒,第四衝30秒。不同階段衝出的茶品質略有區別,一般認爲二沖茶最佳。

  有人這樣形容一到四衝的工夫茶:一衝爲幼女,初嘗甘露;二衝爲少女,茶中精華;三衝爲,成熟又有活力;四衝爲徐娘半老,風韻猶存。這樣的工夫茶,飲後齒頰留香,令人回味無窮。

  另外,沖泡很多次以後的淡茶,或者衝過的茶葉,停留較長時間以後再衝出來的茶,是不宜喝的。因爲這些茶水中的鞣酸(單寧酸)含量較高,對腸胃有不良刺激作用。

  有時候,喝工夫茶的過程中,主人還會備上具有地方特色的茶點送茶,例如烤魷魚絲、鹽焗鳳爪、花生米等。一般茶點以鹹味小食爲佳,避免掩蓋茶味。

;

如何泡製功夫茶?什麼茶最好?

廣東潮州和汕頭一帶盛行工夫茶。飲工夫茶一般以3人爲宜,比較考究的是選用宜興產的小陶壺和白瓷上釉茶杯,這種茶杯口徑只有銀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壺(罐)裏裝入烏龍茶和水,放在小炭爐或小酒精爐上煮。茶煮好後拿起茶壺在擺成品字形的3個瓷杯上面作圓周運動(當地俗稱爲“關公巡城”)依次斟滿每一個小杯,此時就可以捧起香氣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嘗。飲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製要功夫外,飲茶也需要費功夫。

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於茶具。據說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一、茶壺

潮州土語叫做“衝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爲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硃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抽皮砂者,最爲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爲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壺,中茶壺,茶鼓,茶篩,茶檔……等等衝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兩的茶葉,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於深淺則關係氣味,淺能釀味,能留香,不蓄水,這樣茶葉纔不易變澀。除大、小、深、淺外,茶壺最講究的是:“三山齊”,這是品評壺的好壞最重要標準。辦法是:把茶壺去蓋後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壺滴嘴、壺口、壺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齊”了。這是關係到壺的水平和質量問題,所以最爲講究。“老” 主要是看壺裏所積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巳經說過了。當然,“老”字的講究還有很多,例如什麼朝代出品,古老歷史如何,什麼名匠所製成,經過什麼名家所品評過……等等。但那已經不是用一般茶壺的問題,而是屬於玩古董的問題了。

衝工夫茶除了用“衝罐”之外,有時客人多時,也可以用“蓋甌”。在潮州菜館中每吃一道菜後就必定上來一巡工夫茶,那就是用“蓋甌”衝的,這是爲了適用於人數較多的場合,一次可以有十懷至十二懷。但畢竟蓋甌口闊,不能留香,氣味比使用衝罐就差得多了。不過,只要沖茶的人“工 夫”好,用蓋甌也可以衝出好工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日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林”爲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爲“白 果杯”。

至於有的人還講究什麼“春宜牛眼懷,夏宜粟子杯,秋宜荷葉杯,冬宜吊鐘懷”,這又未見講究太多了。不過,用喇叭杯、牛乳杯……這些作爲工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適,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工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衝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麼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懷;盤底要平,纔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爲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爲便於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裏還要墊上一層“墊氈”,“墊氈”是用絲瓜絡按茶墊的形狀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絲瓜絡而不用布氈者,爲了不會生異味,墊氈的作用是爲了保護茶壺,工夫茶在灑茶後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裏積水,一點點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

六、水瓶與水鉢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

水鉢,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於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昆在鉢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泳躍欲出,這是很少見的珍品,一般的多見素瓷青花,置於茶牀上,蓋上硃紅的木蓋,舀水時用的是椰子殼做的,椰瓢當茶未煮,主人啓蓋舀水時,“工夫茶”之工夫已經不飲而使人信服矣。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託以木幾,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難見到。康熙乾隆年間的產品,也 已極爲珍貴。用近代製品,只要色彩大小調和,也就很好了。

八、紅泥小火爐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於“寒夜客來茶當酒”,這時是否用紅泥小火爐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現在的潮州工 夫茶,像喝酒一樣喝茶,詩人們並沒有說明.不過我想大約應當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時,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豈不令人小便頻頻,坐立不大?那個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誰還能坐下來細談。所以,我想這個“寒夜客來茶當酒”的茶,應當相等於今日之工夫茶纔是。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製作,式樣好看極了。同樣有各種形式,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既節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益發增添茶興。 小火爐是放在精製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爐子,剛好一伸扇子便是爐門。中間一格,是放扇子、鋼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欖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這樣的設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於用鋼鍋,鋁鍋來煮水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製的羽扇不但有利於“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成的扇,大不 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着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趣。鋼筷則不但爲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以上,雖然還不夠陸羽所規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規格,但也已經洋洋大觀了。如果還要再說些,那麼二十四件也不爲多,例如裝茶葉的錫罐,就以潮汕造的爲最上品。還有茶巾,專門以淨滌茶具。茶几,用以擺設茶具。茶擔,可以貯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臨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飲,自然又是人生一樂。

功夫茶獨成一格,如果烹茶沒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沖茶之法。

欲飲功夫茶,須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壺(潮州人稱“衝罐”)是陶製的,以紫砂爲最優。壺爲扁圓鼓形,長嘴長柄,很爲古雅,有兩杯、三杯、四杯壺之分。將壺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勻着地,中心成直線的,爲茶壺之優者。優者若置水中,平穩不沉。精巧別緻、潔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徑不過5釐米,高2釐米,分寒暑兩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溫,暑杯口略翻飛,易散熱。盛放杯、壺的茶盤名曰“茶船”,凹蓋有漏孔,可蓄廢茶水約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種工藝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繪。茶壺最貴重,一把古老名貴的茶壺,就是件可供鑑賞的古玩,有的嵌鑲一層鏤刻精美的白銀或黃金花紋圖案,便成了少有的傳家寶。茶壺裏的茶鏽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貴,可保茶的韻味

具體 沖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說,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功夫。大約起火後十幾分鍾,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功夫茶茶藝的十二道沖泡流程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着這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歎爲觀止,視爲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爲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淨。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爲茶湯呈琥珀色,從 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爲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裏意喻爲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爲“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茶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爲“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爲“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着壺熱再衝開水,稱之爲“再注甘露”。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爲“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爲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爲“鳳凰點頭”,象徵着向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爲“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爲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爲夫妻和合,也可稱爲“龍鳳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爲“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衆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後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爲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小姐點頭致謝,並按照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爲止。然後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衆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鑑賞雙色,喜聞高香

  鑑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着品茗杯溫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制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爲五彩。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豔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爲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爲三龍護鼎。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爲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標籤:功夫茶 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