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北京國際茶城

北京國際茶城

北京國際茶城位於北京市豐臺區草橋北街與成壽寺路交叉口西南角,是北京市首個集茶藝、民俗、旅遊、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項目。茶城佔地面積3.8萬平方米,主要有展示茶文化、茶藝表演、茶品銷售、茶葉加工等功能區域。

茶城主要分爲“一城三部分”,包括茶文化館、茶藝表演區、茶品銷售區和茶葉加工區。其中,茶文化館展示了茶文化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展品包括茶葉、茶具、茶藝品等;茶藝表演區則是茶文化的現場表演區域,可供遊客欣賞精湛的茶藝表演;茶品銷售區則是遊客們購買茶葉、茶製品的地方;而茶葉加工區則是瞭解茶葉加工過程的區域。

茶城以其濃郁的文化氣息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着衆多遊客前來參觀和體驗,也成爲了北京旅遊的一個新亮點。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北京茶葉老字號品牌大全

北京茶葉老字號品牌有吳裕泰茶莊、張一元茶莊、元長厚茶莊、吳肇祥茶莊、慶林春茶莊等。

1、吳裕泰茶莊。

吳裕泰茶莊原名吳裕泰茶棧,創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已有一百二十餘年的歷史。

2、張一元茶莊。

“張一元”是京城的老字號茶莊,創始人姓張,安徽人,清朝光緒年間來北京開辦茶莊,因茶好湯清、經營有方,因而一舉揚名。

3、元長厚茶莊。

“一元復始,源遠流長、莊底雄厚”老字號茶莊元長厚正是引喻這三句話衍生而來的。自1912年建店,伴着茶香元長厚越來越醇厚有韻。

4、吳肇祥茶莊。

吳肇祥茶莊已經快二百歲了,二百年前吳肇祥先生從安徽歙縣來到了北京鼓樓前,開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吳肇祥茶莊。把安徽歙縣黃山的茶葉帶到北京,而後創造了聞名北京的小葉茶、茉莉大方、茉莉毛尖、茉莉毛峯等。

5、慶林春茶莊。

慶林春茶莊是福建人林子訓於十六年(1927年)開設的。該店一直繼承貨真價實、熱情周到服務的經營傳統。爲了保證各個階層消費者的需求,慶林春組織了200多種不同檔次的紅茶、綠茶、花茶、烏龍茶和保健茶,並且質優廉價。

北京茶葉名店:

馬連道是華北最大的茶葉市場集散地,2010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茶葉第一街”榮譽稱號。除了日常銷售,馬連道也舉辦商業文化交流活動。2005年轟動全國的普洱茶營銷活動——“馬幫進京”正是將馬連道作爲終點。

彼時馬連道正處巔峯,2家大型普洱茶專營公司相繼入駐,但普洱茶價下跌後,兩公司退市,目前已經轉爲經營金融行業。

馬連道的興衰是茶葉市場的晴雨表,雖然規模不比當初,但始終保持着頑強的生命力,牢牢佔據華北最大茶葉賣場的寶座。

馬連道路靠近地鐵灣子站,各類茶城遍佈沿街,就連附近小區的底商也多爲經營茶葉業務,北京馬連道茶城、北京國際茶城、京閩茶城、茶園茶藝、綠源茶城、京華茶城是其中較大的商城。

北京茶貿國際中心小區周邊配套怎麼樣?

茶貿國際中心小區地址:西城區馬連道10號院 查看周邊地圖。

周邊直線1KM範圍內交通配套資源有(灣子,達官營,馬連道西里,灣子路口南,馬連道南街西口,馬連道中裏,馬連道衚衕,灣子,太平橋東里,蓮花池,北京西站南廣場,廣外甘石橋)等。

直線2KM範圍內教育資源有10個(西郊駕校(馬連道路),索菲思教育(馬連道校區),樂創樂美美術教育,樂想家鋼琴音樂藝術教育,象瑪藝術,藝外工作室,飛凡藝術,麥禾學園(西城馬連道校區),易賽維教育,博亞教育)等。

周邊2KM醫療資源有8個,其中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街道三義里社區衛生服務站距離小區357米,北京豐臺阜仁眼科醫院距離小區424米,北京市宣武區廣外醫院-體外碎石機室距離小區437米,北京市西城區廣外醫院距離小區454米,北京電力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距離小區909米,北京電力醫院距離小區945米,北京順天德中醫醫院距離小區1378米,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距離小區1628米,爲醫療需求提供保障。

茶貿國際中心周邊商業配套有:(北京國際茶城,馬連道思恰閣茶莊,祥園茗品,盧正浩茶莊,華祥苑茗茶(國際店),中購超市,格調茶城,黃山茶城(太平橋東里),樂友孕嬰童(馬連道店),家樂福(馬連道店))等。

點擊查看更多:茶貿國際中心小區詳細信息

茶文化歷史起源

  茶文化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那麼茶文化的歷史起源是什麼?下面是我爲你整理的茶文化歷史起源,希望對您有用。

  茶文化歷史起源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爲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爲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又如在漢朝 ,茶葉已成爲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爲“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中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體上可謂開始於漢,而盛行於唐。唐以前飲茶,陸羽《茶經》卷下《六茶之飲》概爲言之,謂:“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但多非史實。縱是史實,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經》雲:神農《食經》“茶茗久服,有力悅志”(劉源長《茶史》卷一)。陸羽《茶經》以爲飲茶起於神農氏,然《食經》爲僞書,盡人皆知,不足爲據。《爾雅》有“苦荼”之句,世以《爾雅》爲周公時作品,謬以爲飲茶自周公始,不知《爾雅》非作於周公。不足爲飲茶起始之證。

  浙江餘姚田螺山遺址出土的樹根,經初步判斷是茶樹類植物,中國最早種茶的歷史可能被改寫;茶字的讀音源於巴南人,巴渝是茶文化發祥地.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爲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裏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爲如此,神農才成爲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已經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仍飲用着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4)宋元時期:茶區繼續擴大,種茶、製茶、點茶技藝精進。宋代茶文化發達,出現一批茶學著作,如蔡襄《茶錄》、宋子安《東溪試茶錄》、黃儒《品茶要錄》,特別是宋徽宗趙佶親著《大觀茶論》等。宋元之際,劉松年《盧仝烹茶圖》、趙孟頫的《鬥茶圖》等更是中國茶文化的藝術珍品。[4]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爲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直觀,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我們看到的“茶”字。

  “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於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爲“茶”字之形了。不僅字形,“茶”的讀音在西漢已經確立。如湖南省的茶陵,西漢時曾是劉欣的領地,俗稱“荼”王城,是當時長沙國13個屬縣之一,稱爲“荼”陵縣。在《漢書·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顏師古注爲: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這個反切注音,就是現在“茶”字的讀音。從這個現象看,“茶”字讀音的確立,要早於“茶”字字形的確立。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衆多,因而在語言和文字上也是異彩紛呈,對同一事物有多種稱呼,對同一稱呼又有多種寫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爲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於食茶的記載,而且隨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回國,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爾後,茶葉從中國不斷傳往世界各地,使許多國家開始種茶,並且有了飲茶的習慣。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不少人認爲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記載。

  春秋說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謂“晏子相齊,衣十升之布,食脫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爲飲茶(即茗)始於春秋時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齊晏嬰所作,根本難以成立。且萬蔚亭輯《困學紀聞集證》卷八下雲:“(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覽》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載入茗事中……”雖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飲之茗。故茗飲之事不見於經。世又以詩之“誰爲茶苦”,爲飲茶之證,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張冠李戴。似此春秋戰國恐無飲茶之風,故《周禮·天官·家宰第一》言漿人供王之六飲,一曰水,二曰漿,三曰醴,四曰涼,五曰醫,六曰酉。尚未見飲茶。

  自漢以後,飲茶之記載,時有所聞,三國時吳孫皓每飲羣臣酒,率以七升爲限,韋曜不過兩升,或爲裁減,或賜茶茗以當酒(《三國志·吳志·韋曜傳》),以時茶茗,恐已爲招待賓客之用,不然,宴會中,何以有茶? 晉張華嘗謂“飲真茶,令人少眠”(張華《博物志》),是晉亦有飲茶之風,所以茶茗之起,由來已久,宋裴漢《茶述》謂:“茶起於東晉,盛於今朝(宋朝)。”固誤。《洛陽伽藍記》謂飲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尤誤。所謂飲茶之風,開始於漢魏則可,盛行於漢魏則不可,因南北朝時,此風尚未普遍,何論於漢魏,關此《茶史雜錄》引逸事兩則如下:

  齊王蕭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漿,常飯鮮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見蕭一飲一斗,號爲漏卮,後與高祖會食羊肉酪粥,高祖怪問之,對日,羊是陸畜之宗,魚是水族之長,所好不同,並各稱珍。唯茗不中,與酪作奴,高祖大笑,因號茗飲爲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獻謂蕭曰:“卿明日顧我爲卿設荼莒之餐(即魚)亦有酪奴。”

  黃現璠《古書解讀初探》謂:“北朝後魏京師士子,見齊王蕭飲茶,引爲怪異,號爲漏卮;由後之說,尤養特欲爲蕭正德備茶,則一爲少見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證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鮮卑族用物,此時飲茶,恐限於某地,行於某階級,實非普及民衆,故只能謂爲飲茶之開始時期。而飲茶風氣之興,始於唐代。唐代民衆喝茶成癖。東坡詩云:“周詩記苦荼,茗飲出這世。”乃以今之茶爲荼。自唐以來,茶以清頭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飲數碗,確成風矣。”

  蕭正德歸降時,元義欲爲設茗,先問卿於水厄多少,正德不曉其意,答日:下官生於水鄉,立身以來,未遭陽侯之難,坐客大笑。

  由前之說,北朝後魏京師士子,見齊王蕭飲茶,引爲怪異,號爲漏卮;由後之說,尤養特欲爲蕭正德備茶,則一爲少見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證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鮮卑族用物,此時飲茶,恐限於某地,行於某階級,實非普及民衆,故只能謂爲飲茶之開始時期。而飲茶風氣之興,始於唐代。唐代民衆喝茶成癖。東坡詩云:“周詩記苦荼,茗飲出這世。”乃以今之茶爲荼。自唐以來,茶以清頭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飲數碗,確成風矣。

  茶詩

  《詠茶葉》 王心鑑

  千挑萬選白雲間,銅鍋焙炒柴火煎。泥壺醇香增詩趣,瓷甌碧翠泯憂歡。老聃悟道養雅志,元亮清談祛俗喧。不經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鮮。

  《茶朵芬》 蔡常志

  黑白紅綠青黃普,誰摘茶葉凌空舞,雨後復斜陽,茶山陣陣蒼,清明採茶急,茶香滿山飄,裝點此商城,今朝更好看。

  神農說

  唐.陸羽《茶經》:“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

  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爲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甘甜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說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茶來茶去,把腸胃洗滌得乾乾淨淨,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爲“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爲茶的起源。

  文化創新

  2002年,當代著名民間發明家季漢生爲了深入瞭解明代至今的名家制壺藝術,他在宜興丁蜀鎮住了十四個月,決定採用兩岸同胞十分青睞的宜興紫砂,創作一款反映中華民族歷史、突破宜興制壺傳統藝術的特殊作品。他投入了近十年的精力,終於創作出了“中華龍壺”,豐富了世界茶文化的內涵。

  “中華龍壺”內部採用同時能泡兩種茶水的專利結構,象徵“一國兩制”。整個茶壺向人們傳遞着“世界和平,祖國統一”、“一國兩制,社會和諧”的理念,是明代至今壺藝史上的一大藝術傑作。“中華龍壺”的問世不僅刷新了世界茶文化歷史,更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被全球華僑華人推動中國和平統一系列活動組委會、歐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定爲饋贈國家和地區領導人的“和平信物”,並有王光英題字“心繫中華”,連戰題“宏揚國粹”,陳大章題“中華龍壺,藝術瑰寶”,鮑志強題“紫砂龍壺,藝術傑作”。此款國寶級茶壺已被贈予多位國家元首和地區領導人,更被稱爲“現代國寶”。

  茶文化的特性

  歷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爲貢品。原始公社後期, 茶葉成爲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爲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爲“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爲主,着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爲各民族的禮俗,成爲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時代性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 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爲世人矚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爲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鍊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普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區茶文化。中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 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 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

  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

  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爲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度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日本本土但有受中國的影響。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爲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爲全國茶日。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這正是北京國際茶城的成立宗旨)

  茶文化的功能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茶德、傳播茶道、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茶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澱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茶內在具備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爲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 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 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儉的真實反映。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爲中國四大發明(火藥、 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

  唐代陸羽 《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 ,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爲冷漠,人際關 系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裏,隨意 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爲的規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願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衆文化,民衆廣爲參與。茶文化覆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

北京市宣武區馬連道(北京國際茶城)在哪裏?

北京國際茶城

地址:宣武區馬連道街6號

附近的公交車站---

灣子-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6; 38; 45; 46; 53; 57; 76; 201; 201路下行; 309; 340; 390; 410; 477; 613; 687; 687路下行; 715; 特7

馬連道北路-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89; 414

蓮花池-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6; 38; 53; 57; 74; 76; 201; 201路下行; 340; 349; 477; 613; 691路上行; 691路下行; 715; 820; 821; 832; 941; 982路上行; 特7

詳情

755米北京西站南-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993路上行; 993路下行

北京西站南廣場-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53; 72; 109; 109電; 122; 349; 410; 616; 616路下行; 820; 821; 890路上行; 890路下行; 941; 982路上行; 982路下行; 997; 專3

廣外甘石橋-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6; 38; 42; 46; 53; 76; 80; 109; 109電; 122; 201; 201路下行; 309; 410; 477; 613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最新數據爲準。

茶文化的特性

  茶文化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下面是我爲你整理的茶文化的特性,希望對您有用。

  茶文化的特性

  歷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爲貢品。原始公社後期, 茶葉成爲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爲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爲“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爲主,着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爲各民族的禮俗,成爲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時代性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 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爲世人矚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爲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鍊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普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區茶文化。中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 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 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

  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爲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度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日本本土但有受中國的影響。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爲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爲全國茶日。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這正是北京國際茶城的成立宗旨)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茶德、傳播茶道、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茶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澱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茶內在具備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爲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 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 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儉的真實反映。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爲中國四大發明(火藥、 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

  唐代陸羽 《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 ,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爲冷漠,人際關 系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裏,隨意 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爲的規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願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衆文化,民衆廣爲參與。茶文化覆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

  一是茶文化以茶德爲中心,重視人的羣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對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對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三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 。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 和醜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 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嚐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 ,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 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 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

  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 ,廣交天下成爲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新鄉市平原新區茶葉批發市場地址

河南新鄉市朋來茶葉批發市場

地址:茶業批發市場南區E-2

馬連道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茶葉交易中心,匯聚北京馬連道茶城、北京國際茶城、京閩茶城、清溪茶城、茶緣茶城、京華茶城、格調茶城、茶貿中心等13個大型茶葉茶具批發,茶具範圍宋代皇帝將“茶器”作爲賜品,可見宋代“茶具”十分名貴,北宋畫家文同有“惟攜茶具賞幽絕”的詩句。南宋詩人翁卷寫有“一軸黃庭看不厭,詩囊茶器每隨身。”的名句,元畫家王冕《出峽圖詩》有“酒壺茶具船上頭。”明初號稱“吳中四傑”的畫家徐責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對飲時,他趁興寫道:“茶器晚猶設,歌壺醒不敲。”不難看出,無論是唐宋詩人,還是元明畫家,他們筆下經常可以讀到“茶具”詩句。說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3.

阿彥123

2016-07-29

北京馬連道北街10號院小區周邊配套怎麼樣?

馬連道北街10號院小區地址:西城區馬連道北街10號。

周邊直線1KM範圍內交通配套資源有(灣子,達官營,北京西站,灣子路口南,馬連道西里,灣子,馬連道中裏,馬連道南街西口,馬連道衚衕,廣外甘石橋,蓮花池,北京西站南廣場,小紅廟)等。

直線2KM範圍內教育資源有10個(知子國際藝術培訓,西郊駕校(馬連道路),飛凡藝術,索菲思教育(馬連道校區),樂創樂美美術教育,樂想家鋼琴音樂藝術教育,象瑪藝術,麥禾學園(西城馬連道校區),思睿教育(西提紅山南區西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高級研修學院)等。

周邊2KM醫療資源有7個,其中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街道三義里社區衛生服務站距離小區177米,北京市宣武區廣外醫院-體外碎石機室距離小區276米,北京市西城區廣外醫院距離小區287米,北京豐臺阜仁眼科醫院距離小區565米,北京電力醫院距離小區1066米,北京順天德中醫醫院距離小區1192米,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距離小區1533米,爲醫療需求提供保障。

馬連道北街10號院周邊商業配套有:(廣外依蓮軒社區便民菜店,雙喜超市,中購超市,吉祥便利超市,北京國際茶城,黃山茶城(太平橋東里),格調茶城,世紀華聯超市,金源超市(紅蓮店),家樂福(馬連道店))等。

點擊查看更多:馬連道北街10號院小區詳細信息

從門頭溝怎麼到馬連道北京國際茶城?

駕車路線:全程約26.2公里

起點:門頭溝區

1.從起點向西南方向出發,行駛30米,左轉進入新橋大街

2.沿新橋大街行駛700米,左轉進入雙峪路

3.沿雙峪路行駛690米,過右側的熙旺中心B座約150米後,直行進入阜石路

4.沿阜石路行駛90米,直行進入阜石路

5.沿阜石路行駛14.4公里,朝西四環/四季青橋/五棵松橋/杏石口路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定慧橋

6.沿定慧橋行駛480米,過定慧橋,右前方轉彎進入四環

7.沿四環行駛2.4公里,過沙窩橋,朝蓮花池西路/蓮石東路/西三環/蓮花橋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南沙窩橋

8.沿南沙窩橋行駛560米,過南沙窩橋約350米後,直行進入蓮花池西路

9.沿蓮花池西路行駛2.4公里,過金家村橋,朝六裏橋/西三環方向,稍向右轉進入蓮花橋

10.沿蓮花橋行駛350米,過蓮花橋約70米後,直行進入三環

11.沿三環行駛1.3公里,過六裏橋,在廣安門橋/西二環出口,稍向右轉進入六裏橋

12.沿六裏橋行駛220米,過六裏橋,右前方轉彎進入廣安路

13.沿廣安路行駛1.5公里,右轉進入馬連道路

14.沿馬連道路行駛39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左側)

終點:北京國際茶城-停車...

北京國際茶城到銘築大廈怎麼走

駕車路線:全程約12.1公里

起點:北京匯寶祥國際茶城

1.從起點向正北方向出發,行駛40米,左轉進入大紅門路

2.沿大紅門路行駛360米,過右側的巨擘達寫字樓約60米後,左前方轉彎進入石榴莊路

3.沿石榴莊路行駛450米,右轉進入南苑路

4.沿南苑路行駛1.3公里,過木樨園橋,直行進入永定門外大街

5.沿永定門外大街行駛1.6公里,直行進入永定門內大街

6.沿永定門內大街行駛120米,右轉

7.行駛180米,右轉進入永定門橋

8.沿永定門橋行駛10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二環

9.沿二環行駛4.3公里,過菜戶營橋,朝麗澤橋/西三環/北京西站南廣場/京開高速方向,稍向左轉進入菜戶營橋

10.沿菜戶營橋行駛370米,過菜戶營橋,朝麗澤路/西三環/北京西站南廣場方向,稍向右轉進入菜戶營橋

11.沿菜戶營橋行駛,過菜戶營橋約200米後,直行進入麗澤路

12.沿麗澤路行駛2.1公里,進入北京西站南路

13.沿北京西站南路行駛790米,稍向左轉進入北京西站南路

14.沿北京西站南路行駛110米,右轉

15.行駛2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茗築大廈

北京中基大廈小區周邊配套怎麼樣?

中基大廈小區地址:西城區西城馬連道路25號。

周邊直線1KM範圍內交通配套資源有(灣子,達官營,達官營,六裏橋東,馬連道西里,馬連道南街,灣子路口南,馬連道中裏,灣子,茶馬北街,茶源路,蓮花池,蓮花池,廣外甘石橋)等。

直線2KM範圍內教育資源有10個(東方時尚駕校(西城區馬連道報名處),沃知行學校,馬曉春少兒圍棋(馬連道部),鳳舞國際舞蹈培訓,知子國際藝術培訓,ABC青少英語(馬連道校區),躍動運動館(馬連道校區),夏加兒美術教育(馬連道校區),桃李芳園藝術幼兒園,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高級研修學院)等。

周邊2KM醫療資源有8個,其中維樂口腔醫院(馬連道院區)距離小區293米,北京明好中醫門診部距離小區336米,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街道三義里社區衛生服務站距離小區417米,北京市西城區廣外醫院距離小區519米,北京市廣外醫院-廣外醫院體檢中心距離小區547米,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街道紅蓮社區衛生服務站距離小區732米,北京電力醫院距離小區894米,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距離小區1645米,爲醫療需求提供保障。

中基大廈周邊商業配套有:(繽紛果園,祥園茗品,武夷星(北京專賣店),北京國際茶城,吳裕泰茶莊(馬連道店),中購超市,黃山茶城(太平橋東里),北京馬連道茶城,家樂福(馬連道店),首航超市(太平橋店))等。

點擊查看更多:中基大廈小區詳細信息

標籤:北京 茶城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