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北京城的由來

北京城的由來

北京歷史上曾用名燕京、北平,1937年日本佔領後,僞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並將燕京後取名北平第一次改名爲北京。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第二次更名爲北京,並作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沿用至今。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北京 名稱的由來

北京名稱是由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爲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爲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北京由於經歷了很多的朝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稱:

1、燕都

據史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爲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爲“燕都”。

2、幽州

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

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爲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爲京城。

4、南京

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爲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爲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

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爲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爲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7、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爲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爲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8、京師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9、京兆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爲北平。

擴展資料:

從1153年開始,北京經歷了金、元、明、清幾個朝代,歷時800多年,一直都處於國都的地位。因此,它又得到了各式各樣的別稱,如長安、春明、日下、京華、都門、帝州、帝臺、王城、皇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等。所以,綜觀世界各國曆史悠久的城市,北京市是世界上歷史名稱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正名、別稱約有60個,可以說是世界上歷史名稱最多的城市。北京地處華北大平原西北端,50萬年以前,這裏就有了原始人的活動。

當時的“北京人”爲人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但是沒有留下地名。北京在上古時期叫作幽陵;在夏代稱冀州;在周朝稱爲薊;春秋戰國謂燕;秦署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爲廣有、伐戊;北魏叫燕郡;隋改涿郡;唐改范陽郡;遼改爲幽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開始稱北京;1421年改稱京師;清代稱北京;1928年又改北京爲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恢復北京的稱號。這些名稱僅是比較常見的名稱。除此之外,北京在歷史上還曾叫過宛平、燕山府、聖都、汗八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京

北京的來歷簡介

1、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在舊中都城東北郊修建新城,名大都。從此北京成爲全國性都城。元代北京城規模宏偉,爲解決城市用水,特別是引水濟漕之需,郭守敬主持興修白浮堰,將昌平白浮泉水及西山其他大小流泉引入大都城內接水潭,再連接通惠河以達通州。

2、此外,又別開金水河,將玉泉山水引入大都宮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宮苑及大都城用水和通惠河水源問題。

3、由於京杭運河的通航和海上運輸發展,加強了中國南北部的經濟聯繫,也促進了大都城貿易繁榮。明初,爲加強北方防禦,決定將首都從南京遷來此地。1403年稱都城爲北京,這是北京城定名的由來。

北京作爲地名由來的表述

北京最初叫這個名字是因爲明成祖朱棣。

北京最初叫這個名字是因爲明成祖朱棣,在他繼位之後,就將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它的封地,並開始建造北京城,後來遷都至此後,將它改名爲京師,這一名稱一直用到了清代。後到了二年,改名爲京兆,十七年改爲北平,直到1949年9月27日,國家才決定將北平改爲北京。

北京簡介:

北京簡稱京,別名燕京,北平,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和直轄市,北京位於我國的華北地區,華北平原的北部,整體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的走向,氣候屬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季風氣候。

北京地形地貌: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佔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爲6200平方千米,約佔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至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至1500米。

北京西部爲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爲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峯爲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爲通州區東南邊界。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爲“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爲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北京爲什麼叫北京?有哪些典故淵源呢?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歷史,別稱有很多,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稱謂,如幽州、薊、燕京、北平、大都、京師等等,那北京是從何時纔開始叫北京的呢?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北京的歷史。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爲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爲燕山山脈,三面環山,東南部是平原。北京交通便利又易守難攻,是天然的定都之地,燕、遼、金、元、明、清均建都於此,被稱爲六朝古都。

據《尚書》記載,大禹分天下九州,其中並沒有幽州之名,但是在《周禮》中卻記載,“東北曰幽州”。相對中原來說,幽州範圍大致就包括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及遼寧一帶。幽州地理位置優越,古人云:“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周朝取代殷商後,分封天下,幽州爲召公封地燕國。當時在北京西南一帶還有另一個封國薊國,不過後來被燕國所滅。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鎮,稱爲燕都或燕京。燕國因遠離征戰最激烈的黃河流域,可以埋頭髮展,戰國時期崛起爲七雄之一,而且活的時間比較長,長達822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燕地設漁陽、上谷、右北平、廣陽等郡,在北京設薊縣,是廣陽郡郡治。漢朝時,設幽州刺史部,下轄上古郡、漁陽郡、廣陽郡等十一個郡國,幽州治所在薊縣(在今北京市城區西南部的廣安門附近)。隋朝時,隋煬帝楊廣改幽州爲涿郡,並在涿郡修築行宮---臨朔宮,之後三徵高句麗時,都是把涿郡當成集結兵馬,儲備糧草、兵器的基地。

唐朝滅隋後,又將涿郡改回幽州。唐太宗時契丹和奚族內附唐朝,朝廷設東夷都護府(治所在營州)進行管轄。武則天時營州之亂,契丹李盡忠攻克營州,東夷都護府廢除。唐玄宗收復營州,沒有再設東夷都護府,代之以幽州節度使,治幽州(范陽郡,今北京)。天寶元年改爲范陽節度使,統兵九萬餘人,約佔全國十節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安史之亂的主角安祿山就是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兵力雄厚。起兵反叛後,安祿山、史思明先後自立爲燕帝。

五代十國時,石敬瑭以幽雲十六州爲代價,換取契丹遼國的支持,滅後唐建立後晉。938年年,遼太宗將幽州升爲南京幽都府,並大興土木營建,作爲陪都。遼聖宗耶律隆緒時,改爲析津府。宋朝沒能通過武力收回幽雲十六州,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只好花重金贖回了幽州。不過,很快金軍南下,宋朝被趕往江南,幽州落入金朝之手。1153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在北京建都,稱中都。

標籤:由來 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