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載人航天的意義

載人航天的意義

1.載人航天是人類駕駛和乘坐載人航天器在太空中從事各種探測、研究、試驗、生產和軍事應用的往返飛行活動。其目的在於突破地球大氣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的活動範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太空,更廣泛和更深入地認識整個宇宙,並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航天器的特殊環境進行各種研究和試驗活動,開發太空極其豐富的資源。僅美、中、俄三國,以及私營企業spacex擁有自主載人航天能力。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載人航天的意義

載人航天的意義是突破地球大氣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的活動範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太空,更廣泛和更深入地認識整個宇宙,並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航天器的特殊環境進行各種研究和試驗活動,開發太空極其豐富的資源。

擴展資料

  載人航天器由載人航天系統實施,載人航天系統由載人航天器、運載器、航天器發射場和回設施、航天測控網等組成,有時還包括其它地面保障系統,如地面模擬設備和航天員訓練設施。

  載人航天技術是人類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載人航天起始於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 坐東方號飛船進入地球軌道。時至今日,許多國家都有了自己的航天員,俄羅斯、美國和中國的載人航天器承載着衆多國家的`航天員在太空翱翔,載人航天器從單一的飛船發展到巨大的太空站。

載人航天的意義何在?

1、中國有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有利於凝聚中國的力量。把航天夢助力的實現,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彙集中國力量。

2、有利於培植創新文化。中國航天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創新史,因爲關鍵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要靠自己。所以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創新這條道路。

3、有利於促進開放共享。航天工程是個大工程,是個複雜的工程,需要國際合作,探索宇宙奧祕,造福人類,爲人類增進福祉,需要各國共同努力,特別是大國。有實現強國意願的國家,都在航天上加大了投入。堅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資源的一貫的宗旨,希望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發展載人航天的意義有哪些方面?

發展載人航天的意義,總的說來有如下幾個方面:1.在科技方面,因爲載人航天技術是科技密集綜合性尖端技術,它體現了現代科學技術多個領域的成就,同時又給予現代科學技術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需求,從而促進和推動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就是說一個國家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可以反映這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和高技術產業水平,如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系統、推進能力、環控生保技術、通信、遙感、測試技術等。也體現了這個國家的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水平,特別是這個國家的航天醫學工程的發展水平,如果沒有航天醫學工程的研究與發展,想要把人送進太空並安全、健康、高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

2.發展載人航天能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當今世界各發達國家在發展戰略上都把綜合國力的增強作爲首要目標,其核心是發展高科技,而主科技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載人航天。當一個國家把自己的航天員送入太空時,它可充分體現其綜合國力的強盛,也將增強該國民衆的民族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增強了全民的凝聚力。特別是我國航天員一旦進入太空,則能像六七十年代我國擁有核武器和人造地球衛星那樣,引起全世界人民注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載人航天的發展能更好地開發太空資源爲地球人類造福。現已知浩瀚的太空是人類巨大的寶庫,它含有豐富的資源,而載人航天事業是使用通向這個寶庫的橋樑,試想航天員們在太空對地球居高臨下,能以各種不同的手段對地球進行觀測,它可以比無人的探測和遙感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料。而太空工廠的工藝加工幾乎成了“魔術”,它在微重力、真空和無對流的條件下,可以製造地球上難以完成的合金材料和“靈丹妙藥”以及有關產品。太空工廠的產品或半成品送回地面後,也許還會帶來“新的工業”。可以預料,印有“太空製造”字樣物品將會不斷地投放市場。

4.載人航天是人類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因爲人類可以通過載人航天的橋樑,轉移到其他星體居住和生活,開發出更美好的生活空間。這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當前首先要做的是人們到太空旅遊、先看看神祕的太空和美妙的仙境。不久,人類將主宰太空,實現人類發展的。

我國發展航天事業的意義是什麼?

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對於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都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集中起來說,在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意義有如下幾個方面:

1、載人航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爲複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它的發展取決於整個科技水平的發展。

2、發展載人航天是當今各國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

3、毫無疑問,在地球資源日漸枯竭的未來,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日漸重要。而載人航天技術顯然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

4、載人航天事業的充分發展將標誌着人類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

擴展資料:

我國航天事業未來的研發任務:

1、研製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最終實現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全面完成120噸級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推力的氫氧發動機的研製工作;提高現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和發射適應性。

2、啓動並實施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工程;研製、發射新型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海洋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開展立體測圖衛星等新型遙感衛星關鍵技術研究。

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時、多譜段、不同分辨率、穩定運行的對地觀測體系,實現對陸地、大氣、海洋的立體觀測和動態監測。

3、統籌發展衛星遙感地面系統和業務應用系統;整合並完善現有遙感衛星地面系統,建立和完善國家級的遙感衛星數據中心,建設和完善遙感衛星輻射校正場等定量化應用的支撐設施,初步實現社會公益服務領域的遙感數據共享;

建立衛星環境應用機構和衛星減災應用機構,形成若干重要業務應用系統;在衛星遙感主要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4、研製併發射長壽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和電視直播衛星;發展衛星直播、寬帶多媒體、衛星應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廣播等技術。繼續發展和完善衛星通信廣播的普遍服務功能,增加衛星通信領域的增值服務業務。積極推進衛星通信廣播的商業化進程,擴大通信廣播衛星及應用的產業規模。

5、完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系統,啓動並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發展衛星導航、定位與授時的自主應用技術和產品,建立規範的、與衛星導航定位相關的位置服務支撐系統、大衆化應用系列終端,擴展應用領域和市場。

6、研製併發射新技術試驗衛星,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器件、新設備的空間飛行驗證,提高自主研發水平,提高產品質量與可靠性。

7、研製併發射“育種”衛星,推進空間技術與農業育種技術的結合,擴大空間技術在農業科研領域的應用。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中國航天

標籤:載人 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