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金陵十三釵影評開頭

金陵十三釵影評開頭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扣人心絃的史詩鉅作,它講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時期,十三位多金貴女子闖過重重難關的故事。影片在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女性的勇敢與堅定、家國情懷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探討。導演張藝謀巧妙地運用中國文學經典《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形象,將故事情節與道德理念相應融合,令觀衆感受到更爲深刻的歷史情懷。同時,影片的巨大製作規模和高水準的演員陣容,也爲觀衆打造了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20.《金陵十三釵》淺析

電影的開頭,是在一片瀰漫着煙霧的南京城廢墟中展開,灰白色調讓人感到窒息、壓抑。

一羣女學生正慌張地四處尋找能躲藏的安全地,而身後的日本兵卻緊追不捨,像獵人在追逐獵物。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遇到了教導隊的士兵,他們吸引日軍注意力,幫助女學生們逃到了一座教堂。

教堂裏,除了女學生外,還有冒充神父的酒鬼約翰,短暫停留的李教官和身負重傷士兵浦生,以及風姿綽約的秦淮女。

當這些看起來具有衝突性的元素聚在一起,通過故事情節的碰撞,人物關係和心理的不斷轉型,塑造了一羣英勇無畏的女性形象。一反常態,表達出對這羣人的讚美。

鏡頭和畫外音起先是圍繞學生書娟展開,透過她的視角來展現到來的秦淮女等人。

最開始她在教堂二樓的玻璃口往下看,倒映眼簾的是肆意放蕩,輕浮庸俗,是“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咬牙切齒。這是女學生對她們的第一印象,也符合觀衆的認知。然而電影的魅力就在於。

當我們跟隨穿透玻璃的子彈走進秦淮女和學生之間後,我們會發現秦淮女身上也有很多不曾忘卻的閃光點,電影對於人物羣像的塑造非常有表現力。

比如當日軍衝進教堂,玉墨非常堅決地打開地窖門,想讓女學生們都進去。再比如當學生引開日軍後,秦淮女們非常愧疚表示歉意。由原先的爭吵變爲團結的一家人。

中途浦生病重,豆蔻爲了給他聽一曲《秦淮景》而和香蘭逃出去拿東西,長鏡頭與跟鏡頭的使用營造出真實緊張的氛圍,生動表現兩人對日軍的恐懼。

若說片中着墨最多的人,當屬玉墨和約翰了。玉墨是這裏的核心,會英語,懂分寸,身處絕境卻不失去希望。當其他人在嘲笑士兵只會躲地窖時,只有她四周張望拿起剪刀遞了過去。當學生們想要跳樓輕生時,是她提議挺身而出代替她們去軍營。

她一出場,就帶有神祕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好奇。隨着越來越深入的瞭解,觀衆的情緒從好奇、到同情、到心疼、再到尊重。

尤其是最後那一幕地窖裏化妝,原本濃郁的灰白調變成溫馨的暖,乍一看是溫暖,其實每個人心裏都很清楚、很沉重。這不過是暴雨前的平靜,然而她們亦是無悔的。

影片人物另一大核心在於約翰,他本是替神父做殯葬的人,卻因目睹日軍無恥行徑後,決心冒充神父保護女學生們的安全。

有一次他和喬治外出,明明可以藉此機會坐船離開,然而道德感告訴他,要留下來。同時從光線的角度來看,原本他與教堂陰暗的環境融爲一體,觀衆是能感受到他的恐懼和不靠譜。

但是在他挺身而出後,他身邊開始出現光亮。在電影最後,導演把人物完全置於光芒中,顯示人物的偉大。從陰暗到光明,光線隨着人物形象不斷變化,進一步揭示了本片主題。

影片裏,還多次運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隱喻蒙太奇等手法。教堂二樓的那扇五彩玻璃就是貫穿全片的一條線。

書娟每次在此停留,故事都會發生轉折,隨着情節的緩緩推進,這扇窗也被賦予不同的含義。

最後一幕,秦淮女們扮上了學生裝,被拉入車內。鏡頭在她們臉上一閃而過,她們的命運該何去何從呢?

片中的音樂也非常具有感染力,先前明明是緊張的戰爭,配樂卻是緩慢悠遠,這種強烈的反差讓觀衆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表現了戰士的英勇頑強,也反襯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家破人亡的災難。

總之,這部電影非常具有時代價值和藝術特色。導演從家國情懷的大背景下,凸顯出底層人物的掙扎與不屈。同時,也讓大家通過電影看到日軍在當時犯下的滔天罪行,喚起我們的愛國意識。

PS:今天太忙,無時間更文,只能發之前寫得電影賞析作業湊數了,唉。

金陵十三釵影評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故事發生在這場史稱南京大的歷史背景中,講述的是南京淪陷時期一位美國殯儀師約翰無奈之下冒充教父,與一羣躲在教堂裏的學生、十四位秦淮歌女以及士兵之間爲了相互救贖而在危機中自我犧牲的戰爭故事。

該影片從獨特的角度進行敘述,不同於以往戰爭影片的是在《金陵十三釵》中描寫戰爭的場面極少,但它所帶給觀衆的沉重感卻是不容小覷的,影片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在殘酷中散發出別樣的真實和震撼感 。

作爲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與其他主旋律電影不同的是《金陵十三釵》中沒有強大的主角光環,影片以一羣邊緣人物構成主要角色,導演在人物的塑造上給觀衆帶來了一個個豐富細膩的人物形象。

影片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和深入的思考,從色彩,聲音,語言,鏡頭,人物與主題上都是一部具有特色的優秀電影,讓文化穿越時空的重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不僅回顧了歷史也引起了深思。

愛國電影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通用範文三篇

《金陵十三釵》以一羣秦淮河畔女子爲中心,講述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我整理愛國電影 《金陵十三釵》 觀後感 通用範文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愛國電影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通用範文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依然無法釋懷,對日本人侵略中國的痛恨。儘管,南京大離現今有一段時日了。但每每看到這些片段,心裏的痛根便會發芽。它告訴我們,國恥不能忘。

無法想象,那段日子,百姓是怎樣生存的,觀後感《金陵十三釵觀後感》。每天過着琉璃顛沛的日子,時常擔心自己的安危。正如影片中逃忙的女學生,借宿的秦淮女子一般?但是,又有多少人像她們幸運?我看到,更多的是,橫屍遍野。

但是,影片帶給我的,更多是感動。尤其是小男孩決定假扮女學生那段。那是我的淚點。當一個孤兒被撿起信仰,重拾他的希望,也許,會改變他的一生。小男孩的成全,不是犧牲,而是一份可歌可泣的舉動。

時間沖淡了許多,也許國人對日本的侵略行爲已經沒有那麼深了,《金陵十三釵》就很好地給我們提個醒。但是,我相信影片帶給我們的不是更多的仇恨,而是告訴我們,珍惜,正義,人性,情。

商女熟知亡國恨,贖幼之身永貞真,山崩地摧志猶在,興我中華休忘魂。

愛國電影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通用範文

剛剛看過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第一次爲老謀子的片子湊票房,也是因緣一天中午無意間看到的拍攝背後的故事,加上身邊好評如潮,於是感覺似乎有非看不可的意思。於是落座影院,猶如坐在燈光搖曳的一方四方桌前,聽一個老人娓娓講述一個驚心動魄而又美豔動人的悲慘故事。老人是個講故事的高手,於我,自然是托腮凝神,聽者用心。

看他揮灑所有氣力,潑墨揮毫,堆砌出一個度的廢墟,最後,讓一朵美豔不可方物的花朵在其頂上燦爛盛開!那如死灰般灰白的大地、那浸透鮮血的殘垣、在他的指揮下,統統成爲舞臺的半尺背景。能夠看出攝影出道的他仍然忠誠於畫面鏡像中巨大的視覺反差:行走於硝煙烽火中的女孩,炮火聲中低吟淺唱的女子,還有一個維繫於她們之間的異國男子。毫無疑問的是老謀子這次拿到了一個好劇本,想比之前的幾部作品,這個故事更加撼動人心,情節也更加跌宕且符合邏輯。

觀影完畢,感覺身邊的人與我一樣,沉重、悲憤的情緒猶如擁堵在喉,無法言語。糾結其中的,無非愛國情、民族恨之類的東西。但細細品味整個故事及其中的人物,卻好似夜幕中的秦淮河水,薄霧藹藹,模糊難辨。手捧琵琶吳儂軟語的絕色女子也好,血肉橫飛的戰場上智勇雙全的狙擊手也罷,清澈如水般的小女孩和英俊正義的假神父,人物一個個的都濃墨重彩一一呈現。就如張藝謀本人所說的,整個故事就是想要展現出戰爭中的一抹粉紅,他最終做到了。但是,於我,也僅僅是這樣一副精美畫面,僅此而已。

想起同樣戰爭題材的一部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讓人在快樂中流淚、悲傷中微笑。人性的雕刻在最平凡的情感流露中打磨出深刻的印跡。此片曾囊括3項奧斯卡大獎以及6項提名。老謀子這次也想要角逐奧斯卡,在我看來,似乎還有一段距離。姑且不論整個故事描繪的方式是否得當,衆多初試演戲的演員膚淺的表演也會成爲此片的一大致命傷。也許老謀子真的是距離平淡的生活太久遠了,用盡各種雕刻的.工藝技術、耗費巨資所雕琢出來的作品,外表炫目卻無法觸動人心深處最柔軟的那一塊地方。畢竟,既要注重每一個細節,又要對得起鉅額的投資是很難兼顧到的。但願如我這樣的觀衆很少,畢竟太貪心了一些,也希望中國電影市場上少一些我這樣的挑三揀四苛刻者,也許這樣的話,中國電影人才會信心滿滿,走得更遠。

之前看過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金陵十三釵》,這也是成爲我走進影院的主要原因。幕後工作人員努力的工作、導演整夜整夜的討論劇本、小演員們剪掉長髮時的傷心哭泣、巨大的戰場和氣勢恢宏的教堂從無到有。每一個鏡頭十幾二十次的重複,所有這些背後的點點滴滴均因爲真實、因爲執着,所以美麗。於是,過程相比結果本身,更甚於深刻與動容,於我來講,這份背後的真實才是真正的“秦淮美景”。

愛國電影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通用範文

昨晚,我看了中國投入最大的電影——《金陵十三釵》。 電影的三個主人公:美國人John、李軍官、風塵女子玉墨。John是個大英雄,救了十二個女學生;李軍官寧死不屈,死前殺了一羣日本人;玉墨也可說是救了十二個女學生,因爲她帶頭讓自己頂替女學生,參加日軍宴會。

在1937年,發生了南京大,有十四女學生和十四個風塵女子幸運躲進了教堂,而教堂正好有個美國人,按道理日本人是不殺美國人的,所以這裏比安全區還安全。雖然這裏安全,但難免日本人也會闖進來,檢查有沒有中人,就在十四個女學生受到危害時,李軍官出手營救,用智力殺死了一些日本人,最後和一羣日本人同歸於盡,總共殺敵五門十個,真是令人致敬,真是我們民族的大英雄。結果兩個女學生還是不幸被日軍死,後來日軍長谷川軍官來保證,不殺女學生,其實只是表面上好,實際不想讓教堂的人出去,讓女學生去日本人的宴會。當時女學生爲保持自己清白一致準備跳樓,而十二個風塵女子爲了報恩,當時玉墨主動提出讓自己扮成女學生,到時再殺些日本軍官,其他風塵女子也不畏死亡,但人少了一個,神父的養子也讓自己的男扮女裝,這樣女學生就不想跳樓了,John也趁這時間帶頭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

這些人都有不畏犧牲的精神。雖然他們不是軍人,但也有犧牲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這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身邊也曾發現這樣的精神。有一天,老師說每小組都要派代表上臺展示手抄報。而我們小組沒人選,卻有一個手抄報做得很好,但不會解說。我們的小組長是語文的尖子,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我們的目光全投向了她的臉上,她也明白我們的用意,似乎在做準備。我們不容爭辯的目光使她堅毅地說:“行!”她關鍵時刻的勇敢精神使我終生難忘。

這部電影使我明白犧牲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坐享其成,如果你願意壯烈犧牲,那你的靈魂將永久刻在別人的腦海中,那麼生命也將是永遠存在的。

關於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範文合集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教堂里人性的溫暖關懷與教堂外橫屍遍野殘壁斷桓的對比,對於國難,和國難下如你如我的普通人是怎樣地在生存,非常值得探討,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電影《金陵十三釵》 觀後感 範文合集,以供參考。

關於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範文

2011年12月24日平安夜,當一部部電影名字出現在影城大屏幕前供觀影者選擇時,我們選擇了看《金陵十三釵》,一開始並沒有對這部劇抱有任何的幻想,純粹就是打發時間,同時很久沒看電影了,也是想看,不過,看完之後我可以說不虛此行,當然每個人看完之後的感覺不一樣,我也只是闡述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而已。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是老某子近幾年來拍的最好的一部,也是最值得人們去電影院花錢觀看的一部。

故事的背景是1937年日本佔領的南京城,滿目蒼夷,到處都是屍體,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到處都充滿了頹廢到處都充滿了無情的殺戮和罪惡,那時候的南京城陷入的是怎樣的境地,死城,地獄之城,無助的哭喊,奔跑,身後那窮兇極惡的鬼子們的咆哮叫囂。

而故事從一個名爲孟書娟的女孩的視覺中講述她所見過的親歷過的戰爭年代,李教官帶着所剩無幾的戰友爲了幫助教會的女學生們逃回教堂而血戰到底,那時候中國的武器非常落後,對付日本的坦克幾乎是沒有應對的方法的,所以只能靠戰士們的血肉之軀,前仆後繼的用自己的身體做盾牌,只爲了最後的戰士能夠儘可能的靠近坦克,戰士們一個個的倒下,當爆炸聲響起時,相信每一個看了這樣場景的觀衆都會爲這樣的場面給震撼住,不由自主的會升騰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悲憫和悲壯來。

一座已經破敗的教堂,同時匯聚了三路人馬,第一批是教會的學生陳喬治孟書娟爲首的十幾個孩子,而第二批是一個叫約翰的美國人,他來教堂的目的純粹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而第三路人馬就是那些秦淮河的十四位妓女們,這三路人爲了各自所需而逃到了這座看似平靜的教堂內。李教官不屬於這三路人,他身爲中人只是在捍衛他軍人的職責,他保護不了那麼多人,也做不了什麼事,他闖入教堂的目的只是將處於垂死邊緣的孩子浦生能夠在走完人生路之前是在溫暖的地方度過,僅此而已,鐵骨錚錚的男兒當走到虛掩的大門前聽着孩子們的禱告時淚不由自主的落下,這是他第二次,第一次是親眼看着自己的戰友們當人肉盾牌去摧毀坦克,看着那麼多同胞慘死在鬼子的鐵蹄下,看着自己的戰友英勇就義的壯舉,一個男人,一個軍人他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落淚,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這真的是極度的難過了吧。他整晚只是在教堂對面書店的廢墟中度過的,當第二天見到那些畜生魔鬼闖進教堂要侮辱那些女孩子時,他開射擊引出鬼子,他用他的智慧和敵人周旋,但是他只是一個人而已,面對窮兇極惡的鬼子兵的林彈雨時,他最後的結局終究逃不開死亡,那已經將他炸的血肉模糊,當鬼子兵走到樓頂時見到奄奄一息的李教官,他們全體向他開射擊,他掙扎的起身用最後一口氣跳下樓同時扯動炸藥和鬼子們同歸於盡。何其之悲壯,何其之英勇無畏,他爲了保護教堂的女孩子們不被侮辱而暴露自己,用自己最後的一口氣血拼到底,他是好樣的,他以及他那樣的軍人是真正的中人。

而約翰那個爲了錢而來到教堂的美國人,從一個不問世事的酒鬼,從一個吊兒郎當的洋人,當見到鬼子們要侮辱中國的女孩子,做出禽獸不如的事時,他能夠勇敢的站出來,阻止鬼子們的行徑,他雖然也害怕,但是在他身上可以見到一個人的光輝,也可以見到一個人的最真實的一面,他有自私的一面,但是同時也有同情弱者的一面,雖然他可以離開,但是爲了一個諾言,爲了一句承諾,爲了孩子們稱呼他的這一聲約翰神父,他選擇和孩子們在一起,即使他很渺小但是有他這樣的大人在,孩子們會覺得溫暖無比,更會覺得有依靠。約翰的光輝和偉大是循序漸進的,但是覺得他真實和可敬。

妓女們的出現是戲劇性的,也是整部灰暗電影中的一抹豔麗的色彩,即使國難當頭,她們要四處逃難,但是依然打扮的花枝招展,她們嘰嘰喳喳的站在教堂前敲門要進教堂,只有那位叫玉墨的女人平靜的靠在牆邊,見陳喬治不讓她們進去索性將箱子透過圍牆扔了進去,乾脆而入,衆妓女全部效仿,她們一進教堂便霸佔了地下室,依舊打扮,打麻將,沉浸自己的世界裏,似乎外面的兵荒馬亂,似乎外面的殺戮和血腥與她們這幫女人真的毫無關係一般。

玉墨看的出那個叫約翰的洋人也許真的會有辦法帶她們逃出南京,一口流利的英語是人們所意外的,總是認爲落入風塵的女子又怎麼會如此呢,但是她不同,她真的很不同,她有自己的高傲也有自己的矜持,她雖處風塵,但是骨子裏的倔強仍在,只是生活的無奈摧毀了很多,唯一保持不變的也許就是她內心僅存的一點點可憐的自尊吧。她懇請約翰幫她們,然而一開始的約翰只是個令人生厭的酒鬼,玉墨懇請未果對酒鬼的約翰也是厭惡至極,然而通過約翰能夠勇敢的站出來爲孩子們解圍幫助孩子們,去城內尋找豆蔻等人她漸漸的對約翰轉變了看法,有的只是內心升騰的好感。

當孩子們希望能夠在教會的保護下平安無事的時候,那幫鬼子們卻並不想放過她們,長谷川大佐在聽了孩子們的歌聲後盡然讓孩子們參加第二天的慶功宴,從一開始進入教堂內的`真摯,以及坐在琴前親自彈唱的一曲思鄉曲,我會誤以爲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日本人,但是我的想法錯了,可笑的幻想而已,他終究只是個鬼子,他命令孩子們去慶功宴唱歌,他是那樣的無情和決然,約翰的懇請和指責,對他來說只是一句奉命行事,那幫日本人自己沒有親人嗎?他們沒有女兒嗎?他們何其忍心?又何其之殘忍呢?就爲了一句所謂的效忠,就爲了所謂的軍令,他們可以泯滅人性,他們可以當儈子手,他們都是畜生,甚至是畜生不如。

書娟爲了不讓鬼子們糟蹋自己,她帶領十幾個孩子走到最高的地方準備跳下去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玉墨爲了救她們不惜想出了讓她們代替女孩子們去赴宴的想法,孩子們半信半疑,但是看着那些風塵女子的堅決她們動容了,將自己嶄新的衣袍拿出來給她們穿,甚至稱呼她們一聲姐姐,也許擱在平靜的日子,讓孩子們和風塵之人心貼心的在一起那真的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因爲國難當頭,更爲了保全女孩子們,風塵女子此時體現出來的大義怎麼()不令人動容呢。她們最後唱了一曲《秦淮景》悠揚的絃樂,伴隨着風塵女子們的動作演唱回蕩在教堂之內,她們的行爲如何解釋呢?或許可以用玉墨說的話“都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誰說妓女不知榮辱,她們就要改變世人對她們的看法,她們也要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來。”於是她們剪短了頭髮,穿着學生們的衣袍上車赴宴。誰都知道她們最後的結局,但是她們的大義凌然令人敬佩更令人覺得商女也知亡國恨啊。

然而到後來鬼子點的人數是十三個,而十二位頂替的風塵女子還少一個,於是陳喬治這個男孩子勇敢的站了出來,他懇請約翰爲他化妝打扮成女孩子的模樣,混入人羣中跟着去,原本約翰是拒絕的,但是陳喬治卻無比的堅定,其實他也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而已,但是他爲了能夠給約翰帶女孩子離開,他寧願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因此他成爲“十三釵”。他只是個孩子,內心卻異常的成熟內斂,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和重擔,爲了他人而寧願放棄自己,他的死卻換來了那些孩子們的生,因此他也是偉大的。

當最後約翰急速帶着女孩子們離開拿着來之不易的通關文牒的時候,他一路狂奔,飛速的開車,他不想辜負任何人,他會帶着女孩子們安全離開,這也是他的使命,夕陽下他淚也止不住的流下。

整部電影是南京話,英語爲主,同時也有普通話,上海話和日語。當然這是和當時的背景有關,會令人有認同感。這種地方語言融入的方式是不錯的。特殊年代,特殊背景。

故事結束,書娟也講述完畢,電影也結束了,但是已經哽咽,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爲之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是的,震撼,感動,憤怒,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當時的感覺,只能說,這部電影是老某子的代表作是一部好電影,沒有看過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就是:商女也知亡國恨,酒鬼約翰也有爆發的時候,玉墨是個奇女子,中人是好樣的,但是武器實在是太陳舊,鬼子真不是個東西。雖然在戰爭年代漢奸走狗不在少數,但是相信只要有人不願做亡國奴,只要國人還有點良知和血性,中國亡不了,而同時我們只有發奮圖強只有更好纔不會讓歷史重演,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關於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範文

看《金陵十三釵》時,不僅心情沉重,而神經高度緊張,爲那些弱女子含恨斃命流淚之餘,胸中充滿了仇恨,咬牙切齒的恨!

看到了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的南京;看到同胞們慘死在日寇屠刀下;看到無辜的婦女被糟蹋;看到無家可歸的孤兒,心如刀絞。

可想,那個年代慘遭不幸的又何止南京一座城市?

影片中戰爭殘酷鏡頭和鮮活的生命歷歷在目·······

英勇無畏的李教官,用血肉之軀譜寫着對祖國人民的大愛。搶救奄奄一息的蒲生,用智慧狙擊日寇,給女學生逃生贏得了機會,戰鬥到最後,獻出寶貴的生命。

會英語的墨玉與十二個淪落風塵的秦淮河妓女,從人性缺失的見死不救,到毅然收養照顧蒲生,最後替代女學生赴慶功宴的幾個情節,讓人性光輝得以展現。

以書娟爲首,未經歷過苦難的女學生,單純可愛憎分明。當得知赴日軍慶功宴的後果時,大家集體跳樓,這種不可辱的精神讓人感動。

業餘神父約翰,原本是唯利是圖的美國人,在日本鬼子的'獸*面前喚起良知。爲了愛,奮不顧身的去找香蘭和豆蔻,途中遇友有機會逃離,但他選擇留在教堂。爲了解救女學生,千方百計的修卡車,把生死置之度外,讓人性光輝得以昇華。

當漢奸的父親,爲了救出女兒和學生們,盡一份有人性的父愛之心,最後還是被自己主子斃了。告誡人們,這就是當漢奸賣的應得下場。

傷痕累累的小蒲生,激起豆蔻像親弟弟一樣的精心照顧,臨死時還掛念着家裏的麥子,被痛苦折磨的情景令人心酸,看到豆蔻臨死時流淌在發間不知是血是淚時,含淚的恨在心中燃燒。

男扮女裝的小男孩喬治,代替女學生赴會,深知此去無回,可毫不畏懼。可想結果,無辜的孩子成爲戰爭的犧牲品。

最後日寇的車開走了,帶走的,不是一羣淪落風塵的女子和一個女扮男裝的男孩,而是人性昇華的靈魂。

看完後,心裏想的最多的就是:要和平,不要戰爭!我們的祖國要強盛,我們的民族要團結!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警醒民心,激勵長志,不忘歷史傷痛的好電影!

關於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範文

昨天看了《金陵十三釵》,感想很多,心中的愛國情節又激發起來,日本能發展到今天也是喝着我們的血餵飽它們的,到今天它們也不正視這段歷史,不是說自己多麼愛國,只是也應該學習一下韓國人。

想一想現在活到現在已年逾古夕的辛存者,哪種心中的傷痛,巨大的傷害,日本卻不能做出賠償,特別是。她們能活到今天已實屬不易,但很多人的生活卻很窘迫,不願回顧原來的一切,一些人因爲說出實情後遭受的異樣眼光,有些勇敢的人站出來,組成團體要日本賠償卻以失敗而告終。雖然每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不同,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歷史已離我們遠去,好像覺得跟我沒什麼相關,但是我在想,當我以後再買日本產品的時候我要想一想,我不想多花這個錢,讓這個野心勃勃的民族再有鹹魚翻身的機會。它們從來就沒承認過自己的罪行。反正我要想一想,多支持國貨!

這次本來帶了板磚,因爲謀子前面拍的幾部戲都不理想,看來這回是迴歸了,我眼淚沒流多少,心在流血,今天還在難受。上次想起918的時候響警報,居然有個賣衣服小妹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告訴她是918,她說918是什麼,我無語!所以歷史要經常敲敲警鐘才行。

作文觀後感800字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昨日一個人跑去看《金陵十三釵》,看的是上午場,正因時刻原因電影開場前10分鐘進場,居然就我一個人,當然之後陸陸續續又來了一些觀衆,全場觀衆也但是10人。看來以後工作日上午看電影是不錯的選取,票價只有一半且人少,整場看下來一向都很安靜。

張藝謀是一位善於運用色彩的導演,他的電影有個特點,色彩鮮豔,捨得砸錢,還有就是商業運作都很成功。

就這部電影而言,我覺得是值得走進電影院看的。故事的背景是南京大,可能與小說不一樣的是整個電影發生的時刻是從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南京城開始,一向到17日日軍舉行盛大入城式。與其它同類電影不一樣的是,這部電影關注的只是幾個小人物,天主教堂的女學生和青樓女子。作爲觀衆的我會很關心每一個人物,正因坐在電影院裏有跟她們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那不再只是死亡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完美生命被殘酷戕害繼而隕落的故事。在教堂之內,妓女們還是會調情,說笑話,喝紅酒,講自己的身世,我會覺得跟她們很接近的感覺,因此當鏡頭拍到教堂以外的場景,我會有想逃走的衝動,如果是在家裏看,估計我要停下來休息一下,讓自己的情緒稍微平復一下再之後看吧。無論如何,在電影院裏跟着電影緊湊的節奏,更能好好地欣賞它,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音效都是傑作。

有一個個性讓我感動的地方:佟大爲扮演的李教官把傷得奄奄一息的娃娃兵送到教堂裏,拜託妓女們照顧讓他在溫暖中走過最後的時刻,臨走,他看到那些女學生在一個房間裏唱聖歌,當音樂聲響起,李教官留下的眼淚,讓人想到戰火硝煙瀰漫的世間,也許想要獲得心靈的平靜是一種奢求。那些如花朵一般的完美生命是李教官他們整隊弟兄的性命換來的,就更顯得珍重無比。

女主角的旗袍和化妝都是藝術,這部電影的製作團隊是多國部隊,都是行業精英。我最喜愛女主角的鏡頭是她最後上卡車時候那莞爾一笑,有鉛華洗淨,真我畢現的感覺,太美了!

還是很感謝導演,沒有把暴行拍得太嚇人。豆蔻被輪姦那場戲只拍了背影跟臉部特寫,這場戲很重要,讓人聯想到那些淪落風塵的女性最後的悲慘命運,也正因如此,她們捨己救人的行爲也就更加可貴。因此個人覺得整部電影顯示的是在人類最醜陋暴行的背景下,生命依然是如此完美。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1

《金陵十三釵》講述了一個黑暗的年代,一座破碎的城市,一份被點燃又狠狠碾滅的希望。影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以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爲背景,真實的再現了南京城的淪陷,六朝古都覆滅,滿地橫屍。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該劇並沒有側重表達軍隊官兵如何不顧生死,保家衛國。在那個年代,女性註定是弱勢,註定要備受欺辱。在日軍屠光全城時,南京城中僅剩的一支殘存軍隊,拼死護住了教堂的女學生,破敗的教堂成了女學生唯一的庇護所。

那時兵荒馬亂,強行進入教堂尋求庇護那羣風塵女子,和女學生之間的相處是怎麼都不會和諧的。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裏。她們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產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女學生單純,善良,她們不諳世事,但卻不幸地見證了南京城的淪陷,在快樂安寧的日子裏經歷了不爲人知的殘酷現實。風塵女子,成熟,妖豔。霸佔了女學生的地窖。人心惶惶,她們卻依舊在地窖中鶯歌燕舞。在世人眼中她們粗俗,低賤。與高貴矜持的女學生,簡直是雲泥之別。

暫時的寧靜被打破。誰都清楚,那場名爲慶功會是一條通向陰沉黑暗的不歸路。當初教堂頂樓那句“姐姐們替你們說去”,只是挽留女學生不做傻事的藉口。但回到地窖後氣氛卻並不輕鬆。“窯姐”玉墨的提議有人反駁,但最終這羣女人的善良打敗了恐懼。“我媽就想讓我成個女學生嘞!”剪了學生頭,換上樸素的學生服。濃妝豔抹實在是無奈之舉。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讓自己的女兒成爲高雅,有學問的女學生。那身學生服上身,女人們像個小女孩般雀躍不停,悲涼又苦澀…那首最後的《秦淮景》透着多少心酸與恐懼呢?

電影結尾只講述約翰含淚載着女學生逃離南京,並未交代女人們的下場。但誰都心知肚明,當她們代替女學生踏上日本軍車的那一剎那,前方等待它她們的是死亡都無法比擬的恐怖。

魯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污穢渾濁的外表下是一顆乾淨純善的心。她們手無縛雞之力,卻真正可稱勇士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2

李安的《臥虎藏龍》給中國的導演們挖了個坑,都以爲以西方的視角去展現中國故事更容易得到認同,更容易得獎,爭先恐後往裏跳,其結果是中國外國都不買賬,一個個死得好慘。

一部好的電影絕不只是讓人哭了笑了那麼簡單,還要有比情緒宣泄更深刻的內涵,能喚起觀衆的價值判斷,運用自己的經驗與電影中的人物進行反思和對比。廣義地講,觀衆們的每一次觀影體驗,所得到的結果其實與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人物無關,只是進行了一次形而上的價值判斷,任何人在觀後都會很直觀簡潔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或好或壞。

當然,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民族信仰也許會影響某一個人對某一部電影的具體評判,但並不會影響到總體,因爲全人類有着一個共同的標準,即普世價值的衡量。自推翻巴列維國王之後,伊朗變成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教合一在文化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意識形態的嚴格控制,但即便是這樣,伊朗的導演們也還是能拍出一些得到全世界認同的電影來,比如說《白氣球》《小鞋子》之類,原因無它,就是展示了人性,用電影講述了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我曾說過,自《秋菊打官司》之後,張導演似乎越來越不會講故事了。當時有幾個張的同學在場,都說他要是不會講故事,中國誰還會講故事?張、陳是導演中的老大,而他們的同學在影視界也是個個如日中天,自然聽不進這樣的批評。

我所說的“講故事”,其實就是基本功,就是素材的取捨和切入的角度,在技術上與剪輯相關,在創作上與主觀意識相關。張導演在畫面營造上堪稱大師,但是“講故事”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弱項。在這方面,日本的黑澤明是個高手,他能把一個事件的臺前幕後用鏡頭交待得條理分明。

觀看《金陵十三釵》,張氏風格一以貫之,營造畫面不惜工本,戰爭炮火渲染得像焰火晚會。尤其是十三釵們身上那曲線畢露精緻華美的旗袍,對男性觀衆是一種曖昧的暗示,跳脫於殘酷故事背景之外,不能不說是氣氛渲染的敗筆。再對比斯皮爾伯格對《辛德勒名單》的黑白處理,以及那個小女孩紅衣的出現對觀衆感官與心靈的衝擊,高下立判。

對於貝爾這個演員,說不上喜歡或不喜歡。他所飾演的那個人物,比起小說,因電影的形式所限被壓縮了不少,顯得不夠豐滿。他的表演,總體上中規中矩,但給我的感覺還有些遊離於中國演員之外,或許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相比於《三》那樣的庸俗電影,張導演的這部《金陵十三釵》有了明顯的變化,有評論稱是“迴歸了水準”。但是在藝術上,至少在藝術觀念上,張導演還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突破。文藝作品,說到底都是製作者自身素養的客觀反映,大作品需要懷和大人格,需要更高的人文視點和人文關照。題材可以討巧,技術也可以討巧,但也只限於一時一事,不可能獲得永恆。

寫到這裏,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近三十年來,中國有幾部好電影?細想了一下,我認爲有三部。一部是張導演的《紅高粱》,儘管不乏粗糙,但拍得蕩氣迴腸,充滿了象徵意義;再就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細膩深刻地詮釋了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能引起觀衆對歷史的認知與反思;第三部是謝晉導演的《芙蓉鎮》,哀而不頹,歌頌人性,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

至於這部電影能不能獲得奧斯卡,實話實說,真有點玄。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3

妓女也不一定就是壞人,白種人也不一定就是壞人,最後正是他們救了十二位女學生。

戰爭年代是非常殘酷的,可能能活到戰爭結束就是最大的勝利了。活着就是勝利。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當我從平江醫院轉到附二醫院的時候,路上我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當時多麼地美好,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生,一切那麼地美好,感覺是一個新的世界,實際上真的是的,這個世界沒有我世界是正常運轉的,所以我又能參與這個世界,應該心懷感激。世界沒有說離開了誰不能過,科比都走了。

倪妮是第一次拍電影,就拍個女主角,氣質很好,身材也很好,其實人喜歡身材好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喜歡他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保持身材,我也要做到自律,我的下腹部需要減,我要研究研究下腹部減脂的.鍛鍊,把下腹部的脂肪好好減一減,我的身材也就完美了。

人還是要多學一門語言,英語我沒事可以學學單詞,這個以後真的是可以用到的,而是學習並不影響我的業績,不學習可能也刷抖音了。

一個好的電影離不開一個好的故事,很多小說家提供了很多好的故事,導演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故事從書本上到熒幕上。導演也需要讀很多書,選出好的故事,然後找贊助找演員把電影拍好。導演需要非常大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無限大,想象力不設限。我的想象力也是,不要束縛了自己的想象力。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4

戰爭是醜惡的,生活中原本色彩豔麗、光彩奪目的東西到了戰爭年代都會黯然失色。戰爭是殘酷的,人類最寶貴的生命到了戰場上也可能只是一顆子彈的價值。熱血、尊嚴、勇敢,當然還有恐懼、淒厲、膽怯,再複雜的情感在那樣極端的環境中都會被放大,哪怕是再矜持的人都藏不住對於殘酷的惶恐。

整部電影的基調是沉重的,觀影時的深呼吸成爲我自己的主旋律。看到教導隊員用血肉之軀與坦克相抗衡,看到隊長用生命保護了女學生,讓我體會到了,這不是比賽勝利時的狂喜、更不是日進斗金時的快感,它可能是廢寢忘食完成工作時的推動力、也可能是跑馬拉松時自己的呼吸聲。總之它可能是一種很熟悉但很遙遠、想抓住卻又悄悄溜走的複雜情感。

交通的無奈被幾句簡單的臺詞演繹的淋漓盡致:“在這樣的年代裏,保衛不了國家、保護不了南京、我爲自己的女兒考慮有什麼錯?”,想當慈父,卻成爲女兒痛恨的漢奸。想保護女學生,卻連自己的性命都沒有保住。他被日本人擊斃的瞬間,我感嘆這樣一個會三國語言的,在戰爭年代的性命猶如草芥,可悲、可嘆。

大鬍子美國人一直在做選擇。初到教堂時,他看似選擇了金錢,其實是爲工作;在酒醉過後,他選擇了站出來保護女學生;在朋友出逃時,他選擇留下;正是這一次次選擇讓他成爲了英雄,正像玉墨說的,他是一個鬍子邋遢、爛醉如泥的英雄。活得長久雖然是主流的想法,但是如何有意義纔是難題。

誰說XX無情,電影中的這十三位紅塵女子各個有情有義,可以爲了小戰士冒死取琴絃,只是爲了能趕在他臨死前爲他彈上一首秦淮曲。爲了掩護姐妹逃走,已經中彈了還死抱住日本人的腿。最後說出了感天動地那句:要殺要剮有姐姐們擋着呢!這種愛早已超出普通的情懷,非但有情有義,而且至誠至真!

整部電影對於人物性格的刻畫非常生動傳神,就連日本長官的無奈也進行了深入剖析。結尾沒有描述十三釵勇鬥日本魔鬼的情景,給我們留下的只是她們美麗的身影。影片對於細節也非常考究,戰場的紛亂感就像身臨其境般,觀影完畢後讓人感觸頗深,非常值得觀看!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5

說實話,如果不是組織的話我是不願看這部電影的。害怕會太悲壯而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電影開場才十分鐘我就已經眼眶溼潤了。其實我很害怕寫這次的觀後感,我怕我的文學功底無法將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更無法將電影中各種偉大的人物表現出來。

《金陵十三釵》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不得不說是張藝謀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淚下的經典戰爭史詩電影。電影是以一位女學生的回憶爲線索,講述了期間在一個發生的慘事。影片一開始是一段南京話的旁白,一時讓人重回了現場。接着是中隊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戰,坦白說,在“神”在大樓裏和子同歸於盡的時候,我哭了。最後約翰和女學生的出現,然後逃進天主避難,接着是14個女子的進入,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壓抑的氣息。

在天主裏,女學生單純、善良、,她們不諳,但卻不幸地了南京的淪陷,在本該快樂飛翔的日子裏經歷了許多不爲人知的現實。在天主裏,風塵女子、放蕩、妖豔,她們出於無奈,卻不得不以的角度讓自己的這場災難中倖免於難,然而最後她們還是選擇了她們。在天主裏,喬治善良、、責任,他甘於奉獻,時刻着和女學生們,這是他對老神父的承諾,最後獻出了自己。約翰,我更願意叫他神父,帥氣、友好、善良,他不畏,在異國他鄉他願意用性命來女學生。

電影的結局是悲哀的,儘管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釵的命運卻映那個時期整個南京底層的女人的命運。她們遭受,被人唾棄,每天如行屍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她們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們一樣需要關切,她們同樣懂得珍惜。儘管她們曾和女學生鬥嘴、吵架,但在危頭她們卻願意代替女學生前往日軍的慶功宴,儘管她們知道前方等待她們的會是什麼,她們仍然義無反顧。是這羣眼中的“窯姐”用生命告訴“商女亦知恨”,是她們用鮮血在姑蘇城畔譜寫了《秦淮景》這首壯麗樂章。

看完整部電影,我爲很多場景所。其實看到一半時我曾想放棄觀看,因爲太,太。但是我想到當年期間人們就是經歷這些痛苦存活下來的,想到她們都如此堅強,我更加應該正視歷史,銘記歷史,不讓悲慘再次發生。

《金陵十三釵》之觀後感 篇6

看了金陵十三釵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壯、憤怒、特憋屈!看完後,我太氣憤了,真實的反應了戰爭背後的罪惡!

猶記那句:“小妹妹你把錢收好姐姐還要拿這錢贖身呢”我便淚流滿面,“好好替姐姐活下去”我永遠忘不了這14個女人拎着包風情萬種的走進教堂的場景有一句話真的好“現在的我們沒有資格替那些受害者原諒當時的侵略者”

銘記國恥,吾輩自強!我們很幸運沒有生長在那個年代,享受的都是先烈用血打下來的江山,哪有什麼資格抱怨這個那個,珍惜生活,珍惜當下。

這也讓我想起了以前。我是一個動漫愛好者,衆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動漫大國,小時候我就接觸到了日本動漫,並且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而我的爸爸,在看到我看日本動漫的時候總會說我幾句“這有什麼好看的嘛?”那會兒我只當他老了,不懂我們小孩子的樂趣,雖然之後我爸爸也會和我說南京大時日本有多麼討厭,但那會兒我還什麼都不懂,也沒了解過關於日本人的那些罪行,只知道是敵國。不過後來慢慢長大了,也慢慢的瞭解到了日本殘酷的作爲,也十分痛恨日本,也理解了爲什麼爸爸在我看動漫時會嘆氣,雖說有句話是“現在的日本和那時候不一樣了,日本後輩的人也是無辜的”但我們也確實沒資格代替死難的中國先輩原諒日本。

我感覺到戰爭的殘酷、無情、卑微、無奈、無助,戰爭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就女人和小孩。她們是最沒有能力反抗的羣體,也是最無助的,特別是那個女主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特別震撼,爲了孩子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希望永遠沒有戰爭。

一個民族,躺在地上,做着最卑微的抵抗,爲的只是保護那一點點希望。這希望不僅是那些女學生,那些已經死去的士兵,即將死去的女人和即將死去的男人,他們本應都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我們不配評價那些死去的人們,因爲我們、父輩、或者祖父輩都只是他們眼中需要他們去死才能保護的孩子。電影裏死去的人把希望留給了女學生,現實中三十萬白骨把希望留給了我們。

這電影不是爲了讓我們延續仇恨,也不是讓我們去原諒,更不是讓我們去討論劇中人誰應死該活。仇恨的確不應當被延續,我們也沒資格說原諒,因爲所有的人都應該幸福的生活。

過去不可改變,更不能被遺忘。銘記過去,珍惜現在,警示未來。我想就是這電影最大的意義。

金陵十三釵英文影評

It's a tearful experience. So 1937 was such a terror in that Eastern city, the capital of the Asian country. Lives were being destroyed and bodies piled high everywhere. People were in hiding from the Japanese soldiers and here were two groups of people, a group of school girls and a group of prostitutes, vying for a safe hiding place, when they were found by the Japanese invaders, it's death that awaits them.

One wonders why they had to do this? Why? --because there was a war! Then why did Japan start the war? For what? This film made me think. It's obvious starting war is a shortcut to the destruction of humanit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denying there were 300,000 people killed ring the Nanking massacre (well , they are not alone, similarly there are also those of holocaust denial). With that as a contemporary reality, it is a right thing to do to be reminded of this event with movies like this one, the Flowers of War, so that we could do all we can to prevent another war from coming.

參考資料:IMDB

想向大家求幾篇西方媒體對《金陵十三釵》的影評,一定要英文的哦,先謝謝了

《金陵十三釵》的英文影評3篇:

1. Zhang Yimou has crafted a beautifully shot and compelling story set inside horrific events. About all I knew of this movie was it was set in 1937 China and starred Christian Bale. Not knowing much allowed me to be completely open to the journey of the characters. This is an emotionally powerful story about people caught in circumstances for which there seems no hope of survival. The Japanese soldiers are shown as barbaric, but we do meet an officer who attempts to remain honorable though he must do his ty to his superiors. The violence in the movie is brutal, but not graphic or gratuitous. The choices and sacrifices made by the characters never seemed contrived. The arc of Christian Bale's character may seem 'predictable', but it is never false or 'convenient' to the story. All actors are excellent. Because they're foreign to me I had no idea who they are or their other work. At the screening I attended we were introced to Ni Ni, who said this was her first film. She is both beautiful and compelling. I wish her a long career. Yimou, through his daughter, told us about his journey to make this movie - based on a novel, based on real events. He has told an amazing story that will stay with me for a long time.

2. Zhang Yimou attempting Hollywood style movie inspired by a novel 13 flowers of Nanjing based on true events, with massive budget with over 100 mn , multiple casts from different country, and nominated for 2011 Oscar nominated film among foreign language films, all the works justifies 2 and half hours film… An American born mortician john miller (acted by Christian bale), upon arrival in Nanjing for a burial of a priest, finds himself caught between bunch of orphan students, encroached prostitutes of qin hu river (the 13 flowers) in church trying to escape Nanjing and from the bloody brutal of Japanese army. John who is at times happy go lucky, just loves to drink , drink, drink… and at times shady trying to loot the money from the church, now has a new job as a priest to protect everyone in the house of Lord, from brutalities of Japanese against humanity . The drama starts with these, has all the emotions packed… A great deal of humanity exhibited by Chinese and John …. A Chinese soldier loses his battalion and himself for the students/flowers …A Chinese father becomes traitor to save his only daughter, bunch of prostitutes trying to save the students, A Chinese boy George enacting as a prostitute… And john plays a formidable role as a priest to protect the children, giving up his last chance to escape, and his newly found love…humanity rages a war with the mighty armed and brutal minded Japanese, the movie puts Japanese to shame, something Japanese needs to regret for their brutalities of their fore fathers. Each part of this packed with emotions… tears sheds on humanity and in justice to humanity … watch , cry and be proud. After the movie one could walk with hatred , I for one proud of Chinese , for exhibiting their humanity, Zhongu jiayau… it is said who wants to understand the Nanking massacre should watch "City of Life and Death," directed by Lu Chuan, and the documentary "Nanking".

3. A visually stunning war epic from Chinese director Yimou Zhang, this film tackles the infamous rape of Nanking by the Japanese in 1937. Christian Bale is a mortician who arrives in the besieged city at the height of the battle; his mission is to bury the newly deceased Father Ingleman. He ends up taking shelter in a Catholic Church, which is a neutral zone ring the war. A group of schoolgirls is already living there.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several prostitutes arrive at the church to hide from the rampaging soldiers.

Bale is great in the lead, as always, as commanding a presence as any actor working today and his female counterpart, newcomer Ni Ni, is someone to watch out for, she is beautiful and has a star quality that is undeniable. Although it runs well over two hours, I never lost interest and I really cared about what happened to the victims of this sad part of history. The Flowers of War will reach into your heart and soul and stay with you long after the credits roll.

參考資料:IMDB

最近終於去看了《金陵十三釵》,感觸頗深,不知是否有幸和大家分享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在網上吵的沸沸揚揚,褒貶不一,各種意見,莫衷一是。正方的意見是老謀子電影拍得細膩真誠,內涵深厚,人物刻畫豐滿,人性的善良與真誠,戰爭的殘酷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反方意思是揭開民族的傷疤,讓幾個妓女在這裏丟人現眼,趣味低級,有辱國體等。

萌豬支持的正方意見,我不因某個職業而歧視某個人,只要不違道德,不害人,正常賺錢養家的行爲應都得到尊重,哪怕是秦淮河邊討生的女子。人性崇高與卑微並不因職業成正比,誰能知道那麼些光輝形象背後的呢,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的蠅營狗苟。現今的中國社會就是多了這麼些無恥之徒而變得浮華和冷漠,而世風日下。

影片開頭就是南京城的斷壁坍垣,子彈的橫飛,國人的驚慌失措。戰爭從來不是美的,並不像某些文學作品中那麼唯美,只有血肉翻飛,滿目蒼痍,只有正義與的碰撞,真正受傷害的是那些無辜的百姓。雖然二戰中,中國受到了嚴重的民族創傷,可我並不覺得中人是一羣軟弱之師,關鍵的是誰在指揮他們,南京淪陷,幾十萬人的死亡,唐生智罪無可恕,把他斃十回也不爲過,只是沒有想到,他能善終,蔣是仁慈的,這也正是他倉皇抵臺的原因之一,當然這與影片所展現的故事無關了。影片裏面的教導隊在李教官的帶領下,英勇奮戰,不惜以弱軀對鋼鐵與子彈,戰到最後一人,還與團團圍上來的日本兵同歸於盡。這是一羣值得尊重的熱血軍人,口對外侮而不是對內的悲壯軍人。

約翰是一個殯葬師,來南京投機,主要是想賺點錢,沒有想到日本人打進城,無法逃出去,陰差陽錯的和兩個學生一起來到了教堂,一羣在秦淮河賣笑的女子也相繼而來,教堂裏還有一羣年青的中國學生,這些都是一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羣,因戰爭聚在教堂,期望得到庇護。

約翰本來無意長久呆在教堂,因爲墨玉她們的到來,還因日本兵的獸行,他終於勇敢的站出來,充當神父,保護這些因家園淪陷而陷入困境的女子。一羣青澀稚氣的學生,一羣賣笑女子,註定會產生糾葛,產生紛爭,生活的環境不同,造成兩個不一樣的世界,對年青學生來說,這羣賣笑女子是卑賤的娼妓,所以處處歧視她們,連洗澡的地方不許她們進,害怕這裏被玷污。而這羣賣笑女子生存適應能力極強,可能是她們見慣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吧,反而頗爲樂觀。麻將桌一擺,自娛自樂,把這裏當秦淮河一樣。

外敵的緊讓她們認識了對方,並且容忍對方,接受對方,從書娟她們在日本兵的追趕下,爲了不暴露地窖裏的墨玉她們,寧願跑上樓去,另找地方躲藏,我就看出,她們是善良的,情況危急時,人性本善的一面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在李教官的幫助下,這些可憐的學生暫時逃離了魔爪,後面來的日本軍人長谷川大佐的保證下,教堂裏的人保持了暫時的寧靜,沒有想到,他是有目的的,危機已慢慢來。

說到這裏,不得不說一下書娟的父親,一個可憐的中國人,爲了女兒,投身於日寇,還得不到女兒的諒解,我想他的內心是痛苦的吧,本來父女兩人都能逃離南京,只是因爲書娟放不下同學,而雙雙滯留南京,後面父親爲了救得女兒生命,不惜散盡家財,最後還被日本人殺掉,遺身於教堂邊,我想最後書娟肯定會理解並原諒父親的吧。

沒多久,會彈鋼琴,唱家鄉民謠的長谷川大佐露出了他的獠牙,原來他是要讓那羣女學生參加南京入侵儀式,註定要被日軍高層蹂躪的。約翰拒絕未果,大家都愁眉苦臉的時候,這羣青澀的小姑娘們卻表現出他們堅強的一面,爬上鐘樓準備集體跳樓自殺,也不要被日本人玷污,那一剎那,我被那些稚嬾堅毅的臉龐而感動,慷慨赴死,不甘受辱,其實我覺得這就是國人的精神,當年南宋崖山的集體投海,也曾讓我嘆息不已,只是那些是士大夫主導,而現在卻是一羣未成年的女學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才能如此,我把這歸根於一種文化的傳承與信仰,這種數千年來的民族精神存入血脈,代代不息。

而更讓我肅然起敬的是以玉墨爲主的賣笑女子的態度與付出,這纔是真正的民族脊樑,這得多麼大的付出啊,明知進入狼羣的危險,還義無反顧的替代這羣女生,生存機會渺茫,很可能無法全身而退,可是她們卻勇敢的選擇,去面對那些侵略者,這一刻,我很感動,甚至有些心酸,國家的恥辱最後都是底層的人們所承受,最後芳名永傳的卻是那些臺上的人。

這是一羣苦命的女子,如果不是因爲某種原因,沒有哪一位女子心甘情願留落風塵,中國自古到今的傳統理念對女子的要求是相夫教子,舉案齊眉,侍奉公婆,而不是拋頭露面,賣笑討生,做這一行,大部分的人註定無法回頭,只能得過且過,一步走到黑。但做這一行的,並不代表着她們就是無情無義之人,平時生活中,可能是看慣冷漠與調笑,因爲她們會很狡黠、淺薄,但在最後的危險之境,能做到這一步,那就是大德,真正的義與善。不關風月,不關人情,這是骨子裏流淌出來的氣概,這種最深層的民族精神,燦爛如花。在玉墨心中,自己已是不潔之人,再進一步又能如何,而那些年青的學生如果這樣,那就萬劫不覆了,她們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書娟她們,危險留給了自己,突然有些苦澀溢於心腔。

《金陵十三釵》好看嗎?求劇照和一篇好點的影評!

這麼來評價吧,如果這部片子不是張藝謀導演的,如果你沒看過之前的宣傳片之類的東西。那麼你花幾十塊錢坐在電影院裏去看《十三釵》,看到最後你也會跟我有一樣的感覺。看完後心裏說不出來的不舒服,很多中情感糾結在一起。其一,浪費了兩個小時;其二,人物的世界觀轉變的太快;其三,作爲賀歲片有那麼多讓人揪心的場面(不是傷心);其四;有打動人心的臺詞,有讓人傷感的離別場景,但是哭不出來就是不愛國嗎?;其五,不管你說我是不是也好,但我在電影的宣傳裏和電影本身裏,都看得出導演在用“性”來做噱頭!不要裝清高說你只看到了崇高的一面,這樣說的人很假很虛僞。電影裏面對於性的隱喻片段不少,不是我們帶有色眼鏡去看愛國主義電影,因爲你這本身就是用性來做幌子的僞愛國片!

總體評價,等網上有了沒事看看行。不用特意的去看,不要抱太多期待去看,最重要的是看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是張大導演拍的!

我還有補充說一下,我們花錢是去看電影,不是花錢爲國家募捐的!看完後可以說好也可以說不好,各有各的理由。難道打着愛過旗號拍片圈錢不說!就連導向也要控制嗎!!!

標籤:十三 金陵 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