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法寶

會計信息的質量關係到單位或企業的效益,其真實性與完整性,直接影響領導者的決策。本文通過對會計信息質量特性的分析,討論了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法寶

一、對會計信息質量特性的認識

信息產品與商品一樣具有質量特性。信息質量的特性可概括爲:相關性、可靠性、及時性、可比性、可核性。

1.相關性。指會計信息與用戶的需要和用途相關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應能幫助使用者在預測未來時可導致決策差別。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要求選用現行價值或資本化價值來計量。相反,從受託責任的角度看,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應爲最佳選擇。

2.可靠性。指確保信息能避免錯誤和偏差,並能如實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現象或狀況的質量特徵。一句話,就是要提供能反映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的信息,爲決策者未來決策提供信息依據。

3.及時性。指在會計信息失去有用性之前到達信息需求者手中。

4.可比性。同一會計信息在同領域的不同行業之間,或在同一企業的不同會計期間能進行比較,以反映企業在不同行業中的地位或發展水平。

5.可核性。指可能被校覈的有效性。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有一解釋:“可核性的財務會計信息是獨立的計量員用同量方法基本上重現的信息”。

二、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的因素

1.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侷限性。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都是會計覈算的基本規範,是就會計覈算原則、會計處理方法、會計信息被披露方法等做出的規定。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作爲會計覈算和報告的基本規範,其本身固有的侷限性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一是會計估計和專業判斷引起會計信息失真。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連接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橋樑。會計本身存在大量的估計和專業判斷,會計估計和會計判斷越接近實際,會計覈算和會計報告就越能反映會計主體的真實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會計覈算中的估計和判斷,使得會計信息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會計主體實際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現象。因此,會計估計與判斷的事項越多,主觀成分越大,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就越難保證。二是會計覈算方法的可選擇性引起會計信息失真。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規定了多種會計覈算方法。如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等。不同的會計覈算方法所反映的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不同,可選擇的方法越多,會計主體就越傾向於選擇對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利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會計信息失真。

2.企業產權主體的利益衝突因素。企業產權主體由政府、債權人、所有者等與企業相關的個體組成,不同的個體其經濟目的也不同。政府最關心稅收;債權人最關注其債權是否按時收回;所有者關心的是資產能否保值增值;經營者關心業績的增加是否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不同的行爲目標,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驅動,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利益衝突。經營者直接管理企業,對企業的經營運作負直接責任,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慮,經營者只會提供披露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這一點的信息量,即信息披露量滿足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要求。由於信息部對稱,所有者就不能對企業的業績、能力、前景等做出可靠的判斷,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去比較選擇衆多的經營者,因而所有者就可能參照企業業績來選擇經營者,這便產生了劣質會計信息驅逐優質會計信息的現象。

3.企業、單位的內在素質因素。一是單位負責人的會計法制和會計責任意識差。單位負責人作爲單位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在貫徹實施《會計法》中,應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即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負責。由於會計信息是對一個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它集中體現了一個單位的經營狀況和管理水平,因此,企業單位粉飾會計報表,編制虛假財務報告,做賬外賬,私設小金庫等行爲,多數與單位負責人的授意、指使有關。二是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及專業技術能力低。會計人員作爲會計信息的提供者,應對其提供的信息質量負責。會計信息的質量好壞與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有關。會計人員提供的信息要對國家、投資者和債權人負責,對外提供的信息可靠性必須要強。但由於會計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不能很好的進行會計覈算和會計監督,甚至有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淪喪,法制觀念淡薄,造成會計工作秩序混亂,錯賬假賬氾濫。三是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少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缺少內部制約和監督,未建立健全相應的會計控制制度,財、審職務不分離,造成單位內部人員相互勾結,侵吞國家財產。賬外賬、“小金庫”,屢禁不止,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現象嚴重,會計監督嚴重弱化。

三、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1.不斷完善配套體制改革,從根本上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要改變會計信息失真的局面,必須加快配套體制改革的步伐,健全和完善勞動力市場、社會保障體制、投資體制、金融體制等。解決問題應從矛盾的主要方面開始,會計畢竟是一個信息系統,是整個社會經濟變化的信息反映,惟有從體制改革入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2.會計信息是一種特殊商品,仍然存在一般的供求關係,交易規則的制定應由獨立於政府機構以外的專業權威機構來完成,規定統一的財務信息披露內容和披露方式。規則制定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維護經營者、勞動者、所有組、債權人和國家各方面利益,要儘量滿足各方對會計信息的合理需求,力爭達到會計有效信息的供求關係。

3.構建會計信息有效發展格局。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市場環境的形成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企業財務管理、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等正在發生着深刻變化,企業觀念的全面更新,將爲新的理財思路和會計行爲提供條件:一是會計觀念需要更新。我國應該在《會計法》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會計準則,使我國會計準則、會計方法逐步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便於國際金融會計的統一結算。二是未來會計信息系統將成爲以計算機爲中心,高速度傳遞和處理數據的系統。只有快速推進會計電算化進程,使會計信息網絡化,通過企業、區域會計網絡使用新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來公佈會計報表,收集、處理會計信息,從而提高會計時效性,擴大會計信息量。

4.改革企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實行會計人員逐級委派制。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會計主管委派制。委派的會計主管直接向委派的上級主管部門負責,嚴格遵守會計法,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真實完整,搞好會計覈算和財務管理,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5.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是企業同各方面經濟關係的基礎規範,是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活動的行爲準則。各單位應依據法律法規的統一規定,按照《企業財務通則》和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操作性較強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以便財會人員遵照執行。

6.進一步強化會計監督。《會計法》第四章會計監督中,除明確中介機構的社會監督作用外,加大了政府部門的會計監督力度,規定了財政部門和包括審計機關在內的其他政府部門監督檢查會計工作的職責權限,既強化了國家監督的力度,也避免了權責交叉、重複查賬。只有建立健全會計監督制度,將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後監督結合起來,實行全過程的會計監督,才能共同促進會計秩序的根本好轉。

標籤:會計信息 法寶